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17500000004

第4章

称赞功德品第八

尔时贤护菩萨。及宝得离车子。善商主长者。伽诃岌多居士子。那罗达多摩纳。水天长者与五百徒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即以五百上服奉覆世尊。复以多种供具供养世尊。心乐法故各以己身奉承如来。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是贤护菩萨。当于彼等五百徒众。而作义师说诸法要。教化慰喻令彼欢喜。以欢喜故彼辈即得随顺之心真实之心清净之心离欲之心。除诸烦恼无复盖缠。时五百人一心合掌。恭敬顶礼退住一面。尔时贤护。即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而能得此念佛三昧也

尔时世尊。告贤护言。贤护。若菩萨摩诃萨具足四法得是三昧。何等为四。一者不着一切外道语言。二者不乐一切诸爱欲事。三者常不远离头陀功德。四者常厌三界诸有生处。贤护。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四法得此三昧。复次贤护。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读诵受持是三昧典。或时复能为他解说。现前即获五种功德。何等为五。一者一切众毒不能损害。二者一切兵仗不能破伤。三者一切诸水不能漂没。四者一切猛火不能焚烧。五者恶王县官不能得便。所以者何。由是三昧慈心力故。贤护。若彼善男子善女人。一心勤求是三昧时读诵受持是三昧时。思惟修习是三昧时。为他解释是三昧时。若有众毒及以兵仗一切水火恶王县官。能伤害者无有是处。复次贤护。假使世间坏劫之火。世界炎赫天地洞然。若彼受持此三昧典。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设令堕落大劫火中。三昧威神彼火即灭。贤护。又如罂水能灭小火。如是贤护。假使持经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落彼火中。三昧力故大火随灭。若不灭者无有是处。复次贤护。若彼善男子善女人受持经时。若彼恶王若恶官若劫贼若师子若虎狼若蛇毒。若能作障碍者无有是处。又设彼等行是经时。若被夜叉若罗刹若饿鬼若鸠槃茶。若毗舍阇乃至一切非人能为障碍。亦无有是处。又若彼男子女人读诵经时。正思惟时为他说时。入三昧时行梵行时。若失衣若失钵。乃至有诸障碍事者。无有是处。唯除宿殃不可转者。复次贤护。若彼受持三昧经典诸善男子善女人辈。若患眼若患耳若患鼻若患舌若患身若患心复有诸余种种患难。乃至命难梵行难者。亦无是处。复次贤护。若彼男子女人于此经中。得如是闻得如是见得如是知。如是具足已。若不值佛。若谤正法。破和合僧。背佛菩提者。亦无是处。贤护当知即彼持经男子女人。如上诸事莫能为碍。唯除宿殃不能转耳

复次贤护。彼善男子善女人持是经者。常为一切诸天称赞。亦为一切诸龙称赞。又为一切夜叉称赞。又为一切乾闼婆等之所称赞。又为一切阿修罗等之所称赞。又为一切迦楼罗等之所称赞。又为一切紧那罗等之所称赞。又为一切摩睺罗伽之所称赞。又为一切人非人等之所称赞。又为一切四大天王之所称赞。又为一切帝利天王之所称赞。又为一切大梵天王之所称赞。如是乃至常为一切诸佛世尊之所称赞也。复次贤护。又彼诸善男子善女人持是经者。常为一切诸天爱敬。如是乃至常为一切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人非人等之所爱敬。又为一切四天大王之所爱敬。如是常为一切帝利天王乃至一切大梵天王之所爱敬。如是常为一切诸菩萨辈乃至一切诸佛世尊之所爱念也。复次贤护。又彼诸善男子及善女人以经力故。常为一切诸天守护。如是常为一切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及人非人之所守护。又为一切四天大王如是帝利天王乃至大梵天王之所守护。如是当为一切诸菩萨辈乃至一切诸佛世尊。悉皆覆护十方世界无量阿僧祇世界中现持法者。复次贤护。又彼诸善男子善女人。以经威力故。一切诸天皆欲见之。如是一切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及人非人等皆思欲见。又彼一切四天大王。如是一切忉利天王乃至一切大梵天王皆思欲见。如是一切诸菩萨辈。乃至一切诸佛世尊各欲见之。复次贤护。又彼诸善男子善女人以经威故。一切诸天常至其所亲见其形。令彼观睹如是一切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皆见其形随宜利益。又彼一切四天大王。帝利天王乃至一切大梵天王等皆亲临视。如是一切诸菩萨辈乃至一切诸佛世尊。非但昼日或于梦中为现形像。自称名号摩顶慰安称扬劝发也。复次贤护。又彼诸善男子善女人。虽未曾闻诸余经典。以是三昧威神力故。自然有人来至其所。乃至梦中为其宣说。令彼得闻忆持不失也。复次贤护。我若说彼诸善男子及善女人。暂持三昧微妙经典所得功德。设经劫数终不能尽。我之智辩虽复无穷亦不能说。何况彼辈闻此三昧依教修行如法而住也。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而说偈曰

