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9300000018

第18章 与难缠的孩子过招——轻松引导孩子培养好习惯(3)

这时,笑薇的眼泪都要出来了,看得出对她来说,这是个难题:别人的床不能睡,我们又没有地方睡。不管外婆怎么解释,笑薇仍然坚持要睡沙发,还带着哭腔对妈妈说,我们不能睡别人的床。

后来,笑薇妈妈说:“你说得对,我们不能睡别人的床,我们再去看看别的地方是不是还有床。”就这样,她们来到那张摆放着没铺过的床的卧室,果然,笑薇看到这张床就破涕为笑。

读懂孩子的行为

看到这样的孩子,或许很多家长只有苦笑的份儿,不能偷懒了,只得“服从”了。其实,这是孩子的秩序感在“搞怪”。

在每个孩子的心里,天生都具有强烈的秩序感。这种秩序感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之一,是他们对客观事物做出准确分辨与判断的基础,也是他们建立道德意识的奠基石。蒙台梭利曾说:“儿童需要秩序就如动物离不开陆地,鱼儿离不开水一样,秩序会产生自然的快乐。”

其实,早在襁褓中的孩子,已经开始要求周围事物有固定的秩序,而一旦这种秩序被打破。比如,原先放在床头柜上的照片被挪到柜子上,孩子就会感到惶恐不安,甚至莫名奇妙地哭闹。

而孩子1岁之后,他们对于秩序的完美,更有着一种近乎顽固的追求。

有的时候,他们坚持要求拿到手里的食物或是其他物品必须是完整的。比如,画画的纸如果破了一点点,他们就会伤心不已,非要换一张全新的完整的不可。比如,给孩子买来冰激凌,如果大人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就咬了一口,孩子就会撒泼打滚,一定要大人把吃进去的冰激凌吐出来,或是干脆把咬过的冰激凌扔掉。有的时候,他们坚持每个举动必须按照一定程序,或是按照自己的设计来完成。比如,如果大人忽略了他们的要求,或是没有准确理解他们的意图,而导致事件过程的偏差,他们就会固执地要求“重新来一遍”。有的时候,他们还会坚持每件东西必须归其“主人”所有,别人不许乱用。而且他们不仅不愿分享自己的物品,就连家里其他人的物品也不能随意交换使用。

事实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只有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原有秩序,生活有序了,孩子才会感到安全。而一旦这个秩序有所变动,孩子对未来感到未卜,就会产生焦虑和恐惧。

然而,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因为不了解儿童在秩序敏感期的特殊心理和行为,于是偏执地给孩子贴上“小气”、“惯坏了”、“成心找碴儿”这些标签,甚至批评、斥责孩子的情绪反应,这种做法只会破坏孩子的秩序感,阻挠孩子对标准和完美的追求,而且也会在无形中扼杀孩子的自律感萌芽,导致孩子将来在遵守规则和发展道德感方面,出现障碍与问题。

试想一想,如果孩子为了咬了一口的冰激凌而大哭时,那是因为他认为整齐、完整是“对”的,而凌乱、两瓣则是“错”的。实际上,在孩子的意识里,当其对事物有了“对错”之分时,行为自然便会有“好坏”、“正误”之分,时间久了,孩子的自律感便会应运而生。所以说,秩序感是道德意识的起源之一。

所以说,在儿童的秩序敏感期(0~4岁),作为家长,一定要学会理解并尊重他们的特殊要求,并且尽量满足孩子对事物固定秩序与完美无缺的追求,要知道,孩子远比成人更能遵守秩序。

换种方式爱孩子

既然秩序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意味深远,那么,父母们又该如何保护好他们的秩序敏感性,并抓住他们产生秩序感的第一时间培养孩子良好的规则意识呢?

