登陆注册
3792600000004

第4章 主要人物表

一、孔子亲属:

孔子:(前551一前479)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及教育家。

孔纥:姓孔,名纥,字叔梁。孔子父亲,为陬邑大夫。

颜征在:姓颜,名征在。孔子母。

亓官氏:孔子妻,宋国人。

孟皮:字伯尼,孔子庶兄。

孔鲤:字伯鱼,孔子之子。

孔饭:字子思,孔鲤之子,孔子的孙子。

无违:孔子女儿。

无加:孔子侄女,孟皮之女。

孔忠:孔子侄子,孟皮之子。

二、孔子主要弟子(见后)

三、政界人物

孔子时代的鲁国四君:

鲁襄公:(前572一前542)鲁国国君。

鲁昭公:(前541一前510)鲁国国君。

鲁定公:(前509一前495)鲁国国君。

鲁哀公:(前494一前467在位)鲁国国君。

季孙氏:鲁国权臣,三桓之一。

叔孙氏:鲁国权臣,三桓之一。

孟孙氏:鲁国权臣,三桓之一。

老聃:春秋末年杰出的思想家,道家思想的鼻祖。东周国家守藏吏。

阳虎:季孙氏的家宰。

卫灵公:卫国国君。

南子:卫灵公王后。

卫出公:卫国国君。

齐景公:齐国国君。

晏婴:齐国丞相。

陈滔公:陈国国君。

楚昭公:楚国国君。

吴王夫差:吴国国君。

越王勾践:越国国君。

蒯聩:卫国太子。后来的卫定公。

孔子主要弟子简介

一、孔子

孔子(前551一前479)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中国文化之父。中国思想体系的奠基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缔造者,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一部《论语》治天下,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二千五百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范及思想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影响。

晚年致力于教学,培养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十哲人,并整理诗书、定礼乐、修《易经》,写《春秋》,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伟大的、不朽的贡献。

孔子和释迦牟尼处于同一世纪,孔子思想和释迦牟尼一样,现已遍及世界。孔子的《论语》已成为了人性的灯塔,几千年来对中国及世界人性的美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孔子不愧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已不仅是中国的孔子,而且是世界的孔子;已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且是人类的自豪。

孔子最伟大之处有三:一是提出仁礼思想,奠定了中国的政治观;二是提出有教无类,砸碎了贵族才能受教育的锁链,开创了全民教育的新纪元;三是提出“举贤才”、“学而优则仕”,打破了贵族世袭的旧官制,开了举贤才的先河。

二、孔门四高足十哲

颜回:

颜回(前521一前481),姓颜,名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岁。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高足。列为孔门十贤之首,最为有德之人。

颜回出身贫寒,孔子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自始至终跟随孔子,不离左右,并跟随孔子周游十四国。

颜回是最刻苦,最好学,最重仁道的学子,他才思敏捷,聪明天慧,他“闻一能知十”,且从不迁怒于人,从不犯二过,是最有道德的人。孔子评价说:“自从有了颜回,弟子们相处如亲兄弟。”颜回视孔子如父亲,他评价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深。”忠于孔子仁礼思想亦步亦趋。颜回死时年仅四十一,孔子痛如丧子,悲呼:“天丧我矣!天丧我矣!”

颜回是孔门八派颜氏之儒、孔子四大高足之首。

子路:

子路(前542一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鲁国卞邑(今山东泗水县)人。小孔子九岁。出身贫寒。生性刚勇耿直,豪爽仗义。孔子说自从有了子路,再也听不到辱骂他的恶言了。

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并护卫于左右。崇尚义勇,卫国内乱时,为护主英勇就义,被剁成肉酱。

他长于政事,做过季氏宰,并任卫国蒲邑宰(县令)。其死后孔子悲痛欲绝。孔子四高足之_。

子贡:

子贡(前520-一?),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卫国人。小孔子三十一岁。出身贫寒。个性豁达仁义,善经商而富有,常资助孔子,长于外交言辞,有将才。齐伐鲁时,曾游说于齐、吴、越、晋诸国,救了鲁。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子左右臂,孔子被困厄于陈蔡时,他游说于楚,引来救兵使孔子师徒得以解围。他评价孔子如日月,不能超过。

孔子死后,他守墓六年。之后,曾活跃于列国为宣传孔子思想起到了巨大作用,不愧为孔子四高足之一。

曾参:

曾参(前505一前432),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从小即师从孔子,并随孔子周游列国,性格内向,守忠信,长于内省,提出“君子慎独”及“吾日三省吾身”等不朽名言。笃行仁孝,提倡忠恕。

著有《孝经》。孔子死前将孙子子思拜师于曾参。成为了影响甚大的思孟学派,对继承及弘扬孔子思想起到了主干作用。

曾为武城侯,为孔子四高足之一。

子夏:

子夏(前507一?),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出身贫寒。擅长文学,思维敏捷,曾对孔子问礼,提出仁为内核,礼为外的观点。

子夏是孔子晚年弟子,他协助孔子整理“六经”,纂写《春秋》,对弘扬中国文化起到了巨大作用。孔子死后,在西河讲学,弟子三百,声势很大。

子夏从孔子“举贤才”悟出“学而优则仕”,砸碎了贵族世袭官制,开了举贤人的光河,对后世影响甚大,为孔子弟子十哲之一。

冉求:

冉求(前522一前489),姓冉,名求,字子有。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出身寒微。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冉求多才多艺,擅长政事,尤长于理财,曾为季氏两代家臣。冉求能文能武,曾与樊迟起率兵击退齐国的侵犯,从而深得鲁君及季氏的嘉奖,并听从了冉求的建议,接回了奔波在外的孔子。因帮助季氏推行用田制而使孔子十分生气,批评他助纣为虐,并要弟子们抨击他,但冉求对孔子依然敬重。

闵损:

闵损(前536一前487),姓闵,名损,字子骞。鲁国人。小孔子十五岁。出身贫寒。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性格内向少言,行为谦恭端正。以德著称,被孔子列为与颜回平行的德高弟子。生性忠厚寡言,孔子赞他“人不言,言必有中”。

一生不从仕,特别注重道德修养,视荣华富贵为粪土。为抗拒季氏请他任私邑宰,他差点去跳汶河。年轻时,后母虐待他,他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求父亲不要休后母,后又以德报怨,善待后母而孝名远传。孔门十哲之一。

冉耕:

冉耕(前544一?),姓冉,名耕,字伯牛。春秋末年鲁国人。比孔子小七岁。出身寒贱。谦恭诚恳,一生行善,以德行著称,被孔子列为德科之一。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善于处理日常事物。并被孔子举为中都宰。晚年不幸染恶疾而死。孔门十哲之一。个人修养十分突出,深受弟子们的敬重。

孔子去探望他时,从窗口握住他的手,悲痛地说,这样好的人,怎么竟得了恶疾。

冉雍:

冉雍(前522一?),姓冉,名雍,字仲弓。春秋末年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出身贱人。跟孔子周游列国。气量宽宏,笃行仁德,被孔子列为德科之一。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有卓越的政治见解。孔子主张“举贤才”,因而不认为他出身贱人就不可入仕,相反,认为他可以面南而君天下。曾任季氏宰。孔门十哲之一。

宰予:

宰予(前522一前458),姓宰,名予,字子我、宰我。春秋末年鲁圉人。小孔子二十九岁,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因能言善辩被孔子列为与子贡并列的言语科之首。曾被孔子派往出使齐、楚。深受楚昭王及宰相令尹子的钦佩,以至令伊子因惧怕宰予的才华而劝阻楚昭王任用孔子。

宰予个性豪爽不拘小节,因白天睡觉被孔子斥为朽木不可雕也,但他对孔子依然崇敬不改,认为孔子“贤于尧舜”。他还反对三年守孝,是除子路之外,敢于向孔子发难的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游:

子游(前506一?),姓言,名偃,字子游。春秋末年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是孔门中的少壮派。擅长文学及从政。被孔子列为文学科之首。曾协助孔子整理文献,笃敬礼乐,任武城宰时,曾以礼乐教化而受孔子称赞。在孔子礼乐治国启发下提出大同小康,与子夏、子张,并列为孔子晚年著名三门徒,孔门十哲之一。

三、孔门七十二贤(主要者)

子张:

子张(前503一?),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末年陈国阳城(今河南淮阳)人。小孔子四十八岁。出身微贱,仪表堂堂,为人洒脱。孔子说他“师也辟”(个性偏激),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笃守忠信;曾把“忠、信”二字写在衣带上以作警示。孔子晚年协助孔子整理文献,是孔子晚年年轻弟子三杰之一。孔门七十二贤。孔子死后,在陈国升帐讲学,卢势显赫,被列为儒家八派之首。

澹台灭明:

澹台灭明(前522一?),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春秋末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外形欠佳,但德行极好,廉洁奉公,光明磊落,子游向孔子举荐他时,曾夸他“行不由径”(不走后门),没有公事不进子游的办公室。

子羽是孔子的关门弟子。拜师时间虽不长,但极其努力,学有成就,孔子为此感叹自己曾经“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去世后,子羽南下到楚国讲学,有三百多弟子,对孔子思想南下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北有子夏,南有子羽,足见澹台灭明的影响。

宓子贱:

宓子贱(前521一?),姓宓,名不齐,字子贱。春秋末年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善于从政,曾历任鲁国单父宰,政绩突出。以仁治色,以至“民不忍欺”04孔子认为他还可以治理更大的地方。

因其藐视权势,耿直不阿,以德行著称,而被孔子称为君子。

原宪:

原宪(前525一?),姓原,名宪,字子思。春秋末年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终身未仕。只任过孔子家宰(管家),对孔子晚年能安心教学及整理文献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崇尚仁德,不贪财,不出仕,安贫乐道,孔子死后,隐居卫国。儒家八派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

公冶长:

公冶长,姓公冶,名长,字子长。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女婿。品德好,性格开朗,通鸟语。曾坐过监牢,孔子不嫌他,认为他是无罪的,还把女儿嫁给他。

南宫适:

南官适,姓南宫,名适,字子容。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侄女婿。崇尚道德,人品好而被孔子称为君子。他常吟诵《诗经》中的“白圭之玷(毛病),尚可磨也;斯言之玷,无可为也。”足见其十分慎言行。孔子评价他政治清明时,有官可做,政治昏暗时,他也不会出什么问题。认为他可保平安,所以把死去父亲的侄女许配给他。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曾点:

曾点,姓曾,名点,字子皙,也称曾皙。春秋末鲁国人。曾参之父。出生年月不详。性格狂放,好遐想。藐视权贵,季武子死时,他曾依门而歌。他痛恨礼崩乐坏,深感克己复礼的重要,从而深得孔子赏识。他是孔子第一个弟子,他和颜路对孔子办杏坛绐予了很大的支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颜无繇:

颜无繇(前545一?),姓颜,名无繇,字路。春秋末鲁国人。颜回之父。小孔子六岁。是孔子早期弟子,对孔子早期办学校给予了很大支持。颜回死时,他要求孔子把车卖了,给颜回买木椁,孔子认为是违礼,没有同意。不过在子贡等的资助下,颜回仍得到了厚葬。

商瞿:

商瞿(前522一?),姓商,名瞿,字子木。春秋末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喜好《易经》,晚年孔子讲《易》,他得益最深,协助孔子整理《易经》,孔子传《易》于商瞿,孔子死后,商瞿讲《易》,传给楚人轩臂子弘,商瞿对《易》学的传播及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高柴:

高柴(前521一?),姓高,名柴,字子羔。春秋末年卫国人。小孔子三十岁。身材矮小,其貌不扬,性格耿直。孔子说他愚,他很有行政能力,曾任费邑宰,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笃行孝道,父母死泣血三年。孔子归国后,与子路一起到卫国,任士师(司法官)。卫国内乱,逃回鲁国。任士师时,秉公执法而不结怨,曾叛处一罪犯刖刑(砍脚刑)。高柴出逃时,他不但不怨恨,还帮高柴逃离出城,孔子叹道:“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后任鲁国武城宰、成邑宰,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漆雕开:

漆雕开(前540_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子若。春秋末鲁国人,一说蔡人。小孔子十一岁。终身不仕,但十分好学。对《尚书》颇有研究,协助孔子整理文献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生性刚勇,不畏强暴,曾受刑致残,但身残志不残。孔子死后升帐教学,崇者甚多,成为很有声势的儒家八派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司马耕:

司马耕(?一前481),姓司马,名耕,字子牛。春秋末年宋国人。出身贵族,宋权臣司马桓艇之弟。善言谈,性急躁,为人仗义。因其兄围困孔子,从而与之断绝兄弟关系,后自悲:“人都有兄弟,独我没有。”子夏安慰他:“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他忧惧其兄作乱,孔子鼓励他:君子不忧不惧。他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樊须:

樊须(前505一?),姓樊,名须,字子迟,亦称樊迟。春秋末鲁国人。小孔子四十六岁。勇武善谋,年少时曾协助冉求抗齐取得了大捷,孔子归鲁后,收为弟子。樊迟好学也喜欢发问。他问孔子种庄稼,被孔子叹为平庸之人,但樊迟问仁,孔子答日:爱人,却成为了《论语》名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有若:

有若(前518一?),姓有,名若,字子有。春秋末鲁国人。小孔子三十三岁。以孝悌为本,且笃崇礼仁,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相貌酷似孔子,故孔子死后,曾被弟子们尊为孔子拥戴。并有功于《论语》的编纂。与颜子、曾子一起被称为有子,成为了孔子弟子中惟一的三子之一。

公西赤:

公西赤(前509一?),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又称公西华。春秋末年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生性潇洒,很注重仪表。孔子问及抱负,他说:“想任宗庙祭祀官及与外国盟会时,身穿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司仪。”孔子认为礼仪官关乎国家大体,并说这是大事。他出使齐国时,肥马轻裘,表现了他对仪表的重视。他成功地主持了孔子的葬礼,因而以礼仪闻名于世。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巫马施:

巫马施(前521一?),姓巫马,名施,字子旗,亦称子期。春秋末鲁国人。小孔子三十三岁。崇尚仁义,不为富贵所动。一次在陈国时,他和子路到宛丘台砍柴,见一富翁率百辆豪华车来游玩,子路问他如果能得到如此富贵,就可以不跟孔子学了,你愿意吗?巫子期听了,像受到了污辱一样,生气地回道:“我是这种见利忘义,贪图富贵的人吗?你怎么可以这样问我。”子路听了一震,无言而独自下了山。足见巫子期的人品。巫子期的义利观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相吻合。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颜刻:

颜刻,姓颜,名刻,字子骄。春秋末鲁国人。常为孔子驾车,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在过匡地时,因说了一句当年阳虎就是从这个缺口到匡地的话,而使孔子被误为阳虎以致被匡人围困。孔子被卫灵公召去招摇过市,他问孔子为什么以此为耻,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公良孺:

公良孺,姓公良,名孺,字子正。春秋末年陈国人。曾以私车五乘助孔子周游列国。为人忠耿,性勇而仗义,当孔子被围于匡、蒲,公良孺挺身而出,率五乘之众与蒲人搏斗,护卫孔子冲出重围。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陈亢:

陈亢(前511一?),姓陈,名亢,字子亢,子禽。春秋末年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岁。好学好问,《论语》记载,陈亢问孔鲤:你真幸运,是老师的儿子,老师一定单独教海你吧!孔鲤说:父亲从未单独教我,只有一次父亲在庭院里站着,我路过时,被父亲叫住,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父亲说不懂诗,无以言,又一次父亲教导我不懂礼,无以立。陈亢顿悟,我只问一件事却知道了学《诗》,习礼的重要性,并了解了老师把儿子与学生一视同仁,可见我是问一知三了。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琴张:

琴张,姓琴,名牢,字子开。卫国人。是孔子早期弟子。个性狂放。与卫国宗鲁交好。宗鲁死于卫国内乱,琴张请求前往吊丧,孔子说宗鲁死于非义,不同意琴张去吊唁,琴张听从。

林放:

林放,姓林,名放,字子丘。鲁国人。孔子早期弟子。他曾向孔子探索礼的形式和本义,受到孔子的称赞。

孟懿子:

孟懿子(前531一前481),姓仲孙,名何忌,谥号懿。春秋末年鲁国人。出身贵族。其父孟僖子是鲁国权贵三桓之一,孟僖子临死遗嘱孔子是大圣人,要孟懿子和其弟南宫敬叔拜孔子为师。孟懿子遵父嘱拜孔子为师。但并非真心求学,不过是图个名气而已。孔子“堕三都”时,他暗中抵制,使孔子的宏伟计划落空,孔子也被挤出了政坛。因他曾支持过孔子早期办学,所以,孟懿子只能算是孔子的一般弟子。

南宫敬叔:

南宫敬叔(前531一?),姓仲孙,名阅。春秋末年鲁国人。出身贵族,是鲁国三桓之一。权臣孟僖子之子,孟懿子之弟。曾遵父遗嘱与孟懿子一起拜师孔子。他比他的哥哥更好学,曾与孔子一起到洛阳周王朝考察周礼,并对孔子办学给予了支持。

公伯寮:

公伯寮,姓公伯,名寮,字子周。春秋末年鲁国人。公伯寮是孔子门徒中惟一一个出卖孔子的学生。孔子“堕三都”遭到抵制时,公伯寮向季孙氏进谗,诽谤子路。大夫子服景伯对孔子说:“这种小人,我可以让他暴尸街头。”孔子摇摇头说:“我的主张不能实现,并非他一人的阻力,这是命啊!”与孔子广阔的胸襟相比,公伯寮更显得渺小可怜。

孔子名言图

孔子名言主要出典于《论语》。

《论语》是孔子去世后由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篡的伟大巨著。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名言汇集。

《论语》中的许多言论已成为千古名言,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建树产生了不朽的影响。难怪前贤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正是:

一句名言一锤音,

撞响寰宇铿锵听;

哲人虽已乘鹤去,

千古不朽震古今。

《大江东去·千古孔子》

大江东去入海洋,一泻千里浩瀚,掀起惊涛骇浪。高山西来天涯,直插霄汉,历史春秋,滚滚终烟散。沧海桑田,惟泰山难撼。

多少贤人辈出,尼山诞圣,如黑夜秉烛,犹泰山日出,从此长夜无暗。君不见,星移斗转,地覆天翻。哪朝哪代,无不千古兴叹。

同类推荐
  • 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

    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

    《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是一本值得广大读者阅读的优秀传记作品。传主叫常书鸿,是中国油画艺术的开创者,享誉世界的敦煌学家。长期主持敦煌研究院,也是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是常书鸿的自述史,回忆了他一生的坎坷经历,记叙了他苦学绘画、留学法国、守护敦煌的诸多经历。
  •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志愿:愿终身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在确立了这个志向之后,他的生命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不断地为家国民族而四方奔走,风雨无阻,毫不游移。一条清晰的人生轨迹呈现在后人面前。
  • 中国古代十大后妃就是这么多情