若人有能解释斯  诸佛大寂胜三昧

假令我今说功德  犹彼恒河取一沙

若能为他说三昧  水不能溺火不烧

刀杖毒害所不伤  王贼恶官不得便

若能读诵三昧经  不畏一切恐怖事

如彼大蛇诸大毒  此等经力能灭除

若有受持是经典  不畏一切诸恶人

夜叉罗刹及诸龙  彼徒终无得其便

若常守护供养者  便在兰若为朋类

师子虎狼诸兽等  犀牛豺豹及野干

若能护持此三昧  彼有威力不可当

远离一切恶心人  及诸夜叉啖精气

若能解说此三昧  彼无诸病及障灾

所生报眼终不衰  言词清妙有大辩

若人证知深寂禅  身体雄健无众病

一生永绝诸恶色  后终不畏地狱道

若有能读三昧典  诸天守护及龙神

夜叉罗刹与怨仇  彼虽恶临不惊惧

若能为他说斯经  人龙夜叉皆欢喜

诸天昼夜常歌叹  一切世尊爱若子

若人为他常转读  一切法中无有疑

彼诸容色无等伦  岂于菩提有退减

若能转教诸众生  遭值恶王民人乱

时年亢旱谷价贵  终无受弊及饥荒

若人解说此三昧  所有功德不思议

假虽魔娆诸众生  不能动斯一毛发

我前说彼持经人  众患恐怖及烦恼

彼终不能加损害  唯除往业先定殃

若有护持于此经  是则于吾为长子

我已称赞于彼等  当来之世亦复然

若能护持如斯法  自应恒发欢喜心

咸共宣通勿放舍  我今为汝如是说

大集经贤护分饶益品第九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言。贤护。我念往昔过于无量阿僧祇劫。时有一佛号无畏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于世。当尔之时。有长者子名须达多。与二万人俱诣彼佛无畏王所。到已顶礼彼世尊足。敬礼毕已退坐一面。时须达多即便请彼无畏王如来。广宣如是三昧深义。贤护。尔时彼无畏王如来应供等正觉。知长者子有深信心。乐欲听闻如是三昧。应时随顺而为敷演。贤护。时须达多于彼佛所。闻三昧已读诵受持。思惟其义即如说行。既修行已。还即于彼无畏王如来法中舍家出家。剃除须发服袈裟衣。经八万岁思惟住持如是三昧。又复在彼无畏王如来所。闻一切法皆悉受持。是后复经诸如来所。闻说斯法亦皆能持于诸佛所种诸善根。能广成就不思议已。然后舍命即得上生三十三天同受果报。即彼劫中还复值遇第二如来。而彼如来从刹利生出家成道。名曰电德如来应供等正觉。而复于彼电德如来法中。出家修行经八万四千岁。还复思惟如是三昧。而更值遇第三如来。彼第三佛于婆罗门家生已亦出家成道。号曰光王如来应供等正觉。复于彼如来所出家修行。亦于八万四千岁中。常得思惟如是三昧。贤护。时彼长者子须达多。自是之后过百余劫。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贤护。汝应当知。尔时彼长者子须达多者岂异人乎。即彼过去然灯如来应供等正觉是也。贤护是故当知。彼长者子须达多者。以有如是爱乐法故。复有如是求法行故。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复次贤护。汝今当观是三昧王。为诸菩萨及众生辈。而作几许大弘益事。所谓当得一切诸佛智地故。复能摄受一切诸佛多闻海故。贤护是故汝等当应勤求如是三昧。常乐听闻读诵受持思惟修行。既闻受已。当复为他读诵受持解释义理。令他勤求咸得闻受。正念思惟如说修行。所以者何。贤护若能勤求读诵受持正念修行。广宣流布是三昧者。不久当得证诸佛智。诸如来智大自在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无等等智一切智智。