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82400000060

第60章 忆沈从文(2)

“这是老大吗?”那个人问。

“是呀!”祖母说,“底下还有四个咧!真是旺丁不旺财啊!”

“喂,”我问,“你是北京来的吗?”

“怎么那样口气?叫二表叔!”祖母说,“是你的从文表叔!”

我笑了,在他周围看了一圈,平平常常,穿了件灰布长衫。

“嗯……你坐过火车和轮船?”

他点点头。

“那好!”我说完马上冲出门去,继续我的战斗。一切一切就那么淡漠了。

……

许多年过去了。

我流浪在福建德化山区里,在一家小瓷器作坊里做小工。我还不明白世界上有一种叫做工资的东西,所以老板给我水平极差的三顿伙食已经十分满足。有一天,老板说我的头发长得已经很不成话,简直像个犯人的时候,居然给了我一块钱。我高高兴兴地去理了一个“分头”,剩下的七角钱在书店买了一本《昆明冬景》。

我是冲着沈从文三个字去买的。钻进阁楼上又看了半天,仍然是一点意思也不懂。这我可真火了。我怎么可以一点也不懂呢?就这么七角钱?你还是我表叔,我怎么一点也不明白你在说些什么呢?七角钱,你知不知道我这七角钱要派多少用场?知不知道我日子多不好过?我可怜的七角钱……

我已经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他的毛笔蝇头行草是很著名的,我收藏了将近30年的来信,好几大捆,可惜在令人心疼的前些日子,都散失了。有关传统艺术系统知识和欣赏知识,大部分是他给我的。那一段时间,他用了许多精力在研究传统艺术,因此我也沾了不少的光,他为我打开了历史的窗子,使我有机会沐浴着祖国伟大传统艺术的光辉。在1946年还是1947年,他有过一篇长文章谈我的父母和我的行状,与其说是我的有趣的家世,不如说是我们乡土知识分子在大的历史变革中的写照,表面上,这文章犹如山峦上抑扬的牧笛与江流上浮游的船歌相呼应的小协奏。实质上,这文章道尽了旧时代小知识分子、小山城相互依存的哀哀欲绝的悲惨命运。我在傍晚的大上海的马路上买到了这张报纸,就着街灯,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眼泪湿了报纸,热闹的街肆中没有任何过路的人打扰我,谁也不知道这哭着的孩子正读着他自己的故事。

……

从文表叔满屋满床的画册书本,并以大字报的形式把参考用的纸条条和画页都粘在墙上。他容忍世界上最生疏的客人的马拉松访问,尤其仿佛深怕他们告辞,时间越长,越热情越精神的劲头使我不解,因为和我对待生疏朋友的情况竟如此相似。

有关民族工艺美术及其他史学艺术的著作一本本出来了,天晓得他用什么时间写出来的。

婶婶像一位高明的司机,对付这么一部结构很特殊的机器,任何情况都能驾驶在正常的生活轨道上,真是神奇之至。两个人几乎是两个星球上来的人,他们却巧妙地走在一道来了。没有婶婶,很难想象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又要严格,又要容忍。她除了承担全家运行着的命运之外,还要温柔耐心引导这长年不驯的山民老艺术家走常人的道路。因为从文表叔从来坚信自己比任何平常人更平常,所以形成一个几十年无休无止的学术性的争论。婶婶很喜欢听我讲一些有趣的事和笑话,往往笑得直不起身。这里有一个秘密,作为从文表叔文章首席审查者,她经常为他改了许多错别字。婶婶一家姐妹的书法都是非常精彩的,但她谦虚到了腼腆的程度,面对着称赞往往像是身体十分不好受起来,使人简直不忍心再提起这件事。

那时候,《新观察》杂志办得正起劲,编辑部的朋友约我为一篇文章赶着刻一幅木刻插图。那时候年轻,一晚上就交了卷。发表了,自己也感觉弄得太仓促了,不好看。为这幅插图,表叔特地来家里找我,狠狠地批了我一顿:

你看看,这像什么?怎么能够这样浪费生命?你已经30岁了。没有想象,没有技巧,看不到工作的庄严!准备就这样下去?…我走了…

我真感觉羞耻。将近30年好像昨天说的一样,我总是提心吊胆想到这话。

……

表叔自己记性非常好,但谈论现代科学所引用的数字明显地不准确。尽管是在聊天,孩子们却很认真,说爷爷今天讲的数字很多相似。表叔自己有时发觉了也会好笑起来:“怎么我今天讲的全是‘七’字(七十辆车皮,七万件文物,七百名干部调来搞文物,七个省市……)”

