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23800000001

第1章 琴棋书画——方寸间的艺术情思(1)

在古代,弹琴(主要是弹古琴)、弈棋(有围棋也有象棋)、书法和绘画是古代文人雅士必须掌握的四种技能,用于提高自身的修养,又被称为“文人四友”。琴棋书画起源都很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其分布地域,最初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来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

琴棋书画最初在文人雅士之间流传,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世俗化,其内涵也得到极大拓展。比如音乐,既有令高雅人士陶醉的“阳春白雪”,也有普通人喜闻乐见的“下里巴人”。

第一节 乐器乐律与艺术成就

音乐在我国古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因此孔子在听到美妙的音乐之后,“三月不知肉味”。

我国古代音乐中,以古琴作为代表。琴棋书画,文人四友,从排列上也可以看出古琴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舜以五弦琴治天下

在4000多年前的中原山野中,劳作之余,人们总会听到一个人的琴声和歌声。他一边弹着五弦琴,一边唱道:“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首歌的名字叫作《南风》。歌词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和煦的南风吹啊吹,可以缓解人们的愁闷啊;及时的南风吹啊吹,可以给人们增加财富。

相传这首歌词的创作者就是“三皇五帝”中的舜。同时,他还是五弦琴的发明者。《礼记·乐记》中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意思就是说,舜帝发明了五弦琴,还用它来演奏《南风》,统治天下。

为什么《南风》具有如此之大的教化功能呢?这得从舜的弟弟象说起。象是舜同父异母的弟弟,深得父母宠爱。舜的父亲、后母和象都想要置舜于死地,但舜以德报怨,对他们一直很好。舜做了国君,将江南“有庳”,即今天湖南双牌县,封给了象。象到封地后,弃恶从善,宽以待人,而且通晓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为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舜晚年到南方巡视,看到象的辖区内民风淳朴、秩序井然、物产丰富、百姓富裕,就写了《南风》一曲,借南风之德来赞颂仁义孝悌之风,讴歌社会正气。

舜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处处为百姓着想,与百姓共同劳作和生活。他将自己对于天下百姓的关怀和治国理念都融在了琴声之中。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出色的才干和高尚的品德,随着他的琴声和歌声感染教化了许多人。他统治的时代则成为儒家文化理想中的黄金时代。

琴音与“九德”

古代的文人雅士们都很喜欢弹琴,对于琴的音色也很有讲究。按照儒家“君子比德如玉”(就是说,君子应该像玉一样,有高尚的德行)的理念,人们也赋予了琴音很多道德含义,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九德”。

所谓琴音“九德”,是说一张理想的琴,应该具备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九个优点。

奇,材质和音质都轻松脆滑。

古,琴音醇和,淡雅中有金石韵。

透,琴音清亮绵远而不咽塞。

静,琴音纯净,没有杂音。

润,琴发声不燥,圆润。

圆,琴音浑然不散。

清,琴声如金石,清脆。

匀,琴七弦俱清圆,匀均平衡。

芳,琴使用越久,效果越好。

探索琴、瑟和谐的秘密

琴瑟和谐,是器物与器物的和谐,是夫妻之间的和谐,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古人讲究修身养性,而精研琴棋书画则是很好的方式。很多文人既写得一手好诗,也弹得一手好琴。琴适合独奏,两三人相伴,山间,青松,流水,确实是一种优雅的景致,在较大型的宴席上,琴声就显得过于单调了。人们试着用很多种乐器为琴伴奏,但效果都不佳,直到瑟的出现。

琴的音色古朴高远,宁静悠然,就好像谦谦君子,优雅安静;瑟体积大,空腔大,因此音量也大,弦多,音色也多,恰似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充满了活力。琴瑟合鸣,似山间流水,像金凤和鸣,如蓓蕾初绽,引导人们移步换景,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阳春白雪与曲高和寡

“悲哉,秋之为气也!”喜欢文学的人,对这一名句大多耳熟能详。它出自战国著名辞赋家宋玉的《九辩》。宋玉在历史上可谓大名鼎鼎,但在当时知道他的人却很少。

一天,楚襄王把他叫了去,问:“先生(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君王都特别尊重读书人,尊称他们为先生),你是不是把自己美好的德行隐藏起来了?不然,寡人为什么没听到普通老百姓称赞你啊?”宋玉想了想,对楚襄王说:“大王啊,有一个歌者在咱们的郢都做客的时候,起初他唱的是《下里》《巴人》,来听的人有几千多,反响很大;当他唱《阳阿》《薤露》的时候,倾听应和的人还有几百人;唱到《阳春》《白雪》时,还留下倾听的不过几十个人了。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够唱和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少,这就是曲高和寡呀。”

宋玉对楚襄王提到的《阳春》《白雪》是两首器乐曲。后来,“阳春白雪”不仅被用作古琴曲名,还用来形容高雅的文艺。

第二节 琴音里的千古美谈

从俞伯牙《高山流水》谢知音,到嵇康演奏《广陵散》慷慨赴死,我国琴音中留下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被演绎成戏剧和小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有的则仍留在琴声中,散发着无言的魅力。