乃至得彼不共他智故。贤护。若复有人能善宣说。彼应正言。今此三昧即是一切诸菩萨眼。诸菩萨父。诸菩萨母。能与一切诸菩萨辈诸佛智者。贤护。如是说者是为善说时善说是三昧也。贤护。若复有诸男子女人。能善说时彼当正言。是三昧者。即是佛性即是法性即是僧性即是佛地是多闻海。是无尽藏头陀。是无尽藏头陀功德。是无尽藏诸佛功德。是无尽藏能生深忍。是能生大慈能生大悲能生菩提也。贤护。是为彼能善说时说是三昧也。贤护。若复有人能善宣说是三昧时。彼应正言。是三昧王。能破一切诸法黑闇。能作一切大法光明。贤护。是为彼能善说三昧也。贤护。汝宜观此菩萨念佛现前三昧。为诸众生作大利益。乃至一切诸菩萨辈。住于此土。遍见十方一切世界诸佛世尊。到诸佛所恭敬礼拜。听闻正法供养众僧。亦不贪着。贤护。以是义故诸菩萨等。若欲成就三昧王者。常当专心精勤观察彼四念处。贤护。云何菩萨观四念处。贤护。菩萨摩诃萨常当专心观察身行。毕竟不见一切诸身。常当专心观察受行。而亦不见一切诸受。常当一心观察心行。而亦不见一切诸心。常当一心观察法行。而亦不见一切诸法。贤护。如是等事谁能信者。唯彼漏尽阿罗汉及以阿毗跋致诸菩萨等。贤护。是中一切愚惑凡夫。于彼念佛现前三昧。常当思惟诸佛世尊不得生着。又亦思惟诸佛世尊。说如斯法而亦不着。又亦思惟我听闻法。一切所为皆不得着。何以故。贤护。诸法皆空本来无生故。贤护。诸法不可念。无念处故。贤护。诸法远离。绝心想故。贤护。诸法不可执持。真如无得故。贤护。诸法无染。如虚空故。贤护。诸法清净。远离众生故。贤护。诸法无浊因缘灭故。贤护。诸法无为。福伽罗不可得故。贤护。诸法即涅槃相。本性清净故。贤护。诸法无所有。一切物不可得故。贤护。是故诸菩萨等。若欲思惟此三昧者。不可异相而能得入无得相故。得见诸佛正念诸佛和合相应。亦得思惟助菩提分。念闻正法思量分别选择菩提分。而不见自身亦不证诸法。所以者何。贤护。是中不可以色相故而得见佛。不可以声相故而得闻法。不可以希望心成就檀波罗蜜。不可以乐着诸有具足尸波罗蜜。不可以悭吝秘法而得涅槃。不可以深着福伽罗想而获多闻。不可以攀缘诸行而能远离诸事。不可以乐着住处而得证果。不可以随顺贪爱诫诸过非。不可以常乐斗诤成就诸忍。不可以常行恶业而得善果。不可以声闻乘人而证菩萨念佛三昧。亦不可得诸菩萨忍。亦不可以嫉妒取着而得空三昧。亦不可以行爱欲而入奢摩他。亦不可以懈怠懒惰证诸圣道。乃至不可以不舍异念诸物而能成就思惟也。贤护。是故我今以此三昧付嘱世间诸天王辈。受持守护。亦付于汝。当来宣布勿令断绝。于是世尊说斯法时。有八那由他欲色界诸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无量百千人。亦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然而斯辈皆于未来过恒沙劫。尽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同一号。名正解脱如来应供等正觉。住世教化寿命亦等。贤护。以斯初发菩提心故。尚得如是无量功德。具足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况复我昔行菩提时供养我者。彼宁不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贤护。复有无量无边众生。闻说此法得净智眼。复有八百诸比丘等。于诸漏中心得解脱。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而说偈言

