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3000000002

第2章 小人物(1)

1.回首往事,不过是虚惊一场

华景春的父亲是抗美援朝的一个军官,战争结束后落下一身的病,家中的体力活干不了,一切都靠老婆打点。他们一共生了六个孩子,三男又三女,作为长子的华景春理应分担一部分母亲的职责。他被朋友们称之为华老大,这听上去颇有点江湖侠气儿女情长的意思。

然而,事实上这是个沉默寡言的老实人,几乎没有度过多少童年时光,便早早下地开荒,照顾弟弟妹妹,迅速成长为一名能扛大事的少年,生活赋予他的本朴与稳重的气质。“是个值得信赖的人”,他时常得到这样的评价。与此同时,他确实也有点侠肝义胆的味道,容不得朋友跟家人受委屈,人缘出乎意料的好,只要向他开口,他就几乎倾尽全力相助。

他在酒厂上过班,干过苦力,修过路,盖过楼,并且掘得一口好井,他自我研究出的一套人工挖掘技术,在同行里很是风光了一阵。

后来,他娶到了村里的村花,一个逢人便笑的大辫子姑娘。姑娘个子不高,温柔善良,在所有化妆品只是一小瓶雪花膏的年代,依旧美得不可方物。当然,在华景春眼里,姑娘即使蓬头垢面也不掩国色。

1983年,农村超生风盛行,不少人当了“游击队队长”。乡计生委不得不将村口那排“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的标语重新粉刷了一遍。华景春的家就在村路口的旁边,他每天出门都得读上一遍。

这一切对他来说并没太大的意义,他的第一个儿子已经出生了,老婆告诉他,无论如何,只要这一个孩子,好好带大,砸锅卖铁供他念书。这是一个朴实的愿望,很适合华景春的自我定位,他跟老婆一拍即合,工作起来更加卖力。

“好好供孩子念书”成为了这对夫妻最原始的理想。待到孩子长到读书的年纪时,他们便为了儿子的教育问题开始不断搬家,孟母不过三迁,他们却前前后后搬过九次家,从农村到县里再到城市,最后成为靠出卖劳动力赚钱的务工农民。

从卖雪糕、烤串,到收废品、养猪,以及承包玉米地、种水稻,几乎所有农村人来城里的生存技能他们通通都尝试了一遍。大辫子姑娘早已剪掉自己的头发,为了劳作方便换成干净利落的短发。这在华景春眼里,依旧不掩国色。

与此同时,儿子也很是争气,辗转几所学校,几乎都在班里名列前茅。夫妻俩对“知识改变命运”之类的老生常谈并没有太大的感触,他们仅仅是最本能地认为“既然孩子这么能读,那就给他创造最好的条件”。换的学校,一所比一所优秀,他们的劳作也一次比一次艰难。

终于,儿子上中学,华景春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出门做生意。一向沉默寡言的华老大在临走时对儿子说:就你这智商,我们老华家百年不遇,好好读书,爹会把你读博士后的钱都挣回来。那天,乌云滚滚,雷声阵阵,是暴雨将至的迹象。

那场雨直到儿子上初三的时候才彻底降落,如同瓢泼。

盛夏的某个暴雨夜,华老大从侧门一闪而入,被风吹歪的伞靠在墙角,雨水流了一地,华老大的肩膀也被淋湿。他沮丧地坐在床边,仿佛老了一个世纪的光景。

生意失败了,欠了十几万的债务。华老大是个老实人,整场生意几乎就是一个骗局。

儿子从门缝里窥视父母低声交谈的样子,他们全都低着头,看不到脸上的表情。这一切对20世纪90年代的农村家庭几乎是毁灭性的。于是,他转身将刚领到的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扔进垃圾桶。

房子被抵押出去了,好在家还在。华老大率领着大辫子姑娘与儿子,在长春地震局的一小片空地上搭起了只有三面墙壁的临时住所,如同一个等腰三角形。

好在当时并无城管介入,华老大一家才得以在等腰三角形内重新开始。

按照传统路线,接下来的剧情发展本应是华老大颓废度日,大辫子以泪洗面,儿子外出打工还债。

然而什么也没发生,一家三口各安其职。

儿子自动选择了中专,让夫妻俩觉得已是极限,还没等孩子开口,便打消了他勤工俭学的想法。华老大在院子附近开垦出一小片土地,就着年轻时代的一身本事,教儿子翻新播种收菜杀虫,一家的口粮就指望着这片“自留地”。大辫子虽然早已没了辫子,但笑容依旧。“现在已经是最坏的时期了,以后只会越来越好。”她时常这样告诉儿子。