本节为读者简单介绍几个最广为流传的故事。

高山流水觅知音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战国时期,楚国人伯牙很喜欢弹琴,并拜了一个叫连城的人做老师。伯牙天资聪颖,但很难捕捉到音乐的神韵。

一天,他的老师对他说:“我带你去拜访一位大师吧,他会点化你的。”伯牙跟着老师乘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休息,自己寻找大师去了。见老师去了很久还不回来,伯牙就走上山去。绕过一个山头,他发现一幅奇景正挂在眼前:云中飞瀑,雾中清泉,不知道哪里是雾,哪里是水,水花溅在岩石上,恰如珍珠;水声回荡,就像没有琴弦的音乐。伯牙不禁被眼前的这一幕感动了,就坐下来弹琴。这时,老师出现在他身后:“哈哈,大师被你找到了啊!”原来,老师所说的大师就是大自然。

相传,伯牙在这里创作了《水仙操》和《高山流水》两首著名的曲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伯牙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很少有人能懂得他弹奏的曲子。

一次,他奉命出使,途中遇到了大风,不得已在汉江口停留。伯牙无事,就弹起琴来。弹完之后,草丛中忽然传出一个兴奋的声音:“妙啊妙啊!”伯牙一看,原来是个樵夫,就问:“你也懂得琴艺吗?”结果樵夫说得头头是道。

伯牙听他也懂音乐,就继续弹起琴来,弹到雄壮高亢的时候,樵夫就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弹得舒畅流利的时候,樵夫就说:“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这位樵夫就是钟子期。伯牙很高兴,就和钟子期结拜,并约定每年的中秋在这里相会弹琴。

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到了这里,才发现钟子期已经去世了。伯牙在钟子期的坟前弹了一曲《高山流水》,之后破琴绝弦,仰天长叹:“知音都不在了,我为谁弹琴呢?”

为纪念他们,后人就把高山流水比作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妙。

蔡中郎与焦尾琴

宋朝诗人陆游有一首诗《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诗里面所说的“蔡中郎”就是蔡邕,他在音乐史上可是鼎鼎大名。他的《琴赋》《琴操》都是影响深远的琴学著作,而《蔡氏五弄》和《游春》则是千古名曲。有意思的是,他还与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有关。

一次,蔡邕路过吴县,发现一个人正在做饭。灶火烧得正旺,柴火在烈焰中噼噼啪啪作响。蔡邕看了一眼,却发现燃烧的是一块上好的梧桐木。爱琴如命的蔡邕知道梧桐木是做琴的最好材料。他不顾火势,将那块被烧着的木板抽了出来,并扑灭上面的火,连连摇头:“可惜,可惜!”蔡邕这种反常的举动让烧饭的人非常惊奇,就询问蔡邕这样做的原因。听蔡邕解释原委之后,他笑了:“原来是这样,既然你这样喜欢,拿去好了。”

道谢后,蔡邕把这块木头带回家,把烧焦的部分置于琴的尾部,精心制作了一张琴,并给它取了一个特别别致的名字——焦尾琴。

司马相如与《凤求凰》

司马相如早年家贫,郁郁不得志。有一次,他在临邛富户卓王孙家做客,遇到了才貌双全的卓文君。当时,卓文君17岁,丈夫刚刚死去,她早闻司马相如的才华,并且极其仰慕。这次做客弹琴时,司马相如借一首《凤求凰》向卓文君表明自己的心意: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听到司马相如琴声中的深情表白,卓文君当天晚上就收拾随身物品,和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私奔了。与司马相如到了成都之后,卓文君才发现司马相如家徒四壁,但并没有因此嫌弃他,而是和他一起回到临邛老家开了酒肆,自己当起了老板娘,抛头露面讨生活。卓文君的这种行为,终于让好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婚姻。

后来,人们根据他们的爱情故事和司马相如的《凤求凰》谱成更加易懂的曲子《凤求凰》:

相遇是缘,相思渐缠,相见却难。山高路远,唯有千里共婵娟。因不满,鸳梦成空泛,故摄形相,托鸿雁,快捎传。

喜开封,捧玉照,细端详,但见樱唇红,柳眉黛,星眸水汪汪,情深意更长。无限爱慕怎生诉?款款东南望,一曲凤求凰。

蔡文姬与《胡笳十八拍》

一天,名士蔡邕正在弹琴,一根琴弦断了。他不以为意,继续弹。他六岁的女儿蔡文姬走出来问:“爹爹,有一根琴弦断了,你为什么还接着弹呢?”蔡邕非常吃惊,但没有作声,决定考考女儿。他换了一把琴,继续弹,在弹的过程中,悄悄用刀割断了一根弦。没想到蔡文姬很快听了出来,并指出断掉的琴弦是第四根。蔡邕大喜,自此之后,常常抽出时间来教女儿弹琴读书。在父亲的精心指导下,蔡文姬在诗文和琴艺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7岁的时候,蔡文姬嫁给了一个姓卫的读书人,婚后不到半年,丈夫因病死去。不久,父亲蔡邕因为依附董卓被处死,南匈奴在这个时候发兵侵略汉朝,并掳走了沉浸在悲痛中的蔡文姬。蔡文姬到了北方草原之后,被迫嫁给匈奴的左贤王,并为他生了两个孩子。生活习惯和风俗的差异让蔡文姬分外思念故乡,但却没有办法离开。