谁当受持此三昧  彼于福聚不可量

斯等戒行无尘垢  本心清净犹如镜

谁当受持是三昧  多闻深广无边崖

智慧自然无缺减  功德盛满若明月

谁当受持是三昧  得睹诸佛不思议

智慧观察希有法  不思议人皆守护

谁常受持此三昧  曾见无量诸世尊

彼佛说法难称量  皆当奉承修供养

谁能受持此三昧  彼为世间作灯光

大悲如斯拔众生  所有世尊悉供养

谁能受持此三昧  未来无数诸圣尊

若有菩萨欲见者  清净信心修供养

谁能受持此三昧  彼胜得利难思议

善能下生于人间  常得出家善求食

谁能护持此三昧  彼受多福不思议

复能住持于将来  获斯功德最后利

大集经贤护分具五法品第十

尔时贤护菩萨。从坐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及比丘僧。明日食时临顾我家受我供养。怜愍我等诸众生故。世尊默然受贤护请。时彼贤护知佛受已。顶礼尊足右绕三匝于是辞还。遂复诣彼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所。到已顶礼波阇波提比丘尼足。而即白言。愿阿梨耶。及诸尼众怜愍我故。受我明朝所设微供。尔时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默然受请。贤护知已顶礼辞还。时彼贤护复诣宝德离车子所。语宝德言。宝德。汝来汝之所有亲戚眷属朋友知识。及此会中优婆塞众。乃至一切王舍大城。及以自余城邑聚落诸新来者。为我请曰。受我明朝所设饭食。尔时宝德离车童子受贤护言。即告会中诸优婆塞亲戚眷属等曰。仁辈当知。彼贤护菩萨。令我告汝。明日食时受我微供。尔时贤护菩萨。宝德离车子。及善商主长者。伽诃岌多居士子。那罗达多摩纳水天长者。并及一切诸余眷属朋友知识等。顶礼佛足已。还彼贤护菩萨舍宅。到已佐彼贤护经营。即于其夜约敕家人。办具诸种精妙上膳。所谓世间凡可食啖。色香美味百物备有。乃至外国远来贫穷乞丐。亦为办具种种精膳而供给之。与诸大众一等无异。所以者何。凡诸菩萨心无憎爱不敢轻他。于诸众生皆平等故。尔时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乃至忉利天王释提桓因。四天大王提头赖吒等。及彼善德天子与诸眷属。咸为人身赞助其事。欲令贤护菩提果报速成就故。尔时贤护。与诸眷属善友知识等扫洒其家乃至王舍大城街巷道路。处处皆悉悬妙幡盖。广设种种诸庄严具而庄饰之。又以诸种微妙华香布散其地。复烧世间第一名香而为供养。时彼贤护。如是庄严王舍大城及妙食已。于明旦时。与诸眷属诣世尊所。头面礼敬而启白言。世尊。我事已办愿知此时。尔时世尊于晨朝时。为贤护故着衣持钵。与彼无量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人大众。左右围绕。向彼贤护菩萨舍宅。于是贤护发如斯念。我家隘小不受多众。自非世尊威灵加护。令宅宽广尽为琉璃。令诸城内一切人民莫不明见。亦令今此天人大众随意受用无所乏少。不亦快乎。尔时世尊知彼贤护心所念已。即以神力令其家宅严丽宽广。所有众具变成琉璃。亦令城内一切人民皆得睹见分明显了。足令大众随意用之

