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82600000001

第1章 内与外:心灵的视镜——评文乾义的诗

张曙光

文乾义是一位值得关注的诗人。这不仅在于他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诗歌创作,默默坚持了几十个年头,这种执着精神本身就让人敬佩;更为可贵的是,他始终保持着一种旺盛的活力,不断超越自我,完成了从外部描摹到内心审视、从坚持传统诗风到写出具有强烈现代意识作品的巨大蜕变——这种变化有人终其一生也难完成。在最近文乾义诗歌中,我看到了他的另一个变化,这种变化也许还只是初见端倪,算不上突出,但无疑兆示出一个颇为可喜的发展前景。

谈起这一变化,首先应该提到他的另一本诗集——《别处的雨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这部集子里的作品比起他今天的创作可能要显得逊色,但对研究文乾义的诗歌却很重要,因为它像化石一样记录下了他的蜕变过程。作者似乎有意和读者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刻意隐去了每首诗写作的时间,但在我们阅读时,仍然会感到其中巨大的差异。据作者讲,这个集子中的作品包括了1995年到1999年的创作,其中1997年可以作为时间和篇目上的一个中点。不仅如此,1997年之前和之后的作品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且这些特点还颇为鲜明。

从这部集子可以看出,文乾义1997年前的诗歌更多停留在对外部现实的摹写上,其中北方特有的风物与他早年的生活息息相关。里面虽然不乏精彩之作,但总的来说让人感觉外在而浮泛,在形式和手法上也略显陈旧。在一首题为《马莲花》的诗中,诗人这样写:“马莲花总是悄悄地开的/在路旁,门口。一簇簇地开放/这儿的马莲花太多了/和这群人一样的多/后来,谁也没有注意谁/就分别了/再后来是隐隐约约地想念/淡紫色的花瓣儿,一闪一闪的/并没有芳香。”

应该说,这首诗写得并不差,甚至可以称得上诗意盎然。诗人把淡紫色的马莲花和插队的伙伴们加以映衬,人和花最终在诗人的印象中变得混淆起来,这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自有一种淡淡的感怀和哀伤。但如果从更加严格的标准来看,由于缺少在内心和经验的层面上的更深挖掘,诗的意境没能得以更好的拓展。但文乾义无疑有着坚厚的生活基础,丰富的生活经验多少弥补和掩盖了因缺少内心审视而产生的浮泛。他的诗作也常常在经意或不经意间流露出浓郁的北方特色,这些既与他的生活相关,也多少体现出他当时的诗歌追求。他的诗情感真实深挚,不时会出现一些警策的句子。如:“炊烟升起的地方/雪照样急照样猛/而炊烟消失的地方/雪,停了。”(《炊烟》)又如:“连早霞和晚霞都熟悉这些誓言/连土地和天空都熟悉这些誓言/誓言里生活着一群人——/等誓言们纷纷散去了/这群人也散去了。”(《誓言》)

事实上,出现在文乾义笔下的草原、落日、雪野、老树、炊烟,并不单单是一种外在景观,他是在有意识地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捕捉北方特有的文化品格,以突出一种地域文化与民俗特征。在很多年前,文乾义就开始做起了北方文化史志的研究,这既是出于某种个人兴趣,我想也是出于诗歌创作的考虑,他曾不止一次地对我提起,他是在有意识地通过这些来追寻自己诗歌独特的内涵和表现方式。但这样做的结果仍不能完全避免由于缺少内心审视而带来的缺憾。

在诗集的后半部分,变化开始出现了。诗人开始由注重描摹外部事物转移到对内心的审视,诗中的现代性明显地增强。这一由外到内的变化表明了诗人的成熟。在我看来,这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种写作方法上的转变,而应视为对诗歌本质的回归。从本质上讲,诗歌是心灵的产物,一首诗,无论是追怀往事还是在描摹当下的现实,无论是看似主观还是客观,都应该是内在心灵对于外部的观照。如果外部的景物不能同我们内在的更为深层的经验和情感融合在一起,那么这些景物就很难传情达意,只能成为一种装饰。诗人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但真正优秀的诗人无一不是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从中汲取情感和经验,并以此来观照外部事物。就这个意义上讲,一首诗的空间代表着心灵的空间,一首诗的深度也体现着内心自我挖掘的深度。说到现代性,一般说来,我们把现代性理解为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关注和审视世界,那么这种现代性正好表明了这种内与外的契合。我们过去总是强调一部优秀的作品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并不错,但问题在于,我们往往把这一时代特征简单地理解为对外部世界的描绘,而忽略了内在的审视。如果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内在经验和情感,只是机械地摹写外部世界,那么依然无法呈现一个完整的世界。从文乾义身上体现出的这一变化恰好代表了从朦胧诗以降中国诗歌的发展轨迹,只是这一诗人种群上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这个过程无疑经历了漫长的追寻和磨砺,也与他这一阶段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有关。在这部集子之后发表在一些杂志上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沿着这一轨迹稳步行进的背景。

