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82400000018

第18章 忆袁昌英(1)

袁昌英传略

袁昌英(1894—1973),字兰子、兰紫,湖南醴陵人,幼年在家读私塾,后入上海教会学校中西女塾学英语。

1916年,自费入英国爱丁堡大学研习英国文学,获文学硕士学位,是当时在英国取得硕士学位的第一位中国女性。为此路透社发了电讯稿,英国的《泰晤士报》和国内一些大报都刊登了这条新闻。1921年回国,与经济学家杨端六结婚。后在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院教授英国文学史,也是我国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戏剧的女学者。在北京和上海教了5年书,她博览西欧、北欧戏剧名著,吸取西方戏剧创作的长外,于1922年写出三幕剧《孔雀东南飞》,用西方戏剧形式表现中国历史题材作品,用话剧形式再现了中国传统的“婆媳”问题,成为时人爱看的名剧,并凭借此剧作而驰名文坛。

1924年,入法国巴黎大学,两年后学成归国,任上海中国公学教授。

1932年,开始任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讲授英法文学史、戏剧史和名著选读25年,渊博的学识,深厚的功底,勤奋的积累为她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外国文学人才。所著《法国文学史》出版后,被国内各大学选为教材,15年中重印4次。所著《法国文学》、《西洋音乐史》、《玛亭》、《痛苦的灵魂》等著作亦相继出版。她兼长散文和小说,其作品分别发表在《现代评论》、《现代文艺》等杂志,后分别编入《山居散墨》、《行年四十》两本散文集。代表作《游新都后的感想》、《再感想》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

抗日战争期间,她又写了《饮马长城窟》,成为中国女作家中一位知名的剧作家,也是中国女作家中少有的研究戏剧的学者之一。储安平教授和端木露西女士为她编辑出版散文精选本《友谊》。1929年,出版小说集《牛》。1948年3月,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

1949年5月,武汉解放后,将毛泽东部分诗词译成英文,传播国外。年近60高龄,仍孜孜攻读俄语,并翻译不少资料。还用英文写作和出版《中国的爱国文学》,向西方读者介绍爱国诗人屈原、杜甫、辛弃疾、岳飞、陆游、文天祥及其作品。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武汉市政协委员。三次参加武汉市文代会,当选武汉市文联执行委员。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7年她被错划为“右派”,免去了教授职务,下放到图书馆劳动。一年后又以“莫须有”的罪名,由法院判为历史反革命,开除公职,交街道监督劳动。

“文革”的风暴中,与她患难与共一起生活了45年的伴侣杨端六去世,她被迫搬出原来较宽敞的住房,住到一间狭小的房子。1969年12月,她在珞珈山居住了几十年的权利被剥夺了,当作“五类分子”勒令限期离开珞珈山。她这时已75岁,无处安身,远在北京的女儿杨静远下放到“五七”干校,自顾不暇,幸好她老家有一位贫下中农是她从未见过面的远方侄子,愿意收留她。就这样,她回到了阔别几十年的老家。在返乡3年多后的一天含冤去世。1979年,武汉大学改正了她的右派结论,武汉市法院也撤销了1958年对她所作的错误判决。

记袁昌英女士

苏雪林

假如你还没有会过女作家袁昌英女士,我可以在这里给你介绍一下:短小的身个儿,不苗条也不精悍。说她美,女作家容貌足称者本少,我们又何必诛求;说她不美,一双玲珑的大眼,配着一口洁白如玉的齿牙,笑时嫣然动人,给你一种端庄而流丽的感觉,但她的照片却往往不及本人之可爱,可见风韵之为物,原是活的。它好像一首美妙的歌,只能唱在口边,不能写到纸上。难怪古诗人有“意态由来画不成”之说了。

人是聪明而且敏捷,你同她谈话,才说上半句,她便懂得下半句。读书也如此,艰深的意义,曲折的文句,只匆匆看一遍,便会涣然冰释怡然理顺地给你解释出来。这虽然得力于她平日学问的修养,资质的明敏,似乎占了更多的关系。

口才也很好,上课时口讲指画,精神弈弈,永远不会教学生瞌睡,数年前因为某种便利,我常去偷听她的课。我觉得听好口才的人演讲是一个愉快,同我所经验到的打球,游泳,驰骋自行车的愉快相同,有人以为我好学,谁知我在享乐。

