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94300000002

第2章 学而第一

论语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①,不亦说乎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注释】

① 学:仿效,求教而获得知识、本领。而:连词,此句中表示递进关系。习:本义是鸟多次地练习飞翔,引申为练习、复习。学、习,在后代合成为一个词。② 不亦……乎:表示推测、商量的疑问语气,相当于“不是……吗”。说(yuè):通“悦”。③ 而:连词,此句中表示转折关系。愠(yùn):怨恨,生气。

【今译】

孔子说:“学知识,并经常练习它,不是应该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前来,不是应该快乐吗?人家不了解自己却不怨恨,不是君子的风范吗?”

【按】

《论语》不是孔子自己写的。而是学生追述的。所以,大多数语录都冠以“子曰”。“子”是学生对老师的尊称,在《论语》中专指孔子。“子曰”相当于“先生说”或“老师说”。《论语》分20篇,篇下分章。“章”就是一段语录或记述,每篇由不同的人追述,所以标题不是中心内容的概括,只是取第一条语录的开头两个字或四个字。

孔子认为,学习是做人的基础。本条语录讲学习可以使人获得快乐、广交善友、思想豁达。所以《论语》编纂者把本条作为第一条语录。

1·2 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鲜矣③;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④。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⑤!”

【注释】

① 有子:孔子学生。姓有,名若。孔子死后,他曾因相貌与孔子相似而被弟子们“共立为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故《论语》尊称他为“有子”。② 孝:对父母恭敬热爱。弟(tì):即“悌”,敬爱兄长。③ 鲜(xiǎn):少。④ 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中宾语前置。⑤ 仁之本:做人的根本。仁,通“人”。《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今译】

有子说:“一个人在为人方面,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的,这种人很少;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喜欢捣乱的,这种人从来没有。君子从根本上努力,根本确立了,道德就会产生。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做人的根本。”

【按】

儒家认为,孝悌既是家庭和社会关系和谐的基础,而且可以“移孝作忠”,也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1·3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仁!”

【注释】

① 令:美好,和善。朱熹说:“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

【今译】

孔子说:“花言巧语,外貌和善,以讨好别人。这种人缺少‘仁德’啊!”

1·4 曾子曰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为人谋而不忠乎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④?”

【注释】

① 曾子:孔子弟子。姓曾名参,字子舆。相传儒家经典《孝经》是孔子传授给他,由他记录传世的。他是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孙子)的老师;后来,孟子又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开创儒家正统的“思孟学派”。故《论语》尊称他为“曾子”。② 省(xǐng):自我检查。③ 忠:办事尽职尽心。④ 传(zhuàn):作名词,指老师讲授的知识,后来通称解释经典的文字著述。

【今译】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不尽心竭力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练习吗?”

【按】

自我反省,自我完善,是进德修业的重要途径。

1·5 子曰:“道千乘之国①: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②。”

【注释】

① 千乘(shèng)之国:能具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春秋末期是中等诸侯国。乘,四匹马拉的马车,每辆叫一乘。② 时:季节。以时,指在农闲时才役使百姓,不违农业季节。

【今译】

孔子说:“治理具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严肃认真地办事,讲究诚信,节约费用,爱护众人,只在农闲季节役使老百姓。”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①,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

① 弟子:此指年轻的子弟。弟:通“悌”,尊敬兄长,引申为尊敬长辈。

【今译】

孔子说:“晚辈子弟,在家应孝顺父母;出外应敬爱兄长;应该说话谨慎,讲究信用,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力量,就用来学习文献。”

1·7 子夏曰①:“贤贤易色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① 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他曾担任魏文侯师,熟悉文献与训诂,《诗经》《春秋》等经典的传世都与他有关。② 贤贤易色:第一个“贤”作动词,有尊重的意义;色,美色。此句可作三种解释:尊重贤人,看轻女色;用尊崇优秀品德的心来代替爱好美色的心(见朱熹《论语集注》);对妻子,要重其优良品德,不重其容貌(清代宋翔凤等)。今从第三说。因为这一段话是阐述处理各种人伦关系,而夫妻关系是最根本的人伦关系。

【今译】

子夏说:“对妻子,能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上,能够献身;同朋友交往,说话能诚实守信。这种人,即使没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得不错了。”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今译】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用这种态度去学习,就不会巩固。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准。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怕改正。”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①,民德归厚矣。”

【注释】

① 终:指给父母送终,操办丧事。远:指远代祖先。

【今译】

曾子说:“谨慎地为父母料理后事,追念祭祀远代祖先,那么老百姓的德行就归向淳朴忠厚了。”

【按】

慎终追远,是维护家族和国家团结的纽带。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①:“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②?”