“文化大革命”时,那些“管”他的人员要他背《毛主席语录》,他也是一筹莫展。

我说他的非凡的记忆力,所有和他接触过的年轻朋友是无有不佩服的。他曾为我开过一个学术研究的100多个书目,注明了出处和卷数以及大约页数。

他给中央美院讲过古代丝绸锦缎课,除了随带的珍贵古丝绸锦缎原件之外,几乎是空手而至,站在讲台上把近百的分期和断代信口讲出来。

他那么热衷于文物,我知道,那就离开他曾经朝夕相处近40年的小说生涯越来越远了。解放后出版的一本《沈从文小说选集》序言中有一句话:

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

听起来真令人伤感……

有一年我在森林,我把森林的生活告诉他,不久就收到他一封毛笔蝇头行草的长信,他给我三点自己的经验:

一、充满爱去对待人民和土地;二、摔倒了,赶快爬起来往前走,莫欣赏摔倒的地方耽误事,莫停下来哀叹;三、永远地、永远地拥抱自己的工作不放。

这几十年来,我都尝试着这么做。

有时候,他也讲俏皮话——

“有些人真奇怪,一辈子写小说,写得好是应该的,不奇怪;写得不好倒真叫人奇怪。”

写小说,他真是太认真了,十次、二十次地改。文字音节上,用法上,一而再的变换写法,薄薄的一篇文章,改三百回根本不算一回事。

【作者简介】

黄永玉,1924年出于湖南省凤凰县,土家族人,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十六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其人博学多识,诗书画俱佳,亦是诗、杂文、散文、小说、剧本的大家,出版《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书。画过《阿诗玛》、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等。在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开过画展,在海内外享誉甚高。

沈从文与巴金

巴金在《怀念从文》中写道:“在朋友中待人最好、最热心帮忙的人只有你,至少你是第一个。这是真话。”这句质朴无华、发自心底的话,反映出巴金与沈从文五十多年的真挚友谊和无限情深。

巴金与沈从文相识于1932年的冬天。当时正在青岛大学教书的沈从文,收到张允和、张兆和姐妹发来的电报,告诉他有关婚事已获父母的应允。她们的父母当时住在上海,想见一见这个未来的乘龙快婿,于是沈从文乘船到了上海。在上海逗留期间,沈从文遇见了在南京主编《创作月刊》的陈曼铎。陈曼铎是来上海找巴金约稿的,他就约巴金和沈从文一起,到一家俄国人开的西餐馆聚餐。素昧生平的巴金和沈从文都是青年作家,彼此又都读过对方的作品,因此一见如故。交谈中巴金得知沈从文有本短篇小说集,想找个出版社出版。饭后,巴金带着沈从文到闸北的新中国书局,将沈从文的小说集交给这个书局的老板,并且预支了部分稿酬。

在上海期间,巴金还帮助沈从文挑选了拜见未来的岳父母的礼物。沈从文想买几套外文书作为见面礼,可是又担心自己买不好,就请巴金帮忙。巴金不负所望,带着沈从文到书店精心挑选了几套俄罗斯的文学名著,其中有一套英文版的《契诃夫小说集》,印制精美,又是权威译本,沈从文的未婚妻张兆和非常喜欢,这对成全沈从文的婚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平中央公园水榭举行了一次宴会,宣布他们结婚。前来赴宴的除了张家姐妹外,就是沈从文的文学界的朋友们。巴金得知他们结婚的消息,马上给他们发了贺电,祝福他们“幸福无量”。不久,巴金来到北平时,住在达子营沈从文家里。尽管沈从文新婚燕尔刚刚一个多月,但他们夫妇对巴金这个好朋友却是相敬如宾。他俩都在酝酿着新的作品,舍不得花时间闲聊,就分头搞起了创作。北方的秋天气候宜人,沈从文将书房让给巴金创作《雾·雨·电》中的插曲《雷》,而自己却在院子里的树阴下写自己的《边城》。不久。沈从文的大姐前来看望他们新婚夫妇,巴金才搬离沈家。

