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16400000011

第11章

以何云何入彼闻习业。寂静思惟所摄法义。现见意言四种求。名义性胜安。求等四种如实知故。名事性胜安性胜。如实知彼不觉见故。如是彼菩萨唯入记故顺修。彼名义现见意言。彼名意言唯正观。彼名所依义唯意言正观。然彼名性胜安唯观。于后唯意言不觉已有名彼义有性胜安有性胜义相不见已。此四种求及四种观。见知已彼名义现相意言中唯记入。彼记事中入已。为当唯入。彼有相见二事及种种事入。名义性胜义。六种相无义故。彼可取能取事现处故。不断种种相义。现相所生故。闇中如见绳谓蛇现相故。所谓如绳蛇不实。非众生故。如是觉义者非有。回蛇意唯住绳意。彼亦微思量色香味触相故。是中依慧绳慧亦回成。如是此诸六种相名现相。意言中如绳慧。六种相实义实处唯记慧。亦思量成就性慧故。如是此菩萨意言现相义相事入。分别性入。成唯主记入故。他性云何成就性入。回唯记想。彼者是诸意言。闻法习者。彼尔时分别义相。菩萨一切义现相生无有余成。是故唯记现相亦不生。是故一切义无分别事名住。已于法界如现见随住。尔时彼菩萨同等念已。生无分别念智。是故此菩萨名为入成就性。于中有偈。

法众生法义同别有性义

不净净尽至分别名境界

如是此菩萨智及相唯记入故。名为入成。彼入已名为住欢喜地。善达法界。及生如来家。得一切众生平等心。得一切菩萨等心。是彼菩萨见道行。佛以何义故。入彼唯记处离法念。彼出世间定慧智。藉得种种相记智同相。一切阿梨耶识因种子灭故。法触种子增长已转身。一切佛法集故。入一切智智。藉彼所得智。一切阿犁耶识相处如幻等见故。性不颠倒行。是故彼菩萨如幻师所作。义处相同因果唯有说一切时不颠倒成。彼以记入中四种禅定所依。四种攒相法云何知。四种求故非不身无义无忍中得光明三昧。暖相依增忍中光明增长三昧。上依四种中如实观知入唯记中。以无义决定心。真实中入一切三昧依顺谛忍。自此后唯记相思量彼。是次第三昧。依世间上法见故。此诸三昧近入地应知。如是入地得见谛道。菩萨唯入记云何行修道。随所分别说十地。摄一切修多罗现事住故。以杂念出世间。及藉彼得定慧智故。无量百千亿习故。如是身转已。为得三种佛身。为得故修行。所有诸声闻证道法。及此诸菩萨此二有何差别。胜声闻证入中。菩萨证入有十。一种胜事应知。一者念胜。念大乘法故。二者淳至胜。大功德助集淳至故三者证胜。众生法无我证故。四者涅槃胜。摄取不住涅槃故。五者地胜。十地尽至故。六者净胜。烦恼习灭佛世界令清净故。七者一切众生同得记心胜。化众生行不断绝故。八者生胜。生如来家故。九者取生胜。佛世界会中一切时取生故。十者果胜。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佛法无量功德成就故。是中有偈。

迭互作客事于事名所求

唯求彼诸事分别二所安

如实知见故离义分别三

见彼是非事彼无二所执

喻若顺分别复有教授偈

镜像意于后菩萨在诸定

回彼义想已忆持自想事

住心如是内知无所可取

于后无能取无分别知尔

更复有证道偈。所谓大綖庄严论中说。

助集无边行功德智菩萨

法思善决定语言达义尽

彼知正义已说住彼定心

法界现意故是以离二相

离心无有余善知心亦无

知二既是无正住于法界

不分知力故同时常同行

彼身窟聚患如象灭诸毒

牟尼说善法善住意思量

根本法界处念至知意故

唯分别正取速得功德处

如是说入智相已。彼因果说云何知。六种波罗蜜故。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故。云何此诸六波罗蜜唯记入成。云何彼入果六波罗蜜成。是中菩萨于施不着。于戒不毁。于苦不嗔。于修不懈怠。如是此诸乱因不行故。因不行故。一向已寂静思惟诸法。入唯记已依六波罗蜜。及入唯记故。菩萨净深心所摄故。得六波罗蜜。是以中间六波罗蜜行顺说信故。乐求随喜故。得利润离忍。菩萨自大乘中说甚深大。唯分别正觉得无分别智。

