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11600000014

第14章 通达权变,主动躲开沟坎以防摔倒(1)

1.李代桃僵,天津教案中的非常手段

在外交方面,人们对李鸿章习惯性的认识是妥协与懦弱。

其实不然,李鸿章在处理外交事务上,既灵活又不失原则。尤其在处理天津教案这件事情上,李鸿章没有像后来他处理跟列强的关系那样里外受气。这次替他背起黑锅的是他的老师曾国藩,而李鸿章在夹缝中李代桃僵,赢得了很高的赞誉。

天津教案始于一个谣言。1870年5月,法国天主教育婴堂所收养的婴儿死亡多人,因此,天津的百姓中就流行着一种谣言:说是天主教堂的神父和修女经常派人用蒙汗药拐了孩子去挖眼剖心。1870年5月23日,天津群众几千人聚集在法国天主教堂前,声讨教堂拐婴、害婴的罪行。

由于法国领事丰大业首先向天津知县刘杰开枪,愤怒的群众烧掉了教堂,并杀死丰大业等十六个外国人。事后,法、英、美、俄、意等国联合提出抗议,并出动军舰进行示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

天津教案发生后,各国领事纷纷抗议,清廷遭到各国政府的强烈抨击。法、英、美、俄、普、比、西七国一面向清政府提出抗议,一面调集军队进行威胁。清政府急派直隶总督曾国藩前往天津查办。

曾国藩显然没有李鸿章油滑,在曾国藩面前,摆着的是一个死结:当时朝廷中的官员多数认为不要对其退让,不惜一战,情势紧张。曾国藩考量当时局势,不愿与法国开战,只要求和,不管答应外国什么条件,都会遭到主战派的反对。

而作为受害方的外国列强,一个个恃强凌弱,若公平处理,他们都会觉得吃亏。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想要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是不可能的。

针对当时的形势,曾国藩决定首先对英国、美国、俄国做出赔偿,最好能单独与法国交涉。

在曾国藩处理之前,李鸿章曾经给曾国藩写信说,“有杀毙领事教士重情,其曲在我,固无疑义”,而解决的方法在“中国立意不与开衅”的前提下“拿犯、赔银”即可。但曾国藩觉得这样有悖于自己“待人以诚”的原则,于是曾国藩重新开始抓人,随后,曾国藩向朝廷启奏,第一批准备正法十五人、军流徒刑二十一人,还有几名嫌犯稍后查明再做处理。朝廷对曾国藩的奏折表示满意,并敦促尽快结案。

在公布处理意见后,洋人们又开始抗议了,他们给清政府发去联合照会,还是觉得处理得太轻。朝廷只好再次责令曾国藩加大处理力度。曾国藩只好把第二批被处理的名单报了上去,正法五人,军徒二十五人。除了惩治人犯、惩罚官员外,还有两条,那就是赔款、道歉。当然杀了人、烧了屋,经济赔偿是应该的,赔偿费加抚恤金一共五十万两。

在这份奏折的末尾,曾国藩打算调兵入津;不过这些军队不是来“备兵以抗法”,而是来威慑、弹压不肯息事宁人的天津绅民的……

处理意见一出来,京师的湖南同乡们把曾国藩当作湖南人的耻辱,将会馆中曾国藩的官爵匾额悉数砸坏,甚至将他的名籍取消,不承认他是湖南人。朝廷官员也是群情激昂,特别是以醇亲王奕为首的众大臣纷纷表示对曾国藩的不齿,这些人包括李鸿藻、翁同龢(光绪帝的老师)等人。他们对曾国藩这种卖国的行径一致表示愤慨,他们认为应与洋人拼争到底,乃至血战不止。

曾国藩办案不力,又引起公愤。李鸿章临时受命,接替曾国藩紧急处理“天津教案”。

李鸿章采取了与曾国藩不同的办法。这个办法的前提是国内、国外双方都满意,这看起来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李鸿章可以。

李鸿章首先从一些细节入手,力求把清朝方面的损失降到最低。

在尽量满足外国侵略者的主要条件后,李鸿章主张不必事事迁就。例如,清政府屈从于法国公使的无理要求,给予四十六万两白银的赔款,当李鸿章知道其中的二十五万两是给丰大业及男女教士的抚恤银时,便提醒清政府:“唯万国通行事例,既准抵命,即不再给抚恤银,即中国各省历办成案,从无抵偿外另给抚恤银者。”

