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0400000003

第3章

使我

前明開兌有為,危亡難救,此明用知行道,畏懼誠深,殷勤戒朂,所以為次有三別,初明假設法言令物依信,次明人好邪道財德兩傷,後明盜以誇人足驗非道。三句一。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甚畏。

使我者假設之辭。介,大也。臧劉並以為小。今依二德,有知者有圖之,智小有智,心行大道,施為教方,以勞己十。殺一人父兄猶戒,況有知施教者。上悖日月之明,下爍山川之精,中墮四時之施,蠕之蟲,坐而受害,淳常之俗,因以澆漓,三才不和,五行失據,天下可畏,孰有比此所損若是,故不敢以纖芥之心有知行化。下九句二。

大道甚夷,民甚好徑。

徑,邪道也。仁義小行,有為薄福,俱非正道,並以為邪,繁徒逐之,唯恐不及,心迷遠大,豈知非正哉。大道平夷,無欲無事,內不勞心慮,外不費資財,安坐無為,天下從化,此謂大道之行也。人莫能知之。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朝者,弘道之庭也。五等同會,四夷共歸,應表之以謙柔,旌之以儉素。除,殿階也。亦謂除故飾新也。毀茅茨土階之質,飾飛軒文陛之華,極雕峻以誇人,肆崇侈而自貴,此言朝甚除也。奪農功,役丁壯,東臯不作,南畝荒凉,田甚蕪也。嘉穀不登,垣頹室露,百姓不足,家國無儲,倉甚虛也。理身者朝謂心也,心為五神百靈之所會,名利得失之所交,是非思慮都集於心,故以為朝也。自可損之又損,以至無為,而乃輕質素,鄙淳樸,言無信實,詞尚浮華,朝甚除也。嗜欲盈懷,是非積慮,靈府昏穢,智識不生,心田蕪也。道業不修,功行虧闕,竪頸陳允,倉甚虛也。

服文綵,帶利劍,厭飲食,資貨有餘。

身尚華飾,衣必輕綺,服文綵也。心好貪殘,益己損物,帶利劍也。百味盈前,無堪舉著,厭飲食也。海內珍奇,積充府庫,資貨有餘也。下兩句三。

是謂盜誇。盜誇非道。

此前所有之貨,本非己有,割剝百姓,如行盜矜己所有,謂之誇。禍咎誠深,何得是道,上來所斥,俱為不行大道。行仁義者已云廢道,況仁義之外別遊邪徑哉。

善建

前明好徑無厭,損人益己,此明貴真守分,修身利物。前病後藥,所以次之。有三別,初明善人建志守道不移,次明修身及家為利漸廣,三明以此觀彼知為至親。三句一。

善建不拔,善抱不脫。

建者,立事之初。拔者,傾敗之後。立志為道,正其始固其基,不為時事傾拔者,可謂善其始也。抱,守持也。脫,失離也。守道堅固,終無脫失者,善抱也。

子孫祭祀不輟。

輟,止也。子孫祭祀,夫有宗廟者,子孫興,則祭祀續。子孫衰,則祭祀絕。若建立雅志,守道無虧,積善之家,餘慶弘遠,上延祖彌,下及子孫,代有賢明,相繼不絕,或有以子孫為淺俗者,然此《經》所說不以道俗為限,有子孫者豈不得懷道邪。下文則云修身,修家,廣及天下,故知《經》意普被,道俗咸資,不可以黃服先生,頓隔白衣道士。下五句。

修之身,其德能真。

用道修身者,去嗜欲,除邪偽,精專守一,其德真矣。

修之家,其德能有餘。

翼成後飛,德備能化,修身事畢,以此理家,兼使妻子還淳,安貧樂道,俗態時盡,德行日新,道業滋長,故是有餘。

修之鄉,其德能長。

有道居鄉,鄰里景慕,尊卑識序,貪競知廉,其德增優,故曰長也。

修之國,其德能豐。

用道理國,人咸受潤,風移俗易,人淳物盈,故云豐也。

修之天下,其德能普。

道之所在,類彼傳燈,人無獨親,我有重積,化被遐邇,恩及幽明,蓬艾咸安,蠢動得性,無所不利,故謂之普也。下七句二。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