欲信净心明本彼觉法流

十地近菩提不假自然得

有何义故唯说六波罗蜜。障对治差别安故。一切佛法集句处故。及随顺化一切众生故。不动相对治故。说檀波罗蜜及尸罗波罗蜜。不动相。谓世不着及家不着。动者。回相对治故说。谓羼提波罗蜜及毗离耶波罗蜜。回因相者。世间众生作恶行长受苦。及于修善行法中生疲倦。以发不回失相对治故。谓阇那波罗蜜及般若波罗蜜。失相者。乱心及无智。如是障对治数差别故。四波罗蜜不散相。一波罗蜜不散相成。以散依故。如实法正觉集诸佛法。如是集一切佛法。句处故数差别。以檀波罗蜜益众生。尸罗波罗蜜不作恶。能忍毗离耶波罗蜜作事尽至故。如是益相化众生。化以故调伏。于后不入定心为令入定心。已入定心为得解脱故。数劝故得解脱。如是化一切众生。句处故数差别。应知。然此诸波罗蜜相云何知。以六波罗蜜身最依菩萨心故。彼以最故。遍行不断增上意一切众生助乐故。方便善巧最故。所有无分别知摄取故。发愿最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愿故净最烦恼智障。修集无障故。所有布施彼亦名波罗蜜。所言波罗蜜。布施非波罗蜜。如是四句如布施中。如是诸余波罗蜜中皆有四句。如顺应知。此诸波罗蜜以此何义故有此渐次说。前波罗蜜后波罗蜜。随顺生故。彼复释。云何知一切世间声闻缘觉布施等。善根中增上到彼岸故。波罗蜜者。妒吝贫穷破除故。令得大势功德故。布施持戒灭恶道令得善道。三昧戒嗔恨灭除故。他者仿佯住忍。懈怠及诸恶不善法令远离故。增长无量善法出故精进破乱想。内心住将来故。禅定一切见无。智灭除真故。及相别故。知诸法故名智。云何此诸波罗蜜有修事可。知略有五种修事应知。习行因行修事。信欲修事。心正念修事。方便善巧修事。所作事忆持修事。是中四种事如前所作。忆持事修事者。所有诸佛自然作佛事。不断不休息。修诸波罗蜜令满满已。心念修喜乐随喜忆念等心。六种心所摄故。修广心不断心喜心作益心大心及真心。所有菩萨随所阿僧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等时念念中。舍一切自身及恒河沙等世界七宝。令满已施。诸佛如来乃至未坐道场。而菩萨行布施心无厌足。如是等时念念中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火时。现四种威仪。虽少一切资用而现作。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心。乃至坐道场。如是菩萨不厌修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心。此是菩萨广心。所有彼菩萨此无厌足心。乃至坐道场不断及不舍。是名此身。若彼菩萨喜心故。彼六波罗蜜所作众生益。非彼众生以得此益故。此是菩萨喜心。若彼菩萨作益众生。于六波罗蜜作益摄取。见如己身自身见如众生。此是菩萨作益心。若彼菩萨彼如是六波罗蜜所集善根。回发愿令一切众生得爱果报。此是菩萨大心。若彼菩萨彼如是六波罗蜜修集善根。与一切众生同发愿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是菩萨真心。如是六种心所摄故。修乐喜心。若彼菩萨六种修心行行者。彼余无量诸菩萨彼善根令随喜。如是菩萨六心所摄随喜心令修。若彼菩萨一切众生六种心所摄。六波罗蜜修事希求如记。六心所摄。六波罗蜜修不离者。乃至坐道场。如是菩萨六种心所摄希求意行修。若此六种心所摄菩萨心修故。闻已发一好心。彼功德量等功德。及一切恶作障消灭。何况菩萨。云何此诸波罗蜜有差别。以三种相应知。法施财施及无畏施。止戒。摄善法戒。作众生益戒。作恶忍羼提忍苦羼提。法思惟忍苦羼提。勇猛精进。行精进。不怯弱不嗔恨喜精进行。现相作忆持。无分别方便行。无分别及有分别。及藉彼得智。云何此诸波罗蜜摄事。应知此诸波罗蜜摄一切善根。彼相彼随顺及彼因气故。云何此诸波罗蜜诸障。一切烦恼摄事知。彼相彼因及彼果。云何此诸波罗蜜有益事可知。世间行时势力所摄同生所摄。眷属所摄大作事行成吉所摄。不恼少尘所摄。一切工巧诸论咒术处细意所摄。增长是无恶。乃至坐道场。一众生现一切义作事。是名菩萨益。云何此诸波罗蜜迭共决定分别事知。或有处一切六波罗蜜布施声说。或有持戒声。或有忍辱声。或有精进声。或有禅定声。或有智慧声说。是中有何意趣。一切波罗蜜行中。彼一切同助至故。是意如是说入因相果已。云何彼修差别事知。谓十菩萨地。何等欢喜离垢明作焰难胜现前远行不动善慧及法云。云何此诸地十事差别。应知十种无明障对治故。如是十种相智中。及法界十种障住故。云何十种相智法界。一切处义故。初地中上义故。第二地中因上义故。第三地中无所取义故。第四地中身心无差别义故。第五地中无烦恼净义故。第六地中种种法无差别义故。第七地中无胜无劣义故。第八地中相自在身义故。及世界自在依义故。第九地中依智自在义故。第十地中依业自在义故。依陀罗尼三昧门自在义故。是中有偈。

