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71600000005

第5章

德經下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惟嗇,是以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為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外以治人,內以事天,皆莫若嗇。嗇者,無所不音之謂也。謹與內,閑與外,內心不馳,外心不起之謂音,故能早服。內服其心,外服其形,寂然不動,則德有所積。積於不積,則無不勝。無不勝,則無不治。雖有國,猶可也。人知其可以有國,而不知可以有國者,猶其有本也。本積既厚,則其塵垢糠粃猶將陶鑄堯舜,況其下者哉?此所謂深根固蒂,治人事天之道。

治大國章第六十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治國者,聖人之餘事,不啻如烹小鮮。雖恢奇譎怪,道通為一,故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使鬼而有神,凡恢奇譎怪,皆化而為道,道豈有傷人者乎?本欲吾不傷人,故其幽至於鬼神,皆不能以神傷物。大而政治,幽而鬼神,兩不傷,故人鬼之心交歸焉。非至德其能如是乎?

大國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交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為下。

國大而能降以求物,則物必交歸之。牝以靜而下物,故牝常勝牡。以大國而下小國,則必得小國。以小國而下大國,則鈴得大國。故大國或下小國以取,小國或下大國而取。取者,各獲其心之謂也。故大國不過欲畜小國,小國不過欲事大國,夫如是而後,兩者各得其所。孟子曰: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故大國尤宜為下。

道者萬物之奧章第六十二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日以求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奧者,藏也。道為萬物之所貴,如奧之能藏物。賢者以道為寶,故樂得其得。不賢者非道莫保,故樂免其罪。由其根於人心之自然,無使之者。故言依於道,則其美可市;行依於道,則其尊可加於人。苟非人心之自然,則言而不從,行而不應矣。由人各根於道,不幸而陷於不善,則聖人亦何忍棄之,故立天子,置三公,非苟利其富貴也。蓋不欲遂棄人於不善,還以斯善道之而矣。使雖以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出一善言,建一善行,使天下之人不失其善,則其利豈小補哉?由其以道覺民,是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以其善者不日而得。其善使不幸而至於善,則亦足以自免於惡,此豈不足以為天下貴耶?

為無為章第六十三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為無為,則己不勞。事無事,則人不煩。味無味,則物不費。世所謂大小多少者,以形言也。聖人遊於形器之外,故大小多少,等而為一。夫大小多少,尚等而一之,又況於恩怨報施之間乎?吾所為所施者,惟德而已,豈知其有所怨,豈知其有所報者哉?既無恩怨報施之別,又無大小多少之異,其於天下之故,豈有心於為之哉?事必求易,大必由細。自易而往,則難者亦易。自細而行,則大者亦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而大必歸之者,由其無心也。惟其無心於事,故未嘗先事而期於物。豈若世之小夫己未為而先諾,事至而多易。先諾則叉寡信,多易則必多難。聖人於事未至,則常若難之。非難之也,不以我必於物,故若難之。惟其難之,故終無難。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一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知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聖人常安其所安,故其安無不安,而其持無所持,故曰易持。以不持持其安,儻有微心之起,自其未兆而謀之,自其脆而破之,自其微而散之,故無有撓其安者。由持其安於未有,治其心於未亂。譬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於無為之中自然而為,於無積之中自然而積。累日益去,善日益積,而聖人未嘗知也。若有意為之,即為敗之。有意執之,即為失之。由其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世之於道所以難成而易壞者,由其有意於為之執之。方其始,若無所容其勤,及其終,又不免於怠。皆為之執之之咎也。使其始不為,其始不執,則求其勤且不可得,而況於怠歟?此世所以幾成而敗也。也。惟聖人以不欲為欲,難得之貨。所謂難得者,不必金玉也。身外之物,皆難得矣。眾人目過於色,耳過於聲,吾以不學為學,收視反聽,復眾人之所過,以輔道之自然,而不敢為。夫豈有為之、執之病哉?

