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71000000032

第32章 世界各国的禁忌

涉外活动禁忌:涉外活动中的言行忌

◆举止忌:严忌姿势歪斜,手舞足蹈,以手指人,拉拉扯扯,相距过近,左顾右盼,目视远处,频频看表,舒伸懒腰,玩弄东西,抓耳挠腮。

◆语言忌:严忌荒唐淫秽,不要涉及他人履历、女子私事、工资收入、私人财产、衣饰价值等,更不要批评尊长、非议宗教、嘲弄异俗。

◆语气忌:严忌大声辩论,高谈阔论,恶言恶语,寻根问底,争吵辱骂,出言不逊。

◆礼遇忌:严忌冷落他人,独谈到底,轻易表态,打断异议,纠缠不止,随意插话,随意辞别。

涉外活动中的拍照忌在涉外活动中,人们在拍照时,必须不能违反特定国家、地区、民族的禁忌。凡在边境口岸、机场、博物馆、住宅私室、新产品与新科技展览会、珍贵文物展览馆等处,严忌随意拍照。在被允许的情况下,对古画及其他古文物进行拍照时,严忌使用闪光灯。凡在“禁止拍照”标志的地方或地区,人们应自觉忌讳拍照。在通常情况下,应忌讳给不相识的人(特别是女子)拍照。

涉外活动中的卫生忌

◆个人卫生忌:忌蓬头垢面,忌衣装鞋帽或领口袖口不洁。在正式场合,忌讳挖眼屎、擤鼻涕、抠鼻孔、挖耳秽、剔牙齿、剪指甲等不卫生的动作。患有传染病的人严忌参加外事活动。

◆环境卫生忌:切忌随地吐痰、乱弹烟灰、乱丢果皮纸屑或其他不洁之物,忌讳把雨具及鞋下的泥水、泥巴等带人室内,忌讳把痰盂等不洁器具放在室内醒目的地方。

商业活动中的禁忌

◆东南亚:与东南亚商人洽谈商务时,严忌翘起二郎腿,乃至鞋底悬着颠来颠去。否则,必引起对方反感,交易会当即告吹。

◆中东: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商人,往往在咖啡馆里洽谈贸易。与他们会面时,宜喝咖啡、茶或清凉饮料,严忌饮酒、吸烟、谈女人、拍照,也不要谈论中东政局和国际石油政策。

◆南美:赴南美洲做生意的人,为了入境随俗,在洽谈贸易的过程中,宜穿深色服装,谈话宜亲热并且距离靠近一些,忌穿浅色服装,忌谈当地政治问题。

◆俄罗斯:俄罗斯及东欧诸国,对待西方商人是极其热情的。在同俄罗斯人洽谈贸易时,切忌称呼“俄国人”。

◆法国:到法国洽谈贸易时,严忌过多地谈论个人私事,因为法国人不喜欢大谈家庭及个人生活的隐私。

◆德国:德国商人很注重工作效率,因此,在同他们洽谈贸易时,严忌神聊或节外生枝地闲谈。德国北部地区的商人,均重视自己的头衔,当与他们一次次热情握手、一次次称呼其头衔时,他必然格外高兴。

◆瑞士:给瑞士的公司寄信,收信人应写公司的全称,严忌写公司工作人员的名字。因为,如果收信人不在,此信永远也不会被打开的。瑞士人崇拜老字号的公司,如果你的公司建于1895年前,那么你应在工作证件上或名片上特别标示出来。

◆美国:与美国人洽谈贸易时,不必过多地握手与客套,贸易谈判可直截了当地进入正题,甚至从吃早点时即可开始。

◆芬兰:与芬兰商人洽谈时,应重视行握手礼,应多呼其“经理”之类的职衔。谈判地点多在办事处,一般不在宴会上。谈判成功之后,芬兰商人往往邀请你赴家宴与洗蒸汽浴,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礼节。如你应邀赴宴时,忌讳迟到,且不要忘记向女主人送上5朵或7朵(忌双数的)鲜花。在主人正式敬酒之前,客人不宜先行自饮。在畅谈时,忌讳谈当地的政治问题。

