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62000000002

第2章

受乐快乐无恼乐。以何乐故三禅名为第一之乐。答曰。三乐上妙皆胜下地。但以受乐第一。说名乐地。究竟尽故。余二乐者上地犹有。此中不以为名。问曰。喜乐无喜乐。有何差别。答曰。乐受有二种。一者喜根。二者乐根。喜根喜乐。初禅二禅所摄。乐根无喜乐。三禅所摄。复次欲界初禅乐受。粗者名乐根。细者名为喜根。二禅三禅乐受。粗者为喜根。细者为乐根。譬如热极得清冷水持洗手面。是名为喜。入大凉池举身沐浴。是名受乐。行者如是。初禅觉观故乐不遍身。二禅大喜惊故不能遍身。三禅无障碍故乐遍其身。是名差别。复次乐受有四种。欲界六识相应乐。名为喜根亦名乐根。初禅四识相应乐。名为乐根亦名喜根。二禅意识相应乐受名为喜根。三禅离喜故。意识相应乐受。名为乐根。行者既得三禅。知上三乐。一心守护常恐畏忘失。则为是恼。是故乐复为患。当求离乐。譬如人求富贵之乐。求时既苦。得时无厌则复为苦。得已守护亦复为苦。有人以求乐为苦故舍。或有得乐无厌觉苦故舍。或有既得守护为苦故舍。行者患乐亦如是。求初禅乐。以觉观恼乱故舍。二禅大喜动故舍。三禅知乐无常难守故舍。以是故。

当舍此乐求于四禅安隐之地。问曰。行者依禅定乐舍于欲乐。今依何等而舍禅乐。若舍禅乐得何利益。答曰。行者依于涅槃乐能舍禅乐。得三利故。所谓罗汉辟支佛佛道。是故舍禅定乐。行于四禅安隐快乐。以三乘道随意而入涅槃。问曰。云何知是第四禅相。答曰。如佛说四禅相。若比丘断乐断苦先灭忧喜。不苦不乐护念清净入第四禅。问曰。断三禅乐应尔。离欲时已断苦。今何故复言断苦。答曰。有人言。断有二种。一别相断。二总相断。如须陀洹。以道比智。总断一切见谛结使。是事不然。何以故。佛说断苦断乐先灭忧喜。若欲界苦。应说先断苦忧喜。而不说者。以是故知非欲界苦。以三禅乐无常相故则能生苦。是故说断苦。又如佛说。乐受时当观是苦。于三禅乐生时。住时为乐灭时为苦。以是故言断乐断苦。先灭忧喜者。欲界中忧。初二禅喜者。问曰。欲界中有苦有忧。离欲时灭。何以但说断忧。不说断苦。答曰。离欲时虽断二事。忧根不复成就。苦根成就。以成就故不得言灭。问曰。若三禅中乐生。住时乐灭时为苦。今说初禅二禅中喜。何独不尔。答曰。佛经所说。离三禅时。断乐断苦无灭忧喜。初禅二禅不作是说。问曰。佛何因缘不作是说。答曰。三禅中乐。于三界中受乐最妙。心所著处。以其着故无常生苦。以喜粗故不能遍身虽复有失不大生忧。以是故佛经不说也。不苦不乐者。第四禅中虽有不苦不乐受。舍者舍三禅乐。行不苦不乐受不忆不悔。念清净者。以灭忧喜苦乐四事故念清净。问曰。上三禅中不说清净。此中何以独说。答曰。初禅觉观乱故。念不清净。譬如露地风中然灯。虽有脂炷。以风吹故明不得照。二禅中虽一识摄。以喜大发故定心散乱。是故不名念清净。三禅中着乐心多乱此禅定故不说念清净。四禅中都无此事故言念清净。复次下地虽有定心。出入息故令心难摄。是中无出入息故心则易摄。易摄故念清净。复次第四禅名为真禅。余三禅者方便阶梯。是第四禅譬如山顶。余三禅定如上山道。是故第四禅。佛说为不动处。无有定所动处故。有名安隐调顺之处。是第四禅相。譬如善御调马随意所至。行者得此第四禅。欲行四无量心随意易得。欲修四念处修之则易。欲得四谛疾得不难。欲入四无色定易可得入。欲得六通求之亦易。何以故。第四禅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调柔随意。如佛说喻。金师调金洋炼如法。随意作器无不成就。问曰。行者云何得慈心无量。答曰。行者依四禅已。念一城众生愿令得乐。如是一国土。一阎浮提四天下。小千国土。二千国土。三千大千国土。乃至十方恒河沙等无量无边众生。