古之善為道章第六十五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楷式。能知楷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夫所謂者,不在耳目聲色之間。而世人目視非色,耳聽非聲,為聲色之所留礙,而不知見聞覺知有出於聲色之外者。今遽告人曰:爾之見聞覺知皆非真也?則人孰不怪且笑哉。故道非明民,將以為愚而憐之可也。夫民之愚,留礙於聲色,不知自解。吾方示之以無為,示之以澹泊,且猶未悟,而況欲以智示之歟?生民之患在於多智,智不以正,其智為邪。今吾未能覺其邪,而又以智示之,是反開其偽也。故以之治國為國之賊。儻行其所無事,而不開民之機心,機心不生則純白備,謂之一國福,不亦可乎?上之所行,下之所效,未有我靜而彼動,未有我素朴而民多欲者。是楷式能知楷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由其與物反是,故不可明民。由其與道合,是故謂之大順。

江海所以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後之,是以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聖人不得已臨蒞天下,其視首出庶物與在民上為何等事哉,故有天下而能以言下民,能以身後民,非忘天下者不能也。是以處民上而民不重,不知其有君也。處民前而民不害,不知其有民也。惟其上下相忘,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蓋吾之所取者,非民之所爭也。無為之為,天下且不見其朕,況欲與之爭乎?

天下皆謂章第六十七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捨其慈且勇,捨其儉且廣,捨其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肖者,以形求也。若以形求大,雖至於天地,要其所止也。天下皆為我大,似不肖。夫惟大,故凡物不足以肖其似。若有其似,則吾亦一物,其細已久矣。然吾之所以能成其大者,猶有三寶持而保之。此其所能用大也。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此三者,非所以為大。然用大者,皆莫加焉。夫大不可以形求也。大不以形而全其用,故其大有不可測。夫唯慈,然能救物#1。物失其所,雖蹈水火,赴白刃有所不辭,非匹夫之勇所能及也。夫惟儉,然後能施。蓋吾之所欲者愈寡,則其所施者愈博,非大而無當者所能及也。夫惟不敢為天下先,然後遇物而不折。蓋不為先,則所為者皆應而已。應而不先,動不自我,我雖動而人不怨,非興事造作者所能及也。勇依於慈,故其勇不竭。廣依於儉,故其廣莫窮。先依於後,故其先莫敵。使徒用其勇,徒用其廣,徒用其先,則不終朝其死矣。夫兵者,不祥之器。苟非以慈為本,救民於水火之中,使人知凡所以殺人者皆慈焉,吾未見其可也。吾以慈救民,則天亦將以慈衛之。

善為事者章第六十八

善為事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聖人身且不有,而況於爭。由其不爭,凡所應物者,皆其不得已也。故為士則不武,當戰則不怒,勝敵而不必與之爭,用人而不必加其上。,故能以德服人,而人亦樂為之死,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仍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則

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衛靈公問陣於孔子,孔子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至於自言則曰:我戰則克,祭則受福。孟子亦曰:今之諸侯,苟行王政,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來未有能濟者。孔孟之言不過如此。老子曰: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又曰:兵者,不祥之器,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推此而言,亦孔子之謂,未聞孟子之為王政也。至於不得已而用兵,則若無足而行,無臂而攘,無敵而仍,無兵而執。此即孔子所謂我戰則克,孟子所謂未有能濟者。聖人之用兵,每不得已。豈有輕敵求勝之心哉?若我輕敵而叉為之,則是兵端自我,苟有不勝,則民不直其上。故以兵相加,抗日持久,而不暴用其民者必勝。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稀,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大道甚易知易行,而亦難知難行。所謂易知者,無道可道,無學可學,無為可為,無事可事,豈不甚易知、甚易行者哉?然至道不可道,而言語皆非;學不可學,而心動即偽;為無為,而寂然不為者未必是;事無事,而終日事事者未必非。此其所以為難,而天下莫知莫行也。蓋聖人言有宗,事有君,故言在此而義在彼,事雖是而心不同。知言之宗,則言之差殊不同也;知事之君,則事之差殊不必疑也。夫惟人之無知,是以不我知。夫唯不我知,此我之所以為貴。使我之知不出於眾之知,則為我者亦不足貴。

