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62800000011

第11章

论。然是菩萨至未能决断 述曰。次明微过于中有二。先异地上。后异凡愚。此初也。然是菩萨以未亲证真法身故未名法身。以其等者释异所以。以未能得无漏智故。无始及即依于二障所起漏业未能除也

论。随其所生至自在力故 述曰。此异凡愚也。虽由未断诸过漏故。失念起恶能招苦果。暂随所生微苦相应。而亦非被恶业所系。以有悲智所起大愿自在之力所住持故

论。修多罗中至勇猛故 述曰。此会通权教也。如本业经说七住前名退。退者非其实退。为彼十信初学之人未入十住正定位中而懈怠者。如来怖之令发勇猛故。说六住退入凡夫。而实入住即不退也

论。又是菩萨至自涅盘故 述曰。此难其实行也。一发心后离怯等者。于下不堕了人法空。何有怯弱。进成实行不堕二乘。若闻等者。于上不怯。得涅盘者。即成佛也。信知已下总释所以。既知诸法本来涅盘。岂同二乘厌苦欣灭

论。解行发心者当知转胜。述曰。次下第二解行发心。于中有二。初显解业所得发心。后显发心所行解行。初中有二。初总标欲胜。后显其胜相。此初也。解谓十解。行谓十行。苦心谓即入十向住前。但依信而起于行。令此依解而起于行。即转信心为胜解性故名转胜

论。以是菩萨至所修离相 述曰。此显胜相也。以是菩萨等者。此明时胜。谓彼初劫有三时分。十住行向居初中。后令此发心在后时中。故言初劫将欲满也。于真如法深解等者。此明解胜超前正念真如之位。异信位故之深。异证德故云解。得此深故云现前。所修离相者。此显行胜。由于真如得深解。故凡所修行皆离相也

论。以知法性至般若波罗蜜 述曰。此明发心所信解行也。文中别显无相六度。一一文中显解行别。以知法性无贪等者。此显解也。圣证法性无贪着故。故知法性无贪等也。以悭贪等垢障乖真而施戒等契会真理。是故行檀等行也。此六皆能至胜彼岸。故皆名为波罗蜜也

论。证发心者至究竟地 述曰。次下第三明证发心。于中有三。初明发心体。次显发心相。后显成满德。初中又三。初标证位。次辨证体。后明证用。此初也。所言证者。体会为义。心本无明起念。始从初地至第十地。渐断无明体。会心源发真智。故名证发心

论。证何境界至名为法身 述曰。此辨证体也。证何境界谓真如者。此举所证之法也。以依转识为境界等者。此释外疑难也。既说体会名证。真如于中则无能所差别。而乃说真为境界者。以依证智同时转相能取境界故。说真为境。欲显菩萨虽证真如非能净故假说转识。而实证者。体会真如理智无别。何有境界。唯真如智名法身者。结明非境。谓证菩萨名为法身。法身唯是如净智。既彼理智无有别体。是故真如境界也

论。是菩萨至不依文字 述曰。下显证用。于中显有四种德用。一摄法上首德。二随根延促德。三实行不殊德。四应机殊用德。此初也。是菩萨等者。此明请法。一念作意能至十方故。法唯为开导等者。显其请意。唯为开导无闻众生故。不依文字者。显为他意。法出自心非依言解故

论。或示超地至不可思议 述曰。此随根延促德。文中三义。谓促延结。文易可知

论。而实菩萨至阿僧只劫故 述曰。此实行不殊德也。而实菩萨种姓根等义。一种姓等。皆入菩萨种姓位故。二诸根等。上中下根皆上根故。三发心等。发真心等皆无别故。四所证等。皆证真如根本理故。以一切菩萨等者。后约时释成。从初正信至于初地。初僧只劫。初地乃至七地满心。二僧只。满八地乃至十地终心。三僧只。劫既皆三只。故无超也

论。但随众生至亦有差别 述曰。此应机殊用德也。种姓发心根证虽等。而其所行示现差别。众生不同怯懈贪等。世界不同诸佛出事。根有上中下。乐欲速中钝。种有劣中胜。于所见闻皆有异。故菩萨是行不可同也

论。又是菩萨至微细之相 述曰。次下第二显发心相。于中有二。初显细标数。后列名释相。此初也。显此发心胜于前住。难测知故言微细相

论。云何为三至起灭故 述曰。此列名释相也。谓根本智名为真如。体会真心体会真如无分别故。谓后得智本名方便。心妙修遍善巧化生故。阿黎耶识名业识心。二智起时必依此故。此实非是发心之相。欲显菩萨虽得二智犹有微细生灭之累不同佛地纯净之德。是故摄在发心相耳

