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11600000007

第7章 精明强干,能力是屹立不倒的资本(3)

在曾国藩的幕府中,李鸿章的才干得到了包括曾国藩在内的湘军将领的一致认同。在为曾国藩当谋士并掌管文案的那段时间里,无论是奏稿还是批示,李鸿章都写得条理清楚,严丝合缝。李鸿章在此期间为曾国藩写过几个好奏折,其中一封是曾国藩几次战败后,给朝廷上了一封奏折,给自己请罪,说自己“屡战屡败”。写完之后,交给李鸿章看,李鸿章改“屡战屡败”为“屡败屡战”,结果,朝廷不仅没有怪罪曾国藩,而且还大大地表彰了曾国藩一番。曾国藩感叹李鸿章有过人之处:“将来建树非凡,或青出于蓝,亦未可知。”

在所有为曾国藩写过的奏折中最有名的,是后来被称为晚清第一奏折的《参翁同书片》。

《参翁同书片》写于清同治元年正月初十(1862年2月上旬)。

翁同书时任安徽巡抚,驻定远城。翁同书被参的一大罪名,是处理苗沛霖问题失当。苗沛霖是安徽凤台人,乱世中在家乡办团练,投机于清政府、捻军、太平天国三方之间,翁同书处理苗失当,丢城失地,谎报军情,这都影响到曾国藩湘军在皖的军事行动。曾火冒三丈,遂要参翁撒气。

但要参倒翁同书,谈何容易?其父翁心存,江苏常熟人,历任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授体仁阁大学士,是同治帝的老师,地位显赫。三个儿子除长子翁同书任安徽巡抚外,次子翁同爵当时任盐运使,三子翁同龢(1830—1904)当时中状元入仕。翁家父子兄弟在皇帝面前“圣眷”正隆,加上翁家门生子弟遍及朝野,因此只有措辞得体,才能说服皇帝下旨严惩翁同书。曾国藩要几位幕僚各起草一份备选。结果,时年三十九岁的李鸿章所拟的折子脱颖而出。

其实,李鸿章与翁同书的父亲翁心存还是有一定渊源的。1847年,二十五岁的李鸿章考中进士。当时李鸿章的房师叫孙锵鸣,他这一房只考中了李鸿章和沈葆桢两个人。孙锵鸣心中有些不悦。孙锵鸣的老师便是翁心存。孙锵鸣领着两个人去见翁心存,翁心存看了李鸿章,惊呼:“此人功业在我辈之上!”又看沈葆桢,也赞道:“当为名臣!”

谁知道两个人的缘分开始得很美好,却因为一片折子,结束得很悲惨。

李鸿章这篇数百字的折片,从文字表述、说理方法、逻辑水平到实际效果,都可圈可点。

“再,前任安徽巡抚翁同书,咸丰八年七月间,梁园之挫,退守定远。维时接任未久,尚可推诿。乃驻定一载,至九年六月,定远城陷,文武官绅殉难甚众。该督抚独弃城远遁,逃往寿州。势穷力绌,复依苗沛霖为声援,屡疏保荐,养痈遗患,绅民愤恨,遂有孙家泰与苗练仇杀之事。逮苗逆围寿,则杀徐立壮、孙家泰、蒙时中以媚苗,而并未解围。寿城既破,则合博崇武、庆瑞、尹善廷以通苗,而借此脱身。苗沛霖攻陷池,杀戮甚惨,蚕食日广,翁同书不能殉节,反具疏力保苗逆之非叛、团练之有罪。始则奏称苗练入城,并未杀害平民,继则奏称寿州被害及妇女殉节者不可胜计,请饬彭玉麟查明旌恤,已属自相矛盾。至其上年正月奏称苗沛霖之必应诛剿一折三片,脍炙人口。有‘身为封疆大吏,当为朝廷存体制,兼为万古留纲常。今日不为忠言,毕生所学何事’等语,又云‘誓为国家守此疆域,保此残黎’,俨然刚正不屈,字挟风霜。逮九月寿州城破,翁同书具奏一折二片,则力表苗沛霖之忠义。视正月一疏,不特大相矛盾,亦且判若天渊。颠倒是非,荧惑圣听,败坏纲纪,莫此为甚!若翁同书自谓已卸抚篆,不应守城,则当早自引去,不当处嫌疑之地;为一城之主,又不当多杀团练,以张叛苗之威。若翁同书既奉谕旨,责令守城,则当与民效死,不当濡忍不决;又不当受挟制而草奏,独宛转而偷生。事定之后,翁同书寄臣三函,全无引咎之词,廉耻丧尽,恬不为怪。军兴以来,督抚失守逃遁者皆获重谴,翁同书于定远、寿州两次失守,又酿成苗逆之祸,岂宜逍遥法外?应请旨即将翁同书革职拿问,敕下王大臣九卿会同刑部议罪,以肃军纪而昭炯戒。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是否有当,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附片具奏。”

