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73100000007

第7章

起十九年春正月入西京终二十二年夏六月谢御制经序并答。

贞观十九年春正月景子。京城留守左仆射梁国公房玄龄等。承法师赍经像至。乃遣右武侯大将军侯莫陈寔雍州司马李叔慎长安县令李乾祐等奉迎。自漕而入舍于都亭驿。其从若云。是日有司颁诸寺具帐舆花幡等拟送经像于弘福寺。人皆欣踊各竞庄严。翌日大会于朱雀街之南。凡数百件部伍陈列。即以安置法师于西域所得如来肉舍利一百五十粒。摩揭陀国前正觉山龙窟留影金佛像一躯。通光座高三尺三寸。拟婆罗痆斯国鹿野苑初转法轮像。刻檀佛像一躯。通光座高三尺五寸。拟憍赏弥国出爱王思慕如来刻檀写真像。刻檀佛像一躯。通光座高二尺九寸。拟劫比他国如来自天宫下降宝阶像银佛像一躯。通光座高四尺。拟摩揭陀国鹫峰山说法花等经像金佛像一躯。通光座高三尺五寸。拟那揭罗曷国伏毒龙所留影像刻檀佛像一躯。通光座高尺有五寸。拟吠舍厘国巡城行化刻檀像等。又安置法师于西域所得大乘经二百二十四部。大乘论一百九十二部。上座部经律论一十五部。大众部经律论一十五部。三弥底部经律论一十五部。弥沙塞部经律论二十二部。迦叶臂耶部经律论一十七部。法密部经律论四十二部。说一切有部经律论六十七部。因论三十六部。声论一十三部。凡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以二十匹马负而至。其日所司普班诸寺。但有宝帐幢幡供养之具。限明二十八日旦并集朱雀街。拟迎新至经像于弘福寺。于是人增勇锐各竞庄严穷诸丽好。幢帐幡盖宝案宝舆。寺别将出分布讫。僧尼等整服随之。雅梵居前薰炉列后。至是并陈于街内。凡数百事。布经像而行。珠佩动音金花散彩。预送之俦莫不歌咏希有。忘尘遣累叹其希遇。始自朱雀街内终届弘福寺门。数十里间。都人仕子内外官僚。列道两傍瞻仰而立。人物阗[門@壹]。所司恐相腾践。各令当处烧香散花无得移动。而烟云赞响处处连合。昔如来创降迦毗。弥勒初升睹史。龙神供养天众围绕虽不及彼时亦遗法之盛也。其日众人同见天有五色绮云。现于日北。宛转当经像之上。纷纷郁郁周圆数里。若迎若送至寺而微。

释彦悰笺述曰。余考寻图史。此盖谓天之喜气。识者嘉焉。昔如来创降迦维。慈氏将升睹史。龙神供养天众奉迎。虽不及往时。而遗法东流未有若兹之盛也。壬辰法师谒 文武圣皇帝于洛阳宫。二月己亥见于仪鸾殿。帝迎慰甚厚。既而坐讫。 帝曰。师去何不相报。法师谢曰。玄奘当去之时以再三表奏。但诚愿微浅不蒙允许。无任慕道之至乃辄私行。专擅之罪唯深惭惧。 帝曰。师出家与俗殊隔。然能委命求法惠利苍生。

朕甚嘉焉。亦不烦为愧。但念彼山川阻远方俗异心。怪师能达也。法师对曰。玄奘闻。乘疾风者造天池而非远。御龙舟者涉江波而不难。自。

陛下掘乾符清四海。德笼九域仁被八区。淳风扇炎景之南。 圣威振葱山之外。所以戎夷君长。每见云翔之鸟自东来者。犹疑发于上国。敛躬而敬之。况玄奘圆首方足。亲承育化者也。既赖 天威故得往还无难。