1.给孩子创造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

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是培养孩子秩序感的前提。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为孩子安排一个科学合理且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并督促他们遵照执行,这一做法不仅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能为其时间观念的形成和秩序习惯的培养打好基础。其次,为孩子提供一个整洁有序的家庭环境,比如说,家中各种物品要摆放整齐,用后物归原处;父母耐心培养孩子归置秩序的技能,鼓励他们自己动手收拾玩具、图书,即使孩子“笨手笨脚”、越帮越忙,也不要斥责,而是耐心指导、积极表扬。此外,为孩子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只有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关爱、长幼有序,才能培养孩子追求文明、秩序的好心态。

2.在点滴小事中培养孩子的秩序感

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父母可以要求孩子进门换鞋,并将鞋子摆放整齐,这个不起眼的小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生活秩序。而且父母还要经常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形成规则意识,比如,在游乐场,父母要告诉孩子应该自觉排队,玩耍要注意有先有后、不推不挤。

3.注意在公共场所培养孩子的秩序感

但凡公共场所都有其相应的规章制度,比如,乘坐公共汽车要先下后上、文明礼让;观看电影不可乱扔果核、大声喧哗;游览公园不要攀折花木、践踏草坪等。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孩子也不例外。每到一处,父母一来要向孩子讲解相关的规定,二来更要以身作则,让孩子懂得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种种的秩序规则,遵守是光荣的,而违反则是不道德的。

其实,保护孩子的秩序敏感性、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还远不止这些,父母只有记住这是儿童发展的必经阶段,而且更需要我们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这样孩子今后才能更加健康地发展。

行为33:孩子总是“慢半拍”——耐心陪伴孩子的成长

这天,黎黎妈早上起床后,就不停地催促女儿黎黎赶快去洗脸、刷牙,可是黎黎却赖着不起,还拽着爸爸要讲故事,好不容易说服黎黎进了卫生间,可是她又玩起了水。

总算洗漱干净该换衣服了,黎黎又为穿哪件衣服而发愁。左挑右选半天后,才坐到餐凳上。

开始的时候,黎黎的表现还不错,可是没吃几口就闹着要玩,无论大人怎么说也不听。

黎黎妈看了看挂钟,眼看上班要迟到了,火气就蹭蹭蹭地上来了,看到妈妈对自己大呼小叫,黎黎生气地说:“我不吃了,我吃饱了。”

看到女儿不吃了,黎黎妈又担心她是故意怄气,怕饿着了,于是对黎黎是又哄又骗希望她再吃几口,可是无论怎样黎黎就是不肯再吃,自顾自地玩了起来。

结果幼儿园关门了,黎黎妈上班也迟到了。

读懂孩子的行为

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做什么事都是“慢半拍”。在这个时时处处“讲究效益”的时代,这些“慢半拍”的孩子时常让家长一筹莫展,而家长又免不了对孩子进行督促,但往往收效甚微。那么,孩子为何总是“慢半拍”呢?

1.孩子的时间观念远没有成人详细确切

一般来说,在孩子3岁以前,几乎都是活在“当下”,对于时间的流逝没有什么感觉,而且孩子的话语中也很少提到过去或未来发生的事情。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对时间的知觉主要依靠本身的“生物时钟”来提供时间的讯息。比如说,孩子肚子饿了,便知道喝奶的时间到了,这种对喝奶的时间所产生的条件性反应,就是由“生物钟”所提供的时间信息而形成的。

从孩子3岁开始,他们的时间概念才逐渐形成,此时,在他们的言谈中会经常使用与时间有关的字眼,而他们总是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情或周围现象作为判断时间的指标。比如说,通过感知日夜和季节的变化以及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他们会对时间有一个理解。在孩子眼里,“早晨”就是“起床或是天亮的时候”,“白天”就是“上学的时间”,“下午”就是午睡起来之后等。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时间的判断标准才会逐渐发生变化。

2.孩子做事磨蹭与家长的娇惯和溺爱有关

现如今,很多家庭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也是越来越不够用,尤其是职场爸妈们,每天不仅要处理繁忙又劳累的日常工作,而且还要尽己所能地照顾好孩子,甚至还要照顾上了年纪的祖辈,这就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然而,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在急躁心态的影响下,有些父母就希望,自己一个指令,孩子马上便做出回应。就如故事中的黎黎妈妈一样,早上一起床,就争分夺秒地催促女儿赶快完成“任务”。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孩子老是慢慢腾腾,干什么都要慢半拍,怎么也急不起来,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要知道,家长和孩子各有其标准,这样就会直接造成家长认为孩子老是慢吞吞,总是“慢半拍”。

而孩子越是慢吞吞,家长心里就会越抓狂。于是,在家长这种操之过急的后续行为之后,不是批评指责孩子,就是干脆大包大揽,在他们看来,这样倒也图个省事省心。然而结果呢?批评容易让孩子渐渐失去自信,认为自己最好是少做少错;大包大揽容易让孩子变得更加依赖,“反正爸爸妈妈会帮我做好”,这是当下不少孩子的普遍心理。毫无疑问,这两种结果都会让孩子做事情的动作更加迟缓。

如此这样,教子就进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而一切的根源却在家长自身。所以,请家长朋友们记住这样一句话:没有出错的孩子,只有出错的家长。孩子慢吞吞,家长还是先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操之过急,要求太高,或是对孩子过分代劳了。

换种方式爱孩子

那么,面对“慢半拍”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办?又该如何才能让孩子跟上节奏呢?

