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9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优秀的书籍组成了一个宝库,它就在那里,属于一切人而又不属于任何人。你必须走进去,自己去占有适合你的那一份宝藏,而阅读就是占有的唯一方式。

作为本书的作者,笔者感到十分的荣幸。其原因有三:

第一,在市场上,有关巴菲特的书籍已成一种泛滥的态势,它们只能够让读者看到一个股票投资者巴菲特,一切只是从金钱的角度出发,而无法让读者认识一个人生中充满智慧的巴菲特,这一点,本书做到了。

第二,希望能够借助此书给我们读者提供一片更有成长意义的沃土。

第三,在此书中,大多是用巴菲特的家庭、生活、事业、朋友等等的实例,向读者转达一种理智的成长过程,希望我们读者能够从中有所得。

关于巴菲特,当我们走入了他的世界,恐怕任何初次相识的人,都会惊讶于他的简单了。

从时间的角度来说,巴菲特的争论近乎无穷无尽,谁都无法确定,假如巴菲特生在中国,他的人生传奇是否与现在一样?抑或是根本就不存在巴菲特传奇呢?其实不然。

王小波回忆,他的老师曾经告诉他,科学对于中国人是外来的东西,所以中国人一开始惊其为洪水猛兽,继而当做巫术去理解,再后来,把它看成一种宗教,其实这些理解是不对的,就像我们只是阅读巴菲特投资方面的书籍一样,一直迷信于他的投资,却不去探究巴菲特的投资智慧从何而来一样。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到隐藏在巴菲特投资身后的故事,即巴菲特的财其实,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并非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因为这些方法不论如何的伟大,但终会有失误和过时的时候。因此,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巴菲特思想里那种基于理性的人生哲学元素。从这种理性出发,我们可以找到更伟大的思想,可以利用这种思想冲击其它事业的巅峰,利用这种思想挖掘出我们理想的人生。

可以试想一下,倘若我们只是学习巴菲特的投资方法,那么我们的眼里看到的只是金钱,而别人闻到我们身上的味道,也是铜臭的味道,这样一来,我们岂不是成了暴发户?要知道,“暴发户”这个词,给任何人都是一种粗暴的感觉,即使我们拥有再多的金钱,这种“粗暴”的标签也无法褪去。

笔者想说的是,我们不能只是纯粹在财富上追赶巴菲特,更应该学习巴菲特的人生哲理。

而这本书,以巴菲特历年以来的经典言谈为引线,结合巴菲特的人生故事,包括巴菲特的妻子、父母、子女、朋友等等,以此来告诉读者,巴菲特做人的哲学、做事的态度、生活的方式、以及对创业的理解心态的表现。

曾经,书籍少的时候,我们往往从一本书中读到许多东西,我们读到了书中有的东西,还读出了更多的书中没有的东西。如今书籍愈来愈多,我们从书中读到的东西却愈来愈少。我们对书中有的东西尚且挂一漏万,更无暇读出书中没有的东西了。

因此,笔者热切希望我们的读者能够将这本书拿起来,读一读,想一想。笔者不敢说这本书是否能够让你改变一生,但一定能告诉你:它的存在,一定让你有所获得,有所期待。

同类推荐
  • 美好书系:一辈子只为一颗珍珠

    美好书系:一辈子只为一颗珍珠

    本书讲述了中国“珍珠大王”沈志荣先生用一生来实现珍珠之梦的故事。从孩童时期的月桂传说,到一手创立欧诗漫品牌,渔场工人出身的他,比新中国还要大一岁。从一把镊子、两根铜丝和三张油印纸开始,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见证了欧诗漫珍珠帝国的诞生。这50年的历程,用沈志荣的话说,人前是鲜花和掌声,背后是无比寂寞的勤奋,“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还有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本书也是一本写给千万年轻创业者的励志故事。书中记录的每一个故事,都散发着梦想与坚持的光辉,给我们展示出蕴藏在沈志荣内心的强大力量。它是给正处于迷茫、不安甚至绝望的年轻创业者真诚的心灵启示。既然可以是一颗珍珠,为何要选择做一粒沙?
  • 脑袋决定钱袋(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只有1%的不同)

    脑袋决定钱袋(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只有1%的不同)

    本书立足于社会人生的宏观角度,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学术态度,为你搭建了一个解放观念、引爆智慧的致富平台。它通过一系列精彩的小故事和评论讲述了穷人和富入的差距,并教导穷人如何缩短这些差距,获取财富。其中,“你为什么不是有钱人”一章深刻剖析了造成穷人艰难处境的原因;“富人想的和你不一样”一章则向你破译了富入不为人知的财富密码;“借风使力”一章教你如何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用智慧借他人之力成就自己的事业;“世界上最聪明的投资思路”一章则教你如何抓住当今愈演愈烈的大牛市,在这场投资盛宴中舀取自己的那一部分财富……
  • 哈佛最受欢迎的口才课