帝曰。此自是师长者之言 朕何敢当也。因广问彼事。自雪岭已西印度之境。玉烛和气物产风俗。八王故迹四佛遗踪。并博望之所不传。班马无得而载。法师既亲游其地观觌疆邑。耳闻目览记忆无遗。随问詶对皆有条理。 帝大悦。谓侍臣曰。昔符坚称释道安为神器。举朝尊之。 朕今观法师词论典雅风节贞峻。非唯不愧古人。亦乃出之更远。时赵国公长孙无忌对曰。诚如 圣旨。臣尝读晋国春秋。见叙安事实是高行博物之僧。但彼时佛法来近经论未多。虽有钻研盖其条叶。非如法师躬窥净域。讨众妙之源。究泥洹之迹者矣。帝曰。公言是也。帝又谓法师曰。佛国遐远灵迹法教。前史不能委详。师既亲睹。宜修一传以示未闻。帝又察法师堪公辅之寄。因劝归俗助秉俗务。法师谢曰。玄奘少践缁门。伏膺佛道。玄宗是习。孔教未闻。今遣从俗。无异乘流之舟使弃水而就陆不唯无功亦徒令腐败也。愿得毕身行道以报国恩。即玄奘之幸甚。如是固辞乃止。时 帝将问罪辽滨。天下之兵已会于洛。军事忙迫。闻法师至。令引入朝期暂相见。而清言既交遂不知日昃。赵国公长孙无忌奏称。法师停在鸿胪日暮恐不及 帝曰。匆匆言犹未尽意。欲共师东行省方观俗。指麾之外别更谈叙。师意如何。法师谢称。玄奘远来兼有疾疹。恐不堪陪驾。 帝曰。师尚能孤游绝域。今此行盖同跬步。安足辞焉。法师对曰。 陛下东征六军奉卫。罚乱国诛贼臣。必有牧野之功昆阳之捷。玄奘自度。终无裨助行阵之效。虚负途路费损之惭。加以兵戎战斗律制不得观看。既佛有此言。不敢不奉。伏愿天慈哀矜。即玄奘幸甚。 帝信纳而止。法师又奏云。玄奘从西域所得梵本六百余部。一言未译。今知此嵩岳之南少室山北有少林寺。远离壥落泉石清闲。是后魏孝文皇帝所造。即菩提留支三藏翻译经处。玄奘望为国就彼翻译。伏听 敕旨。帝曰。不须在山。师西方去后。朕奉为 穆太后于西京造弘福寺。寺有禅院甚虚静。法师可就翻译。法师又奏曰。百姓无知见玄奘从西方来。妄相观看遂成阛阓。非直违触宪网亦为妨废法事。望得守门以防诸过。帝大悦曰。师此意可谓保身之言也。当为处分。师可三五日停憩还京就弘福安置。诸有所须一共玄龄平章。自是辞还矣。三月己巳法师自洛阳还至长安。即居弘福寺将事翻译。乃条疏所须证义缀文笔受书手等数。以申留守司空梁国公玄龄。玄龄遣所司具状发使定州启 奏。令旨依所须供给务使周备。夏六月戊戌证义大德。谙解大小乘经论为时辈所推者一十二人至。即京弘福寺沙门灵润。沙门文备。罗汉寺沙门慧贵。实际寺沙门明琰。宝昌寺沙门法祥。静法寺沙门普贤。法海寺沙门神昉。廓州法讲寺沙门道深。汴州演觉寺沙门玄忠。蒱州普救寺沙门神泰。绵州振向寺沙门敬明。益州多宝寺沙门道因等。又有缀文大德九人至。即京师普光寺沙门栖玄。弘福寺沙门明[泳-永+(虍-七+(一/八/八/目))]。会昌寺沙门辩机。终南山丰德寺沙门道宣。简州福聚寺沙门静迈。蒲州普救寺沙门行友。栖岩寺沙门道卓。豳州昭仁寺沙门慧立。洛州天宫寺沙门玄则等。又有字学大德一人至。即京大总持寺沙门玄应。又有证梵语梵文大德一人至。即京大兴善寺沙门玄暮。目余笔受书手所司供料等并至。丁卯法师方操贝叶开演梵文。创译菩萨藏经佛地经六门陀罗尼经显扬圣教论等四部。其翻六门经当日了。佛地经至辛巳了。菩萨藏经显扬论等岁暮方讫。二十年春正月甲子。又译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至二月讫。又译瑜伽师地论。秋七月辛卯法师进新译经论现了者。表曰。沙门玄奘言。窃闻。八正之旨。实出苦海之津梁。一乘之宗。诚升涅槃之梯蹬。但以物机未熟。致蕴葱山之西。经胥庭而莫闻。历周秦而靡至。暨乎摩腾入洛方被三川。僧会游吴始沾荆楚。从是已来遂得人修解脱之因。家树菩提之业。固知传法之益其利博哉。次复严显求经。澄什继译。虽则玄风日扇而并处伪朝。唯玄奘轻生独逢。

