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2200000004

第4章 大江东去——杂忆两位翻译大师

数月前,我参加由也斯主持的一次关于翻译的讨论会,突然看到当代译界名手闵福德(John Minford)在报告时映出的一张照片:两位白发老人,面带微笑,悠然自若地坐在一起,手里拿着酒杯,原来就是我最仰慕的两位翻译大师霍克思(David Hawkes)教授和杨宪益先生。众所周知,两位皆曾译过《红楼梦》,各有千秋;两人皆出身牛津,但迟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第一次见面,那张照片,就是在这个历史性的场合所摄下的纪念。我问闵福德这张照片是否他拍的,因为他是霍克思的得意高足和女婿,《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就是霍教授请他译的(霍氏认为后四十回乃高鹗所补,文风不同,所以译笔也应该不同),闵福德说不是。他看我一副心神向往的样子,遂答应我说:如果有一天我为此写篇回忆文章,他一定把这张照片借给我刊登。暑假期间,心血来潮,把杨宪益的英文回忆录《白虎》看完了,饶有兴味,也勾起一段珍贵的回忆。

我对翻译毫无经验,也没有研究,只因为在美任教多年,所以接触过不少中国文学名著的英文译本,为了教学方便,也多从英译本着手。做研究生时代(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听说霍克思教授为了专心翻译《红楼梦》而自牛津的中国文学讲座教授职位退休,他这一个决定,令我深感佩服。1968年夏我初到英伦,为自己的博士论文“找寻灵感”,就顺便从剑桥到牛津小游,竟然斗胆请求拜见霍教授,也竟然蒙他答应,请我到他家中小叙,一谈就是一个下午。那时霍教授正在译《红楼梦》,话题当然围绕着这本经典名著,我既非“红学”专家,而且自己的论文题目是“五四一代浪漫作家”,但霍教授毫不见怪,和我侃侃而谈,虚怀若谷,并没有把我当成外行和后辈看待,使我感激莫名。当时谈的内容我却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但霍教授的大师风范令我感到越是第一流的大学者,态度也越诚恳、越谦虚。我年轻时颇自命不凡,有点聪明外露,见到像霍克思这样的高人之后,才逐渐把这股傲气去除了。霍教授的《红楼梦》译文(The Story of the Stone,共四册)陆续出版后,我当然立即购下阅读,有了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后来在芝加哥大学有幸和刚译完《西游记》的另一位高手余国藩教授合授《红楼梦》,也用这个译本,和原著互相对照,于是又发现霍氏译文的不少妙处。例如有一回描写宝玉、黛玉和众丫环做诗游戏,因各人才能各异,所以做出来的诗句雅俗兼呈,颇参差不齐,霍克思的译笔照样用英文中雅俗不等的语言表达了出来,令我拍案叫绝。从霍教授的译笔中我悟出一个道理:翻译中国文学古典名著,非但中文要好,“汉学”训练到家,而且英文也要好,甚至更好!英国的译界前辈卫理(Arthur Waley)即是一例,他并非汉学界,所以对中文原典的了解或有瑕疵,但他的英文绝对一流。然而第一流的汉学家并不个个都是第一流的翻译家。

我只见过霍克思教授那一面,但他的大师风范令我终身难忘,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可以用一个英文字来形容的话,就是“humility”——一个大学者在学术面前的谦恭态度,所谓“高山仰止”,对浩如云海的传统经籍,有一份恭敬,中西皆然。而霍克思教授身为汉学家,对于《红楼梦》的推崇当然更不在话下。多年来我在国外见过不少西方汉学家,孤芳自赏、恃才傲物者有之;目中无人,对现代文学不屑一顾的更不乏其人,像霍教授这种真正谦虚的学者,却绝无仅有。最近在《明报月刊》读到鄢秀女士的大文,谈到她和夫婿郑培凯教授访问霍克思的情景,更印证了我的印象。

