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41400000030

第30章 萧昭业喜承祖统 魏孝文计徙都城

却说齐主赜永明十一年,太子长懋有疾,日加沉重,齐主赜亲往东宫,临视数次,未几谢世,享年三十六岁,殓用衮冕,予谥文惠。长懋久在储宫,得参政事,内外百司,都道是齐主已老,继体在即,忽闻凶耗,无不惊惋。齐主赜抱痛丧明,更不消说。后经齐主履行东宫,见太子服玩逾度,室宇过华,不禁转悲为恨,饬有司随时毁除。

太子家令沈约,正奉诏编纂《宋书》,至欲为袁粲立传,未免踌躇,请旨定夺。齐主道:“袁粲自是宋室忠臣,何必多疑!”(说得甚是。)约又多载宋世祖(孝武帝骏。)、太宗(明帝彧。)诸鄙琐事,为齐主所见,面谕约道:“孝武事迹,未必尽然,朕曾经服事明帝,卿可为朕讳恶,幸勿尽言!”约又多半删除,不致芜秽。

齐主因太子已逝,乃立长孙南郡王昭业为皇太孙,所有东宫旧吏,悉起为太孙官属。既而夏去秋来,接得魏主入寇消息,正拟调将遣兵,扞守边境,不意龙体未适,寒热交侵,乃徙居延昌殿,就静养疴。乘舆方登殿阶,蓦闻殿屋有衰飒声,不由得毛骨森竖,暗地惊惶。(死兆已呈。)但一时不便说出,只好勉入寝门,卧床静养。偏北寇警报,日盛一日,雍州刺史王奂,正因事伏诛,乃亟遣江州刺史陈显达,改镇雍州及樊城。又诏发徐阳兵丁,扼守边要。竟陵王子良,恐兵力不足,复在东府募兵,权命中书郎王融为宁朔将军,使掌召募事宜。会有敕书传出,令子良甲仗入侍。子良应召驰入,日夕侍疾;太孙昭业,间日参承。齐主恐中外忧惶,尚力疾召乐部奏技,藉示从容。怎奈病实难支,遽致大渐,突然间晕厥过去,惊得宫廷内外,仓猝变服。独王融年少不羁,竟欲推立子良,建定策功,便自草伪诏,意图颁发。适太孙闻变驰至,融即戎眼绛袍,出自中书省阁口,拦阻东宫卫仗,不准入内。太孙昭业,正进退两难,忽由内侍驰出,报称皇上复苏,即宣太孙入侍,融至此始不敢阻挠,只好让他进去。其实子良即并无妄想,与齐主谈及后事,愿与西昌侯萧鸾,分掌国政。当有诏书发表道:

始终大期,贤圣不免,吾行年六十,亦复何恨;但皇业艰难,万几事重,不能无遗虑耳。太孙进德日茂,社稷有寄,子良善相毗辅,思弘治道,内外众事,无论大小,可悉与鸾参决。尚书中事是职务根本,悉委王晏、徐孝嗣;军旅扞边之略,委王敬则、陈显达、王广之、王玄邈、沈文季、张、薛渊等。百辟庶僚,各奉尔职。谨事太孙,勿复懈怠,知复何言!

又有一道诏书,谓丧祭须从俭约,切勿浮靡,凡诸游费,均应停止。自今远近荐谳,务尚朴素,不得出界营求,相炫奢丽。金粟缯纩,弊民已多,珠玉玩好,伤工尤重,应严加禁绝,不得有违。(后嗣不从,奈何。)是夕齐主升遐,年五十四,在位十一年。