明圣。所将经论咸得奏闻。蒙陛下崇重圣言赐使翻译。比与义学诸僧等。专精夙夜不堕寸阴。虽握管淹时未遂终讫。已绝笔者见得五部五十八卷。名曰大菩萨藏经二十卷。佛地经一卷。六门陀罗尼经一卷。显扬圣教论二十卷。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一十六卷勒成八袟。缮写如别。谨诣阙奉进。玄奘又窃见弘福寺尊像初成。陛下亲降銮舆开青莲之目。今经论初译为圣代新文。敢缘前义亦望曲垂 神翰。题制一序赞扬宗极。冀冲言奥旨。与日月齐明。玉字银钩。将乾坤等固。使百代之下。诵咏不穷。千载之外。瞻仰为绝。前又洛阳奉见日。敕令法师修西域记。至是而成。乙未又表进曰。沙门玄奘言。窃寻蟠木幽陵。云官记轩皇之壤。流沙沧海。夏载着伊尧之域。西母白环。荐垂衣之主。东夷楛矢。奉刑措之君。固以飞英曩代式徽前典。伏惟 陛下握纪乘时提衡制范刳舟弦木。威天下而济群生。鳖足芦灰堙方舆而补圆盖。耀武经于七德。阐文教于十伦。泽遍泉源化沾萧苇。房芝发秀浪井开花。乐囿驯班巢阿响律。浮紫膏于贝阙。霏白云于玉捡。遂苑弱木而池蒙氾圃炎火而照积冰梯赤阪而承朔。泛沧津而委[書-曰+貝]。史旷前良事绝故府。岂如汉开张棭近接金城。秦戍桂林才通珠浦而已。玄奘幸属天地贞观华夷静谧。冥心梵境敢符好事。命均朝露力譬秋螽。徒以凭假 皇灵飘身进影。展转膜拜之乡。流离重驿之外。条支巨[穀-禾+卵]方验前闻。罽宾孤鸾还稽曩实。时移岁积人愿天从。遂得下雪岫而泛提河。窥鹤林而观鹫岭。祇园之路仿像犹存。王城之基坡陀尚在。寻求历览时序推迁。言返帝京淹逾一纪。所闻所履百有二十八国。窃以章彦之所践藉。空陈广袤。夸父之所凌厉。无述土风。班超侯而未远。张骞望而非博。今所记述有异前闻。虽未极大千之疆。颇穷葱外之境。皆存实录匪敢雕华。谨具编裁。称为大唐西域记。凡一十二卷。缮写如别。望班之右笔饰以左言。掩博物于晋臣。广九丘于皇代。但玄奘资识浅短遗漏寔多。兼拙于笔语。恐无足观览。丙申神笔自答书曰。省书具悉来意。法师夙摽高行早出尘表。泛宝舟而登彼岸。搜妙道而辟法门。弘阐大猷荡涤众罪。是故慈云欲卷舒之荫四空。慧日将昏朗之照八极。舒朗之者其唯法师乎。朕学浅心拙。在物犹迷。况佛教幽微。岂能仰测。请为经题非己所闻。又云。其新撰西域记者当自披览。