也许因为我对于霍克思的译笔情有独钟,所以至今没有读过杨宪益夫妇所译的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不知这两位大师当年把酒言欢时是否讨论到各自的翻译心得。杨宪益夫妇所译过的中国古今文学名著,其量可谓惊人。在美教学时,如用英文教材,则“杨氏商标”必不可免。所以不少美国的学界同行都说:杨宪益夫妇二人几乎代表了中国文学的全貌。至于他们的译笔如何,我不敢妄加评论,然而在现当代中国文学的翻译方面,我对杨氏风格颇有微词,甚至还写过一篇英文书评,认为无论选材和译文都不尽令人满意。特别是我当年在研究鲁迅时,将英译本和原文对照之下(中大曾出版过鲁迅小说的对照版),总觉得杨氏夫妇的译本不够味,或者可以说,他们译文中的英国味道太浓了一点。然而我还是选用杨先生夫妇的版本,因为至少内容忠实可信,没有其他译本可以取代。记得我这篇书评发表时,正是我第一次到中国内地访问前后,而且见到了杨宪益和他的英国夫人戴乃迭(Gladys),他们后来告诉我说:我的批评有道理,因为他们久居中国,与英伦文化隔离太久,所以记忆中的英文还是维多利亚式的,而且有时译得太快,欠缺一份琢磨的功夫。这一个坦诚的回答,也令我大为叹服,从此也和他们夫妇交上朋友,虽然友情不深,仅见过几次面而已。读完这本自传《白虎》,又勾起我的回忆。我第一次到北京访问,时在1980年5月,算是公务造访,我在印第安纳大学任职,和同事罗郁正教授及出版社主任John Gallman到北京去谈合作出版的生意。当时中国“文革”浩劫刚过,门户初开,一切百废待举,所以接待我们的单位外文出版社的干部表面上也特别热情,大谈中美人民的友情,但双方都在猜度彼此的用心,商谈并不太顺利。记得我们初到不久,外文出版社就邀请罗教授和我作学术报告,他讲古典诗词,我谈现代文学。轮到我报告时,台下突然出现两位白发老人,坐在后排静静聆听,一言不发,我料到这两位不速之客必是鼎鼎大名的杨宪益夫妇,也只好硬着头皮讲下去。讲完之后,他们上前和我打招呼,并请我次晚到他们家中一叙。原来他们主持的《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杂志已和外文出版社分家,独立门户,所以不算是接待单位,但真正的原因(他们事后告诉我)是,他们一向对外文出版社接待的官方外宾不屑一顾,因为大多是来沽名钓誉的闲杂人等,不是学者。不知何故,我第一次见到杨先生就觉得他和蔼可亲,交谈时话也多了起来,而且我当年尚嗜杯中物,可以和他们对酌威士忌数杯而不醉。杨先生夫妇向以饮酒驰名文坛,我早有风闻,但闻名不如一见,他们非但酒量惊人,而且依然保有风度,温文尔雅,绝不失态。记得有一次在他们家里见到来访的另一位名学者刘若愚教授,乃诗学权威,也是一位无酒不欢的名士,只见他面壁不语,杨先生悄悄对我说:“他生气了!”语带幽默,可能两位大师正在辩论,未几前嫌尽逝,又喝起酒来。

记得我曾问过杨先生他在“文革”期间坐四年监狱的心情,他打趣地说:“挺好的,就是天天想吃大鱼大肉,也想女人!”又说获释后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一家西餐馆大吃一顿!这一段故事,在他的回忆录中也提到了,唯独未提“想女人”的事。(望先生在天之灵恕我写下这段“八卦”!)我读《白虎》,感到最津津有味的反而是该书的前半部,叙述他在牛津求学,和Gladys及同班同学Bernard Mellor三人形影不离(后来此公做了港大的教务长),他又独自乘邮轮遨游地中海,到埃及赌博时“艳遇”妙龄女郎,在德国偶遇希特勒!这些往事不禁使我忆起自己在六十年代末期只身到欧陆游荡的经验。书中说他在伦敦曾参加一个中国医学生会所的活动,会所位于罗素广场附近的Gower街,不禁脑中一震,想当年我在伦敦住过两个月的那幢基督教会主持学生宿舍就在这条街上,说不定还是同一幢房子!杨先生自称在牛津念书时不是一个好学生,功课得过且过,然而独嗜古希腊文和拉丁文,五个月的学习就抵得上英国学生一两年所下的功夫。他最喜欢的西洋古书就是荷马的史诗《奥德赛》,后来他将之译成中文。这是我的一大发现:原来杨先生翻译西方文学经典的数量也十分可观,除了荷马外还有法国古诗集Chanson de Roland(《罗兰之歌》)、维吉尔的名著Eclogues、古希腊戏剧家Aristophanes的两出喜剧,还有古罗马剧作家Plautus的喜剧Mostellaria,皆由拉丁文或古希腊文直接译成中文;英文名著方面,则有萧伯纳的Pygmalion(《卖花女》)和《恺撒与克里奥帕特拉》。令我顿觉“有眼不识泰山”,怎么在见面时没有向他当面请教?我也是外文系出身,但独缺西洋经典和古语的训练,至今引以为憾。杨先生当年在牛津属于Merton学院,他的授业教师(tutor)是Edmund Blunden,这位年轻业师十分害羞,想杨先生也未曾料到此公后来变成了名诗人,又在港大任教多年。我第一次听到他的大名,是得自我当年的岳父安格尔(Paul Engle)之口,他和杨先生非但同辈,而且授业于同一个老师,记得安格尔向我津津乐道在牛津时如何顽皮、如何于夜间十时宿舍关门后爬墙而入的情景,和杨先生书中所描写的如出一辙,令人向往之至。三十年代初欧战将起,中国更是风雨飘摇,在那一个大时代做一个学生和爱国知识分子,感受自是不同凡响。杨先生返国后,抗战方殷,在大后方几所大学任教,也结交了不少学术界名人,苦中作乐,并曾写下一百多篇论文,尚有大量翻译,真是精力过人。我现在也到了初遇杨先生的年纪,读其一生苦难的经历,不禁掷卷而叹,那个大时代的“千古风流人物”,如今皆已随风而逝了。能不发“大江东去”的哀思?

