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58300000014

第14章 碧苑坛经(14)

诸子,你们受了中极的三百大戒,行持密行,微细威仪,比不得前日的初真戒。这律条细微深奥,惟要在自己当心上用功夫。凡生心动念之顷,就要存诚主敬,暗自端详,省察提撕,大中正直。把这心上念头,打扫清清净净。如青天皓月,没半点云翳。如水晶琉璃,无丝毫瑕玷。如无边明镜,无一毫尘垢。如夜明珠,无一丝迷暗。圆稳稳,光灿灿的,方可以讲。这智慧光明,真空妙相,原从戒定上来。自忍辱断障,戒律精严,克己历炼,兼之法药相助,方能至此。若有持戒,鲜能持守,行修微密精严,自欺自瞒,万分不能已。何以故?嗄,诸子,行持不密,唤作有漏之因,安能证得无为之果。这个智慧光明四字,那是上乘利根。所以那下乘劣根,不能悟入,只要用志不分,凝神气穴,栽培祖气,温养先天,致虚极,守静笃,纯一不二,神藏无极,极而太极,自然智慧光生,一阳来复,方见本来面目。知鬼神之情状,通造化之枢机,谓之智;参天地之化育,并日月之代明,同四时之错行,谓之慧;普现法身,能摄法界,不出觉照之外,尽归晃郎之中,谓之光;通万物于无形,见万事于未兆,遍虚空而无迹,凌日月而无影,谓之明。若持戒不精密,则不能泰定。不能泰定,则智慧不生。智慧不生,则光明不现。《玉枢宝经》一卷,单提本性,直指人心,性谛显明,天机尽露,使众生转经悟道。怎奈迷者多,悟者少。口徒诵而心不能持,心虽诚而力不能转。可惜辜负圣心,空指法宝。我今不得不代经宣妙,指转真机,使诸子们涣然入悟。尔等各各恭敬,志心谛听。经云:“吾昔于千五劫之先,心逢此道,遂位上真;意酿此功,遂权大化。”又云:“以清静心发广大愿,以智慧力而伏诸魔。”又云:“尔诸天人,欲闻至道。至道深杳,不在其它。尔既欲闻,无闻者是。无闻无见,即是真道。闻见亦泯,惟尔而已。尔尚非有,何况于道。不闻而闻,何道可谈。”又云:“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能知微则慧光生,能知谨则圣智全,能知止则泰定安。泰定安则圣智全,圣智全则慧光生,慧光生则与道为一。是名真忘。惟其忘而不忘,忘无可忘,无可忘者,即是至道。道在天地,天地不知,有情无情,惟一无二。”又云:“得悟之者,俾跻仙阼。”又云:“愚可以智,浊可以清,唯命俾之。愚昏昏,浊冥冥,亦风土禀受之移之。天地神其机,使人不知,则曰自然。使知其不知,则亦曰自然。自然之妙,虽妙于知,而所以妙,则自乎不知。然于道,则未始有愚之浊之。”又云:“所曾宣说,至士受经,皆当剸金置币,盟天以传。”诸子,这便是《玉枢经》中真玄秘密,无上不可思议,乃清静解脱上品微妙之法宝也。