在文乾义的诗歌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现代意识的集中体现。集子里面的诗作简净、内敛,早年那种浮泛的描写与抒情已不复存在,代之而来的是内心经验透过外部事物的呈现。可贵的是,诗人仍然保持着他一贯平稳的语气和谦和的态度:“让我回到地面。和尘土一起/和垃圾一起。和许许多多的脚步一起/在大街走,然后,睡眠。然后醒来/死亡像早晨的云霞,温暖地牵起我的手/一块走向中午,然后,再一块走进夜色/它是那么优美和安静。”(《让我回到地面》)

这首诗可以看成是诗人的一个宣言。死亡永远伴随着我们,生活中有垃圾和尘土,但诗人仍然愿意回到地面,和许许多多人一样,平静地走过漫长或不那么漫长的一生。诗中的早晨、中午和晚上,暗示着人生的各个不同阶段,和“地面”一样具有象征的意味。对于死亡,作者的态度也相当平和,尽管死亡无时无刻都在伴随着人们,但死亡赋予生命以意义,作者的态度达观积极,丰富的人生意蕴被容纳在短短的几行诗中。

另一首短诗《那里》在立意上和前面提到的《马莲花》有着几分相似:“灵魂像白色的花瓣的一些碎片/在黑夜的照耀下发光。他们很轻松/在突出海面的集散地散步,一闪一闪/他们相互并不熟悉。他们从不同的地方/带着不同的仇恨、友谊和爱汇集而来。而/一切都结束了。有人在若明若暗的阴影里/注视着他们的谈话,或回忆。静无声息。”

这是一首非常出色的作品。虽然立意与前面的一首接近,但意境却更加开阔而深邃。诗中有着一个具体情境,形象也更鲜明。在诗的结尾,镜头拉开了,在这个情境之外我们看到还有一个观察者的存在,这就使诗歌出现了另一个语义层次。重要的是,这首小诗的空间并不小,里面包含着很深的人生经验和意蕴,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这些被压缩在短短的几行诗中,却并不使人感到单薄,相反,我们的思绪并不因为这首诗的结束而终止,而是随着诗意向外辐射。

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约略看到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变化。文乾义似乎并不满足于现代意识的获得,他力图在诗歌创作中获取更多独特的个人品质。从《文乾义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向早期诗中出现的北方风物回归。尽管在诗中出现的依然是丁香、湖泊、草原和雪地,但这已是由内向外的观照,是内心经验的表达,而不再是对外部世界的简单描摹。那些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在诗中成为具有文化意味的象征符号,并且渗透了诗人的深层思考。如:“坡地上,晚霞划出两条斜线,又粗又亮/红松已经年迈,率领它的残缺家族,依然/坚守着土壤。在它们下面,龙骨在生长,金属在生长。”(《北方村落的傍晚》)“鸟的声音是唯一的声音/天空在水面上,像空气一般纯粹/我不敢说话,甚至不敢呼吸。流水/从水柳群落根部流淌出来/照亮我眼睛内部的混浊。”(《希望》)

与他早年对北方风物的描写相比,不仅情感更为凝重,地域特征也刻画得更加准确,重要的是,这些与他内在的经验和思考浑然一体。其结果是个人经验得到了强化,文化意蕴也更加突出。

即使是对他生活着的城市的抒写,北方的特征也十分鲜明:“这条街,中间铺着有轨电车的轨道。欧式的/建筑,或橱窗,使这条街把欧洲夜色铺在人行道上。//然而——//扩音器里的叫卖,生硬/而又尖厉。包子!街两旁,灯光落下的响声/像这雪片起飞的响声一样没有声音/只能倾听。粥……”(《街》)