中书郎王融,还想拥立子良,分遣子良兵仗,扼守营禁。萧鸾驰至云龙门,为甲士所阻,即厉声叱道:“有敕召我,汝等怎得无礼?”甲士被他一叱,站立两旁,鸾乘机冲入。至延昌殿,见太孙尚未嗣位,诸王多交头接耳,不知何语。时长沙王晃已经病殁,高祖诸子,要算武陵王晔为最长,此次也在殿中。鸾趋问道:“嗣君何在?”晔即朗声道:“今若立长,应该属我,立嫡当属太孙。”鸾应声道:“既立太孙,应即登殿。”晔引鸾至御寝前,正值太孙视殓,便掖令出殿,奉升御座,指麾王公,部署仪卫,片刻即定。殿中无不从命,一律拜谒,三呼万岁。子良出居中书省,即有虎贲中郎将潘敞,奉着嗣皇面谕,率禁军二百人,屯居太极殿西阶,防备子良。子良妃袁氏,前曾抚养昭业,颇加慈爱,昭业亦乐与亲近。及闻王融谋变,因与子良有隙。成服后诸王皆出,子良乞留居殿省,俟奉葬山陵,然后退归私第,奉敕不许。王融恨所谋不遂,释服还省,谒见子良,尚有恨声道:“公误我!公误我!”子良爱融才学,尝大度包容,所以融有唐突,子良皆置诸不理,一笑而罢。越宿传出遣诏,授武陵王晔为卫将军,与征南大将军陈显达,并开府仪同三司,西昌侯鸾为尚书令,太孙詹事沈文季为护军,竟陵王子良为太傅。又越数日,尊谥先帝赜为武皇帝,庙号世祖。追尊文惠皇太子长懋为世宗文皇帝,文惠皇太子妃王氏为皇太后。

立皇后何氏。何氏为抚军将军何戢女,永明二年,纳为南郡王妃,此时从西州迎入,正位中宫。先是昭业为南郡王时,曾从子良居西州,文惠太子常令人监制起居,禁止浪费。昭业佯作谦恭,阴实佻达,尝夜开西州后阁,带领僮仆,至诸营署中,召妓饮酒,备极淫乐。每至无钱可使,辄向富人乞贷,无偿还期,富人不敢不与。师史仁祖、侍书胡天翼,年已衰老,由文惠太子拨令监督。两人苦谏不从,私相语道:“今若将皇孙劣迹,上述二宫,恐不免触怒皇孙,且足致二宫伤怀。若任他荡佚,无以对二宫,倘有不测,不但罪及一身,并将尽室及祸。年各七十,还贪甚么余生呢?”遂皆仰药自杀。(二人亦可谓愚忠。)昭业反喜出望外,越加纵逸,所爱左右,尝预加官爵,书黄纸中,令他贮囊佩身,俟得登九五,依约施行。女巫杨氏,素善厌祷,昭业私下密嘱,使咒诅二宫,替求天位。

已而太子有疾,召令入侍,他见着太子时,似乎愁容满面,不胜忧虑;一经出外,便与群小为欢。及太子病逝,临棺哭父,擗踊号啕,仿佛一个孝子;哭罢还内,又是纵酒酣饮,欢笑如恒。世祖赜欲立太孙,尝独呼入内,亲加抚问,每语及文惠太子,昭业不胜呜咽,装出一种哀慕情形。世祖还道他至性过人,呼为法身,再三劝慰,因此决计立孙,预备继统。至世祖有疾,又令杨氏祈他速死;且因何妃尚在西州,特暗致一书,书中不及别事,但中央写一大喜字,外环三十六个小喜字,表明大庆的意思。有时入殿问安,见世祖病日加剧,心中非常畅快,面上却很是忧愁。世祖与谈后事,有所应诺,辄带凄声。