慈心遍覆皆愿得乐。譬如水劫尽时消水火珠灭不复现。大海龙王心大发动。从念生水出海盈漫。及天澍雨遍满天下。是时天地弥漫无不充溢。行者亦尔。以大慈水灭嗔恚。消慈火珠。慈水发溢渐渐广大。遍至无量无边众生。悉蒙润泽常出不断。或听说法增益慈心。譬如大雨无不周普。行者慈念众生。令得世间清净之乐。亦以所得禅定快乐持与众生。亦以涅槃苦尽之乐。乃至诸佛第一实乐。愿与众生。以慈力故。悉见十方六道众生无不受乐。问曰。如阿毗昙说。何等是慈三昧。观一切众生悉见受乐。又经中说慈心三昧。遍满十方皆见受乐。云何但言愿令众生得乐。答曰。初习慈心愿令得乐。深入慈心三昧已。悉见众生无不受乐。如钻燧出火。初然细软干草。火势转大湿木山林一时俱然。慈亦如是。初入观时。见人受乐愿与苦者。慈力转成悉见得乐。问曰。众生实无得者。云何皆见得乐而不颠倒。答曰。定有二种。一者观诸法实相。二者观法利用。譬如真珠师。一者善知珠相贵贱好丑。二者善能治用。或有知相而不能用。或有治用而不知相。或有知相亦能治用。行者如是。贤圣未离欲者。能观法相四真谛等而不能用。不行四无量故。如凡夫离欲行诸功德。能有利用。生四无量心。不能观实相故。如俱解脱阿罗汉等。能观实相。具禅定故生四无量。四无量者得解之法。以利用故非为颠倒。复次佛法之实无有众生。云何观苦者为实。乐者为倒。所谓颠倒。无众生中而着我相。若常若无常。若边若无边等。是为颠倒。行慈之人知众生假名。如轮等和合名之为车。是故行者。慈心清净则非颠倒。复次若无众生以为实者。众生受乐应是颠倒。而有众生无众生皆为是边。不应但有众生以为颠倒。复次慈三昧力故。行者皆见众生无不得乐如一切入观。禅定力故于缘境界转青作赤。何况众生皆有乐相而不见也。如贵贱贫富禽兽之属。各自有乐互相怜愍。贵者之患贫者所无。贫者之患贵者所无。问曰。余道可尔。地狱云何。答曰。地狱众生亦有乐分。远见刀山灰河。皆谓林水而生乐想。见树上女人亦生乐想。又我心颠倒故爱乐其身。若欲杀时逃避啼哭请求狱卒愿见放舍。若语赦汝。得脱此苦心亦可乐。如是之等皆有乐分。又复神通力故。行慈之心。种种教化令众生得乐。或随所有而能与之。及身口行助成利益。如诸佛菩萨深心爱念坏诸恶趣。实令众生得种种乐。以是故不但愿与。亦实令得乐。问曰。行慈者得何功德。答曰。行慈者诸恶不能加。如好守备外贼不害。若欲恼害反自受患。如人以掌拍矛。掌自伤坏矛无所害。五种邪语不能坏心。五种者。一妄语说过。二恶口说过。三不时说过。四恶心说过。五不利益说过。譬如大地不可破坏。种种嗔恼谗谤等不能毁也。譬如虚空不受加害。心智柔软犹若天衣。复次行者入慈。虎狼毒兽蛇蚖之属皆不能害。如入牢城无能伤害。得如是等无量功德。问曰。慈德如是。何者名慈法。答曰。爱念众生皆见受乐。是心相应法行阴所摄名为慈法。或色界系或不系。心数法。心共生。随心行。非色法。非是业。业相应。业共生。随业行。非报生。是应修得修行修。应证身证慧证。或思惟断或不断。或有觉有观。或无觉有观。或无觉无观。或有喜或无喜。或有出入息或无出入息。或贤圣或凡夫。或乐受相应。或不苦不乐受相应非道品。先缘相后缘法。在四禅亦余地。缘无量众生故名为无量。清净故。慈念故。怜愍利益故。名为梵行梵乘。能到梵世名为梵道。是过去诸佛常所行道。问曰。云何修习慈心。答曰。若行者作是念。我除剃须发不在饰好破憍慢相。若称此者宜应行慈。今着染衣。当应行慈令心不染。食他之食不虚受施。如经所说。若有比丘。渐修慈心则随佛教。如是不虚食人信施。