另外,清政府为了讨好外国侵略者,命令各省将处理天津教案的告示到处张贴,晓谕城乡知道,李鸿章对此也不以为然,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非地方官所能势迫刑驱,亦非各公使所能惬心……何必逼令大张晓谕,徒启绅民之怨谤,追寻往日之衅瑕。”

在具体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在满足列强要求的同时,李鸿章竭尽所能降低清朝方面的损失。

当时,法国已经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处理教案事件也是能快则快,李鸿章抓住这个机会,通过他的斡旋,法国人松口了,只要求经济赔偿,却并不要求抵人命,这样,死刑犯的数量从二十名减为十六名。

剩下的这十六名案犯怎么办呢?不杀,外国人那里说不过去,杀人,国人面前无法交代,在这件事情上,是最显现李鸿章手段的时候了。李鸿章也有办法。在犯人行刑的时候,李鸿章偷偷派人将原来收监在牢的16个死刑犯弄了出来,顶替了被判死刑的人。这招儿可是够绝的,反正洋人也不知道是判的哪几个人死刑,只要是砍了头就交差。

李鸿章处理天津教案,不仅让外国人满意,而且让中国人也满意。

当然,李鸿章是占了曾国藩的便宜,在朝野上下都对曾国藩十分不满的时候,李鸿章只要将损失降低就会被奉作英雄了。

在处理天津教案的过程中,李鸿章先是拖延,让曾国藩把黑锅背结实了,然后抓住洋人的弱点,先是各个击破,然后大玩“痞子手段”,在各派势力挤压之下,变不利为有利,充分地反映了李鸿章灵活应变的能力。拥有了这样的手段,他能屹立清廷四十年也不足为怪了。

2.活学活用,才能在政坛上所向披靡

捻军是与太平天国同时期的北方农民起义军,是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发动的大规模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剿捻就上升为当时清政府对内最重要的任务。

在剿捻过程中,先是僧格林沁身死,接着曾国藩失败,最终还是李鸿章平定了捻军叛乱。

僧格林沁史称僧王,是从科尔沁草原走出的清军统帅。

咸丰十一年(1861),僧格林沁奉命在山东、河南、安徽镇压征剿捻军。捻军将领赖文光根据捻军精骑善走的特点,创造出一套步骑结合、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术,出奇制胜。僧格林沁以轻骑追击,日行三百里。曾国藩得到消息后说:“轻骑追击为行军大忌,大将军不怕千军,就怕寸铁,假如对方使用弓箭可就糟了。快去追回僧王。”但为时已晚,僧格林沁兵败身死的消息已经传来。

僧格林沁虽然号称有勇有谋,但观其整个剿捻过程,明显是勇猛有余,谋略不足。

僧格林沁追击捻军的策略失败之后,曾国藩针对捻军流动作战、行踪不定的特点,采取重点设防、坚壁清野、划河圈围的对策。他先驻扎在徐州,作为指挥中心,并在临淮、周口、徐州、济宁(以后加上归德)等地驻防重兵,进行堵截,以后又分别移驻这些据点,重点围攻,另外派遣精锐马队对捻军进行跟踪追击,以达到最后聚而歼之的目的。

但所有这些,都没能奏效。捻军这时已分东、西两支,仍然往来穿插,驰骋南北东西,反而是清军常常被动挨打。

同治五年八月(1866年9月),赖文光部东捻与张宗禹部西捻在河南开封大会师,一举冲破曾国藩布置的沙河及贾鲁河防线,大败河南巡抚李鹤年的河防军。然后乘胜东向,突破运河防线,进入山东水套地区。九月,自山东回师,再破清军河防,重返河南,如入无人之境。这使曾国藩煞费心机辛苦经营的合围河防“剿捻”计划破产,不得不自认“剿捻无功”。

曾国藩剿捻大方针是正确的,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够灵活。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由于曾国藩劳而无功,于是清廷决定让李鸿章来接替他。

1866年10月,捻军在河南杞县、陈留附近决定分为东、西两支:由赖文光、任化邦率领的一支,继续在山东和中原一带坚持斗争,称为东捻军;由张宗禹率领的一支,“前进甘、陕,往连回众,以为掎角之势”,称为西捻军。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李鸿章走上了剿捻前线。