同类推荐
  • 余秋雨的历史散文

    余秋雨的历史散文

    本书为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专集。在作者对历史的追溯中体现出心灵的震颤、思考的重量。余秋雨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的历史散文更是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意义上的文化价值。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

    十四行诗于16世纪初叶传人英国,随着文艺复兴思潮在欧洲的传播,很快成为当时最流行的诗体之一,伊丽莎白时代涌现了一大批十四行诗人。西德尼的《爱星者与星》、斯宾塞的《小爱神》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它们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坛上流行的三大十四行组诗”。
  • 真实背后的真实

    真实背后的真实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发觉自己并没有多少写小说的才能之后,便转而从事现代文学人物的研究,及此类人物传记的写作。很快便发现,写作需要足够的才能,学术研究也不是说足够就足用。勉力写成《李健吾传》《徐志摩传》之后,那点稀薄的才能,更其稀薄了。好在生性爱买书,爱看书,时不时地,有点小小的发现,多少还能滋润这快要枯竭的灵性。
  • 朱自清美文与“五四”记忆

    朱自清美文与“五四”记忆

    本书从美学、哲学、文艺学、审美学、心理学等视角,以“五四”新文学的诞生及其发展为背景,以朱自清为个案,对其美文创作进行学理性解读;进而对其散文创作的文化价值、诗性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史识性的阐释,同时对朱自清个人在“五四”新文化诞生期,在理论与创作上所践行的特殊贡献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描述。
  • 黑箱:日本之耻

    黑箱:日本之耻

    2019年12月18日,“日本之耻”性侵案历时四年胜诉。性侵的案发现场,隔绝的私密空间,被称为“黑箱”,而揭开这个“黑箱”时,暴露出来的则是调查机构与司法体系中的更为巨大的“黑箱”。2015年4月3日,日本女记者伊藤诗织就工作签证问题与当时TBS电视台华盛顿分局长、首相晋三传记作者山口敬之相约进餐会谈,却遭对方性侵。之后的一年,面对媒体、社会、司法的重重壁垒,她以无比坚韧的勇气与毅力,不断诉诸法律……这是日本历史上女性首次公开具名指控职场性侵害,这是一次对社会、司法、媒体的激烈审问,是给所有女性的勇气与鼓舞:为何司法系统无法制裁伤害女性的人?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在社会不公、大众冷漠、舆论暴力兴盛的今天,我们应当如何生存、如何自救?2017年10月,伊藤诗织根据亲身经历写就的纪实作品《黑箱》面世。2018年,BBC将她的遭遇拍成纪录片《日本之耻》,在全世界引发强烈反响。前后历时四年,2019年12月18日,伊藤诗织诉山口敬之性侵案终于在民事诉讼法庭上得到了日本司法系统的支持,伊藤胜诉。
热门推荐
  • 夙命劫不复卿颜

    夙命劫不复卿颜

    她本为顾府大小姐,太后亲封的郡主,因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入狱,受尽折磨。一年之后,她重获自由,却成了王府最卑贱的婢女。当记忆逐渐恢复,真相一步步揭开时,她被四国联手逼至绝路。无奈之下,纵身跳下万丈悬崖。“我若不死,定将血洗四国,以天下为祭。”卿颜之殇,天下为祭。凤凰浴血,因恨而生。
  • 教主也是小女子