夫欲觀人,先自觀身,然觀有多法,今略言三,一者有觀,二者空觀,三者真觀。一有觀者,河上公云:以修道身觀不修道身,孰存孰亡,鄉國天下例然,但以存亡有迹觀邊,以知修與不修,故云有觀。二空觀者,觀身虛幻無真有處定志。《經》云:要訣當知三界之中,三代皆空,雖有我身,皆應歸空,故云空觀。三真觀者,則依此《經》為觀,當觀此身因何而有,從何而來,是誰之子,四肢百體,以何為質,氣命精神,以誰為主,尋經觀理,從道流來,初經一氣,次涉陰陽,道布為精神,元和為氣命,陰陽為質緒,大道為都匠,總此數物,陶治成身,心是陰陽之精,而為嗜欲之主,神是至道之精,而為氣命之主,一身之用,無不周矣。諸緣共聚,各有精麤,精者為賢聖,麤者為庸愚,及諸鳥獸,皆遇然耳。此謂初身。從此已後,則以形相生,有識無情,各自為種,蓬惡漸起,讀以成業,草木無情,種性不易,人獸有識,隨業流轉,以此文理,次第審觀,歷歷分明。知道為母,道既是母,己即道子,識母知子,應早歸母,故文云: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此誠真理,非明慧不知,故云真觀。以是當須自愛自惜,不墜道風,專心事母,竭誠孝養,不可縱情貪染,輕入死地,將道種性淪沒三塗,既知有母,不可安然有意尋求,先須知母所在,作何相貌。今且當觀母之為物,既不是有,又不是無,來無所從,去無所適,離諸色象,不可相貌,求出彼空有,不可以方所定。迎不見首,隨不見後,恍惚如失,不知所之。觀母既知神妙莫測,實可尊貴深憶深思,勤行法則。法則之要事須異俗,不得住有,不得住無,空無所據、孤然不動,久而又久,不覺怡然,如有所得,向心比母,安措之法,虛靜相類,心既類母,與一和同,道至神怡,故如有得。心冥此地,則是弱喪至家,玄珠已得,萬事畢矣,餘何所求。身既如是,次觀家國,乃至天下,上從真聖,下及虻蟲,同母共氣,一法性耳。孔懷兄弟未獨為親,故《西昇經》云:道非獨在我,萬物皆有之。萬物不自知,道自居之,以身觀身,要在於此。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

老君假稱吾以起問,示人得知之所由之,然猶如是也。以此,則此《經》也。此《經》為識母之良規,告悟真之要術,總萬類而歸一,混天地而大同者,唯此《經》獨得之矣。《經》理雖明,得之者終須行,合絕思慮杜事萌無為,坐忘自驗,非謬若勤,如披誦則語熟心迷,亦猶擊潭求影,徒施鑒力。其空觀者見空則諸有不染。真觀者識真則偽妄自息。然則見空之心,猶對於有悟真之慧。空有俱真空,唯捨有真出空有也。文由理著,理為情通,了則無言,希同得意。

含德

前明用道修身鄉國同化,此明含德養物毒害無加。自人及物,所以為次有兩別,前明淳和內充外物無害,後明知和有益不知致損。十句前。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含懷道德深厚者,和氣內充,物邪無害,其德深遠,人莫能知,赤子共見,故借為喻。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毒蟲蛇蜴類,蛇以口齧,蜴以尾刺。螫,行毒也。攫,搏也。又云爪持物也。此鳥能以爪搏持人將遠食之。猛獸,虎狼之屬。含德赤子並為淳和內充,故得毒蟲猛獸不加搏捉,善氣感物,乃至於此。

骨弱筋柔而握固。

赤子初生,未有毛髮,肉赤蠢蠢,故云赤子。此時筋骨虛弱。以四指握拇指謂之握固。握者閉固和氣也。淳凝未散,握不勞疲,自然如此,非為有心故然。

未和牝牡之合而腹作,精之至。

朘,赤子陰作動也。牝牡,牝雌,牡雄。未知陰陽交合之事,而陰動作者,良為和氣充盈,非關情欲使然也。

終日號而不嘎,和之至。

嘎,聲嘶咽也。終日號啼,聲而不嘶咽者,和氣內全之驗也。下七句後。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夫和之在身,聲啼而不嘶,物毒而無害,人知有此益者,故日日勤行,守和之事以為常業,此是修行不斷之常。下常是延生不變之常,身既得常,生知益明,故云曰明。上知但知和可行,此知心猶闇,下知為守和得益,則身常心明,前因後果,理自明矣。

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祥者,吉凶之徵侯。行益則吉候,行惡是凶候。益生者多貪厚養,日加祆怪,不祥之候也。氣,和氣也。心虛靜則和氣歸,奔躁則和氣散,變柔為剛,日益強猛。剛強者死之徒,與死同類,故是不祥。