你们只知道终日诵经,并不曾明白经中妙旨。若你们诵奉之时,了悟经中秘妙,则为圣智全而慧光生也。所说至道深奥,不可见闻。若非天尊千五百劫之先,开清静之心,发广大之愿,要度未来一切众生,俱证妙极。再说道本虚无,无声可闻,无色可见。既无音声可闻,则当忘其耳;既无形色可见,则当忘其目。耳目既忘,则闻见亦泯可矣。故耳目有形有色,为六根之首领;闻见着相着念,实六根之源头,岂能合道!若能清静六相,扫除六识,则不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不视之以目,而视之以神。便不听而闻,不视而见。无闻无见,即合道也。《赤文洞古经》有云:“忘于目则光溢无极,忘于耳则心识常渊。两机俱忘,入众妙门。视不见我,听不得闻,离种种边,名为妙道。”《南华经》云:“气止于耳,心止于符。”所以《玉枢经》云:“忘形忘我,入道之机。”又以诚而入,这诚字,即戒也。以默而守,这默字,即定也。以柔而用,这柔字,即智慧也。用诚似愚,即持戒制伏身心也。用默似讷,即是入定忘其耳目也。用柔似拙,即是智慧内藏于密也。又云:“你们欲于自己色身内闻见求之,终不可见,不可闻也。”《金刚经》云:“以色相求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夫欲入道者,唯当受戒入定,密密修持智慧,复迷以明,即不闻不见而闻而见矣。故入道者,知止,此即持戒止念的功夫;知谨,此即是慎独精进的功夫;知微,此即是绝圣去智的功夫。止念,非戒不能;慎独,非定不能;知微,非智慧不能。诚能持戒入定修慧,即身心泰定,圣智纯全,慧光普照。慧光照透,则与道为一,乃唤作真忘。这真忘,不是静坐打顽空的真忘,乃真空也。这真空之内,中有紫金妙相,即空中不空之妙果。能不落顽空,空中不空,则妙要自然发现。唯其忘无所忘而所忘者,即至真妙道也。又有云:愚智不同,则清浊各异,虽系风土禀受不齐,皆系造化之机,神运自然,气数之理,天命已定。然而愚者自愚,智者自智,则天地何偿愚之智之。唯是能发清静心,立广大愿。愿出世以度人,必闻道而自度。自度者,皈依三宝,受戒入定,修智慧以放光明,则愚者可智,而浊者可清。若不能持戒入定,智慧不通,无光可照,则清可浊而智可愚矣。《金刚经》云:我所说法,原无定法。此之谓也。所讲智慧光明,晃朗太玄,照烛法界,岂能出《玉枢宝经》之外哉。玉枢即真机。欲转经者,先转真机,密修福慧。只恐光明藏,不能开不能见也。安能察鬼神之形状,握造化之枢机,参天地之化育,斡日月之运行,摄法界于黍米之中,定事物于未明之始,称妙道之师,进天仙之境也哉!正是:“见得光明藏,能闻至道根。若非修戒定,安得智光深。着相非真相,忘闻始可闻。闻思修入妙,自在海潮音。”