世祖始终被欺,临危尚嘱咐道:“我看汝含有德性,将来必能负荷大业;但我有要嘱,汝宜切记!五年以内,诸事悉委宰相,五年以后,勿复委人,若自作无成,可不至犯恨了!”(哪知他不能逾期)昭业流涕听命。至世祖弥留时候,握昭业手,且喘且语道:“汝……汝若忆翁,汝……汝当好作!”说到作字,气逆痰冲,翻目而逝。昭业送终视殓,已不似从前失怙时擗踊哀号。到了登殿受贺,却是满面喜容。礼毕返宫,竟把丧事撇置脑后,所有后宫诸妓,悉数召至,侑酒作乐,声达户外。(此时原不必瞒人了。)过了十余日,便密饬禁军,收捕王融,拘系狱中。融既下狱,乃嘱使中丞孔稚,上书劾融,说他险躁轻狡,招纳不逞,诽谤朝政,应置重刑,于是下诏赐死。融母系临川太守谢惠宣女,夙擅文艺,尝教融书学,因得成才。可惜他恃才傲物,常怀非望,每自叹道:“车前无八驺,何得称丈夫!”至是欲推戴子良,致遭主忌,因即罹祸。融上疏自讼,不得解免,更向子良求救,子良已自涉嫌疑,阴怀恐惧,哪里还敢援手,坐令二十七岁的卓荦青年,从此毕命!(少年恃才者,可援以为戒。)融临死自叹道:“我若不为百岁老母,还当极言!”原来融欲指斥昭业隐恶,因恐罪及老母,所以含忍而终。

齐嗣主昭业,既斩融以泄恨,遂封弟昭文为新安王,昭秀为临海王,昭粲为永嘉王。尊女巫杨氏为杨婆,格外优待,民间为作《杨婆儿》歌。奉祖柩出葬景安陵,未出端门,即托疾却还,趋入后宫,传集胡伎二部,夹奏乐,这真所谓纵欲败度,痴心病狂了。

小子前叙世祖遇疾时,会有北寇警报,至昭业嗣位,反得淫荒自恣,不闻外侮。究竟魏主曾否南侵,待小子补笔叙明。魏主宏雅怀古道,慨慕华风,兴礼乐,正风俗,把从前辫发遗制,毅然更张,也束发为髻,被服衮冕。且分遣牧守,祀尧舜,祭禹周公,谥孔子为文圣尼父,告诸孔庙,另在中书省悬设孔像,亲行拜祭;改中书学为国子学,尊司徒尉元为三老,尚书游明根为五更,又养国老庶老,力仿三代成制。

他尚日夕筹思,竟欲迁都洛阳,宅中居正,方足开拓宏规,因恐群臣不从,特议大举伐齐,乘便徙都。先在明堂右个,斋戒三日,乃命太常卿王谌筮易。可巧得了一个革卦,魏主宏喜道:“汤武革命,顺天应人,这是最吉的爻筮了!”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趋进道:“陛下奕叶重光,帝有中土,今欲出师击伐,反得革命爻象,恐未可谓全吉哩。”魏主宏变色道:“繇云大人虎变,何为不吉?”任城王澄道:“陛下龙兴已久,如何今才虎变?”魏主宏厉声道:“社稷是我的社稷,任城乃欲沮众么?”澄又道:“社稷原是陛下所有,臣乃是社稷臣,怎得知危不言!”魏主宏听了此言,却亦觉得有理,乃徐徐申说道:“各言已志,亦属无伤。”说毕,启驾还宫,复召澄入议,屏人与语道:“卿以为朕真要伐齐么?朕思国家肇兴北土,徙都平城,地势虽固,但只便用武,不便修文,如欲移风易俗,必须迁宅中原。朕将借南征名目,就势移居,况筮易得一革卦,正应着改革气象,卿意以为何如?”澄乃欣然道:“陛下欲卜宅中土,经略四海,这是周汉兴隆的规制,臣亦极愿赞成!”魏主宏反皱眉道:“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如何是好!”澄又道:“非常事业,原非常人所能晓,陛下果断自圣衷,想彼亦无能为了。”魏主笑道:“任城原不愧子房哩。”(汉高定都关中,想是魏主记错。)遂命作河桥,指日济师。一面传檄远近,调兵南征。部署至两月有余,乃出发平城,渡河南行,直达洛阳。