在一些近期的诗作中,诗人有意识地把他对北方地域和民俗文化的理解写进了诗中,在诗中增加了历史的维度。在一首名为《依兰》的诗中,我们看到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深沉的思考:“三姓是它的名字,五国城也是。/城墙残缺,像它的一段一段的经历——/高大茂密的杨树固守着它。/一条河流选择在这里并入另一条河流。/在时间内部,美女和血泪无人知晓。/有一口井已被填平,但很著名——/两个帝王的伤感埋在下面已近千年。”

经历了由外到内之后,诗人又开始由内到外的尝试。这不是以往的那样简单的对外部世界的描摹,而是把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渗透进外部事物的形象中,通过内心的观照对历史文化进行考察,这使得他的诗作进一步获得了冷静客观的品质,也进一步扩大了他诗歌的心灵视境。

文乾义对待诗歌的态度十分严肃,在他身上有着上世纪50年代生人的某些特点,带有某种理想化的色彩,较少虚无主义,而其中又掺杂着他沉静务实的个性。在新潮诗歌盛行的时候,他没有去迎合时尚,仍然写着自己心目中的诗歌,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态度保守或缺少这方面的能力,而是忠于自己内心的感受,坚持着自己的创作个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放弃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因此他的变化并不是出于一种盲目的热情,而是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曾自己油印了一本小册子,标题就叫《脚印》。其实他的全部诗作也可以视作一行行脚印,这些脚印清晰、坚定,发人深思。

原载《文艺报》

同类推荐
  • 徐贵祥自选集

    徐贵祥自选集

    作为战争文学的标志性人物,徐贵祥总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充满震撼力的独特视角和具有冲击力的情感摩擦,以及他之于军人和战争多角度的思考,书写了军事文学的种种可能,显示了他开阔的文学视野和纵深的有力探索。本书是徐贵祥军旅小说的精选结集,包括长篇小说《历史的天空》,中篇小说《弹道无痕》《好一朵茉莉花》。这些作品无不见证他创作题材的转型和创作意图的转变,是徐贵祥在军事文学领域最耀眼的艺术成就。
  • 静地乐土

    静地乐土

    这是一方古老的土地,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西汉置县取名汾阳,隋改静乐称用至今。这是一方英雄的土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1000多名烈士为国捐躯。这是一方希望的土地,每一眼不屈的老窑洞,每一块苍凉的梯田,都见证着生生不息的岁月轮回。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作家论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作家论

    作家何不为?何为?“作家”的意义是什么?本书在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保留了课堂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以文学的本质及其规律为逻辑,深入浅出,为读者理解文学及其相关事物提供桥梁。
  • 花看半开

    花看半开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收录了多篇精美的散文,包括“人淡如菊”、“相忘于江湖”、“去留无意”、“天然之趣”等。
  • 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

    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

    本书收录了著名诗人、法语翻译家树才给孩子的12篇诗歌讲座讲演稿。树才老师将自己三十年诗歌创作的经验与对孩子的观照热爱融为一体,在这本书中化身诗歌课老师,以幽默亲切、最能打动孩子们的语言,讲述了古今中外最富代表性的诗歌之美。从中国古代诗人笔下的月亮,到法国巴黎塞纳河上的米拉多桥,从凝练清澈的日本俳句,到印度大哲泰戈尔恢弘优美的诗篇,树才既专业渊博又浅显易懂的讲解,令人感受到诗歌这一人类共同的语言艺术的魅力。而最为可贵的是,这些针对孩子们的诗歌讲座,融入了他关于儿童诗的“诗观”——童心即诗。他始终着力于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的心灵与诗歌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孩子的每一种个性里都包含着天才。诗就是要讲究个性,在诗歌的世界里,个性是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事物。树才对童心与个性的赞美与肯定,给了孩子们在初初面对这个语言纷繁复杂的世界时以足够的信心,使他们能够忠实于自己内心地去表达。而正是在这样的鼓励下,孩子们纷纷涌起了创作的热情,拿起笔开始写下自己的诗。
热门推荐
  • 化身黑龙

