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54600000007

第7章

显无明缘起之由。后显缘起染心之相。此初也。是上言虽有染心而常恒不变之言虽染而有染心常不变作能所念染。故以念染释其不变。一以自性常明洁故而不变。作能念之染。二以自性非可取故而不变。作所念之染。故新论云。虽有染心而常明洁。无有改变。复以本性无分明故。虽复遍一切境界。而无变异。此虽文略而义即具。故言无念名为不变

论。以不达至名为无明 释曰。此显无明缘起之由释上而有无明义也。有义。不达即是自心无别。无明名为不达。谓自不了平等一味。与自本心不相应故。名为无明。无别法故。有义。不能违上所说。无明所染有染心故。能染所染因缘及果缘起体相有差别故。若如前说。觉即不觉。即当如前所破过失。若谓与心不相应故名无明者。即前三染应是觉悟。言相应故。由是别有能迷无明。虽不离真非即真体。是不了达无念法界最极微细即心之惑。此正应言不相应心。未有能所王数别故。言中倒故云心不相应。非谓与分不相应也。故新论云。不觉一法界故不相应。无明分别起唯此能为诸染之源。更无染本。故言忽然念起 经说五住处。前无更别法起故名无始无明住地。显无别法始无明者。即是此论忽然起义也。此约细粗相依门说。非约时节起无初故

论。染心者有六种 释曰。次显染心缘起之相。于中有二。总标别解。此初也。此即释上无明所染有染心句。说无明染有染心者。有其六种。即上意识及五种意。前明因缘起义。故从细向粗次第问说。今欲兼显治断义故。从粗至细次第而明。故虽前后而无别也

论。云何为六至远离故 释曰。次释六染。即分为六。此执相应即是意识。亦六粗中执取计名四相义中粗执着相。见爱烦恼所增长故。我我所等粗执相应望污净心故。名执相应染。此即辨障下显对治。若二乘人至无学位断见修惑能离此染菩萨入住信相成就无有退失。名信相应。故十地论及无着论皆说地前名信行地。得人空门见爱烦恼不得现行。故远非约随眠种未亡故。此位何不断惑种耶。有义。地前道力劣故。现惑当起。况能断种。若至初地得无漏道。方断分别烦恼障种。留俱生种助行受生。至成佛时方永断故。所知种现地地断伏。至佛地时方永断尽。是故地前不断惑种。有义。此说理未圆明。但顺法相大乘义故。信位菩萨能得佛身。八相成道。化众生事。亦能少分见生空理。如何不能断惑种耶。能起胜道永断烦恼。恐妨行愿故留惑种。故梁摄论依此说云。若不断上心不异凡夫。不留种子不异二乘。为利自他故留惑种。又不怖惑。知是真如随缘变化不异真故。以烦恼为道场知如变空故。弟子众尘劳随意所持故。若至地上但断智障。于烦恼障不复更留。不分见修种现俱断。以无力能无所用故。助行受生非要此故。若残习气。成佛方断。是故弥勒问经中说。一切烦恼障利生行故。于见道中一切俱断末那烦恼。亦初地即以愿力胜故不堕二乘地。又非但断四住地惑。亦能分断无明住地。故下论说。不了一法界义者。从信相应地观察学断。今此但显粗执染也

论。二者不断至究竟离故 释曰。即五意中名相续识。前六染中名相续相。法执相续即名不断。能污净心名不断染。三贤菩萨修学唯识寻思实智诸方观渐伏如是法执分别。入地证得三无性。如法执分别现种俱亡故。云得净心地究竟离也。新得无漏初名净心。非于后地净心也

论。三者分别至究竟离故 释曰。即五意中名为智识。前六染中名为智相。分别染净名别智。污净心故而名为染。从第二地至第六地。于无漏观非长时住。出观缘事有细分别故。此法执未能永离。然于地地入观之时分分能除故云渐离。若至七地长时入观。此永不行名究竟离。具戒地者。即第二地。此地具足三聚戒故。无相方便即第七地。常作意住无相观故。非谓八地无相之因。即此说者皆为谬释。新论所言从具戒地至具惠地。少分离者即至六地名为具惠。具前三地觉分谛观缘起相应增上惠故