假如你想同她辩论,你一定得不着便宜。辩论愈激烈,她的词锋也愈犀利。你明明觉得那是方的,然而她却会说成圆的。已故诗人徐志摩不曾这样说么:将方的变成圆的,有何难哉,铰去四只角,不就圆了?我们的昌英女士同人辩论的时候,便似乎善于利用这个“铰”字。像我这样口齿钝拙而又不肯服输的人,同她起了言语上的冲突,往往只有面红耳赤,一吵了事,然而十回倒有九回,她先到我的寓所,低声下气地同我讲和。经过她这样“义释”之后,我便不再坚持己见了。她对朋友的忠恳和仁慈,果然值得心折。

据说英国留学生都有点绅士淑女习气。昌英女士同她丈夫杨端六先生都在牛津剑桥受过多年的教育,岂有不成为绅士淑女之理。但据我的观察:端六先生的性格是厚重,宽宏,心思尤其缜密,说话做事,都要经过几番考虑与打算,有一点害处,他都不干,必要时也能接受重大的牺牲,可谓百分之百的经济学家风度。无疑的,他是个“君子”,但他却是一个由四书五经陶冶出来的“君子”,并不是牛津剑桥式的“尖头曼”。太太呢,那可是一位典型的英国式“淑女”了。听说英国上流社会最讲究礼貌,所以我们的昌英女士礼貌颇为周到,仪容的整饬更为注意,头发梳得一根不乱,衣服熨得平平正正,不容有一丝皱痕。有时候,她似乎想拿仪容之整饬与否判定人品之高下,这就苦了我这个不修边幅的人了。她一看见我,往往从头到脚打量一番,忽然眉头一皱:雪林,你的领钮没有扣拢呢。或者:你穿的这件衣服材料太不行。穿了这样衣服去上课,是有损于你的威仪的。她常不惜送我几件珍贵的衣料,想替我装装门面。我有时也想打起精神,来充个“淑女”试试,无奈自己既未到牛津剑桥,又洒脱已惯,画虎不成反类犬,何苦。所以我对于她的一番美意,总是辜负的时候多。

夏天,我们为了便利游泳,又讨厌长统袜的拘束,常赤着胫腿跑来跑去。这可害她眉头多打几个结。我又故意同她开玩笑,到别人家穿袜,到她家偏偏不穿。近年她已不再当我的新生活义务纠察员了,大约已感觉孺子之不可教吧。

她虽没有研究家谱学,对于遗传学说也似不感兴趣,但我觉得她的门第之见很深。某人品性如此优良,是因为他家世贵,某人习惯如此之好,是因为她出身高,都是她常放在口边的话。在中国,我以为根本没有阶级这回事,亭长,博徒,叫化子,一朝紫微照命,还不是俨然真命天子。十载鸡窗的寒士,题名金榜,不久便可以成为当朝一品贵人。就勉强说我们也有所谓贵族吧,那也是从下面爬上去的,只要你有能耐,你就爬得上。但不到两三代,便又堕落到原来地位,让别人来爬了。中国固没有像日本和阿比西尼亚一样的二千年一系相传的皇室,也何尝有像欧洲那样的子孙绳绳相继连血统都不与平民混杂的贵族阶级呢?记得十余年前在里昂读书,曾戏言同乡某君的父亲是个乡老,曾亲担大粪灌园。事为某君所闻,认为奇辱,大兴问罪之师,意气汹汹,欲以老拳奉敬。幸而他也是个能说不能行的人,否则区区鸡肋,必碎无疑。其实,我说那句话并不是存心毁谤他,我就从没有将担粪这件事当作什么告诉不得人的贱务。寒家世代务农,至祖父才做官。家曾祖少年丧明,贫无以为生,帮人舂米以糊一家之口。其躬亲担粪与否,家乘不载。以意度人,当时既无抽水马桶之类的设备,家贫又雇不起佣人,粪便不自己清出,难道可以让它积存屋里不成?旧读稗史:后唐韩淑妃为明帝所囚,守者索贿不遂,不为通粪。粪积圃中十年成为一邱,土皆五色,生奇花异卉多种,芳馨异常云云。果能如此岂不省了许多事。但韩淑妃乃真仙谪降,才能有此奇迹,而我曾祖父一家大小则无非俗骨凡胎;如学淑妃办法,花香未必可闻,粪臭先不可耐了。所以他之曾亲自担粪,乃势所必然之事,我辈子孙虽欲为之讳亦不可得的。我之直书此事,并非醉心劳动神圣主义,谬托第四阶级以自炫,我觉得以前的人以高门世阀为荣,现在的人以农工大众为尚,我若这样存心,便成了攀附。攀附的对象虽不同,攀附的动机之可耻则一。我虽不肖,尚不至此,所以然者,无非证明我素无所谓阶级观念,并想借此向从前对我发生误会之同乡解释解释罢了,假如他能够读到此文的话。喔,我由袁昌英女士说到自己的曾祖父,由贵族说到大粪,又由大粪而向某同乡补道十年之歉,野马未免跑得太远,再跑下去,不是要跑过希马拉亚山那头么?况且昌英女士虽与我相交多年,尚不深知我的家世,我现在将祖宗舂米担粪的话柄,一概宣扬出来,岂不累吾友面上无光?又听说英国上流社会谈人体有一定尺寸,粪便之类的字眼,当然更绝口不提,我今于此物偏津津乐道,恐十年老友将对我提出绝交书矣。奈何!还是赶紧自己喝一声“带住”吧。