这个折片结尾最为经典:“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这样一语破的,不但皇帝无法徇私,朝中大臣也不好袒护了。

“翁案”的结果,是翁同书被判死缓(斩监候),下了大狱。次年(1863)被减罪流放伊犁。翁同书获罪当年,翁心存又急又气,结果一病不起、撒手西去了。而翁同龢跟李鸿章做了一辈子的对头,自然也跟这个折子有关了。

凭借这篇奏折,李鸿章开启了自己的成功之路。曾国藩曾因此赞赏道:“少荃天资于公牍最近。所拟奏咨函批,皆大过人处。”

虽然李鸿章厌恶那些以奏折作为武器,动不动就参奏的“言官”,但他在文字方面的功夫,以及他利用奏折取得的成就,在同时代的人中,却无出其右者。

文字表达能力,不管是古时候的官场,还是现代的官场职场,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力。文字是工具,用来表达和辩驳的工具,利用得当,可攻可守,可进取,也可免祸。李鸿章过人的文字表达能力,让他在以后的政治生涯中,以奏折为工具,与政敌反复攻守,为他在政治上的成功增加了一个利器。

6.做大事者必须有大格局

曾国藩曾经带着李鸿章,去宿松见同为中兴之杰的胡林翼,曾国藩和胡林翼因为战略布局的观点不同,争论了起来。

李鸿章听得烦躁,冲口而出:“这还不简单,如此这般……”

听完对整个战略布局的分析,曾国藩沉默,胡林翼震惊。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李鸿章不论是为官还是办洋务,总有超出一般人的大格局。这让他能够十分准确地把控形势。

李鸿章的这种宏观思维贯穿在其办洋务过程中。和曾国藩一样,李鸿章的洋务活动也是从军事开始的,但他在中国军事近代化方面的贡献,要远远超过曾国藩,也超过了他同时代的其他洋务大臣。这既与他不拘成法的办事风格有关,更与他统筹全局、高屋建瓴的眼界有直接关系。

在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李鸿章认识到了洋枪洋炮的威力,开始通过其兄购买洋枪洋炮来武装淮军。

随后,李鸿章开始跟有军工经验的英、法军事人员接触,在实践中,李鸿章洋务自强的思想也在不断深化。不久,他进一步认识到,长期依靠购买西方军火,只能增加对外国的依赖性,要想自立自强,就必须学习外国的生产技术,创办和发展自己的军工企业,实现自主生产。从此,他开始与有经验的外国军事人员接触,学习有关知识。经过不断地了解,逐渐坚定了生产西式武器的决心。

此后,李鸿章开办了一系列以“自强”、“民富”为目的的工厂。

在晚清的官场上,要做成一件事,不仅要对事本身进行全局性的精确安排,另外,还要在整个官场中精确布局,否则,不仅事情会做不好,自身也会受到事情的牵连而被打倒。

李鸿章知道,要办稍大一些的工厂企业必须得到总理衙门的同意和支持,但清朝一向视西方的先进技术为“奇技淫巧”。“学习外国利器”的阻力,除了列强之外,还有来自国内的顽固守旧势力。蒙昧无知的官僚士大夫们盘踞各个要害部门,处处掣肘。这些顽固派闭目塞听,不知道世界形势的变化,不承认中国的衰弱,他们攻击李鸿章等洋务派“舍己从人,变乱成法”,“用夷变夏”。

