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81900000003

第3章 悯生(1)

唐山大地震那年,我都十四岁了,已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我的家乡是京西百花山下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四周均是巍峨的青山,俯瞰之下,村子小得像一个豆荚。二十五户人家——二十五颗豆子,紧凑地排列在这个豆荚之中,享受着一种封闭下的安静。

1976年7月28日那天夜里,窗台上的油灯凭空就跌在地上,碎了。全家人被破碎的声音惊醒了,在黑暗中,母亲说:“该死的老鼠。”

我们也附和着说:“该死的老鼠。”

都以为是老鼠偷吃灯油时弄出的闪失,感叹了几声之后,就又睡熟了。

几天之后,从山外传来一个骇人的信息,说一个叫唐山的地方地震了,山崩地裂,死了很多人。

问怎么个多法,传信的人说:“海了去了,用卡车拉尸体,一车接一车的。”

这个说法把人镇住了,好半天,人们都不说话。我的眼前,出现了卡车拉尸体的幻景,一辆接一辆的,那些尸体都大大地睁着眼,吓得我手心里的汗直往地上淌。

母亲似有所悟,说:“怪不得咱家的灯台早不打晚不打就那天打了,原来是地震震的。”

我也说:“是哩,打我记事起,就没见过老鼠扒灯台,咱家的老鼠知道咱家穷,很乖巧哩。”

接下来,学校就放假了,是无限期地放假。校长说,到底啥时候开学,他也是不知道的。

虽然不能正常上学了,但孩子们却一点也不感到遗憾,相反,倒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

那所中学在村外的垭口,有近十里的路程,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地走路,脚心被路上的石子硌得生疼,已经有些腻烦了。

地震给了童子们一个机会,可以理直气壮地睡大觉了。

但是,这只是一相情愿,因为第二天村支书就在场院上召集全村人开会,传达上级的精神。他说,公社领导说,地震还没有震完,到底啥时候震完,领导们也不知道。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所有人都不能在屋里睡觉了,都要搬到开阔地带,啥是开阔地带?就是咱脚下这爿场院。

最初的日子,还没有搭防震棚,人们就在露天地里过夜。场院里有一堆堆上年的谷草,把谷草平铺了,人就睡上去。我从小就喜欢裸睡,身上要一丝不挂。这样和衣卧在场院上,身上像爬满了虱子,痒痒的,横竖是睡不着。我恼躁得不成,对父亲说:“我是不怕死的,我要睡到屋里去。”

“你敢!”父亲说:“你要是敢到屋里去睡,我就打断你的腿!”

他为啥这样说?因为他就是这个村的支部书记。

后来我发现,全村人几乎都跟我有同样的感觉,都不习惯这个睡法。一些老人竟不顾村干部的阻拦,死活是睡到屋里去了。他们说,都是快入土的人了,咋死都是死,横竖不受那个洋罪哩。

爷爷奶奶可不管父亲是不是村干部,也执拗地睡在屋里。这就更助长了老人们的脾气。

父亲急了,把两个老人从屋里扛了出来。

爷爷气得直骂娘,一声高过一声地,惹得周遭一片笑声。奶奶悄悄地拽他的衣角,“别再骂了,你就给咱留点面子吧。”

爷爷终于纳过闷来,摇摇头说道:“真是气糊涂了,原来骂了半天你。”

老人家从此蜷曲在地上一动不动。日到中竿了,他依旧保持着那个姿势,像死去了。

父亲踅过来,轻轻地叫道:“爹,爹……”

横竖也叫不应之后,父亲就去扳动老人的身子。老人兀地就吼出一嗓子,“我还没死哪!”

这让我心中一震:平日里爷爷是很端庄的一个人,咋突然就变得无赖起来?

父亲的表率作用到底是起了作用,那些回到屋里去的老人们,均陆陆续续地回到了场院上。所谓回,也是被他们的儿女们像我父亲那样,撵出来的。因为那时的年轻人都是很要求进步的,不是党员,就是团员,最不济也是村里的基干民兵;只要是组织上有要求,只要是领导上有垂范,他们是羞于落在别人后边的。

非常不情愿地睡在露天的干草上,由于没有睡意,就干脆陷入冥想。

起初总是想那一车一车的尸体,想那尸体里一定有身材袅袅、眉儿弯弯的漂亮女孩子。于是心头一皱,可惜哩!