所谓时光飞逝白驹过隙,这对华老大一家而言,也是度日如年的岁月。

冬天,地基下沉,北面的墙有裂缝,寒风刺骨,躺在床上就能看到满天的星星。儿子就此悟出了“我在逼仄的空间里能看到无穷的世界”之类的哲学问题。

春天,房子阴冷潮湿,需要夜不闭户才能挥发掉部分湿气,这是一个小偷来了都无法落脚的房间。

这一切如同某种行为艺术。

华老大与大辫子再次外出务工,交学费,还债,以及基本生活开支……日子始终是过出来的。道地的乡下人即便挨过锤后,依旧生猛。

某个冬天,大辫子在饲养场上班,跟猪睡隔壁,就在一个大棚内。落脚之处依旧是个等腰三角形的地儿。周末儿子过来跟着母亲一起照顾小猪,为猪接生。大辫子留着饲养场为饲养员准备的面条,给儿子煮面。她切了很多肉丁进去,待到吃饭的时候,儿子却将接近一半的肉丁拨进她的碗里,然后一溜烟地转进值班室看电视剧,容不得她提出抗议。她偷偷望向儿子,儿子如同一只乖巧的猫咪一般盯着闪烁的屏幕发呆。

那年冬天的电视连续剧是《天龙八部》。

华老大一家如同隐形人一般蜗居在这个城市的角落,像一株生命力旺盛的野草。

“你知道‘加拿大一枝黄花’吗?”教儿子为“自留地”除草的时候,华老大像突然想起似的对儿子说道,“你小的时候时常看到的,现在估计都没有了。”

“那种草30年代被带进国内,生命力顽强,繁殖力超群,焚烧、喷药,都无法根除,除非将它连根拔起,堆起来烧,可如果一不小心让种子飘走,那它们便立刻长得漫山遍野都是。它是野草里战斗力最强悍的生物,长得比人还高,根也特别深……只要有土壤的地方几乎都能生存……”

儿子努力回忆小时候的情景,却始终想不起来这草的样子。直到多年以后,在互联网上搜索才清楚地看到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样子。

那是一株不太起眼的野草,杂乱的外表非常不讨喜,却透露出一种怪力乱神的味道。

加拿大一枝黄花成为了儿子的精神寄托,即便是一切艰难岁月烟消云散之后,他也时常在午夜梦回之时想到这株拥有古怪学名的野草。

全家搬出“等腰三角形”的那一年春节,华老大再次率领大辫子跟儿子回了一趟老家。一路上,他依旧沉默不多语,但整个人轻松多了。他抽着烟告诉儿子那些早已耳熟能详的华家老规矩,不论多大年纪,过年了都要给长辈磕头,大年三十不要让女人干活,女人辛苦了一年了,过节的时候理应让她们休息……

这些习惯跟传统,华老大一家一直坚持到现在。

很多年过去了,华老大始终如一地沉默寡言,别人提到他时依旧会说,“是个值得信赖的人”。近几年来,他的日子早已轻松,儿子开始工作,老婆也一直待在身边,偶尔会约几个哥们儿打打小麻将,喝喝小酒。

尽管华老大不爱说话,我却喜欢找他聊天。每次回家,都会第一时间找到他,然后拍拍他的肩膀:“老爸,最近日子过得顺吗?还缺钱不?”每到这时,他都会答非所问地说道:“儿子,怎么还没交女朋友啊,你到底打算什么时候结婚?男人还是要先成家后立业的。”

回首往事,不过是虚惊一场。

2.一个百度都找不出来的地方

龙头山子是个百度都找不出来的地名,她位于吉林长春的一个郊县,平原地区,拥有大片的盐碱地。尽管名字看上去霸气外露,听起来也像是某种旅游胜地,但我至今也不太清楚各大类型的卫星定位系统上有无更新这里的地理位置。

