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6000000009

第9章 什么是汉语诗歌节奏(9)

这样看来,上文曾说汉语诗歌中的顿歇是整齐的、鲜明的,就只能是相对于西语诗歌而言的。在汉语诗律实践中,音顿后的顿歇情况是多样的,有的鲜明,有的不大鲜明。这正如我们说英语诗歌里重轻分别明显,也是相对于汉语诗歌而言的。英语诗歌中重音的强度和鲜明度也不是一律的。一般说,音步中的重音与诗句的强调重音重合的,其强度和鲜明度为最;与句重音重合的,次之;与一般词重音重合的,再次之;而有的本身并不是词重音,只是在格律意义上作为相对的重音看待,便并不鲜明。如华兹华斯诗中“Solitary”一词被分解后组合在三个音步中:“/Yǒn sō/lǐt焙/ryˇHīgh/”,其中第二音步“/iǐt焙/”中的重音就并不明显,因为它并不是单词“solitary”中的词重音。

顿歇的上述强化与规律化有时也造成一定的形式化表现。一种表现是某些音组后本不应有顿歇,但依照固有的顿歇规律却要读出顿歇来。这种顿歇是形式化地加以强化的,它们与上述形式化的音组相应,即凡是形式化的音组,其后的顿歇也是形式化的。七言诗句“巴人/泪应/猿声/落”中的音组“泪应”后的顿歇便是。

另一种形式化表现是:在诗句中本应是较小顿歇的地方,却按照固有的顿歇规律而强化为较大的顿歇。例如“晴川/历历/汉阳/树”一句,“历历”一顿之后的顿歇在意义上本应较小(本应比“晴川”一顿后的顿歇小),但按照七言诗句半中的顿歇总是较大的规律却把它读得较大,以便与诗中其他诗句的顿歇规律相统一。

对音顿后顿歇强化的结果,是汉语诗歌诵读的速度相对地变得较缓慢。固然,由于诗的语言精炼、含蓄,读慢一点方能充分体味诗的情调,理解诗的意蕴。读各种语言的诗歌都如此。但读汉语诗歌尤其要缓慢,其原因是诗句(行)音顿后的顿歇被强化了:诗句中本有的顿歇即句法顿歇被加大了;潜在的顿歇被读出来了;还在不该有顿歇的地方也形式化地读出了顿歇来,所以诵读的速度缓慢。古人读诗常常是慢声吟诵,还带有歌唱的性质,其速度之慢可想而知。现代人读诗,如若按照诗人安排的音顿来诵读,也是较缓慢的。如枟死水枠一诗每行九言四顿,我们如果把每一个顿歇都读出来,其速度也比读散文缓慢一些。

这与重轻音节奏的英语诗歌很不相同。英语诗歌讲究一定形式的重轻音步,所以我们听诵读英语诗歌,感到与自然语言不同的,主要是有较明显的重轻规律,在速度上的差别是很小的,因为它没有把语言中的顿歇强化。而我们听诵读汉语诗歌,能明显于感觉到的是速度要比自然语言缓慢得多,而不是重轻音有规律得多,因为它把语言中的顿歇强化了。

汉语诗歌中也有少数不是将音顿后的顿歇加以强化,而是加以弱化的现象。例如: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 枟登高枠

如果标上标点,第一句便显出是由三个句子组成的:

风急。天高。猿啸哀。

第二句类似。三个句子之间照理应有较大的顿歇。如以现代诗形式来写,第一句可以分为三行:

风急。

天高。

猿啸哀。

第二句也可以写成三行。这样,各个短句之间的顿歇自然就较大了。但在七言诗固有的形式中,三个短句合为一句,短句之间的顿歇相对就减小了:

风急 天高/猿啸碈哀∥

“风急”和“天高”二句后从意义上看应是大顿,在七言诗句中却分别变成了小顿和中顿。因为在这里它们已不是单独的句子,而只是七言诗句中的一个音顿,在格律上与其他七言诗句中的音顿的地位是一样的。所以,这种音顿后顿歇的减弱也是一种形式化表现,目的也是为了造成七言诗句固有的音顿数及相应的顿歇规律,从而造成七言诗句固有的节奏形式。