为啥可惜?家乡这个小山村,只有薄地,只有粗粮,穷得许多汉子都说不上媳妇,如果能从唐山城拉一车活的回来,成家生子,岂不两全其美?

可是……

我开始感到,老天爷真是很厉害的一尊神,他作弄起人来,是很任性的。

到了后来,我像中了魔怔一样,总是想跟死亡有关的事——唐山那里的尸体毕竟缥缈,而身边的死人却真实得有名有姓。便开始按记忆的顺序,回忆自己所经历的死亡事件——

第一个,就是曾祖母之死。

曾祖母是个高高瘦瘦的老太太,都八十七岁的高龄了,还能很利索地走路。她的两只脚,是标准的三寸金莲,但登在高低不平的石头台阶上,却准确而稳健。好像她的脚底上长着一双眼睛。看这个架势,她肯定能活过一百岁的。

但是,冬至那天,她突然对爷爷说:“你把我的装裹衣裳搁在我身边吧,我该要上路了。”

所谓上路,是农村对死亡的一种说法。于是,爷爷大吃一惊,“你可别吓唬人,身板这么硬朗,哪会说走就走呢?”

曾祖母说:“我自己有感觉。”

“啥感觉?”

“这两天突然就想吃青杏,就跟害喜似的。”

“这有啥稀奇的,咱这地界就产青杏嘛。”

“可是这大冬天的,你到哪儿能找到青杏呢?我爹跟我说过,老而不死便为贼,我想,再不走,就要烦腻人了。”

爷爷不想忤逆老人的意志,便把装裹衣服给她搁在了身边。

那是一身崭新的青布衫裤和一双麻底子合脸的青布鞋。

第二天一早,爷爷是抱着一种好奇之心打开老人的屋门的。

只见老人靠着叠得整整齐齐的被垛,抄着手端坐在土炕之上,双眼轻合,面色安详,似在梦境之中。

爷爷叫了几声娘,见没有回应,便去摸她褪在衣袖中的手腕。

不仅没有脉搏,还冰凉得跟冰一样。

老人家真的上路了。

由于老人家走得如此从容和安详,以至于爷爷都感不到悲伤了,他把老太太的死讯很平静地通知了家族里的每一个成员。

我怀着对死人的畏惧,战战兢兢地尾着母亲进了老太太的屋门。

但看到她那副安静的模样,我满怀的恐惧竟悄然消失了——原来死亡竟可以这么美丽!

在那一刻,我对老人家产生了肃然的感情,情不自禁地跪下身去,重重地给她磕了几个头。那一年我才五岁。

想到曾祖母之死,我好像对村里老人们的举动有了一些理解——之所以即便是余震不断,他们也要睡在自家的房屋里去,看来,到了他们的那个年纪,真的是不怕死了。

(生死契阔。这是鲁迅杂文里说的。曾祖母跟鲁迅是一个时代的人。)

第二个,是堂大伯之死。

堂大伯小名叫柱儿,人长得且高且白,站在那里清清爽爽、亭亭玉立,俨然就是一根拔地而起的立柱。所以,他如果不叫柱儿,恐怕没人可以叫柱儿了。

他是村里第一个到山外去当工人的人。是门头沟煤矿的一个小技术员。

他在那里娶了一房媳妇,就地安了家。所以,见到他的机会就很少——从我记事,到他去世,也就是三四次的样子。

第一次,是在年关,他回老家过年省亲。

大年三十的酒肉都预备妥帖了,他的父亲对他说:“咱爷俩窝在热炕上好好喝两盅吧。”

他却说:“您老先喝着,我出去散散心。”

他踅到村西的水井边,欠着屁股坐在井台上,从怀里摸出一管笛子,呜呜地吹了起来。

在寒冷的风中吹笛子,他显得很孤独。

我玩耍路过那里,看到了这个情景,感到他有一种怪异之美,更感到他虽然出生在这个小小的村落,却不属于这里。我那时才仅仅四岁,竟有了这样的想法。

因为觉得他不可亲近,我便悄悄地退了回去。

第二次见到他,也是在年关,他带回来一房新妇。

新媳妇也是清爽而白,笑容嫣然,能把人的魂勾了去。

管这样的美人儿叫大妈,我叫不出口,只是直勾勾地看着她,傻傻地笑。

看得出堂大伯是很开心的,因为他给了我们这些晚辈很多的糖果,很多的炒花生。

奇怪地,村里很少有人去他那里讨喜酒喝,一提到他及他的新妇,许多人都摇头,甚至露出恨恨的样子。

过了六七年的样子,才见到他第三面。他和他的媳妇还是那么年轻,身后却拖着一群儿女——四个女儿,一个儿子,个个都像花儿一样精美。

他的生活如此之美丽,迥异于山里的世界,让我生出纳罕,虽觉得他不可亲近,但是我却很思念他——

每到年关,如果见不到他的身影,我会下意识地说道:“堂大伯咋不回家过年呢?”

