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38600000012

第12章 公元前的第11个千禧年

如果不是有欧西里斯如此逼真的神话,如果这个以创造科学、制定法律闻名的神圣没有在“开天辟地”的寓言期将农耕活动带至尼罗河谷,那么即使早在公元前13000年到公元前10000年之间,埃及便有了“早来的农业发展”——被一般历史学家认定为世界最古老的农业革命——也不会这么受人瞩目了。

正如前面数章中所讨论的,各种埃及史料,如巴勒摩石、杜林纸草等,显现出的历史年代都不一样,有的甚至互相矛盾。不过,这些资料的编年中惟一的共同处,便是大家都同意欧西里斯的“开天辟地”创始期,也就是神明统治埃及的黄金时代,发生在非常、非常久远的年代。另外,所有的资料在极端重视公元前11000年这一点上也不谋而合。公元前11000年,也就是公元前11个千禧年前,从岁差运动来看,为狮子座的时代,也是北半球巨大的冰原正在大规模溶解的时候。

或许是偶然,从1970年代开始,霍夫曼(Michael Hoffman)、哈珊(Fekri Hassan)、温道夫(Fred Wendorff)教授等地理学家、考古学家、史前史学者等,先后提出新的论证,证明公元前11000年的确为埃及史前史中重要的年代。在这期间,尼罗河低地发生过多次的大规模洪水,对地方产生严重的破坏。哈珊并推测,长期性灾害至公元前10500年左右,威势加猛(定期发生,持续至公元前9000年左右),将还处于雏形的农业实验破坏殆尽。

无论如何,不论是什么原因肇始的埃及农业实验,到公元前11000年左右都完全终止,并且在往后的5000年之间,都毫无复苏的迹象。

外来的革命

埃及所谓的“旧石器时代农业革命”(Paleolithic agricultural revolution),有许多令人费解的地方。下面为从一般教科书〔霍夫曼的《法老前的埃及》(Egypt before Pharaoh),以及温道夫和喜德斯(Schids)的《尼罗河谷的史前史》(Prehistory of the Nile Valley)〕中所引用出来,对冰河时代末期,我们认识非常有限的埃及农业飞跃发展的一些描述:

①公元前13000年后不久,出现了石臼及前端部分闪闪发光的小镰刀刃等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小镰刀刃上黏有石英)。石臼的目的显然是为了调理植物性食物而存在的。

②在完全同样的时期,在许多河边的先人遗址中,鱼类的残骸突然间消失,显示鱼类在饮食生活中的重要性骤然降低。“鱼类不再为重要的食物,和地上的谷物食物的大量出现很有关系。调查相关的花粉,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种植的谷类以大麦的可能性为最大。然而令人感到有趣的是,这里大麦的花粉,在第一批定居者进入这地区前不久才开始出现……”

③旧石器时代后期,尼罗河谷的农业出现得突然,衰退得也极为突然。最令人费解的是,公元前10500年后不久,过去使用频繁的石臼与小镰刀刃突然消失,整个埃及反而开始使用在旧石器时代以前便有的狩猎、渔猎、采集用的石器。

虽然证据并不完整,不过我们应该已经可以看到全貌:埃及在公元前13000年开始,因谷物生产丰富,进入了一段黄金时代,但是到了公元前10500年左右,这突如其来的农业文化却又骤然停顿、消失。从引进大麦种植后,尼罗河谷便突然繁衍出好几个新的农耕部落,每个部落的人民都使用高效率的工具与方法从事农耕。但是到了公元前11000年左右,那些人却又回到了原始的生活形态。

面对这样的资料,我们不禁要发挥想象力,在谜团中搜寻答案。但是,如此得出来的答案纯属臆测,没有可信度。惟一值得相信的是,所有的资料没有一件可以证明旧石器时代所发生的埃及农业革命,是在当地发芽、成长、茁壮而成的。反而,从各种迹象显示,农业化可能是一场由外人带进来的革命,突然间因环境的变异,如同它的开始一般,在尼罗河大泛滥以后嘎然而止。

当时的气候如何?

