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0300000003

第3章 1999,北京游走故事 (3)

这两年,北京新增了不少空调公交大巴专线。我家门口有一条“康恩专线”,据说是香港人投的资,“康”指康家沟小区,“恩”指恩济花园。这趟车贯穿北京东西,北京的东边是声色犬马之地,而西边大多是国家机关及其宿舍区。

我住在西边,而朋友们约的饭局大多在东边。东边做得好,也便宜,而且关键是“人气旺”。

西边的饭馆大多一到九、十点钟就开始扫地擦地,凉啤酒也没了,火也封了……我倒是也跟哥们在这类饭馆里吃过,有的饭馆老板脾气好,到点儿也不轰我们,伙计们就在一边洗脸洗脚看电视(兴许两只耳朵上都夹着我们敬的烟),然后拼上几张餐桌,铺上油之麻花的脏褥子,盖着颜色混沌的花布棉被蒙头大睡,女服务员是睡在灶间厨房还是在附近租房就不得而知了。他们也没招,因为第二天还要卖早点。

西边的北京人早中晚三顿饭,顿顿不落。

康恩专线为我去东边赴宴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一般不用倒车。由西至东,窗外的建筑由笨重厚实渐变为轻佻华丽,建筑材料自然也由水泥砖头渐变为玻璃塑料;下班后往家疯赶的自行车大军也是越往东阵容越缩小(也许是我到了东边已过了下班高峰),行人中也渐渐出现了捏着个手机腆着个肚子的小款哥以及将头发染成金黄的高佻女郎,诸如此类吧。

一般当我到达饭局所在地时,天也刚黑,满世界霓虹闪烁,一脚迈出康恩专线,立时头顶花天脚踩酒地了。

与我同车的时常有些去东边“上班”的艳妆女子,她们大多是两三个人一拨,坐在那儿目光平淡,一言不发,偶尔抠个指甲什么的,绝无看报的习惯,她们在想什么呢?

我知道的是,我们都将后半夜才能回到西边,我估计她们是在西边合租的房子,但那时康恩专线早就停了,只能各自打车回家,好在她们两三个人打一辆夏利也不算贵,正如有时我也跟住在西边的酒友打一辆车。

在北京,我一次也没嫖过。一是因为钱,一是因为气氛也不对。酒后洗过一回澡,纯是洗澡(我他妈酒前洗完澡出的家门),洗完了让一个村妞给按摩了一把,毫无感觉,然后就躺在大厅里看投影录像,旁边的榻上请我来的哥们鼾声如雷。借着酒劲我竟被某七八十年代的港台爱情片给感动得哭了,在如此的场所我竟被“艺术”陶冶了一把心灵!

16

这一切均与李琴无关。

我们虽然住在一块,但却并不常见面。她在某韩国外企,巨忙,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倒头便睡,其作息时间正好跟我相反。

有时候我“下班”晚了,沐浴着满天朝霞回家,正赶上她上班匆匆出门,见我惨白的脸,她扔给我一句“你就喝吧”,然后闷着头走了。我自然也是倒头便睡。有时候她下班早了赶上我去“上班”,她问:又哪啊?我就说:哪哪,她说:你就喝吧,我可能会扔给她一句:某某找我有事儿商量!便头也没回披着满天晚霞直扑饭局。

大多数时候见不着,周末她们也老加班,或者就整那套企业文化什么的,周末全公司员工拉出去玩两天,甚至在市内包个豪华宾馆住两天。东方文化么,就是在一堆儿使心眼子呗,当然李琴她们老总的做法我举双手赞同。

有时我想,倘若我关上我这屋的门,去外地玩几天什么的,李琴很可能什么都不知道。

让她忙吧。

17

我的另一条喝酒路线是坐300路去木樨园。那儿算城乡结合部吧,有很多外地人在那儿租房。半夜打车去那儿,有很多司机不拉,半夜喝完酒从那儿往回赶,往往也要等很久才有出租。

我在报社结识的新哥们李英在木樨园租了间楼房,李英来自东北,东北人似乎有在家请客吃饭的习惯,于是木樨园李英处就成为一个据点。

李英长着双牛眼,模样口音均酷似黄宏,在东北写青春美文即小有名气,但要有大名气,可能还是得来北京发展。

东北人的表里不一在散文界似可得到验证,这几年,充斥各报纸副刊及时尚杂志中那些柔情似水的青春美文,有相当一部分出自东北糙老爷们之手。相反,南方那些瘦小文静滴酒不沾的文人写手,倒是时常弄些火药味十足的文章,给中国文坛捣捣乱。

