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69600000002

第2章 张锡纯,中西医结合的奠基人(2)

从天津回来之后,他在家继续学习准备再考科举。其实张锡纯学习挺努力的,各门功课功底也很扎实,比如曾经有人这样评论张锡纯的国学功底,“尝见以文会友,谈妙理,揭精蕴,举座倾听,共相首肯,知其得力者深也”,说张锡纯和人家谈学问,大家都听得入神,觉得理解深刻,意思是说张锡纯对《易经》等学问理解得很深刻。但是大家要清楚,过去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科举考试的结果很多时候是两回事儿,所以也不必太在意了。

有意思的是,虽然科举考得不好,可是张锡纯的医术却在飞速地进步。张锡纯自己也说,他弱冠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给人看病了,一般附近人家,如果有个什么急病,来不及请医生的,就会找到他,先给看看。

但是,因为年纪轻,有很多人不大相信他会治病,张锡纯还曾经眼睁睁地看着患者在眼前死去,自己却无能为力。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当时村子里有一户人家,这家有人患了喉症,就是那种急性的咽喉疾病,去请了医生,但是同时还央求张锡纯“作陪”。

这位医生来了以后,一看患者,咽喉肿得很严重,连呼吸都受到影响了。大家注意了,这种咽喉肿痛导致的呼吸困难,是一种很严重的喉科疾病,一般多发在秋冬之际,风凉的时候,有的人会咽喉堵塞,严重的甚至会因无法呼吸而死。

当时医生就开方子,用的是“发表之剂”,就是发汗散寒的药物。

别看张锡纯此时年轻,但是医术已经很高了。他立即就急了,马上驳斥这个医生(出言驳之),说这个病应该用辛凉解表之药啊,已经化热了,怎么能用温热药呢?

但是,这个医生不听,还和张锡纯辩论,说一定要用发表的方法才能消肿。

最可怕的是患者的家属深信医生的话,觉得张锡纯太年轻了(忘了找张锡纯来作陪是为什么了),张锡纯自己说的,当时“因年少,人多不相信”,所以也没有什么办法。

最后结果如何呢?这个患者服药以后,病情加重,很快就死去了。

这件事让张锡纯深受打击,他一个人来到了村口,望着远方苍茫的大地,田垄间,几个农民在锄着地,一两声狗叫从远处传来。

张锡纯在那里沉思了好久,他发现:一个医生,如果业务不精,就可能成为杀人的罪犯,这可不是一般的严重啊。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给人治病,出发点是好的,可为什么最后却把患者给耽误了呢?

这都是水平低惹的祸啊,原来医术高明是如此的重要啊!

这件事,促使张锡纯更加发奋学习医学。

就拿这个喉症来说吧,张锡纯后来就一直在学习、实践中体会,直到自己的治疗方法成熟。

苦学《伤寒论》

了解张锡纯的人都知道,他学问的根底是《伤寒论》。要说到张锡纯学习《伤寒论》,还要从一件事情说起,这件事给张锡纯的刺激也很大。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在1885年,也就是张锡纯25岁的时候,邻村有个武生,我说的这可不是唱戏的那个武生,是考武科举的考生,叫李杏春(怎么看都不像武生的名字,和翠花有一拼)。话说这位李杏春这年三十多岁了,是个膀大腰圆的猛汉子。有一天患了病,偶感风寒,然后就开始喘促不休了。具体是什么症状呢?是身上不发高烧,精神不振,“略一合目即昏昏如睡”,同时胸膈满闷,吃不下去东西,舌苔白腻(这说明体内水湿重),脉滑而濡。

就是这个病,当时张锡纯给开的是散风清火利痰之药,服用了几次,一点效果都没有。

怎么办呢?再请医生吧,就又请了几位医生,开了方子,也没有效果。

这个时候再看这位猛汉李杏春,已经一点都不猛了,病势开始变得严重了起来,家属心急之下,就又把张锡纯给请来了。

张锡纯是个热血之人,看到这种情况,是一定要管的,怎么办呢?这时,他突然想起来,自己认识一位老中医,八十多岁了,叫皮隆伯,在渤海之滨隐居,如果能把这位老中医请来,那这个病应该有救啊。

李杏春一听,立刻派人把这位皮隆伯老中医给请来了。

这位老中医来了以后,一诊断,说:“这个病好治啊。”

大家一听,啊?这还好治?那么多的医生都在这儿丢了人了,您还说好治?

老中医接着说:“这就是一个小青龙汤证,没什么难治的啊。”于是,就提笔开了《伤寒论》中的小青龙汤,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上了杏仁三钱。

结果如何呢?服完一服药以后,这位李杏春的喘就止住了,然后老中医又开了《伤寒论》里面的苓桂术甘汤加味,两服药,这个病就好了。

张锡纯一看,我的妈呀,这才叫治病啊,这个《伤寒论》敢情这么有用啊!

