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41200000013

第13章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偈曰。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宏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我為汝略說。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或在須彌峯。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虗空住。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或囚禁枷鎻。手足被杻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呪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蚖蛇及蝮蠍。氣毒烟火然。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雲雷皷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暗。能伏灾風火。普明照世間。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燄。諍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一遍。接誦觀音聖號一百八遍。餘儀如常。但改白云)。

伏以。中和屆節。水月彰自在之容。夾鍾應律。曇華現圓通之瑞。顯悲願於三十二應。娑婆赤子盡稱名。舒慈光於十萬億程。極樂導師常輔化。切念某甲等。泛塵勞海。羈煩惱鄉。六根橫流。徒有奔塵之失。三慧長翳。未見旋性之功。倘非大悲之慈親。孰救怜[怡-台+屏]之窮子。茲逢聖誕。敬薦馨香。祈鑒微誠。哀憐攝受(白已。一拜歸位舉贊云)手持楊枝。頂戴如來。跏趺端坐寶蓮臺。救苦甚悲哀。一念能回。無量慈門開(舉聖號三稱畢。三拜是日或禮懺。或持名)。

證義曰。觀音救苦度生。持名感應。法華楞嚴。既皆詳說。別典紀載。亦難悉數。茲姑就僧中感應之最顯者。略錄數條。見靈跡之昭昭。類如是矣。山菴雜錄云。昔徑山古鼎和尚。生稟侏儒。唇褰縮。齒露齦。聲嘶燥。膚腠皴臘相工相之曰。以爾之四賤相。萃乎侏儒之軀。平生不言可知矣。師誓禱觀音。日持聖號無筭。夜禮聖像計千。如是二十年。賤相化為福相。唇舒緩而齒隱。聲圓潤而膚光。後遇向之相工。賀曰。師今相好。當踞法座。大振宗風。其年出世隆教。乃至居徑山十二年。壽七十九。此誦拜觀音。易賤夭而為貴壽也。又溫州壽昌寺。絕照輝。坐夏浮慈。寮房掛聖像。每夜虔禮。一日忽見淨瓶水。從壁湧出。通身歡悅。從此造詣益深。智鑑益明。此誦禮感智慧也。又天童寺照寮元。素多病。洪武丙辰。病日篤。勉藏主。勸持觀音聖號。照日誦萬聲。明年十月十七午時。自念病勢。去死不遠。莫如改念阿彌陀佛。方興此念。忽見一婦人。持淨瓶。而現其前。照驚訝失措。既而定心諦觀。乃是菩薩示相。照涕泣。露罪求哀。須臾不見。越五日。病苦盡脫。此禮誦除病也。高僧傳云。義熈初。山陰嘉祥寺。慧虔。自知將盡。乃屬想安養。誠祈觀音。預覩聖相。疾雖綿篤。神色如平日。侍者咸聞異香。頃之人寂。道俗見聞者。莫不歎美。此禮誦感生淨土也。要而言之。觀音大士。於眾生緣念甚深。信久行篤。真誠懇至。若拜若誦。皆獲感通。菩薩之願力。固有不可思議者矣。

勢至聖誕

七月十三日。勢至聖誕。集眾等儀。與藥師同。先念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摩訶薩(三稱。次誦)。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勢至觀章。次觀大勢至菩薩。此菩薩身量大小。亦如觀世音。圓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舉身光明照十方國。作紫金色。有緣眾生。皆悉得見。但見此菩薩一毫孔光。即見十方無量諸佛。淨妙光明。是故號此菩薩。名無邊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此菩薩天冠。有五百寶花。一一寶花。有五百寶臺。一一臺中。十方諸佛。淨妙國土。廣長之相。皆於中現。頂上肉髻。如鉢頭摩花。於肉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明。普現佛事。餘諸身相。如觀世音。等無有異。此菩薩行時。十方世界。一切震動。當地動處。有五百億寶花。一一寶花。莊嚴高顯。如極樂世界。此菩薩坐時。七寶國土。一時動搖。從下方金光佛剎。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剎。於其中間。無量塵數。分身無量壽佛。分身觀世音。大勢至。皆悉雲集極樂國土。畟塞空中。坐蓮花座。演說妙法。度苦眾生。作此觀者。名為觀見大勢至菩薩。是為觀大勢至色身相。觀此菩薩者。名第十一觀。除無數劫阿僧祇生死之罪。作是觀者。不處胞胎。常遊諸佛淨妙國土。(一遍。接朗誦)南無大勢至菩薩。(一百八遍)。誦竟。念變食。甘露。普供呪(各三遍已。維那白云)。

恭聞。勢至大士。本昔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是以為西方弼聖。嘗示念佛三昧。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之法喻。誠為諄切。今值聖誕。敬修供養。伏願大士。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常蒙加被。亦如大士。淨念相繼得三摩地。盡此報身。生極樂國(白畢。舉贊云)。