来李英这儿的,除了我,全是外地人,外地进京的文化人,而且都是刚进京不久,处于创业艰难阶段。随着时间推移,有些人创业有点眉目了,就不再来了,所以,这儿永远聚着一帮不成气候的倒霉蛋。还有什么圈子比这儿更让我觉着舒服呢——年轻,来自五湖四海,有朝气有冲劲但因为缺心眼少智慧往往干事不着四六,或者天生是个懒汉因逃避女友躲进京城,重义气(起码在酒桌上)……

这里似乎又给了我新的希望。当然,你也可以说像我这般推崇旧、破、穷,这种不问青红皂白凡是落魄就生三分爱的心态,不过是另一种媚俗,是一种肤浅的反抗,甚至简直就是一种恶俗,是物质追求失败者某种阴暗心理的体现……

是吗?就算是吧,反正我现在就是这个样子了。

18

我父母都是机关干部,干部子弟身无长技,就是有房,这一点要感谢共产党。但正是因为有房,往往又会使我们不务正业,聚众喝酒搓麻或搞俩姑娘倒还在其次,严重的是,有人干起了辞职写作的营生,这就糟了,比如我。

我的同龄人大多已功成名就至少衣食不愁,而我呢,仗着有两间空荡荡的破屋子,已若干年没有正经工作,欠了一屁股债,趸了一堆难以发表的小说随笔,成了名副其实的破落户。

或许这一切跟房子没关系?跟我同样有房的干部子弟们大多数不也活得像个人似的?怎么他们就那么地怕破落而偏偏我不惧破落乃至我都爱上了破落!

没有人相信我会爱上破落,我跟他们解释不清楚,他们会说,你现在住着两间房有条件说你“爱上破落”,倘若你露宿街头呢?

这种理论令我气愤,他们完全不明白我的意思,他们在以他们的价值标准来衡量我的价值标准。

“爱上破落”在他们的词典中是个病句,没这么说的!

如果我天真地以为我真的露宿街头他们就能够有所明白,那我就大错特错了。

我坚信,倘若真有那么一天,我成为一个露宿街头的乞丐,他们会嘲笑我,会不理睬我,会躲着我,会施舍我,但绝对不会明白我。

而且他们可以轻易地伤害我。

因而,我决定,露宿街头当乞丐不是最好的斗争方式。

那,什么是呢?

面对如此强大的“他们”,我将采取什么方式呢?

写一个让他们看着高兴但看完了心里又别扭的小说吧。

这个想法是让我可以时常坐下来写作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让我的同类看了心里痛快,这自不必说。

之三是自己痛快,这还用说?

19

坐300路到达木樨园大约需要一个小时。这种环城公共汽车与康恩专线相比落后了一个时代,尤其是我赴酒局的时候大多也是下班的高峰,我坐过一两次,完全是一项重体力劳动,而且闹心。

后来我就改坐小公共了。

小公共充满了典型的中国式的狡诈,尤其是当代中国式的——那些外地进城原本淳朴的农民,在北京地痞司机的督导下如此这般报站卖票:嘴甜而含混(女性统统叫大姐,男性统统叫大哥),将大话说满,绝不兑现,乘客亦对此习以为常,甚至在那闭塞肮脏直不起腰的环境中有说有笑,或者坐在小马扎上打着手机联系买卖。倘若有半途上车的外地农民,往往就会被多收一倍的钱,卖票的口气一般是这样:“大哥您给四块钱!”前半句声音洪亮,后半句声音略轻一带而过但绝对让你听清钱数。对此,所有只交了两块钱的乘客无一人站出来戳穿真相,甚至有时,那位挨宰的外地农民并未被拉到地点便被轰下车去,那位原先也是农民的卖票伙计关上门后再骂两声“傻逼”,全车人无动于衷。

我虽有动于衷但从未站出来过,我比这一车丑陋的中国人更丑陋吧?

总之,坐小公共就是要经受良心的考验!

木樨园到了,我对卖票伙计说“师傅前面过街天桥停一下”,捏着一沓子脏钱的脏伙计扭头冲司机油腔滑调嚷了一嗓子:“天桥给踩一脚!”