上义及因上义故不摄义及身相续

无烦恼染净义故

乃至不异义不胜无劣义

依第四自在法界中无明

二种及以十十地有障故

对治说诸地

然此无明诸声闻不杂。诸菩萨中杂。何故初地名为欢喜。彼初故自益他益。堪能成德义故。何故第二地名为离垢。破戒垢令远作故。何故第三地名为明。作不动三昧三摩拔提依故大法光依故。何故第四地名为焰。菩提分法烧一切障故。何故第五地名为难胜地。超菩提分故。由真谛智与世间智更互相违合此难合令相应故。何故第六地名为现前。因缘智依般若波罗蜜行现作故。何故第七地名为远行。有功用行尽至故。何故第八地名为不动。一切相不动故。何故第九地名为善慧。得上辩才智故。何故第十地名为法云。杂念一切法智一切陀罗尼三昧门藏故。如云如虚空。上烦恼障灭故。法身满故。云何此诸地得智。有四种相。得信地信地行得顺地。十种法行得故。证得初地中证法界证一切地故。成就得此诸地修尽至故。云何此诸地修事知。此菩萨地地中修舍摩他毗婆舍那已。有五种相修。何等五种所谓杂修。无相修。无功用修转明修。转转修。如是此菩萨此五种修已得五种果。所谓除一切恶。身种种想离得乐法意。一切处无量不作畔在相。法光明现相。知净分别相。彼诸分别念同行。为满法身及成就故。上中上因作摄故。名以十地中十波罗蜜修事成。六中六随所说。有四方便波罗蜜。六波罗蜜所集善根。彼一切众生共故。发愿愿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愿故。愿波罗蜜者。未来种种愿现相故。波罗蜜缘牵将故。力波罗蜜者。能修力等六波罗蜜。不断同行故。智波罗蜜者。六波罗蜜差别智。法同受报化众生故。然此四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无分别智藉得智所摄。然复一切诸地。一切波罗蜜。非不修成波罗蜜藏所摄。此法门几时此诸地修事满成。有五种众生。三阿僧祇劫信行人。初阿僧祇净深心行无相行及有相行。有六地及七地。第二阿僧祇还彼不现相人。自此以上乃至十地。第三阿僧祇修道满足成。是中有偈。

胜上力故坚心胜智菩萨三祇

发行尽至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暖情总监,我的菜

    暖情总监,我的菜

    她是即将毕业的企划新人慕紫荞,一只香蕉皮,误打误撞的丢到了江辰风脚下,从此,一遇到她,江辰风就会倒霉,简直就是自己的扫把星!慕紫荞顺利进入AM实习,英俊潇洒的总裁洛一凡简直就是白马王子下凡,她开始春心萌动。阴差阳错,大导演李云与她偶遇,并执意让她担当微电影的女主角。洛总使出美人计逼她上阵,江辰风温柔如初的外表下有些心酸。拍摄期间,她不幸落水,江辰风舍身救她,慕紫荞以为救自己的是洛一凡,下定决心猛追总裁,为此特意去寻找一本秘籍《桃花宝典》按着秘籍上半部的招数努力,可是一次都没有成功,渐渐地,慕紫荞发现,一直温柔微笑的总监对她无微不至。
  • 嫡女桀骜王妃不好惹