    哈佛最受欢迎的口才课

    一直以来,口才作为每一位哈佛学生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它时刻强调精英的思维习惯,倡导真正实用的人际交往理念,让哈佛学生自然发挥潜在的表达实力,在各种场合下挥洒自如。我们希望成千上万的普通人通过学习哈佛课程中阐述的沟通理念,能够成为成功的演说者、有效的判断者、人见人爱的交际家。
  •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

    本书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和最激动人心的内容,是作者最成功的励志经典。这部著作从人性本质的角度,挖掘出潜藏在人们体内的弱点,使人们能够充分认识自己,并不断改造自己,从而能有所长进,直至取得最后的成功。不论你是什么职业、性别、年龄,这本充满力量和智慧的书,在生活中一定会给你启迪。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你发现、发展和利用自己的那些潜伏未用的资才。
  • 不抛弃,不放弃:竞争时代的简单成功法则

    不抛弃,不放弃:竞争时代的简单成功法则

    2007年,电视剧《士兵突击》热播后,使无数观众集体为之倾倒,无法自拔,剧中主人公许三多———一个不起眼的农村兵,从不被人接受,不被人认可,甚至被人嘲笑开始,依靠着自己的真诚、执著和“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激励了自己,也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直至获得成功并被他人认可。该剧引发了一波又一波不可抑制的讨论热潮,参与者不分地域,不分职业,不分年龄,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而其中最被大家所认可和熟知的应该就是许三多和钢七连所共同抱有的成功信念———“不抛弃,不放弃”了。
热门推荐
  • 重生影后超甜哒

    重生影后超甜哒

    重生后,苏影后遭人陷害跌落谷底,还被塞给一个面瘫高冷的大佬。“不准喧哗,不准穿吊带,不准靠近我五米内!”“拜拜了您!”她潇洒的滚了,一个月后,大佬突然带着行李投奔,还对她宠上天。“宝贝,这是我的房产证,都给你!”“宝贝,这些钻石给你当玻璃玩!”“宝贝,这条街都是你的了!”……苏影后:“???”吃瓜群众:“呵呵,真香!”重生后,苏影后忙着演戏,重回巅峰。大佬忙着宠妻,宠妻,宠妻!苏影后:“不是说要离婚吗?”大佬:“离!房产归你,公司归你,小包子归你,我也归你!”【高甜高宠+双强,高冷傲娇大佬VS腹黑A爆小天后】
  • 一夜翩翩

    一夜翩翩

    一场紫色梦幻的婚礼上,突然闯进来一个身穿白色西装,手棒鲜花的帅气男人。全场安静。只见那男人走到新娘面前,单膝下跪,“嫁给我吧!”还没等到新郎出来阻止“啪”一个响亮的耳光扇到那男人白皙的脸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老妖环游记

    老妖环游记

    我是一只鸟妖,整整活了五千岁,5000年来和西王母相依为命,不离不弃。初时,西王母豹尾虎齿,蓬发戴狌,半人半兽,我四处为她取食;后来西王母修为人形,神姿清发,容颜绝世,我又成为了她的信使。忽有一日,我厌了瑶池的单调生活,带着自己的羽毛做成的笔下凡来“妖眼看世界,凡心写俗人”。
  • 第三只眼看日本

    第三只眼看日本

    一本书看透日本。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日本民族面面观。东瀛孤岛民族的自卑,军国主义日本的张狂,经济强国日本的压力,追根溯源,寻幽发微,走进日本人的内心世界,为读者展现一幅日本民族与社会的全景图。
  • 山左笔谈

    山左笔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黎先生你够了

    黎先生你够了

    帝都国际机场。“喂?老妈你在哪呢,我已经到了诶!”只见一位长相呆萌穿着黄色碎花裙的女孩……
  • 陌上若清欢

    陌上若清欢

    [电竞文童颜少女vs傲娇霸道男]竹洵决定打电竞时,再次遇到苏陌.多年未见,一如既往的傲娇霸道!打游戏放水说手误,却把除了竹洵以外的虐爆了;竹洵在别人面前说只是朋友,就上前一把拢住她的腰,并眼神警告:“这种朋友”竹洵想躲苏陌时,结果还是被苏陌黑着脸,一把把人捞上沙发,脸还凑着近近的:“还跑吗?丫头~”你风尘仆仆的走向我,抵过了所有温柔,这次不会放你走了
  • 工者足迹

    工者足迹

    打工者的遭遇,面临职场的腐败,他们要做出何种抉择?是随波逐流,还是奋起反抗?面对一场又一场波澜壮阔的罢工潮,那些高管们用什么手段拯救企业?最终,是什么压垮大企业的最终原因?是工者?还是腐败?
  • 孤独落地的声音

    孤独落地的声音

    卡尔松·麦克库勒说:“要知道你是谁你就要有一个来处。”西海固,作为一个有特定象征意味的地理名称,承载过多少叙述者的苦难抒情。而对于我的故乡,那样一个小山村,就不见得有几人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