车稍停稳,我便蹦了下去,同时也蹦离了我那不安的良心,换之以一颗对冰镇啤酒的渴望之心。

李英租的小屋就在马路边上,灰秃秃的一座板楼,他住三层,电梯五层以下不停,我一般都爬楼。楼梯狭窄、肮脏(又是“肮脏”,看来我得把这个词用烂了为止),我怀疑这楼道有100年没打扫过,地上、墙上因多年来一层一层肮脏的叠加,现在在昏暗的灯光下(竟然还有灯!)简直都脏出花儿来了。稍一恍惚,你会觉得地面和墙壁是不是被恶俗地装修过?那地面黑乎乎的油光类似大理石了,那墙上的斑迹也有些像某种廉价墙纸上的花朵——真是脏出水平来了。

我大步流星奔赴李英的一居室,厨房亮着灯,我甚至都能听见葱花炝锅的声音及闻见菜香,我身后的小公共自然也冒着黑烟卑鄙肮脏地开远了。

20

我记得因为小公共我还跟我的前任女友楚洁辩过。楚洁去德国混了几年,目前在北京一家德国外企当什么主管,西方腐朽没落的那套东西她是一点没学到,反而继承了白手起家那一路资本家艰苦朴素的作风,什么精确守时,什么AA制,什么万不得已绝不打的,以及鄙视卡拉OK,还有就是对吸烟者满怀歧视……

有一次我跟她去郊区看一位旧日朋友,坐地铁到西直门,从地下钻出来,有小公共,有出租。楚洁要坐小公共(此行是她花钱),我陪她坐了。据我分析楚洁的月薪应该有上万人民币,我只能分析,收入保密也是她们那一套规矩之一。

从我们上车到人坐满开出,我们等了快半个小时,路上车出毛病(常年超载所致)靠边修了十分钟,加之每到一站为了拉客都得磨唧半天。其实早就没座了,光油箱上就挤了三四位,但每次车下的人问有座吗,卖票的伙计都能变戏法一般不知从什么犄角旮旯变出小板凳、马扎、倒扣过来的塑料桶乃至一块脏棉垫子。实在变不出来了,就卖半价的站票。到这个份上,司机和伙计才心满意足。伙计不再白话,司机也可放心地驶上快行道。自然走不快,让人担心弄不好底盘就要掉了,但司机却一副志得意满的神情,甩开膀子加大油门,脏兮兮的小面包颤颤巍巍却又一副大摇大摆的架势。

自然,干这行就得这么干也都这么干,问题是,挣一万多块钱的楚洁没必要这么干。我对她说,我要是你就打车。

她说,你不挣钱还挺会享受的啊。

我说,我是说如果我挣了钱的话。

她说,那也应该能省就省着点。

我说,你不觉得打车节省时间和体力吗?

她说,你还是那么能狡辩啊。

我说,不是狡辩。

我心说,您这种“节俭”完全是生搬硬套嘛,把挤小公共所花的时间和体力用来多挣点马克不好吗?

可我什么也没说。“前妻”么,我已无权对她的生活方式指手画脚了,哪怕是善意的建议似也多余。

我们不再提这个话题。我扭头看窗外北京那灰蒙蒙的阳光,以及工地,工棚,落满灰尘的杨树……

同类推荐
  • 我不是潘金莲(范冰冰主演)

    我不是潘金莲(范冰冰主演)

    根据本书改编拍摄的电影由冯小刚执导范冰冰主演。《我不是潘金莲》是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获茅奖后的首部长篇,也是他首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直逼现实,书写民苦,使这部小说成为《一句顶一万句》的姊妹篇。和《一句顶一万句》一样,故事都是写一个戴了绿帽子的人想杀人,其实不过是想在人群中找到能说上话的人,不同的是,书中是一个戴绿帽子的女人,从杀人到折腾人,不过是想在人群中纠正一句话。
  • 白鹭林

    白鹭林

    事后,汪子无数次问李全,为什么选中他一起来做那件事?李全笑笑说,因为你不怕高,懂高空作业。李全第一次见到汪子的那个傍晚,汪子正把自己吊在十八楼的高空,坐在一块横木板上,刷洗楼层外玻璃。晚霞将上百块玻璃染得明黄照眼,李全头抬得老高,觉得汪子就像一只凌空的大鸟。当时他就决定,如果非要干那件事,汪子是最好的人选。所以他极具耐心地坐在楼下停车坪的一张石凳上,抽完三支烟,等待汪子收工。汪子收工后,双脚落在地面的第一件事就是被李全拍了记肩膀。他当然还不知道此人是李全,待李全自报家门,递过来一支烟后,汪子才笑笑,接受了这位陌生人的搭讪。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北雁南飞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北雁南飞

