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82200000005

第5章 班主任(2)

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激烈地质问说:“怎么?不是黄书?这号书不是黄书什么是黄书?”在谢惠敏的心目中,早已形成一种铁的逻辑,那就是凡不是书店出售的、图书馆外借的书,全是黑书、黄书。这实在也不能怪她。她开始接触图书的这些年,恰好是“四人帮”搞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最凶的几年。可爱而又可怜的谢惠敏啊,她单纯地崇信一切用铅字新排印出来的东西,而在“四人帮”控制舆论工具的那几年里,她用虔诚的态度拜读的报纸刊物上,充塞着多少他们的“帮文”,喷溅出了多少戕害青少年的毒汁啊!倘若在谢惠敏她最亲近的人当中,有人及时向她点明:张春桥、姚文元那两篇号称“阐述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要文章”大可怀疑,而“梁效”、“唐晓文”之类的大块文章也绝非马列主义的“权威论著”……那该有多好啊!但是,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没有人向她点明这一点。她的父母经常嘱咐谢惠敏及其弟妹,要听毛主席的话,要认真听广播、看报纸;要求他们遵守纪律、尊重老师;要求他们好好学功课……谢惠敏从这样的家庭教育中受益不浅,具备了强烈的无产阶级感情、劳动者后代的气质;但是,在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白骨精化为美女现形的斗争环境里,光有朴素的无产阶级感情就容易陷于轻信和盲从,而“白骨精”们正是拼命利用一些人的轻信与盲从以售其奸!就这样,谢惠敏正当风华正茂之年,满心满意想成为一个好的革命者,想为共产主义这个目标而奋斗,却被“四人帮”害得眼界狭窄、是非模糊。岂止《牛虻》这本书她会认为是毒草,我们这段故事发生的时候,《青春之歌》已经再版了,但谢惠敏还保持着“四人帮”被揪出前形成的习惯——把那些热衷于传播“文艺消息”,什么又会有某个新电影上演啦,电台又播了个什么新歌呀这样的同学们,看成是“沾染了资产阶级思想”。就在前几天,她发现石红在自习课上看一本厚厚的小说,下课她便给没收了。那是1959年出版的《青春之歌》,她随便翻检了几页,把自己弄得心跳神乱——断定是本“黄书”,正想拿来上交给张老师,石红笑嘻嘻地一把抢了回去,还拍着封面说:“可带劲儿啦!你也看看吧!”结果两人争吵了一场。后来她忙着去团委会开会,倒忘记向张老师反映了,没想到今天张老师竟比石红还要石红——亲口否认这本外国“黄书”不黄!在谢惠敏心中,外国的“黄书”当然一律又要比中国的“黄书”更黄了。面对着这样一位张老师,她又联想起以前的许多琐细冲突来。于是,往常占据支配地位的尊敬之感,顿然减少了许多。她微微撅起嘴,“飞”走的眉毛落回来拧成了个死疙瘩。

这时候,石红写完“号角诗”,正准备给张老师和谢惠敏朗诵,忽然听到张老师说:“这本《牛虻》可不能说成是黄书……”她这才知道那本破书原来就是《牛虻》,赶忙凑拢谢惠敏身边去看。谢惠敏大声质问张老师的话刚一出口,她便热情地晃动着谢惠敏胳膊说:“别这么说!我听爸爸妈妈讲过,《牛虻》这本书值得一读!这两天我正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头的保尔·柯察金是个无产阶级英雄,可他就特别佩服‘牛虻’……”石红早就想找本《牛虻》来看,一直没有借到,所以她从谢惠敏手中拿过书来翻动时,心里翻腾着强烈的求知欲:这本书写的是什么时代的事儿?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牛虻”究竟是个啥样的人?真的有值得佩服的地方吗?当她把破书还到张老师手上时,不禁问道:“读这本书,该注意些啥?学习些啥?”谢惠敏咬住嘴唇,眯起眼睛,不满地望着石红,心里怦怦直跳。

张老师翻动着那本饱经沧桑的《牛虻》。他本想耐心地对谢惠敏解释为什么不能把它算作“黄书”,但这本书是从宋宝琦那儿抄出来的,并且,瞧,插图上,凡有女主角琼玛出现,一律野蛮地给她添上了八字胡须。又焉知宋宝琦他们不是把它当成“黄书”来看的呢?生活现象是复杂的。这本《牛虻》的遭遇也够光怪陆离了。对谢惠敏这样实际上还很幼稚的孩子,分析过于复杂的生活现象和精华糟粕并存的文艺作品,需要充裕的时间和适宜的场合。