话归本传,我愿意再来谈谈昌英女士的学问。她留学英法多年,研究希腊神话戏剧与其他文学,都有深湛心得。平日一编在手,孜孜不倦。每读一书,必提其要而钩其元,案头卡片不几日便是一叠。我们说她是个女作家无宁说她是个女学者。有人因她实力充足,将她归入陈衡哲,高君珊,方令孺诸女士一型,我亦承认。写作魄力磅礴,气象光明,满含乐观前进气氛,近于理想主义,她秉性原慷慨磊落,富于丈夫气,文亦如其人云。

载《宇宙风》1937年3月36期

【作者简介】

苏雪林(1899—1999),现代女作家、文学研究家。曾用名瑞奴、瑞庐、小妹,又名苏梅,字雪林,以字行。笔名绿漪、灵芬、老梅等。原籍安徽太平,生于浙江瑞安。1917年毕业于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翌年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1921年毕业,次年赴法国留学,先后在吴稚晖创办的海外中法学院和里昂国立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和文学。1925年回国。1928年起任苏州东吴大学、上海沪江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等校教授,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以后。1949年到香港真理学会工作。翌年赴巴黎研究神话。1952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台南成功大学教授,1973年退休。其间于1964年赴新加坡任教于南洋大学。她的著作颇丰,其中有小说散文集《绿天》,历史小说集《蝉蜕集》,自传体长篇小说《棘心》,散文集《屠龙集》,散文评论集《蠹鱼生活》、《青鸟集》,历史传记《南明忠烈传》,回忆录《文坛话旧》、《我的生活》、《我与鲁迅》,戏剧集《鸠罗那的眼睛》,专著《二三十年代作家与作品》、《中国文学史》,古典文学论著《唐诗概论》,论文集《蠹鱼集》,以及《苏绿漪佳作选》、《苏雪林选集》等。

袁昌英与苏雪林

袁昌英与苏雪林不仅是文友,在人生旅途上也有过提携和助持。她们订交于1925年的上海,结谊计二十多年。苏雪林说,在上海“我们三日便通一封信,都写得很长,闲话家常外,也讨论些文学艺术问题。兰子(袁昌英呢称)常对我说:‘你的信文采斐然,见解透彻,我非常爱读,我把你的信封封保存,现在已捆成几大捆了。’”当初王世杰(雪艇)办武大,所聘教授大半是英国的旧同学,“我不是留英的,兰子在雪公前极力推荐,因之,民二十年,我也上了珞珈。”“上课时在校中日日见面,课余之暇,两家相互走动;吃饭、喝茶、聊天,日子过得很愉快。”抗战军兴,武大迁到四川乐山,他们同赁一屋而居三年,朝夕相处。袁昌英是富家小姐出身,又有留英背景,讲礼貌,喜尊贵,素有矜重之风。苏雪林性率直,语多锋。就性格说,两人如冰火。苏雪林有时说话口无遮拦,甚而偶为小文嘲讥袁昌英的小姐脾气。袁昌英不予计较,处处宽容。最令苏雪林感佩的是,袁昌英精通希腊神话,苏后来完成的长篇巨著《屈赋新探》得益于袁的关于神话的启发、帮助。苏雪林为研究楚辞,遍读西亚、埃及、印度的原版神话书,遇到疑难,便向袁讨教。“她不惮其烦,不厌其详地替我解释。”历三十年,苏雪林完成一百八十万言的《屈赋新探》后,深情地说:书成了,兰子没了,“但她当日协助之功实不可没,我对她又安能不感念。”故苏雪林称袁昌英是她“生平第一知己”。