知不知章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者逐物,故多偽。不知者返本,故近真。人能知不知為近真,知知為多偽,則為上矣。儻不知知之為偽,而徒益其知,則是以病為藥,其病有不可勝言者。惟知知之為病,是以不病。聖人所以不病者,以其知之也。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惟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夫欲人之畏愛者,皆內不足而外慕者也。聖人足於內,視人之喜不加益,其不畏不加損,是以皆與之無為。蓋居物之上,使人畏己者易,使人不畏己者難;使我忘人者易,使天下兼忘我者難。民不畏威,非天下兼忘我者不能也。此豈非所謂道德之威乎?聖人之遇物,隨所遇而安。故不狹其所居,不厭其所生。蓋知其所居所生者,皆非其實也。我惟自厭,故生亦莫吾厭,由其自知而不自見其有知,由其自愛而不自貴其有愛。使其有自見自貴之心,則狹其所居,厭其所生,有不能一日安矣。

勇於敢章第七十三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古。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人皆知勇於敢,不知勇於不敢。勇於敢者,蹈白刃也;勇於不敢者,蹈中庸也。故曰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以兩者較之,蹈白刃者有害而人輕其害,蹈中庸者有利而人不知其利。此中庸所以為難者歟。輕於用勇,人之所嫉。天之所惡,孰知其故?雖聖人猶難之,況眾人乎?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禪然而善謀。猶其惡於用勇也。人自知其天之未勝、天之未應、及來之未至、謀之未定而言之,則強者或得,勇者或勝,蓋有之矣。要其後而徐觀之,然後知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也。

民不畏死章第七十四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是謂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希有不傷其手矣。

此章言世之刑罰不足恃以為治也。民不畏死,吾奈何以死懼之。使民果畏死,有為奇者,執而殺之,則殺一人足以為治矣。然愈殺而愈不可禁,則刑之不足恃也。秦人用法嚴,其網密,而姦宄不勝。漢用法疏,網漏吞舟之魚,而天下歸於漢。此亦足以見矣。天道福善禍淫,是有司殺者,於冥冥之中不可逃也。若必欲代司殺者殺,如代大匠斲,未有不傷手者也。

民之飢章第七十五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惟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上多取則下貧,上有為則下亂,必然之理也。我欲厚其生,則不顧人之生,我厚而彼薄,彼安得不輕死。聖人之於生,蓋不得已。彼視其生若無以生為也,豈肯厚吾之生,而奪人之生哉?是之謂賢於貴生。

人之生章第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共,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章汎言柔弱之必生、剛強之必死。柔弱雖非所以為道,而近於無為,剛強雖未離於道,而涉於有為。無為則去道不遠,有為則吉凶悔吝隨之,則益遠於道矣。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以有餘奉天下?惟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不處,其不欲見賢。

裒多以益寡者,天之道也。裒寡而益多者,人之道也。惟聖人又能以己有餘而奉人不足,故其能及萬物不恃其能,功蓋天下而不居其功,利澤施於天下而不歡其賢,唯有道者而後如此。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言: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

水無情,尚以柔勝,而況於物之有情乎?書曰:爾萬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無以爾萬方。三代嘗以是德民矣。此之謂受國之垢,受國不祥。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怨之不可以和,猶火之不可寒,水之不可熱。若強和之,亦必餘怨。以此為善,皆未足也。是以聖人治天下,如執左契以求於左契,恩怨取於吾何心哉?如契之合適於符而已。苟有不合,不強其所無,不責之也。聖人之治天下,如司契者之求合大小長短,彼覺有契自合其合,而吾無容私焉,若必欲強通之,是司徹,非司契也。天道亦然。天道無親,常不失善,蓋亦司契而已。