十九、神通妙用

诸子,上文所说智慧光明之道,《玉枢经》只用闻见亦泯。无闻无见,即已说尽妙用,现出神通了。诸子,《阴符经》云:“聋者视视,瞽者视听。”古仙云:“静听不闻雷声,熟视无见泰山。”《中庸》曰:“鬼神之为德,其盛已乎!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南华经》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参同契》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诸经书中,所有妙言,说不可尽。观世音大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夫耳根为泄精之窍,非是泄那后天浮欲之精,乃先天太乙含真之炁,真元显应之精。若内听而塞其聪,则精不飞而生智矣。眼为泄神之窍,非是泄后天思虑之神,乃先天妙相灵觉之良知,太素氤氲之元神。若内视而返其明,则不外游而生慧矣。能持戒入定,则智慧生。智慧生,则水火交。水火交,则坎离媾。坎离媾,则天地泰。地天泰,则金木合。金木合,则魂魄会。魂魄会,则精气化。精气化,则神通现。神通现,则光明放。光明放,则功德圆。功德圆,则法身成。法身成,则道体彰。道体彰,则妙用行。妙用行,则众生度。众生度,则愿力满。愿力满,则大事毕。大事毕,则位证果矣。唯此一乘法,余二即非真。始终不出一诚字。《中庸》曰“不诚无物”。物,即是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信,即诚也,是即《易》云精气为物,大学物格之物。精乃《尚书》精一之精。中即厥中之中。《法华经》曰“有一宝,秘在形山,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皆莫不是此物。先退藏而后见也。古歌曰:“若得此心无一物,眼前便是伏羲时”,又何必神通妙用,又何必智慧光明。这神通妙用,乃自己守戒道的真人现身说法,以度众生,摄妄归真之妙用。是以大智光中,慧施金臂,拔救诸生,出苦恼而入清静。能使命促众生而得长寿,能使灾苦而变安乐。致国土清平,皆得延寿保命。使众生纯良方正而除妖邪,驱强逆、殄魔怪,使众生慈仁而不杀生害物。能使众生保制劫运而冤消结解。能使众生昏暗破而光明现。能使众生百病痊而宿疾普消。能使转愚成智,皈正弃邪。能使寡欲清心,摄情归性。能使解脱无碍,超凡入圣。能使集福消灾,生祥灭罪。能使出世成道,离苦登真。能使能修上乘,上升天堂,普领众生,神游八极,超出天宫。愿我众生一切凡身,俱为法王身,乃至不测其所,唤作神通。不泄其机,唤作妙用。所以戒定慧门的神通,乃不神之神,转六识为六通,通天通地,通神通鬼,通人通物,谓之神通。这妙有用无妙之妙,运一机而示万方万化。化天魔,化地煞,化万鬼,化恶人,化怪物,唤作妙用。那戒定门中是入静,定慧生光,乃先天一炁圆明瑞相。上通天宫,朝祖炁于三清之上;下通地府,赦罪魂于九泉之底。说法则天神摄伏,五帝临轩,万神侍卫,班列端严,愿闻正法而炼神还虚。已得度脱,悲心慈悯,济苦寒幽,则阎罗赞叹,地藏开光,鬼判遵依,冥曹摄伏,而赦罪超生,得闻正法,俾脱鬼籍,俱转极乐。于是自度而度人,发宏誓愿,愿人人普闻至道,以法药普救众生,便众生及蠢动含灵,并蒙解脱。土木瓦砾,皆得感通。一切物情,无不通澈。运神通于不知不觉,而天地万物在我身中;发妙用于自然而然,而山河星斗归于法内。天魔无不敬伏,俯首恭迎。地煞悉化慈和,敬心慑服。凶崇厉鬼,闻化超升,永辞血食。修罗外道,奉法皈正。战争永息,枉屈尽伸,冤仇消释。以德化不以力降,则恶人俱为善人;以诚感不以术凌,则邪人悉变正人。逆持斗柄运阴阳,而神鬼不测;倒施化机超世界,而天地不知。普现神明,坚固法身,而无形可观。广宣最上一乘妙法,而无声可听。虚空即我之法界,我即虚空之法身。浑浑沦沦,与天为一体;正正大大,与仙佛为一心。程子曰:“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即此谓也。所谓众生之父母,道门之法师。岂非清静解脱之神通,无为自然之妙用耶?诸子,不着相,则慧通广大;任天倪,则妙用无穷。只在乎日用寻常而不怠,造次急遽而不弃者,道德两字而已。又何必舍戒律而学符法,弃圭玉而恋碔砆,甘为无智之徒,不学上乘之道哉乎!噫!诸子入玄门,当求最上乘。人人含妙窍,个个皆光明。止缘多障碍,视戒若虚文。纵持多间断,游移定不深。定力深,戒愿切,勿助勿忘为准则。二六时中刻刻持,三年五载无遗逆。定忘戒熟自通神,神自通兮妙用真。运神通,得妙用,诸子须仗进步诚。若是痴痴着相求,鬼窟生涯非正由。外道旁门多住形,着空住色亦非修。不着空,不着色,定则无形感则通。用则灵明神自别,几多道者失中功。我今不是多饶舌,咦!直把天机泄!神通显,妙用彰,际地蟠天大法王。不出常静真常道,魔教皈心恶化良。忤逆一朝通孝悌,顽凶俱变作慈祥。智若镜,慧如神,一片灵台灼灼明。六通互用无尘迹,大地山河尽是金。诸子无怠轻持戒,乃是天梯步步升。神难测,妙难量,不离戒定用真常。真如门有通天穴,不二斋中吐圣香。诸子诚修不自弃,从古神仙大道场。