张锡纯说,“愚从此知小青龙汤之神妙。”

这怪谁啊?只能怪自己看书功夫没有到家啊,得,老老实实从头看吧。从此,张锡纯广泛地收集《伤寒论》的注解书,仔细地攻读。

我们看张锡纯的著作就知道了,他的学问功底是从《伤寒论》来的,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这部著作中,对很多经方进行了注释,可见其学问根底之深。他对经方的应用很有特色,他是用张仲景的思路,但是在具体的药味上,他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修改。这是活用的方法。

其实,我们的中医大家们,他们的学问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是通过努力学习得来的,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曾经苦读《伤寒论》。要不怎么说《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的基础呢。

但是,张锡纯学问的另外一个来历,大家都没有注意过,为什么他能活用《伤寒论》的方子呢?为什么他敢改张仲景方子的组成呢?

这要从他尝药的习惯谈起。

神农尝百草

中医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药物,就好比在打仗过程中排兵布阵一样。谁了解士兵,谁用兵用得好,谁就能够打胜仗。但是,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中医对中药却不是很熟悉了。

可是,张锡纯不同。他为什么能够有那么大的成就呢?就是因为他对中药非常熟悉。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在这里,我介绍一些本草学的知识。

大约在汉代的时候出现了一本书,叫《神农本草经》,这本书的作者到底是谁,现在学术界依然争论不休,相传是神农写的,但也有很多人认为是道教人士所著。但是无论如何,这是中国本草学的一个开端。此后,历代很多医家都写了各种本草书,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本草纲目》。

那么,本草书是干什么的呢?它是研究每一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作用的。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在历代的本草学著作中,有很多论述是不一致的,大家各有发挥,都说得头头是道,到底听谁的呢?

这个问题让很多初学中医的人都犯晕,比如枳壳,药性到底是升还是降呢?众说纷纭,有的人说枳壳是降的;有的说枳壳升,枳实降。那么,该听谁的呢?

我也不知道该听谁的,那么,怎么办呢?只好自己去体会了。

体会的最好方法,就是按照老祖宗发现药物时使用的方法,自己去尝,去体会。传说,当年神农为了发现药物,日尝百草,一天里遇到了几十种毒药(这有点夸张了,搁一般人身上绝对受不了)。

我把张锡纯早年的医案都给集中在一起,发现在他早年行医时,治病总是用一两味药,让人感觉很奇怪。那么,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让我们从张锡纯治病的故事说起吧。

在张锡纯刚开始学医的时候,他的邻居家有位少妇,这位少妇身体一直很弱,同时还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月经越来越少了,到了日子,只来一点就没有了。

这个问题很让她苦恼,听说张锡纯学医以后,就问张锡纯该怎么治疗。

张锡纯后来写道,“时愚初习医未敢疏方”,就是因为自己是刚刚学医的,没有敢给人家开方子。

但是,张锡纯却记得本草中说,当归这味药是妇科圣药,为生血活血之主药。所以,他就告诉这位少妇,每天用当归八钱,熬水喝。

现在看,这么开方有些不大合适,应该根据体质配合点药物。

但是,在当时来看,效果却是很好的,因为这位少妇到了日子以后,发现自己的月经正常了。

张锡纯自己写道,“由此可知当归生血之效也。”他在实践中验证了当归生血的效果。

再举个例子。张锡纯曾经说过,他二十几岁的时候,患过一个病,就是“于仲秋之月,每至申酉时腹中作胀”。

这个申酉时,就是下午的三点到七点钟,中医认为,这个时间在一天里面和一年中的秋季对应,是属金的,主降收,这就是中医的天人相应理论。

中医认为早晨万物生发,对应春天,属木;中午热盛,万物繁茂,对应夏天,属火;下午万物降收,对应秋天,属金;晚上万物进入休眠状态,为第二天做积累,对应冬天,属水。关于土,在中医里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在每个季节的末尾十几天是属土的;另一个说法是在夏天和秋天之间的长夏是属土的。其实这些说法都各有道理,大家灵活应用就可以了。

张锡纯在想到了这些以后,就分析了:我在秋天,又是在申酉时出现腹胀,这一定是有规律可循的。他认为这是“秋金收令太过,致腹中气化不舒”,就是秋天是主降收的,可能是降收得太过了,所以令自己腹胀。那么,什么药能治疗这个病呢?