论。又是菩萨至最高大身 述曰。第三显成满德。于中有二。初正叹胜德。后问答释疑。初中有二。初显位满。后明德满。此初也。又是菩萨等者。因位穷也。福德智慧皆圆满故。是故名为功德成满。于色究竟处者。果位成也。将欲成大法主。是故不现最高大身。此即成就他受用。佛在色究竟而成佛也

论。谓以一念至利益众生 述曰。此显德满也。文中二义。初显自利德。谓以一念相应惠者。是无间道。以一刹那无明尽故。名一切种智。是解脱道。解脱道中种智圆故。自然已下显利他德。既成果德显种智体。由此便能不待功用思议而起利益事故

论。问曰至名一切种智 述曰。次下释疑。有二问答。初显智体断无明成。后显智用而能普益。初中有二。初问。后答。此初也。虚空无边等者。举境难知以申难本。若无明断者。显无能了启所疑。谓无明者心相依处。心想乃是智慧依处。若无明断则无心想。心想无故智慧亦无。云何遍知无边之境。言无明断成种智耶

论。答曰至离于想念 述曰。下答有三。初依心立理。次举非显失。后举是彰德。此初也。一切境界虽复无边。据本如来皆自心变无别境界。是所想念由诸境界不生心故。心若离念。契证心源。即心之境何不能了

论。以众生至故不能了 述曰。此举非显失也。以众生妄见等者。此明妄见有限之境。以妄起想念等者。此显不见所由。即明由有妄所见故有所不见

论。诸佛如来至名一切种智 述曰。此举是彰德也。文中二义。初显智体能照诸法。由无妄见无所见故无所不见。故言诸佛离于见相无不遍也。佛心离妄归一心源。始觉同本名心真实。然此本觉为妄法体。故云即是诸法性也。既此本觉为诸法体。妄是本觉佛之相。相现于体。体照其相。有何难了而不能知。故言自体显照妄法。有大智用等者。后显智用能广利益。以同体智大力用故。起缘方便摄化众生。既灭无明显种智体起种智用。由是义故断灭无明名为种智

论。又问曰至多不能见 述曰。下显智用能普利益。于中问答。此问也。即由前说有大智用能普益生故为此问

论。答曰至法身不现故 述曰。此答也。诸佛如来等者。初举法也。法身平等遍一切处者。平等遍在众生心故。无有作意故。说自然者。能无功用起作用故。但依众生心现者。依厌求一随其胜劣即现报化粗细用故。众生心者如镜等者。次举喻也。如是已下后法合也。心有垢者。谓有染着生死过患而无厌求见佛之机名为有垢。法身不现者。法身遍在众生心中而不能现报化用也。非有烦恼垢故不现。以善星等烦恼心中亦见佛故

论。已说解释分次说修行信心分 述曰。次明第四修行信心分。于中有二。初结前起后。后正显修行信心。此初也。上显大乘明解释分。今明起信故次应说修行信心

论。是中依未入至修行信心 述曰。次下正显。于中有三。初就人标意。次约法广辨。后防退方便。此初也。所言未入正定众生者。亦是大乘不定聚人。然不定聚有胜有劣。胜者乘进。劣者可退。前信成就发心之相。为彼胜人信满者说令发三心住正定位。今此修行信心者为彼劣人可退。同前发心住正定位。所为虽别趣是同

论。何等心云何修行 述曰。次下第二约法广辨。于中有二。先发二问。后还两答。此初也

论。略说信心有四种 述曰。下答有二。先答信心。后明修行。中有二。初标。后释。此初

论。云何为四至真如法故 述曰。下释四信。即分为四。此初信有得佛因也。真如既是诸佛所师。众行之源故云根本。乐念观察故名为信。是后三信根本故故初明也

论。二者信佛至一切智故 述曰。此信由因所得之果。果因成故次明也

论。三者信法至波罗蜜故 述曰。此即信有得佛之行。佛依法成故次明也。教理行果四法之中。前明理果此信行也。必信由教方信此三故。于此中亦显信教

论。四者信僧至如实行故 述曰。此即信有起行之人。法籍人弘故次明也

论。修行有五门能成此信 述曰。下答修行。于中有三。初举数标意。次依数列名。后依名别解。此初也。前虽学起四不德信。若无行成则信不坚不坚之信遇缘便退。故修五行以成四信