◆英国:到英国洽谈贸易时,有三条忌讳:忌系有纹的领带,因为带纹的领带可能被认为是军队或学生校服领带的仿制品;忌以皇室的家事为谈话的笑料;不要把英国人称呼为“英国人”。

日常风俗中的禁忌

◆日本人:用绿色作装饰色——不祥之色。

◆捷克人:用红三角作标志——巨毒的标记。

◆不丹人:留山羊胡子——越轨行为。

◆印度人:在丧礼中节哀——有悖礼教。

◆沙特人:下象棋——象征弑君叛逆。

◆伊拉克人:日常生活中使用蓝色——魔鬼的象征。

◆土耳其人:用花颜色装饰房问——不吉利的象征。

用绿三角作标志——免费样品标记。

◆印尼的爪哇人:晚间出门吹口哨——招鬼、遇灾。

◆匈牙利人:打破玻璃器皿——逆运的先兆。

◆比利时人:蓝色服装,以蓝色物作装饰——不祥,恶兆。

◆英国人:在公共场合直接提“厕所”一词——不礼貌。

◆法国人:用核桃待客或作装饰物——不吉祥。

◆巴西人:用黄与紫的调配色作装饰色——引起恶兆。

◆意大利人:以手帕为礼品——亲友分离。

在房间、门厅、过道、车内吹过堂风——招致患病。

◆希腊人:养猫、玩猫、爱猫一一引人至阴间。

◆埃塞俄比亚人:出门作客时穿黄色服装——哀悼死者。

◆西方人:用棕色物送礼或装饰——邪恶凶丧之色。

偶然弄洒了盐——坏运气之兆。

在公共场合谈不吉利的话——招邪致灾。

打破镜子——坏运的征兆。

◆国际问:用三角形作标记——警告的标记。

◆多国人:用左手握手或递物于客——不敬,侮辱。

◆中东地区人:用左手给别人递物——左手不洁。

◆南美(印第安人):在陌生人面前说出自己的真名——带来不幸。

◆欧美人:用左手握手,让贵宾坐于左侧——失敬、卑下。

◆欧美妇女:新娘在婚礼前试穿结婚礼服——姻缘破裂。

日常生活中的禁忌

◆数字忌:忌讳“13”,甚至星期五和每月的13日也被忌讳,认为这些数字包含着凶险。相反,西方人却对“3”和“7”十分喜欢,认为这两个数字包含着吉利。

◆询问忌:忌讳询问别人的年龄、工资、家室以及其他私事。

◆床位忌:严忌把床对着门摆放。

◆颜色忌:欧洲人多忌黑色,认为黑色是丧礼之色。

◆碎镜忌:严忌打碎镜子,认为碎镜能使人背运。若犯此忌,则可趁月圆之时,暗自将衣袋内的硬币翻过来,以示解救。

◆花色忌:许多欧洲人忌讳黄色花,并认为菊花、杜鹃包含着不吉利。

◆礼节忌:一切礼节均应先女后男,切忌相反。

◆衣物忌:西方人对自己的衣物及行装有随意乱放的习惯,但忌讳别人乱动。

◆折柳忌:切忌折断飘来的柳条,认为此忌可以防止失恋之苦。

◆婚服忌:新娘在结婚之前忌讳试穿礼服。据说,此忌可防婚姻破裂。

◆婚期忌:除英国人外,多数西方人严忌星期六结婚,认为此日非黄道吉日。

◆拉手忌:在许多拉美国家的街道上,男女之间可以相挽拉手而行,但在同性者之间是忌讳的。

◆握手忌:对长者、女子或陌生人,忌主动而随便地握手。

◆行走忌:在行进中,忌醉步摇斜、随地吐痰或乱扔废物。

◆路谈忌:路遇熟人时,忌在路中央交谈或在路旁久谈;与女子路谈,应边走边谈,忌在路边立谈。

◆作客忌:到亲友家作客,进门后切忌不脱帽和带雨具;与女子对坐,切忌吸烟。

◆会客忌:会见客人时,忌坐姿歪斜和小动作,忌家人吵骂或看表询问时间。

◆慰问忌:探病时,忌久谈;吊唁时,忌先提及死者。

◆扶老忌:欧美的老人,多忌讳由别人来搀扶。

他们认为这有损于体面,是受轻视的一种表现。

对花朵的禁忌

◆根花忌:探视病人时,日本人严忌以根花(包括盆花)为礼,因为日文的“根”字与“睡”字的发音相同。

◆盆花忌:在通常以花为礼的交往中,许多欧洲人爱用切花,忌用盆花,但在复活节之际,可用盆栽的风信子为礼。

◆干花忌:除人造花之外,波兰人忌送干花或枯萎的花。波兰人认为,送干花或枯花,意味着情谊的终结。

◆双花忌:波兰人与罗马尼亚人以花为礼时,所用的花束必须是单数,即使一枝也可,忌讳双数,但罗马尼亚人的生日除外。