1983年8月,我在此出生,乡下的新鲜空气赋予了我积极的人生态度,以至于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能活过2083年。

当年计划生育还不够严格,村里多数人家都是两个以上的孩子,只有我享受着独根独苗的待遇。从小备受呵护与关照,成为全家重点培养对象。农村民风朴实邻里温良,作为独子,我并不孤独,拥有各种惊呆了的小伙伴,以及漫山遍野的脚印。

乡下的童年生活赋予了我某种情怀。这里四季分明,我站在春天开满野菊花的山坡上,将狗尾巴草编织成一条金鱼;或者在秋天砍下芦苇,做成一把手枪;还有夏天的蝌蚪以及冬天的雪人……那个时候,各家还没有普及电视。我有足够的、真正自由的时间。

村子的南面有一条河,乡下人通常称之为南河套。那是一片圣地。一到夏天,便会出现各种光溜溜的小孩在此嬉戏。

伟伟跟张二是我的固定玩伴,他们一个负责在河里捞鱼,一个负责将捉来的巨大蚂蚱捆在枯草上吓唬路过的胆小女生。我则负责帮捞鱼的伟伟打下手以及指着被张二吓哭的女生哈哈大笑。

伟伟捞鱼很有一手。他先在河里摸出一大把的螺蛳,再将其砸碎,放入从家里偷来的簸箕内,簸箕四角牵着长线,四条线最后缠在一起,一头拴在长杆上,如同钓鱼竿。捞鱼的时候先朝河里鱼多的地方撒些馒头屑,引鱼过来,再手握杆子,悄悄将放了石头跟螺蛳肉的簸箕没入其中。鱼儿闻到螺蛳肉的腥味纷纷游入簸箕内,待到时机成熟时,再一抬手,所有的鱼儿纷纷上当,无一漏网。

然而,通常在最关键的时刻,总有些令人深恶痛绝的小孩跑来捣乱,伟伟刚准备收杆子,他们便“咚”的一声跳入水中,挣扎在簸箕内抢食的鱼群受到惊吓,立刻做鸟兽散状。我与伟伟顿时气急败坏地破口大骂,我扔下手中的馒头屑便去追。无奈,玩过水的小孩全身滑溜溜的,怎么抓也抓不住。在一旁忙着吓唬过路女生的张二,便在这个时候显示出应有的智慧,他立马跑向村头那个孩子的家里,告诉他的父母,“你家谁谁谁在河里玩水呢”。于是,长辈出动,没有抓不了的调皮小孩,只见他爸将手朝沙地上一摸,自制防滑功能,一逮一个准,不到一支烟的工夫便提溜着儿子的耳朵回去了。

我们捞鱼最多的一次是每人提溜五条回家,每条都比大人的巴掌还大,可谓是满载而归。

到了冬天,南河套依旧热闹。大年三十晚上,我们怀揣着从家里偷来的炮仗在河边放,有人拿来家里自制的灯笼围在河边相互追赶。众人在一旁点燃篝火,把寒冷的隆冬照得通亮。

还有值得一提的事。

有一年的夏天,我破天荒没去南河套,而是爬上村里的那棵老树。

它枝叶茂盛,树丫错综复杂,是攀爬的好材料。

“找到了吗?”我听见小良朝我叫。

小良是我另一个颇为传奇的伙伴。尽管没有电视,但我们都听说过神笔马良的故事。于是,所有人都叫他神笔。神笔跟马良不同,他既不会画画,也没有神笔,但他拥有其他的魔法。他比我们大不了几岁,但总能找到更好玩的事,狗尾巴金鱼跟芦苇手枪就是他教我做的。他告诉我们哪棵大树上有鸟蛋,在竹竿上缠蜘蛛网可以用来沾知了,山上的哪些野菜可以凉拌着吃,掏马蜂窝的各种技巧,以及伟伟的捞鱼技术也是他传授的……他是当之无愧的神笔,颇为风光了一段时间。

跟他待在一起,仿佛永远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那天,神笔小良告诉我,他藏了个宝贝在老树上的鸟巢里,叫我帮忙取下来。

“你干吗不自己去?”