适天气秋凉,霖雨不止,魏主宏饬诸军前进,自着戎服上马,执鞭指麾。尚书李冲等叩马谏阻道:“今日南下,全国臣民,统皆不愿,独陛下毅然欲行,臣不知陛下独往,如何成事!故敢冒死进谏。”(冲果拼死,何不从冯太后于地下?)魏主宏发怒道:“我方经营天下,有志混一,卿等儒生,不知大计,国家定有明刑,休得多渎!”说着,复扬鞭欲进。安定王拓跋休等,又叩首马首,殷勤泣谏。魏主宏说道:“此次大举南来,震动远近,若一无成功,如何示后?今不南伐,亦当迁都此地,庶不至师出无名。卿等如赞成迁都,可立左首,否则立右。”定安王休等均趋右侧,独南安王拓跋桢进言道:“天下事欲成大功,不能专徇众议,陛下诚撤回南伐,迁都洛邑,这也是臣等所深愿,人民的幸福呢!”说毕,即顾语群臣,与其南伐,宁可迁都,群臣始勉强应诺,齐呼万岁。于是迁都议定,入城休兵。

李冲复入白道:“陛下将定鼎洛邑,宗庙宫室,非可马上迁移,请陛下暂还平城,俟群臣经营毕功,然后备齐法驾,莅临新都,方不至局促哩。”魏主宏怫然道:“联将巡行州郡,至邺小停,明春方可北归,今且缓议。”冲不敢再言。魏主即遣任城王澄驰还平城,晓谕留司百官,示明迁都利害。且饯行嘱别道:“今日乃真所谓革呢!王其善为惠谕,毋负朕命!”澄叩辞北去。

魏主宏尚虑群臣异议,更召卫尉卿征南将军于烈入问道:“卿意如何?”烈答道:“陛下圣略渊远,非浅见所可测度,不过平心处议,一半乐迁,一半尚恋旧呢。”魏主宏温颜道:“卿既不倡异议,便是赞同,朕且深感卿意。今使卿还镇平城,一切留守庶政,可与太尉丕等悉心处置,幸勿扰民。”于烈亦拜命即行。原来魏太尉东阳王丕,与广陵王羽,曾留守平城,未尝随行,故魏主复有是命。

魏主宏乃出巡东墉城,征司空穆亮,与尚书李冲,将作大匠董爵,经营洛都。自从东墉趋河南城,顺道诣滑台,设坛告庙,颁诏大赦,再启驾赴邺。凑巧齐雍州刺史王奂次子王肃,奔避家难,(王奂伏诛,见上文。)驰至邺城,进谒魏主,泣陈伐齐数策。魏主已经解严,不愿南伐,惟见他语言悲惋,计议详明,不由得契合入微,与谈移晷。嗣是留侍左右,器遇日隆,或且屏人与语,到了半夜,尚娓娓不倦,几乎相见恨晚,旋即擢肃为辅国将军。

适任城王澄,自平城至邺,报称“留司百官,初闻迁都计画,相率惊骇,经臣援引古今,譬谕百端,已得众心悦服,可以无虞。”魏主宏大喜道:“今非任城,朕几不能成事了。”随即召入王肃,谕以“朕方迁都,未遑南伐,俟都城一定,当为卿复仇。卿为江左名士,应素习中朝掌故,所有我朝改革事宜,一以委卿,愿卿勿辞!”肃唯唯遵谕,便替魏主草定礼仪,一切衣冠文物,逐条裁定,次第呈入,魏主无不嘉纳,留待施行。当下在邺西筑宫,作为行在。又命安定王休,率领官属,往平城迎接家属,自在行宫过了残冬。

越年为魏太和十八年,即齐主昭业隆昌元年,魏中书侍郎韩显宗,上书陈事,共计四条:一是请魏主速还北都,节省游幸诸费,移建洛京;二是请魏主营缮洛阳,应从俭约,但宜端广衢路,通利沟渠;三是请魏主迁居洛城,应施警跸,不宜徒率轻骑,涉履山河;四是请魏主节劳去烦,啬神养性,惟期垂拱司契,坐保太平。魏主宏颇以为然,乃于仲春启行,北还平城。

