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48400000002

第2章 全民皆商的广东人

广东商人

广东人天生勤劳,能吃苦,以赚钱为人生第一要义。

广东人给有知识、有能力、工作卓有成效的人的“面子”就是金钱。

广东人敢闯敢干,在商场上最善于借鸡生蛋。

广东地处亚热带,气候炎热多雨。广东地势虽非险峻,但是丘陵遍地,出门见山极为平常,到处森林密布。对人类生存而言,这样的环境远不如中原土壤肥沃,河水甘甜。因此,古代的广东人要学会顽强生存的本领,这是第一位的。相对而言,文化需求较少一些。这样,自古以来,广东人便抱着一种实利主义的态度面对人生。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一条东西横亘的岭南山脉,将广东自然而然地切割为一个小小的独立单元,阻碍了中原文明与岭南文明的交流。历史上,中原文化对广东曾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却也是途经湖南、江浙时被“南方化”之后,才进入广东的。所以,广东人总是少一些儒家的理想,以及中庸等级观念,而更多的是一种实利主义。

在过去,南方女子精明能干、吃苦耐劳,善于精打细算,家务和农活全由妇女承担,而男人则志在经商出外赚钱。“妇女能顶半边天”,在广东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活生生的事实。在南方,就是农民的夫妻关系,却也是对北方那种大男人主义的一种挑战。

广东相对独立,背山靠海的自然地理条件促成了广东人开放、自由的文化传统。由于相当一部分人靠海为生,因此,他们富有冒险精神,又由于远离中原文明中心,文化相对落后,他们向往仕途的气氛不浓,至今广东人仍不“倾心”政治。相反,除了发达的稻作农业外,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海产、亚热带果品,都为他们从事商业活动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广州自西汉时期起,就已经成为南部的珠玑、犀角、果品、布匹的集散之地。宋时的广州曾是“万国衣冠、络绎不绝”的著名对外贸易港。明代时,广东设了“十三行”。到清代,这里更是中国惟一的对外通商之地。

正因为这样的商业传统习气,广东的农民自从能出海与海外人进行交易之时起,商业活动就没有中断过。从这个角度看,现在的广东人个个都是商人的后代。

广东人出海远航,与南洋各地来往密切,因此,广东籍华侨在南洋很多。同时,广东地处南大门,广东人极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广东古代受东南亚文化影响相当深,到了近代,西方文化在广东也广为传播。近代史上频繁的海外贸易、华侨出入使西方大量先进的经营方式、生活方式、建筑制造、工艺美术率先传入广东,使广东人在封建社会的迷雾之中仍能看到西方文化的闪耀,广东也因此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摇篮。

这种开放经商的传统使广东人性格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商品意识浓厚。和全国其他一些地方相比,他们排外性不强,通常只以一种商人的眼光和方式,来热情地接待每一个南来北往的客人。但是,文化素质较低则使他们缺乏长远的目标,一旦经济富裕则易自满自足。他们对中国传统国粹崇信不起来,又对西方宗教知之甚少,思想上的空白使他们的信仰多从面相、风水、命运等一类中寻找归宿,形成广东人迷信命运的性格。

广东人的性格大致上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1)开拓。广东人祖先远行千里开发祖国边疆,要在广东荒山野岭中扎根就必须开拓,因此他们大多具有开拓精神。

(2)变通。古时广东是瘴疠之地,又是兵戈之地,广东人的祖先早就养成了兔子般灵活变通的性格。

(3)实在。广东人的祖先深深意识到生存的重要和生存的艰难,因此很实在。

(4)淡泊政治,厌恶斗争。因饱受战乱之苦,好不容易山高皇帝远,因此广东人格外珍惜平和安定的社会环境,久而久之,养成了广东人性格平和性格,广东文化也就没有了政治文化的气氛,而是一种实用的农耕文化、大众文化、市民文化和经济文化。

(5)开放。因广东对外交流历史悠久,与外联系甚广,这种不同民族的交融与眼界的开阔,使广东人富有开放的因子。

正因为此,作为商人后代的今日广东人具有天生的商品意识。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他们先人的经商传统。如今的广东人,言必言商,言必言利,全民皆商,你很难分辨出谁是商人,谁不是商人。因此,一个真正做生意的人,不可不与广东人接触。一个会做生意的人,不可不到广东去。