敕奘尚丁酉法师重表曰。沙门玄奘言。伏奉墨 敕猥垂奖喻。只奉 纶言精守振越。玄奘业行空疏谬参缁侣。幸属九瀛有截四表无虞凭 皇灵以远征。恃 国威而访道。穷遐冒险虽励愚诚。纂异怀荒寔资 朝化。所获经论蒙遣翻译。见成卷轴未有诠序。伏惟 陛下睿思云敷天花景烂。理包系象调逸成英。跨千古以飞声。掩百王而腾实。窃以神力无方。非神思不足铨其理。圣教玄远。非圣藻何以序其源。故乃冒犯威严敢希题目。宸眷冲邈不垂矜许。抚躬累息相顾失图。玄奘闻。日月丽天。既分晖于户牖。江河纪地。亦流润于岩崖。云和广乐。不秘响于聋昧。金壁奇珍。岂韬彩于愚瞽。敢缘斯理重以千祈。伏乞雷雨曲垂 天文俯照。配两仪而同久。与二曜而俱悬。然则鹫岭微言。假神笔而弘远。鸡园奥典。托英词而宣畅。岂止区区梵众独荷恩荣。蠢蠢迷生方超尘累而已。自此方许。二十二年春驾幸玉华宫。夏五月甲午翻瑜伽师地论讫。凡一百卷。六月庚辰 敕追法师赴宫。比发在途屡有使至。令缓进无得劳损。既至见于玉华殿甚欢。 帝曰。朕在京苦暑故就此山宫。泉石既凉气力稍好。能省览机务然忆法师。故遣相屈涉途当大劳也。法师谢曰。四海黎庶。依 陛下而生。圣躬不安。则率土惶[怐-口+、]。伏闻 銮舆至此御膳休宜。凡预含灵孰不蹈舞。愿 陛下永保崇高与天无极。玄奘庸薄猥蒙齿召。衔荷不觉为劳。 帝以法师学业该赡仪韵淹深。每思逼劝归俗。致之左右共谋朝政。往于洛阳宫奉见之际以亲论之。至是又言曰。昔尧舜禹汤之君。隆周炎汉之主。莫不以为六合务广万机事殷。两目不能遍鉴。一心难为独察。是以周凭十乱舜托五臣。翼亮朝猷弼谐邦国。彼明王圣主犹仗群贤。况朕寡闇而不寄众悊者也。意欲法师脱须菩提之染服。挂维摩诘之素衣。升铉路以陈谟。坐槐庭而论道。于意何如 法师对曰 陛下言。六合务广。三五之君不能独守。寄诸贤哲共而成之。仲尼亦云。君失臣得。故君为元首臣为股肱。玄奘谓。此言将诫中庸非为上智。若使有臣皆得桀纣岂无臣耶。以此而推不必由也。仰惟 陛下上智之君一人纪纲万事自得其绪。况抚运以来。天地休平。中外宁晏。皆是 陛下不荒不淫。不丽不侈。兢兢业业。虽休勿休。居安思危。为善承天之所致也。余何预哉。请辨二三以明其事 陛下经纬八宏之略。驱驾英豪之才。克定祸乱之功。崇阐雍熙之业。聪明文思之德。体元合极之姿。皆天之所授。无假于人。其义一也。敦本弃末。尚仁尚礼。移浇风于季俗。反淳政于上皇。赋遵薄制刑用轻典。九州四海禀识怀生。俱沐。

恩波咸遂安乐。此又 圣心至化无假于人。其义二也。至道旁通深仁远洽。东逾日域西迈昆丘。南尽炎洲北穷玄塞。雕蹄鼻饮之俗。卉服左衽之人。莫不候雨瞻风稽颡屈膝。献珍贡宝充委夷邸。此又天威所感无假于人其义三也。猃狁为患其来自久。五帝所不臣。三王不能制。遂使河洛为被发之野。酆鄗为鸣镝之场。中国陵迟凶奴得志。殷周已来不能攘弭。至汉武穷兵卫霍尽力。虽收枝叶根本犹存。自后以来不闻良策。及陛下御图一征斯殄。倾巢倒穴无复孑遗。浣海燕然之域。并入堤封单于弓骑之人。俱充臣妾。若言由臣。则虞夏已来贤辅多矣。何因不获。故知有道斯得。无假于人。其义四也。高丽小蕃失礼上国。隋帝总天下之师。三自征罚。攻城无伤半揲。野掠不获一人。虚丧六军狼狈而反 陛下暂行将数万骑。摧驻跸之强阵。破辽盖之坚城。振旅凯旋。俘[酋  或]三十万众。用兵御将其道不殊。隋以之亡唐以之得。故知由主无假于人。其义五也。又如天地交泰日月光华。和气氤氲庆云纷郁。五灵见质一角呈奇。白狼白狐。朱鸾朱草。昭彰杂沓无量亿千不能遍举。皆是应德而至。无假于人。乃欲比喻前王寄功十乱。窃为 陛下不取。纵复须人今亦伊吕多矣。玄奘庸陋何足以预之。至于守戒缁门阐扬遗法。此其愿也。伏乞天慈终而不夺 帝甚悦。谓法师曰。师向所陈并上玄垂祐及宗庙之灵卿士之力。朕安能致也。既欲敷扬妙道。亦不违高志可努力。今日已后亦当助师弘道。释彦悰笺曰。法师才兼内外。临机酬答其辩洽如是。难哉。昔道安陈谏。符坚之驾不停。恒标奋辞。姚兴之心莫止。终致败军之辱逃遁之劳。岂如法师雅论才申 皇情允塞。清风转洁美志踰贞。以此而言。可不烦月且而优劣见矣。时中书令褚遂良奏曰。今四海廓清九域宁晏。皆 陛下圣德实如师言。臣等备位而已。日月之下萤爝何功。帝笑曰。不如此。夫珍裘非一狐之腋。大厦必众材共成。何有君能独济。师欲自全雅操。故滥相光饰耳。