【注释】

① 子禽:人名。或说是陈亢,或说是孔子的学生原亢禽。子贡:孔子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他善于辞令,又会经商。② 其诸:表示推测的语气词。有人认为是春秋时代齐鲁地区的方言词。乎:介词,同“于”,表示比较。

【今译】

子禽向子贡问道:“先生到达某个国家,必然能听到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寻求来的呢,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他老人家是靠温厚、正直、庄敬、节制、谦让来取得的。他老人家寻求的方法,与别人寻求的方法大概不相同吧?”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①,可谓孝矣。”

【注释】

① 道:指合乎道义的作为。

【今译】

孔子说:“父亲活着时,观察他的志向;父亲死了,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三年不改变父亲的合理作为,就可以说他是孝了。”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①。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②。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① 和:指适中、适度、和谐。② 之:指“和”。

【今译】

有子说:“实施礼,要以和顺适中为贵。先王主张的美好处就在这里;他们无论小事或大事都做得和顺适中。但如有行不通的地方,为和顺适中而和顺适中,不用礼加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按】

“礼”指社会规范,既以“和”为最高目的,又是“和”的保证。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①;恭近于礼,远耻辱也②;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③。”

【注释】

① 复:指实践诺言。② 远:使动用法。③ 宗:宗主,可引申为得其归宿。

【今译】

有子说:“讲究信用并符合义,说的话就能兑现。态度谦恭并符合礼,就能够远离侮辱。依靠可以亲近的人,也就得其所了。”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①,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① 正:匡正,求得中正之道。

【今译】

孔子说:“君子,吃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办事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的人以匡正自己,这可以说是好学了。”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①,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②。’其斯之谓与③?”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释】

① 谄(chǎn):奉承人,巴结人。② 切、磋、琢、磨:原义都是加工磨光,针对不同的原材料。《尔雅·释器》:“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引申义是修养提高品德或钻研商讨学问。引诗出自《诗经·卫风·淇奥》。③ 斯:此,这。“斯之谓”,宾语“斯”前置,“之”是前置标志。

【今译】

子贡说:“贫穷却不奉承讨好,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啊。但是还赶不上虽贫穷却乐意行道,虽有钱却爱好礼。”子贡于是说:“《诗经·卫风·淇奥》中说:‘就像加工骨、角、象牙、玉石一样,要精益求精。’讲的就是这种意思吧?”孔子说:“赐(子贡)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了。给你讲了前面的内容,你就可以体会出后面的道理。”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注释】

① 不己知:不了解自己。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己”前置。

【今译】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按】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自己不了解别人,就不能识别人的善恶,就不能发现人才。

同类推荐
  • 十五少年漂流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

    十五少年漂流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落花生(中小学必读丛书)

    落花生(中小学必读丛书)

    《落花生》主要包括了上编空山灵雨《空山灵雨》弁言,心有事(开卷底歌声),蝉,蛇,笑,三迁,香,愿,山响,愚妇人,蜜蜂和农人,“小俄罗斯”的兵,爱底痛苦,信仰底哀伤,暗途,你为什么不来,海,梨花,难解决的问题,爱就是刑罚,债,暾将出兮东方,鬼赞,万物之母,春底林野,花香雾气中底梦,茶蘼,七宝池上的乡思,银翎底使命,美底牢狱,补破衣底老妇人,光的死,再会,桥边,头发,疲倦的母亲,处女的恐怖,我想,乡曲底狂言,生,公理战胜,面具,落花生,别话,爱流汐涨,下编俗世微尘,无法投递之邮件,无法投递之邮件(续),危巢坠简等。
  • 美德智慧故事

    美德智慧故事

    晨玥编撰的《美德智慧故事 》分为美德故事篇和智慧故事篇两个部分。美德故事篇选取了历史不同时代有名人物的高尚道德情操故事,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提高品德修养、完善自我人格。智慧故事篇选取了中外历史斗智斗勇的故事,故事中蕴含着做人、做事的智慧,只要我们认真去发现、去感悟就可以有许多的收获。
  • 汪曾祺经典