物壯則老,謂之非道,非道早已。

物壯則老者,法喻雙舉內,言一身取諸物,先壯後老,天道之常,何乃非道。今言貪欲盛謂之壯,心識昏謂之老,二者俱失,故云非道已止也。既能告之以非道,則不可使久行,須加勸勉,令其早止。

知者

前明益生使氣謂之非道,此明閉門塞兌方謂之真。以謂對失,所以為次有兩別,前明塞兌不言敏於知道之行,後明忘貴與賤成於離俗之心。九句前。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夫道貴行,不貴言。心能知道,身力行之,不以利口多言,謂之知道。何則知道,離言言則非道,故不言也。若知而不行,言亦非道,況不知道,唯事多言。

塞其兌,閉其門。

門、兌,前已具釋。塞閉有二,一以事閉,二以理閉。事閉者,口多貪味,以薰血成罪,自是非他,出言招禍。耳目聞見過患彌多,諸根起惡,晝夜不息。此則依《經》戒閉塞二理。閉者為能聞道,境不亂心,欲食亦無所味,欲言亦無所道,恣耳目之視聽,不足見聞,放心神於有城,寂然不動,中人閉塞,先事後理,上士悛悟,心境齊忘,心虛境無,誠謂善閉。

挫其銳,解其紛。

挫,折除也。紛,結恨也。六情外閉,三毒內銷,道來居心,紛銳自息,昔有今無,由道挫解,非謂尚在,將道銷除。

和其光,同其塵。

和光晦已明也。同塵順俗事也。此六句前文已有,今又言者,為其於人切要丁寧戒勸,故再言之。

是謂玄同。

玄者,無滯之名,是前諸行,內能知道,外能順俗,內外中間亦無住著,與理冥一,故云玄同。下七句後。

故不可得親,不可得疏。

玄同之德,虛淡之士,神凝物表,志洽道源,雅趣懸殊,故不可以俗情親附。有道君子德芳蘭桂,近益體薰,望風愈疾,故不可以常嫌疏遠。

不可得利,不可得害。

無營無欲,不可以財色利。無過無名,不可以刑名害。

不可得貴,不可得賤。

鄙薄榮寵,不可以爵命貴。有道可尊,不可同廝役賤。夫親疏利害,生於有心者也。今既萬慮都損,嗒焉喪偶,利害貴賤,何能及之。

故為天下貴。

天下可貴者,唯前行也。至德高邈,玄同清遠,榮利不能加,俗事無能動,幸逢此德,誰能不貴。已上六者,時代之所嬰,常人之所患,唯當有道者,方能免焉。

以政

前明塞兌修身以知道為務,此明為道畢次當化人自我及物,所以為次三別,初明三德為用廣局不同,次明假問知由示其可驗,三明我但不作國富人淳。五句一。

以政治國,

用政治國者,諸侯也。政謂仁義禮信法令科條等,以為政教理人之法。然行之者煩,從之者勞,可以理小,不可以化大,故云治國。

以奇用兵,

奇,詐也。用兵者,如四凶逆人,悖亂天常,萬姓不安,應須良策,用兵靜難,智者當之,難則權道貴詐,不可久行。

以無事取天下。

取天下者,謂帝王也。無為無事者,是帝王之德。心無所欲,事無所為,不召於人,百姓歸慕,四方同至者,不為有心取得,故云無事取天下。下十句二。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

何以知,發問也。之然,猶如是也。以此者,只此三事校量以答釋。奇政無事者才也。軍國天下者位也。位得才則事理,才得位則道行,是故見才則知位之理亂,觀位足辯才之優劣,故云以此也。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此明有事取天下者,損物如下忌諱,言上政彌貧,明下損忌非一類,故云多。忌諱則法令也。嚴科峻法,密若凝脂,拱手則內迫饑寒,從事則外羅刑憲,今約事明諱者,略言有三。一者家國忌諱,言談者失其意。二者陰陽忌諱,為事者失其時。三者法令忌諱,營生者失其業。法之所設,本擬利人,以眾從己,則於人不便。違則犯禁,從則失利,故貧也。以此驗之,知非無事之主,若行至禮不諱,則人皆自富。

民多利器,國家滋昏。

人者貴賤之通稱。利器謂機權謀計。堪以損人益己者,咸謂之利器。唯家與國,好事有為,上務權智以禁下,下生姦計以侮上,上下相謀,不行正道,人庶偽妄,君臣昏惑。

民多智巧,奇物滋起。

滋,益也。夫智巧者,憂勞之奇物,謂非常所有智巧之徒,好為異物,競相誇尚,日益奇能,良由上貴珍奇,所以百姓澆華益甚。

法物滋章,盜賊多有。

法物謂刑罰之具,嚴科酷法,枷鎖椎楚之屬。施法物本擬防盜,楚法多而盜賊甚者,良由上好奇物,下無則盜,法網雖密,盜者彌巧,犯盜者眾,故云多有。下五句二。

故聖人云:我無為,民自化;

