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1300000002

第2章

旨归章云。夫以主教圆通尽虚空于尘刹。帝珠方广揽法界于毫端。无碍镕融。卢舍那之妙境有涯斯泯。普贤眼之玄鉴浩汗微言。实叵寻其旨趣。宏深法海尤穿测于宗源。今略举大纲。开兹十义。撮其机要称曰旨归。庶探玄之士粗识其致焉。说经处第一。夫圆满教起必周侧于尘方既为尽。法界之谈讵可分其处别。今从狭至宽。略开十处。初此阎浮。二周百亿。三尽十方。四遍尘道。五通异界。六谈别尘。七归花藏。八重摄刹。九犹帝网。十余佛同云云。演经时第二。夫以常恒之说前后际而无涯。况念劫圆融岂可辨其时分。今略举修短分齐折为十重。初唯一念。二尽七日。三遍三际。四摄同类。五收异劫。六念摄劫。七复重收。八异界时。九彼相入。十本收末(云云)。说经佛第三。问说此经佛卢舍那身既在如前无尽时处。其佛为是一身为是多身(云云)。今现此义略辨十重。一用周无碍。二相遍无碍。三寂用无碍。四依起无碍。五真应无碍。六分圆无碍。七因果无碍。八依正无碍。九潜入无碍。十圆通无碍。说经众第四。夫众海繁广。岂尘算能知。今统略大纲亦现十位。一果德众。二常随众。三严会众。四供养众。五奇特众。六影响。七表法众。八证法众。九所益众。十现法众。说经仪第五。夫以无限大悲周众生界施化。万品仪式难量。今就通别各开十例。通而论之。或以音声。或现妙色。或以奇香。或以上味。或以妙触。或以法境。或内六根。或四威仪。或弟子人物。或一切所作。皆堪摄物。次别现言声亦有十例。一如来语业圆音自说。二如来毛孔出声说法。三如来光明舒音演法。四令菩萨口业说法。五令菩萨毛孔出声说法。六令菩萨光明亦出声说法。七令刹海出声说法。八令一切众生说法。九以三世音声说法。十以一切法皆出声说法。示经教第六。圆教微言必穷法界既尽。如来无尽辩力各遍虚空。毛端刹海复各尽穷未来际。顿说常说时处无边。若斯之教岂可限其部秩。今约准经文析为十类。一异说经。二同说经。三普眼经。四上本经。五中本经。六下本经。七略本经。八主伴经。九眷属经。十圆满经。现经义第七。夫以义海宏深真源眇漫。略开二类各辨十门。先明所摽之法浩汗无涯。撮为十对用以统收。一教义一对。二理事一对。三境智一对。四行位一对。五因果一对。六依正一对。七体用一对。八人法一对。九逆顺一对。十应感一对。次明所现理趣者。巧辩自在势变。多端。亦举十例以现无碍。一性相无碍。二广狭无碍。三一多无碍。四相入无碍。五相是无碍。六隐现无碍。七微细无碍。八帝网无碍。九十世无碍。十主伴无碍。释经意第八。夫以法相圆融寔有所因。因缘无量略辨十种。一为明诸法无定相故。二唯心现故。三如幻事故。四如梦现故。五胜通力故。六深定用故。七解脱力故。八因无限故。九缘起相田故。十法性融通故。明经益第九。夫以信向趣入此普贤法圆通顿益广大无边。略摄经文现其十种。见闻益。二发心益。三起行益。四摄位益。五速证益。六灭障益。七轻利益。八造修益。九顿得益。十称性益。现经圆第十。夫以法界圆通缘无不契。谓上九门所现之法总合为一大缘起法。随有一处即有一切无碍圆融无尽自在。若随义分开亦有十门。一处圆。二时圆。三佛圆。四众圆。五仪圆。六教圆。七义圆。八意圆。九益圆。十普圆。以同一无碍大缘起故。自在难量不思议故。是谓花严无尽法海穷尽法界越虚空界。唯普贤智方穷其底

迷之者(至)归宗未日。法记云。迷之者者。下四教人也。以不知一乘无住本法故也。守迹不知失体者。比如猎人空守兔迹。不知兔身之远也。如是三乘之人三无数劫如说修行所得之果只是迹耳。守为究竟。不知失其一乘实体故也。勤而归宗未日者。无量亿那由他劫行六波罗密。修习种种菩提分法故云勤也。然而还于一乘之家无日故云归宗未日也