同类推荐
  • 酒店规范化管理全书

    酒店规范化管理全书

    《酒店规范化管理全书》以管理理论为引入点,重点以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岗位职员与管理表格等实用工具的形式,全面而具体地介绍了酒店规范化管理要点。全书分为酒店概论、酒店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康乐部、商场部、洗涤部、保安部、后勤部、内部职能管理等几大板块,全方位展示了酒店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各个方面与细节。《酒店规范化管理全书》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详实、全面、具体、易于操作、实用性强,是酒店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案头必备的参考工具书。
  • 宁波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

    宁波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

    文化产业是以人为本、高附加值、环保型和低消耗、高产出的新兴产业,其发展有助于促进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经济稳定及综合实力提升具有巨大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宁波城市竞争力提升与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既然是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系统的研究。而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文化产业的核心问题,客观准确地评价文化产业竞争力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 激荡百年:大国农业

    激荡百年:大国农业

    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没有哪一段历史能像1912年至2012年这样精彩,就在这短短的一百年中,中国经历了从军阀混战、割据分裂到内忧外患、强敌入侵再到建国统一、繁荣富强的坎坷历程。就在这激荡的百年时光里,中国农业在波动与革新中不断发展,逐渐进入平稳上升时期。在此后的发展中,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中国农业已经开始走向世界。
  • 决胜数字时代(麦肯锡季刊)

    决胜数字时代(麦肯锡季刊)

    麦肯锡调研揭示了高管对创新的远大抱负与他们的执行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组织结构和流程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随着全球化打破了曾经阻止公司实现全部潜力的地域界限和市场障碍,公司的创新能力——借助公司员工、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各方的创新增值思维——成为名至实归的时尚话题。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与变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与变革

    中国正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能否实现经济的转型与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关键。那么,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怎样具体落实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是大家都应该思考和探索的。本书不仅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而且从经济新常态、消费商时代、“十三五”战略等几个与供给侧改革息息相关的角度出发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读者能够对供给侧改革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本书非常适合公务员、企业人士、学校师生、政策关心者阅读。
热门推荐
  • 软玉生香

    软玉生香

    苏阮的一生过的跌宕起伏。她一生听得最多的话,就是蛇蝎狠毒。咒她怨她的人,能从京城排到荆南。重回年少,苏阮想了想。合该使坏的人,总不能轻饶了去?
  • 重生之魔童降世

    重生之魔童降世

    周天来到《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里。在穿越过程中,竟然意外的融合了雷霆意志。他发现想要在此立足这个魔改的世界,就得努力让自己变强。可让他纠结的是,变强的最快方式就是把敖丙和哪吒炼化成混元珠吃下去!这好像有点下不了手啊。这一切,从他拜师太乙,同哪吒和敖丙成为同门师兄弟开始。
  • 凤凰恋丹手册

    凤凰恋丹手册

    她,神丹化形,一心只想救出恩重如山师傅,却不想半路遇见他。进是恩,退是情,她该如何抉择他,天妒之姿,寡言无情,偏偏遇上她,从此以后,爱给她,命给她她是他的药,他是她的毒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黑白道3:渗透

    黑白道3:渗透

    洪水中接连出现一男一女两具尸体,李斌良和战友们经缜密侦查,确认二人都是本市应届高中毕业生。为查明真相,他的足迹随着作家的笔迹奔走于各个校园之间,由此他涉足到一个从未涉及过的领域——教育……
  • 梅关

    梅关

    《梅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汉末风华路

    汉末风华路

    46岁的中年油腻大叔王粲,在现实中几乎一事无成,坐火车途中被兖州兴隆寺塔佛舍利子遭雷击形成的漩涡拉进历史洪流,穿越到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身上,从此不一样的汉末,不一样的三国,大幕慢慢地拉开,历史的车轮拐弯了,驶向未知。在历史进程中,汉家脊梁一次又一次的被打断,中华文明一次又一次的被中断,然后一次次涅槃重生,每次浴火都痛不欲生,痛彻心扉。中间有多少英雄豪杰崛起,又随风而去,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看王粲怎么改写历史,走出一条汉末风华路。
  • 抗战英烈名将传奇

    抗战英烈名将传奇

    《抗战英烈名将传奇》,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抗日英雄名将的传奇故事。
  • 铃语沐

    铃语沐

    林间相遇,她是人,他却是妖。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她笑着将他带回了家,寂寞了一千年的他摇摇耳朵,他想,若是可以一直这样下去,也是不错的。繁华的长安城,背后竟也有黑暗,为仙门百家痛恨的妖,却会在生命尽头救下一个小姑娘,怜爱天下苍生,却狠心杀害无数妖物的人,究竟谁是正,谁亦是邪?
  • 奥运消息

    奥运消息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