复次若出家若在家行者作是念。慈心力故。于恶世中安隐无患。于破法众中独随法行。于热烦恼令心清冷。如近聚落有凉清池。复次行慈力故。怨家毒害不能复害。如着革屣刺不能伤。行者处于欲界。多嗔怒害。斗诤怨毒种种诸害。慈心力故无能伤损。譬如力士着金刚铠执持利器。虽入大阵不能伤坏。复次是慈能利益。利益三种人。凡夫行慈除诸嗔恚。得无量福生于净果。世间福德无过是者。求声闻辟支佛者。欲界多嗔慈力能破。及余烦恼则亦随灭。得离欲界渐出三界。如佛所说。慈心共俱近修七觉。大乘发心为度众生。以慈为本。如是慈心。于三种人无量利益。又习慈初门。又十六行令速得慈。又使牢固。亦常修行。一者持戒清净。二者心不悔。三者善法中生喜。四者快乐。五者摄护五情。六者念巧便慧。七者身离心离。八者同行共住。九者若听若说随顺慈法。十者不恼乱他人。十一者食知自节。十二者少于睡眠。十三者省于言语。十四者身四威仪安隐适意。十五者所须之物随意无乏。十六者不戏论诸法行。是十六法助慈三昧。悲者观众生苦。如地狱饿鬼畜生世间刑徒饥寒病苦等。取其苦相故悲心转增。乃至乐人皆见其苦。问曰。云何以乐为苦。答曰。乐是无常乐无厌足从因缘生。念念生灭无有住时。以是故苦。复次如欲天受乐。如狂如醉无所别知。死时乃觉。色无色界众生。于深禅定爱味心着。命终随业因缘还复受报。如是众生当有何乐。于地狱三恶道。是旧住处。天上人中犹如客住。暂得止息。以是因缘故。佛但说苦谛无有乐谛。是故一切众生无不是苦。众生可愍不知实苦。于颠倒中而生乐想。今世后世受种种忧恼而无厌心。虽暂得离苦还复求乐作诸苦事。如是思惟。见诸众生悉皆受苦。是为悲心。余悲心义如摩诃衍论四无量中说。喜者行人知诸法实相。观苦众生皆为乐相。观乐众生皆为苦相。如是诸法无有定相随心力转。若诸法无有一定相者。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无有难。何况余道。随意可得故心生欢喜。复次行者作是念。我因少持戒精进等便得离欲。逮诸禅定无量功德。念诸善功德故心生欢喜。譬如贾客赍持少物百千倍利。心大欢喜复作是念。如是法利皆由佛恩。佛自然得道与人演说。随教修行得如是利益。是时心念十方诸佛身有金色相好庄严及十力等无量功德法身。因是念佛心生欢喜。复次佛法于九十六种道中。最为第一。能灭诸苦能趣常乐。心生欢喜。又复分别三种佛法。一者涅槃无量常相。是究竟不坏法。二者涅槃方便八直圣道。三者十二部经宣示八道。如是念法心生欢喜。复次能知如是实相。行于正道离诸邪径。是为正人。