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09300000024

第24章

此四念住几见所断等者。一切应分别。谓身念住。或修所断或非所断。云何修所断。谓十处及一处少分。云何非所断。谓一处少分。受念住。或见所断或修所断或非所断。云何见所断。谓受念住随信随法行。现观边忍所断。此复云何。谓见所断八十八随眠相应受蕴。云何修所断。谓受念住学见迹修所断。此复云何。谓修所断十随眠相应受蕴。及不染污有漏受蕴。云何非所断。谓无漏受蕴。心念住亦尔。法念住。或见所断或修所断或非所断。云何见所断。谓法念住。随信随法行。现观边忍所断。此复云何。谓见所断八十八随眠。及彼相应想行蕴。并彼等起心不相应行。云何修所断。谓法念住学见迹修所断。此复云何。谓修所断十随眠。及彼相应想行蕴。若彼等起心不相应行。若不染污有漏想行蕴。云何非所断。谓无漏想行蕴。及无为法。几非心等者。一非心非心所非心相应。一是心所与心相应。一唯是心。一应分别。谓法念住。若有所缘是心所与心相应。若无所缘非心非心所非心相应。几随心转非受相应等者。一随心转非受相应。一受相应非随心转。二应分别。谓身念住。或随心转非受相应。或非随心转非受相应。随心转非受相应者。谓随心转身语业。诸余色蕴非随心转非受相应。法念住。或随心转非受相应。或随心转亦受相应。或非随心转非受相应。随心转非受相应者。谓随心转心不相应行。随心转亦受相应者。谓想蕴及相应行蕴。非随心转非受相应者。谓除随心转心不相应行。诸余心不相应行。及无为法。几随心转非想行相应等者。除其自性。如受应知。几随寻转非伺相应。等者。一切应分别。谓身念住。或随寻转非伺相应。或非随寻转非伺相应。随寻转非伺相应者。谓随寻转身语业。诸余色蕴。非随寻转非伺相应。受念住。或有寻有伺。或无寻唯伺。或无寻无伺。云何有寻有伺。谓有寻有伺作意相应受蕴。云何无寻唯伺。谓无寻唯伺作意相应受蕴。云何无寻无伺。谓无寻无伺作意相应受蕴。心念住亦尔。法念住有四句。或随寻转非伺相应。谓随寻转心不相应行。及寻相应伺。或伺相应非随寻转。谓寻及寻不相应伺相应想行蕴。或随寻转亦伺相应。谓寻伺相应想行蕴。或非随寻转非伺相应。谓除随寻转心不相应行。诸余心不相应行。及寻不相应伺。若无寻无伺非受心所。若无为法。几见非见处等者。一切应分别。谓身念住。或见处非见。或见亦见处。或非见非见处。见处非见者。谓九处及一处少分。见亦见处者。谓一处。非见非见处者。谓一处少分。受念住。若有漏是见处非见。若无漏非见非见处。心念住亦尔。法念住有四句。或是见非见处。谓尽无生智所不摄无漏慧。或是见处非见。谓有漏想蕴。及见所不摄有漏行蕴。或是见亦见处。谓五染污见。及世间正见。或非见非见处。谓无漏想蕴。及见所不摄无漏行蕴。并无为法。几有身见为因非有身见因等者。一切应分别。谓身念住。若染污有身见为因非有身见因。若不染污非有身见为因非有身见因。受念住。或有身见为因非有身见因。或有身见为因亦有身见因。或非有身见为因非有身见因。有身见为因非有身见因者。谓除过去现在见苦所断随眠相应受蕴。亦除过去现在见集所断遍行随眠相应受蕴。亦除未来有身见相应受蕴。诸余染污受蕴。有身见为因亦有身见因者。谓前所除受蕴。非有身见为因非有身见因者。谓不染污受蕴。心念住亦尔。法念住。或有身见为因非有身见因。或有身见为因亦有身见因。或非有身见为因非有身见因。有身见为因非有身见因者。谓除过去现在见苦所断随眠及彼相应俱有等想行蕴。亦除过去现在见集所断遍行随眠及彼相应俱有想行蕴。亦除未来有身见相应想行蕴。亦除未来有身见及彼相应法生老住无常。诸余染污想行蕴。有身见为因亦有身见因者。谓前所除想行蕴。非有身见为因非有身见因者。谓不染污想行蕴。及无为法。几业非业异熟等者。一切应分别。谓身念住。或业非业异熟。或业异熟非业。或非业非业异熟。业非业异熟者。谓身语业。业异熟非业者。谓业异熟生色蕴。非业非业异熟者。谓除业及业异熟色蕴。诸余色蕴。受念住。或业异熟非业。或非业非业异熟。业异熟非业者。谓业异熟生受蕴。诸余受蕴。非业非业异熟。心念住亦尔。法念住有四句。或业非业异熟。谓业异熟所不摄思。或业异熟非业。谓思所不摄业异熟生想行蕴。或业亦业异熟。谓业异熟生思。或非业非业异熟。谓除业及业异熟想行蕴。诸余想行蕴。及无为法。几业非随业转等者。二随业转非业。二应分别。谓身念住有三句。或业非随业转。谓除随业转身语业。诸余身语业。或业亦随业转。谓随业转身语业。或非业非随业转。谓除业及随业转色蕴。诸余色蕴。法念住有三句。或业非随业转。谓思或随业转非业。谓想蕴及思所不摄随业转行蕴。或非业非随业转。谓除业及随业转行蕴。诸余行蕴。及无为法。几所造色非有见色等者。三非所造色非有见色。一应分别。谓身念住有三句。或所造色非有见色。谓八处及二处少分。或所造色亦有见色。谓一处。或非所造色非有见色。谓一处少分。