此下明無事者之得我天王也。假設天王辭云:我在上無為,萬方自然從化。無為言上政,自化明下益,四修義意例然。

我無事,民自富。

上無賦役之事,下無勞擾之人。萬姓安居,四民復業,女功杼軸,男事耕耘,淳德充於內,良穀盈於外,故云富也。

我好靜,民自正;

人猶水也,不動則清平,平則可以正物。不動由靜,下動上行,物斷私邪,人復淳正。上文云清靜為天下正。

我無欲,民自樸。

欲者,須求愛染之始。樸者,心淳未散之前。上能無欲,下息貪淫,厭薄浮華,自還素樸。老君之教意,不徒然舉此無為之益,對前有事之損,皇王得失,龜鏡在斯。

其政

前明化有奇政人逐澆淳,此明政有寬猛物致全缺,除繁未盡,所以次之有三別,初明政有寬急利害不同,次明禍福循環未有窮極,三明無為之政直己率人。四句一。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悶悶,寬緩也。有本作閔閔,同門音,蒙昧也。淳淳,質直也。君上瞢瞢如闇,政教寬緩,則人皆任實淳厚若愚。變澆反淳,福之始也。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察察,嚴急明政教之初。缺缺,具陳亡敗之後。此為福修身者,心王寬靜,則五臟安和,百關調理,如其好用。聰察則行業虧於外,神氣喪於內,因以夭壽,故云缺缺。下八句二。

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

倚,依也。伏,藏也。禍福者,善惡之報也。人能空虛其心,不為善惡,既無善惡,何有福禍。及其心行善惡,禍福自來,禍投於惡,福亦在中,但禍彰則言有,福隱則言無。人能改惡行善,則福從禍中而起,禍藏而福見,故云禍為福之倚。得福憍奢而行惡,則福滅禍生,禍為福之所伏。如其善惡不止,禍福終無盡期。心為善惡之主,其禍福倚伏,同在心中,禍福無形,隨感即至耳。

孰知其極?其無正。

正者處中之主謂心也。福由善至,禍為惡來,禍福循環,誰知限極。良為偏邪之心,妄生善惡,其能忘善惡之心者,為正心也。

正復為奇,善復為祆。

上雖心忘,善惡為正,未能無心,執心為正,非至正也。異他善惡故為奇。不招禍福,雖言善未堪入道,復是祆。祆者,道之邪也。契道則滓穢未盡,處俗則憎惡有餘,適為己之怪行,未始近於真善。

人之迷,其日固久。

奇是住正之癖,祆是執善之禍,懷病不悟,故謂之迷。捨邪惡,執正善,如在囊檻,謂之固。始乎禍福,終乎祆善,年劫長遠,故謂之久。聖慈善救,屬在下文。下五句三。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穢,

方,正也。割,截也。穢,惡也。有本作劌,傷害也。凡有執正直邪為己祆行,聖人行大方正,混萬法以為一,不割截邪曲,以從正直,自以性足,不求非為己廉,惡人貪穢以此內心真廉,亦同穢俗。破彼生祆,執善之行。

直而不肆,光而不曜。

肆,陳也。身行正直,口不申陳,揚名激貪,為己怪行四句,智德名義各殊,論其內心虛忘一也。善得虛忘名不出眾,則愚者各自得見,智者効我韜光,明不亂群,闇無所慕,無為之化,於此大行。

治人

前明禍福無極由乎政教有為,此明化人及天先以無為法式。化前從後,所以次之章中三別,初明無為法式化及人天,次明能用無為可以有國,後明無為久固自得長生。十一句一。

治人及天,莫若式。

及,猶至也。天,自然也。有本作事,事業也。式,法也。上文云聖人抱一為天下式。有本作嗇,謂儉約也。然儉嗇一行,未足以伏天下,故以式為正。化理百姓,遐邇同心,咸得至於自然之理者,無過,用無為之道,以為法式,則人無不理,天無不合,其事業者,理化萬人,行無為以為事業者,既得萬人之心,又合自然之道。