论。云何为五至五者止观门 述曰。此依数列名也。以诸菩萨定惠变修止观齐运。二不相离故合二度为第五门

论。云何修行至向菩提故 述曰。次下第二种门别释。于中有二。初略明前四。后广释止观。前中又二。初别明四行。后总明深障。别中显其四种修行。即分为四。此初也。文中初则别明三种施相为修正因。不应已下总劝所修。离于僻执而求正果。三种施相如文可见

论。云何修行至妄起至罪故 述曰。此中即显三种戒相。所谓不盗等者。此依在家显摄律仪戒。遮在家人多造恶故。若出家者等者。此依出家明摄善法戒。已离诸恶劝进善故。当护已下。亦依出家显摄众生戒。不令他恶是悲护故

论。云何修行至苦乐等法故 述曰。此中则显二种忍相。应忍他恼。不怀报者。耐怨害忍。亦当忍于利衰等者。安受苦忍。荣润名利。侵损名衰。过诬名毁。越赞名誉。委欲为称。实责名讥。逼迫名苦。适意名乐。此违顺境名为八风。能动行人妄生喜怒。若住平等谛察真如。纵遇他恼无怀报心。虽遇八风其心不动。既由谛察二忍方成。是故亦显有三忍也

论。云何修行至速离众苦 述曰。此中即显三种精进。于诸善事不退等者。被甲精进。如世被甲无退屈故。当念过去久远等者。摄善精进。念昔虚苦令勤善故。自利利他速离苦者。利乐精进。欲脱他苦自精进故

论。复次若人至众多障碍 述曰。次下第二除障方便。于中有二。先障。后治。此初也。先世多有重罪等者。此举内因之业障也。魔鬼病苦所恼乱者。感外缘恼之报障也。世间事务所牵缠者。此显所起烦恼障也

论。是故应当至善根增长故 述曰。此明治障法也。是故应当礼拜等。此即总明除障方便。如人负债依附于王。则于债主无如之何。如是行人礼拜诸佛。诸佛所护能脱诸障。忏悔等者。即显别除四障之法。诸恶业障忏悔除。谤正法障劝请除灭。嫉妒他胜随喜对治。乐着三有回向对治。常不休废得免诸障等者。此结前方便免障生善也

论。云何修行止观门 述曰。下明止观。于中有二。初问。后释相。此初也

论。所言止者至观义故 述曰。次下释相。文中有二。初略明。后广显。略中亦二。先举别修以明随顺。后举双运释随顺义。此初也。谓止一切境界相者。由先分别作诸外尘。今以觉惠唯识道理破外尘相境。相既止。无所分别。故名止。分别因缘生灭相者。先由修止其心沉没。今觉惠观察因缘生灭之相发生妙智故为观。随顺奢魔他观义等者。梵云奢魔他。此翻止。毗钵舍那此译为观。译此论者为方便及正止观故。于此中加此随顺奢摩他等。谓于方便而存梵言。于正止观而为华语。即正止观名之为观。双运之时是正观故。若此文中。皆就华言。应言随顺止观义。随顺观观义。谓方便时止诸尘相是能随顺正观之止。故言随顺止观义也。又能分别因缘相故。能顺正观之观故。言随顺观观义也

论。云何随顺至双现前故 述曰。此显双运释随顺义。以此二义渐习等者。显能随顺之方便也。不相舍离双现前者。明所随顺之正观也。即止时观即观时止。止观齐均名不相离等也

论。若修止者端坐正意 述曰。次下第二广明止观。于中有二。先明别修。后显双运。别中有三。先止。后观。止中有五。一修止方法。二显止胜能。三辨止魔事。四简止真伪。五欲止劝修。初中有二。初明胜人能入。后显障者不能前中亦二。初托静息心修止方便。后止成得定除障不退。前中又二。初明修止次第。此初也。住静处者。修止缘也。具而言之。应有五缘。闲居静处。持戒清净。衣食具足。得善知识。息诸缘务。今略举初云住静处。言端坐者。是显调身。身若却倚。或复低屈。及今傍侧。既生懈慢。复引昏沉。故端其身结加趺坐。言正意者。是显调心。末世行人正愿者少邪求者多。苟求名利现寂静仪。心既不止。无由得定。离此耶求故云正意。欲令其心与理相应。自度度他至无上道。名调心也