所谓佛弟子众于一切众中最为第一。自思惟言。我已在此众中。是我真伴彼能益我。以是因缘故心生欢喜。愿令众生悉皆欢喜。定力转成故。悉见众生皆得是喜。舍者行人如小懈极心暂止息。但观众生一相不观苦乐。喜相犹如小儿。若常爱念憍恣败坏。若常苦切怖畏羸瘦。是故有时放舍不爱不憎。行者如是。若常行慈喜心则放逸。以喜乐多故。若常行悲心则生忧恼。以念苦多故。是故行舍莫令苦乐有过。复次行者入道得禅定味。分别众生好丑。是善是不善。善者恭敬爱念。不善者则生轻慢。如人得大珍宝轻慢贫者。见有宝者恭敬爱念。破是二相故而行舍心。如经中说。修行慈心除破嗔恚。修行悲心除恼众生。修行喜心除破愁忧。修行舍心除破憎爱。但观众生得解脱故随心所作。如人观林不观树也。又如世人寒时得温热时得凉。资生随意者。是名为乐。若得官位宝藏歌舞戏笑。是名为喜。若失此众事者。是名忧苦。若无此三事者。是名为舍。行者亦如是。具有四心。自身受乐愿及众生。心既柔软。见一切众生悉得是乐。又复见诸天上世间豪贵。取其乐相愿及众生。心既柔软。见一切众生。悉得是乐。修行慈时心生大喜。以此大喜愿与众生。或从定起礼佛法众赞叹供养。亦得心喜愿与众生。及取外喜愿与众生。或时自见其苦老病忧恼饥寒困苦。欲令众生离是苦恼。我能分别筹量。心忍犹尚苦恼。何况众生无有智慧忍受众苦。何得不恼。则生悲心。复见外人刑戮鞭挞。又闻经说恶道苦痛。取是苦相观一切皆苦。而生悲心。舍者自舍憎爱。亦观众生无有憎爱。及取外众生受不苦不乐者。从第四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及欲界无苦无乐时。取是相已观一切众生。亦都如是无苦无乐。复次如贵人唯有一子。爱念甚重心常慈愍。世间诸乐愿令悉得。自能得者亦皆与之。其子或时遭诸恼患。父甚悲念。若子从因得免。其父大喜。心生喜已。即便放舍任子自长。父得休息。行者如是。于四无量心中。观诸众生亦如子想。随己所有乐事。及取世间种种诸乐。愿令得之。慈定力故悉见一切皆是乐者。行人从慈心起。若见众生受诸苦痛。取是相已而生悲心。悲心力故见诸众生悉皆受苦。见受苦已愿令众生皆离是苦。从悲三昧起。若见众生受乐得道入涅槃者。取是相已而生喜心。欲令彼得而彼自得。心识柔软悉见众生皆得欢喜。从此定起。见众生不苦不乐者不忧不喜者。取是相已而生舍心。愿令众生不苦不乐不忧不喜。以善修舍定力故。悉见众生不苦不乐不忧不喜。得离烦恼热。复次若众生有诸过衅。舍而不问。若恭敬爱着不以为喜。是为舍心。如是等四无量义。如摩诃衍中说。