此四念住几所造色非有对色等者。三非所造色非有对色。一应分别。谓身念住有三句。或所造色非有对色。谓一处少分。或有对色非所造色。谓一处少分。或所造色亦有对色。谓九处及一处少分。几难见故甚深等者。一切难见故甚深。甚深故难见。几善非善为因等者。一切应分别。谓身念住有三句。或善为因非善。谓善异熟生色蕴。或善亦善为因谓善色蕴。或非善非善为因。谓除善异熟生色蕴诸余无记。及不善色蕴。受心念住亦尔。法念住有四句。或善非善为因。谓择灭。或善为因非善。谓善异熟生想行蕴。或善亦善为因。谓善想行蕴。或非善非善为因。谓除善异熟生想行蕴。诸余无记。及不善想行蕴。并虚空非择灭。几不善非不善为因等者。一切应分别。谓身念住有三句。或不善为因非不善。谓不善异熟生色蕴。或不善亦不善为因。谓不善色蕴。或非不善非不善为因。谓除不善异熟生色蕴。诸余无记及善色蕴。受念住有三句。或不善为因非不善。谓不善异熟生受蕴。及欲界有身见边执见相应受蕴。或不善亦不善为因。谓不善受蕴。或非不善非不善为因。谓除不善异熟生受蕴。及除欲界有身见边执见相应受蕴。诸余无记及善受蕴。心念住亦尔。法念住有三句。或不善为因非不善。谓不善异熟生想行蕴。及欲界有身见边执见。并彼相应俱有等想行蕴。或不善亦不善为因。谓不善想行蕴。或非不善非不善为因。谓除不善异熟生想行蕴。及除欲界有身见边执见并彼相应俱有等想行蕴。诸余无记及善想行蕴。并三无为。几无记非无记为因等者。一切应分别。谓身念住有三句。或无记为因非无记。谓不善色蕴。或无记亦无记为因。谓无记色蕴。或非无记非无记为因。谓善色蕴。受心念住亦尔。法念住有四句。或无记非无记为因。谓虚空非择灭。或无记为因非无记。谓不善想行蕴。或无记亦无记为因。谓无记想行蕴。或非无记非无记为因。谓善想行蕴。及择灭。几因缘非有因等者。三是因缘亦有因。一应分别。谓法念住。若有为是因缘亦有因。若无为非因缘非有因。几等无间非等无间缘等者。一非等无间非等无间缘。三应分别。谓受念住有三句。或等无间非等无间缘。谓未来现前正起受蕴。及过去现在阿罗汉命终时受蕴。或等无间亦等无间缘。谓除过去现在阿罗汉命终时受蕴。诸余过去现在受蕴。或非等无间非等无间缘。谓除未来现前正起受蕴。诸余未来受蕴心念住亦尔。法念住。有三句。或等无间非等无间缘。谓未来现前正起非受心所。及过去现在阿罗汉命终时。非受心所。并已生正起无想灭定。或等无间亦等无间缘。谓除过去现在阿罗汉命终时非受心所。诸余过去现在非受心所。或非等无间非等无间缘。谓除未来现前正起非受心所。诸余未来非受心所。及除等无间心不相应行。诸余心不相应行。并无为法。几所缘缘非有所缘等者。一所缘缘非有所缘。二所缘缘亦有所缘。一应分别。谓法念住。若是心所是所缘缘亦有所缘。若非心所是所缘缘非有所缘。几增上缘非有增上等者。三增上缘亦有增上。一应分别。谓法念住。若有为是增上缘亦有增上。若无为是增上缘非有增上。几暴流非顺暴流等者。一切应分别。谓身念住。若有漏顺暴流非暴流。若无漏非暴流非顺暴流。受心念住亦尔。法念住有三句。或顺暴流非暴流。谓有漏想蕴及暴流所不摄有漏行蕴。或暴流亦顺暴流。谓四暴流。或非暴流非顺暴流。谓无漏想行蕴。及无为法。

