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3500000001

第1章 序

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作家,用饱含感情的笔调描写过动物。在他们笔下,动物是有灵性的东西、有个性的东西。他们观照动物,就像同时观照两个意义世界——人的世界和自然的世界。我喜欢读这样的作品,觉得在那里可以找到平时忽略了的自我。

不过,有时我会想到,那些文字并没有揭示动物对人的最重要的意义。动物首先是同人类整体相关联的,而不只是关联人类个体;“动物是人类的伙伴”这句话,应当从人类史或文明史的角度,而不仅仅是生态学的角度或感情的角度去理解。显而易见,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最基本的事实是:人类本是动物中的一员;动物既代表了人类的起点,又以丰富多彩的被驯化过程,刻写了文明前进的脚步。也就是说,人类从动物群中独立出来才开始了自己的历史;一旦有了自己的历史,人类也开始了对动物的驯化。人类是以动物驯化为条件而展开自己的文明史——同时也展开人类的自我驯化史的。因此,我们应当从驯化或文明化的角度,来认识人和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旦用上述眼光去看待世界,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所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便可以理解为通过动物驯化而建立的若干新的关系了。这些关系不但证实人类有超越自然界的能力,而且证实人类有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因为所谓“驯化”,原是按人类的理想,而不只是按人类的面貌来塑造世界的;人类驯化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界,而且包括人类自身。我进而懂得:只有理解了驯化的本质,我们才能理解人与动物关系的本质,并理解艺术的本质——其实,艺术可以看作人对自己的驯化能力及成就的自我愉悦。比如,诗歌代表了对语言的驯化,是对被驯化的语言能力的愉悦;音乐代表了对听觉的驯化,是对被驯化的听觉能力的愉悦。同样,当人们用艺术化的态度和艺术化的形式把驯化动物的能力表达出来之时,人类文化史上便出现了人与动物的共同游戏,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马戏”。毫无疑问,马戏正是对人类驯化史或文明史的一种艺术的再现。

作为上述理论的旁证,我们还可以指出这样一个事实:从发生学角度看,认识动物、驯化动物、与动物游戏、建立自我认识,这是四位一体的事情。首先一类例证是:关于自己的来源,人类讲述过许许多多故事。其中最早的故事(被称作“图腾神话”的那些故事),往往联系于某些被看作人类亲属的动物——这是人类通过与动物亲密相处而认识自己的例证。其次的例证是:中国最早的动物分类符号有“禽”、“兽”二字。一般来说,“禽”指的是“二足而羽”的动物,“兽”指的是“四足而毛”的动物。但《说文解字》却认为,“禽”是走兽的总名,其字仍然保留了动物足迹的形象。“禽”、“兽”二字的区别在于:“禽”通“擒”,代表擒获而得的动物;“兽”通“守”,代表守备而得的动物——是人类通过捕获动物、驯化动物而认识动物的例证。科学家在关于驯化起源的研究中,正好得出了与上述两类例证相对应的结论。他们说:动物驯化肇始于人类心理上的和物质上的两种需要。由于心理上的需要,一部分动物在同人类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因受照料而被驯化;由于物质上的需要,另一部分动物在被捕获之后,因受圈养而被驯化。马戏的分类正好也是同这两种情况相对应的:一部分马戏可归入技巧系列或亲和系列,反映人对动物的培养;另一部分可归入力量系列或格斗系列,反映人对动物的征服。这一点表明,一部马戏史,既是认识动物、驯化动物的历史,也是人类建立自我意识的历史。

按照过去的学术分类,马戏研究是戏剧史或杂技史的附庸,并无独立的位置。这当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它掩盖了这一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事象的若干本质。现在,韦明铧先生把它作为专门对象,从艺术史、科技史、风俗史以及文化交流史的角度——从各个方面对它加以介绍和论述,结晶而为这部精致的作品。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我与明铧先生本不相识,只是在拜读《扬州文化谈片》、《扬州曲艺论文集》两书以后,才了解到他的文化视野,了解到他在驾驭历史资料、驾驭语言文字两方面的非凡才能,为之心仪。因之,也知道扬州自古出奇才,此言不虚。为此,值本书付梓之际,以这篇小序表达我对明铧先生新著的喜爱和钦敬。

同类推荐
  • 魂牵梦绕新西兰

    魂牵梦绕新西兰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领土由南岛、北岛两大岛屿组成,以库克海峡分隔,南岛邻近南极洲,北岛与斐济及汤加相望。首都惠灵顿以及最大城市奥克兰均位于北岛。
  • 大运河传