    清末至民国初年,新淦县三湖镇经馆先生姚庭栋之女姚春华和三湖镇上厘卡师爷李秋圃之子李小秋由在“赣江渡口邂逅相遇”到“元宵街上寻觅”,后二人又同在经馆读书,为“砚纸同窗”,继而发展成为相知相爱、心心相印的一对恋人。却只因姚春华已有人家(父母强将她许配给了临江府管家庄的一个瘌痢)和封建社会三从四德旧礼教的束缚,这对有情人终未成眷属。
  • 羞耻帖

    羞耻帖

    当年作为反腐败的一个象征,土镇大坝在万众瞩目之下,一声巨响被炸毁,囤积的河水怒涛汹涌,一泻千里。被淹没的村庄田野、山石树木一一显露。只是它们的身上覆盖着厚厚的泥垢,以至于颜色尽失。阳光不改,河风依旧。那些泥垢开始卷曲、皲裂,脱落。一场无声的细雨之后,树木逐渐青翠,青草很快茂盛如初,鸟兽也陆续回归了。比它们稍微晚点儿归来的,是那些曾经的土镇居民。起初,他们回归故土的脚步还有点儿犹豫。但是随着家乡渐近,他们的脚步急促起来。当土镇就在眼前,他们悲欣交集,跪地大哭。
  • 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

    过了河,父亲再一次告诫我,说不管师傅问什么,都要顺着他,知道吗?我点点头。父亲蹲下来给我整了整衣衫,我的对襟短衫是母亲两个月前就做好的,为了让我穿上去看起来老成一些,还特地选了藏青色。直到今天离开家时,母亲才把新衣服给我换上。衣服上身后,父亲不满意,蹙着眉说还是没盖住那股子嫩臭味儿。看起来藏青色的短衫并没有拉长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日子。毕竟我才十一岁,这个年龄不比衣服,过过水就能缩短或抻长的。
热门推荐
  • 六人帮传奇1:黑火

    六人帮传奇1:黑火

    谁不知道温瑞安?他年轻时写的《神州奇侠》,《四大名捕》,侠义盖世,名扬海外。武侠文坛有四大与天王,开创者梁羽生,大宗师金庸,已经封笔,鬼才古龙,英年早逝,奇才温瑞安,他是古龙之后,新派武侠小说的重要作家。本书是武侠小说家温瑞安的又一力作,本书是温瑞安的现代武侠作品,以武侠笔法写现代生活,温瑞安是第一人,陈剑谁,牛丽生,史流芳,驼铃,温文,蔡四幸六位热血青年,有共同的理想,产出人间的补平,有共同的爱好,醉心于中国武术,于是他们都加入了国际反暴利组织:不平社。
  • 火焰徽章

    火焰徽章

    冥神对于天神的反叛行动永远不会停止。这次他决定在人间制造一个自己,一个和自己一样完美的野心家,他的儿子影皇。一场旷世的圣战又要拉开,莫羽、无痕、暗影、冷月、安晴,谁能在这场爱恨交织的大战中全身而退?一切才刚刚开始。
  • 思路决定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

    还在偶像剧的泡沫里幻想着灰姑娘的异彩人生吗?你可知道,社会不会等着你成长;陈腐的观念还在蒙蔽你的眼睛吗?你可知道,狭窄的思路会影响你的出路。新思路让女人在社交、职场、婚姻、家庭等各种圈子都能游刃有余,因为思路明晰,便知道属于自己的精彩出路在哪里。你的思路是否该更新了呢?
  • 修仙之如此女配

    修仙之如此女配

    在她师父的教导下,齐华走上了另样的女配之路。谁说女配一定要翻身,在我的生活中我就是女主,虽然穿越到书中,齐华誓将女配进行到底。我走自己修仙路,女配就是不逆袭!
  • 风流嫡女欠调教