    教主也是小女子

    她是二十一世纪一名被下岗被分手的宅女,一朝穿越,竟成了江湖中令人闻风丧胆的魔教教主。前有一心想挤掉她当家做主的长老,后有历尽千辛万苦寻回的亲生弟弟,更要命的是,她还爱上了令所有名门正派疯抢的弟子天哪!她到底做错了什么,摔了一跤就要经历这么多啊?!疯狂学习,清理门户,智斗小三,养大腹黑徒弟。一统魔教,坐拥良田万顷,自此走上人生巅峰。表白成功,小帅哥变成亲亲老公。小日子越过越惬意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谁往她身上泼脏水?自家亲亲老公居然信了,还要谋杀亲妻不成!一年后......“娘子,我错了!”某男跪在一串葡萄上一脸委屈的说。“五个时辰葡萄不碎我就原谅你”某教主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 禁忌转生

    禁忌转生

    异空间入侵,世界意志开始苏醒,无数尘封在历史长河中的神秘力量再次重现世间,人类纷纷被这种力量选中,成为强大的能力者。然而面对异空间背后的力量,这些还远远不够……随着某种更深层次存在的苏醒,本该死去的王良意外的拥有了无限转生能力,在异空间转生十年之后,他成为神级强者返了人类世界。
  • 白面丞相

    白面丞相

    偌大的南启皇城里到底藏着一段什么秘密,接连失火的阴华宫,扑朔迷离的线索,前朝公主的和亲之路,一本小小的《三番志》竟能决定整个西域存亡,姜归家手中的画笔有些颤抖……
  • 极品校花之我的吃货女友

    极品校花之我的吃货女友

    湛茳儿一向是酷炫狂拽的代言人,在她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低头认错,害怕这几个字眼。而她从小到大也从未害怕过什么。即便是小女生都害怕的毛毛虫,蛇之类的爬行动物,她也是一点都不怕。甚至还养过蛇当宠物,简直就是一个奇葩中的奇葩。
  • 韩少你的小可爱到货了

    韩少你的小可爱到货了

    作为一个大型组织的新晋头头。温宁本想干一票大的!准备端了Y国某某跨国际的大型犯罪团伙。新官上任三把火嘛~然而……犯罪组织没端成,反而把Y国四大家族之一的韩家少主韩沐阳给得罪了。韩大少主一袭黑衣,眉眼俊朗,看着某只小狐狸幽幽的说道,“我这人认死理,天涯海角也追你到底!”温宁爽朗一笑,眼底星光浩瀚。如风一般近了韩沐阳的身,一把银色的匕首稳稳的架在韩大少主的脖子上。“我还怕你不成!”【甜文+双强】甜文爽文无限宠溺!看欢喜冤家斗智斗勇~
  • 猫系少年有点甜

    猫系少年有点甜

    [甜宠][女扮男装][1V1]什么鬼?她女扮男装好不容易长这么大,没有被人发现,就这样因为一场车祸,死了??!她好不容易完成学业,马上就要继承公司了,却因为毕业旅行,嗝屁了…enmmm,没想到重新来过了,上辈子的活法太无聊了,这辈子就换个活法吧!“enmmm,你好,请问你是?”“我吗?我是你现在的朋友,后来的对象,未来陪你一辈子的老公!”甜甜甜!宠宠宠!女扮男装!1V1
  •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源于文化元素的创意和创新,经过高科技和智力的加工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形成的具有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潜力的产业。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将走向何处?
  • 繁花似锦应有你

    繁花似锦应有你

    从小就是在娱乐圈里摸爬滚打的霍云获得过无数荣誉,就在所有人认为霍云将会继续在娱乐圈里创造奇迹时,霍云却决定弃娱从商?!微博热搜榜整整三天几乎都是关于霍云转行的消息?!在一次拍卖会上,为什么霍云跟萧谌轩有了正面交锋还结下了梁子?什么?!巧合?你以为世界上的许多偶遇都是巧合??想多了!真相就是霍父和萧父开始着急自家孩子的婚事,双方计划着让他们来一次“深刻的邂逅”所以在那一次拍卖会上,他们成功地变成了.....呃...敌人?并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 太极毒王

    太极毒王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苍穹虽可仰望,日月不见莹光;英雄绝伦,举世无双。看世间谁主沉浮,品江湖太极毒王。易经传人,太极宗师,又得唐门不传秘法,如果得知这一切是命中注定,是顺应天命,还是逆天反抗?换做是你,是选择平庸富贵且平安的度过一生,还是选择危难与机会并存,忍常人所不能忍的痛苦傲世巅峰?吾等不甘为人后,揭竿斩木露锋芒。万丈风潮平地起,血雨腥风杀戮狂。数年征战复荣光,身死沙场又何妨。一朝留名千古史,短短人生亦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