依理据教(至)无名真源。法记云。依理据教者。理则忘像海印。谓佛心中证三世间。而佛证心一无分别也。教则现像海印。谓佛所证三世间法不动。各位性在中道了了现现也。是故依忘像理道二朱画。据现像教列多黑字。作圆印也。略制盘诗者。黑字盘于朱画。朱画盘于黑字故云盘也。黑盘于朱则事遍于理。朱盘于黑则理遍于事也。大记云。冀以执名之徒还归无名真源者。有以外化有名相际并为执名。直约内证为无名真源。然执名之徒但下四教无名真源者。若约实则内证外化一无分别之处。故下文云。若约理云。证教两法旧来中道一无分别也。且约所证。佛证则名为证分。菩萨证则名为教分耳。问守迹之人归真源时。舍前所守教迹而后归耶。所守之迹即所归之源耶。答如后问。若尔解缘起实体一乘之人亦解四谛缘生等耶。答见其不动谛缘之名即是无尽圆通之法也。问若尔守迹之人亦解无尽圆通之法耶。答约我则非他约其则不开也

中法为始(至)随印道读。法记云。中法为始盘回屈曲乃至佛为终者。盘回则直见印圆。屈曲则约诸角曲也。问若约印道即离始终。何故约字法始佛终耶。答若直约理则虽无始终。如其不示始终则不得入法方便故也。随印道者。若唯约字则三乘别教。若唯约印则一乘别教。以印随字以字随印则一乘同教。若具此三则一乘圆教也。以印随字者。一乘垂于三乘。以字随印者。三乘参于一乘。上参下垂并同教

教分记云。同教者(云云)。初约法相交参以明一乘。谓如三乘中。亦有说因陀罗微细等而主伴不具。或亦说花藏世界而不说十等。或一乘中亦有三乘法相等。谓如十眼中亦具五眼。十通中亦有六通。而义理全别。此即一乘垂于三乘。三乘参于一乘。是即两宗交接连缀引摄成根欲性令入别教一乘故也

大记云。就图印文有多义释。有云。以俨师五重海印配释者。初四重则不分文句故皆通配也。约第五重亦具五重。以此第五重所具五重分配诸句。则初证分四句初二重海印也。次真性下缘起分十四句则第三重海印也。次能人下利他行四句则第四重海印也。次是故行者下修行方便四句则第五重海印也。后四句是修行所得之益也。初四句中初一句影不现海印。次一句影现海印。次一句释前法性无二相也。后一句释前诸法本来寂也。问题中约法则法界图。约喻则海印图。与此中法性何别耶。答缘起分中分界种海各别配者。以随行者之心故尔。若证分则本不分示界种海故。但是一味法界之处。是故法界海印法性同一量也。是故初会中分界种海。第二会中不言三别。而但总云佛刹不可思议也。依于此印。若是上根直入证分。若是中根真性下教分之中而能得入。若是下根于后行者下修行方便之中方始得入也。表训真定等十余德从和尚所学此印时。问云。不动吾身即是法身自体之义云何得见。于是和尚即以四句偈子而答之云。诸缘根本我。一切法源心。语言大要宗。真实善知识。仍云。汝等当善用心耳。表训德作五观释。一实相观。二无住观。三性起观。四缘起观。五因缘观也。初观者法源心与大要宗也。后四观者根本我也。因说颂曰。我是诸缘所成法诸缘以我得成缘。是因缘观。以缘成我我无体。以我成缘缘无性。是缘起观诸法有无元来一。有无诸法本无二。是性起观。有时非有还同无。无时非无还同有。是无住观。诸法本来不移动。能观之心亦不起。是实相观作此五观以呈和尚。和尚曰。是也。以此五观准三十句。则证分四句实相观。次十四句无住观。次四句性起观缘起观。后诸句缘起观因缘观也。真定德作三门释。一理事具德门。二事融现理门。三修行增长门。于此三门表训德。加不动建立门为四门也。以此准三十句者。证分四句不动建立门。次十四句理事具德及事融现理门。后诸句修行增长门也。谓十四句中初四句理事具德门。此中初一句无住体故理。次一句无住相故事。后二句无住用也。具德者。真性理中具六道因果小乘因果乃至圆教因果等普贤二十二位。二十二位中具真性体故也。后十句则事融现理门也。谓一尘镕融含十方之道理现前故也。修行增长门者。若分配诸句。虽属利他四句。然此中意始从证分或征或释。令知自身即是法性耳。又以四满义科。则证分四句行实满义。真性甚深下证满义。初发心时下法满义。是故行者下人满义此辞。亦是训德之义。上元元年在皇福寺说也。行满者。但行满则是证分故。证满者。为是证分满足之法方得一中一切一即一切等无碍自在故。法满者。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者以法满足方得成故。人满者。不动凡身即满足佛故。如此印中以此四义科。文亦于一部大经之中以此四义科也。谓行满者一部始终只是十佛内证也。证满者一部始终一多大小无障碍义也。法满者一部始终唯初发心即满足法成正觉义也。人满者一部始终即此凡身是自体佛义也。印则分配诸句。经则亦通配始终自在科也

