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93500000117

第117章

补刊震川集之七

应制论

五始之要如何

知谨始而不知尊王,非圣经之本旨也,圣经为尊王作也。夫既为尊王而作,则所以正天地之常经,示万世之大法者在是,岂特谨始一节而已哉。或者徒见夫改元即位,于是附会分裂而为之说,不知《春秋》之作,非圣人本心也。王纲不立,侯度废弛,故不得已而寓于笔削之间,以尊王而垂法于后世,其意深矣。使徒欲谨始以立法,而王纲之大者,不拳拳而寓尊王之意,吾恐大义乖而彝伦攸攵矣。故圣人托鲁以尊周,书周以愧鲁,特致严于书“王”之一字。盖以明王室之当尊,而责侯国之自僣,则即位之或笔或削,皆一以王法绳之。以此示人后世,其敢私正朔而改元者乎?此则《春秋》之本旨也。

五始之例,王褒徒见图纬之说,以黄帝受图而得五始,则以为《春秋》法之。然黄帝之时,安有公即位之事?借曰即位为一国之始,则经之不书即位者,是缺一始矣,又何得而言“五始”哉?自褒倡其说而何休和之,于是以元之气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诸侯之即位。而五始之说安之以为当然,是则诸侯改元即位,其果可以为法乎?夫改元正号,即位谨始,王者事也,诸侯安得而私之?正使得以自私,则列国诸侯皆不必禀王朝之正朔,而礼乐征伐亦不复自诸侯出矣。当王室尚存之日,而诸侯有私正朔者,僣也,况敢自即位耶?圣人于元年之下、即位之上而以王法绳之,非私鲁也,乃愧鲁也。愧鲁者,所以愧诸侯也。此义不明,而后有移元于鲁之说,有托王于鲁之说。以是谨始,毋乃开后世僣乱之门乎?

昔者文王受命,当天下三分之时,享国五十年矣,而未尝有改元即位之文,《书》“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又曰:“惟九年,大统未集。”是未尝私改正朔也夫。何自共和之后,诸侯乃各自私其国以改元。记传之所载,如郑国之事,有僖之元年、简之元年,是诸侯皆改元也。即此而观,天下知有王者寡矣。诸侯之改元即位,乃王室之罪人,而谓鲁史足为谨始法乎?夫子托鲁以尊周,非谓鲁之元年足以善始也,亦非谓鲁之即位足以奉元也。周之天命未改,则鲁之有元年,是耶非耶?周之王室尚存,则鲁之自即位,是耶非耶?故圣人之书法,致谨于书“王”之大要。其书“王”于元年之下者,用见“元”惟“王”之所自出。其书“王”于“正月”之上者,用见正朔非诸侯之所当改。自正朔而次,则公即位继之,又明其罪以责诸侯,而示王法之所必不恕也。盖即位,天子之称,鲁既举行即位之礼,则不能禀正朔于周矣。圣人独以周正书于即位之始,则有愧于尊王,鲁其能免乎?以秉礼之鲁尚不知王室,则列国之诸侯又何怪矣!大哉,笔削之有功于王室乎!归正于周,以明天命之未改。托王于鲁,以明王室之当尊。托始于隐,以明笔削之大法。隐公不书即位,以明隐公而下皆非王命之所当立。于元年之外皆去正月,以明当世诸侯皆不禀正朔于王。至于隐公,无论犯天下之大戒,而又始终书“王”以愧之。此皆大义之不可犯也。王褒不知圣人始隐之意,而乃以为“五始”焉,则其惑也甚矣。

然则人君谨始之法,独不可以是推之乎?盖尊王之义明,则改元即位,非所以为臣子训。故公羊、左氏足以知此,而董仲舒则为通论也。公羊则加“王”于“正”为大一统,左氏以“正月”为周正月,至仲舒则举天地常经、古今通义言之,此春秋圣世之本旨。惩列国之僣乱而示一统之大义,以正本始,则元年之意明而万世之经正矣。《书》谓“君为元首”,又谓“君为元后”,则“元”者天子之称也。“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位乎两间者,当与天地参,故体元者人君之职也。元即仁也,仁人心也,体仁以长人,则元之义得矣,此岂列国诸侯所敢僣哉?愚故推明一统之义,以正“五始”之要。

