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37000000025

第25章

答。理事俱得生于疑悔但偈长行互现文耳。我独经行时下此颂长行中在会见闻故悔接前偈来者上明失于德果。今明失名闻果。前辨三密故是德果。今云名闻满十方谓名闻果。又前辨失上弘之德故云不能于未来演说无上道。今辨失下利之能故云广饶益众生。是故异也

问。既言我独经行时云何复言见佛在大众

答。有人言此举上之独行就下之在会总明两处失诸胜德耳。有人言身子不在佛会但遥见佛在会故自伤耳。自惟失此利我为自欺诳者从呜呼深自责云何而自欺标自伤章门也。我等亦佛子下释自伤章门也。今半行结自伤也。我常于日夜下自上已来皆颂昔悔。此二行偈第二颂于悔后生疑。两偈为二。初偈独处生疑。次偈在会生疑。上悔有独处之与在会二时。今疑亦然。又独处生疑疑丧果德。在会生疑疑失因行。疑事虽多不出斯二也

问。身子既见理同而教异为是已知同归故名同。为未知同归故名同

答。摇法师注云。已见同归之理。但以理疑教以教疑理互推所以生疑。顺理而推教不应三。就教而言理不应一。故回惶理教之间。众师并同此说。今谓不然。若身子利根悬知理教同异者亦应悬鉴理教权实知理为实识教是权。权实何故难知同异而言易识。又问既已知理一教三者未说法华执根已动。略说之言更动何执耶。又若已知理一教三者下何故云初闻佛所说心中大惊疑。若尔唯有旧惊更无新怖。摇公云初闻佛所说心中大惊疑者初闻三请前说定知理一以教惑理此疑即断更后惊疑。佛昔何故违理说三。由有以理惑教之疑从正说文去第二疑即断难。曰是亦不然。三请之文始是执动疑生实未断也。又新疑之文总明三一相违今昔鉾楯。亦不偏主以理惑教也。今所释者盖是知法性空理同耳。非知一乘理同也。大品及此文自分明。以体法性同故三乘果异。是故以理惑教以教惑理。自教而观应是永失自理而观应由不失。故怅怏迟回意由未决故云为失为不失。第二偈见佛赞扬菩萨由有窥窬之望。未知为永住声闻亦成菩萨。故言以是于日夜筹量如此事也。今闻佛音声下自上已来都是序二疑二悔故忧。此一行偈闻今教疑悔得除故信解。上半领开方便门下半领显真实义。以领此二义故疑悔便息也。无漏难思议令众至道场者三乘无漏就教而言各住三果。考而论之并归成佛也。说三至三可是思议。今说三乘无漏乃令同归道场故不可思议也。我本着邪见为诸梵志师者第二颂初得道时执心除故喜

问。何故不先颂初得道执见除耶

答。得道以后见闻胜事。疑失佛果所以生忧今知不失。是故欢喜。所以先颂也。初得道未有失果之忧则无今日之喜。故不前颂。但后之疑悔由初保执。故举执情释上疑悔所由也。就文为三。初序执见二明悟解三述解所由。初半行身子自叙。我本着邪见者。身子本仕外道删阇夜为弟子也。为诸梵志师者。删阇夜去世以二百五十人门徒付嘱身子。为诸梵志师也。世尊知我心此下半行序佛授其小法也。智度论云。頞鞞初将入王舍城乞食时。佛语之云。汝今日若见非常之人勿广说法。即是世尊知其心也。拔邪说涅槃者。頞鞞说偈云。诸法因缘生是法缘及尽我师大圣主是义如是说。此偈明三谛。诸法因缘生谓苦谛。是法缘谓集谛。及尽谓灭谛。虽有三谛正为明灭谛涅槃。故云拔邪说涅槃也。我悉除邪见下此一行陈昔悟小乘也。上半明身子断邪见得初果时。下半明身子闻长爪论义得罗汉时。故邪中有二时。正中亦二时也。而今乃自觉非是实灭度者。上来序执迷。今陈得悟也。若得作佛时下前半行领识迷。即领开方便门。今领显真实义。既知昔灭之未极即知当极之有在。故言是时乃可谓永尽灭无余也。佛于大众中者第三一行称叹佛。即序得悟之由也。初闻佛所说下第三颂新疑除故喜。前二并是昔旧疑悔除故喜。就文有三。初一偈述新疑。第二明疑除。第三身子自悔过。初闻佛所说者谓初闻略开三显一动执生疑所说也。心中大惊疑者于开宗之始执动生疑也。将非魔作佛者心既生疑。尔时意中密谓佛是魔。所以然者。魔之为性有而言无无而言有一而言三三而言一。故似魔之妄谈也。恼乱我心耶者上半是教乱下半是明形乱也

