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03100000006

第6章 地质地貌话短长

漫步在土佛景区,观土佛的坐落区位,看挺立土佛的砂土组成,瞧土佛景区的地质地貌,我若有所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的诗句悄然间冒出脑际。夕阳斜照,余晖涂抹在土佛的身上,披拂在土佛周边的树叶上,歇落在枯黄的杂草上,抚摩在坚硬的砂土上,象镀了一层金,象披了一身银,顿时显得鲜活起来,光亮起来,华丽起来。不时有飞鸟的身影掠过,不断有鸟鸣传来。风很轻柔,很难看到树叶临风的晃动,很难发现枯草遇风的摇摆。一樽樽土佛默然而立,保持着千百年来面对尘世的固定姿势。黄色的砂土也无言,只是砂土中的或大或小的沙砾,象一双双眼睛,定定地和观者对视,静静地仰视蓝天。“佛”无言,依附着“佛”的所有砂土、树木、杂草自然不敢多语。“佛”的威严、神圣、崇高,一时间泄密出来。所有的光亮更显得耀眼了,光的反射让我觉得刺目。我的目光却没有回避,我默默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土佛的身上、砂土的身上,思绪在飘飞,我听到了脑神经触动的声音。

我时而放目土佛,时而注目土佛景区边的沙砾土。两相对望,土佛和沙砾土无语,我亦无语。不知神圣的仙根是否有思想?或者在想什么?也不知土佛区围的沙砾土是否解我意?懂我心?我却想通过目之所及思之所移而走近它们,从而今走向远古,从表象深入本质。从没有专门钻研过地质土壤的我,凭书本肤浅的认知,借感官直觉的亲近,却想破译潜在的密码,忽然间有了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好在,关于本土地壳运动的变化,陆地的演变进程,迄今地质土壤的判定,还有前辈的著述,尚有专家的考证。我沿着这条捷径,随着时光的隧道回溯,依着前辈的著述和专家的考证,结合眼睛的捕获内容,生发了一些感悟,产生了借题发挥一己之言的冲动。

土佛居地位置呈夹涧间,在其背靠的旧寨山下,尚能依稀发现曾经山体坍塌的痕迹。土佛景区中,还能观察到砂土凹陷的裂印。在土佛区正东末梢,沟涧中在冬季还有清澈的细流淙淙。这条沟当地称为沙坝沟,从土佛所在地的末端一直连系到相距三公里左右的登腮河。沟的左右跨度最长处约五米左右,沟高不下三米,沟中多砂石。据群众反应,每逢雨季,土佛景区冲刷下来的雨水,沟两边流泻下来的雨水,相互汇集,形成一条泻洪的大河,雨水多的时候,河水湍急,直奔登腮河。综合这些情况看,在很久很就以前(其时间的概念必定遥不可及,甚至超乎我们的想象),可以断言,未形成土佛景观之前,为今天旧寨山的正东面的土佛景区亦即群众称为的“土佛山”,姑且不论当时的植被如何,其肯定为一个缓坡地带,这从今天土佛所在地从高至低的涧边的缓坡形状便可猜测得到,也可以从山顶模糊可寻的裂印中可以拷问历史。这里由于曾经水土严重流失,又遭狂风暴雨的袭击,注定发生过较为罕见的山体滑坡。滑坡的山体土方那一定是一个天文数字,你想想,而今最高的土佛高度都有三十多米,而整个土佛景区占地面积有0.15平方公里。最高的土佛高度远没有两边的夹涧高度高,其滑坡的土方自然无法记数了。由于发生了山体滑坡,而今的土佛景区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凹槽,加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雨水冲刷,狂风剥蚀,阳光暴晒,凹槽不断深陷,才形成今天的壮丽景观。而如此,要经过多少的斗转星移、时光流转和岁月嬗变啊。