同类推荐
  • 奇门遁甲元灵经

    奇门遁甲元灵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证契大乘经

    证契大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台湾资料清穆宗实录选辑

    台湾资料清穆宗实录选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On the Track

    On the Trac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炮炙全书

    炮炙全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孤鹰(全集)

    孤鹰(全集)

    从各个方面成绩来看都不是很出色的普通军校生秦川和战友宁志、郑勇被选入神秘的“特案组”,他们在一起进行残酷集训,建立了非一般的友谊和默契。在他们激情满满地执行第一次任务时,却遭遇惨败,郑勇牺牲,宁志重伤,秦川险被“退回”。就在这时,秦川接到了上级命令,前往“金三角”,配合在那里埋伏的程建邦接近大毒枭周亚迪,从此开启了一场残酷的特殊任务。周亚迪当时在监狱中,程建邦本打算通过抢劫入狱来接近他,没想到却在实施计划时,被人截胡,只被判了个“抢劫未遂”,被关入了另一所监狱。接近周亚迪的任务落在了初来乍到的秦川身上,可是他下手过重,被判处死刑,好在没执行之前,事情出现转机,由死刑改判20年有期,也算因祸得福,进入了和周亚迪同一所监狱。但他并没有那么容易找到周亚迪,经历一系列故事之后,才找到目标,可是目标却被杀,在他绝望之际,真正的周亚迪现身,峰回路转……
  • 豪门佳妻

    豪门佳妻

    她——是娇生惯养的大小姐,为了他,从零开始,白手起步……在这个到处都勾心斗角的社会,她与他能走到一起,终成眷属吗?
  • 血族禁书录

    血族禁书录

    血族是一群被世界所隐藏的人,但又在暗中掌控这个世界,人类究竟该如何处理与血族的矛盾,血族又是为何选择暴露自己隐藏千年的秘密,真相即将揭开......
  • 网言网语Ⅳ

    网言网语Ⅳ

    网言网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就其影响的广度而言,它已经覆盖了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每一个社会角落。现在网言网语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网言网语进行交流。《网言网语Ⅳ》收录了2012年出现的网络新词和热词,选取那些既通俗易懂而又不低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网言网语,帮助大家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网言网语。
  • Cabin Fever

    Cabin Fev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爱手册A计划

    追爱手册A计划

    终于,江澄蒙为隔壁明恋了好久的青梅竹马制订了一个追爱计划,并命名为追爱手册A计划,即日实施。追爱无责任小剧场:江澄蒙根据追爱手册第一条:引起他的注意。某天,江澄蒙从家里出来,就看见顾御赐从过到的另一头走来。江澄蒙心生一计,跑到后面转角处躲藏起来。待到顾御赐快要接近转角处时,江澄蒙走出来假装绊倒,往顾御赐身上倒去。顾御赐走到转角看到有人往自己身上扑来,随即偏头避开,而扑来的江澄蒙华丽丽的摔在地面上。顾御赐用看神经病一样的眼神看着躺在地面上扑腾傻笑的江澄蒙,忍不住出声:“江澄蒙,你在干嘛?”江澄蒙还在笑,想着顾御赐的声音怎么这么好听,就是身体怎么这么硬,不过她并不嫌弃。看着江澄蒙还躺在地面上不肯起来,顾御赐直接上前拉了拉澄江蒙,拍了拍她的脸:“笑够了没?笑够了就起来。”江澄蒙听到声音瞬间清醒过来,错愣地看着眼前的顾御赐:“你干嘛?”“你刚才抱着地面一直在傻笑。”“地面?我抱的明明是你!”顾御赐指了指澄蒙脏了的衣服,再指了指地面,意思不明觉厉。江澄蒙顿时尴尬至极……
  • 东方圣

    东方圣

    雨夜梦境,仙人指路,大神指导,从此开始飞一般的修炼之路
  • 达·芬奇及其童年的回忆

    达·芬奇及其童年的回忆

    《达·芬奇及其童年的回忆》是2006年1月1日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奥)弗洛伊德。本书是佛洛伊德有关达·芬奇童年记忆的心理史学经典著作,利用临床精神分析法对达·芬奇的自恋症、同性恋、恋母倾向、性启蒙与性冲动都作了手术刀般的剖析,都无例外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 双极天道

    双极天道

    你有上古矮人打造的神利器?黄金圣衣也好,强殖装甲也罢,都不过是我的物品卡?什么!你还有魔法?哎,我来自仙侠世界的技能卡我都不敢放,怕你们说我反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