◆山茶花忌:日本人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仙客来、淡黄花及白花。因为山茶花凋谢时整个花头落地,不吉利;仙客来花,日本念为“希苦拉面”,而“希”同日文的“死”发音相同;淡黄花与白花,多为日本人不喜欢。

◆白花忌:在欧洲,人们以花为礼时,除生日与命名日之外,一般忌用白色鲜花。

◆香花忌:一些欧洲国家,在探望病人时,往往忌用香气浓烈的或具有特殊象征性的鲜花。送给中年人的,忌用小花;送给年轻人的,忌用大花。

◆菊花忌:在许多欧洲国家,人们忌用菊花为礼。传统习俗认为:菊花是墓地之花。日本人忌用菊花作室内装饰,认为菊花是不吉祥的。

◆黄花忌:法国人忌送黄花。法国传统的习俗认为:黄色花象征着不忠诚。

◆妖花忌:许多拉丁美洲人将菊花视为“妖花”,他们忌用菊花装饰房间,忌以菊花为礼。

◆紫花忌:巴西人忌用绛紫色的花为礼,因为巴西人惯以紫花为葬礼之花。

外国人送花的禁忌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青少年朋友也有了接近外国友人的机会。有时为了表示友好,我们会送些鲜花表达情意。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禁忌,因为不同的花在不同的国家表示不同的感情。

◆在英国人和加拿大人眼中百合花代表着死亡,绝不能送。

◆德国人视郁金香为“无情之花”,送此花给他们代表绝交。

◆法国人忌讳黄色的花,因为在法国黄色的花是不忠诚的表示。

◆在印度和欧洲国家,玫瑰和白色百合花是送给死者的虔诚悼念品。

◆在俄罗斯、南斯拉夫等国家,送鲜花一定要送单数,因为双数被视为不吉祥。

◆在拉丁美洲,千万不能送菊花,人们将菊花视为一种“妖花”,只有人死了才会送一束菊花。

◆在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菊花象征着悲哀和痛苦,绝不能作为礼物相送。

◆在巴西,绛紫色的花主要是用于葬礼的,不能随便送;看望病人时,不要送那些有浓烈香气的花。

◆日本人讨厌莲花,认为莲花是人死后的那个世界用的花;如果送菊花给日本人的话,只能送那种只有15片花瓣的。

◆与德国人、瑞士人交往,不要送红玫瑰给他们或他们的妻子,因为红玫瑰代表爱情,会使他们误会。

◆罗马尼亚人什么颜色的花都喜欢,但一般送花时,送单不送双,过生日时则例外,如果您参加朋友的生日酒会,将两枝鲜花放在餐桌上,那是最受欢迎的。

同类推荐
  • 成功没有时间表

    成功没有时间表

    《成功没有时间表》主要精选了作者郭龙从2009年至2012年发表在《青年文摘》《读者》《意林》《格言》等期刊上的美文,有励志美文,也有人物故事,更有一些感悟美文,这些故事会带给你心灵的启迪。
  • 事半功倍记忆法

    事半功倍记忆法

    本书在系统的理论分析基础上,着重分析阐释实际的记忆能力训练和具体的方法技巧,如提高记忆力的7种练习等。本书重点介绍了1O种必备的高效记忆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使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快速记忆的方法。
  • 选择与放弃的人生经营课

    选择与放弃的人生经营课

    学会选择,学会放下,以一种乐观的心态看待得与失。学会选择,学会放下,放下也许是一种痛苦,但也许是另一种幸福。珍惜你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也不要浪费自己放下的权利,在选择与放下之中成长,你的人生就会越发明媚灿烂。
  • 说话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你的高度