张锡纯想到了厚朴这味药,因为他在读本草书的时候,知道厚朴可以治疗胃气郁结胀满疼痛等症,同时药性能升能降,于是就每天嚼服厚朴六七分,大约不到现在的2克。

结果,这样服用两天以后,腹胀就痊愈了。

于是,张锡纯通过这次实践知道了,厚朴可以起到消除腹胀的作用。后来,张锡纯在治疗冲气上逆的时候,在重用龙骨、牡蛎、半夏、代赭石的同时,经常稍稍地配合一点厚朴来宣通气机,这样,则“冲气痰涎下降,而中气仍然升降自若无滞碍”。

再举个例子。当时,张锡纯家附近,有个叫张马村的村子,村里有户人家,雇了一个牧童,给他们家放牛。在夏天的时候,这个牧童会把牛赶到村外的山坡上,让牛吃草。

但是,悲剧却在这如画的风景中发生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当时还有别的孩子也在放牛,这些孩子在一起,总会搞些恶作剧。其中几个孩子就约好,一起来恶搞这个牧童。于是他们就喊:“喂,你,过来!”

那个牧童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一听伙伴们叫他,就傻乎乎地跑了过去。

结果,他们几个一拥而上,按住这个牧童的脑袋,让他弯腰,把脑袋强行塞入这个牧童自己的裤裆里(纳头裤中),然后把他的两个胳膊倒背着给绑起来,他们管这个游戏叫“看瓜”。

有的时候,恶作剧是很害人的,比如有的人趁别人不注意,撤掉那个人的椅子,结果人摔坐到地上,就会导致尾椎着地,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瘫痪。

这个恶作剧后果很严重,当牧童被人救出来的时候,“气息已断”。那些调皮的孩子们已经吓跑了,大人们赶快让这个牧童盘腿坐,然后捶打腰背,过了好半天,这孩子的气息才缓过来。但是还是觉得有什么东西在胸口堵着,使得呼吸不畅,严重时,“气息仍断,目翻身挺”。

当时,人们都没办法了,就把张锡纯请来了。张锡纯一看,这是怎么回事儿啊?一问,敢情是恶作剧给搞的。于是,他就想,这一定是牧童在裤子中“闷极之时,努挣不出,热血随努挣之气上溢而停于膈上也”。

也就是说,这是孩子使劲的时候,瘀血上溢导致的。

于是,张锡纯又想到,三七这味药,可以化瘀血,又可以止血妄行,而且病愈以后还不至于将瘀血留于经络。于是,他就开了三七,并把它研成粉末,让这孩子每次服用三钱,合现在九克,用开水冲服。

结果,服用两次以后,这个孩子就康复了(两次痊愈)。

这样,张锡纯对三七的疗效也有了直观的感受。没多久,又发生了一件事情。

张锡纯家附近有个村庄叫留坛庄,有个少年姓高,年龄在十四五岁,患上了怪病,总是不断地吐血。这个吐血在过去是常见病,一般血有从呼吸道出的,有从消化道出的,看这个吐血的势头,我分析这个少年是从胃里面出血的可能性大些。

家人给少年请来了医生,治疗了十多天,愣是没什么效果。

这个时候,孩子的病情可就危急了,您想想,成天这么吐血,一个人能有多少血?

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有人想起了张锡纯,说这人用心学医,赶快去问问他吧。

于是,这家的家长就“仓猝遣人询方”。

张锡纯随着来人跑去一看,就说,这个病,我出个方子吧,就用三七粉,去买来一两,分三次服用下去。

啊?大家一听,能行吗?就一味药,三七粉,而且还是一两,这个分量大了些吧?平时也就是用几钱,您怎么敢用一两啊?

但是没办法,孩子还吐着血呢,我们就听听这位张锡纯的吧。

于是,家人就去买来了三七粉,按照张锡纯的方法,分三次,一天就全给孩子服用了下去。

结果,“当日服完其血立止”,孩子吃完药就不吐了。

谁都知道张锡纯的本草知识根底很深,但是他是怎么学的,一般人可就不知道了。现在,我就把这个谜底给大家揭开吧。

我把张锡纯的医案,只要标有年代的,都给放到了一起,发现张锡纯在早期使用单味药的时候居多。

这就和我们一般学中医的人不一样了,我们也学药的各种功用,但是,老师总会告诉我们,这个药是用来组成方剂的,方剂才是治病的。

所以,我们在开始治病的时候,用的都是方剂,比如四君子汤打底,组成补气的方剂;四物汤打底,组成补血的方剂等。

这就和练武术一样,我们一上来就是组合拳,练的是套路,一路长拳,二路长拳,成套地打,最后很多人一打架,上来就是一个套路,从头练到尾,你让他单独打一拳,不会。

同类推荐
  • 教师身体健康手册(下)(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身体健康手册(下)(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责是把教学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用“爱”搭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及人格魅力,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 补气血的保健智慧