勢至大士。寶瓶巍峩。攝受念佛誓宏多。剎海盡包羅。弼侍彌陀。度苦出娑婆。

南無大勢至菩薩(三稱。三拜各回本處)。

證義曰。西方三聖。彌陀居中。觀音居左。勢至居右。今此上供。用觀經文。而觀大士。以圓通義。而顯本因也。熈願云。大勢至菩薩。於河沙劫前。以念佛入三摩地。常在此世界中。攝取念佛眾生。往生淨土。楞嚴經中。佛問圓通。菩薩自敘一章甚明。是當世所稱蓮宗遠公諸祖。尚係支那傳法之祖。而大勢至菩薩。則沙劫傳念佛法門之祖也。章內所言念佛之法。已極盡無餘。而母子相憶等語。尤為肫懇曲至。余初。一見生感。不能自已。再三諷誦。感極涕零。愈歎佛菩薩之恩難報。自此以後。每當念佛。先朗誦此章一遍。奉為常課。一回持誦。一回省發。受益不小。我既奉此法門。而得加被。願諸善人。亦如是行持。每於念佛時。先誦此章。念佛更為得力。果是行持。每於念佛時。先誦此章。念佛更為得力。果能如法修行。必蒙接引往生矣。熈願即於此章。略加疏釋。見遠公忌中。為念佛起首。并十念門。睡時入觀文。觀經第十三觀。又附勸言四則。一。勸發心念佛。二。勸實心念佛。三。勸求生淨土。四。勸正助雙脩。如此合訂。名曰念佛切要。刻印流通。誠為切要宜廣佈焉。

地藏聖誕

七月三十日。地藏聖誕(早課。燒香傳爐。住持拈香。維那舉香贊。至繞佛舉。拜地藏聖號十二拜。早粥。客堂掛牌等儀。與藥師誕同)。先稱。

柰麻大慈地藏王菩薩(三稱。次誦)。

地藏菩薩本願經。見聞利益品偈曰。吾觀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說難盡。見聞瞻禮一念間。利益人天無量事。若男若女若龍神。報盡應當墮惡道。志心皈依大士身。壽命轉增除罪障。少失父母恩愛者。未知魂神在何趣。兄弟姊妹及諸親。生長以來皆不識。或塑或畵大士身。悲戀瞻禮不暫捨。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薩當現無邊體。示其眷屬所生界。縱墮惡趣尋出離。若能不退是初心。即獲摩頂受聖記。欲修無上菩提者。乃至出離三界苦。是人即發大悲心。先當瞻禮大士像。一切諸願速成就。永無業障能遮止。有人發心念經典。欲度羣迷超彼岸。雖立是願不思議。旋讀旋忘多廢失。斯人有業障惑故。於大乘經不能記。供養地藏以香花。衣服飲食諸玩具。以淨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發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語三七日內勿殺害。至心思念大士名。即於夢中見無邊。覺來便得利根耳。應是經教歷耳聞。千萬生中永不忘。以是大士不思議。能使斯人獲此慧。貧窮眾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屬離。睡夢之中悉不安。求者乖違無稱遂。志心瞻禮地藏像。一切惡事皆消滅。至於夢中盡得安。衣食豐饒神鬼護。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惡禽獸及惡人。惡神惡鬼并惡風。一切諸難諸苦惱。但當瞻禮及供養。地藏菩薩大士像。如是山林大海中。應是諸惡皆消滅。觀音志心聽吾說。地藏無盡不思議。百千萬劫說不周。廣宣大士如是力。地藏名字人若聞。乃至見像瞻禮者。香花衣服飲食奉。供養百千受妙樂。若能以此迴法界。畢竟成佛超生死。是故觀音汝當知。普告恒沙諸國土。(一遍。次誦)

唵。三陀囉伽陀娑婆訶(一百八遍。餘如常儀。維那白云)。

伏以。金風載發。肇開金容之祥。玉露將濡。適顯玉毫之瑞。率土傳誕降佳辰。秋月初盡。普天仰和煦聖德。杲曰正中。切念眾等。身居末世。罪結多生。求脫苦輪。必藉仁風之披拂。欲登樂地。全依慈照以逍遙。茲值。曇花示現之期。敬舉芹藻薦馨之典。眾等。伏願。金錫重光。明珠流焰。癡狂頓歇。開無始之鐵城。熱惱驟除。出眼前之火宅。人天普利。幽明咸資(白已。一拜。歸位。舉贊)。