抗战结束以后,伴随着两种命运的决战,沈从文的灵魂出现了迷乱。他“游离”于国共两党政治之外的“中间路线”,倡导自由主义的文艺追求。他写了大量的政论杂文,其观点出现了一些“极端”倾向。巴金为他的前途担忧,就通过朋友传话,劝导沈从文应该将主要精力用在小说创作上。遗憾的是沈从文没能够听从老朋友的劝告而刹住车。1949年北平解放后,他感到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于是在3月28日这一天,他拿起一把水果刀,割破了血管,以便寻求解脱。幸好他的妻弟及时发现,挽救了他的生命。从此以后沈从文家门庭冷落,很少与朋友往来。

1949年7月,巴金应邀到北平出席首届文代会,他多次在会议的休息时间到沈从文家拜访。同年9月,巴金出席第一次政协会议时,也到沈家去看望他。在沈从文最为消沉与寂寞的时候,巴金的友谊给了他极大的安慰与支持。即使是在“文革”时期,巴金和沈从文都自身难保时,仍然惦念着对方。至于在“文革”结束后,他们的往来就更多了。可见他们的友谊是经得起挫折考验的。

沈从文与黄永玉

沈从文是画家黄永玉的表叔,年龄比黄永玉大21岁。他们被称作是湘西飞出的两只“金凤凰”。

黄永玉是常德人,他的父亲黄玉书毕业于常德师范,在男小学当校长,曾以通草作画捧回巴拿马赛会铜奖;母亲杨光蕙毕业于桃源省立二师,在女小学当校长。父母在读书时学的都是音乐和美术,对黄永玉对未来发展留下了遗传基因。在黄永玉1924年8月出生后不久,他家就搬到凤凰县居住,从此黄永玉与他的表叔沈从文成了名副其实的乡党。

黄永玉第一次见到沈从文是在他读小学时。有一天他正与几个伙伴疯跑,忽然有个伙伴告诉他,他家从北平来了客人。祖母告诉他这是他的二表叔沈从文。沈从文摸摸他的头,将他揽在怀里,很喜欢这个小表侄。少不更事的黄永玉听说这位表叔在北平当教授,写文章,并没有怎么在意,过一会儿,便跑去与小伙伴玩耍去了。

黄永玉从16岁开始以绘画与木刻为生,到处漂泊。在福建德化山区做小工时,老板见他头发太长了,给他一块钱让他去理发,可是他在书摊上见到一本表叔写的《昆明冬景》,便花了七角钱买了下来。他读着表叔写的书,对表叔的才华滋生了无限仰慕的感情。

1946年他才开始与表叔沈从文通信。这些信有谈艺术知识的,有谈艺术欣赏的,对黄永玉的未来发展大有补益。本来黄永玉名字中的“玉”是“裕”,是沈从文说他的名像个卖布的,建议他改为现在用的“玉”字的,意思是永远继承父亲黄玉书的艺术才华。沈从文曾在一封信中向黄永玉介绍了自己的人生体验:一是充满着爱去对待人民和土地。二是摔倒了,不要停下来哀叹,要赶快爬起来往前走。三是永远地拥抱自己的工作不放。这样的教诲成了黄永玉的座右铭,也成了指导他前进的一盏明灯。

1950年沈从文动员在香港的黄永玉回北京参加工作。1953年黄永玉回到北京到中央美院任教。叔侄都住在北京,彼此的联系多,也经常走动。“文革”开始后,他们叔侄俩都成了审查对象。有一次在大街上他们邂逅了。沈从文怕连累表侄,装作没有看见,便走了过去。毕竟黄永玉年轻些,胆子大些,他借擦身而过的瞬间对表叔低声说:“要从容对付呀!”这句话表达了亲属间的惦念与安慰,对沈从文也是个很大的鼓励。

同类推荐
  • 2011年度思想随笔排行榜版

    2011年度思想随笔排行榜版

    遴选了2011年发表在各类文学报刊上的优秀思想随笔作品,全面展现了2011年的思想随笔创作成绩及美学风貌。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忆父亲最后的时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忆父亲最后的时光

    本书是作者于父亲生病期间的日记汇总而成,讲述了父亲生命最后一段时光中一个儿子的感受。文中包含了对父亲的深切感情,以及父亲一生一些看似平凡的举动实则对儿子产生的深远影响。全书用笔朴实,但读来却很能引起共鸣。
  • 郁达夫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郁达夫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试飞英雄(二)

    试飞英雄(二)