    化身黑龙

    一次冲突改变了他的一生!一次机遇让他登上了巅峰!且看云逸如何遨游世间。
  • 今天也不想及格

    今天也不想及格

    尹溪的同桌是一位学霸,就是那种稳坐年级第二的学霸,嗯,年级第一另有其人……总之,这位同桌非常热心,每次都试图给她讲题。不可能的,理综又不会做,就只能靠稳居年级第一(倒数)才能维持形象的样子,爸爸我今天也不想及格!“呵,又是第二呢。”“这么闲,把这套卷子做了,我特意挑的。”“杜秋言做个人,谢谢。”
  • 愿你向着光亮那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愿你向着光亮那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这是一本给迷失的年轻人带来慰藉的疗愈之书。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从梦想、成长、情感等多个角度来透析生活,给那些迷失在喧嚣和浮躁中的年轻人带来慰藉和温暖。其实,青春和生活不在别处,而在我们自己。忠于自己的内心,勇敢做梦,就一定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 特种兵之极限融合

    特种兵之极限融合

    (黑历史系列,轻喷)穿越《特种兵》!宅男唐龙开启基因商店系统,走上最强兵王之路。新书《这个特种兵无敌却慎重》已上传,先看那个吧
  • 阜新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阜新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阜新地灵人杰,是大辽诗人皇后萧观音、武当始祖张三丰故里;是中国玛瑙之都,阜新玛瑙雕刻和蒙古族乌力格尔、蒙医药“血衰症疗法”、阜新东蒙短调民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查海遗址、懿州和成州东塔山辽塔、关山辽墓、阜新万人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棠山、瑞应寺、大清沟等旅游景区独具特色。《阜新史话》把阜新的悠久历史、璀璨文化和神奇景观一一展现给读者。
  • 风雷印记

    风雷印记

    炜焱不断的提升功力,想要破解带来无边痛苦的,在体内对撞的风之力和雷之力,以及自己眉心处北斗七星印记的秘密。
  • 蝴蝶花园

    蝴蝶花园

    北美销量超百万册!美国亚马逊畅销榜榜首图书,版权狂售15国!纸书上市一个月,电影版权即被《荒野猎人》和《超能特工》的制片方合力买下。一部难得的高人气高分心理悬疑惊悚小说。一座豪华宅邸的核心隐藏着外人永远无法探知的隐秘而美丽的花园,园子里有芬芳的花朵和葱郁的树木,还有园主所收藏的珍贵的“蝴蝶”,“园丁”变态地搜罗着年轻貌美的“蝴蝶”,并在“蝴蝶”最美丽的时候将其定格制成标本展示欣赏。突然,这座“蝴蝶园”因为意外暴露在人们的视线中,幸存的“蝴蝶”——女孩玛雅,成了警方调查这起骇人听闻的案件的唯一线索。随着玛雅曲折迂回的离奇诉说,恐怖的秘闻铺展在FBI的面前……
  • 余下一座城

    余下一座城

    “算命的说我会活得很久。”“多久?”温柔缱绻的声音,配合着女生跳跃的口吻。“很久很久!”“我喜欢你。”记忆力的少年这样说。“阿城,我要全冰的抹茶拿铁,要加很多很多糖。”苏苏这么回他。他终于是懂了,浅浅笑出声。苏苏阖上眼的那一刻,心里想的不是众生皆苦她更苦的过往,而是突然想对着万里长空大骂一声。“果然算命的都是骗人的!!!她没有活很久很久……”
  • 三十三斩剑之乱神

    三十三斩剑之乱神

    阴阳乱,恶鬼群出,诸神消亡,斩剑当道,斩尽恶鬼,寻访仙神之道,全新世界来临,迷茫荒村少年,身处乱世而不自知,又能否问鼎苍生,得造化。打打杀杀终究是一场黄柯,热血几时,人性本真,更多是人性体现,无论善恶,无问东西,无求大道
  • 魔族天帝

    魔族天帝

    三千年前,神魔大战,魔界大胜,诸神陨落,三界易主。从此以后,天地黯然无光,天宫萧条荒芜,人间哀嚎遍野。直到有一天,苦海彼岸,一轮明月冉冉升起,神人魔三界再次开始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