二十、了悟生死

同类推荐
  • The Epic of Kings

    The Epic of King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回向文

    回向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Complete Works of Artemus Ward

    The Complete Works of Artemus War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丛桂草堂医案

    丛桂草堂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旧爱新欢:总裁大叔别乱来

    旧爱新欢:总裁大叔别乱来

    五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长到邹沫再见到孟庭之时竟有种恍如隔世的错觉。短到她想尽办法都没能忘掉那段过去。他们都说孟庭之待她好,她也这么以为,好到她喜欢他入了骨,中了毒。可他们却又说,你看,你长的多像她。是啊,多像她。邹沫识趣的远离他的生活。可为什么,他还要来招惹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入侵漫威的收容物

    入侵漫威的收容物

    震惊!漫威出现收容物!“听说了吗?金并被收容物改造成慈善家了!”“你的消息早就过时了,昨天索尔已经和三公主订婚了!”“你们听说没?至尊法师古一,竟然长头发了!这是什么收容物,我也要试试!”“你那地中海收容物也救不了,我听小道消息说,灭霸被怀孕之眼看了一眼,正带着他五万人的超生游击队,躲避仇家的追杀呢!”
  • 疯子:一个实习心理医生的精神探险

    疯子:一个实习心理医生的精神探险

    《疯子:一个实习心理医生的精神探险》是一部心理小说,主人公为年轻的实习心理医生——托马斯·霍顿。作者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与病人及同事的交往经验,用诙谐幽默的文笔,超现实主义的想象以及东方哲学的暗示,生动刻画了一名实习心理医生的心理活动,表露出精神病治疗实践中的荒谬和唯心主义。在治疗新病人——一个无名氏“约翰·杜伊”的偏执行为时,霍顿终于精神枯竭,身心受创,陷入自己是否正在失去对现实的掌控这一人生思考中。
  • 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

    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客观公正地再现日本有文字记载以来日语语言文化与文学发展的整个进程,同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日语语言的特殊文化内涵进行明确、清晰的表述,既有对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宏观分析,又有从民族文化心理、交际习惯等不同侧面对日语文化内涵的具体介绍,旨在帮助学习者从宏观上把握日本语言文化与文学发展脉络及动向,从微观上了解其发展进程中各个时期主要日本语言文化与文学形式以,达到认识日本文学本质的目的。
  • 爱卿诗集·涅槃集

    爱卿诗集·涅槃集

    诗集真实地记录了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诗人亲身经历的三件倒霉事,一是被香港骗子伊藤礼治(化名,下同,四集诗集中所有人名皆为化名)骗掉总计近10万元,二是赴中州某地遭遇二三十名歹徒非法拘押被迫说出随身信用卡密码进而被当场盗刷17万元,三是被宁波骗子郑国华一家人骗掉20余万元。此三件事件触发进而浇灌了诗人沉睡的诗歌天才,也构成了诗人后面几部诗集的内核。
  • 漂流志

    漂流志

    本书讲述的是三个年轻人旅行路上的故事。小说以第一视角展开讲述,记录所见,以及所感。全文贴近生活现实,笔触细腻,传递着激励人心的正能量。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

    我们最关心、血缘最浓、交往最频繁的人,对我们的杀伤力是最大的。这是因为我们互相知根知底,就算并非有意,也清楚能怎样利用彼此心理和情感上的弱点来达到目的。这导致了很多人际关系噩梦的基本形式——情感勒索。勒索者抓住受害者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双方一起被困在恶性循环之中。福沃德对情感勒索的根源做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并对勒索者和受害者的类型做了归纳。她告诉我们,面对情感勒索时,如何应对才是正确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训练学会摆脱情感勒索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摆正立场,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