    大运河传

    大运河的长度是世界运河之首,它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联结了五大水系。作为一条人工开凿的长河,它见证了春秋、隋、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它曾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经济、文化和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大运河的生命之路曲折漫长,它曾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也浸透着黎民百姓的苦难;它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从它由繁华转为衰落的过程中,可以观照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大运河传》挖掘与大运河相关的纷纭史料,站在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发展史的高度予以审视、整合,以“时间篇”“空间篇”的结构,完整地勾勒出了大运河两千多年来从开掘到更道的军事史和漕运史。
  • 拓荒者的足迹: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十年路径与政策回顾

    拓荒者的足迹: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十年路径与政策回顾

    文化蓝皮书(产业)的10年堪称是“凿空”和“破壁”的拓荒之旅。作为文化蓝皮书(产业)的主编,本书作者亲历了中国文化产业从萌芽到现在的生机蓬勃、飞速发展,10年来,亲手撰写每年度蓝皮书的总报告,从长时段、全球视野俯瞰中国文化产业在历史、在世界的位置,他提出的政策建言屡屡为中央决策层采纳。中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的出生成长轨迹,在文化蓝皮书10年的总报告中,如此鲜明地呈现。10年,沉甸甸的脚步、艰难的转型、从最初“还处在转型过程中、总体图景相当破碎、发展前景却非常远大的产业”(首部文化产业蓝皮书总报告语),到“我们相信,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中国的文化产业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必将创造新的奇迹”(第十部总报告语),本书真实呈现了中国文化产业10年发展现场。
  •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开放性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企业文化需在新的经济、社会、技术环境中将予以越来越多新的内涵。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过程。
  •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9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热门推荐
  • 绝代七骄

    绝代七骄

    在遥远的上古神时期有七把天地间自然孕育的神剑威能无限,而两千年前一位持有七把神剑的大能在当时守护世界源兽的旷世战役中力挽狂澜,击退了当时的灭世魔头,但他也因为那场大战中陨落。而在他陨落前他将七把神剑赐予了他的七名弟子,说灭世魔头还会回来,让他们守护好世界源兽。就这样过了两千年灭世魔头一直没有出现,人们似乎已经忘了那场差点让世界毁灭的魔头。而千年时间沧海桑田,那位大能的七名弟子早已作古,他们的后代都有了不同的发展,直到危险再一次降临这片大陆。
  • 不如不见,不如不念

    不如不见,不如不念

    后来的很多年里我时常在想,若当初遇见你的时间再早一点点或晚一点点,我们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兜兜转转,此去经年,遗憾的是,你还是我今生最想遇到的人,你的心还是我拼命游离仍然想要得到的。
  • 风带不走的回忆

    风带不走的回忆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季节,我们在最懵懂的岁月相遇。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希望这份最美的记忆,能够永远留在每个人的心中,随着时间而永恒……这本书,献给我的青春,也是我们几个好朋友,好兄弟的回忆。希望在很多年后,看到这本书,能想起曾经的我们……
  • 双世宠妃之城城要火了

    双世宠妃之城城要火了

    墨连城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发现这里的人都穿着一些奇怪的服装,手里拿着一个盒子,这个盒子是什么东西?怎么还会发光?这里的建筑也太奇怪了吧!他们怎么用这么奇怪的眼光看着本王……
  • 恐怖电台

    恐怖电台

    一个午夜才会开播的电台。一个走不出去的阴镇。一条幽暗阴森的巷子。一个死人给活人做寿衣的店铺。当宁闻一次次的经历这些之后,他才发现……
  • 第一女帝归来

    第一女帝归来

    前世,她死的那么凄惨,今生,她便要是那至尊上的人。她,一代女帝。简单点,这就是一个原来傻白甜然后成为女强人的故事,额,女主的性格可能会有点,就是,那啥,恐怖病娇的性格。请,谨慎入坑。
  • 改变生活的科学发现

    改变生活的科学发现

    《改变生活的科学发现》是《话说世界》系列丛书的第25卷。全书给大家从不同方面去讲述一些改变生活的发现,其内容有“扁鹊与中医脉诊的发现”、“孙思邈与中医药价值的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等。
  • 黎明若无法到来

    黎明若无法到来

    我们所等待的不过是,那一线生机萌芽、生长,长成参天大树。
  • 今夜有暴风雪

    今夜有暴风雪

    本书精选了梁晓声具代表性的知青小说,包括《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为了收获》《鸽哨》《边境村纪实》《高高的铁塔》《白桦林作证》《今夜有暴风雪》《黑帆》八篇。其中,《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1982年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今夜有暴风雪》1984年荣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的电影由陈道明、于莉等主演,1984年上映。这本“知青集”以历史理性主义的态度,毫无讳饰地书写了一代知青在艰苦荒诞岁月里的坎坷命运,充满激情地描绘了他们善良的情怀、正义的品格,抒写了他们的理想与追求、痛苦与幸福、坚韧与乐观,热情地讴歌了人性之美。
  • 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

    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