变化论

万物不能常有,有极则入于无;亦不能常无,无极则出于有。变者,自有入于无者也;化者,自无出于有者也。方其入也,则质散而返形,形散而返气,气散而返于芒忽之间。辟阴以为阳者有矣,阖阳以为阴者有矣,其巧妙,其功深,故难穷难终,此物之极者所以由之也。方其出也,则芒忽之间,合而成气,气合而成形,形合而成质,移刚以为柔者有矣,易柔以成刚者有矣,其巧显,其功浅,故随起随灭,此物之生者所以由之也。是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变者,天道也,君道也,圣人之事而化之所以始也。化者,地道也,臣道也,贤人之事而变之所以终也。是二者,犹生之有死,昼之有夜,动之有静,往之有来,常相待为用而未有能独成者也。二者虽不能独成,而亦不能两立,何则?一气不顿进,变进则化退矣。一形不顿亏,化进则变退矣。一进一退,迭相出入,而神用无穷焉。故曰:“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又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昔之论变化者,有先变而言者,有先化而言者,有兼变化而言者。《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夫道者,变之统也。器者,化之宇也。有形者不能相有,是以虽器也,而制之者亦存乎道;虽化也,而裁之者亦存乎变。故曰“化而裁之谓之变”,此所谓先化而言者也。《中庸》曰:“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盖自致曲而至于变化者,由人道以尽天道;自变而至化者,由天道以尽人道。尽天道,所以率性;尽人道,所以立教。故曰“变则化”,此所谓先变而言者也。荀卿曰:“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夫变者,所以原始;化者,所以要终。独化则不能以生,独变则不能以形。生生形形,而道之用矣。故曰“变化谓之天德”,此所谓兼变化而言者也。盖先变者,以言乎自无而出有;先化者,以言乎自有以入无;而兼变化者,以言乎出有入无,相待为用而已矣。

然则主变者天也,司化者地也,而荀氏皆以为“天德”,何也?曰,天道成终而成始,凡言变者,亦可以兼化;地道无成而代有终,凡言化者,则不可以兼变。《易》于《乾》曰“乾道变化”,而于《坤》则曰“万物化生”,盖乾者用阳气以统天地,天既可以兼化,则乾固不独变矣;地不可以兼变,则坤固止于化矣。故曰:“辟户谓之乾,阖户之谓坤,一阖一辟谓之变。”又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由是观之,变化者神之用也。神无方则无乎不在,故在天则乾道是已,在地则坤道是已,在人则圣人是已。故曰:“天地变化,圣人效之。”此之谓矣。

礼所损益如何论

圣人之制礼,不能不以所可为者而遗后世也。圣人之制礼,尽吾力而求工于文章度数之间,使后有作者,不能加毫末于此而无所损益焉,亦何不可之有。呜呼,亦独不为世变虑耶?世变之来,圣人盖审之熟矣。人情物变,不能常如一日,圣人亦岂能以用之一世者,先数百世而为之文章度数以尽其变乎?势必有所穷也,穷则必断之以弊矣。虽有圣人者作,亦将奈之何哉?故莫若以其所可损益者遗之,使之可损则损,可益则益,与物推移,随时消息,常不至于穷而有所弊。夫惟不至于穷而有所弊也,则庶乎百世之可继乎?吁,此三代圣人之制礼,以其所可为者遗后世也。

而或者之论则曰: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一日无礼则乱。三代圣人之制礼,不敢尽吾力而为之于其先,而常以所可为者而遗后世,则是三代之世,君臣、父子、夫妇、长幼,其礼犹有所未备,必至于后世有所损益而后备,毋乃不可乎?曰:此非知本末之论也。三代之礼,所损益者文也,无所损益者本也。三纲五常,其本也;文章度数,其文也。三纲五常虽历千万世而不有所损益也,文章度数虽以一代之兴亦必有一代之所损益。是何也?文章度数之用,常与人情物变相寻于无涯,人情物变不能常如一日,则文章度数亦岂能常如一日哉?吁,此三代圣人所以不敢竭吾力而为之,而常以其所可损益者而遗后世也。