夫唯式,是以早伏。

伏,從也。率化萬人,四夷早伏者,唯此無為法式,最為切要。

早伏謂之重積德。

德者,行道之迹,備含萬德,增修不止,謂之重積。難化之人,早得從道者,,良為此德深廣,重疊厚積,故得也。

重積德,則無不剋。

剋,猶果獲也。惟德在躬,可以動天地,感鬼神,是物無違,何往不剋。

無不剋,莫知其極。

德既重積,物共尊崇,承風慕道,何有窮極。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莫知極有二。一者積德深廣,量等太虛,無可涯測。二為人歸者眾數無限,極德至於此方可為主,以養一國之人。下兩句二。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國之母,則道也。道有生養之功,故以為母。人能有道用道,理國則國安人泰,祚曆長久。下兩句三。

是以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為前積德之人,以道為國母而得長久,未言守母得久所由。今此具陳全生保國之妙用,戒理人之益。夫木之為物,下有本,上有實,本根深則不拔,實蒂固則不落。積德之人,身有道,心有德,無為守道,則命根深。虛心養德,則生。蒂固根深,則命不絕。蒂固則身不滅,命延則長生,身全則久視。長生言體,久視言用,故知深根固蒂者,而得長生久視之道也。

治大國

前明無為化國澤被人天,此明以道莅人恩及神鬼。德覃幽顯,所以次之有三別,初明舉事為喻以明不可有為,次明就理正說以明人鬼蒙慶,後明德被幽顯人鬼交親。兩句一。

治大國,若烹小腥。

烹,煮也。腥,有本作鮮,俱小魚也。煮小魚,任之則全,撓之則碎,喻理國者不可用有為也。上無為則天下理而國存,上有為則天下亂而國亡。天下存亡,大事也。人多不曉。煮魚小事,可以喻大理。國既爾,況修身者敢事有為乎。下六句三。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莅,臨也。用無為之道臨天下者,非直人無惡,逆以犯上,亦令下鬼無神,祟以害人。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非為鬼無神靈而不傷害於人者,為上有道德之主,下鬼不敢妄作精邪。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此明歸功於聖人,非為鬼有神,自不傷人,直為沐聖人之化,鬼亦懷恩履正,不敢傷害於人。下兩句三。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

兩謂人鬼也。人處明不為掘塚戮屍,訶罵神鬼,此人不傷鬼也。鬼無灾怪禍祟於人,此鬼不傷人也。人以正道往天下,恩霑白骨,祭祀以時,則人德交於鬼也。鬼以神靈衛護福祐於人,則鬼德交於人也。此無禍相及,有福交歸。

大國

前明以道臨物人鬼懷恩,此明大國行謙華夷慕德。前則用道被物,此乃行謙物歸,有三別,初明大行謙下示其柔勝剛劣,次明大小俱謙更相畜事,後明偏戒大國特宜謙下。四句一。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

地廣人眾,謂之大國。自謙處卑,謂之下流。小國慕德,競來交會。

天下之交,牝常以靜勝牡。

牝雌,柔和靜明行謙者。牡剛強躁暴,喻誇競者。雌靜謙下,則為天下交歸,故勝也。剛猛躁暴,則人皆叛散,故劣也。下八句二。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

大國為能謙下於小國,則取得小國來歸。修身者心自謙柔,則為眾人歸仰。王駘聚眾,則其人也。

小國以下大國,則聚大國。

小國自知劣弱,卑詞屈節,伏事大國,故得聚會大國之中,欽風請益,亦猶小見之流,除局促,慕弘遠,內遣我人,外詢有道,不自矜大謙損推人者,此人之下流也。

故或下而取,或下而聚。

或,不定也。大小雖殊,俱行謙下。大者取得小國,小者聚於大國。謙下是同,取聚斯異,故言或。

夫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大國行謙之意無過,只欲兼畜小國之人。小國意者亦無過,欲事大國。夫謙者,立身之道,豈為欲圖畜事,然後行謙。今為大小自謙,同氣相感,小者入大如歸家,大者畜小如子弟,情得意洽,同由行謙,近既同人,遠亦同道,聖人說法,時有淺深,為誘人我,強梁且言,不過畜事耳。下四句三。

夫兩者各得其所欲。

兩者,大小二國也。大欲畜小,今已得之。小欲事大,今又得之。兩遂其願,故云各得其欲。

故大者宜為下。

大小行謙,從來自下。今重云宜為下者,但為大有凌小之法,仍恐謙非久固,所以別戒大者,令其善始令終也。

道者

前明大人有國天下歸崇,此明至道無形懷生共寶。從德之道,所以次之有四別,初明道奧深玄唯善能寶,次明不善愚闇輕而不珍,三明聖心平等普救無遺,四明求之易得有罪咸免。三句一。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