尔时世尊入贤护宅。随其床座安详而坐。亦令一切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人天大众。随其部类次第而坐。时彼贤护。及宝德离车子。善商主优婆塞。伽诃岌多长者子。那罗达多长者子。既见世尊。与彼四部天人大众皆安坐已。于是贤护躬以自手。持最妙食奉上世尊。世尊受已。然后授与诸四部众及与一切天人大众。种种上妙香美味食。咸令自恣悉皆丰满。如是一切饭食斯毕。澡手漱口乃至洗涤钵器持举皆竟。贤护于是别置小座。在世尊前头面顶礼。然后退坐一心瞻仰。尔时世尊即为贤护菩萨。及宝德离车子。善商主优婆塞。伽诃岌多长者子。那罗达多摩纳等。乃至四部天人大众等。如应说法令其解知。开导慰喻令其欢喜。然后与诸比丘比丘尼天人大众归还本所。时彼贤护菩萨后食毕已。将诸眷属善友知识。及百千众左右围绕。至世尊所恭敬礼拜。退坐一面胡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当能证此现前三昧。佛言贤护。菩萨若能成就五法。则便得此现前三昧。何等为五。所谓一者具甚深忍灭除至尽。二者实无所尽无有尽处。三者本无有乱灭除诸乱。四者本无有垢灭除诸垢。五者本无有尘断离诸尘。贤护。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成就无生忍故。而能得此现前三昧。复次贤护。菩萨摩诃萨复有五法能得三昧。一者深厌诸有不受诸行。二者一切生处念菩提心。三者所生常见诸佛世尊。四者终不耽着阴界诸入。五者终不爱着受欲乐事。贤护。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五法成就三昧。复次贤护。菩萨摩诃萨复有五法能得三昧。一者常当思念无边际心。二者常能善入禅定思惟。三者分别思惟一切诸法。四者于诸众生无有诤心。五者常以四摄摄受众生。所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贤护。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五法成就三昧。复次贤护。菩萨摩诃萨复有五法能得三昧。一者于诸众生所常行慈心。二者于一切时念修圣行。三者常行忍辱见破戒者恒生敬心。四者于自和上阿阇梨所不说己能。五者于一切处不敢轻他。贤护。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五法则能证是现前三昧。复次贤护。菩萨摩诃萨复有五法能得三昧。一者常依圣教如说修行。二者清净意业灭身口恶。三者清净戒行断除诸见。四者常求多闻深信诸善。五者常念如来应等正觉。贤护。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五法则能获得现前三昧。复次贤护。菩萨摩诃萨复有五法能得三昧。一者常行大施能为施主不起悭贪。心无嫉妒弘广心施纯直无谄。于诸沙门及婆罗门贫穷孤独一切乞人。无所爱惜。无有胜上可重之物而不施者。所谓一切微妙饮食。名衣上服第一房舍。诸种敷具灯烛花香。凡所受用皆悉舍之。虽常行施而不求报。怜愍一切无疑惑心。既施之后终无变悔。二者常为施主而行法施。所谓常为众生说如斯法。所谓第一最上最胜最妙最精。修行如是大法施时能出一切无碍辩才。文义次第相续不断。如来所说甚深法中。皆能安住成就深忍。或时被他诽谤骂辱捶击鞭打。终无嗔恨秽浊毒心。亦无惊惧种种苦恼。而心无畏常怀欢喜。三者若闻他说此三昧时。至心听受书写读诵思惟其义。广为他人分别演说。令是妙法久住世间终无秘藏使法疾灭。四者常无嫉妒远离诸恼。弃舍盖缠断除尘垢。不自称誉亦不毁他。五者于诸佛所常重信心。于诸师长常行敬畏。于知识处常生惭愧。于诸幼稚常怀慈怜。乃至受他小恩尚思厚报。何况人有重德而敢辄忘常住实言未曾妄语。贤护。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五法则能获得如是三昧。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若于深法心欲乐  厌离一切诸后有