礼之为物,所以管世俗而防民情,昭人物以化天下,日趋而日变,而日以异。凡其登降之节,揖逊之容,与夫器用之饬,冠裳之仪,宾客祭祀之事,必欲其详且尽,而使来者无毫末之可加,而不能有所损益焉,其可乎?吾逆知其不可也。是故穴居野处之不如宫室,茹毛荷毳之不如衣裳。上古圣人,其智非不足以办此,而必待尧舜氏作而后易之者,盖虑变也。则圣人其敢先时变而为之,惟恃吾力之所及,而不计世变之无穷耶?此三代圣人之于礼,宁使吾被有所损益之名,毋使后世无加之之所;宁使礼制有所沿革而常新,毋使礼文无所增损而终弊。故夫养老之礼一也,夏则燕衣,商则缟衣,周则玄衣;祭祀之礼一也,夏则尚明水,商则尚醴,周则尚酒。堂一也,而有世室、重屋、九筵之异;辂一也,而有用木、用革、用玉之殊。凡若是,皆三代之所损益也。夫自二代而至于周,礼之仪文,其所损益犹且若是然矣,其或继周至于百世,则其文章度数之间,夫岂无所损益者耶?此制礼圣人逆知时变之所趋,必至于有所当损、有所当益,不敢尽吾力而为之常,以其所可为者遗后世也。

虽然,周之文亦岂容轻有所损益于其间哉?继周者秦,区区损益,无足议者。汉继秦,独非礼所损益之时乎?野外之容,徒事绵蕞,两生不来,良有以也。盖至于武帝之世,承平日久,百年可兴,博士弟子之习稍有可观者,而议礼君子犹不以三代之所损益而予之,此又可以观世变矣。

子谓武未尽善

论曰:圣人之心,苟有所不足于中者,无隐也。以圣人之心,何至于有所不足者?而事变之来,不能尽如意也。事变之来,不能以尽如吾意,而吾适遭其所穷,不得已焉而冒为之,圣人之心始病矣。夫惟其病于此者,而天下之大,无足以解吾之戚然、愧然之意,盖将所在乎见之,而不能以自禁。见之而不能以自禁,而何暇乎文之以为欺?呜呼,兹其为盛德之事也。

武王之《武》,所以为未尽善,而吾夫子所以深察其心也。凡人之不幸而犯不韪之名者,其辞气容色,必有所讳者也。于其辞气容色有所讳,则君子必以为犯是不韪也,必其本心为之而非有所隐诎。何也?吾心果有所诎,则亦何畏乎天下后世之共知之也?古之圣人所自见者吾心,而非所恤于天下之辩吾与否。故虽有负俗之累,而蒙人之疑,亦以为吾取之而不辞。呜呼,兹武王之《武》也,所以见武王之心,而亦足以悲武王之不遇也。固矣,文王之宜王也。文王宜王而不王者也。然文王能逃诸其身,而不能逃诸其子;能不兴周,而不能保商之不亡;能止汝坟之怨,而不能遏孟津之集,则夫武王之事诚有所大不得已者。天下之美名,岂惟夫人乐得之,圣人亦乐得之,武王亦何为安于居天下之谤,而使夫后之人得借以自便其无忌惮之为者?武王而安于居天下之谤,则必其身后之名有所不忍计而后为之,而非其所欲。盖使吾身获廉之名,而斯民被不可一朝居之祸,则是以一人病天下也。武王宁以天下之故病一人,无宁以一人之故病天下,则牧野之师,岂必待伯夷非之而后知。虽武王固自非之,而不得不为之。吁,武王之势迫矣。

象成之乐,无亦为周之王天下而作者耶?夫周之王天下而至于作象成之乐,而武王之心尤怛然甚矣,于此乎有不足之意焉。固非武王之耻,亦非武王之谦也。武王之心,犹汤之心也。汤之惭见于言,而武王之未尽善见于乐。圣人岂故以声色欺人者,盖其胸中之藏与天地并,固不肯以其心之知而忌夫人之知也。后世或有察焉,盖将缘是而得吾之微,而吾亦庶乎其有辞于天下;后世而不吾察,则将丛谤于吾身,吾无憾焉耳。呜呼,世之察、不察不足道,而武王之心则见矣。

鲁昭公之为人,皆知其非礼,则“党君”之责,其过也无疑,故夫陈司败之有言也,夫子亦安受之,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夫有过闻天下,而夫子以“幸”言之,则亦宁有所避焉?或者后世必有知吾言之非党者也。然则武王之乐,其未尽善也,固武王之不幸;而周衰有夫子焉知之,乃武王之幸也。谨论。

君人致用成化如何

天地圣人一,自然之理也。惟无容心于其间,则得矣。何也?理妙于无而趋于有者也。无非果无而用生焉,有非真有而化存焉。皆理之自然者耳,岂容以有心为之哉?故凡以有心为之者必有迹,有迹则凝滞于物而非化矣。盖盈天地之间何者非化,而圣人之所以财成者亦何适而非用。用藏于无则为化,化显于有则为用。用之所存,天地固无心,而圣人亦无心也。后有作者,亦惟因其自然之用,全其自然之化,斯可矣。是知不致之致其用神,不成之成其化妙。天地也,圣人也,同此理之自然者也,而吾奚容心之有。否则用非其用,而与大造之初意不相似,则亦迹焉而已,化云乎哉?