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提过,撒哈拉在地理学上是一个年轻的沙漠,直至公元前1万年,远至上埃及都还是一片葱绿的大草原,到处可见湖光闪烁、百兽嬉戏的景象。至于北部三角洲,则有许多大而肥沃的岛屿。总体而言,当时气候比现在要凉爽、多云,也要多雨。

的确,在公元前10500年以前的2000至3000年或其后的1000年间,当地不停地下雨、下雨、下雨,一直下到大洪水来,并带来环境大变为止。等洪水过后,气候变干,而干燥期一直持续到公元前7000年,接着又是1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准多雨期。接下来的2000年温和、多雨的温和气候,建构了一个适合农业发展的环境:“在那期间,沙漠中植物开花,许多原本不适合人居的地方,都搬进了大批的人口。”

不过,到了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王朝诞生期,气候再度转变,日渐干燥,直至今日。

上面叙述的,便是埃及文明之谜上演的大环境背景:公元前13000至公元前9500年的洪水,然后至公元前7000年的干燥期,经过一段雨期(逐渐频繁,但仍不算经常)到公元前3000年,再度回到现在为止的漫长干燥期。

这出历史神秘大戏的上演时间,在天候转变的背景下,前后拖长至1万年以上。但是如果我们将焦点放在解开“黄金时代”发生的年代的话,那么便应该将目标指向公元前13000年至公元前10500年,神秘的农业实验时期。

隐形的关联

那个时期不仅对古埃及,对邻近的民族而言也都非常重要。正如我们在本书第4部中所见的,在这个时代中,天候经历了极大的变化,海平面上升,地面动摇,洪水涌上,火山爆发,沥青雨起,天色变黑,使得世界上现存的许多大灾害的神话,都以这个时代为背景。

而这个时代是否有可能真如神话所说,是一个人神共存的时代?

玻利维亚高原上的神被称为维拉科查,与可能在公元前11000年大洪水发生以前,便以巨石建设完成的城市帝华纳科很有关系。根据亚瑟·波士南斯基教授的说法,大洪水退去后,“高原文化不但没有再现高潮,反而进入了全面性的衰退”。

当然,波士南斯基的结论具有颇多争议性,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正面地评价检讨。不过,令我们感兴趣的是,玻利维亚高原与埃及的文明同样在公元前11000年被大洪水冲毁。而两个地方,都显示出先有利用外来引进的技巧开始从事农业实验,然后又被放弃的迹象。同时,两个地方有许多遗迹的年代都未获公认。例如,波士南斯基教授认为帝华纳科的普玛门和卡拉萨萨雅广场,可能为15000年前所建的,而约翰·魏斯特及波士顿大学的地质学家罗伯·修奇则分别证明了,埃及的巨石建筑如欧希里恩、狮身人面像、基沙的卡夫拉王河岸神殿等,应完成于公元前11000年。

埃及与南美洲美丽而神秘的巨石建筑,传授人类文明的神圣欧西里斯和维拉科查,两个文化都发生于公元前13000至公元前10000年的农业实验之间,会不会有一些隐形的关联存在?

重写人类文明史

从坟墓区出来,我们驱车从阿比多斯开往路瑟,去会见约翰·魏斯特。我有一个感觉,如果建筑物的年代这个中心议题能够解决的话,其他疑问都会迎刃而解。也就是说,如果魏斯特的地质研究能够证明狮身人面像有12000年以上的历史的话,那么人类文明史就必须重写了。而在改写人类文明史的过程中,过去被认为怪异的、不断出现于世界各地的其他“上帝的指纹”,就会开始变得有意义……

当魏斯特1992年于美国科学先端科学协会(American A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的年度大会中,发表他的调查结果时,至少芝加哥大学的古埃及学家,和基沙地图化计划主持人马克·列那(Mark Lehner)博士也参加了讨论,而且出乎所有与会者意料的是,列那当场竟然无法提出有力的反驳论点。他为魏斯特的论文结论道:

如果你认力狮身人面像的年代在公元前10000到公元前9000年的话,显示你认为当时埃及文明程度一定非常高,高到能够制作狮身人面像的地步。身为考古学者,我必须问的问题是:如果狮身人面像是当时建造的,那么文明的其他部分到哪里去了?