父亲听见了,白了我一眼,竟说:“你小小的年纪,竟长了一身贱肉。”

见到他的最后一面,竟是他的遗容。

那天,也就是唐山大地震的前一年,一辆卡车沿着崎岖而窄的山路摇晃到村前,车上躺着一副黑漆棺材。棺材里躺着的竟是堂大伯。

人们拥上去的时候,堂大妈率着她那一群如花的儿女,齐刷刷地给村里人跪下了。

祖坟坐落在山顶的一爿平地上,要想把堂大伯安置在祖坟里,需要村人帮助。我父亲等一干青壮年互相过了过眼神,毫不犹豫地就把堂大伯的棺材掮在了肩上。他们嘟囔着:“人都没了,还计较个啥?”从他们的表情和话语里,我感到山里人尊重死者。

堂大伯的父亲挤进人群,“先莫抬他,让我最后再看他一眼。”

打开那厚厚的棺材盖,我们看到了最后的堂大伯。堂大伯瘦得只剩下了一把骨头,但他的肚子却膨大得像一口锅,为了把他弄得安妥些,身子的左右、头上脚下都塞着一床床的棉被——因为他温暖到了极点,所以他的面容无一丝凄苦,妩媚得像正做着一个美梦。

堂大伯是因为肝病导致腹水而去的。应该说,最后的日子,他是很痛苦的;居然就没有看到痛苦的影子,要知道,他死的时候还不到四十岁啊!于是,村里人都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发出一片真诚的唏嘘。

堂大伯的父亲,整了整儿子的衣领,平静地挥了挥手,“送他走吧。”

灵柩移动起来了,堂大伯的那群如花美眷开始放声号哭。但是整个过程,堂大伯的父亲却始终平静如初。儿子虽然枯瘦地走了,但他身后的人儿却个个鲜亮、腴润——他走得好不亏心哩。

老人嘟囔道:“他日子过得太好了,要啥有啥,自然就短寿哩,老天爷长着眼哪。”

面对亲人的死亡,老人竟如此想得开,我的心受到一次强烈的触动。什么叫“老天长眼”?依老人家的逻辑,就是:因为死亡,给人间带来公平。

(生死契阔。这是鲁迅杂文里说的。堂大伯的父亲虽然跟鲁迅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是我的曾祖母——他的母亲,已把一些关于生死的信息通过血液传递给了他,他不仅学会了听天由命,而且还学会了给无奈找出让自己确信不疑的理由。)

第三个,就是邻居扁儿之死。

扁儿跟我是同族同姓,因为旁系得远了,亲情的浓度就淡了。所以,虽然按辈分他还是我的一个长辈,但我们这一辈人还是管他叫扁儿。

扁儿有兄弟四个,他排老二。

他成家之后,父母只分给他一口铁锅和几只碗。虽然已是冬季了,父母连过冬的口粮都舍不得分给他一把。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没有娶父母指定的那个女子,而是娶了他喜爱的家庭成分是地主的一个女孩。那时,还有唯成分论的味道,成分不好的人家在村里受歧视,没有地位,就连工分都是给最低的一档。

父母嫌他不争气,给扫地出门了。

只有自己借钱盖房子,只有向村部借粮度冬日。

由于家庭基础不好,媳妇的工分又低,无论扁儿多么勤勉,也堵不上亏空。

但扁儿又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他忍受不了人们在背后对他的戳戳点点,便缩衣撙节,从牙缝里抠出收益来还账。

他穿的衣服,是补丁摞补丁的旧衣;他每日的吃食,总是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稀粥。那时讲究学大寨,开山造堰田,要把穷山变成米粮川,所以,每日的劳动强度是很大的。那些青壮劳力,为了能撑持下去,即便是家境再不好,中午也要带些能挡嘴的干粮。可是扁儿却不,整个冬天,他每天的干粮却是两个柿子。

到了中午,他远离人群,窝在草窠子里,用震裂了虎口的手紧紧地捧着那两只柿子,偷偷地吞下去。

大伙知道他的情境,心里极不是味道,干活时,就给他分派一些省力气的活。但是,他执意要抡大锤,“都挣的是一样的工分,咱凭啥要人家照顾?”他生气地说。

后来,他就不会笑了,每日青灰着脸埋头干活,麻木得像一头牲口。

那天,轮到扁儿当放炮员。炮捻子点着了老半天了,还没见炮响,有人就说:“扁儿,你是咋搞的,到底是点着了没有?兴许是脚底下没劲儿,草草地就往回跑吧?”