袁昌英在“文革”中郁郁而死。苏雪林扼腕长叹,撰《我的知己袁兰子》以追怀。并在台积极张罗出版袁昌英的遗著两种。出版人张昌华与苏雪林通信时,附寄了为凌叔华、陈源出版的散文集《双佳楼梦影》,她收到后立即向他推荐袁昌英。信云:“《双佳楼梦影》甚好,袁昌英的丈夫杨端六是学经济的,不从事文学,想你编夫妇合集,袁昌英不能中选了,多么可惜!但袁的学问的确深邃,你将来若编各类单行本,则袁的剧本《孔雀东南飞及其他》万不可忘,她的散文《行年四十》、《山居散墨》都在凌叔华之上。”

同类推荐
  •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

    本书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散文精选集。收录了茅盾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包括《严霜下的梦》《雾》《红叶》《黄昏》《冥屋》《沙滩上的脚迹》等。茅盾是早就从事写作的人。唯其阅世深了,所以每不忘社会,他的观察的周到,分析的清楚,是现代散文中最有实用的一种写法,具有较高的文学鉴赏价值。
  • 春牧场(珍藏版)

    春牧场(珍藏版)

    “羊道”三部曲记录了李娟跟随哈萨克族的扎克拜妈妈一家,历经寒暑,在粗犷苍茫的新疆阿勒泰山区游牧生活的日子。哈萨克族逐水草而居的草原生活在此得以呈现,在自然的静穆与残酷面前,这个游牧民族所展现出的淡然、坚韧与智慧,让宇宙里每一个渺小的生命都显得如此独特。
  • 邹韬奋作品集(1926-1927)

    邹韬奋作品集(1926-1927)

    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因此他被大家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本书是作者的选集作品之一。
  • 云萝姑娘:庐隐作品精选

    云萝姑娘:庐隐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圣灵之歌·《楚辞》新考

    圣灵之歌·《楚辞》新考

    何新是名振中外的著名学者,其在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早已素为人知。他在中华古典方面的研究,更为独树一帜。“何新国学经典新解”收入近二十年来,何新研究古学的全部重要著作。何新认为:中华乃是“日华”贵胃。惊世之论,石破天惊,欲寻民族文化之根者,不可不读这一套千古奇书!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妃来横祸,王爷很坑爹

    妃来横祸,王爷很坑爹

    坑爹穿越,她刚一睁眼,便和一绝世美男洞房花烛。定神一看,美男正襟危坐面色坦然。我滴妈啊,这是啥情况??“你是谁?”“雁国堂堂十三王爷。”“我是谁?”“雁国堂堂十三王妃。”“我们在做嘛?”“生个儿子借给皇兄。”“卧槽——坑爹呢这是!”*他是大雁见不得人的傀儡王爷,却娶了个比怪兽还彪悍的妖孽媳妇儿。下得了剧毒,炸得了都城,砍得死仇人,会带兵打仗。男儿雄风一蹶不振,攻受颠倒,惟有泪千行。十三王爷无语凝噎——媳妇儿,咱能更彪悍点不?她是佣兵行会最优秀的佣兵,却摊上了一个霉神附体的无赖相公。过桥桥断,进山山崩,举国追杀,走路掉坑。万里逃亡腥风血雨,巾帼红妆,无处话凄凉。十三王妃仰天长叹——王爷,咱能更坑爹点儿不?雁国内乱六国争霸,她与他纠缠患难生死与共,踏过烽烟一统九州。经年之后,他坐拥江山俯瞰京师,却再也忆不起经年前那张扬的笑容。于是月下肠断,一国帝君泣血哀嚎——“媳妇儿,你快回来,没有你朕承受不来!”贴身暗卫满脸黑线,现身回答——“陛下,娘娘说了,若您再装傻充愣当甩手皇帝,她就送您一顶绿帽炸了您的都城!”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

    她,叫云若芳,是丞相府唯一嫡女,是先皇和当今太后亲封的芳华郡主,更是清鸣谷神女,可,刚为姨姐肚子里的皇嗣祈福回来之后,却得到一个消息—姨姐在宫中难产死了!云若芳非常地不可置信。她站在一棵桂花树下,眼神呆呆地,望着落下的桂花,眼睛变得模糊起来,滴下了一滴泪,泪落到地上竟开成了一朵莲,远处的皇上心里也开了一朵莲。。。。。。“芳华郡主,德贵妃娘娘的死是端如妃干的!”果然!云若芳在心中想。可真正的凶手—端如妃缺安然无恙,反倒让无辜嫔妃受了罪。她为与自己最亲的姨姐报仇的过程中,却发现,自己爱上了他—大天朝的皇上文君玺。而他,也爱上了她,但,他却一直在等救他命的小女孩。。。。。。那她最终是否能惩处凶手,将之绳之以法,甚至登上凤位,稳坐中宫呢?
  • 感知新世界(感知论·第一部)