四圣谛者。谓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此四圣谛。几有色等者。一无色。三应分别。谓苦圣谛。或有色或无色。云何有色。谓十处及一处少分。云何无色。谓一处。及一处少分。集圣谛亦尔。道圣谛所摄身语业。是有色。余皆是无色。几有见等者。二无见。二应分别。谓苦圣谛。或有见或无见。云何有见。谓一处。云何无见。谓十一处。集圣谛亦尔。几有对等者。二无对。二应分别。谓苦圣谛。或有对或无对。云何有对。谓十处。云何无对。谓二处。集圣谛亦尔。几有漏等者。二有漏二无漏。有为等者。三有为。一无为。几有异熟等者。二无异熟。二应分别。谓苦圣谛。或有异熟或无异熟。云何有异熟。谓善不善苦谛。云何无异熟。谓无记苦谛。集圣谛亦尔。几是缘生等者。三是缘生是因生是世摄。一非缘生非因生非世摄。几色摄等者。一名摄。三应分别。谓苦圣谛。或色摄或名摄。云何色摄。谓十处及一处少分。云何名摄。谓一处及一处少分。集圣谛亦尔。道圣谛所摄身语业是色摄。余皆是名摄。几内处摄等者。一外处摄。三应分别。谓苦圣谛。或内处摄或外处摄。云何内处摄。谓六内处。云何外处摄。谓六外处。集圣谛亦尔。道圣谛所摄心意识内处摄。余皆外处摄。几智遍知所遍知等者。一切是智遍知所遍知。