帝又问。法师。比翻何经论。答近翻瑜伽师地论讫。凡一百卷。帝曰。此论甚大。何圣所说。复明何义。答曰。论是弥勒菩萨说。明十七地义。又问。何名十七地。答谓五识相应地。意识相应地。有寻有伺地。无寻唯伺地。无寻无伺地。三摩呬多地。非三摩呬多地。有心地。无心地。闻所成地。思所成地。修所成地。声闻地。独觉地。菩萨地。有余依地。无余依地。及举纲提目陈列大义。帝深爱焉。遣使向京取瑜伽论。论至 帝自详览。睹其词义宏远非从来所闻。叹谓侍臣曰。朕观佛经譬犹瞻天望海莫测高深。法师能于异域得是深法。朕比以军国务殷不及委寻佛教。而今观之宗源杳旷靡知涯际。其儒道九流比之犹汀滢之池方溟渤耳。而世云三教齐致此妄谈也。因 敕所司简秘书省书手写新翻经论为九本。与雍洛并兖相荆杨凉益等九州。展转流通。使率土之人同禀未闻之义。时司徒赵公长孙无忌中书令褚遂良等。奏曰。臣闻。佛教冲玄。天人莫测。言本则甚深。语门则难入。伏惟 陛下至道昭明飞光昱日。泽沾遐界化溢中区。拥护五乘建立三宝。故得法师。当叔叶而秀质。间千载而挺生。陟重阻以求经履危途而访道。见珍殊俗具获真文。归国翻宣。若庵园之始说。精文奥义。如金口之新开。皆是陛下圣德所感。臣等愚瞽预此见闻。苦海波澜舟航有寄。又天慈广远。使布之九州。蠢蠢黔黎俱食妙法。臣等亿劫希逢不胜幸甚 帝曰。此是法师大悲愿力。又公等宿福所逢。非朕独所致也 帝先许作新经序。机务繁剧未及措意。至此法师重启。方为染翰。少顷而成。名大唐三藏圣教序。凡七百八十一字。神笔自写。敕贯众经之首。帝居庆福殿。百官侍卫。命法师坐。使弘文馆学士上官仪以所制序对群寮宣读。霞焕锦舒极褒扬之致。其词曰。

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包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象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之世。人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像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途。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曲学易遵。邪正于焉纷纠。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时而隆替。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迻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分条析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积雪晨飞。涂间失地。惊沙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露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愿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苑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厂-一)  臣  責]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律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唯人所托。譬夫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华。莲出绿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成庆。方冀。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时法师奉圣制表谢曰。沙门玄奘言。窃闻。六爻探[(厂-一)  臣  責]。局于生灭之场。百物正名。未涉真如之境。犹且远征羲册。睹奥不测其神。遐想轩图。历选并归其美。伏惟 皇帝陛下玉毫降质。金轮御天。廓先王之九州。掩百千之日月。广列代之区域。纳恒沙之法界。遂使给园精舍并入堤封。贝叶灵文咸归册府。玄奘往因振锡聊谒崛山。经途万里。恃 天威如咫步。匪乘千叶。诣双林如食顷。搜扬三藏。尽龙宫之所储。研究一乘。穷鹫岭之遗旨。并已载于白马。还献紫震。寻蒙下瞾赐使翻译。玄奘识乖龙树。谬忝传灯之荣。才异马鸣。深愧泻瓶之敏。所译经论纰舛尤多。遂荷 天恩留神构序。文超象系之表。理括众妙之门。忽以微生。亲承梵向。踊跃欢喜。如闻受记。无任欣荷之极。谨奉表诣阙陈谢以闻 帝省表复手报书曰 朕才谢圭璋言惭博达。至于内典尤所未闲。昨制序文深为鄙拙。唯恐秽翰墨于金简。标瓦砾于珠林。忽得来书。谬承褒赞。循躬省虑。弥益厚颜。盖不足称空劳致谢。