论。不依气息至见闻觉知 述曰。自下第二修止次第。于中有二。初约坐修止。后余亦起。前中亦三。先离倒境心。后除失念。此初也。言气息者观境。言形色者即骨琐等青黄赤白四种相也。空地水等五一切处皆是事空所缘境界。见闻觉知是识一切处。通前即显十一切处。于此诸境推求了达知唯自心不复托缘。故言不依

论。一切诸想至念念不灭 述曰。此离倒心也。一切诸想随念皆除者。此除分别内心想也。前虽令离取倒境相。若存内心亦是妄倒。是故内心一切分别随起想念皆除遣也。亦遣除想者。此遣能之妄想也。前令离念说想皆除。非谓有于能除之想。除想若存亦非离相。是故亦遣能除想也。以一切下释其亦遣能所以。以一切法本无所想无有念念生灭体故。所除之想既不可得。岂更得存能除想也

同类推荐
  • 俗说

    俗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 Fancy of Hers

    A Fancy of H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City of God

    The City of Go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Life Is A Dream

    Life Is A Drea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INTRODUCTION to

    INTRODUCTION t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没有人可以比我更爱你

    没有人可以比我更爱你

    沉静少言的辛文雨一个人漂泊在陌生的都市,她的美丽容颜引来诸多男人的爱慕,但年少时的伤痛让她固执地封闭自己,一个人孤独生活。已打拼出一番事业的曲宵正面临事业瓶颈期,与辛文雨相识后展开热烈追求。五年自我放逐后的辛文雨,终于被曲宵打动,决定开始新的生活,就在她慢慢解开心结之时,却发现曲宵身边有一位得力的女助手,有意无意地不断介入他们尚未稳定的感情。爱情的时效可长可短,需要两个人同时经营,误会和失望只能让两颗心离得越来越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老板快跑呀
  • 太子爷深宠:霸道太子妃

    太子爷深宠:霸道太子妃

    第一次见穆辰景这个男人,他浑身是血倒在自己的面前;第二次见他,居然就是在大婚之日。莫名其妙穿越到这个时代,莫名其妙的救了那么一个冷酷的男人,最后又莫名其妙的嫁给了他,言娉娉不得不感叹这个世界缘分的奇妙……“从现在开始,你是本宫的人,不准想着逃跑,不准想着其他的男人,不准丢了本宫的面子,不准……”“……”言娉娉翻了个白眼,“不准这个不准那个,那我还能干些什么?”“你可以想着本宫、念着本宫、盼着本宫。”
  • 不退转法轮经

    不退转法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冲突世界大乱斗

    冲突世界大乱斗

    这个原本平淡的世界,因为各种形式上的穿越者到来,开始变得越来越奇怪了。而李岐,正是穿越这个世界的穿越者大军中的一员。当然,他穿越到这里的时候,第一批穿越者已经过来了快一百年了…………
  • 夜神独宠小娇妻

    夜神独宠小娇妻

    『完结』一次游戏中的意外相遇,她被XY战队队长按在地上爆打....几日后,她被接受XY战队的邀请成为了XY战队的中单首发,她势必拿下最新一届KPL的决赛冠军,去赢得原本属于他们的荣耀!《场景一》:“请问,钻小姐,你身为XY战队唯一的女队员谈过恋爱吗?”“没有。”沐轻玥安分的回答,她是没谈过,因为正在谈,还没过去,但是一语激起千层浪,男生观众席们沸腾了。司夜尘霸气的揽过她,冰冷的气息依旧萦绕,“我的女朋友谁敢动?”《场景二》:“说吧,小时候骗我的账怎么算?”她凶巴巴的盯着司夜尘,丝毫没感觉自己的声音早已经奶声奶气的似撒娇了,“媳妇,我错了。众人惊:这还是他们那个高冷男神司夜尘吗?这是妻管严啊!司逸尘:去,我哥那明明就是实力宠妻。
  • 蒋勋说唐诗(修订版)

    蒋勋说唐诗(修订版)

    只要人还追求心灵的自由,便一定会热爱诗歌。蒋勋先生说:“当我们面对唐诗时,几乎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唐诗好迷人,里面的世界好动人。再追问一下,也许是因为刚好唐诗描写的世界是我们最缺乏的经验,在最不敢出走的时候去读出走的诗,在最没有孤独的可能的时候读孤独的诗,在最没有自负的条件时读自负的诗。”
  • 漫长的告白总有你陪伴

    漫长的告白总有你陪伴

    明朝端午浴芳兰最爱的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 千古圣君:李世民

    千古圣君: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本书介绍了千古圣君——李世民的传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