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53100000007

第7章

外篇有子问第五

凡二十一章

有子问于曾子曰。闻丧于夫子乎。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有子曰。然。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反。必载寳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鲁司冦。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曾子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曾子曰。始死之奠。其余阁也与。

曾子曰。小功不为位也者。是委巷之礼也。

曾子谓子思曰。伋。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囗者七日。子思曰。先王之制礼也。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而及之。故君子之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囗者三日。杖而后能起。

曾子曰。小功不税。则是远兄弟。终无服也。而可乎。

曾子曰。丧有疾。食肉饮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为姜桂之谓也。

曾子曰。晏子可谓知礼也已。恭敬之有焉。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车一乘。及墓而返。国君七个。遣车七乘。大夫五个。遣车五乘。晏子焉知礼。曾子曰。国无道。君子耻盈礼焉。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读赗。曾子曰。非古也。是再告也。

曾子袭裘而吊。子游裼裘而吊。曾子指子游而示人曰。夫夫也为习于礼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吊也。主人既小敛。袒括髪。子游趋而出。袭裘带绖而入。曾子曰。我过矣。我过矣。夫夫是也。

曾子与客立于门侧。其徒趋而出。曾子曰。尔将何之。曰。吾父死。将出哭于巷。曰。反哭于尔次。曾子北面而吊焉。曾子曰。尸未设饰。故帷堂。小敛而彻帷。仲梁子曰。夫妇方乱。故帷堂。小敛而彻帷。小敛之奠。子游曰。于东方。曾子曰。于西方。敛斯席矣。小敛之奠在西方。鲁礼之末失也。宋襄公葬其夫人。酰醢百瓮。曾子。既曰明器矣。而又实之。

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曰女何无罪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羣而索居亦已久矣。

曾子吊于负夏主人。既祖。塡池推柩而反之。降妇人而后行礼。从者曰。礼与。曾子曰。夫祖者。且也。且胡为其不可以反宿也。从者又问诸子游曰。礼与。子游曰。饭于牖下。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殡于客位。祖于庭。葬于墓。所以即远也。故丧事有进而无退。曾子闻之曰。多矣乎。予出祖者。

子张死。曾子有母之丧。齐衰而往哭之。或曰。齐衰不以吊。曾子曰。吾吊也与哉。

哀公使人吊篑尚。遇诸道辟。于路画宫而受吊焉。曾子曰。篑尚不如杞梁之妻之知礼也。齐庄公袭莒于夺。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庄公使人吊之。对曰。君之臣不免于罪。则将肆诸市朝而妻妾执。君之臣免于罪。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

齐晏桓子卒。平仲麤衰斩苴绖带杖以菅履。食粥。居倚庐。寝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丧父之礼也。晏子曰。唯卿为大夫。曾子以问仲尼。仲尼曰。晏平仲可谓能远害矣。不以已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

曾申问于曾子曰。哭父母有常声乎。曰。中路婴儿失其母焉。何常声之有。卒哭而讳。王父母兄弟世父叔父姑姊妹子与父同讳。母之讳宫中讳。妻之讳不举诸其侧。与从祖昆弟同名则讳。以丧冠者。虽三年之丧可也。既冠于次。入哭踊三者三。乃出。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父小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可以娶妇。已虽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取妻。下殇之小功则不可。凡弁绖。其衰侈袂。父有服宫中。子不与于乐。母有服。声闻焉不举乐。妻有服。不举乐于其侧。大功将至辟琴瑟。小功至不絶乐。

仲宪言于曾子曰。夏后氏用明器。示民无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周人兼用之。示民疑也。曾子曰。其不然乎。其不然乎。夫明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

季桓子死。鲁大夫朝服而吊。曾子问于仲尼曰。礼乎。夫子不答。他日又问。夫子曰。始死则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女何疑焉。

子罕问于仲尼曰。始死之殷重也何为。仲尼曰。重主道也。殷主缀重焉。周人重彻焉。请问丧朝。仲尼曰。丧之朝也。顺死者之孝心。故至于祖考之庙而后行。殷朝而后殡于祖。周朝而遂葬。