    中国古代十大后妃就是这么多情

    本书所讲述的这十位生活在深宫中的女人,她们美丽妖娆、荣宠一时,过着平常人可望不可及的生活。但在男权社会里,她们也只不过是政治斗争或权力争夺的牺牲品。她们生活在高墙之内,权术阴谋之中,不得不周旋于尔虞我诈的后宫战场,她们孤独寂寞、苦苦挣扎,甚至要面对杀戮和死亡,她们的人生大戏多数以凄凉收场……这是十个在男人的世界里苦苦挣扎的女人们。对普通人而言,她们永远躲藏在一道珠帘后面,影影绰绰,看不分明。当掩饰她们的珠帘被扯去,当包裹她们的绫罗被剥落,当她们脸上的脂粉被无情的吹散,当光鲜亮丽的外表被彻底击碎。呈现在你我面前的仅仅是一个个被蹂躏的千疮百孔的悲惨灵魂。
  • 建党群星

    建党群星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80多年来,“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坚持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勇当舵手,引领航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 死亡密码

    死亡密码

    他们是世界近现代政坛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特出的人生经历,使人们对其死亡的原因也更加关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档案栏目编著的死亡密码通过解密档案和对历史线索的再梳理,与亲历者和专家学者们一起探究他们的死亡真相。破译历史密码,还原历史真相。不论是革命领袖,抑或是大国政要,还是敌对阵营里的头面人物、政要、间谍,从他们的身上以及围绕着他们发生的一切,会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政治斗争的严酷,以及人生命运的多变。
热门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明式家具(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明式家具(阅读中华国粹)

    形态各异的家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大致说来,世界上的家具可以分为两大系统。东方系统以中国家具为主,而西方系统则以英国家具为主。由于受民族特点、风俗习惯、地理气候、制作技巧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传统家具走着与西方家具迥然不同的道路,形成一种工艺精湛、耐人寻味的东方家具体系,在世界家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在中国的古代传统家具中,明式家具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家具的杰出代表,它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家具及室内装饰的发展。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尊至上

    天尊至上

    即使凡尘多艰,也不应放弃希望!小萌新,新书新开始,希望大家来捧场
  • 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是程贤章著名获奖作品,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将笔触深入到主人公杨洋的心灵深处,通过他与三位女性的交往与爱,展示了一个特定年代青年人的特定的爱情以及人物因情而爱而发自心灵的火花生活历程。小说的创作颇具客家地方文化特色,本文从小说创作艺术角度进行研究。
  • 这样说话孩子最爱听

    这样说话孩子最爱听

    本书指出: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常常不自觉地将孩子对自己的依赖视为筹码,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期望相悖时,情急之下的家长习惯用类似“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语言来恐吓孩子,期待孩子会因为害怕失去“大树”的庇佑而变得听话、懂事。事实却适得其反,威胁不但会使家长丧失威信,更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 妩媚帝姬为谁痴:凤囚金宫1

    妩媚帝姬为谁痴:凤囚金宫1

    她是大宋骄纵的沁福帝姬,兵临城下,她替兄出使金营议和,惨遭金国元帅凌辱,毁去清白……为亲人为家国,她曲意承欢,强颜欢笑,忍泪成为金帅的宠妾,却在金营遇见心爱的石头哥哥。她随石头哥哥出逃,换得至亲被掳,身受万般折磨,国破家亡,山河变色。而昔日恋人变成冷血的仇敌,从容走开,海誓山盟消逝。在叔侄之间挣扎,在缠绵悱恻中煎熬,爱恨纠缠,凤凰为谁所囚?
  • 误嫁总裁:甜暖小妻宠不停

    误嫁总裁:甜暖小妻宠不停

    本以为不过是一场联姻,谁知却误惹一位神秘总裁,从此过上了被甜宠的生活……安夏表示,总裁太难缠,她还是任由其捏扁搓圆吧!惨痛的领悟让安夏不得不屈服,“所以你能不能放过我?”“不能。”他笑得优雅霸道。说好的雷厉风行,高冷薄情呢?“江总裁,你的高冷掉地上了!”对你,我永远不会高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拜托我可是Queen

    拜托我可是Queen

    感情没有早与晚,对与错,爱了便是爱了。受了伤,也不要放弃爱,因为你也不知道,真爱会在何时出现,给你力量,让你勇敢。
  • 印度往事

    印度往事

    本篇文章虽叫<印度往事>.却和印度没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发生在中国的故事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