想到这些,我们的张老师便把破旧的《牛虻》放入书包,和蔼地对谢惠敏说:“关于这本书的事儿,咱们改天再谈吧。看,快五点了,咱们赶紧听听石红写的‘号角诗’吧,听完分头按计划行动。”

石红念的诗,谢惠敏一句也没装进脑子里去。她痛苦而惶惑地望着映在课桌上的那些斑驳的树影。她非常、非常愿意尊敬张老师,可张老师对这样一本书的古怪态度,又让她不能不在心里嘀咕:“还是老师呢,怎么会这样啊?!”

五点刚过,张老师骑车抵达宋家的新居。小院的两间东屋里,东西还来不及仔细整理,显得很凌乱。比如说,一盆开始挂花的“令箭”,就很不恰当地摆放在了歪盖着塑料布的缝纫机上。

宋宝琦的母亲是个售货员,这天正为搬家倒休,忙不迭地拾掇着屋子。见张老师来了,她有些宽慰,又有点羞愧,忙把宋宝琦从屋里喊出来,让他给老师敬礼,又让他去倒茶。我们且不忙随张老师的眼光去打量宋宝琦,先随张老师坐下来同宋宝琦母亲谈谈,了解一下这个家庭的大概。

宋宝琦的父亲在园林局苗圃场工作,一直上“正常班”,就是说,下午六点以后就能往家奔了。但他每天常常要八九点钟才回家。为什么?宋宝琦母亲说起来连连叹气,原来这些年他养成了个坏习惯:下班的路上经过月坛,总要把自行车一撂,到小树林里同一些人席地而坐,打扑克消遣,有时打到天黑也不散,挪到路灯底下接着打,非得其中有个人站起来赶着去工厂上夜班,他们才散。

显然,这样一位父亲,既然缺乏丰富而有意义的精神生活,那么,对宋宝琦的缺乏教育管束也就可想而知了。至于当母亲的,从她含怨的叙述中,不难看出她是怎样自食了溺爱与放任独生子的苦果。

决不要以为这个家庭很差劲儿。张老师注意到,尽管他们还有大量的清理与安置工作,才能使房间达到窗明几净的程度,但是两张镶镜框的毛主席、华主席像,却已端正地并排挂到了北墙,并且,一张稍小的周总理像,装在一个自制的环绕着银白梅花图案的镜框中,被郑重地摆放在了小衣柜的正中。这说明这对年近半百的平凡夫妇,内心里也涌荡着和亿万人民相同的感情波澜。那么,除了他们自身的弱点以外,谁应当对他们精神生活的贫乏负责呢?

差一刻六点的时候,张老师请当母亲的尽管去忙她的家务事,他把宋宝琦带进里屋,开始了对小流氓的第一次谈话。现在我们可以仔细看看宋宝琦是什么模样了。他上身只穿着尼龙弹力背心,一疙瘩一疙瘩的横肉,和那白里透红的肤色,充分说明他有幸生活在我们这个不愁吃不愁穿的社会里,营养是多么充分,躯体里蕴藏着多么充沛的精力。唉,他那张脸啊,即便是以经常直视受教育者为习惯的张老师,乍一看也不免浑身战栗。并非五官不端正,令人寒心的是从面部肌肉里,从殴打中裂过又缝上的上唇中,从鼻翼的神经质扇动中,特别是从那双一目了然地充斥着空虚与愚蠢的眼神中,你立即会感觉到,仿佛一个被污水泼得变了形的灵魂,赤裸裸地立在了聚光灯下。

经过三十来个回合的问答,张老师已在心里对宋宝琦有了如下的估计:缺乏起码的政治觉悟,知识水平大约只相当初中一年级程度,别看有着一身犟肉,实际上对任何一种正规的体育活动都不在行。张老师想到,一些满足于贴贴标签的人批判起宋宝琦这样的小流氓来,一定会说他是“满脑子资产阶级思想”。但是,随着进一步询问,张老师便愈来愈深切地感到,笼统地说宋宝琦这样的小流氓具有资产阶级思想,那就近乎无的放矢,对引导他走上正路也无济于事。

宋宝琦的确有严重的资产阶级思想,但究竟是哪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呢?