留守百官,迎驾入都,魏主宏登殿受朝,面谕迁都事宜。燕州刺史穆出奏道:“今四方未定,不应迁都,且中原无马,如欲征伐,多形不便。”魏主宏反驳道:“厩牧在代,何患无马,不过代郡在恒山以北,九州以外,非帝王所宜都,故朕决计南迁。”尚书于果又接入道:“臣非谓代地形胜,得过伊洛,但自先帝以来,久居此地,吏民相安,一旦南迁,未免有怫众情。”魏主听了,面有愠色,正要开口诘责,平阳公丕复进议道:“迁都大事,当询诸卜筮。”魏主宏道:“昔周召圣贤,乃能卜宅,今无圣贤,问卜何益?且卜以决疑,不疑何卜?自古帝王以四海为家,或南或北,随地可居。朕远祖世居北荒,平文皇帝,(即拓跋郁律。)始居东木根山,昭成皇帝(即什翼犍。)更营盛乐,道武皇帝,(即拓跋。)迁都平城。朕幸叩祖荫,国运清夷,如何独不得迁都呢?”群臣始不敢再言。魏主宏又复西巡,幸阴山,登阅武台,遍历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四镇。及还至平城,已值秋季。到了初冬,闻洛阳宫阙,营缮粗竣,便即亲告太庙,使高阳王拓跋雍,及镇南将军于烈,奉神主至洛阳,自率六宫后妃,及文武百官,由平城启行,和鸾锵锵,旗旐央央,驰向洛都来了。小子有诗咏道:

霸图造就慕皇风,走马南来抵洛中,用夏变夷怀远略,北朝嗣主亦英雄。

魏主迁洛的时候,正值齐廷废立的期间,欲知废立原因,且看下回演叙。

冢子先亡,嫡孙承重,此系古今通例,毫不足怪。萧昭业为文惠太子之胤,太子殁而昭业继,祖孙相承,不背古道。议者谓昭业淫匿,难免覆亡,不若王融之推立子良,尚得保全齐高之一脉,其说是矣。然天道远,人道迩,立孙承祖,人道也,孙无道而覆祖业,天道也。帝乙立纣,不立微子,后世不能归咎于太史,以是相推,则于萧鸾乎何尤!王融妄图富贵,叛道营私,何足道哉。魏主宏南迁洛阳,本诸独断,后世又有讥其轻弃根本,侈袭周汉故迹,以至再传而微。夫国家兴替,关系政治,与迁都无关,政治修明,不迁都可也,即迁都亦无不可也。否则株守故土,亦宁能不危且亡者!必谓魏主宏迁都失策,亦属皮相之谈。本回于萧鸾之拥立太孙,魏主宏之迁都洛邑,各无贬词,良有以也。

同类推荐
  •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新书《左明天下》已经发布了。希望多多支持,收藏,推荐,有书单的朋友麻烦加一下。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这一天,崇祯帝煤山自缢,这一天,李自成攻破京城,这一天,吴三桂还在路上,这一天,李起来了。已有老书《明末小平民》285万字完本小说,新老书友可以去围观。也欢迎各位读者加入企鹅交流群,六一九零四九二二七。
  • 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人类的文明漫长而悠远,想要了解它的发展历程,就不能不了解历史,就不能不掌握必要的历史常识。只有掌握了历史常识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底蕴,才能增进对历史乃至现实的解读与把握,才能在新的挑战面前,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潮流。
  • 大夏王侯

    大夏王侯

    七年前,北蒙王庭一位名为凡聆月的女子横空出世,短短七年,统合朝政,千年无敌的大夏皇朝面临着千年来最大的威胁,就在这时,夏宫里走来了一位腼腆的少年郎……
  • 中世纪崛起

    中世纪崛起

    魂穿中世纪,徐图再起。中世纪、类架空、慢热型、合理爽。从彷徨苟活的森林猎人到乱世立锥的平民小官;从充作炮灰的见习骑士到立功授勋的军事新贵;从因战恢复男爵位到由谋册封子爵衔......且看现代职员如何附身落魄小贵族徐徐谱写一幅别样的中世纪史卷。
  • 没有转正的皇帝