奧,深室也。道之深妙,如奧室之內,不可測量也。人從道生,人自不知,道在人中,人又不知者,良為人愚,道奧不識不重,唯當上智淑人,方能寶愛。下三句二。

不善人所不寶。

不善人謂下士也。行有邪惡,故名不善。心無明慧,所以不寶。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小人之求利也,甘詞美說,佞媚前人,如市肆交易,苟求賤得。君子之争名也,尊高己行,意在加於人,上情圖我,勝務取人先。此並不善之人,非有道者。下七句三。

人之不善,奚棄之有。

上來不善之人,非樂然也。情昏未悟,寧應則棄,方便設教,漸有庶幾。

故立天子,置三公。

三公,師、傅、保也。既云不棄,須有教方,故立天子、三公。行權制伏,懸厚賞以進善,設嚴刑以止惡,此天子之不棄也。

雖以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此道則萬物之奧,善人所寶者。拱璧如兩手合拱,駟馬謂一乘之馬。天子、三公之所乘。居則拱璧盈目,行則駟馬先驅,誠為富貴之極,終不如無為坐忘,進修妙道。何則,璧馬榮華,未免憂患,坐忘進道,上獲神真。以此校量,不如遠矣。此勸天子、三公,進修上道,前化不善令捨惡,今化王公令捨善。下四句四。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此明修道得益,不曰求言,不須勞身苦心,日日遠索,然后稱得。直以無為坐忘,道自來止,故云得也。《西昇經》云:人能空虛無為,非欲於道,道自歸之。罪是往時惡報,今因坐忘,罪自銷滅。不曰求明,得之甚易,以免明銷罪不難,有此神妙,故為上古皇王賢明出處共所尊貴也。

為無

前明道奧精微不日而得,此明不日能作唯在無為。須陳得由,所以為次有三別,初明無為之行以德報冤,次明無為之心難大不起,後明聖絕機兆患難不生。五句一。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事味者恒人之務也。無為、無事、無味者,為道者之業也。進德之人,以三事為正業,故能得道。凡人失道得罪者,皆由有為事味等。今欲免罪,得道者要籍捨有為,行無為,此明心也。身廢營構,以無事為業,此明身也。厭薄甘肥,絕除有味,餐服玄道,此明口也。身、口者事味之所由,論其本則心也。若心得虛忘,則萬累都盡,何獨事味乎。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大小言事味等之體。多少言事味等之數。侵奪名利為小,殺傷人物為大。怨,恚恨也。或事有小能成大,積少成多,一小為大,猶自難圖,況積少成多,何可除絕。唯當行無為者,舊罪日銷,新業永斷,以此德報對宿怨,則何怨不盡。故云:報怨以德也。下八句二。

圖難於易,為大於細。

難是罪之報,易是因之小。無為無事之人,已無因矣,罪無從生。其有為有事之人,初因尚小,當即除絕,省功易盡,既不斷除,漸至於大,事成重大難可圖謀。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大事必作於小。

作,起也。言天下者,謂凡是難大之事,皆起於易小之時。色類既眾,不可具言,故以天下總之。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夫,凡也。諾,許也。凡是輕易許人者,其言易也。為無其行後必違之,是寡信也。違則彼人致嫌,因生忿恨,故多難也。前舉事物,今就人流,咸言先易後難,欲使在因絕易。兩句三。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聖人以是凡有易許,多無信實,自招後患,不息前因,是故聖有猶難之慎,得無患難之苦,輕易之因。聖猶不作,常人庸淺,得不戒慎。此皆引聖勵凡之辭,非謂聖人自畏若是。

其安

前明積習無為怨患自息,此明宿心未動禍難不生。前習後防,同志相接,有四別,初明心神安靜嗜慾無萌,次明因小不除積成禍敗,三明聖無敗失由守無為,四明務學斷除資輔天性。六句一。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

持者守其故,謀者慎其新。在安之時,心尚虛靜,既未動亂,守持甚易。其次未兆者心已微起,未有所著,心之與事,未結萌兆,此時謀絕得免成事,用力甚少,豈非易邪。

其脆易破,其微易散。

微者,從無生有,已彰色象,形段輕虛,易可銷散。此時不除,漸至聚結。其次雖有形狀,質猶微弱,除破不難。此四句論心從無向有,自微成著,皆勸早圖,於事甚易,如其不早除絕,事漸成長,從斯已往,滋蔓難圖。從微至著,理合其微在前,何也,為微氣輕虛,與無相近,體微易散,狀等烟塵,故知時初而事微也。其脆為雖未堅牢,已全體質破,則云易。分段猶存,良為時久,而事著也。以此推究,微前可知。又前有其安未兆,後云未有未亂,彼四句皆先妙后麤。此微脆兩句在中,則先麤後妙。此便文可不次義,夫倫緒今以微後脆前者,或恐錄《經》者誤耳。若是聖人本意,愚所未詳。