    感知新世界(感知论·第一部)

    我们已经知道得太多,但我们仍然一无所知,这不是矛盾,这是事实。知道的我们知道了,该知道的我们还不知道。本作是出于对人自身存在的直接追问和根本思考,是多个问题及多种追究的短文合集。这不是纯粹的理论著述,也不是专门的哲学研究,文中这些可能从未有过的观点不出自任何既有理论,更不同于任何现成观念,笔者并非刻意颠覆一切,却又不得不否定太多既有观念。其实,文中使用的论点元素早已存在,只是没有这种说法,也没有这样议论。读者可能对核心观点非常诧异,这些看似别扭的理念怎么没被先前众多大哲圣贤们说个明白?这指示了一个极简单的道理,两者方向不同。
  •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本书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精心提炼了90条富含哲理的人生经验,从道德修养、处世方法、人际关系、生活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释。每一条人生经验都以寓意深远的哲理点拨,挖掘人生深层的内涵,向人们阐释了人生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让你在轻松阅读中心灵得陶冶,领悟成功的真谛,把握人生的航向。
  • 穿越异世绝代女战神

    穿越异世绝代女战神

    她,现代女特种部队领袖,金牌女杀手,会毒会医,用兵如神,执行任务中落入敌方圈套,被炸的粉身碎骨,魂穿异世,来到了玄苍大陆开始了她的异世纵横
  • 娘子,相公喊你回家吃饭

    娘子,相公喊你回家吃饭

    她是杀手界的传奇,她是令男人趋之若鹜的毒药,她是一个没有心的女人。一次意外让她的灵魂穿越到了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神魔大陆。也许是神的恩赐,让她这一世得享亲情;也许是神的玩笑,让她这一世遭受灭门之祸。既然,她是被神遗弃的生命,那么化身为魔又如何?天地不仁,那么毁了这天地又何妨?且看一个女子如何纵横异世,仗剑天下,翻云覆雨,惑乱红尘......
  • 暮晨风雨云水间

    暮晨风雨云水间

    原本不谙世事的萧暮涵,结识沈家小姐后,趁师傅出游之际来到金陵,凭着自己一身才艺,成为风靡一方的神秘人物,常以白纱摭面,后因一管玉笛与正在执行秘密任务且又在寻找梦里佳人的越王北晏晨相打相识,继而成为知己,在她于沈家茶楼以乐师的身份登台奏乐后又于出巡南下的宣德皇帝互生情愫,后来因探得自己身世来到京城,先后结识郭爱,吴妙涵,杨稷等人,皇帝又于御前随侍身份将她接进宫,无奈经历宫廷暗斗,多次涉险,均被越王北晏晨所救,然而最后却因前朝往事被卷进皇帝好友陌莲笙之间的争斗中再陷危难,机缘巧合得知自己身世,再以另以重身份误嫁越王北晏晨,却又因另一种无奈,再次与越王分离,而后终是放弃所有,二人携手浪迹天涯……
  • 御家少爷我劝你善良

    御家少爷我劝你善良

    死里逃生的她背负杀父之仇和一身污名,为复仇她改头换面浴火重生,不再对任何人心软,本以为仇恨才是一生宿命,怎知道还有这个要命的冤家。某位霸道男感受不到人的体温,却独对她身体有反应,所以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索取,到最后毫无节制的把人逼疯。“御昭年,你说你霸道冷酷自私无情,简直就是可恶至极,我到底是看上你哪点。”某霸道男一把将人搂到怀里,“哟,你这是把人家吃干抹净该说出来的话吗!”某人汗颜…
  • 思水泛清漪

    思水泛清漪

    你的生命中,有没有出现过这么一个人,不知从何时起,不知从何事起,你们相遇了。他在你心间撒下了一颗种子,你与他,皆不知。在一次次的偶遇中,在不经意的对视中,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似乎成了你世界的唯一,非他不可,没他不行。孟清漪喜欢陆司,是一见钟情,也是日久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