    补气血的保健智慧

    “气”、“血”、“精”是我们健康的根本,它们充盈,则人健康、长寿;它们亏虚,则人会经常出现所谓亚健康的症状,甚至疾病缠身,过早衰老。书中描述了气、血、精三种能量在人体中的作用和意义、三者的关系、这三种能量亏虚时人体的生理表现,以及弥补这三种能量的方法,希望能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健康的大门。
  • 饮食习俗

    饮食习俗

    我国是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其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现在的说法,民俗文化的绝大部分属于无形文化、非物质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在全世界形成共识。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作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面临大量民风民俗、民间技艺的濒危、失传,抢救、保护已是时不我待。文化部及时制定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精神相一致的有关文件,社会各界也极力呼吁对传统民间节日、艺术的保护。
  • 妈妈怎么做,孩子不生病 孩子生病了,妈妈这么做

    妈妈怎么做,孩子不生病 孩子生病了,妈妈这么做

    《妈妈怎么做,孩子不生病 孩子生病了,妈妈这么做》一书主要介绍了一些育儿知识及孩子生病时的家庭护理。孩子发烧总不退?孩子咳嗽总是反复?孩子一上幼儿园就生病?孩子不好好吃饭……当孩子因为生病而难受得哭闹时,大多数妈妈都不知道怎么做。本书首度公开有30年临床经验的儿科医生的育儿诀窍,帮你快速分辨孩子的疾病,缓解孩子的身体不适,让孩子少生病、不生病。
  • 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

    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

    方剂是中医理、法、方、药综合运用于临床的具体体现,在中医临床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全国各地的名老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创造了大量的有效方剂,是他们的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对于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发挥了巨大作用,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新财富,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相比,它更鲜活生动,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性。
热门推荐
  • 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

    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

    本书的出版发行,开创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打开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新页面,填补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空白,有着创新性的意义。更为突出的是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重温历史,重温太行之路,对我们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四大名捕大对决(又名四大名捕走龙蛇)1:谈亭会

    四大名捕大对决(又名四大名捕走龙蛇)1:谈亭会

    江湖多年无事,“武林四大家”暗流涌动。“西镇”蓝元山约战“北城”周白宇:于谈亭一会,决战胜负,确立主从。周白宇以必胜信念,白衣赴会,却只是拉开变局序幕……美人计,谁为谁筹划?九宗名媛奸杀案,出自谁手?什么样的阴影推动作恶?两河武林第一世家习家庄庄主习笑风神智失常,伤妻屠子、狎妓逐弟,一时间人人侧目。
  • 幸福的底气

    幸福的底气

    有正式工作的季洁,家中无矿,但她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辞职当起了全职妈妈,她觉得这才是女人一辈子最美好、最幸福的职业,可是随着生活中鸡毛蒜皮、鸡零狗碎以及不断的意外、惊喜、惊吓等等事件的发生后,尤其是在经济物质保障出现危机的时刻......季洁才明白,人生的幸福终究是需要根基与底气的。
  • 萌叔出没,请注意!

    萌叔出没,请注意!

    谷雪表示,小白花的女儿不易做啊!你说她到底是彪悍呢还是彪悍呢还是彪悍呢……
  •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纵横捭合的外交家(2)》本书分为富兰克林·罗斯福、孟尼利克二世、伍德罗·威尔逊等部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总裁强上小娇妻

    总裁强上小娇妻

    清晨,一个穿着粉红蓬蓬裙的小公主,孤独地坐在小区的长凳上发神。她的肌肤晶莹剔透如一个瓷娃娃一般。浓密卷曲的睫毛像扑闪着的小扇子。一个英俊的15岁左右的美少年经过这里,被这个可爱小妹妹吸引了。“小妹妹,你怎么了,有什么事哥哥可以帮到你吗?”小女孩抬起头看向小男孩:“哥哥,爸爸妈妈很忙,都没有时间陪小米,小米好无聊啊。”说着眉毛不禁皱了起来。小少年好心疼小女孩的忧郁,伸手抚平她紧皱的眉头:“哥哥陪你玩……
  • 萌妻想逃:腹黑首席太霸道

    萌妻想逃:腹黑首席太霸道

    她身份迷离,本去捉奸,却意外招惹腹黑首席。他步步为营,引她入局。她精于算计,狡猾如猫。为了抓住这只狡猾的猫,他用尽千方百计,势必要将猫玩弄股掌之中,结果他被反攻,还被指着鼻子说:“你妹的,找揍。”他满脸黑线,心想非得用重型武器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死女人打上天!
  • 我把蓝色汇成海

    我把蓝色汇成海

    此书力图打造成第二个《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以一个一个小故事的形式讲述一群少女少年、校园以及都市的故事……
  • 占星棋

    占星棋

    创世仙玄,立星辰为本。…………凡习占星者,皆吾传人。设漫天星辰映照大地。手握星辰,以天地为局,星辰为子。掌者名为弈天!又唤曰占星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