列那其实没有说到重点。

如果狮身人面像的确是在公元前10000到公元前9000年的作品,魏斯特并不需要证明埃及当时已经有高度文明,是古埃及学家和考古学家必须要解释他们为什么会错了,而且错了那么久,错得那么离谱,错得那么固执。

然而,魏斯特能够证明狮身人面像年代古老吗?

同类推荐
  • 谁在走廊

    谁在走廊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王在相爱(第二卷)

    王在相爱(第二卷)

    以高丽时代为背景,讲述了世子与贵族之女、护卫武士之间交错的爱情以及王权贵族之间的权势斗争故事。我爱你,也爱他,但你们不能相爱,更不能以爱情为名义离开我——因为我是王。一代传奇君主,高丽忠宣王的爱之悲歌,同名剧热播中!
  • 壁下录

    壁下录

    我坐在旧桌前,面对着墙壁。左手边是窗子,很久没擦过,几片玻璃还裂着。抬头往上看,泛黄的墙角里挂了张烂蛛网。之所以坐在这里,是因为前天首长被上级纪委的人带走了。作为他的秘书,我被要求协助调查。这是一座三层红砖楼,在大院的角落里。来这个院子工作快十年了,我竟然没注意到它,更没料到有朝一日,我会坐在这座老旧矮楼的某间屋子里。冬日午后的阳光很淡很白,军人们陆陆续续通过驻有哨兵的门岗,走进苏式风格的主办公楼。远远看去,只是一串串小指尖大的黑点。我明白,我和他们再也不一样了。两个穿迷彩服的年轻战士站在旧木门外,每隔一会儿,会向里面看看。
  • 独白与手势·白

    独白与手势·白

    本书是长篇小说《独白与手势》的第一部。小说以一次故里寻梦为线索,写出了一个男人对三十年往事的追怀。故事以时代的沧桑为背景,落墨于人的心灵磨难与情感旅程。无论是青梅竹马的童年记忆,还是形同挽歌的初恋;无论是第一次的情感撞击,还是长达十年的婚姻煎熬,都写得淋漓尽致使人感慨不已。
  • 净土在人间

    净土在人间

    最近半年之内,我两度访台,对于忠孝东路的繁华、中央新村的幽静,以及仁爱路上亭亭如盖的椰树绿荫,那份新鲜的感受已变得亲切而熟悉了。无论坐在中央大学的讲台上,还是倘佯在东海大学黄昏的校园里,抑或在“阿门”的祈祷声中与卫理女中的花季少女们共进午餐,我从未有过生疏之感。而充溢在心头的,总是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毫无疑问,这座太平洋上的绿色小岛是丰饶富裕的。穿大街走小巷,沿逶迤的东海岸拾取藏在白沙中的贝壳,我从未邂逅过一个衣衫褴褛的乞者。
热门推荐
  • 针灸易学

    针灸易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知识名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知识名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残狼灰满

    残狼灰满

    人们大概只知道动物的天性无非是强者为王、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和异类相残等等,却不大知道动物世界里也有智慧和情感,也有“伦理关系 ”和“道德情操”。这并不是小说家的杜撰。请看这本《残狼灰满》,那只已经断了两条右腿的残狼,如何仍然主宰着一群健狼;那只被猎人发现了老窝的公狐,如何保护自己的家族;那只由红奶羊奶大的狼崽,如何与同类反目;那只为保护后代安全的老狼,如何与金雕在蓝天拼搏…… 《残狼灰满》所收作品中有多篇获得全国奖。
  • 你是聪明还是笨