智者不愿一切生  若能如是得三昧

不用一切诸外论  乃至语言不听受

永断世间诸五欲  若能如是证三昧

清净持戒住梵行  所生不念诸女人

深厌五欲真佛子  若能如是证三昧

常行大施不求报  亦无住着悔恨心

一舍已后不重缘  唯当摄念思诸佛

怜愍众生行施时  决定除疑无变退

安住调柔而修施  若能如是得三昧

若于财施为大主  无有憍慢嫉妒心

行一切施常踊跃  若能如是得三昧

又于法施为上首  善解微妙修多罗

能知甚深寂灭法  若能如是得三昧

安住甚深诸法中  善能堪忍无嫉妒

虽被挝骂无恼恨  若能如是得三昧

或时闻说此经典  书写读诵巧广宣

唯为法住利世间  若能如是得三昧

于诸法中不秘吝  不求利养及名闻

但为绍隆诸佛种  若能如是证三昧

远离睡眠与衰恼  除断嫉妒及盖缠

不自称赞轻毁他  能灭我相得三昧

正信诸佛及法僧  常行诚心无欺诳

不忘一切诸恩报  彼证三昧无艰难

若能真说无妄言  凡有所行亦不失

所作虽微获报广  彼于证法无障碍

若人有能具斯法  清净持戒护有恩

彼得菩提尚不难  何况甚深微妙定

大集经贤护分授记品第十一

尔时世尊。告贤护菩萨言。贤护。我念往昔过于无量阿僧祇。复过无量阿僧祇劫初于然灯佛世尊所闻此三昧。闻已即证如斯三昧见诸如来常现在前。从是已来经于无量阿僧祇诸世尊所。皆受是经修行供养。彼佛世尊授我记曰。摩纳。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贤护。汝辈亦当专精一心思惟修习如斯圣法。非是凡夫所见境界。甚深寂静众相灭处。如是学已未来自然。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艰难如我不异。汝等当知。若有安住是三昧者。自然当得近大菩提。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我昔遇彼然灯佛  见已即得三摩提

从是常睹诸如来  具足功德大名称

汝但多集诸功德  一切专念即得成

若人能行此法中  当得无上菩提道

大集经贤护分甚深品第十二

尔时贤护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思惟如是三昧。佛言贤护。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念欲思惟此三昧者。观彼色时不应取着。于彼声中不应取着。于彼香中不应取着。于彼味中不应取着。于彼触中不应取着。于诸法中不应取着。于诸生中不应取着。于一切处不应取着。于是法中当起真实大慈行也。是中何等名为三昧。所谓于一切法中如法行故。若诸菩萨观念处时当应如是。观察身行终不分别见身行处。观察受行亦不分别见受行处。观察心行亦不分别见心行处。观察法行亦不分别见法行处。菩萨当应如是观察思惟三昧。何以故。贤护。彼菩萨观身行时于身不起思惟分别。观受行时于受不起思惟分别。观心行时于心不起思惟分别。观法行时于法不起思惟分别故。所以者何。一切法不可得故。如是诸法既不可得。云何当有分别思惟。贤护。是故一切法无有分别。无分别者无有思惟。无思惟者。当知彼中无法可见。贤护。无可见故便为无碍。一切法中无障碍故。即是菩萨现前三昧。菩萨成就是三昧故。即得睹见无量无数过阿僧祇诸佛世尊。并所宣说皆悉听闻。闻彼法已咸能受持。彼诸如来应等正觉。所有一切无碍解脱解脱知见。亦即能得彼无碍智。复次贤护。菩萨观察四念处时。无法可见无声可闻。无见闻故则无有法可得分别。亦无有法可得思惟。而亦复非瞽盲聋类。但是诸法无可见故。是故观时不生住着而见诸道。思惟道故。即于诸法无有疑网。无疑网故见佛如来。见如来故永离迷谬。无迷谬故知一切法终无可见。何以故。菩萨若有如斯见者。则取彼见。取彼见故则取法相。取法相故则取事业。取事业故则见众生。见众生故则见寿命。见寿命故则见富伽罗。见富伽罗故则见诸阴。见诸阴故则见诸入。见诸入故则见诸界。见诸界故则见诸相。见诸相故则见诸物。见诸物故则见彼因。见彼因故则复见缘。以见缘故则便求取。以求取故则有有生。何以故。贤护。一切诸法终不可取。无可取故。菩萨于彼一切诸法。不思不念不见不闻。贤护。终不如诸外道若外道弟子。取着富伽罗及以我见也。贤护。菩萨终不作如是见。云何见。菩萨见者如如来见终不退转。菩萨见如辟支佛见如阿罗汉见。菩萨当应作如斯见。如斯见故不忆不念不见不闻。以不忆念及见闻故灭诸妄想。即得思惟如斯三昧也