同类推荐
  • 七俱胝独部法

    七俱胝独部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阿弥陀佛经

    大阿弥陀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九牛坝观抵戏记

    九牛坝观抵戏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喉科指掌

    喉科指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慈氏菩萨略修愈誐念诵法

    慈氏菩萨略修愈誐念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无上真仙

    无上真仙

    现代高材生穿越仙侠世界,用活字印刷术制造符文,用兽医学催产神兽仙兽,用微量学制造仙丹,用仿生学创造仙法,用浪漫和情诗追圣女,以一条奇门鬼道称雄万界,成就无上真仙!新书《万兽战神》已发布,请大家多多支持。
  • 泥工王明礼

    泥工王明礼

    不想弄点别的事做么?在城市里你能做的事多着呢,不一定非要做泥瓦工。想想老刘狗日做的事,既是教训,又是经验呢。你要是也能这么弄一次,一生就不愁了。王明礼沉默了一会儿,说,我还是做泥瓦工,不想弄别的。泥瓦工也能做出名堂,我们林总不就是做泥瓦工做出来的么?那你就做你的泥瓦工去吧。刘金标阴沉着脸,又说,刘明辉狗日的事我给你打听着点。一有消息,我就告诉你。王明礼就用林大栓送给他买车票的那点钱一直捱到了农历正月末。在这段时间里,王明礼始终住在林大栓的工棚里。他天天都到街上去,但他连刘明辉的鬼影子也没见到。
  • 失落的幻想乡

    失落的幻想乡

    因为不明原因流浪在外的幻想乡众人,二次穿越的主角,风见家再一次出现新人,失去记忆的风见幽香,找回记忆与原因的旅程【这是不停穿越的物语】(有件事要说: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二设)〔还有一件事:就算作者看这个小说都觉得有点不行〕
  • 霸总逼我谈恋爱

    霸总逼我谈恋爱

    一直以来。乔兮最满意的就是自己的肤白貌美大长腿。再醒来时,她却成了个三无软萌小萝莉?却没想到招惹上的男人会是这么厉害!从此以后,身为颜狗的她再也不敢乱犯花痴。不仅如此,他还买一赠一,送了个儿子来监督她!只是……她怎么不知道她啥时候生了个四岁的儿子?!
  • 倾尽繁华与君同

    倾尽繁华与君同

    南郡太师七小姐气质温婉,艳冠群芳,才倾天下,嫁与西靖的路上,路遇杀手不慎跌落悬崖。林嫣,地狱门冷艳绝情杀手,无情无爱,一次任务清扫任务中,不幸身亡。再次睁开眼,她是她也不是她,她是谁?她又在哪里?但不管怎样,能活着就行!靠!抓个鱼,洗个澡,竟然被一个妖孽给看了精光!她怎么就没发现水里还有个大活人?更可恶的是,那人不仅是妖孽,还是个变态,无赖,禽兽,从此之后,还老是死皮赖脸的缠着她!更更可恶的是,自己还一直打不过他!几次三番被他轻薄调戏,发誓一定要好好修炼功夫,某天一定会连本带利的在那妖孽身上全讨了回来!真相层层剥开,原来她跟她至始至终都是一人,在她分身又合身的背后又是怎样的阴谋?!在这个充满硝烟与权谋的天下间她又该如何生存下去?面对着四个绝世的男子哪个又是她的真爱?她最终归属又在哪里?繁华似锦,谱一曲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曲终人散,舞一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发花渐白,上穷碧落下黄泉,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别让太较真误了你