十句章云。十隔越科文成义自在者。欲成初会义。若余诸会处法文句等在于此初自在能成。如初会义余亦尔。准之。其相云何。若问初会名何耶。答是忉利天会。若问说何法。答是十住法如是言说不违能成义。何以故。初会论时为诸会本故。能摄诸会。如初会余会亦尔。随约是本能摄前后也

法性圆融(至)非余境。法记云。何者是法。借因分诠。若强指者。汝身心是。何是性。即圆融是也。云何圆融。无二相故。一故无二。二而无二耶。非是一故无二。即其二相直云无二何是诸法。法性是也。何故不动圆融故。何故本来寂。无二相故。本来寂处可得名耶。不可名目。以无名故。何故无名。以无相故。何故无相。绝一切故。若尔此中修证亦绝耶。绝也。实无修证耶。实无也然而圣亦修证。要须修证。如何修证。若可诲者是教分故。唯大文夫善用心处非余境也。此证分中一切诸法具耶阙耶。具也。若尔亦具遍计非法耶。何得具耶。尔则阙耶。何得阙耶。谓无有一物非普法故。何得具耶。不动遍计非法即满足法。何得阙耶。故俨师云。一乘中何法缺。非法缺。何法不缺。非法不缺也

真记云。法性者。微尘法性。须弥山法性。一尺法性。五尺法性。若约今日五尺法性论者。微尘法性须弥山法性等。不动自位称成五尺。不增小位不减大位而能成也。圆融者。微尘法满五尺。须弥山法契五尺故也。无二相者。微尘虽满。须弥虽契。只唯五尺故也。诸法者。指前法也。不动者。指前性也。性者无住法性也。故此和尚云。约今日五尺身之不动为无住也。本来寂者。指前无二相也。只是五尺法性侧无余物故。云本来寂也。无名无相绝一切者。如上初初不见名相处也。证智所知非余境者。唯佛与佛乃可能知故也

古记云。表训德问相和尚言。云何无住。和尚曰。即我凡夫五尺身称于三际而不动者是无住也。问若约三际分之则多种五尺耶。和尚云。以是缘之五尺故。须一即一须多即多也。问若称三际而不动者即有住耶。和尚曰。若不见五尺住处。将来有住无住我当说也。又月瑜寺会神琳德云。昔相元师问真定师云。无住故无住耶。有住而无住耶。答二并不是。问若尔云何无住耶。答唯是令住故云无住耳。问无住令住耶。有住令住耶。答亦并不是已上。此则问虽堪问不堪答。答虽堪答不堪问处也。若假言者非如有为法刹那不住故云无住。非如无为法三际不住故云无住也。又林德说法之时。大云法师君白言。缘起分说法如是。证分说法云何。林德默然有顷云。答之已了也。云法师君未会。林德云。君之起此问时。所坐之床及一切法界诸法同时发问者是耳。但君问而余一切法不起问者非也。法师君白六。法界咽喉无尽舌端同时发问者缘起分之问乎。林德云。三世间法同时发问者证分之问。称于默然不动者证分之说。三世间法各住自位本来不动者证分之闻也

真性其深至随缘成。法记云。上证分中指其身心直示法性由无名相机难得入故。以法性转名真性令其习也。比如盲人欲学织锦。匠者教云。当集具来。而彼盲人执草绳来。如是证分绝一切故。唯证所知。然以八识妄心而欲证入故。于此人不能直指证分之处。乃下一步假作真性之名以示之也。甚深者。入真性之门。谓花藏世界之甚深与弥勒楼阁之甚深也。花藏世界甚深者。以一一尘中见法界故。是故约一微尘求其内外并不可得。弥勒楼阁甚深者。谓弥勒弹指开楼阁门。善财入已顿见三世自身及法与诸善友故也。极微妙者中道也。非谓离二边故以为中道。即约诸边云中道也。不守自性等者。由自无性。以他为性。由他无性。以自为性。故云不守自性随缘成也

同类推荐
  • 存余堂诗话

    存余堂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春明退朝录

    春明退朝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诗人玉屑

    诗人玉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宋俘记

    宋俘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丛林两序须知

    丛林两序须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绝色帝妃武神

    绝色帝妃武神

    她曾为暗帝,执掌风云,威震天下为万民心底最为崇拜的形象。奈何一日睁眼却变成了边城小家族的庶出小姐。曾经的她,是活在黑夜中的王。现在的她,是人人唾弃的废柴小姐。曾经的腹黑暗帝与现在的废柴小姐灵魂融合,将会掀起如何惊天狂潮?当庶出小姐退去废柴的资质,步步惊华,华丽的蜕变重生,再一次回到巅峰,倾城一笑,天下皆惊!一幕幕惊心动魄,谱写一段惊世传奇!
  • 修真四万年