同类推荐
  • 乐育堂语录

    乐育堂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波罗提木叉僧祇戒本

    波罗提木叉僧祇戒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全宋词

    全宋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化人游词曲

    化人游词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张协状元

    张协状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苍天有泪之爱恨千千万

    苍天有泪之爱恨千千万

    历经一场劫难,雨凤和雨鹃终于遇到命中贵人,一家五口这才有了安身立命之处,但,暗藏在雨娟心中那团复仇的火焰,却仍然熊熊烧着。偏偏雨凤爱上了展家大少爷云飞,在亲情与爱情、仇恨与依恋之间,她该如何取舍?雨娟又会采用什么激烈的报复手段,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真是爱也千千万!恨也千千万!
  • 一呼百应

    一呼百应

    已完本、出版。出版时已更改书名为《摇滚少女》。不是我们不会飞翔,是你们没有给我们可以翱翔的天空—花开学院高一七班全体语录.萧景夜瞳一个天才的少女吉他手,11岁她折断了鸢乐队节奏吉他手的双翼,16岁,她砍断了鸢乐队主音吉他手的翅膀.从此她成为圈里人的梦魇,她的梦想就是打败秦楚,成就另一个传奇.种萱,一个糊涂的千万里挑一的主唱,自信不满的她却有着让人难以相信的音域跨度。她的本事就是唱的过就唱,唱不过就闪人,咱的特长是舞蹈不是唱歌。摇滚乐手、空手道少女、泡妞四人组、海归派小提琴高手,还有更多的高手,他们都在高一7班。青春+爱情+竞技+励志=一呼百应本文中所有歌词均为原创,谢绝转载。********书友群:48801977加入请注明:书友或书名.
  • 都市之最强天尊

    都市之最强天尊

    【火热新书,都市爆款】老子将来是天尊,最强的那种,就问你怕不怕?
  • 报人成舍我研究

    报人成舍我研究

    本书共分三部分:专题研究论文、成氏原著文选及相关附录文献,其中成氏原著文选为成舍我离开大陆前发表的主要新闻学文章,在大陆地区首次集结出版,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本书第一次提出了成舍我独特的“二元一体化”办报模式,并对其新闻思想与办报理念进行了多角度、纵深化的详尽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 大宋苏轼

    大宋苏轼

    苏轼生于公元1037年,过世于公元1101年,一生所系,大约是宋帝国最为辉煌的时代。其将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了新的强度。一方面,苏轼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满,另一方面,他好美食、好交友、好品茗、好游山林,用腼腆的力度感唱出时代的旋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种禅意玄思的人生感喟,是其意志对美的反映而取得的对痛苦和痛苦之智慧的胜利。本书通过对细节的追索,力图描绘出文学史上和历史书中没有记载过苏轼。通过求访苏轼的词、生活和情感,去想像和拼凑“清明上河图”般波澜壮阔的大宋。
  • 逆天废柴:神医王妃

    逆天废柴:神医王妃

    ……她堂堂池家养尊处优的大小姐,惨死后魂穿至缪国废柴同名同姓的废材大小姐身上,爹不疼娘不爱,庶女妹妹还将她当作玩物折磨?谁人曾想臭名远扬的她有朝一日手握高级丹药,将一脚踩死万人的神兽当宠物养?令人闻风丧胆的他也拜倒在了她的石榴裙下。她,摇身一变成为这个架空大陆的强者,伤她者,必将偿命!
  • 如果能够勇敢一点

    如果能够勇敢一点

    我渴望被人爱,也渴望得到爱,但我更渴望的是爱我的人是你。
  • 全民妖师

    全民妖师

    一辆吉普车,一头熊,一只豪猪,两个少年……就这样,翻山越岭面对各类妖魔鬼怪的旅程开始了。(本文内会有非故意加入的英雄联盟各位英雄,与它们的背景故事相融合的情节,真实还原每一位英雄的性格,特征,例如将杀戮当做艺术的戏命师,例如锻造世界顶尖神器的熔铸之神奥恩,以及泰达米尔,翠神艾翁等等,完美与小说结合到一起,除了亚索,敬请期待!)
  • 善谋上

    善谋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道教圣地(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道教圣地(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介绍了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包括中国著名道教名山和中国著名道教宫观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