资产阶级标榜“自由、平等、博爱”,讲究“个人奋斗”、“成名成家”,用虚伪的“人性论”掩盖他们追求剥削、压迫的罪行。而宋宝琦呢?他自从陷入了那个流氓集团以后,便无时无刻不处于森严的约束之中,并且多次被大流氓“扇耳刮子”与用烟头烫后脑勺。他愤怒吗?反抗吗?不,他既无追求“个性解放”、呼号“自由、平等”的思想行动,也从未想到过“博爱”;他一方面迷信“哥们儿义气”,心甘情愿地替大流氓当“催巴儿”,另一方面又把扇比他更小的流氓耳光当作最大的乐趣。

什么“成名成家”,他连想也没有想过,因为从他懂事的时候起,一切专门家——科学家、工程师、作家、教授……几乎都被打成了“臭老九”,论排行,似乎还在他们流氓之下,对他来说,何羡慕之有?有何奋斗而求之的必要?资产阶级的典型思想之一是“知识即力量”,对不起,我们的宋宝琦也绝无此种观念。知识有什么用?无休无止地“造反”最好。张铁生考试据说得了个“大鸭蛋”,不是反而当上大官了吗?所以,不能笼统地给宋宝琦贴上个“满脑袋资产阶级思想”的标签便罢休,要对症下药!资产阶级在上升阶段的那些个思想观点,他头脑里并不多甚至没有,他有的反倒是封建时代的“哥们儿义气”以及资产阶级在没落阶段的享乐主义一类的反动思想影响……请不要在张老师对宋宝琦的这种剖析面前闭上你的眼睛,塞上你的耳朵,这是事实!而且,很遗憾,如果你热爱我们的祖国,为我们可爱的祖国的未来操心的话,那么,你还要承认,宋宝琦身上所反映出的这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并不是极个别的!请抱着解决实际问题、治疗我们祖国健壮躯体上的局部痈疽的态度,同我们的张老师一起,来考虑考虑如何教育、转变宋宝琦这类青少年吧!

张老师从书包里取出那本饱遭蹂躏的小说来,问宋宝琦:“这本书叫什么名儿?你还记得吗?”

宋宝琦刚经历过专政机关严厉的审讯和带强制性的训斥,那滋味当然远比一个班主任老师的询问与教育难受,所以,他尽可能用最恭顺的态度回答说:“记得。这是‘牛亡’。”他不认识“虻”字,照他识字的惯例,只读一半。

“不是牛亡,是‘牛虻’。你知道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吗?”

宋玉琦面部没有表情,两眼直愣愣地望着对面在窗玻璃外扑腾的一只粉蝶,极坦率地回答说:“不懂。”

“那么,这本书你究竟读完了没有呢?”“翻了几篇。我不懂。”“不懂,你要它干什么呢?这本书是打哪儿来的呢?”“我们偷的。”

“打哪儿偷的呢?偷它干什么呢?”“打原来我们学校废书库偷的。听说那里头的书都是不让借、不让看的。全是坏书。我们撬开锁,偷了两大抱。我们偷出来为的是拿去卖。”

“怎么没把这本卖了呢?”“后来都没卖。我们听说,盖了图书馆戳子的书,我们要是卖去,人家就要逮着我们。”“你们偷出来的书里,还有些什么呢?你还能说出几个名儿来吗?”“能!”宋宝琦为能表现一下自己并非愚钝无知感到非常高兴,他第一次有了专注的神情,眨着眼,费劲地回忆着“:有《红岩》,有……《和平与战争》,要不,就是《战争与和平》,对了,还有一本书特怪,叫……叫《新嫁车的词儿》……”这让张老师吃了一惊。他想了想,掏出钢笔在手心里写了“辛稼轩词选”几个字,伸出去让宋宝琦看,宋宝琦赶忙点头:“就是!没错儿!”

张老师心里一阵阵发痛。几个小流氓偷书,倒还并不令人心悸。问题是,凭什么把这样一些有价值的、乃至非但不是毒草,有的还是香花的书籍,统统扔到库房里锁起来,宣布为禁书呢?宋宝琦同他流氓伙伴堕落的原因之一,出乎一般人的逻辑推理之外,并非一定是由于读了有毒素的书而中毒受害,恰恰是因为他们相信能折腾就能“拔份儿”,什么书也不读而堕落于无知的深渊!

张老师翻动着《牛虻》,责问宋宝琦:“给这插图上的妇女全画上胡子,算干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呢?”