第四节 “音节· 顿歇”节奏和其他节奏的关系

一 和平仄节奏的关系

平仄节奏是在音顿节奏的基础上产生的。唐代以前的古体诗并不讲究平仄规律。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并试图在诗句中做到这四种声调的轮换,即所谓“一简之内音韵尽殊”。通过诗人们长期的摸索,到唐初才将四声分为平仄两类,形成平仄规律。平仄规律作为节奏看,是平声与仄声在诗句中交替着反复出现。而这种交替反复,正是建立在诗句的音顿规律上的,因为这种交替反复基本上是以两个平声字和两个仄声字为一个单位来进行的,基本上与诗句中的音顿相配合。试比较白居易七律枟城上夜宴枠一诗的音顿节奏形式与平仄反复形式:

留春/不住/登楼/望,

平平/仄仄/平平/仄

惜夜/相将/秉烛/游。

仄仄/平平/仄仄/平

风月/万家/河两/岸,

仄仄/平平/平仄/仄

笙歌/一曲/郡西/楼。

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听/越客/吟何/苦,

平平/仄仄/平平/仄

酒别/吴娃/劝不/休。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道/人生/都是/梦,

仄仄/平平/平仄/仄

梦中/欢笑/亦胜/愁。

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一、二两句和第五、六两句中平仄的交替与诗句中音顿(包括双音顿和单音顿)的划分完全吻合。在其余诗句中,也有不少平仄的交替与音顿的划分相吻合的地方。

考察近体诗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原则,更能看出平仄规律是基于音顿节奏的。所谓“一三五不论”,是指七言律句中第一、三、五字可以不拘平仄,白氏诗如第三句第一字本该用仄却用了平(用符号仄表示)。第三字本该用平却用了仄(用符号平表示);对于五言律句来说,则是在第一、三字上不拘平仄。所谓“二四六分明”,是指七言律句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遵循格式的规定,五言律句则是第二、四字的平仄必须遵循格式的规定。至于七言律句的第七字和五言律句的第五字,由于处在句末,平仄自然是必须分明的。其实,“一三五不论”的概括性较小,它只适用于仄收的句子,对于平收的句子,则不能一概而论,否则要犯“孤平”。“二四六分明”一般说来是对的。我们知道,五七言律句中的音顿排列形式是固定的,即七言律句第一、二音为一顿,第三、四音为一顿,第五、六音为一顿,第七音单独为一顿,共有四顿;五言律句少一个双音顿,共有三顿。由于“一三五”的平仄有时可以不论,而“二四六”以及五言律句的第五字和七言律句的第七字必须分明,平仄在音顿上的交替变换,实质上就主要是在音顿末一音上的交替变换。把白氏诗中音顿末一音的平仄都划线标出即可见出: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我们看到,除了句末单音顿外,在诗中所有双音顿的顿末一音上,都是平仄交替着出现的。此外,有一半的单音顿的平仄,与前一音顿末一音的平仄是交错的;另一半之所以与前一音顿末一音的平仄相同,那也是由于律诗的偶数诗句末必须是平声字(押平声韵)、奇数诗句末必须是仄声字(首联的出句可以例外)的要求所致。其实不单此诗的平仄格式是这样,五七言律诗各自的四种基本平仄格式都是这样,五七言绝句各自的四种基本平仄格式也如此。词的平仄格式有很多很多,因为一个词牌就是一个平仄格式,但那些格式基本上也是这种情况,即一句中音顿末一音上的平仄一般是交错的。

平仄在诗句中的交替反复既然基本上表现为顿末一音上平仄的交替反复,它的这种反复规律就是完全与诗句中固有的音顿规律相吻合的,或者说是建立在音顿规律基础上的。为什么平仄交替必须在音顿末一音上,却不必一定在音顿的第一音上?从平仄规律自身看,大约是因为顿末一音往往拖得较长,所以在声调旋律上能显出更好的效果。此外,顿末一音正是音顿节奏的节奏点,平仄的交替反复主要在这一点上显示出来,也便于形成平仄自身的节奏。但若纯粹从音顿节奏的观点看,则是由于顿末一音的平仄交替,对本来是较单一和呆板的音顿节奏可以产生很强的修饰效果。