    没有转正的皇帝

    公元前662年八月鲁庄公薨,季友辅助公子斑即位,庆父从中作梗,不让公子斑住进宫廷,让公子斑住在舅舅家里,十月己末庆父派人杀公子斑······《左传》云:庆父不去,鲁难未已,故事就从今晚开始······
热门推荐
  • 灭仙神帝

    灭仙神帝

    一剑山海平,一念万骨枯,武道苍穹,皇者一怒,百万浮尸。数载沉寂,天骄归来,少年出东荒,开启一段镇压万域天骄的至尊之路。
  • 灵宠幻想

    灵宠幻想

    我拿你当灵宠,你却把我当小弟?牧游天生能跟灵宠交流,没想到第一只灵宠竟然是个老油条,凭借经验带领小白牧游,走南闯北!这有好东西?牧游搞到手交给我,我保证能变强(长胖两斤)这玩意给我,我无敌!给我两包薯片,我就帮你办事!五包肉干包动手!不然免谈!……牧游一度以为自己是养了个祖宗!
  • 六等分的后宫

    六等分的后宫

    六等分的后宫,一个人的天下。究竟谁才能坐上最高之位?究竟谁才能与皇帝白头到老?是选择和相爱之人冲破隔阂彼此偕老,还是一心一意为了最终的目的不择手段。后宫的女子们之间是敌人还是伙伴?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女主?欢迎买股,欢迎猜测(?????????)古言群像
  • 上海·一九三七

    上海·一九三七

    这是一部抗日题材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一群以新闻工作者为主的知识分子亲身经历了“八一三”上海战事的过程。反映了在国难当头的艰难岁月里,他们胸怀祖国和人民,投身到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不畏复杂斗争和颠沛流离的磨难的精神。
  • 北航悠游记

    北航悠游记

    晴掌门在北航学习飞机制造与驾驶的日子里,成立了“黑科学”发明社团SOS团——最重要的是,遇见了自己的未婚妻:知夏。故事由此展开。
  • 小故事大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

    在一本普通的书中,除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之外,我们找不到别的什么。但是在一本好书中,心灵能找到存放大量东西的空间。书的内容轻松幽默,而故事的内涵却令人回味无穷。只有精品细读,方能有所收获。此书最适合常备案头,能够使你在茶余饭后,睡前醒来,工作的间隙,休闲的时刻,心情舒畅的瞬间,郁闷烦恼的时候,随手翻阅其中的小故事,相信能给你心旷神怡之感。
  • 小护士成长日记

    小护士成长日记

    她是学霸,成绩从来位居榜首,无奈只能选择名不经传的专科学校。她是耀眼的大小姐,却一直是宵小之辈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她是传说中的大理段氏传人,一叶知秋,管中窥豹,古老而神秘。她精通歧黄之术,一手指灸疗法,能活死人肉白骨。她身怀绝世武功,一经出手,便让江湖各路枭雄闻风丧胆。她对爱情忠贞不渝,一朝情定,缘许三生。但其实,她真实身份就是一个小护士……且看她如何从小小护士一步步做起,叱咤商场,称霸官场!
  • 奇联妙对(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奇联妙对(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选取了历史上经典的奇联妙对,并介绍了它们的背景故事,从中反应了人们的才能智慧,也体现了我们语言的魅力。
  • 生命的画卷

    生命的画卷

    父亲,母亲,水乡青草育童年,消逝,我的母校,出了象牙之塔——关于前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回忆和掌故,歧途,忆初恋,家贫,个人奋斗,误入艺途等等。
  • 贩卖时光78天

    贩卖时光78天

    徐式微毕业那年提前离校,孤身一人躲到了望城,开了一间名为“时光当铺”的小店,打出了“收购回忆,贩卖时光”的招牌,就在那段时光即将被贩卖一空的第三年,林思亦的出现打破了平静。她带来了徐迦,留下了第77个故事,与此同时,旧时光里的人也不期然地出现。新的故事,旧的回忆,交织在一起,她发现,每一个邂逅都有“蓄谋”,每一个选择都非“自愿”。隐藏在爱情、友情背后的秘密被揭开,面对真相,他们该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