《永德县志》的主编者鲁成旺先生,曾在其著述《地情报告》中,有一篇《漫话永德》的文字,就提到了地质学家关于永德地质地貌演变的推测。其言:“大约距今8亿年,剧烈造山,滇地见古陆,东为浅海,西为海槽。”而永德所在地,就为滇西南边陲,从其言可断知当时永德辖境势必为汪洋覆盖。又经过三亿年的时光流逝,“大约距今5亿年,巨裂凹陷,滇西海槽下沉。”此时,海底发生了巨大的裂变,导致海槽下沉,永德古地又在岁月的历练中,随地球母体遭遇了一次大的演变。时光荏苒,光阴之河在悄然流逝,“大约距今3亿年,巨大裂谷,滇西被南北撕裂。”由于地幔物质喷溢,辖境古地成岩成山,海围着山转,山拥护着海洋。“大约距今2亿5千年,剧烈造陆,海水开始退出,滇西见群岛。”此时的古地永德,海拔较高的山脉已成出水芙蓉。“大约距今1亿5千年,急聚陆盆,滇西抬升。”永德古地自然陆化加速,群岛秃现,湖沼形成,水陆分割。“大约距今7千万年,继续升地排水,滇西湖泊缩小。”永德古地自然陆地增多,很多湖泊日渐消失,海生动植物逐渐夭折,陆地动植物开始发展壮大。“大约距今300万年,地再升,加水切,峡谷成”。成旺先生在这篇文字中,对地质学家关于永德地质地貌的猜测到此而止。而土佛景区山体滑坡,以致今天景观的形成,注定是在以上所列之后。而时间的距离年代多少,我茫然。是距今几十万年?或是几千年?或是几百年?一切都沉默不语,似在沉思,似在等待。

游走在土佛景区,凝视地面,不时会见到古生代海相沉积的地层,大大小小的海砂石白净、醒目,和土壤紧密地胶结在一起。由于地壳的运动,几反几复的演变。应该说,要在寻常的地面上见到古生代海相沉积的地层委实不易。而土佛景区却能见之,实为先前山体的滑坡极其严重,当表层的土壤经滑坡之后,又经雨水、狂风、日晒的作用,不断地被剥离,于是,土壤深层的古生代海相沉积的地层就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用其固有的姿态,接受世人目光的检阅,将某个特定时期地质变化的隐秘进行无声的宣讲和阐释。

观土佛区的土壤,其色红白相间。根据以前县农业区划勘察认定,参看本土农业专家编纂的内部参考资料《永德土壤》,永德的土壤共计大致分为10个土类、19个亚类、62个土属、52个土种。其分布,因海拔、气候等不同而各异。对照土佛区的海拔和气候,其土壤属“暖湿气候及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作用发育而成的土类。富含铁铝,呈红色,多红、棕、黄、灰、白等杂色交织,酸性强,多粘重,有效磷少”。对之,乎之。

据地质部门的考察结果,土佛地处亚热带,地质基础属于海相沙砾岩。土佛景观的形成,是由于水土的流失,砾石和土壤的胶结,成千上万年的风雨剥蚀,强光照射,砾石和土壤胶结疏松部分逐渐隐退,胶结紧密部分被存留下来,支撑着一樽樽土佛,托起了令人称奇和赞叹的景观。但可以想象得到,每樽土佛身躯的大小及高度,肯定也因为大自然的作用,而不知不觉地发生着细微的变化。

言至此,思至此,我惶惶然间觉得只能浅尝辄止了。毕竟,与方家而言,说来话长;与我而言,说来话短。这其间原因,归结起来就是“才疏学浅”。言多必失,必招方家笑话。好在一己之言,偏颇难免。再者,被世人冠为永德景观之首的土佛,其科研价值无限。就地质地貌及土壤,全面、科学的论述,随着土佛旅游开发的日兴,肯定不久会与世人见面,我们期待着。想及此,心稍安。再观余晖绚烂的仙根,静默挺立,也似期待和等候……