上一章曾经说过,平仄规律虽然可以构成一种节奏,但由于平仄两类声调不是完全对立的,平仄节奏并不鲜明;又由于平仄在诗中的反复有相错、相对和相黏等旨在求变化的原则,与节奏本身所需要的整一性原则相悖,平仄节奏又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平仄在诗中的节奏作用并不突出。但平仄的相错、相对及相黏等旨在求变化的原则,对于它赖以建立起来的音顿节奏,却正好起修饰作用:一句之内平仄相错,便使诗句各音顿尤其是顿末字音的声调有变化;一联之内平仄相对和两联之间平仄相粘,又使不同诗句的音顿末的声调不致完全相同。这样,本来是较单一和呆板的音顿节奏,就富于变化了。没有构成平仄规律的四声,对于诗的音顿歇节奏也有类似的修饰作用,因为四声一般总是变化着出现在顿末字音上的。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把四声分为平仄两类之后有规律地安排在音顿中。但这一点不同却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后果,那就是这样的四声变化既是一种节奏形式,同时更是一种旋律。因为旋律就是一系列的乐音的有规律地进行,它与诗中整齐的音顿节奏配合一起,构成近体诗和词曲特有的音乐性。这种音乐性,一方面固然使音顿节奏变得和谐;另一方面却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音顿节奏。这可以用鼓点声的节奏在音乐中的显隐变化来类比:当鼓手单独演奏时,鼓点声的节奏最为明显;但当它配合在旋律性很强的乐曲中时,就没有那么明显了。根据这个道理,我们推论,平仄的旋律性减弱了音顿节奏本身的明朗性。大约部分地由于这种原因,人们诵读近体诗时虽然能感到诗的节奏整齐和谐,声韵铿锵悦耳,却不大明白那节奏究竟是什么,于是有人便把近体诗的节奏想成主要是平仄规律在起作用了。

二 和重轻节奏的关系

音顿节奏与重轻节奏的关系,总的说来也是后者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并对前者起辅助和修饰作用。

根据上一章对重轻节奏的论说,汉语诗歌的重轻节奏呈现三种形式。一种是按照词重音建立起起来的重轻节奏形式,如陆志韦所试验的那样。这种重轻节奏形式就是建立在音顿节奏的基础上的。我们且将陆氏诗中的这两种节奏形式都标示出来:

赶着/自己的/尾巴/绕圈的/狗

一碰———/碰到了/人家/啃光的/骨头

黄昏/是梦/打扮/出门的/时候

露出/满口的/金牙/对人/苦笑

虚空呀,/虚空,/李夫人/刚又/过去

谁———/不赶着/自己的/梦/绕圈儿

每音顿中有一个重音,这样,诗行在产生音顿节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重轻节奏,只是那重轻节奏并不整齐、明显,因为某些音顿的重音比较起音顿中相对的轻音来并不明显,此外,重音之间的等时性不强,这些都曾指出过。其实,由于音顿节奏的单位音顿一般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其中总存在着一个或显或隐的重音,因而也就总存在着一定的重轻节奏形式。这种重轻节奏形式丰富和增强了汉语诗歌的节奏性。对于汉语诗歌的音顿节奏来说,它还起着修饰的作用:每音顿不但末尾有一定的顿歇,音顿中还有重轻音的变化(同时还有声调的变化),这也是音顿节奏并不显得那么单一和呆板的一个原因。

汉语诗歌的另一种重轻节奏形式主要出现于我们慢声诵读古代诗歌的时候。前面曾经指出过,我们读古代诗歌时往往把音顿末一音读得较长,从而也就显得较重。由于汉语诗歌音顿中本来的重轻音分别大多不明显,这样把音顿末一音一律读得稍长稍重的结果,就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重轻节奏。这种重轻节奏既然是依据音顿的规律读出来的,它必然就是建立在音顿节奏基础上的。我们且给崔颢的两句七言律诗同时标出音顿节奏形式和重轻节奏形式: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种重轻节奏形式既有修饰音顿节奏的作用,又有加强音顿节奏的作用:它的重音始终出现在顿末一音上,能使音顿节奏显得更鲜明、更强烈。