1.采取后果自负的办法

对于孩子磨蹭问题,家长不妨采取后果自负的办法。比如说,孩子磨蹭的时候,爸妈先别急,而是让孩子自己急。也不要帮他穿衣、洗脸,而是站在一边说:“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我可不帮你。”而且类似的话不要反复唠叨,说一遍就可以。要知道,孩子一旦迟到了,老师肯定会问他原因。如果孩子说“妈妈没帮我穿衣服”,老师肯定会说“为什么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还要大人帮忙”。孩子挨了批评,尝到耽误时间的后果,下次自然便会从中吸取教训,相比家长单纯的说教,这样做的效果要明显得多。

2.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多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让孩子自己穿衣穿鞋、整理玩具、收拾碗筷等。这样不但能培养孩子做事情的熟悉度和速度,还能帮助孩子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3.家长应该适时适宜地教孩子认识时间

通常,3~4岁的孩子分得清白天、黑夜、早上、晚上;4~5岁的孩子分得清昨天、今天和明天;而5~6岁的孩子已经知道具体的几点钟。因此,家长可以借助日出、日落这样的自然现象,或是昨天、今天、明天、过去、现在这样的时间单位以及钟表的滴答声,让孩子感知时间的存在。比如说,告诉孩子“下午3点钟我们去科技馆”,他可能无法理解,但是换成“睡完午觉后我们去科技馆”,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同类推荐
  • 别做内心不安的人:远离焦虑症,享受轻松人生

    别做内心不安的人:远离焦虑症,享受轻松人生

    为什么会精神失常?没有人知道全部答案,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极可能是由于恐惧和忧虑造成的。焦虑和烦恼困扰得人们不能在现实的世界中调试自我,他们渐渐地跟周围的环境断绝所有的关系,退缩到自己幻想的世界中,以此逃避自身心理的问题。本书通过多种角度解析焦虑症的本来面目,让读者认识到自己内心不安的真正原因,同时,总结出多种摆脱焦虑情绪行之有效的方法,力求帮助读者发现并挖掘内心潜在的力量,学会与焦虑和平共处,以此摆脱胆怯、压力、完美主义等隐形杀手的束缚,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
  • 最神奇的心理学智慧(全集)

    最神奇的心理学智慧(全集)

    本书通过对各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发现、解决,揭示心理学中的各种定律和法则,使读者对心理学有一种大纲式的认识,也给处于现代生活的人们提供一些心理自愈的方法和技巧。本书与市场同类书籍相比,有一些与众不同之处,分别是。第一,角度非常全面,几乎囊括心理学的所有方面,包括成功、情绪、幸福、职场、管理、竞争、教育、情感,等等;第二,内容清晰凝练,同时还分有板块,思路观点一目了然;第三,语言风格清新有趣,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非常具有阅读性。
  • 与自己相处

    与自己相处

    《与自己相处》指出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压力的加大、网络科技的发达等因素,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交流沟通方式、交友方式等都在发生着巨变,人与人之间的感觉也越发疏离,于是很多人都产生了一种孤独感。事实上,“人生而孤独”。在孤独的人生旅程,人们往往寻找安慰,寄托渴望,将人生依附于他人,也因此迷失自我,深感空虚和痛苦。本书通过对家庭生活、职场,婚姻、人际关系等日常生活的多个维度进行心理解析,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处理孤独感,更好地与自己相处。
  • 男人要懂心理学

    男人要懂心理学

    《男人要懂心理学》内容简介:人际关系很重要,成熟的男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在单位里被上级重视,被下级钦佩,与同事相处融洽;在客户和朋友圈里受欢迎,被尊重;在女友或老婆面前被关怀。发言有权威。这些都取决于男人能否游刃其间,权衡每个人的心理活动,灵活把握各方面的关系。从容化解各种危机和矛盾。
  • 对于自己,你只是个陌生人