李鸿章不仅妥善地解决了粮饷供应问题,同时灵活地实施“划河圈地”“以静制动”的战略方针,不到两年的时间,李鸿章大败捻军。

李鸿章深知粮饷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他在奉命督师剿捻之初,就上疏声称:“臣从军十数年,稔知军情利钝之由,其枢纽不在贼之难办,而在粮饷军火之接济。”他赖以剿捻的粮饷军火,主要是依靠曾国藩在两江筹措的。当时后路有四大粮台,即设于祁州的“山内粮台”,设于安庆的“江外粮台”,设于南京的“金陵粮台”和“北征粮台”,全为两江总督一手统辖。在两江地区,江苏最为重要,“银米器械所自出,楚勇淮勇之根本”。李鸿章属僚郭柏荫署理江苏巡抚,丁日昌出任布政使专理饷务,这些将领都颇为得力。

李鸿章在剿捻中,还根据战争态势的变化,灵活地实施了曾国藩所制定的战略方针。曾国藩剿捻方略的基本原则是“以静制动”。以静制动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就采用的一种策略,但捻军没有像太平天国那样相对稳定的根据地,流动的军事斗争,“以走制敌”,是捻军的最大特点。

李鸿章说,“捻逆狡猾善走,我军急进则疲乏,或为所乘,辎重或为所掠。又彼可到处掳粮,而我须裹粮前进。迨交锋一不敌,则转瞬数百里”。李鸿章同样以静制动,但相比曾国藩来说,李鸿章所划定的包围圈明显要小很多,这样就能集中兵力。

李鸿章挂帅剿捻之初,只是提出了“用谋设间,徐图制贼”的原则性设想。这一阶段李鸿章实行的主要是陆路合围,但并未能有效地扼制住捻军的流动。

从1867年6月至1868年1月,李鸿章部署实施运河、胶莱河之防,主战场在鲁东地区。

从叛军角度看,东捻军进入运东,这是一大战略失策,给了李鸿章利用河防,围之于绝地以良机。针对这种情况,刘铭传、潘鼎新等淮军将领,一致提出“倒守运河”的策略,即由原来自东岸设防移至西岸设防,李鸿章经过慎重研究决定采纳,但是鉴于捻军深入胶莱一带,因此在部署倒守运河的同时,又在胶莱河两岸增设了内层防线,缩小兜剿圈,想把捻军聚歼于胶莱海隅,目的是:万一捻军突破胶莱防线,还有运河防线以资保障。在胶莱河防线上,他也指挥军士特别加固运防,亲自驻守台儿庄,并先后设立四支由淮军精锐组成的“游击之师”,共有战马八千匹,以骑敌骑,追击捻军。这样,就使东捻军陷入危殆的处境:它虽然突破了胶莱防线,但仍被困于黄河、运河、六塘河、大海之间的狭窄地带,“以走制敌”的特长无法施展,屡屡受挫。十一月任化邦在苏北赣榆战败被杀。十二月东捻军在寿光海滨一战折损三万余人,精锐丧失殆尽。1868年1月,赖文光虽然率余部突过六塘河,但孤危之中受伤被俘,在扬州被害。

1868年5月,李鸿章主持实施了“划河圈地”“且防且剿”战略,使清军在直东战场取得战略主动。捻军试图突破清军河防不果,而在包围圈内又无法摆脱清军围追堵截,只好被动地奔突,最后进入山东北部。李鸿章不失时机地“缩地围扎”,在马颊河与徒骇河布防,把捻军压迫在其间的高唐、商河、惠民一带的狭长地带,并配合地方当局“查圩”,致使捻军陷入绝境。八月张宗禹率部突围,南下到达山东茌平境内,不料徒骇河水陡涨,猝遇清军阻击,全军覆没,张宗禹不知去向。东捻军最终被李鸿章镇压下去。剿捻行动的成功表明了李鸿章战略指导的正确性。

清廷论剿捻功,李鸿章赫然居首,赏加太子太保衔,并荣升协办大学士。

李鸿章剿捻所用的策略,看起来并不新鲜,在他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用过。但这些策略,在李鸿章用起来,总感觉与别人有所不同。李鸿章也以静制动,但李鸿章的静更有针对性;李鸿章也对捻军紧追不放,但李鸿章追敌却让敌人无藏身之所。总体来看,李鸿章的成功,在于其各种战术的综合运用,以及在运用时对时机的把握,所以,同样的战术,到了李鸿章手里,就立马出现不同的效果。就是因为李鸿章借鉴但不拘泥,善于抓住有利时机,才能毕全功于一役。