问。新疑与旧疑何异

答。旧疑但就正生疑。新疑邪正合生疑。旧疑就正生疑者。昔理教俱是佛法。而用理教互相疑故是正中生疑也。今邪正合生疑者。身子谓昔教是佛说今教魔说。故名邪正合生疑。断昔疑故即识大乘为实小乘为权。断今疑故即知一乘是正说非是邪说。故前章简一乘是实而非权故异于小乘。此章简一乘是正说而非邪说。以除此二疑即一切疑断一乘义圆也。佛以种种缘者第二明疑除。就文为二。初四偈正辨疑除。次一偈结于邪正。四偈为三。初一行领长行自开宗说。次两行领长行引证门说。后一行领上顺同门说。初半偈正领佛说教。下半辨于疑除也。其心安如海者。夫虚危假诳必心神睒烁。而今安定惔静。即知非魔。安者如山之安如海之旷。心神既同山海。则知非魔故疑断也。身子闻初自开宗说便以领悟。次两偈引证如文也。如今者世尊下第三领顺同门

问。但应言释迦亦开三显一。何故乃举初生出家得道说法耶

答。所以远言此四事者。寻迹由来自古至今始终皆是一佛。故知非魔惑乱也。又身子非但悟解三乘方便一乘真实。亦知从初生说法皆是方便。所以然者。道理唯一而方便说三。亦道理无生而方便说生。出家得道义亦类然也

问。未说寿量。云何以领真应耶

答。据迹而言。身子利根闻一知二。既解教之权实即领身之真应。若就本择者。身子既是大权助佛扬化。前以广领教之权实。令时众舍三悟一。今略开身之真应。亦令时众不执迹迷本也。世尊说实道下第二结于邪正。所以结正者。为令时众识一乘是佛说非魔说也。上半明佛有实魔无实。即判有无也。下半结于是非也。我堕疑网故者。第三此半偈身子引过归已自悔责也。闻佛柔软音。此第三颂长行结欢喜也。就文为三。初三句叹佛。次三句明欢喜。后一偈明自庆。三句叹佛者。初两句叹能宣之声。后一句明所说之法。三句明欢喜者。初一句正明欢喜。次两句举得离以释欢喜。后一偈明自庆者。初两句明作佛谓生物之福。后两句明说法生物之慧也。尔时佛告舍利弗下第三大段明如来述成。述成其领解不谬也。又将欲为其授记。恐时众疑云若行大因可得大果身子既修小行遂得作佛将非因小而果大。欲断此疑故述其往行明修因既积便得大果无所疑也。又身子本是小学今遂悟大者。此亦可疑。所以然者。诸大乘经皆令怖畏二乘之人遂得授记作佛者。堕于二乘地何所畏耶。是故释云。身子久修佛慧故得悟解耳。若实证小乘则难悟大道。故释论云。罗汉生净土根钝于佛道迂回稽留。不如直往菩萨。故诸大乘经令怖畏二乘也。就文为二。初明于大众中宣说者。昔教权诱事等私言。今开密藏义如公灼。是以告众。又授记有四种。今将欲现前授记使自他俱知故告大众也。又身子昔行大乘因现在悟大未来成佛。亦令大众现在修因未来作佛故告众也。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者第二述其往因也。就文明身子始终凡有三时。一过去学大乘时。二中途取小时。三今还为说大乘时。明过去学大乘时者。明于二万亿佛所修学大也。汝亦长夜随我受学者。上明教被缘。今明缘受教。世间有一夕之眠称为短夜。则有一日之觉称为短日。亦有无明昏寝称为长夜。朗然大悟称为长日。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者。前明于二万亿佛所而教化之。今释身子得就释迦佛法受学之义也。舍利弗下上明身子本学大时。今第二辨中途弃大取小时。初句明弃大。而便自谓下辨取小。智度论云。身子由施眼故不能度布施河。故弃大取小也。我今还欲下此第三明今为说大时。初忆念本愿谓菩提心。所行道故谓菩萨行。欲令声闻续菩提心还修菩萨行故说法华也。法华称教菩萨法者。令声闻人发大心修大行也

问。说法华通为五乘。何故言偏教声闻耶

答。三周说法正为声闻傍及四乘。故智度论云。法华经是秘密教。明阿罗汉授记作佛。所以然者。声闻人不知一有三无三权一实。今正对之故偏为也。汝于未来世下第四大段为身子授记