宋宝琦垂下眼皮,认罪地说“:我们比赛来着,一人拿一本,翻画儿,翻着女的就画,谁画得多,谁运气就好……”

张老师愤然注视着宋宝琦,一时说不出话来。宋宝琦抬起眼皮偷觑了张老师一眼,以为是自己的态度还不够老实,忙补充说:“我们不对,我们不该看这黄书……我们算命,看谁先交上女朋友……我……我再也不敢了!”他想起了在公安局里受审的情景,也想起了母亲接他出来那天,两只红红的、交织着疼和恨的眼睛。

“我们不该看这黄书。”——这句话像鼓槌落到鼓面上,使张老师的心“咚”的一响。怪吗?也不怪——谢惠敏那样品行端正的好孩子,同宋宝琦这样品质低劣的坏孩子,他们之间的差别该有多么大啊,但在认定《牛虻》是“黄书”这一点上,却又不谋而合——而且,他们又都是在并未阅读这本书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作出这个结论的。这是多么令人震惊的一种社会现象!谁造成的?谁?

当然是“四人帮”!一种前所未有的,对“四人帮”刻骨铭心的仇恨,像火山般喷烧在张老师的心中。

同类推荐
  • 玉川水渠杀人事件

    玉川水渠杀人事件

    水面上似乎飘着什么东西。水流宽不过五六米,静静流淌,缓缓南下。水面上的那个东西并没有逆流而上或奋力向前,只是静静地随着水势漂流在水中央。那个东西并不是树叶或者空瓶,要更大得多。它长约两米,宽约半米,通体深蓝色,前进方向的那端有一丛黑色,随水漂浮的样子像极了海藻。“报告,发现报警中提到的目标。我现在在清严院桥,那东西正顺着水流向下游漂去。稍后作进一步报告。”市田正在紧张地与警局进行联络。那个顺流而下的东西――是人。那是一个穿着深蓝色运动服套装的人,两只手伸在前面,面朝下趴在水上。那些先看起来像海藻一样的东西正是他的头发。
  • 婚姻治疗师(第2部)

    婚姻治疗师(第2部)

    婚姻治疗师“铁三角”将“中途岛婚姻治疗机构”口碑越做越盛,经过三人抽丝剥茧,冷艳珠宝商的悬难婚案逐渐清晰,最终一举破“案”。珠宝商介绍传媒大鳄孙总到中途岛,女老总及其养父母一家急寻放火烧屋的上门女婿,屠百药和戚晏容千里远赴相助,再创佳绩。与此同时,叶枫琴日渐不满于戚屠二人明里暗里对自己的疏远,在中途岛几位富豪客户的撺掇下,上演离职戏码以加重权柄。不久,地产老总的妻子正式宣告恢复和平,次日却不告而别。众位被中途岛救助过的富商老板纷纷入股,意欲全面扩大中途岛规模,升级为婚恋治疗帝国,屠戚二人进而收获更大成功。二人进行全国巡讲的风光时刻,一个神秘人带着滔天布局如风暴般席卷而至……
  • 丁香街

    丁香街

    “丁香街三号,慕容家的,私章!”邮递员半跨在摩托车上,冲着院门,扯着嗓子嚷。这会儿太阳刚刚出来没多久,可打太极拳的、溜鸟儿的、喝豆浆吃糯米饭包油条的人都散了。该上班的,早蹬着脚踏车走了。没班好上的,也正在自家的自来水龙头底下,哗哗地淘米洗菜,准备中晚两顿吃的。一条热热闹闹的巷子,一时变得冷冷清清起来。丁家阿婆蹬蹬蹬地从屋里跑出来。现在的邮差是越来越不耐烦了,喊过两趟没人答应,便像安上风火轮似地跑了。那日安安寄的一封挂号信,就是因为动作慢了点,等了一星期才取到。
  • 鸭子呱呱叫

    鸭子呱呱叫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北行千里

    北行千里

    “边塞风寒雪急,回首难见月影……”窗外是几个吵吵闹闹的小孩,唱着多年前,一位爱慕将军的公主为那将军所写的诗歌,而屋内,焚香袅袅,顾孟云穿着有些脏的军服,手上握着一个包裹,很有几分紧张。他面前站着一个白衣女子,那女子道:“最后确认一遍……你的愿望,是回到平瑞元年,去见林清卓,对吧?”顾孟云道:“嗯。”那白衣女子颔首:“好,你马上就可以去了。但你也要如你自己所说,只是单纯地去见见林清卓,不能做其他多余的事情。你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时间到了,你自然会回来,不要妄图停留在平瑞元年——做得到吗?”
热门推荐
  • 在都市的另一边