小國寡民章第八十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音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小國寡民,則什伯之才用。什伯之才用,則大者棄矣。民輕其生,則遠徙而不顧,徙而不顧則無所不為矣。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愛其生而不遠徙,則雖有舟車無所用,雖有甲兵無所陳,復結繩而治之,猶可也。使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各安其安,雖鄰里相望而不往來,必其衣食足而無求,然後可以至此也。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已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言之信者不必美,美者未必信。言之善者不必辮,辮者未必善。知之正者不必博,博者未必知。聖人於道,無分毫愛惜之心。惟淺狹者自以其淺狹,而疑人以為未必信、未必善、未必知,或溺於美,或惑於辮,或流於博,皆不能有得也。豈知聖人於道,如海之大,施而不積,既以為人而己愈有,既以與人而己愈多。恨世之人器量之微,求於我者狹,不足以與之也。亦如天焉,利物而天不害而物不爭。故曰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然能救物:『然』後疑脫『後字』。

同类推荐
  • 哭单父梁九少府

    哭单父梁九少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圆宗文类

    圆宗文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净心诫观法发真钞

    净心诫观法发真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尧山堂外纪

    尧山堂外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永恒时空体

    永恒时空体

    永恒风云悟道合道入道写道言道语,看事态人情,度人间烟火生命从来都是自己和自己玩你觉得呢
  • 眉目作山河

    眉目作山河

    出身将门世家,尉盈筝本觉自己可以如父兄一般,征战沙场战功赫赫。却未曾想到,君王一令便将她远嫁他国。前来搭救的,却偏偏是与她萍水相逢,却将她骗得晕头转向的敌国皇子东方戟。为国为家,为了把东方戟踩在脚下,她甘愿做他国无能皇子的一介妾室。但为人妾室可不代表她就要安分守己,老死宫中。鸿鹄之心自让她策马疆场,手握兵权,收服臣心。也与那亦敌亦情的东方戟相互扶持,却又相互斗得不亦乐乎。待她称王,谁还能说女子不可征战四方,一统天下?
  • 病号

    病号

    两辆从相反方向行驶的火车,错在一起时速度是原来的二倍——在一个冬日的黄昏,我站在窗前,看着对面一幢四层高的写字楼的屋顶。夏天它还是一个露天酒吧,好多人喜欢呆在上面,他们手里抱着巨大的扎啤,以此来驱散溽热,打发光阴。一次,我亲眼看见我们楼里的一个花痴,端着酒杯从护栏的缺口,一步迈下屋顶,就像蹦级跳一样,所不同的是,他的脚下没有拴绳。这个花痴四十多岁,一直暗恋着写字楼里的一个年轻秘书。
  • 黑暗中的笑声

    黑暗中的笑声

    《黑暗中的笑声》是小说大师纳博科夫戏仿通俗剧的黑色寓言,一九三二年在柏林写成,书名为《暗箱》,在巴黎和柏林两地出版;一九三六年由韦·洛伊译为英文,以原名在伦敦出版;一九三八年由纳博科夫本人作大幅度修改并重译后在纽约出版,更名《黑暗中的笑声》。小说仿效二三十年代电影中盛行的那种廉价三角恋爱故事,一开始就以电影为题,引出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男主角欧比纳斯想用动画片这种新技巧让古代大师的画作“活动起来”,提议与讽刺画家雷克斯合作。欧比纳斯对影院引座员玛戈一见钟情,“着了魔似的爱看电影”的玛戈一心梦想当影星,当她确信他属于能为她“登上舞台和银幕提供条件”的阶层后,便决定与他来往。欧比纳斯为招待明星而举办的宴会,却为玛戈与昔日情人雷克斯重逢创造了机会,由此构成三角关系,直到小说以悲剧结束。
  • 问道仙歌