    汪曾祺经典

    本书从汪曾祺先生创作的大量小说、散文中精选而成,最早的写于四十年代,大部分写于后半生,风格从华丽归于朴实,技巧臻于至境。本书选编原则紧紧围绕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帮助中学生扩大阅读、精深阅读,提高文学修养。本书由特级教师精选目录,精心出版。
  • 红与黑(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红与黑(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法术研究者

    法术研究者

    魔法博士、毁灭之王、魔法帝、永恒塔主、法杖之父、魔素的发现者、魔法的开拓者、全能法师、东陆之王、魔兽清洗者、元素之主——这些都是世人对一位魔法界的传奇人物的称呼。魔法的本质,魔法的无尽探索,寻求世间唯一的真理,超越人类的魔法极限,当一位来自东大陆的大家族的少爷诞生于世,魔法界的历史动向悄然改变。———————————————————没有系统,没有穿越,没有异能,有的只是主角自己的天赋与背景。
  • 千年情缘三生伴之——卫宁传

    千年情缘三生伴之——卫宁传

    随便爬了人家王爷的床,你说性格不合分手就分手?实在没法子只有启动备胎男2号来帮助自己时空穿越回去。中途又不知哪里短路竟活生生的坠崖而去。太子你的脑子也一起短路了吗?好好的太子不做了,皇位不要了,偏要和我开启惊险刺激的亡命天涯模式。小时候受到严重残虐惊吓的王爷,不,人家是九五至尊了。放过你们,我呸?你妹的抢孤女人,你们到底有没有在外面对不起孤,说,有没有?一万次的景涛咆哮后,终于把该死的女人抓回来以后死命的虐。送去溷轩挑粪,结果人家很能打一个人单挑了20个?宫里面敢和皇帝劈情操,聊小资,你当我后宫没人吗?我爱的虐我,爱我的也虐我,我只是想回家有错吗?别再追我了,陛下我哪里好你说,奴婢改还不成吗?
  • 忆离沙

    忆离沙

    她曾想过,此生若是能得到他的真心倒也足矣,可谁知,一切都不是她想的那样。我一直在追求永恒,只是穷极一生,我有的也只是自己。
  • 空间重叠之奇幻之旅

    空间重叠之奇幻之旅

    写它个风声水起,写它个生生不息。写它个一生一世,写它个缘来由你。
  • 过眼录

    过眼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嫡妃虐渣不从良

    嫡妃虐渣不从良

    秦安歌跪在尸山血海之中,眸中仿佛淬了毒一般,看着将她踩在脚下的韩子涵和秦嘉月,她被害至此,全族被灭!此血海深仇不报,她枉为人女为人母!带着虐渣玉珏,她爬出地狱,只为了让害她之人血债血偿!可明明说好只需要她虐渣就能获得能量的玉珏,下发的任务为什么会是让她去钓帅哥?
  • 轻歌伴酒行

    轻歌伴酒行

    在这个江湖,有仇恨、有爱情、有感动一场爱恨情仇,江湖纠纷就此开始轻歌酒,敬江湖,你心中的武侠,就在这里……欢迎加入轻歌伴酒行讨论群:5333627772
  • 一种相思,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花自飘零水自流

    “花落人散两阑珊,不如笑忘。不如笑忘。痴心妄想。生活有裂缝。往事有缺口。”……一朝穿越,几个人的感情纠葛,到底她心里最爱是谁?谁愿意为了她放下江山,曾经他愿意,可那时她不爱他,到后来她心里有自己了,可天下不允许他选择了。他为她心甘情愿臣服他人,可终究她最爱的不是自己。他曾经只想要她,可一朝皇命,他不得不被弃诺言。他和她中间始终隔着屏障,原本最有机会和她在一起的人就是他,可他却亲手毁灭。她在亲情、友情、爱情间又该如何抉择。
  • Diary of a Pilgrimage

    Diary of a Pilgrim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当沉思穿越时空

    当沉思穿越时空

    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一本文集,收自1982年至2015年发表在省内外报刊的散文、随笔、评论、报告文学等作品计111篇,另有4部电视片解说词和文学脚本。以体裁为单元,分三辑汇编,皆为作者业余兴之所至的篇什。内容以散文、随笔为主,散文多以描述乡情、亲情、友情、民情等为主调,随笔多以叙议文艺与人生、与生活、与社会风气、与思想观念等为主调。文章虽小,但贴近现实,注重思想倾向性与文字可读性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