李鸿章深知只有取得朝中重量级人物的支持,才能让这些士大夫闭嘴。李鸿章把目光投射到奕、陈廷经身上。

奕支持慈禧垂帘听政,慈禧则授权奕主持中枢。但当时两个当权者“在谨慎地互相监督着”。慈禧觉得自己脚跟已经站稳,对政务也“渐皆了然”,因而决意借机打击奕,以便集权于一身。1865年4月,诏责奕妄自尊大,目无君上,诸多挟制,取巧妄陈,革去一切差使,不准干预公事。由于外国公使干预和朝廷戚旧进谏,慈禧被迫让步,命奕仍在内廷行走,掌管军机处和总理衙门,但他的“议政王”的称号却被永远地剥夺了。失势的奕自然非常需要帮助。李鸿章对待奕,暗中贬之为“庸鄙无远识”,明里却对其无比恭敬和支持,这就让他们两个结成了联盟。

李鸿章曾多次致函总理衙门,陈说办厂造船的必要。李鸿章提出的建厂造船的建议,得到总理衙门的赞同。

只有总理衙门的支持,力量还有点单薄,于是李鸿章寄希望于陈廷经。陈廷经系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时任巡视南城掌四川道监察御史,以通洋务、敢直言而名重京师。1864年10月,李鸿章致书陈廷经,从敌国外患和中外军力对比立论,阐明中国“及早自强,变易兵制,讲求军实”的紧迫性及其具体内涵;抨击顽固派抱残守缺,昧于大势。李鸿章这番颇带感情的议论,果真打动了陈廷经。1865年1月,陈廷经奏陈变兵制、筹海防,在广东等海边城市设局制造外洋船炮以“靖内患,御外侮”。清廷根据陈廷经的请求,让曾国藩、李鸿章会同商酌。时机到来了,李鸿章自然不会放过。

李鸿章在给朝廷的奏折中,首先陈述了办厂理念和就地购厂的理由,然后就提到陈廷经的奏折,“虽语焉不详,未得要领,而大致与总理衙门暨臣所筹议不谋而合。曾国藩平时亦持此论,自应遵旨商酌办理”。

本来,朝廷的意思是让李鸿章和曾国藩等对陈廷经的奏折商讨,但李鸿章借坡下驴,他现在筹办江南制造总局就顺势成为“遵旨商酌办理”、呼应陈奏的结果。

很显然,李鸿章在力劝陈廷经上奏的时候,已经预想到了结局,而陈廷经的奏折,是李鸿章早已布下的棋子,而这枚棋子,让本来应该商讨的问题,一下子变成了既成事实。这不得不佩服李鸿章布局的巧妙。紧接着李鸿章就简述购买此厂的具体情况,并强调“此项外国铁厂机器,觅购甚难,机会尤不可失”,言外之意是希望朝廷尽快批准。

李鸿章得到朝廷的允许,很快创办了沪、宁两个机器制造局,1865年5月,清廷再命李鸿章派员赴津开局铸造炮弹,以资应用,以崇厚为主持。崇厚是满洲镶黄旗人,时任三口通商大臣。清廷此举,企图建立由满洲贵族直接控制的军火工厂,打破汉族官僚对新式军工企业的垄断。但1870年就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李鸿章,竟然坐享其成,把津局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梁启超曾经这样评价李鸿章:“现在整个朝廷二品以上的大员,五十岁以上的大官,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李鸿章。”

李鸿章几乎是用尽所有的气力撬动着庞大笨重的朝廷在向前滑行。李鸿章既要全力抵抗着西方列强带来的洋枪洋炮,还得时刻防范身后腐朽阵营中的明枪暗箭。在这样一种形势之下,李鸿章只有及早安排,提前防范,才能避免在政敌的攻击中倒下。

也只有提早安排,见缝插针,巧妙布局,才能在时机来临的时候,变不利为有利,最终促成有利的局面。

如果没有精确的布局以及超强的权术智慧,李鸿章或许早就在内外夹击中倒下了。

同类推荐
  • 巴蜀奇人(巴蜀文化丛书)

    巴蜀奇人(巴蜀文化丛书)