同类推荐
  • 神州轶闻录系列:字里乾坤

    神州轶闻录系列:字里乾坤

    本套书的作者著名文史作家、专栏作家。早年生活在北京数十年,交游广阔,熟读前贤文章,博物强记,广泛涉猎北京的文史掌故、艺苑趣闻、名人轶事和文物珍宝,对风土民情了如指掌。1976年定居香港后,来往于香港和北京之间。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周续端、周彬、司马庵等笔名,在香港《华侨日报》《大公报》、台湾《世界论坛报》等多家报纸开设“京华感旧录”“九州逸趣”“神州拾趣”等专栏,琐谈社会轶闻和文史掌故,深受读者欢迎;之后谈及内容遍及全国各地,专栏易名为“神州轶闻录”。《字里乾坤》叙述的是名人们与文字的故事。
  • 农耕年华

    农耕年华

    作者将自身对农耕文化的丰富积累,对农耕、农村、农业、农民的深厚感情灌注到这部散文作品之中,那些即将消失的农耕形式或已然消失的农耕形式,在每一篇短文中得以保留,踩水车、推乌头、沤制草塘泥、打连枷、消夏……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书中还大量介绍了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时节气、农家菜肴、农村行当,乡土气息十分浓厚。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总之,从形式到内容,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呢?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名家散文佳作,其中既有优美的山水游记,也有回忆性的人物小记,还有充满哲理的美文,内容丰富,笔力深厚。并且由专家、名家为您解析,引导您鉴赏每一篇散文,使您更加深刻体验文中的韵味与涵义。
  • 芥川龙之介作品选集·译言古登堡计划

    芥川龙之介作品选集·译言古登堡计划

    《芥川龙之介作品选集》收录了芥川龙之介的“非代表作”,有不同时期的散文、评论、短篇及中篇小说,其中包含几篇遗稿。作者以注重文法技巧、文笔简洁著称,本书收录的小说以历史题材和宗教题材为主,层次分明、铺陈华丽、暗合西方意识流元素,有的颇为诡异,更有的改编自中国古典小说。散文则是情感细腻、忧郁却不沉闷,评论文章更是谈笑风生、调侃味十足。俗话说“文如其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作品,能让读者从多方面了解作者。
  •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为余光中先生家属授权及审定篇目,从余先生五十年来出版的全部诗集中精选一百多首诗歌,是了解余先生高洁人品的必读作品。书名《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摘自余先生一九八五年诗作《欢呼哈雷》“究竟这一头有几个人能够等你/下一个轮回翩然来归?/至少我已经不能够,我的白发/纵有三千丈怎跟你比长?/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方/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余先生遗作,人间绝唱,读之雄浑壮丽,令人热血沸腾,又止不住热泪盈眶。《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含“故国、少年、人间、寰宇、追忆、奇观、至美、绮情、时间”九个篇章,可分别从这九个主题,以不同的历史角度,多方位了解余先生诗作,并以此书纪念余光中先生。
热门推荐
  • 普希金抒情诗选

    普希金抒情诗选

    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他开启了俄罗斯文学的大门。他在诗歌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追求、情感、品格和风格。他的诗激情澎湃,始终为自由而追求不懈,梦想有朝一日能挣脱沙皇专制制度的羁绊,纵情翱翔在无拘无束的蓝天底下。他的作品中还有大量的爱情诗,诗人在其中抒发了万千热烈的真挚情怀,讴歌了他所倾慕的女性,极富真情实感,脍炙人口,沁人心脾。本书收入普希金一生所创作的最重要的抒情诗,由著名翻译家,曾独立翻译十卷本《普希金文集》的译者冯春翻译。
  • 逆天狂妃之邪王轻追