“我才新换的裤子,蹭脏了,我妈会说我。你去。”

我望了一眼自己身上穿了一个礼拜的裤子,想想神笔的宝贝,不再讨价还价,转身爬上老树。

鸟巢位于老树的三分之二处,要靠近它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当时的我还没蹿个儿,身材矮小,手短脚短,颇费了一番周折。等我上气不接下气地来到鸟窝旁,正想冲着树下狂叫不止的神笔抱怨几句时,我看到了人生中第一次能称之为漂亮的东西。

这天烈日当空,老树茂密的叶子也没能挡住,阳光从叶缝里倾泻而出,照进鸟巢内,里面五光十色。

我顺着老树疙疙瘩瘩的树干滑落下来。落地后,神笔赶忙跑向我,“拿到了吗?”

我摊开右手,几颗色彩斑斓的玻璃球安静地躺在手心上。

“这是什么。”我问。

“这是宝石。”

那时候还不懂玩玻璃弹珠的方法,小良也不会。我们如同珠宝鉴定商一般,坐在老树下,对着太阳,看了一个下午的彩色玻璃球。直到吃晚饭时,母亲叫我的名字。

后来,小良搞到了更多的玻璃珠,开始研究玩法。他的身后一如既往地跟着一大帮叫他神笔的小伙伴。

小良的风光岁月在村西口老刘一家买了电视机后逐渐陷入萧条。面对屈指可数的儿童节目和动画片,我的小伙伴们还是真正惊呆了。晚饭后,不再有人出来疯跑,也没人再去找小良。大家都聚在老刘家看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真正的《神笔马良》。我在村子里也再难看到小良的身影,电视机出现后,他的魔法也消失了。

前年春节我回老家过年,老树依然健在,只是装载着玻璃球的鸟窝早已不知去向,南河套也不再清澈,沉默得如同从未孕育过生命一般。捞鱼能手变成了一名木匠,蚱蜢狂人也成了一名大厨。

只有神笔马良,消失得那么彻底,如同一个神话人物一般,仿佛一开始就未存在过。

3.原来有些东西,没有就是没有

第一次搬家是到长春市郊一个叫董家屯的地方,坐落在如今著名的旅游区净月潭里。当时那里还是个小山坳,村里只有几十户人家。

我家迅速落脚于此,拥有三间土坯房,以及房前的各种蔬菜园地。屋后有山,是片风光大好的原生态宝地。

同类推荐
  • 纳训译一千零一夜

    纳训译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相传一国王痛恨王后与人有私,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晨即杀掉。宰相女儿为拯救无辜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每夜讲故事,以引起国王兴趣,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终使国王感化。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4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4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
  • 前世

    前世

    百花洲杂志社编著的《前世(身穿尘埃的字符)》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纪实文学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

    特殊清扫,清扫的不只是普通的垃圾,而是一个人留在世界上最后的痕迹。从事特殊清扫20年,无数次进出各类死亡现场,见过形形色色不同的人,在生与死的边缘,他选择用笔记录下自己所经历和思考的一切。有善终的老人,葬礼上全无悲哀肃穆的气氛;有因病而亡的运动少年,戴着奖牌走完了在人世的最后一程;有自我了结的中年人,在墙壁的月历上留下奋斗的记号;也有“孤独死”的人,却有一生的挚友帮其善后……对死者来说,人世的变幻无常在死亡的那一刻已然定格。可是对生者而言,关于生与死的思考却永远不会停止。什么是生?什么是死?生命中什么最值得珍惜?站在十字路口,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这些问题,恐怕思索一生也未必能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不知死,焉知生?只有在死亡面前,生命才能凸显其分量;也只有在死亡面前,人生中最弥足珍贵的东西才会浮现。跟随特扫队长进入25个房间,旁观25个人的生命故事,或许我们对于生和死,会有不一样的思考。
  • 三国名人传说

    三国名人传说

    人们都知道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其实,诸葛亮出山之前,还试过刘备三次哩!徐庶走马推荐诸葛以后,怕诸葛亮不肯出山辅佐刘备,专程绕道隆中对诸葛亮说:“刘备是当今首屈一指的英雄,既宽厚仁义,又礼贤下士,只要诸葛先生出山辅佐,定能施展抱负,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下一战影后