    对于自己,你只是个陌生人

    为什么你总假装成别人喜欢的样子?为什么你总感觉生活力不从心?为什么你从不做让自己舒服的事?为什么你总是感受不到爱?为什么你总不愿意去表达真实的感受?为什么你总不能对前任释怀?……我们所有的痛苦,根源都在自己身上;我们所有的关系,都是与自己的关系。我们生命中所经历的,无论好坏与否,都是自己造成的。我们只有在生活中学会观察自己,诚实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和痛苦,才能听懂身体的“呐喊”。写给每一个渴望打破生命极限,改变自我的年轻人。
热门推荐
  • 吾吾类稿

    吾吾类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冷无影

    冷无影

    慕前朝残影不降者,斩!趋叛匪而影从者,斩!蓄巫邪而影藏者,斩!言神异而影射者,斩!捕明风捉清影者,斩!
  • 向来缘浅但奈何情深

    向来缘浅但奈何情深

    尝试新风格,短篇,一个个新的故事,开启这扇新的大门……群号:577540024
  • 系统思考之“道”:探索东方哲学与系统思考之共性

    系统思考之“道”:探索东方哲学与系统思考之共性

    老子在2500年以前写下的《道德经》和今天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出现而日益受到重视的“系统思考”之间,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本书将引领我们去思考有关“系统思考”的永恒的智慧,并在我们试图解决未来的许多难题面临诸多挑战时,指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而贯穿全书的理念是,我们在当今世界的状况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而当我们对于我们个体及人类这个物种有了更清楚的认知以后,我们又能如何改变或改善。
  • 别做内心不安的人:远离焦虑症,享受轻松人生

    别做内心不安的人:远离焦虑症,享受轻松人生

    为什么会精神失常?没有人知道全部答案,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极可能是由于恐惧和忧虑造成的。焦虑和烦恼困扰得人们不能在现实的世界中调试自我,他们渐渐地跟周围的环境断绝所有的关系,退缩到自己幻想的世界中,以此逃避自身心理的问题。本书通过多种角度解析焦虑症的本来面目,让读者认识到自己内心不安的真正原因,同时,总结出多种摆脱焦虑情绪行之有效的方法,力求帮助读者发现并挖掘内心潜在的力量,学会与焦虑和平共处,以此摆脱胆怯、压力、完美主义等隐形杀手的束缚,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
  •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 悠悠高考心

    悠悠高考心

    有人说:“没有高考的洗礼,你的人生不够完整。”有人说:“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起点。”也有人说:“高考是家长教育孩子成功与否的主要体现。”不管怎么说,高考带给人生的绝对是深刻的回忆。谨以此文,与已过高考、即将高考或将来高考的家长和同学们共勉!!!
  • 无法湮灭的悲怆

    无法湮灭的悲怆

    本书重新还原那段悲抑的历史。当赵登禹挥动大刀倒在血泊、赵尚忐惨死汉奸宵小之手、杨靖宇的弹尽粮绝英雄末路都以细节的方式呈现时,读者如何忍住不哭?当一个团半日之内临阵“升迁五个营长,都壮烈牺牲”,却仍与力量悬殊之敌对峙,当田横五百士的遭遇重演,被日军逼上绝路的八百多名十七岁左右的新兵,在叩拜了天地父母后前赴后继地跳入黄河,读者如何忍住不哭?……哭泣,不只是泪奠英雄,更为那打不垮的民族之精神。
  • 昆仑秘道(王铁男徒步探险笔记)

    昆仑秘道(王铁男徒步探险笔记)

    本书作者通过组织并参加的一系列昆仑山徒步探险事件的梳理和提炼,不仅展示了鲜为人知、已经沉陷于历史长河中的古道故事,也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对自然的探索是无穷尽、无止境的。探险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之一。
  • 五方帝(全集)

    五方帝(全集)

    你不愿见到我,我只能这样偷偷摸摸来看你……为什么你总是不会照顾自己,总是伤痕累累,令人放心不下?以虐得漂亮、情节与文笔俱佳成为一代虐爱文学经典。豆瓣网友短评:“白帝喊‘昭儿’时喊得我心神荡漾苏得我通体舒畅我该怎么办。”大家自此不必网上重重搜索,全本尽在此恭候各位读者!悬爱迷情亦正亦邪,甜宠虐狗激情蜜恋,经典古风携手生死,大爱讴歌一生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