    问道仙歌

    修真修的是长生,是逍遥,更是真我与傲骨。生命在妙手之下尤可苟延。逍遥在自足之中尤可长乐。但真我与傲骨,则不常有。且与萧九,持剑过红尘,一笑斩恩仇。
  • 六根

    六根

    桂林城里,六根是吃书法饭的,一支毛笔打天下。那支毛笔是托人从湖州特制的,笔杆选用斑竹,紫褐色的竹皮上撒着点点斑痕,称之美人泪。牛角收口,管顶嵌一段翠玉,绿莹莹放着温润的光。笔毛是加鼬鼠须做的,细软柔韧。六根得此笔欢喜异常,悬挂书案的笔架上,望之,美若妇人,相看两不厌。掬而嗅之,隐隐含香,遂在笔杆上方刻了篆体“妙香”二字。每逢有人索字,六根便用笔袋装了揣在怀里,贴着肌肤元阳津养,暖暖焉如近美人。日久天长沁了人的精气,笔生灵魅,助六根挥毫,处处皆妙笔生花。六根用这支生香妙笔写的墨宝也有挂在桂林城大街小巷茶肆酒楼的,多半不收钱,只是送朋友。六根也习惯,不喜润笔费,只好酒。
  • 凤女再嫁

    凤女再嫁

    她惊才艳艳无人可及,相府嫡女身份不凡,他本许她待这江山安定,并陪她浪迹天涯,高灯红烛之际,一杯鸠酒饮断万千爱意,空余恨,识人不清,悔断了肝肠。再睁眼,将府痴女,绝心绝情,嫡姐打骂,明面——忍,暗中,我让你死于非命,嫡母为难,我让你痴傻不堪。医术、权术齐上阵,刚谋渣男信任,不想却又招惹了一朵烂桃花,骂不走,打不走,掐也掐不掉。某女问:“你怎样才可以放过我?”桃花答:“与本王一起浪迹天涯。”
  • 异世界的无敌制造系统

    异世界的无敌制造系统

    这是一个混乱的异世界。充满黑暗与斗争。男主携最强无敌制造系统降临异世界!将这个混乱的世界……变得更混乱!玄铁、秘银、奥钢能打造装备这我能懂!可是泥土!石块!南瓜!仙人掌……这都是什么鬼啊!!!各位看官且看男主如何升级无敌系统,打造最强装备!粉丝群:***********(等此书火了可解锁粉丝群!)
  • 天下为聘之腹黑暴君太难缠

    天下为聘之腹黑暴君太难缠

    李嫦汐不过在路上不小心被块破黑石头拌了个狗吃屎,结果醒来,一脸懵逼的发现自己竟然穿成了昨夜她刚熬夜看完的一本穿越女强小说里跟自己同名同姓的一个小炮灰。可是这个神出鬼没的破黑石头是什么鬼东西,石头会说话也就罢了,竟然还说它自己是天上的仙人,她是它选中的有缘人,来到这里的任务是拯救世界!神他妈的拯救世界,她李嫦汐不过就是个小医生啊。综合考虑,李嫦汐决定抱紧反派大BOSS的金大腿。可是,那个传说中邪魅高冷的反派大BOSS,你能不能别对她笑的那么痴汉啊!好可怕,嘤嘤嘤。大BOSS捏着她的下巴,轻舔着她的耳垂,危险而又温柔的说道“汐儿,你怎么可以一直盯着别的男人看呢,那样我会忍不住让他永远消失的。”
  • 刺客信条:杀死你是我存在的意义

    刺客信条:杀死你是我存在的意义

    刺客是个古老的职业,但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刺客,却少之又少,因为可以理解的原因——隐秘。他们常年隐匿在黑暗中,行动的目的,则是让刺杀目标的鲜血流淌在大地上,如果不成功,那么大地上流淌的就将是自己的鲜血,他们悄然消失,一如他们无声无息地出现。本期收集了历史上几位留下姓名的刺客,以及几个著名的暗杀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