论。四者现色能离故 释曰。此五意中第三现识。上三细中境界相也。犹如明镜现色像故。能污净心故名为染。以八地中得三自在色性随心无有障碍故。说八地名色自在。能证相土自在。真如现身土色从六而起。无明妄境从此永离。故说现染此地能离

论。五者能见至能离故 释曰。此五意中第二转识。上三细中能见相也。所依动心转成能见。能污净心名之为染。第九地中得无碍智。善知众生心行稠林自在无碍。名心自在。有碍能缘此永不起故。云心自在地能离也。然无碍智略有四广有四十。如余处说

论。六者根本至能离也 释曰。即五意中名为业识。三细之中无明业相。依本无明而心起动为余染。本名根本业。能污净心故名为染。依第十地发金刚定。断细念习而入佛地。得见心性心即常住。故云依菩萨地尽入如来地能离。问。于第十地尚有业相。宁入八地离现染耶。说离业识即无见相。岂于九地离见相乎。答。实八九地未离现见十地尚未离业相故。而言离者非究竟离。如信相应地虽说离初染但暂伏离。此亦应尔。以此二染碍彼地故。且伏名离。非谓永断故。后三染安佛方断。离此即起圆镜智故。下细中粗菩萨知者。亦依现起粗相而说。若尔三细应皆生相。答。初起名生故唯业识转现。不尔于理无违

论。不了一法至究竟离故 释曰。上显缘起体相义竟。下重料简。于中有三。初辨上无明约治料简。次释相应义。后显染无明成二碍义。此初也。前言心净而有无明。欲显此相。故次文云 达一法界心不相应等。即是释前有无明句。今更约治料简粗细故。言不了一法界义等。然此无明有粗有细。谓名生得作得住地以分别者如道得故。以俱生者生便得故。此二皆有种及现行。若三贤位得无相观。亦能折伏下别现行故。言信相应地观察学断。若入初地永断无种。从此已知至十地半渐断俱生。若种若现故言入净心地随分得离。即初地上总名净心。各有所离故名随分。若至佛地粗细种习一切无余。名究竟离。故诸经论分所智障为十一种。十一地断。此言净心随分离者。即是十地各离一障。以文略故言中含耳。不尔无明则唯一种。宁于十地随分离耶

论。言相应义至缘相同故 释曰。次释相应不相应义。由是于中即分为二。此释相义也。前六染中其前三染名相应者。谓有二义。一依王数。二依心境。依王数者。由是事识而有总别染净缘。故必所相应。此复五义。一时等故同一刹那。二依等故同依一根。三缘等故同缘一境。四智等故同一行解。五体等故各有一体。心念法异等者。此显体等。心谓心王。念法心所。论说。心所名念法。故王数不同。故名为异。谓依染净差别境故。有此心及念法异也。心念各一故成相应。新论依此异体义故云心分别异染净分别异。知相同者。是智等义。依前染净差别境上心王知染则贪嗔等。诸染心所同王知染。若王知净同者。是缘等义。心已缘等义。心已缘彼染净境时。染净心所与王同缘。以同缘故亦名相应。此中且依此三等义。依等时等准可知故。若尔何故说心心所。但同一所缘不同一所相。答。各有所述亦不相违。且如我见见性之行其我爱性之行。如是行别名不同行。而见爱等皆作自我。行解而缘名为知同。是故二说不相违也。依心境者。以是事识依境生故与境应。下言境界灭相应心灭故心念法异者。此显心境不同成相应义。他性相应非自性故。心谓能缘心。念法所缘境心境不同故名为异。依染净差别者。显心境相依成相应义。谓心依于染净境故。故心成于染净差别。若不尔者非相应。故知相缘相同者。此约心境相同成相应义。谓于染净境而成染净心。知相即心。缘相即境。若染若净心境必同不相乖异成相应故。彼前三染具此王数心境义故。名为相应