汉语诗歌的第三种重轻节奏形式,主要存在于对快板诗之类的诗歌的诵读中。读这种诗时,我们将节奏单位中的第一个音节读得较重,从而使诗行所有的节奏单位一律变成先重后轻,由此造成一种重轻节奏。但我们看到,这种重轻节奏的单位总是一个音顿,这即是说,这种节奏也总是建立在音顿节奏基础之上。例如,上文方兢文中的例诗就如此:

声朗/朗

气昂/昂

仿佛/昨天/大会/场

我们不知道这首诗是否是快板诗,但若照这种重轻节奏形式读起来,它就具有快板的格调。这种重轻节奏的重音不是靠拖长音顿末一音造成的,而是由加强音顿的第一个音节的音势造成的。这种重轻节奏由于具有整齐一律性,也能修饰和加强音顿节奏。但这种重轻节奏的快板似读法,因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词语本身的重音而显得不大自然,它不适宜用来读一般的新诗,更不适宜用来读古代诗。

三 和音节节奏的关系

上章评介音节节奏论时,对音节节奏与音顿节奏的关系已有所暗示,现在,在较详细论述了音顿节奏之后,可以把两者的关系明确化和具体化了。

同类推荐
  • 文爱艺全集(2)

    文爱艺全集(2)

    文爱艺的抒情诗中,柔肠百结、无法申述的情状是魅人的,同样富于魔力的是精致的概括,它通常以结论式的句型作用于人的知解力。闪烁中的肯定,肯定下的闪烁,把概括指向不定性和深邃性,柔和的渊谷和鸟瞰的伟岸同时出现在读者脚下。
  • 城市器物

    城市器物

    中国历来有“诗的国度”之称,诗歌能让人们感受到最好和最美的中国文化元素。德国作家歌德就特别欣赏中国诗词,他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所展示的山水花鸟和姑娘明朗的笑声,神往中国迷人的典故、古老的格言,尤为崇尚中国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道德和情操。每一次欣赏好的诗词,都是一次重新发现的航行。李永才先生这部诗集《城市器物》,用自己的心迹引领读者走过城市与乡村,在时光与岁月的车辙中找寻自我的归属,体会生命的从容。正如诗人所说“从诗歌中获得一种恒久的力量”
  • 留学时代

    留学时代

    晚清“西学东渐”之风甫开,20世纪的中国恐怕就进入到了“西风烈”(冯友兰语)的时代。且不论留学东洋与留学西洋者的差异、隔阂,甚至门户之见,单就从容闳将第一批留美幼童送到大洋彼岸开始,百年来跨洋过海的一代代学人,都在我们的文明史上先后留下过自己求学求知的足迹。从大陆到海洋,中国人在“留学时代”中,形成了新的思想变锋,如巾西之辨、传统与现代、“冲击—回应”与“内在理路”等话题,都在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这里面有无数的故事,有欣喜,有悲伤,有些被记录下来,而更多者恐怕已经永远被埋入历史的尘土。
  • 作弊秘诀

    作弊秘诀

    一提起考场作弊,人们自会油然联想到可以镶嵌在眼镜镜框与耳朵里的微型无线摄像机、接收器等当代的高科技手段。然而,面临火眼金睛的反作弊电子“警察”,它们一进校门就暴露了原形。面对“逆境”,有人挖空心思地独创了连电子网络警察也徒唤奈何的最新的考场作弊方法,而且居然一次次地成功地避开了监考老师的严密监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作弊秘诀?最终又是怎样被人们所破解的?本集16个短篇,都是紧紧围绕学生中所存在的不端正的学习态度与行为,进行深刻揭露与认真反思的优秀作品。其中《插班生》获得了2012年冰心新作奖。中国作协会委会委员、江苏作协主席范小青专为本集作了序。
  • 赌誓