    嫡女桀骜王妃不好惹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王牌女军,不幸在战场上被子弹打死了,但是万幸的是她穿越了,她狗血地穿越到了一个爹爹疼,妾氏害,白莲花庶妹恨的京城第一丑女身上,卧槽。要不要这么狗血,看她如何翻天覆地,大显神通,什么第一丑女,人家可是文武双全,皇上亲封的桀骜,什么异国皇帝太子来和亲,和个屁,知道她谁吗,她是某个傲娇王爷的夫君。
  • 我家帝尊又又又傲娇了

    我家帝尊又又又傲娇了

    她是华夏毒医,穿越至八荒大陆废物公主的身上,灵修废物,除了绝色容颜一无是处!而她就是要证明,有颜值真的可以为所欲为!门外排着求亲的贵族皇亲已经到城郊!灵修废物?一手毒针、一手救人,名冠满天下!可是这个风华妖娆的国师大人为什么紧追着她不放?国师大人,你的节操掉了!国师邪魅一笑,顺势将一个小萌宝塞到了她的怀里:“你儿子也掉了!”
  • 天使归处

    天使归处

    第一次看见他们的时候,我只有9岁。当时为了完成老师的一篇作文,我让爸爸带我去参观福利院。我抱着一个洋娃娃站在门口,目光躲闪地看了几眼坐在屋子深处的、白得耀眼的孩子,好半天都没想起来我的洋娃娃原本是带给他们的。我的作文一如既往地漂亮,毫无悬念地被老师拿着在班级上宣读。那天同学们异常地安静,老师的声音非常寂寥地飘荡在教室的上空。我一如既往地——在老师又郑重又喜悦的声音里,强烈地怀疑他念的并不是我写的作文。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拜托别忘记

    拜托别忘记

    每个人的生命,都会经历一次奇迹。对于顾思夏而言,凌瑾哲的出现,是她学生时代的奇迹与美好,年少时懵懂情意,你,是否还记得……时光辗转,秋日再临。拜托,别忘记,那是属于我们的曾经……
  • 装潢志

    装潢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白蛇之碧水青韵

    白蛇之碧水青韵

    “西湖水底岑碧青,这句话你们可知晓?”一只老龟在茂密的莲叶之下摇头晃脑的说,“咱们在这西湖水域做妖,那是没什么规矩。就是要牢记这么一句话。那岑碧青,岑大人是万万不可招惹的。情愿惹上了西湖龙宫的人,也别去冒犯了岑大人。”“知道了,知道了。”一只小虾兴冲冲的接道,“是青姑娘嘛!”“不是青郎君么?”旁边的小鱼一脸疑惑。到底是青姑娘,还是青郎君?谁知道呢。
  • 蛮荒宠妻:野夫,收敛点!

    蛮荒宠妻:野夫,收敛点!

    重生在蛮荒原始期母系社会,花看着围绕母亲身边粗野男人‘惨不忍睹’,兴起养夫计划,那个---阿阳母借你家阿阳一用,花迈着小短腿走到比自己高一头的阿阳面前拽起小手霸气的说道:”阿阳从今起你就被姐预定了“乖乖害羞的阿阳满脸通红的点头。“你我的。”一道冷冷声音传进耳朵里。花迷茫的看见一个冷酷离去的背影。“他是谁?”阿阳撇撇嘴道:“他是前两天被人捡回来的兽孩。”
  • 北马南风

    北马南风

    兰亭集,曲水宴,血漂橹,七庙隳,北马嚣狂,南风不竞。南朝梁国皇孙萧凡遭亲叔挟持,流落北地,任人践踏,又被卷入魏国惊天变局之中,从此满目疮痍,物是人非。百年乱世,萧凡会踏上何种道路?是英雄、枭雄、王者,还是滔滔长河中一朵扑腾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