地藏大士。誓願宏深。明珠照破鐵圍城。金錫振幽冥。禮像稱名。沙界布陽春。 柰麻大慈地藏菩薩。

證義曰。地藏度生之事。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十輪經。占察善惡業報經中廣說。今舉東土示跡者。神僧傳云。佛滅度一千五百年。地藏降迹新羅國主家。姓金。號喬覺。永徽四年。年二十四歲祝髮。擕白犬善聽。航海而來。至江南。池州府東。青陽縣。九華山。端坐九子山頭。七十五載。至開元十六年。七月三十夜成道。計年九十九歲。時有閣老閔公。素懷善念。每齋百僧。必虗一位。請洞僧(即地藏也)足數。僧乃乞一袈裟地。公許。衣遍覆九峯。遂盡喜捨。其子求出家。即道明和尚。公後亦離俗網。反禮其子為師。故今侍像。左道明。右閔公。職此故也。菩薩入定二十年。至至德二年。七月三十日。顯聖起塔。至今成大道場。現果錄云。吳門。王建。一日無疾忽終。青衣引至冥府。閻君鞠勘。係是誤攝。乃山東王建也。由是出冥殿。見地獄黑焰蔽空。呌如雷吼。三老僧。趺坐樹抄。以淨水洒之。獄人痛聲停寢。近前詢之。即觀音。普賢。地藏也。據此可見地藏經中所說。持地藏名。禮地藏像。獲福消罪。真有不可思議者。

百丈叢林清規證義記卷第三

同类推荐
  • 施设论

    施设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儿科萃精

    儿科萃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别牧纯禅师语录

    别牧纯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山群仙会真记

    西山群仙会真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Borgias

    The Borgia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乱古

    乱古

    少年以战重生,吞万灵精血,战无上神魔,一路高歌,杀尽血海,成就无上战帝。
  • 重生之女君风华

    重生之女君风华

    她是庆元国女君,传闻中她无情暴戾,霸道凌厉。他是将军府嫡子,传闻中的京都第一公子,淡漠疏离,尊贵雅致。上一世,他陪她死在了血流成河的人堆中。直到死的那一刻,她才知道这个世界上真心对她的人到底是谁。再次睁眼,她回到了一年前,她要报仇,要守护好她的子民。但最重要的,是求得他的原谅,做一个好妻子。是能护他一生平安喜乐,与他一起白头到老。Ps:简介无能,男女主身心干净。不是女尊王朝,不喜勿入。欢迎提建议,欢迎交流。
  • 邙烬

    邙烬

    我是上古界的最后一只九尾我生于毁灭,存于罅隙,却妄图拯救我想要拯救人神魔界里的每一个人,结果却发现在拯救每一个人的过程中,这些人毁灭了我想要拯救的整个三界机关算尽,兜兜转转,我救下来的每一个,本应该应在他们自己身上的那些劫难,最后全都应到了我的身上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谁知道呢,反正最后谁也逃不过命运的劫难哦,原来,我也不是什么好人原来,三界无神,世无神存
  • 浮世半身霜雪

    浮世半身霜雪

    为什么活着?她活着是为了报仇。一件兵器,一场背地里的交易。牵扯了早已隐退的天山剑派。一代掌门之女,一夜间失去了至亲。一位将军之子,那时还懵懂无知。转瞬十一年,她沦落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他从未带过兵,却在一夕间长大,肩负重任。两人相隔江湖,恩怨再起,是缘分让他们邂逅相遇,是命运让他们一次次错过。再忆那年冬雪枯树下,不忘承诺却负伊。
  • 黎明的商业帝国

    黎明的商业帝国

    黎明来到了这个世界,观察了这个世界,掠夺了这个世界,统治了这个世界。这是属于商人的传奇,属于资本家的传奇。黎明深信,在自己庞大的资本面前,连众神与恶魔也得让开前行的道路。
  • 重生之农家有女

    重生之农家有女

    正所谓,因果报应,今生种什么因,来生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唐锦前几天还跟闺蜜说起,今生她有现在的父母疼爱,估计一辈子也不会吃苦受累。可是转眼,她怎么也没想到,一次意外的死亡竟然造就了她的重生。再次重活的她不是什么相府千金,也不什么高贵的公主和娘娘。她成了一个普通而贫穷的农家女,而且灵魂还寄居在一个十岁孩子的身上。种田,下地,洗衣,煮饭,这让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她,叫苦不迭。只可惜,命是捡的,仍她如何呜呼哀哉,又岂有用?然,懦弱的福妞儿一朝醒来,性情大变。面对憨厚老实的爹娘,冲动善良的长兄,她该如何面对眼下的环境?是挣扎反抗这可不思议的命运,还是用自己的双手还有那无穷的智慧来改变眼前的一切呢?
  • 我是楚天帝

    我是楚天帝

    一代天帝,重生归来!我是楚生。我是……楚天帝!万族敬仰,八荒臣服,普天之下,唯我独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网游之深情不负

    网游之深情不负

    原本只是生气,想拉个大神“结婚”的;怎么突然变成是掉入虎坑了呢!路汐莜很犹豫;可是大神可是不会就这样轻易放过她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信赖·互惠·共生: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信赖·互惠·共生: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本书以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状况为中心,分别从“19世纪中期以前的东亚地区交流”、“近代西洋殖民主义的冲击和东亚各国的关系变化”、“冷战与冷战后的东亚地区交流”三个专题,汇聚了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等专业的中日学者跨学科的讨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