话音未落,扁儿噌地就站了起来,“我去看看。”

我父亲一把拦住了他,“别冒失,再等一等吧。”

扁儿的脸色很难看,说:“怕个啥,不就是一个死吗?要真是那样,反倒省心了。”

他挣脱了父亲的臂膀,一下子就蹿出去了。

不久,就听到一声巨响,不久,就见到一块石头从腹部把扁儿穿透了。

父亲失声叫了一声,一个耳光重重地打到那个说怪话的人脸上。“你个孽障!”他骂道。

事后人们分析,扁儿自尊的背后,是强烈的自卑,苦难的日子,使他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他的心已经死了。死亡,是他期待之中的。

扁儿的死,当时给了我深深的震撼——人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自己?

“怕个啥,不就是一个死吗?要真是那样,反倒省心了。”

扁儿这句话,久久地在我心里萦绕着,感到,人有时并不畏惧死,不可承受的却是生活对人的折磨。

从这一刻起,我的心,一下子就老了。

同类推荐
  • 明季水西记略

    明季水西记略

    《明季水西记略》一卷,清代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李珍(玉峰)著。此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十二册第七六三至七八零页标点。作者生平待考。原文为抄本影印。《明季水西记略》系统记述了天启元年至天启十年间,奢、安二氏在四川、云南特别是贵州同明廷的战争,生动描绘了长达十月、无比惨烈而又精彩的贵阳攻守战等各次重大战事,揭示了战事的因果,评论了主要当事人的表现。此书未见著录,乾隆以来史志均未见引用,北京图书馆所藏抄本很可能是海内孤本。其内容表明,它曾参考《明史》、康熙《贵州通志》等史籍,并对它们有所补正;它的某些画龙点睛之笔,也有胜于乾隆《贵州通志》。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欢喜冤家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欢喜冤家

    《欢喜冤家》,是张恨水创作高峰期著名作品,展现当红女伶追求真爱却抽身不得的可悲命运。她敢恨敢爱,贤惠勤劳;他勤奋谦卑,大度宽容,郎情妾意,你侬我侬,双方家庭却各有矛盾、无法容身,一场悲欢离合的家庭伦理大戏,就此上演……
  • 短火

    短火

    我们那地方管手枪都叫“短火”,管县政府的人习惯叫“挎短火的人”。“短火”是土话,古已有之;“挎短火的人”系专指称谓,历史却不长。这有典故。解放初期的湘南山区,残余的土匪蛮子还很多,他们三两成伙,昼伏夜出,四处窜扰。常常地夜深人静时从县城背后突然进出一声冷枪,“砰——叭”,惊扰得老百姓一夜一夜不敢上床睡觉。为了巩固政权,保卫安全,上级给县政府的工作人员都配了枪。从县长科长到马夫伙夫通信员,一人一根“短火”挎起。他们都拦腰束一根皮带,另一根皮带从左肩上斜斜地挂下来,把“短火”挎住。“短火”都有酱紫色枪套套着,枪把上飘着一缕红缨子。他们也戴军帽,打绑腿,穿解放鞋。他们也出早操。
  • 儿子们与情人们(英文版)

    儿子们与情人们(英文版)

    《儿子们与情人们》是D.H.劳伦斯于1913年发表的小说。美国现代图书馆将此小说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100部小说中的一部,名列第九。可见重要性的一斑。而且随时间流逝,今天很多著名批评家都承认这是一部杰作,并被视为劳伦斯最伟大的作品中的一部。
  • 食色