    风流嫡女欠调教

    传闻,东陵国前任丞相的嫡女容貌倾国倾城,不过可惜天生痴儿,尤其爱美男,那怕是她的大哥,她看着也会直流口水,因此,她被誉为第一花痴!当生性潇洒淡然的她穿到她的身上……额,好吧,美男确实养眼,发发花痴也无所谓,不过,流口水就不必了。话说,古代的日子过得很爽,随便就有帅哥出来和她玩暧昧;随时就有帅哥喜欢跟她玩亲亲;随地更有帅哥喜欢偷窥她洗澡;更有帅哥争风吃醋,大打出手。啧啧,一定是上辈子做的好事太多,居然换一个国家还能安心地继续做米虫!只是,帅哥,你打哪来啊?怎么换了一个国家还总遇到熟人啊!而且,帅哥怎么都只增不减啊?*坑爹版的玉女神功*开心看着眼前光溜溜的男人们,咽了一下口水:你们,想干嘛?男人们:难道你想吃完不负责吗!这坑爹的玉女神功,怎么木有人告诉她,练此武功会中毒?还要是男人才能解的毒!!!*某只妖孽宝宝正在伤心哭泣!开心:咋了,宝贝?宝宝:呜呜!殇爹爹说我的眼睛长得像他;漓爹爹说我的脸长得像他;言爹爹说我的嘴巴像他;飞爹爹说我的头发像他;风爹爹说我左手像他;彻爹爹说我右手像他;凌爹爹说我的左腿像他;远爹爹说我右腿像他;痕爹爹说我的皮肤像他……我按照他们说的画了一幅画,我成九不像了!某女人立即炸毛:我找他们算账去!太过份,竟然敢欺负我宝贝!于是,在女人转身的刹那,某宝宝奸诈地笑了,嘿嘿,那些男人想跟他抢娘亲?别说没有门,连窗都没有!(*^__^*)简介很小白,很天真,不过内容绝对不小白,不天真。本人保证绝不弃坑,亲们请放心。其实它就是一篇“伪色女”与一群“伪纯情男”的NP爽文,本来想……结果一不小心,又NP了。推荐偶另一篇完结了的NP宠文(夫君个个都很坏),很搞笑的哦!
  • 诸天群群主

    诸天群群主

    【起点最**聊天群】简介:不是在沙雕的路上,就是已经沙雕!水,就是要这样波涛汹涌的水!“叮!“吕小树”已加入诸天高武聊天群!”“叮!“荒天帝”已加入诸天高武聊天群!”“叮!“炸天帮帮主”已加入诸天高武聊天群!”这就是一个诸天群群主,游历诸天,成为聊天群真大佬的故事。——侠以为民,武以止戈。纵横诸天,定鼎山河!注:看完之后可能会理性蒸发。你击杀了群主镜夜,获得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963766150,疑似诸天群群号。关键词:诸天高武群,原创无限。
  • 牵你的手陪你遛狗

    牵你的手陪你遛狗

    自从养了哈士奇,乔冬的小世界就被扰得一团乱。从能够抱着它随意拍照,再到现在溜它的时候被它反着溜……遛狗这份差事真的对她来说越来越吃力了。后来哈士奇也到了无法避免的羞羞时期,乔冬真是慌了手脚,求救开宠物医院的竹马许施帅。虽然许施帅整天不怼天不怼地只怼得乔冬发脾气,但是他确确实实是个很好很好的男人。彼此表面上把对方当作“好兄弟”的两人,心里却将对方放到心尖上,谁也不敢开口说破,怕自己有意而对方无心。可有一天,许施帅却对乔冬说:“我就那样毫无防备喜欢你,喜欢到现在,我也护食到了现在。我爱你,完完全全,像狗一样忠诚,为你忠诚一生。你呢?能不能来爱我?”
  • The Dream

    The Dream

    Renowned for his nonfiction accounts of the historical events of which he was both an eyewitness and shaper, Churchill was also an occasional writer of fiction. This is one of his fictional works—a short story in which the ghost of his father, Randolph, pays him a visit. Churchill reveals to his father all the goings-on in the world since his death in 1985, leaving out one crucial detail—his own important part in determining the unfolding of these events.At once lyrical and nostalgic, The Dream is a fascinating foray into creative narration for Churchill—demonstrating a surprising weightiness of emotion and significance.
  • 祁神,幸会!

    祁神,幸会!

    [闷骚男队长X骚气女队员]短篇电竞小甜文————————主持人:“请问柒神对您队长祁神有什么看法吗?”顾柒:“越来越欠。”主持人:“欠什么?”顾柒:“他欠了我五块钱,现在还没还我。”主持人:……
  • 我们是嫡亲姊妹

    我们是嫡亲姊妹

    “我”一出生便因“多余”被长姐嫌厌。随着年龄增长,又因父母偏爱更受长姐嫉恨。后来,“我”通过读书考上大学入城。而未入校门的长姐只能呆在贫困落后的乡下。地位和处境天差地别,我们还能化解多年的积怨成为至亲好姐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