    别让太较真误了你

    人生就像一场五彩斑斓的梦,充满了对美好明天的向往;人生仿佛是一次探险之旅,旅途中充满了惊喜,也布满了荆棘;人生又是一场竞争激烈的马拉松比赛,终归要决出个胜负……这便是人生,有苦也有甜,有喜就有悲。生活总是变幻莫测,让我们捉摸不透,然而,我们又不得不去面对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切。有些事,如梦中花,开了又谢;有些事,如山中雾,聚了又散。纵使心中有千万个不舍,但我们知道,我们尝试过了、努力过了,这便已足够。得与失、成与败,不在于客观存在的好坏,全在我们自己的心。人生本无所谓输赢,只有太较真,才让你真正地输了。
  •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传奇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悲剧。本剧以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波折为主线,展示了深刻的社会矛盾。剧中的白娘子,完全解脱了妖怪气,是一个多情、勇敢,又坚贞不屈的妇女。她很会安排生活,也富有斗争经验。但她和许宣的爱情生活,却被认为堕入迷途,最后被如来佛祖的信徒——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许宣也被法海点悟出家。十六年后,白子许士麟中了状元,来西湖祭塔,母子相会,除共同谴责法海这个“青蝇贝锦的野狐禅”,专门“离间人骨肉的奸徒”之外,白氏特别叮嘱儿子说:“但愿你日后夫妻和好,千万不可学你父薄幸!”这完全是现实中的妇女哀怨的控诉,深刻地揭示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宗法制度对妇女的压迫。
  • 异世绝品狂妃

    异世绝品狂妃

    她是神秘的老大,长着一张可爱脸蛋来欺骗世人,惨死重生异世,成为了一个女扮男装的少爷,且看她如何搅动异世风云!
  • 爱妃再嫁我一次

    爱妃再嫁我一次

    他道,“汝,嫁与本王为妻,有诸多过失,以淫荡由为甚之,正合七出之条,至此退还本宗,听凭改嫁,并无异言,此休书为凭。”她却笑道,“王爷果然言而有信。”她和他空有名分,无实的婚姻只为那荒唐的交易,然,这一纸休书却只是这段姻缘的开场白。南宫寒澈,她的夫君,却心早有所属,拒绝娶她,新婚之夜让她独守洞房花烛,然,为能夺回心爱的人,却和她达成荒谬的协议,可到头来谁才是他心中所爱?西门监兵,她的师父,一个如风的男人,曾予她柔风般的温柔,可她深知,他的温柔只是透过她给予她的母亲的。云听轩,她的哥哥,却与她有了暧昧的情愫,可她却残忍的逼迫他,迎娶他所不爱的人。云残月,她的父亲,一个狡猾似妖狐的男人,有着深沉难测的城府和诡异的身份,一双邪魅的妖眸总有着她难以读懂的情愫。东方孟章,她寻石名单中的一人,为此而助他登上帝位,但得知他非她所寻之人时,虽明知她便是他所找之人,却仍隐瞒身份。南宫陵光,她寻石名单中的一人,本应是她的夫,却傲然将她推给他人,当心意明了,他又该如何去面对已是他弟妹的女人呢?北堂执明,她寻石头名单中的又一人,一个心狠手辣野心勃勃的男人,欲利用她祸乱四国,但当阴谋遇上爱情,又是谁胜谁败了呢?******************************************这文可能有些亲看过了的,是小LL曾经弃的一个坑,原名《妖颜不侍君》,给朋友接着写后,曾用名《艳色撩君来洞房》《凰妃八嫁》《穿越之妃来艳福》等名,但如今朋友不写,小LL只好拿回来接着写,免得浪费大纲了,O(∩_∩)O哈哈~。****************************************推荐自己的文文,《高中生小后妈》(搞笑)已完结《棋子》(穿越)已完结《权倾弃妇》(穿越)已完结《律政俏妈咪》(现代)已完结《爱妃再嫁我一次》(穿越)已完结《情咒之约定来世》(架空)已完结《夺情总裁退爱妻》(现代)已完结
  • 民国的农村2:农产考

    民国的农村2:农产考

    齐如山先生在本书中介绍了华北地区土地出产的农产品的情况。华北地区出产的弄产品可以说是甲于天下,地球上任何地区出产的谷类,远不及华北多,所以华北历来号称百谷。华北地区的出产农产品的类别已经很复杂了,而每类之中又有许多种,例如高粱之中就又分几十种,谷子也有几十种,本书对其每一种的来历、生长季节甚至销售情况都有记录,这是另一种“舌尖上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