李鸿章在剿捻当中应用一系列策略说明其活学活用的本事,其在战场上的灵活同样被其用于政坛,让其在政坛上同样所向披靡。

3.拖,官场中保身的好办法

拖,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办法;拖,也是存身自保的一个好办法。

如果明知是陷阱却不得不走下去的时候,拖是最聪明的解决方法,文雅地说就叫阳奉阴违。这样的手段,李鸿章是高手。

李鸿章第一次用拖字法,是帮曾国藩解围。

1860年9月,英法联军攻占天津,直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在逃往热河途中命孤驻祁门的曾国藩派湘军精锐鲍超部北上救援。

鲍超号称湘军第一悍将,其在湘军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这时正值徽州失守、祁门危急之时,若派了鲍超去,这就等于将湘军的主力人马抽走,在剿杀太平军的关键时刻,一旦抽掉精锐,洪秀全就可能趁机反扑,那么此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而且,装备低劣的湘军,也绝无可能是使用洋枪洋炮的英法联军的对手。让鲍超前去,等于是送羊入虎口。可如果不让鲍超提师北上,那就等于对皇帝不忠,曾国藩有几个脑袋都不够砍。

同类推荐
  • 晚清有个曾国藩

    晚清有个曾国藩

    中兴勋臣,湖湘大儒,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这是完全的曾国藩吗?曾国藩这个乡下秀才一步步靠自我奋斗与忍辱负重走向权力的巅峰。这个被称为“晚清第一汉臣”的湖南人如何达到孟子所说的“内圣外王”境地?又如何成为中国文化最后一座矗立的庙堂的?本书结合丰富的史料,从曾国藩的编年史入手,以细腻凝重的文笔透射了曾国藩的内心世界,写他的志存高远,写他的治学精进,写他的困兽犹斗,写他的忍辱负重,写他的韬略智慧,写他的貌似虚伪,写他的无奈苍凉,写他的内心圆满。把那个时代一个中国文化积薪传火者的负隅顽抗和心路历程写得淋漓尽致。
  • 暗杀风云王亚樵

    暗杀风云王亚樵

    王亚樵的故事虽很多,也很精彩,但由于此人背景复杂,行动神出鬼没,飘忽不定,所以多年来,他的生平事迹始终鲜为人知。当时,世人对他的评价就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因多夹杂着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的言论,故而毁多于誉。于是,“支那魔鬼”、“名人克星”、“暗杀大王”、“领袖公敌”等便成了他特有的绰号。然而,远在千里之外西北高坡的某孔窑洞里,一个伟人用他那特有的浓重的湖南口音给了他一个相反的说法,说他“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这无疑是对王亚樵一生言行操守、是非功过最为公正的评断了。
  • 千古留名:王昭君

    千古留名:王昭君

    王昭君如花似玉,勇敢善良,虽生就了落雁之容,却因画师作祟,在入宫后三年未得见龙颜。她毅然出塞和番,惊艳汉宫,元帝懊恼,单于欢欣,从此,汉匈和如一家,人民安居乐业,再不见那烽烟呼号,美丽的“宁胡阏氏”成为草原的和平使者,在塞外广阔的苍穹中,开始享受她带来的幸福与和谐。
  • 娇娆女皇武则天

    娇娆女皇武则天

    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是有争议的。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也不例外。有人说她是心如蛇蝎的女人:为争恩宠,掐死女儿、杖杀皇后;为报旧仇,杀死兄长;为保后位,暗害姐姐;为争皇位,毒死儿子;为保皇位,杀人如麻……有人说她是开明圣贤的女皇:开明圣贤,选贤纳谏,统治时期国泰民安,延续贞观之治……历来,至高无上的皇位都是男人的专用品。可是,武则天却把国家大事控制在股掌之间,让他人臣服在她的面前。她究竟是怎样的女人?是什么原因让她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扭转乾坤?接下来,就让我带着大家一起揭开蒙在这个神秘女人脸上的面纱!
  • 中国历史名人之六

    中国历史名人之六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宋朝,历史上称为北宋。北宋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手工业生产有了显著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显著的。火药兵器的出现,罗盘针在航海上的使用,毕昇活字印刷的新创造,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它们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热门推荐
  • 亚健康食疗小方

    亚健康食疗小方

    食疗是调治亚健康状态的最佳方法之一。本书针对多种常见的亚健康状态,选择了一些饮食调理和治疗的方法。 本书所提供的食疗小方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家常食物组成,另一种是由家常食物和中药混合组成。所选食疗小方一般由l~4种主料组成,大多具有组方简单、原料便宜、制作方便、安全有效等特点,体现了简、便、廉、验的优势,非常适合普通家庭采用。 本书内容丰富,方法实用,解析准确,文字通畅,有一定的趣味性,适合亚健康人群及其家属阅读和选用,也可作为社区医疗保健人员、城乡医护工作者的参考读物。
  •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勇气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勇气