    赌誓

    一千五百名扛着英国步枪的英军部队,其中一千人是雇佣的廓尔喀人,廓尔喀人的身材不如英国人高大,但灵巧,能吃苦,使英国人感到满意。这支部队从一九〇三年的十一月开始入侵中国的西藏,管理西藏的中央清朝政府已到暮年,无力派兵去西藏阻止这支入侵的英军,致使英军从西藏的边境亚东口岸入侵到帕里宗,又入侵到西藏的山谷地带古鲁这个地方。这是一九〇四年三月二十三日。古鲁山谷中有一排横跨三公里的石头墙,墙高约一米二,厚约四十至五十公分,全是由石头垒成的。墙背后有大大小小几百顶黑色牛毛帐篷,这都是西藏各庄园派出来的庄园军的集合点,简称藏军。
热门推荐
  • 喝着孟婆汤长大的小仙女

    喝着孟婆汤长大的小仙女

    自从某个被称为仙界钻石王老五的仙君收养了一只可怜兮兮的小狐狸之后。每月总有那么一天,众仙家会看到某清风似明月的仙君一路风尘仆仆跑到地府要狐。终于有一天,月黑风高,某仙君抓住正在钻哮天犬狗洞的小狐狸,幽幽一笑:“再跑把你狐狸毛拔光,拿给孟婆炖汤喝。”于是,孟婆摇身一变挤进仙界厨娘,荣升成为伟大仙君的师傅。欢妹狐野话多倒霉妖&青爷仙善话少属性不明
  • 四库全书本《青囊奥语》初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四库全书本《青囊奥语》初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以“四库本”为基础,从不同的版本校注出发,分析相关异文,对照有关注释,最后做出自己的判断分析,以“原文”“异文”“注释”“注记”等形式,对全书剔抉隐微、疏通大意,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解读。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翠禽小小

    翠禽小小

    卫翕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家破人亡,梦见自己被人勒死了。时荣死的时候,正是夕阳天。他心里想着啊,自己怎么能死。他若死了,谁来护着她?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 漫画一生 一生漫画:华君武传

    漫画一生 一生漫画:华君武传

    本书是描绘我国漫画大师华君武一生的传记式作品。作者从华君武的童年起笔,按照时间顺序,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著名漫画家从求学到参加革命,以及建国以后从参加工作到最终辞世的生命历程。作品图文并茂,在展现华君武一生经历的同时,也带领读者赏析了华君武的多幅漫画作品,使读者对这位漫画家的创作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他的生平与思想。
  • 华严经合论纂要

    华严经合论纂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张朋都市王

    张朋都市王

    年轻的张朋,因为遇到倒霉的事,被爸爸赶出家门。张朋在外面闯荡,获得进步后,成为五星级大酒店的总经理。张朋把事业进行到底,靠的是什么?
  • 阴阳店

    阴阳店

    位于尚武中学附近的长生店,是一家神鬼之店。一次无意的闯入,方逐白成为长生店的外送员,从此徘徊于阴阳两界之间,一脚踏阴,一脚还阳。尘世间种种,生死定数,似乎都跟这间阴阳店能扯上联系。活着的人,在这里寻找归属。死去的人,在这里寻找慰藉。方逐白徘徊于生死之中,游荡在两界之外,而生生死死……这人世间的寻常中,又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翻开此页,书中自有分晓。
  • 古堡:欧洲的浪漫与传奇(图话时光(01))

    古堡:欧洲的浪漫与传奇(图话时光(01))

    了解城堡,才能了解真正的欧洲。西欧城堡浪漫瑰丽,东欧城堡富有传奇色彩,中欧城堡充满童话气息,北欧城堡朴实稳重,南欧城堡风情独特。城堡凝聚欧洲的曾经与现在,浪漫与传奇。这里是战火纷飞的堡垒,这里是骑士的来处与去处,这里是浪漫与阴谋并存的秘密花园,这里是现实存在的传奇,这里承载龙、吸血鬼和公主的传说。人们为之而生,为之而战,为之而死。一切早已开始,一切归于平静。翻开这本书,做一次时光之旅,走进城堡,走进欧洲文化神秘的最深处。
  • 无门慧开禅师语录

    无门慧开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