问。何因缘故为声闻授记

答。略明六义。一者证其所述信解是实。解若不实则不得记。由解实故得记也。故下文云我今无复疑悔亲于佛前得三菩提记。二者受记之言即是重明会三归一。以声闻作佛得知佛乘是实。佛乘既实则声闻为权。三者用此引物。明有信心故便得受记者。欲得受记宜生信心。四者欲令身子欣果行因。五者下文天龙八部乃至中下根人皆藉得记之言以为成信旨归。故与受记。六者发物往生净土之志。既于净土成佛并愿随从往生也

问。身子引何人生净土耶

答。身子是七众依止八部大师。师既于净土作佛。眷属悉愿往生。但身子引物凡有三时。初从外道引入佛法。二从小乘引入大乘。三从秽土引令趣净土也

问。授声闻记与菩萨何异

答。法华论云。授声闻记者令声闻得决定心。非谓声闻成就法性故。以如来法身与声闻法身无异故与授记。非即具足修行功德故。菩萨具足功德是故得记。就文为二。初明授上根人记。二明大众欢喜供养称叹。初又二。前长行次偈颂。长行为二。前辨行因后辨得果。行因者谓三世行因也。前长行初明二万亿佛。所谓过去修因也。次云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下明现在修因也。今文明未来修因也。就文为二。初明修因时节。二正辨修因。涅槃经云。有旃陀罗一发心于此贤劫成佛。而身子云无量劫成佛者。就教则久近适时。约悟无生亦久近随意。以悟无生不见久近相异。亦不见成不成异。故经云。无量劫一念。一念无量劫。无来无积聚而现诸劫事。则知了久近不二亦未曾久近。如大品云。生死道长众生性多。菩萨应如是正忆念。生死边如虚空众生性边亦如虚空。是中无生死往来亦无解脱者。故久近非久近也。供养若干下第二正明修因。初明供养佛以植福。奉持正法以修慧。具足菩萨总结行成。当得作佛下第二明得果凡有八果。一化主果。二国土果。三教门果。四时节果。五眷属果。六寿命果。七绍继果。八住持果也。号曰华光者。或可从时事以立名。如智论释往生品明三百比丘脱衣上佛举手为相得成佛时名为大相。又千天子见佛土庄严而发净心得记之时名庄严王佛。又释舌相品云。十万亿人见十方菩萨来以华供养而发心得记。故劫名华积。佛号觉华。如此皆因时事以立佛名。身子闻法华经最初领悟故。得佛时名为华光。华即法华。光谓信解。境智合目故号华光也

问。三根声闻悉悟法华。应并名华光耶

答。身子最初得悟故受华光之名。例同阿若憍陈如最初悟无而生智慧余人后悟别受异名也

问。诸经授记何故但授应身记不授法身记

答。授应身记即是授法身记。修因既满便证法身。方能以本垂迹。托净秽国土成佛化人。但法身犹如虚空无所不在。引物不便故不授法身记。应身有国土徒众化主教门。引物义便故记之也。国名离垢下第二明国土果也。然土未曾净秽。由众生心净秽故土有净秽耳。身子昔日无凡夫秽心。今悟一乘后离二乘之垢。既离凡圣二垢故得佛之时土名离垢。然心亦不曾垢净。约迷故称垢。约悟故称净。其土平正下。上标土名今出土体。文又二。前总明土体。次别明地处庄严。总明土体中又二。前明土体。次辨人物。离高下故称平。非尖邪故名正。无秽恶名清净。有众宝为严饰也。安稳下明人物也。离刀兵劫故为安稳。离饥饿劫故为丰乐。离疾病劫故为炽盛。琉璃为地者别明地庄严也。有八交道者别明道庄严也。此文从广至狭凡有三句也。初总明土。次别明地。后别明道。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下第三明教门果也。以本愿故说三乘者此为释疑。方便品云。诸佛出五浊恶世故说三乘。身子今出于净土。何故亦说三乘。所以释云。彼佛出时虽非恶世以本愿故说三乘法。是则释迦出秽土故说三乘。身子以本愿故说三乘。各有其所以也

问。身子何故本愿说三乘

答。身子于三乘中得悟一乘。还学释迦故施此化也

问。于净土说三化三乘众生不

答。可具二义。一者被三缘故说三教。众生往昔曾居秽土。备萦众苦故厌之愿灭厌之愿灭而性不可回。虽生净国称其本性为说三乘。如厌释迦之秽国生弥勒之净土秽心虽改三性不移故弥勒出于净土亦说三乘。二者身子之土虽无三缘但为菩萨传化余方故说三乘之教也。虽有二义以后义为正。故下但列菩萨无三乘众也。其劫名大宝庄严下第四明时节果。释迦名贤劫。贤者善也。此劫内有千佛善人出世。从化主立名故称贤劫。今从所化菩萨受称故名大宝。不以珠碧为珍。但用贤哲为宝。彼诸菩萨下第五明眷属果。初标菩萨数。若欲行时下叹菩萨德。如是菩萨充满其国者总结菩萨众也。舍利弗华光佛寿下第六寿命果。除为王子未作佛时者。如释迦佛若道俗合论则年八十若论佛寿但有五十。今亦然也