论。不相应义至缘相故 释曰。谓后三染及本无明名不相应者。亦有三义。依王数者。此后三染虽是动心。而且微细与彼不觉未曾别异。若粗事识与不觉异。即动心为王不觉为数。今此动心相由细故。与彼不觉常无别异。故云不觉生。三种相与彼不觉不相舍离。由此便无王数之别。故言即心不觉常无别异。此即显无体等义也。既无体等王数之别。何有同知同缘之义。故言不同知相缘相。此即显无知等缘等。翻前相应显不相应义。非谓有体等而知缘不同也。若尔何故瑜伽论说阿赖耶识王数相应。答。此约微细圆融道理。心与不觉和合似一不可分别。未别异故无染心所名不相应。彼约粗浅安立道理说有无记。遍行王数心法俱故得成相应。各依一义不相违也。依心境者。谓此动心即体不觉。非境相应。然后不觉。不觉即在动心上故。故云即心觉也。不同知相缘相者。简前相应故。便有贪等同知同缘。若尔本识不应现境。便与诸教极相乖返。答。虽但现境而不取也。以能现故说能缘境。非谓能现能执取。若不尔者何异事识。是故不与境相应也

论。又染心者至业智故 释曰。次显二碍义。于中有二。先直显二碍。后征释所由。此初也。文中有二。初惑。后智。有义。此中碍与障别。显了门中名为二障。隐密门内名为二碍。谓法相宗粗浅门中我执为首百二十八贪嗔痴等恼众生能障涅盘名烦恼障。法执为首见疑无明爱慢等覆所知境能障菩提名所知障。此之二障在别七识决定。不与第八识俱。若法性宗秘密门内。非但识中二执二障。兼彼八识总名烦恼根本无明。以微细故。是所依故名为智碍断。斯异义故置碍言。由此义故碍与障别。有义。此说理必不然。新论名障不言碍。故梁摄论等依前宗义亦说碍名。岂为隐密。译者随置障碍无别。但可随宗显义深浅。言染心者。六种染心能障等者。显其碍义。照寂妙惠如理之智名根本智。根本之智根本即智。二释皆通。即是上文智净相也。此根本智言真如者。一是真如本觉智故。二依真如而修生故。三照真如根本理故。此诸染心烦劳恼动障。此寂静名烦恼碍。是持业释。言无明者。根本无明障业智者。显其碍义。谓即后得如量之智能随世间起自能业故。有世间自能业故。而得此名。有财释也。即上所言不思议业智起此业亦有三义。一以本觉随染成故。二以如量而修生故。三以得此如量体故。无明昏迷无所分别。违此智用名为智碍。智之碍故。是依主释

论。此义如何至种种智故 释曰。此征释所由也。既由无明成于染心。无明细本应障理智。染心粗末应障量智。倒显障法义云何耶。答中文二。先惑。后智。以依染心能见能现者。后三染中前二染也。妄取觉界者。通前三染心。彼皆依境界起故。违平等性者。释成碍义。以此染心能所差别乖于真如能所平等。所以障于根本理智。以一切法常静等者。是举无明所迷法性。无明不觉妄与法违者。正显无明违法性义。此不了真本性寂静妄有起故。灭与法乖违故。不能得随顺等者。由乖静诸心境生故。便取碍境碍见拘心故。不能得称如量境随顺世间种种知也。故说无明障于量智

论。复次分别至有二种 释曰。上释生灭因缘义竟。次生灭相。于中有三。初举数总标。二列名略显。三广释其相。此初也。辨立义中。是生灭相故言分别生灭相等

论。云何为二至不相应故 释曰。此列名略辨也。所言粗者。即前三染。有心心所粗显之相。经中说为相生灭也。与心相应者。释粗义也。谓有境界及有心所。与此三种染心相应故。此三染而名粗。非谓此与真心相应及是心所与心相应。新论说为相应心故。所言细者。即后三染无心心所粗显之相。其体微细恒流不绝。经中说为流注。生灭与心不相应者。释细义也。谓无境界及诸心所。与彼三种染心相应故。后三染名之为细。非与真心不相应也。新论说为不相应心故。此四卷楞伽经说。若七十卷二本经说。识有二种灭。一者相灭。二者相续灭。生住亦如是。经中出名不别显相故。今论主约于相应及不相应及不相应粗细二义显其二种生灭之相。