    说话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你的高度

    口才的好坏,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副好口才,纵横社交场合,给他人留下美好印象。那么,到底怎样才算真正的好口才?好口才,不一定口齿伶俐,不一定口若悬河,不一定巧言善辩,不一定妙语连珠,但一定令人舒服,这才是好口才的实质。说话令人舒服的程度,能反映一个人的品质、修养、胸怀、格局……一句话,它体现着你的高度。纵观历史、横看全球,那些在各个时代各行各业叱咤风云的“高人”,大多都懂得高超的说话之道,能与人和谐交往,说出来的话无一不令人舒服。
  • 你的能力,要学会用故事讲出来

    你的能力,要学会用故事讲出来

    本书作者通过走访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形成了独特的故事思维方法。在工作、生活中熟练运用“故事思维”,通过“故事”介绍自己、推介产品、沟通方案、阐述思路……别人就容易看到你的能力,在工作中获得同事支持,在社会中获得朋友的相助,在家庭中获得家人的认可。
热门推荐
  • 忍者行路

    忍者行路

    春(原名几乎忘记),想回到起点的多世界迷途穿越者。有点话唠、喜欢装模作样、脑子不太好、间歇性干劲满满寻找穿越者的火影日常。有外挂,但不怎么用,和平主义者。
  • 挫折磨炼智慧(上)

    挫折磨炼智慧(上)

    一个人,总有一定的目标,也许,这一辈子都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奔跑着。可是,奔跑的路并不平坦,即使是期望很平静的生活,有时还会让你摔跤,摔得很痛,或许还会受伤——这,就是挫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异世界大反派

    异世界大反派

    一个不一样的系统不一样的套路轻松搞笑,无情也有
  • 吸血鬼之恋系列霸情布鲁赫

    吸血鬼之恋系列霸情布鲁赫

    吸血鬼的起源,最早是在基督教《圣经》上出现的。其人物为该隐。相传,因为人类始祖亚当与夏娃受撒旦诱惑而吃下智慧之果被上帝诅咒并驱逐出伊甸园后。亚当和夏娃生下该隐与亚伯两个孩子。该隐是负责耕种,亚伯负责放牧。有一次,向上帝献祭时,该隐只能拿出了一些蔬菜和稻谷作为祭品,而亚伯却拿出了羊羔一类的肉类作为祭品。上帝惟独垂青亚伯的祭品,导致该隐的嫉妒……
  •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本书编入了中外百余篇抒情散文,或优美动人,或朴实真挚,或意味深长,如日暮黄昏的天空中升起的袅袅炊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抒情散文从平常生活、旅途见闻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心灵咖啡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散文之后都回眸和感悟,灵魂被陶醉,思维被熏陶,文学修养也更上一层楼。
  • 行宇传记

    行宇传记

    白骨成诗过云烟,可曾记起曾经那少年。从贫寒到证道者,这是一个少年的成长史。qq群:455163638
  • 无极宝三昧经

    无极宝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唐神武传

    大唐神武传

    贞观年间,玄武门之变的血腥味还未消散,江湖中突然出现了三把神器(弑神剑、武王刀、冰魄神针),原本平静的江湖因此炸起了惊雷,各大势力暗流涌动,小门小派纷争无数,且争斗逐渐将江湖各大门派卷入其中……此时此刻崆峒山上出现一婴儿,被崆峒派掌门欧虹子偶遇,他的身世之谜和大侠之路将由此开启。
  • 先人祭

    先人祭

    诗剧《先人祭》是密茨凯维奇的代表作,由四部分构成,以及序诗和附诗。这部作品的创作跨越密茨凯维奇整个人生;其中的第一、二和四部是在诗人二十三岁、二十五岁左右写成的,第三部则创作于诗人移居德累斯顿的十一年后(1832)。密茨凯维奇首先设置了一个场景,这个场景展现的是村民们在每年十一月进行的一次亵渎圣灵的宗教仪式。我们能从中看到神,看到艺术家,看到许多人物个体,看到被抛弃的情人,当然,还有那些为争取自由而被迫入狱的人。它是一部不按剧目顺序创作的、没有完结的、开放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