    她才三十出头,领导和战友们都很关心她,希望她能再觅新缘,她轻轻地摇头,她指着心口说:“他已经长在我这里了。”我们都坐在车里,不动,不说话,静静地看着她走近,再走过。我相信她一个人在山道上慢慢行走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对四哥甜蜜的回忆。试飞员烈士的遗孀几乎没有再婚的,因为在她们眼里,曾经用生命叱咤蓝天的那个人,无与伦比。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自然传说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自然传说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热门推荐
  • 斗茶

    斗茶

    西坪古镇的茶行,一到春茶上市,就热闹得跟过年一般。这天一大早,魏饮的徒弟罗文选,便挑了两担新茶样到镇子里的茶行去卖。到茶卖的差不多剩下十斤时,他收拾了扁担,提着这十斤茶走进了“玉萱楼”。一进门,见老板金大头正摇着蒲扇半躺在竹椅中有滋有味地泡着壶茶自酌自饮,便走过去说:“金老板一向可好?文选给您送茶来了。”金大头见是罗文选,忙笑眯眯地招呼着:“文选侄,你们魏溪乡魏老头,可是很久没往我这里送好茶了!你瞧瞧,如今我这玉萱楼,打着你们乡魏饮女儿的旗号经营的,可是陈家庄的茗茶乌龙。”
  • 竹林阁

    竹林阁

    从前有个少年,决定创立一个天下最厉害的帮派,于是开始闯荡江湖,一路上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前往月湖。
  • 深宫谋殇

    深宫谋殇

    “朕以大君江山为聘,册尔为皇后。”“原来,一切不过是幻象。”“原来,自始至终,你心里只有她。”“原来,不过是一场亏欠。”“至此,你我俩不相欠,不在亏欠!”茶几落下,一切......
  • 外官新任辑要

    外官新任辑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阴阳诡绣

    阴阳诡绣

    有些禁忌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随意打破的,爷爷临死前交代我不能用他交给我的手艺挣钱,但是那一夜,同乡的姐姐倒在了我的门前,求我帮她保住肚子里的孩子,我动了恻隐之心,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 冬阳不识俞心乐

    冬阳不识俞心乐

    情人节那天,某人玩心大起,“pgsk.com,pgsk.com,pgsk.comorning,moonfornightandyouforever.”某个曾经英语不及格的男人:“时太太,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某人听完,羞红了一张脸,她家小哥哥真是越来越撩了。(注:冬阳更名为时墨)
  • 往后余生四季是你

    往后余生四季是你

    初见,她软声叫他七哥哥,明澈的双眸在他的心里留下了痕迹。那年,她七岁,他十二岁。后来,他一直站在她的身后,看着她,希望她一转头就可以见到他,知道那一年,她的18岁的成年生日宴上,她问他,寒哥哥喜欢什么样的女孩。那年,她十八岁,他二十三岁。他看着自己喜欢的女孩子跟着他大哥进了娱乐圈,看着她隐瞒自己是慕家人的身份,看着她在片场里跟男演员笑成一团,看着她挽着别的男人的手臂出现在新剧开拍仪式上,看着她,看着她...他化身Zephyr——她喜欢这条路,他陪她走。那年,她十九岁,他二十四岁。“嫁给我。”“好。”那年,她二十一岁,他二十六岁。现在是几点?是慕朝冬和季钧离的起点。
  • 首富心尖宠:多面俏千金

    首富心尖宠:多面俏千金

    【性格多变千金VS脾气古怪首富】A市的云家有个千金,名头很大,却从未有外人见过其真容。只是听人说这位千金美丽、大方、优雅、迷人,集女性所有优点于一身。A市的沐家有位先生,名扬海外,却有一身的古怪脾气。听说他一见到女人就说不出话、嗜杀成性,集所有古怪脾气于一身。就这样,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原本没有交集的两人却有了交集……【爬墙篇】“先生,太太又在爬墙了。”管家一脸疲惫加无可奈何的如实禀报。一小时十次,她不累,自己都快累死了。男人淡笑不语,轻轻挥了挥手,仆人立刻撤走了梯子。她惊愕,“喂!”他勾唇,“下来吗?”“不!”“有骨气……”黑眸中笑意更浓。”她愣住,“额……有话好好说……”他挑眉,“下来说。”“你、你上来……”她不敢往下跳。“谈判失败。”他笑的如沐春风,【本文酸甜苦辣皆有,稀饭请入坑】
  • 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

    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