    展现了作者对于稗官野史和民风民俗这类下里巴人式的东西的熟稔。他为我们开辟了另一条道路:历史后花园的隐秘小径。
  • 因为精致所以最美:做林徽因一样的女人

    因为精致所以最美:做林徽因一样的女人

    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她,林徽因,不再是年少时“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也不再是年少时“怒发冲冠为红颜”的武断冲动。她一步一个脚印,走得铿锵有力、热烈唯美、执着笃定,步步皆是令人尊敬的庄严,她是当今无数女子学习的榜样。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谨以此文,向一代才女林徽因女士致敬。
  • 甲午英魂邓世昌

    甲午英魂邓世昌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自由的老虎

    自由的老虎

    作者在高二那年因一个交换生项目赴美,之后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在这个培育过无数英才、尤其是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母校里,开始了四年的生活。她写作这本书的初衷,是向自己钟爱的作家菲茨杰拉德致敬,却在查阅资料时无意发现,原来菲茨杰拉德还曾深深影响过许多曾在普林斯顿就读的学生,其中有杰出的外交家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知名传记作家斯科特伯格A Scott Berg,炙手可热的金融记者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还有因写作《江城》《寻路中国》而在中国声名鹊起的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命运似乎在无意之中成为一个神秘的圆环……
  • 世界名人大传(全集)

    世界名人大传(全集)

    本书所撷选的名人均为人类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并在此基础上不拘一格地节选,无论宗教、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艺术等诸领域,都广有涉及。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可能:从不同的人生角度去体会名人,从不同的价值角度去看待名人。本书对名人的表述更为人性化。名人往往被神化,这便隔绝了名人与平凡人之间的共性。
热门推荐
  • 梦幻的复仇之路

    梦幻的复仇之路

    一个人获得的东西究竟是上天的安排,还是阴谋的产物?小人物就只有小人物的道,反抗不了,就默默享受。(非爽文,无女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贵女无双

    贵女无双

    群雄迭起、百家争鸣的盛世。柳依依一朝穿越成世家傻女,然而,隐藏在身份背景之后的却是诸多势力的阴谋与算计!正所谓天下风云出我辈,皇图霸业笑谈中!她,在这场盘根错节的斗争里势要闯出一片天地,不为别的,只为护他一片安好!当她献出一片真心,换回的却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算计!她道:“我送你这盛世江山,你不要。那好,我便毁了这江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元气少女升职手册

    元气少女升职手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一定有夏洛洛这样的人。不求人只求己,不为什么,只因为自己的尊严决不允许向这眼前的苟且低头。穿过时空的羁绊,跨越罪孽的深潭。在一路攀爬到了这职场的巅峰之后,最怀念的事还是和你在一起的日子……
  • 痴恋:寻找我的妃

    痴恋:寻找我的妃

    他因为当年对她的不信任,而犯下了无可挽回的错,于是一直苦苦寻回这错过的情。她因为当年对他的痴,最后弄得香消玉殒,可是这情在她心中仍是那般刻苦铭心。他发誓要寻回他的妃,重拾这错过的情。他和她是否能重续这错过的情?她的痴恋是否依旧会付诸东流?命运的红线是否已经紧紧缠绕着他们了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和乐天感鹤

    和乐天感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泪与笑(散文诗)》收集了纪伯伦三部经典作品《泪与笑》《暴风集》《珍趣篇》,泪与笑、生与死、灵与肉,所有都是对立面,人生就是在这个充满各种对立面的世界中度过。纪伯伦以超越哲学家的深邃思索,用文学家的悲悯情怀写出对世间万象的解答,这是纪伯伦自己的天问也是代苍生而问,读这本书已经不耽美于它的文字,尽管文字依然很美,但吸引你的一定是其中充满人生解惑的哲思。不敢说本书是人生的导师,但绝对会在你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意外地给你点一盏温暖的心灯。
  • 绿茵10号

    绿茵10号

    绿茵10号系统依附在男主身上,通过自己的努力与系统的加成,世界足坛风云变幻,谁主沉浮?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对手。
  • 联盟最皮路人王

    联盟最皮路人王

    那一年,在电子竞技领域,SKT是神的意思。那一年,网吧里玩游戏的人,经常会模仿那个口音浓重的解说喊着:“还有谁!”那一年,劫大招的影分身还是在敌人身后,影子是可以瞬间换位的。那一年,再破烂的网吧,都是爆满。那一年,还没有游戏主播。就是这个年代,苏乐重生,成为了最神秘的lol路人王,走向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