為之於未有,理之於未亂。

未有者,心未起時。未亂者,心未染時。此兩句覆結其安未兆,以起後義。若在安能理,不至有兆,有兆能息,不至微脆,微脆早破,不至合抱,積小成大,禍起細微,具陳禍起所由,次第除遣,下流不信,戒欲如何。下八句二。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合抱言大也。毫末言小也。今日之大,從往小來,在小不除,漸成今大,大則來風蔽日,卒難除斷,喻人初心起染,細如毫末,長惡深廣,蔭蓋真性,如庭樹也。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層,重也。為臺九重,初因一簣之土,積而不已,層成九重。此明今生積惡,以至高大。

百仞之高,起於足下。

七尺曰仞,登高山者,先起一足之下,移足不休,高至百仞。此明從今已去,為惡未止,壘土起足,是其為也。九層百仞,成高危也。因下漸高,終至死敗。有本作千里之行者。百仞、千里,意義相似。但恐古人為九層、百何,俱從下起,義勢以重,故改為千里,不應本文。千里改為百仞。今取百仞為定。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未有者營為逐之。已有者執而不散。為逐不已,則敗身事。執有不散,則失命財。微脆不除,終遭敗失。下七句三。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聖人為凡敗失,皆因有為有執而來,欲使人無敗失,故自說無為無執。夫有敗者必敗於成。今既無為,則無成。無成何所敗。失者必由有得,我無執取則無得。無得何所失。此結上易持易破等不早斷除,至此敗失。無為無執言能守初心,無敗無失,明免諸後患。

人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

幾,近也。從,行也。人之行事,無論道俗。有始者眾,能終者寡。功業近成,已自隳敗,有為之事,從來不久,無為之業,須能令終,無終有敗,天之恒理。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中人之性,有始無終。初雖有心,尋以退墮,若能在始之心,見終之敗,至終之戒,終始不移者,真道可成,況諸俗事。下四句四。

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夫難得之貨,為貪欲者之所貴,無欲者之所賤。故凡人欲為有欲則貴難得而貪之,致有敗失。聖人欲行不欲者為賤難得而遺之,故無敗失。然於聖人,本無欲不欲之二心,但為有欲者假云欲為於不欲,使諸欲者效己無欲,得無敗失。

學不學,備眾人之所過。

備,防也。眾人之過,事非一條。略言其要。欲學為首欲者,貪求之本,不欲以導小人。學者分別之源,不學以勸君子,除本塞源,則人無争盜,無為無事,天下同德,賤貨不學,其利在斯。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自然者,物之本性也。性因欲學所傷,欲學除則物性復,故以不學輔助萬物之性。言萬物者,及無情也。為人多欲自損,傍及無情,人除欲學,物性得全。故兼萬物也。有此言者,意在救物,不敢自有營為。

古之

前明從事有為自成敗失,此明為道棄智賊害不生。因動教安,自符玄德,有三別,初明棄智如愚令過不起,次明用智不用校量損益,後明能知損益德業深玄。五句一。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人,將以愚之。

為,修也。古者善能修道之士,內修德業,藏暉隱耀,若愚而已。不欲示人明白,令眾尊崇俗,則貴智貴明,損人益己,為道者自愚自昧,利己利人,此行入道。故云善。為夫穿窬盜竊者,小害也。聰智亂羣者,大害也。能除大害,小害不生,故以自愚,而除智害也。

人之難治,以其智多。

上用智,下用詐。姦猾多端,謬妄非一。進圖榮寵,退避罪罰,網之愈密,避者愈巧。下人有此難禁,由上用智為政也。下四句二。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德。

夫智有二:一道智,二俗智。道智者,心如道迹,若過以無知為上業,以無事為勝功。俗智者,知道不足,聰察有餘。不仁之人,懷矯以求賞。奸佞之類,用智以兆刑。上下欺違,更相利害。為國大賊者,用智之流也。其不用智者,無為任物,度品愚淳,取而不汙其廉,與而不至其報,下人至此,由上之德也。下七句三。

知此兩者,亦楷式。

兩者,謂用智不用也。言亦者,為上文皆云以無為理國,今復云不用智理國,故云亦。能知用智是害國之賊,不用智是養人之德者,是為得安國修身之法式。

常知楷式,是謂玄德。

始終不改謂之常。能知不用智,可為理國修身之法式。始終常行而不廢者,乃是合道玄之上德。

玄德深遠,與物反,然後乃至大順。

下徹曰深,傍周曰遠,其德如是,謂之為玄。道被幽明,德充宇內,謂之遠矣。凡人貴智,玄德貴愚,凡人貴積,玄德貴散,凡人從俗,玄德從道,故云反。迹每安國利人,故云順。而言大順者,上順天道,下順萬民,在物無逆,故云大順。