复次贤护。譬如虚空本无形色。不可观见无有障碍。无所依止无有住处。清净无染亦无垢浊。诸菩萨辈见一切法亦复如是。所谓于彼有为无为一切法中无有处障碍乃至亦无处所。以眼清净无障碍故。一切诸法自然现前。彼诸菩萨如是念时即见诸佛。其所庄严状如金辇。具足威仪如百千光。炎赫斯照如秋满月。众星围绕如转轮王。军众炽盛如天帝释。四辅中尊如大梵王。处彼天座如师子王威伏众兽。如鲜白鹄处空而飞。如须弥山王安住大海。如大雪山出诸良药。如铁围山摄持猛风。如彼水界住持大地。如大风轮净虚空界。如须弥顶壮丽天宫。如是贤护。彼诸如来应等正觉。以智德光照明一切三千大千诸佛世界其事若此。贤护。彼诸菩萨于正观中复如斯念。而诸如来有所宣说。我昔听闻。闻已读诵受持修行。如是念已从三昧起。如彼定中所闻诸法。思惟其义为他宣说。贤护当知。是三昧王。为诸菩萨作斯利益。能与如是诸功德聚。所谓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也。贤护是故。若彼善男子善女人。随欲求证无上菩提。当应听闻如是三昧。闻已书写读诵受持。修习思惟广为他说。令是妙法流布世间。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诸佛清净离尘垢  功德深广无所依

钟鼓铿锵众妙音  万种咸备修供养

布散诸种超世香  精异花鬘上宝盖

然灯供养众塔庙  所为求此三摩提

佛法甚深难可见  开示世谛令人知

彼如自性初不迁  汝当随顺智无碍

犹日月天初出时  帝释佐天三十二

众具庄严实周普  求彼三昧亦复然

譬如梵天处梵众  威仪寂静功德圆

勇猛精进不可称  彼求三昧亦如是

又如医王处世间  给施病者众妙药

随顺诸佛清净心  初未曾离本空性

譬如雪山诸山王  炜烨同于转轮帝

亦如宝辇妙庄严  彼见诸佛众相满

又犹鹄王绝明白  处空自在无碍游

如是诸佛金色身  世尊真子如斯念

无垢三昧净智灯  能破大冥诸黑闇

彼除一切众物想  念诸佛智无碍光

诸垢消灭无嗔毒  无明清净妙智人

若能观是无自他  彼终无有诸色相

无疑惑中净智生  悉能断斯诸有见

亦已灭亡阴界想  闻法除恼得清凉

比丘当知诸佛子  及以清净比丘尼

彼优婆塞优婆夷  若能念此得三昧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周易郑康成注

    周易郑康成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宁王冷妃

    宁王冷妃

    他是李煦,大权国的宁王殿下,手握重兵觊觎皇位,却无法保护自己的爱妻幼儿,韬光养晦多年,他一步步计划了阴谋,要致害死自己挚爱的皇权于死地她是钟楚颜,大权国皇太后的侄女,美貌单纯却倔强的桢颜郡主,她出现在他痛失挚爱的生活里,只是来自皇权的一场交易,她不可遏制地爱上了她的新婚丈夫,却发现自己只是皇权与王权所利用的棋子他恨她,恨她的家族,她的皇帝兄长,他以折磨她的方式来缅怀另一个女人,终于当他爱上他的时候,阴谋已经一步步把他逼上绝路,情感与欲望,复仇与爱情,到底该何去何从?她爱他,仿佛出生到此就是为了与他相爱相知,可是当他加冕为皇接受全天下臣民的顶礼膜拜时,当她发现身边的家族因为他的存在而消失殆尽时,当他曾拥有的挚爱鬼魅一般的复活,她还有什么样的理由再去爱他?她逃开,流离,可是命运钦定的血液又在她的身体中不安分的流淌,什么时候,这谜一样的爱情能够揭开真实的面纱?###########################################“你清楚了吗,这是你要的,我不缺。。不缺女人。。多你一个,不算多。。”她看见他眼中的疯狂,不是欲望,却是仇恨“你知道你做了什么。”“一个男人,一个丈夫该做的事而已。”“你做好王妃的本分,我做好我该做的事情,不就是这场交易的最佳结果吗?”“放心,钟楚颜早已不是颜郡主了。”“还不退兵,你就死路一条了”“我知道,但是我要找到楚颜,不管是活人,还是死尸。”“虽然我当你与我一样重要,可是楚颜却让我明白,她,比我的生命还要重要。”“看来我们注定生死纠缠,跟我来吧。”#######################################宁踏凡尘崎岖路王者天下任我行冷面温情红尘展妃进东宫舞翩翩P:本文男主的感情经历和个人性格是由有缺陷到逐渐弥补至近似完美的,所以期望十全大爱型男主的读者慎入。。########################################翩翩又开新文了哦,地址是穿越小说,《前穿帝姬后为囚》欢迎亲们前去捧场哦
  • 小刺猬理发