同类推荐
  • 金晶论

    金晶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

    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洞玄灵宝消禳火灾经

    太上洞玄灵宝消禳火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炼大丹要旨

    修炼大丹要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龙族之时逆

    龙族之时逆

    前世,在经历小怪兽的死亡之后,尚未走出悲痛的路明非又遭到了卡塞尔学院的追杀,昔日的好友对他刀剑相向,废柴师兄和冰山女王为了他丢了性命,沙漠之鹰的子弹穿透了他的双腿,小魔女将淬毒的匕首送入他的心脏,蜘蛛切和童子切的寒芒刺痛了他的双眼在濒临死亡之际,一段既熟悉又陌生的古老记忆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眼前的一切归于虚无,黑暗中,似乎有一个俊美的少年向自己敞开双臂不断呼喊着一句话,“哥哥......”;今生,他从温暖的阳光中醒来,面对往昔熟悉的人们,他是应该挥起屠刀,还是应该遵从自己的本心......当与那抱着玩具鸭子的小怪兽再次相遇时,他又应该如何选择?
  • 歇后语(民间幽默笑话集)

    歇后语(民间幽默笑话集)

    笑话在古今民间文学中都大量存在。为了给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并使之读后内心发笑、精神受益、心灵得到陶冶,编者从古今笑话中精选了一些优秀篇章,根据现代人口味作适当修改,并根据国内外笑话分类学的方法,主要从便于读者阅读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分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花与恶心:安德拉德诗选(俄耳甫斯诗译丛)

    花与恶心:安德拉德诗选(俄耳甫斯诗译丛)

    《花与恶心:安德拉德诗选》收入了三部重要诗集(《一些诗》《自然之爱》《人民的玫瑰》)中的诗歌作品。他解放了诗歌语言,大胆采用平民化的口语来书写日常生活,甚至糅入市井俚语,以冷峻幽默的同情心,提升了巴西日常生活的抒情表现力。
  • 孤星满月

    孤星满月

    贪狼族的最后一根血脉在一次家变中只留下了池小月,这个刚满十岁的小女孩。她是如何通过自己的的能力一步步成长,最后报家仇的呢?在揭开最后秘密的时刻,上天还能留给了她什么?亲情,友情,爱情,最后陪伴自己的还剩下了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生的忠告(经典励志文丛)

    一生的忠告(经典励志文丛)

    大展宏图的青年必读的处世经典,望子成龙的父母收藏的珍贵家书。作为一名地位显赫的国务大臣,查斯特菲尔德勋爵给儿子菲利普的信如此充满人情味,这也许是《一生的忠告》流传至今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查斯特菲尔德以他在上层社会服务的经历以及高贵的语言,向我们传授了如何在社会上像绅士一样行事的技巧。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许多忠告到今天仍然堪称真知灼见。这些家书充分展示了这位顶尖外交家对人生的洞察。这部书,堪称人类有史以来培养最杰出的青少年和造就最优秀的男子汉的经典教科书。
  •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的深处》,更像是作者的心路历程,涵盖了这些年一路走来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爱。在每一篇真情流露的文章背后,都充满了作者对家人和朋友、工作与生活的由衷感激。
  • 不可能的统一

    不可能的统一

    分久必合?但是真的能统一?历史的规律在这并不适用
  • THE OATH

    THE OA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老公每天都想撒野怎么破

    老公每天都想撒野怎么破

    京城富可敌国的戴家一夜垮台,戴氏夫妇当晚离奇失踪,唯独抛下声名狼藉的戴大小姐,戴安娜。罪魁祸首是受戴家十三年恩惠的瞎子,戴小姐的心上人,君雁鸣。*爱恨难渡,相爱相杀*谁都知道,我是你最虔诚的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