    食色

    前身依傍着瘦龙河,周围又有古槐苍柏葱茏环绕,这宁阳城看上去真是一片很好的景致。这里地处东三省通向山海关里的交通要道,旧时便已是人烟稠密车马如流的商业重镇。多少年来,湖广商客去关外收山货、药材,东北老客进关里做丝绸、茶叶生意,这里也都是必经之路。渐渐地,一座小城就成了一年四季车船如梭川流不息的水陆两运码头。城里也烟花浮靡一派繁华,成为四方商贾云集三教九流混杂之地。六条街上更是买卖铺面茶楼客栈栉比鳞次,每到夜晚人声乐声中一片灯红酒绿。
热门推荐
  • 斗罗大陆前传之众神黄昏

    斗罗大陆前传之众神黄昏

    这部想写写我对于斗罗大陆的一个想法吧,讲的是在唐三出生之前前五十万年时候的故事,以女生为主角展开在斗罗大陆上的一段传奇。
  • 绝仙剑侠传

    绝仙剑侠传

    一千六百年前,通天教主为助纣王,于辅助周武王的群仙面前布下天道第一杀阵——诛仙剑阵,后遭元始天尊联手老子齐齐破阵,通天教主阵破打败,阵中四剑——诛仙剑、戮仙剑、陷仙剑、绝仙剑均被阐教弟子所得。其中得到绝仙剑的道行天尊,用此剑于万仙阵屠戮截教众多门人,使此剑光是拔鞘而出,就有阵阵杀气浮现。其后,商周之战过后,元始天尊见众仙杀伐过重,乱了人间,便令姜子牙于封神台将各路神仙分封于天界,随后将天界与人界分离,立下仙人不得扰乱人间的规矩。得到神位的道行天尊飞升天界时,那绝仙剑竟刺破法宝袋,落在了人间,其本人却不知晓。那落在人间的绝仙剑,将会在一千六百年后的今天,于人间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真五行大陆

    真五行大陆

    这是一本不走装逼打脸爽文路线的文化流玄幻小说!不走装逼打脸爽文路线!不走装逼打脸爽文路线!这是一个由水木火土金法则所构成的真正五行大陆。在这里,没有残魂,逆天的神物,退婚等等老套路。而在你抱着娱乐心态看这书的时候,可以顺便知道一些中国古典文化,比如道家的五行,以及琴,酒,茶,诗词等等。综述,这是一本带有较浓中国古典文化气息的玄幻小说,或者说,是一本文化流的玄幻小说。新人新书,刚开始文笔会有些稚嫩,但是在进步中,看下去,你会有惊喜的。说真的,我这书的设定不算独到,但也算是比较少见的。保证不会一看开头就猜到结尾!没签约上架前我都能坚持1年多不断更,是不断更!所以现在签约上架了,就绝对可以放心收藏。
  • 成功决策(一分钟经理人)

    成功决策(一分钟经理人)

    本书的主人公斯蒂芬综合了生活中多数人的影子,初出校门,他立志成才,渴望建功立法,但他碰到了我们都碰到过的困惑和问题,一度意志消沉。后来,斯蒂芬得到了“一分钟经理人”杰尔先生的指点和帮助,一步步走向卓越,成为杰出的职业经理。一分钟经理模式是当前最浒的管理和工作、生活模式之一;几乎全球一流企业都崇尚一分钟经理,并且大力推广;一分钟经理模式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模式,将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改变。这套《一分钟经理人》系列丛书包括了时间管理、销售、领导、决策四个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最容易出问题,也最容易为人们所忽略的方面。
  • 变化中的中国人

    变化中的中国人

    记叙并分析了中国社会当时的状态,大致包括:身体素质、民族性格、生存现状、工业发展、禁烟运动、女性地位、宗教信仰、教育方式等。眼光敏锐、老辣,能发现国人习焉不察之细节。本书是辛亥革命前西方观察中国的代表作。
  • 红鸾聘

    红鸾聘

    我是你浮华一梦间可有可无的缘分,愿你红鸾星动,只因我许了你一场锦绣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今生有你,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

    今生有你,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

    少年负气的情感,男孩子意外惨死。从此,感情的闸门关闭,她的天空只有灰色。生活如死水,波澜不惊。十年过去,她想,就这样慢慢终老。不想,姻缘天定。十年前惊鸿一瞥,她早刻在了某人的心里......暂定每日一更,只多不少。
  • 嫡女攻略之王妃哪里逃

    嫡女攻略之王妃哪里逃

    世人皆知沈相有四女二小姐聪慧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三小姐舞技过人,曾被皇上亲口赞喻。四小姐医术过人,被百姓称为活菩萨。而大小姐却无从得知。一纸诏书,相府大小姐却成了九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