    在都市的另一边

    一群人,鬼,魔,妖....在都市里发生的故事!其中充满了激烈的战斗,谋略的交锋,离奇的情感,奇怪的冒险,幽默的桥段,带大家走进一个从来不曾发现都市奇谈之中....情节紧凑,绝不拖拉!
  • 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李四光

    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李四光

    本书介绍了李四光的生平,内容包括:石头风波、求学经历、心向祖国、崭新的生活、地质力学的萌芽、石油之战、开发地热、“再给我半年时间”、李四光故居与“李四光小道” 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故乡水

    故乡水

    《故乡水》,是“无法寻找到故园”的游子李文俊老先生年届九十高龄遴选出的一本特别的散文集——创作散文加翻译散文。 创作散文部分,涵盖回忆童年在上海的生活,充满酸甜苦辣的工作和学习,与译界同仁如钱钟书夫妇、萧乾等人的真挚友情,也有旧时光里淘书、玩古董、出国奇遇等生活记趣。所选篇目文采斐然,语言朴实无华又生动活泼,有情趣有史料,正如作者所希望的,“花些力气,把数年前的种种琐事一一变为可以稍久保存的铅字”,从某种程度上真实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生活侧面。 翻译散文部分,读者可以静心聆听女作家威拉·凯瑟那场神秘而美丽动人的“邂逅”,或者跟随法利·莫瓦特前去领略诗一般“雪”的王国,更可翻开《密西西比》,走进文学大师福克纳隐秘的个性世界。
  • 逆流而王

    逆流而王

    一个架空的现代化岛国如何在短时间内覆灭的过程。
  • 特种兵之神级高手

    特种兵之神级高手

    为妻报仇后的云铮,正准备重回龙魂、手握狙击,续写他的夜鹰传奇,却无奈被老头儿的神秘任务留在了繁华的大都市,开启他的另一段传奇生活!他誓言:无论人在何处,心系中华,前路虽艰险,但却从不畏惧。这是一本正直、热血的故事,也是一个男人的传奇!
  • 总裁的逃妻

    总裁的逃妻

    本以为这一段情只是人生的一段插曲本以为这一个人只是生命的一个过客可谁知百转千回当再次面对时才发现他依旧在我心底从来不曾远去
  • 倾世毒妃:邪王宠上天

    倾世毒妃:邪王宠上天

    一场惊动四海的联姻,最后却落了一个五生五世相爱相杀,不得善终的下场,宿命轮回,现代特工顾七七因为一场阴谋而死亡,魂穿到了她的身体里,是继续相爱相杀,还是白头偕老?
  • 嫡女凤途

    嫡女凤途

    沐云遥背负血海深仇,孽情深恨,种种不甘,再次重来。渣男欺辱?杀!渣妹陷害?杀!渣皇帝居然逼她远嫁?杀!大不了逆了天,灭了地,也要痛痛快快过这一世!当她眉梢清寒,傲视京华,他懒腰抱住她,这天下,是你的,你是我的。沐云遥嘴角勾起艳丽弧度,那个啥,其实四大才俊都在追她。
  • 执箭之爱

    执箭之爱

    青春时的校园爱情,多发生于一方追求,一方感动;成熟的爱情,多始于你情我愿,一方提供机会,一方把握时机。叙宁一直以为,他第一次见到简白,是在校友聚会上,简白却知道,他们的第一次相遇,要比校友会早上一些。他们之间的故事,不是开始于叙宁的追求,而是简白的喜欢。片段一:陆扬:大哥,你又跟嫂子虐狗,让我这单身狗情何以堪。叙宁眉峰微挑:那你自己去找一个喜欢的人去,别在这当大灯泡。陆扬:想都别想,今天我可是专门来吃嫂子做的油焖大虾的。大哥,你跟嫂子真是像我妈说的在校友会一见钟情的。叙宁:当然不是,我追你嫂子追了好久才追上的。片段二:简瑞:小妹,叙宁这些天往咱们家来的可勤了,怎么着,需不需要大哥帮你把他赶走。简白:哥哥,你就别管了,我能搞定。简瑞:去年你让我调查他的生活细节,不是为了工作吧?难不成之前你就看上他了,那时候你俩可还不认识。简白:哥哥,你知道的,我习惯掌握主动权的。简瑞无奈:你一向是个有主意的人,我就不管你的事了,不过那小子要是敢欺负你,大哥一定不会放过他的。简白:……(大哥,你放狠话应该对着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