    重生之下一战影后

    她撕了整个娱乐圈,撕来千亿身家、顶流老公和豪门闺蜜团……曾经的服装界女大佬,以为自己被豪门老公和影后小三害死,为报仇,也为给闺蜜实现梦想,她从一个三流小城市的差生华丽转身,靠系统一路越杀越勇……多年以后,人间富贵花、顶流男明星时钦哭着退隐了。因为他发现,整个娱乐圈都是他老婆的人。PS:故事很多反转,希望你能习惯。偏正统的爽文,拒绝对号入座。真正的宋星在下一个故事里,正在整理大纲,今年大家会看到新故事。
  • 长三角海洋经济整合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长三角海洋经济整合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提出了长三角海洋经济整合思路、整合格局和整合路径,重点对共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优化海洋产业布局、加强海洋科技合作、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完善海洋区域协调体制机制等路径进行深入分析,为长三角各地方政府加强海洋区域合作提供决策参考。
  • 中唐名将

    中唐名将

    张巡在唐朝开始不过一区区知县,但是经过安史之乱中的睢阳之战(睢阳,现在的河南商丘),唐肃宗追赠其为扬州大都督,远荆州大都督,封其为邓国公。赠张巡妻为申国夫人,张巡子为金吾大将军。大中年间,更将张巡的画像置于凌烟阁上。由此可见其在安史之乱中所起的作用。 另外,陕西境内有老王会一说,所为孝王,即是两位爱国英雄张巡许远;还有,道教玉帝封为“宝山忠靖景佑福德真君司马圣王,亦称斩鬼张真君,其像为白面黑须幞头持笏的文臣装束,有联曰:“忠勇称司马,英圣号圣王”。附神有许远、部将南霁云、雷万春、妻刘氏、妾柳氏,还有雷万春等。 在福建莆田,张巡还被尊奉为司马圣王,是保境安民的神灵。每年在正月闹元宵中,有不少地方抬着张巡、许远和手下诸将的神像绕境行道,盛况空前,热闹非凡。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抬着他们的神像呢? 。。。。。。
  • 北峰教义

    北峰教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君子慎为善

    君子慎为善

    糖罐里泡出来的纨绔子富二代,穿越含着金勺子出生的朱姓小太子。在这个人吃人人踩人的后宫里,没有制造阴谋诡计的脑袋,没有毒如蛇蝎的心肠,废柴富二代要怎么守住他的富贵日子?他能成为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太子吗?今生来世,他还有机会回到现代吗?
  •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该书提供了麻醉相关技术,麻醉临床争议与进展 ,危重、疑难患者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麻醉实践中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介绍。该书结合临床麻醉实践情况,论述了对手术麻醉的安全和风险等方面情况的认识,提出了加强手术麻醉质量管理的建议,进而有效减少医疗纠纷,从而保证手术麻醉的安全及质量管理。
  • 历尽诸天不得道

    历尽诸天不得道

    拥有最逆天的能力,最锋利的武器,最神奇的帮手,杨舒柳可以成为世界最强、永恒之神,参悟大道,但他并不稀罕。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把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孩子追到手!
  • 渐行渐远

    渐行渐远

    川妮,本名刘春风,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时尚动物》,中篇小说《我与拉萨有个约会》《白领的午餐》等。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任战旗话剧团编剧。现居北京。我的丈夫对我说,你已经是个中年女人了。一段时间以来,这是他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尽管有很多女人写文章赞美中年女人的魅力,事实上,人人都巴不得青春永在,我也是。尤其在深圳这样一个年轻的城市。媒体上曾经作过统计,深圳的男女比例是一比三,而且,深圳的年轻女人都漂亮得让人目眩。
  • 108影响人类的伟大发明

    108影响人类的伟大发明

    《108影响人类的伟大发明》特意选择了在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又和今天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百零八个发明,不论发明的大小轻重,将其背后的故事和相关的趣闻一起呈现出来,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发明、热爱发明,将文明的火种传递下去。
  • 四时序

    四时序

    看穿越女赵霜是如何在古代平凡日子里活出属于自己精彩,种田几天便没了地,只好创业做生意,好不容易赚点钱,为了怕徐青盈那小白莲被宅斗,只得又携手往前冲,这是一个平凡人的普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