论。又粗中至是佛境界 释曰。次下辨相。于中有二。初约人对显。后辨相所依。此初也。此中则对三类人说前三染心。是事识故皆名为粗。相中初是我执故。复更为粗。三贤内凡得无我故。能觉此染言凡夫境。故新论云。凡夫智境三中后二是法执故稍细。于初一名粗中之细。后三是本识故皆得名细。于中前二是能所故对后业相故复名粗。始从初住修唯识观。若入初地契证真如。乃至十地无分别智。能觉此染言粗中细。细等粗菩萨境界。故新论云菩萨智境。第六根本业不相应染能所不分行相微细。于后三中复更为细。唯有如来方能觉了。故言细中之细。是佛境界。新论阙此文义不周

同类推荐
  • Passages from an Old Volume of Life

    Passages from an Old Volume of L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ncient Law

    Ancient La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圭峰集

    圭峰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光明藏

    大光明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清镇元荣灵经

    上清镇元荣灵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血吻诛心

    血吻诛心

    一个仙界的凡人侍女,一个灵界的神秘少主,一段刻骨铭心的数世之恋,交织这一场山呼海啸的仙魔大战。成败与我又有何干系呢?只愿这数世的情缘不散,人影相随,心自成活。末了,落花流水,流离成烟。
  • 不及你眉眼星辰

    不及你眉眼星辰

    少女赤脚在海边奔跑,海风温柔的抚过她如藻的长发,被太阳余晖映得金光闪闪海面,一切宛若一副被艺术家反复雕刻描绘的泼墨画。即使她早已过了少女的年纪,可时光温柔的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丝毫痕迹。她回头对他一笑,恍若那年清晨,他接过少女手中的豆浆,少女腼腆美好的笑着,眼里盛放着大片芳华。而这身后的整片蔚蓝海天竟不及她眼里半分!所有人都说他和赵米是日久生情,而只有林琛自己明白,他对赵米分明是……一笑倾心!
  • 忆念彼岸遂寒声

    忆念彼岸遂寒声

    【甜虐文】两年前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依寒雨会含恨离开,为什么夜轩辰会自甘堕落,两年前的事是误会,还是有人弄成的两年后她再次回来,他看着那让自己想念两年的女人,抬起她的下颚对她说:“在外面玩好了,肯回来了?”她看着那陌生又感觉熟悉的男生,满脸疑惑的问:“你是谁”究竟她们能否破镜重圆,再一次,还是永远不会一起————————皮作者一枚前来报道,求各位不要打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北使录

    北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春启示簿

    青春启示簿

    这是每个人都经历或正在经历的青春。五个不同生长环境下的少女在这里相遇,又会给她们未来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变化?她们能互相救赎吗?
  • 教诫律仪

    教诫律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钱氏私志

    钱氏私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棒球学园之挥棒吧,少女!

    棒球学园之挥棒吧,少女!

    阴差阳错,她女扮男装进入棒球学园打棒球。教练不看好她,她就努力进步给她看。队友不相信她,她就赢得胜利给他们看。他说他爱她,就算她是个男生。她莞尔一笑:“好,等我拿到世界冠军,就给你个惊喜。”青春无悔,梦想不死!
  • 梦幻太空

    梦幻太空

    浩渺银河,云云星系。邓龙从地球跨越星辰大海到达祖冲之星圣地山,只为阻止银河系黑洞吞噬银河系中仅存的五个有生命星球。且看一阶凡夫俗子如何逆天而行,逐步成长为遨游于梦幻般太空之中,整合宇宙力量,向混沌世界宣战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