    五年前狼狈不堪的初依遇见谢皖江,于是年少的感情发了芽却无疾而终。五年后重逢,她是为了生存而努力的泊车小妹,他还是那个光芒万丈的著名建筑师。这一次为了爱她愿意奋不顾身,却发现身边有那么多无奈和隐瞒。魏承轩的真实身份,暗地里护自己周全的“少爷”,不得已的谎言和误会,这一切都让这段感情坎坷不已。世间难有万全之法,但爱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场赌博,你是否愿意用一场奋不顾身赌一颗真心呢?
  • 三国缭乱

    三国缭乱

    阴谋阳谋,乱世逐鹿,看一代芳华,如何绝艳天下!他说:“许你一个平安江东,如何?”“不必了。”她冷笑,“他已许我了天下。”她,是芳华绝代的巾帼美人,却偏偏身在乱世。他,是放肆不羁的东吴大将,一剑可敌千军。【四海阁】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初见,他,醉卧隆中,江山之大,四海为家。她,巾帼美名,将门之后。“孙子凝,知道我最厌恶你什么?”他对她,初见时,只有厌恶。”伶牙俐齿,自作聪明。”他揶揄。“那你知道我最厌恶你什么?”她反唇相讥。“放荡不羁,桀骜不驯。”她笑。刀光剑影间,今世情缘已定;乱世之中,芳华尽失。“诸葛均,我对你,只有同情!”她违背心意道。再次相逢,她还是乱世美人,倾尽天下。而他,已是东吴大将,剑指芳华。“伯言,我和你在一起,只是为了自保。”她身陷囫囵,不愿牵连到他。她再一次逼迫他离开了自己。江山沦陷,当她再次站在他的面前,有求于他,他却冷笑:“如今我保不了你,趁早死了心。”“就当我求你.......”她苦苦哀求。“他不是能许你天下?如今,他在哪?”嘴角尽是讥讽。雄心染乱,浮生如斯,为君道一曲巾帼美人的乱世芳华。
  • 地球百子1:重返地球

    地球百子1:重返地球

    一场毁灭性的核战争之后,地球表面被彻底摧毁。幸存的人类,逃入太空生活。300年来,从未有人再踏上地球一步,直到现在——太空舱故障,氧气不够所有人存活。100名有犯罪记录的青少年被遣返地球,执行希望渺茫的唯一任务——生存!重返核辐射弥漫的地球,百子面临有生以来最艰难的生存考验;更可怕的,是来自人类彼此之间的考验。零规则的地球,一切需要重建,爱与自由,战争和生存,地球百子必须直面末日的人性拷问。与此同时,百子中不断有人被射杀,而他们的一举一动也似乎被某种力量所监视。地球上不只有他们,还有其他人?接二连三的骚乱,不可预测的将来,以及无所不在的神秘威胁,地球百子如何面对,他们能存活下来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封天魔帝

    封天魔帝

    大道三千,小道无数。宇宙洪荒,道之碎印遍布,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暴兽一族,得天独厚,天道以印记神通授之,傲视苍穹。····战神山,拥有绝强的五大传承,亦是炼域最强宗门。少年王平,便从此地开始踏上无尽的征途,掌控日月星河,脚踏无垠河山,蔑视众天骄,狂战天下!
  • 茶馆

    茶馆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亦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经典剧目之一。剧中故事发生在北京城一家名为“裕泰”的大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全剧通过对茶馆内各色人物生活变迁的描写,揭露了清末、民初、抗战胜利三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几种势力的对立和冲突。作品表现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动荡与黑暗现实,是旧社会的一曲挽歌。
  • 彭桓武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彭桓武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彭桓式的名字是与中国的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和基础物理写在一起的,然而,他却为许多中国人所不识。彭桓武,这位不著名的著名科学家在我国军事科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作家王霞的笔下,彭桓武是一个既平凡又非凡的科学家;在很多人眼中,彭桓武还是个怪人。蕙心兰质、自然天成。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和潇洒风流的个性无一不印证他崇高完美的追求和自然超俗的秉性。彭桓武,一个既平凡又非凡的科学家,经历了怎样传奇而辉煌的人生?
  • Villette(I) 维莱特(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