同类推荐
  • THE AMERICAN

    THE AMERIC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儿唇口齿舌喉病胸背手足病门

    小儿唇口齿舌喉病胸背手足病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

    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任文逸稿

    任文逸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曾经,我爱过一个少年

    曾经,我爱过一个少年

    这是一本看了之后,也许会大哭一场的书。但是也许哭完之后,你并不会悲伤,反而会从心底感到踏实和温暖。谁在年轻的时候,没有爱过一个最明亮的少年呢?你所有的心思都在他身上,你为他哭,你为他笑,你为他胆战心惊,也为他不顾一切,后来,也许你再也没有那样爱过一个人,后来,也许你爱过的所有人,都能够看到他的影子。陆小寒擅写青春里的幽微往事,被读者评价为“文字冷峻而温暖”。本书写给那些遭遇艰难险阻也勇敢去爱的人,爱,只有心如钢铁地去追求,不怕不哭,才有可能实现。亲爱的,愿我们都能够寻觅得到一生与之执手的那个人。我不介意等待,只要最后等到的人是你,就好。
  • 万川茫茫

    万川茫茫

    长安,这是天下无数人所梦寐的追求。庙堂之高,无外乎执掌九州,控万民于彀中;江湖之野,不过是牵引四海,制英雄于令下。长安,只是一个太过美好的梦。这江湖从不会长安。
  • 极限速度

    极限速度

    跨越过人生一道道坎,我们就可以无愧于心中的梦想。那几年的青春,我们的激情四射,那些年跑酷,我们的热血澎湃。一次次极限的跨越,一次次突破的飞跃。无愧于青春,才能无愧于人生。让我们一起进入极限运动跑酷的世界。
  • 快穿之反派boss你别跑

    快穿之反派boss你别跑

    这么多年来躲过那么多场大大小小战争不死的夙竹,却偏偏被一个射歪的箭穿心而死,还被一个垃圾系统坑蒙拐骗给拉上贼船不是说完成宿主遗愿吗?怎么就变成反派boss的助攻?还要帮反派boss登上人生巅峰。what?夙竹表示:鬼畜、傲娇、变态反派boss了解一下打怪,升级,虐主角。NoNoNo她完全不care跟主角作对,那就是跟天道粑粑作对,天道粑粑动动念头就能把她给玩死。她还是保命逃跑要紧。what?不能逃跑?正面抗不过,那就暗地里玩阴的,阴死一个算一个。what?天道粑粑会秋后算账?这可是反派boss下的手,不关她的事。……【小剧场】系统:夙竹,你在干嘛?夙竹:我在挖地洞……系统:你挖地洞干嘛?夙竹:逃跑呀!系统:夙竹,你又在干嘛?夙竹:造飞船……系统懵懂:造飞船干嘛?夙竹:逃跑……可以跑的快点!看着夙竹捣腾上古神器,系统额头划过黑线,沉默不语。夙竹:这次怎么不问我在干嘛?系统:......宿主胆小,怕死,爱逃跑,怎么办,求解
  • OTHELLO

    OTHELL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成帝从掠夺怒气开始

    成帝从掠夺怒气开始

    吴炽魂穿上古,绑定掠夺怒气系统!来自张三的怒气值+100!来自李四的怒气值+200!来自熊孩子的怒气值+100000!来自叶天帝的怒气值+200000!自从激活这个系统后,吴炽每天都想着如何招惹更强大的对手!修炼……那是不存在的……你们越怒,我就越兴奋……
  • 在日本看中国

    在日本看中国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在日本看中国》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危险关系之寄宿生情

    危险关系之寄宿生情

    林小年在家乡苦无出路,到省城投奔曾经的大学室友余大成。寄宿期间,林小年意外发现当年苦恋的班花洛君梦已经成了好友的同居女友。在省城摸爬滚打,林小年既放不下洛君梦,又跟余大成的姐姐余素琴产生了感情。四个人,错综复杂的情感线,交织成一张危险的关系网……
  •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著名的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有264个故事,被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的“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中文早年被译为《天方夜谭》。“天方”是中国古代对阿拉伯的称呼,仅凭这名字,就足以把人带到神秘的异域世界中。它是世界上最具生命力、最负盛名,拥有最多读者和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同时,它以民间文学的朴素身份却能跻身于世界古典名著之列,也堪称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