    修真四万年

    “倘若这宇宙,真是一片残酷血腥的黑暗森林,我们修真者,也会燃烧自己的生命,绽放出微弱的火花!”“哪怕这火花再微弱,再短暂,再渺小,可是只要我们源源不断,前赴后继,终有一日,火花会点燃杂草,杂草会燎到灌木,灌木会蔓延大树!”“最终,小小的火花,会在这片黑暗森林中,掀起燎原天火,照亮整个世界!”**** 新书已发,《地球人实在太凶猛了》,求关注!-------------已有两群:老牛会客室202330158(两千人大群,虚席以待!)老牛会客室二群386336065
  •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向那些具有常识的读者揭示了国内外盛行的阴谋论的历史、沿革;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思辨,指出了各种阴谋论长盛不衰的原因;并指出阴谋论的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不可证伪性和妖魔化。由此希望读者能更加理性地思考,不被妖魔化的思维所裹挟。
  • 欧阳为师

    欧阳为师

    如果把世界比喻成森林,那么人人都是这森林中的一片叶子。而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我会将我对这森林的所念所想所感铭刻,带给你们。---叶铭森《欧阳为师》简介这是一个学校的改革历程;这是一个萌新教师的奋斗故事;这是一群中学孩子的热血青春。或许,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你奋斗的身影;或许,在这里,你可以回忆起你的懵懂时代;或许,在这里……常常迷路的乐天小机灵VS喜欢故作淡定的羞涩小狐狸【男女主1V1双洁,甜宠】剧情为主,恋爱为辅这里还有礼貌清冷的高智商学霸VS有点小霸道的吃货小胖墩脾气古怪的傲娇小公举VS爱吃辣条的颜狗少年
  • 水孩子

    水孩子

    作者以亲切而风趣的笔调,优美而简洁的文笔,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扫烟囱的孩子汤姆如何变成水孩子,并在仙女的感化、教育和引导下,闯荡大千世界,经历各种奇遇,从中汲取教训,改正错误,克服性格缺陷,后长大成人的美丽故事。《水孩子》可以说是一部天真无邪与社会良知融为一体的美妙童话。作品中充满了各种讽喻,也不乏劝诫,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和憧憬。
  • 百里夷陵

    百里夷陵

    十年前一场大火将安府几乎化为灰烬,太傅遗女安歌化名为柳如柠重返江陵城,本是为了寻一个真相,可是,遇见了他们,青瓷世家的颜二公子,清冷淡薄的夷陵王易安,北蜀和亲的杜若郡主。风雨飘摇,四面楚歌的南梁,一边是家恨,一边是国仇,孰是孰非。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命运写下的伏笔,他们该何去何从?若能够琴棋书画诗酒茶,谁愿意一生戎马走天涯?
  • 洛河神女

    洛河神女

    你要留下当回你的神女,镇守洛河。而我在这里等你已经呆了很久了.....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哥布林仙记

    哥布林仙记

    平凡少年,意外转生为异世界的杂兵怪——哥布林。而且,还是只分不清性别的哥布林,跨越四世的修行之路,启程。(无女主流)
  •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本书主要研究名辩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名辩学之名与逻辑学概念理论,名辩学之辞与逻辑学命题理论、名辩之说与逻辑学的推理理论,以及名辩学之辩与逻辑学的论证理论等。
  • 东京怪谈之驮尸人日记3

    东京怪谈之驮尸人日记3

    我们想逃出血色瀑布,决定冒险潜入瀑布之下,结果意外闯入一个神秘的地下皇陵,在进入前险些让机关阵杀死。成功进入之后,发现皇陵内堆满了黄金,还有一条金龙镶嵌在墙上,旁边描绘着诡异壁画。最角落里放着一口天价金棺,棺材内躺有一具大红嫁衣女尸,打开棺盖之后女尸自动消失,女尸的真实身份是谁?无意间发现的金棺密道,又会通往何处?日本古代居然真有专做人骨油伞的黄泉客栈,以及姑获鸟、夜啼石、雨降小僧、柳婆锁魂、户隐鬼女等一系列的真实灵异事件,这些东西绝对能让你读到头皮发麻!为完成新的驮尸任务,我们前往死亡墓园,传说墓园内有一片稻草人自杀林,林子里头死了至少上百人。因为每个人的死法全部相同,都是让凶手强行割去头颅,把整张人皮剥下做成稻草人的模样,绑上一把特制的木头十字架,竖立于山间或田野内。在驮尸途中遭独臂火猴跟山魈的追杀,最终,我们能否化险为夷,逃出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