问。何故秽土佛寿短人寿长净土佛寿长人寿短耶

同类推荐
  • 笑话集

    笑话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幼学分年课程

    幼学分年课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racks of a Rolling Stone

    Tracks of a Rolling Sto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 Brief Enquiry

    A Brief Enqui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贤弈编

    贤弈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誓言哲学虚幻

    誓言哲学虚幻

    重新开始我的军团我说了算,名字,呵呵,只是个称号,我的军团未知疯狂。接受我的狂风暴雨吧!
  • 病娇甜妻,苏炸天!

    病娇甜妻,苏炸天!

    这是一个关于双重生,女主打算利用完男主后杀了他,然后自己逍遥做影后......的故事。万能的上帝视角?没有……逆天的金手指?没有……无人能及的高智商?以一抗十的格斗技能?没有、没有……连着狂、酷、拽,唯我独尊的自信跟气场都没有……娘啊,这算什么重生!最最令人扼腕的是,君扶桑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好像是病死的吧.......细细想来,前世,她虽然亲眼看着赫连烜烨喝下那杯毒酒,却没有看到他倒地气绝的样子,自己却先倒了……好吧,这一世,她必须要让他倒在自己前面。然而,然而,最后,他确实倒在了自己前面:赤裸魅惑,眸色如狼......食之殆尽……遭遇滑铁卢~SOS.......嘤嘤嘤......
  • 他说似此星辰非昨夜

    他说似此星辰非昨夜

    “辰辰。”“嗯?”“你喜欢什么呀?”“星辰和你。”少年与女孩相视一笑。一想起女孩的笑脸,泪水便落满顾此辰苍白的脸。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 吾卿尔尔

    吾卿尔尔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赵家和许家本是一同占据着江南一方,表面上相处的也算融洽。可是没想到,一场突然的洪水,将许家冲了个地覆天翻。原本平静的势力,突然有了异动。赵家长子赵毓瑾本是已经娶了许家小姐许如卿为妻,经此变故,两人美满的婚姻也隐隐出现了裂痕。她本是他放在心尖上疼爱的妻子,是众人羡慕的贵家小姐;谁承想一朝失势,自己却什么也没有。那个原来最爱她的男人,现在却搂着别的女人要她滚出家门?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三年之后从香港涅槃归来的许如卿再次踏上苏州的土地,这一次,她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小白兔了。岁月蒙上的纱被一层层揭开,原来一切从最开始就已经错了。那个无情将她抛弃的男人一开始就是一片假意;偶然救济她一把的陌生人却成了许如卿一辈子最重要的人。许如卿本以为,自己的生活在父母出事之后便只剩下一片灰暗;直到那一天,那个神秘的男人出现,许给她一片阳光。上天赐予的幸福,期限只有三年。回到苏州,许如卿的厄运似乎又开始了。赵家的咄咄逼人,破败的许家和满心龌龊的旧属,变幻莫测的局势……一切的一切都在向着一个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你说,经此一别,我们还能相见么?”“有心相见,万山无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喜马拉雅狂想

    喜马拉雅狂想

    本书围绕第四纪末次冰期结束以来,从晚更新世进入全新世,亦即冰后期,具有2500余年为周期的全球性递变,已为世界有关科学界公认。基于这一背景,就寒带、温带、热带地区将发生的灾变和应对措施展开科学幻想——主人公穿越时空帷幕,寻求通过打通喜马拉雅山墙来解决这一灾变环境,情节生动曲折,内容丰厚扎实,故事性强且极富警示意义。
  • 落与尘埃

    落与尘埃

    祖山的人一出生就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程泺也不例外。在她5岁那年,回到祖山祭祖后,命运就此改变。她被族人视为圣女,在她18岁成年时就会被送回祖山完成使命。
  • 善文化宝典

    善文化宝典

    张刚忍编著的《善文化宝典》是善文化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收录了关于“善”的名言一百句、“善”的故事一百篇,用这种方式来宣扬“善”,使更多的人通过图书了解“善”、认识“善”、践行“善”,对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 Jeremy Bentham

    Jeremy Bentha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毋庸讳言,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尤其是其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新闻作品,政治色彩是十分强烈的,是那个时代中剧烈动荡的政治在他新闻作品中的折射,反映了那个时代中社会变迁的某些方面。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新闻事业,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中普通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是值得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