同类推荐
  •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题河州赤岸桥

    题河州赤岸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

    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将苑

    将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道德真经集注

    道德真经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星幕之上

    星幕之上

    科技,异能,符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文明碰撞,星兽危机,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ps:简介无力,请放心入坑。
  • 我家先生是病娇

    我家先生是病娇

    “教了你三十世的数理化,今生,我只想教你怎么谈恋爱。”好好做人。……重生30次的佛系重生者黎梦雨,这一世遭遇了地狱难度级别的重生。不仅体弱气虚,还被砍了金手指?!不怕,姐死了之后又是一条好汉!可眼前的这个频频阻止她自杀的男人是谁?!为什么在前面的三十世里都未曾遇到过?皇夜阑笑得优雅,人畜无害:“你再敢寻死,我不介意把你锁起来,好好给你指导辅正。”开局这么烂,还不许她重开一局了?!无奈将这手烂牌继续打下去,却意外发现……嗯?竟然还不错?……他是F国年仅27岁的脑科专家,京城大学的特娉教授,顶级豪门的三公子。他白衣翩跹,一身皓洁,仅是一笑便能俘获众生。人们赐予了他“天使”的美称,他却是她唯一的“恶魔”。“梦梦,达者为先,师者之意,你可以叫我…‘先生’。”“梦梦,我教了你一身的本领,不是让你受委屈的,看着,人渣应该这样虐。”“梦梦,我做了你三十世的老师,这次,我要做你的老公了…”这是一个腹黑病娇在拿了30世男配剧本之后,洗心革面追妻的故事。本文又名《在寻找真结局的路上越走越远》、《猫系女主的饲养手册》、《我的狐系老公》【甜宠一对一,白切黑男主VS小野猫女主,双洁双重生】
  •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是一部以“慕课”和“翻转课堂”为主题的探讨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著作。所谓“慕课(MOOCs)”,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的中文音译”,意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所谓“翻转课程”,英文为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一种反常规的教学模式。
  • 希望无期

    希望无期

    25世纪末,由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全球陷入了核子战争,战争历经一百年的时间。世界的系统完全崩溃,在这个没有阳光的地球,遍布被核辐射所感染的核变怪物。一个没有希望的人,渴求在遥遥无期中寻到一丝光明。
  • 素雪不见春

    素雪不见春

    传说有不停流浪的郎中,医人心,活白骨,医术高明,无论多致命的病症都能医治。他挑着行医箱,摇着串铃,串村走巷。这世上,古怪之病千千万万,唯有人心,最难治愈。你没有心“傅宁。”灯花下,面如罗刹的女子手里握着一把精致的小刀,“你知道用刀子剜心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吗?”傅宁就站在伊春面前,他面容俊秀无双,是醉卧笙歌一般的人物。
  • 瑜伽师地论释

    瑜伽师地论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倾城妖姬:公子要当心

    倾城妖姬:公子要当心

    她是怯懦的九公主,至亲被害,性情大变,一舞动天下。本只想对害过她至亲之人一一报复,奈何麻烦不断,越缠越多。欲毁我名声?那我把戏反过来唱又如何。抢我男人?好,那你全身腐烂苦苦挣扎之际我又何必救你夺你盟主之位,转手送给丫鬟,踏上女皇宝座,让你俯首称臣!凤凰在下,美男在旁,且问世间何人能够阻她一二?
  • 曾拥有你的夏天

    曾拥有你的夏天

    如果我知道,当年放开手便是这一生都错过了你,那我一定会紧紧的抓住你,永远不会让你离开。
  • 名家经典散文选:宏论博天下·议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宏论博天下·议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妃常嚣张:邪魅王爷难驯服

    妃常嚣张:邪魅王爷难驯服

    NO.1“要钱还是要命!”“要钱!”“要钱还是要我?”萧酒儿抬眸,死死的皱着眉头:“夫君,我要钱和你的皮囊,你的心可以走……”NO.2一袭白衣,翩翩佳公子“公子,今年贵庚,可有娶妻?”“……”“公子,在下家财万惯,可否跟在下回家?”“……”“公子……”“萧酒儿!”男子转身,熟悉的美色让女子为之一抖逃!NO.3树荫下,双双对弈。黑子落。“女子当如令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白子围。“男子当如贾安,一夜七次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