    你是聪明还是笨

    本书以活泼有趣的事例为背景,将笨人的做事方式和聪明人的做事方式进行鲜明对比,告诉你,以恰当的方式做事才能赢得成功。如何应对上司、善待同事、领导下属、赢得客户、做好自己、恋爱交友、经营婚姻、教育孩子等等,生活中处处都有智慧,而此书就是一本难得的智慧宝典!
  •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以一个文人的视角,撩开中国西部神秘的面纱。还历史以本貌,还现实以真实。这片曾被儒教文化遗漏了的土地,饱受风吹雨打,干旱饥馑,在呼嚎,在雀跃,在欢笑,在悲泣,她恣意挥洒着无穷无尽的欲望与渴求……著名作家高建群,以《最后一个匈奴》式的历史感与洞察力,为中国西部大开发鼓呼,建言,给政府决策部门以提醒,给西部“淘金者”以建议,为你深入了解西部打开沉重的大门。
  • 深隧(短篇小说)

    深隧(短篇小说)

    脆生生的雨落仿佛仍在耳畔萦回,纵然上了火车,她自感依旧在路上恍惚。车厢并不见几个人,空荡荡,一如她的失魂落魄。按照车票找准座次,才把湿漉漉的风衣收好,车便开启了,一口苏打水刚咽下,它就疾速钻出了车站。光线渐次明晰,两边的矮墙和爬藤一旦向后撤退,远方的天空也就不可阻挡地寥廓起来了。并不是个好日子,早晨出门时的阴霾,已推演成滂沱大雨。雨滴在车窗上坠落,像是完成一场盛大赴死的仪式。流淌的水迹中映照出一张业已变形的面孔,嘴巴、鼻子、眼睛全部相溶在一起,仿佛熔炼过,不经意地一下相顾,这惊悚的画面让她彻底战栗起来。
  • 九层仙莲

    九层仙莲

    要种地,就种得大一点……收废站老板胡途,以废铁价格收购的黑色莲台,竟是空间宝物。它可以成长,可以存储、吞食和消化各种物体,可以在空间内圈养动植物,为自身提供能量……宝物低调辅助,胡途开启开挂人生。他低调种地,种出一个小世界;他钟爱艺术,制作一件件国宝级艺术品;他敢于冒险,上天下海无所不能;他探墓挖宝,挖出一面面飞扬的锦旗……
  • 帮主,求膜拜!

    帮主,求膜拜!

    朵朵菊花开,向阳大神栽!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纯新手,夏天连Boss和大神都分不清的雷劈了大神三次……什么?他要她负责?大神,她明明只是不小心的对你用了一个技能啊!三这个数字这么的吉利,你怎么可以说那些不吉利的话呢摔!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之后,她笑着对着他说:“当初做的最不后悔的事情,就是在对的时间劈了你。”大神怒:“什么叫劈了我!打是亲骂是爱,你从那时候就爱上我了吧!”
  • 网游之我是件装备

    网游之我是件装备

    “对对对,没错兄弟,过来,捡起我,没错,穿上我,真棒。”“哈哈哈,这怪经验不错啊,继续,继续打,nice!兄弟,真tm爽啊,坐收成果!”“哇!兄弟,你Boss的经验真多,装备我也不客气了!”“嗯?!卧槽,你们谁TM的拿了我的装备!”
  • 金元清戏曲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金元清戏曲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金元清戏曲论稿》是近年金元清戏曲研究成果的汇总,共选取作者在该研究领域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图书绪论等三十余篇。《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金元清戏曲论稿》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研究对象历史时间为顺序,收录了作者对金院本、元杂剧、明清传奇等戏曲的研究;第二部分为附录部分,汇总了作者从宏观角度入手表达戏曲发展反思的文章,谈古论今,见解精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金元清戏曲论稿》是作近年来学术研究成果的选编,是一部体例严谨、见解精到的学术专著。从金院本、元杂剧到明清传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理论的阐述,更有精彩剧本的大段佐证,更彰显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