    小刺猬理发

    本书为“亲亲童谣”绘本系列丛书之一。选入鲁兵先生的童谣代表作品33首,每首配上精美的绘画。诗人十分重视读者对象的特殊性,所写的这些童谣题材多涉及到小朋友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体验,适应幼儿阶段孩子的接受力、理解力和兴趣爱好。他熟悉孩子的生活、心理、性格特点,他的这些作品对幼儿言行举止的外在神态描绘得活灵活现,对幼儿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 相宗八要直解

    相宗八要直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成为勇敢之者

    成为勇敢之者

    黑夜里的星空泛着紫,人群涌动的都市里是一片欢声笑语。神秘的夜晚世界在此时才刚刚打开帷幕。然而璀璨灯照下有一道漆黑的目光。这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在破旧的生锈铁门旁蹲坐。即使是路面上不远处刺眼的灯光也掩盖不住少年瞳孔中的一抹幽深的黑色......
  • 义剑逍遥

    义剑逍遥

    江湖扭曲,各家结盟,逐渐分为两大派系。江湖中的人飘荡在这方江湖书写出一个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江湖故事。
  • 重生之愿为君妇

    重生之愿为君妇

    上一世被狠心的姨娘、父亲连同庶姐害死,母亲早逝,整个家被姨娘左右,重生后,她步步为营,不再是那个优柔寡断有诸多顾忌的深闺小姐,看女主如何一步步夺回掌家之权,让仇人自食恶果,同时拒绝嫁给利用自己的沐子宸,重写自己的命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问答录

    问答录

    《问答录》收录作者李洱发表的散文随笔四十余篇。李洱不断致力于文学艺术和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能够从书道本源上理解和把握文学艺术的精髓。也正是这种渊博的学识修养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使李洱的作品焕发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风雅之美,赏心悦目,耐人品味。
  • 不浮躁:淡定宁静的悠然生活智慧

    不浮躁:淡定宁静的悠然生活智慧

    现实生活中往往会碰到很多的不公正,遭遇很多的挫折,我们很容易变得浮躁。但是,我们不应该让人生从此蒙上浮躁的阴影,我们的翅膀不应该因此而折断,这个时候我们所应当做的就是让我们的内心世界变得强大,解决那些让我们变得浮躁的困惑,从而找回淡泊与宁静。
  • 你是我的言情小说

    你是我的言情小说

    推荐新书《后来的你颠沛流离》《暗恋日记有点甜》直接搜索即可。 [比暗恋更蠢的事情就是互相暗恋]十三年前,一场车祸将他们的命运捆绑在一起。情窦初开的她喜欢他,为了一份势均力敌的爱情而追逐在他的身后。情到深处,她们曾许诺从校服到婚纱,从青丝到白头,这辈子非你不可。只是,当真相揭露于世时,他为了仇恨害她家破人亡,却因为爱将她囚禁于他亲手编织的牢笼。她恨他入骨,为了逃离牢笼不惜伤害自己,甚至狠心了绝肚子里的孩子。终于她逃离了他的世界,而他却满世界疯狂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