    逆天狂妃之邪王轻追

    两人没相遇之前——玉子歌冷漠脸:“老子是一个莫得感情的杀手。”墨卿面无表情:挨劳资一下让你死!遇见了之后——“辣鸡。”“死狐狸。”两人相视,皆是看对方不顺眼。老死不相往来,互相伤害,互相挖坑。再后来,为了坑对方到底,他娶了她,她嫁了他。新婚之夜,她翘着二郎腿悠哉悠哉的对他说:“娶了我,坑你一辈子!”“不嫁我,赖你一辈子!”华丽又魅惑的声音带着霸道。于是就这么坑着坑着,两人都将彼此的一辈子给坑进去了。
  • 大唐的裂变 遍地胡虏

    大唐的裂变 遍地胡虏

    沙陀出身的后唐灭了朱梁之后,基本统一了北方,在庄宗李存勖与明宗李嗣源两代皇帝的辛勤努力下开创了一个安定局面。然而随着李嗣源的逝世,后唐大权旁落,各地滋生出掩盖不住的离心倾向,尤其是石敬瑭,他为了自立不惜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引契丹军进入中原,最终取后唐而代之建立后晋。这一阶段,少数民族成了中原舞台上的主角,他们为中原带来战乱的同时,也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
  • 银杏落秋风

    银杏落秋风

    ……仙侠文……去仙庭报道的第一天就不小心跌落人间,不仅毫无法力还对世间一无所知,只好慢慢在人间学习。遇倒台魔君,碰人间太子,碰原始妖尊,与天界殿下……大概生命永恒,就是各种火花四溅吧!
  • 好习惯决定好业绩

    好习惯决定好业绩

    如何摒弃坏习惯,培养和保持好习惯,是提升业绩的关键。亚龙老师的这本书从常见的职场现象切入,结合大量生动、经典的故事和案例,提炼和总结出了有效提升业绩的50种习惯,观点简约睿智,介绍的方法简单实用,让读者得以在轻松的阅读中对照、思考、学习和借鉴,优化自己的工作习惯和行为方式。
  • 进入虚拟世界

    进入虚拟世界

    本以为虚拟的世界,却展现在眼前。自由被控制,生死不由己。无数拥有独立思想的虚拟人物仰天咆哮,何时才得超脱;病毒大军于暗中窥伺,虎视眈眈,不放过任何毁灭世界的机会。余东游来到这个世界,持剑前行,誓要斩出一条自由之路!
  • 我又轰动全球了

    我又轰动全球了

    那年穿越女尊,杏花微雨,云夏遇到伞下少年,眉眼温润绝美,对她低眸脸红道:“愿公主一生平安喜乐,万事胜意。”那年穿越末世,丧尸屠城,她又遇到他,白净漂亮的人抬起灰白瞳孔,对她弯了弯唇角:“不要怕,我会保护你哟。”那年星际混战……擦!还是遇到他!修长高挑的青年垂下长睫,整了整严谨的袖扣,慢条斯理:“你还想躲到哪里?”云夏:“……”云夏:“没地方了,借你家里躲躲。”1V1#只想轰动世界当爸爸,谁知为什么被拐回了家#PS:快穿无脑甜,剧情辣鸡,剧情党谨慎点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斗罗之圣仙神纪

    斗罗之圣仙神纪

    少年叶天尘,斗罗大陆一个平民子弟,但是一切从他武魂觉醒的那一刻,改变了,他开始了他的征程。书友群981779572
  • 神圣真理的毁灭:圣经以来的诗歌与信仰

    神圣真理的毁灭:圣经以来的诗歌与信仰

    《神圣真理的毁灭》是哈罗德·布鲁姆在哈佛大学诺顿演讲的精华结集。在基督教与犹太教信仰的大背景下,布鲁姆主要从三个角度评论,即对前人的继承,作家所独有的原创性以及对后人的影响。书中评述了西方文学传统中影响巨大的作家、作品:从希伯来《圣经》写起,到弗洛伊德、贝克特等现代派作家为止,他重读了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布莱克、华兹华斯、卡夫卡等重要作家。同时,他在描绘文学发展的框架中,对信仰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极富启发性的阐释:文学在人性的立场上与神学及宗教抗衡,才能使人的创造力与神的创造力颉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