12年之后,蔡邕的好友曹操统一了北方。曹操听说蔡文姬在匈奴的悲惨遭遇后,就派人用重金将她赎了回来。曹操念及自己与蔡邕的友谊,将蔡文姬嫁给了董祀。董祀正值壮年,风度翩翩,弹得一手好琴,写得一手好文章,对于年老色衰,并且精神有点恍惚的蔡文姬很是不屑。一年之后,董祀犯了重罪,按照法律,应该被处死。蔡文姬跪倒在曹操面前为他求情。曹操赦免了董祀的罪,而董祀看到蔡文姬这么敬重自己,也转变了对她的态度。之后,蔡文姬的婚姻生活虽然还算幸福,但她始终无法忘掉这些年遭遇的悲痛,同时十分思念自己尚在匈奴的一双儿女。在这种复杂又矛盾的心境中,蔡文姬只好弹琴消遣,并将匈奴人的胡笳融入了中国古琴格律中,创作出了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拍》。整首曲调委婉悲伤,催人泪下,将她思念故乡,却又惦记子女的矛盾心境出色地反映了出来。

古曲《广陵散》的失传

嵇康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精通音律,能诗会赋,对老庄思想有很深的研究,是一个在文学、音乐和哲学方面都有很深造诣的大学问家。表现聂政刺韩王的古琴曲《广陵散》深得他的喜爱。嵇康弹《广陵散》,并非像一般的爱好者一样完全根据曲谱,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因此,当时有人说他弹奏的《广陵散》,已经超过了原曲。

后来,嵇康的影响越来越大,针对晋朝以孝治天下的提倡,他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讽刺。他的言行,经过钟会添油加醋地描述之后,终于惹怒了晋武帝司马昭。他下令将嵇康处死。

嵇康临刑前,要了一把琴,又弹奏了一次《广陵散》,之后感慨地说:“《广陵散》自此绝矣!”

当时有三千多个太学生联名上书,希望皇帝免除他的死罪,以便他们拜他为师。但晋武帝还是下令把嵇康处死了。那一年,这位卓越的文学家、音乐家和哲学家才39岁。而他融入了自己感情的《广陵散》,也从此失传,成为绝响。

欧阳修抚琴疗病养身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有一段时间,他得了抑郁症,退职在家,多方拜访名医,但都医治无效。百无聊赖之中,他跟随当时著名的琴师孙道滋学习古琴,几个月之后,他琴艺大长,并沉浸其中,如痴如醉,抑郁症也在不知不觉中痊愈了。此后,欧阳修认为音色深沉、浑厚、古朴、淡雅的古琴能够帮助人修身养性,祛除病痛,具有独特神奇的医疗作用。

欧阳修还将这种方法向周边的朋友推广。朋友杨寘很有才华,却在科场屡屡失意,于是就情绪消沉,精神抑郁。欧阳修送给他一张琴,告诉他自己的切身体会,说“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意思是说,想要平心静气地养好病,走出这种不好的精神状态,或许弹琴会大有帮助呢。

后来,杨寘果真不再消沉,并且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同类推荐
  • 多元视角下的日语研究

    多元视角下的日语研究

    本书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日语语言的特殊文化内涵进行明确、清晰的表述,既有对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宏观分析,又有从民族文化心理、交际习惯等不同侧面对日语文化内涵的具体介绍,强调了学科建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的原则,旨在帮助日语学习者树立跨语言、跨文化意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并使读者获得更广泛的学科内容。
  • 三天读懂国学

    三天读懂国学

    本书通过对诸子百家学说的介绍,儒学、经学、理学、心学的梳理,二十四史的展示.中国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曲艺建筑等的讲解,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积淀,管窥国学的整体风貌。
  •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本书标题为《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一部全面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本书只是希望通过若干专题性研究,来寻找一些突破口,为重新认识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过程当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前人的某些传统认识作必要的修正。
  •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书中详细介绍了游牧文明的兴衰历程,着重讲解了蒙古高原数千年的游牧历史,并将其与其他国家的游牧发展做了比较。作者在书中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迁徙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的轨迹,让人信服地剖析了草原畜牧业发展必然超越游牧生产阶段,达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的现代化畜牧业阶段的趋势。
  • 圆觉经略说

    圆觉经略说

    《圆觉经略说》是南怀瑾于1983年在台北十方书院讲述《圆觉经》的记录,首次出版前曾陆续在《十方》杂志连载,获得广大读者们的热烈回响。《圆觉经》是了义经,是可以彻底解决人生痛苦烦恼的经典,且经文文字优美。南怀瑾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初学者而言,可作为学佛入门读物;对有心习禅和参研佛法者而言,亦有助益。
热门推荐
  • 校园胖妞逆袭记

    校园胖妞逆袭记

    喂,胖妞,你再吃下去,我可真的不要你了?”莫颜瞅着左手鸡腿右手鸡翅的向葵,哭笑不得。狠狠的咬了一口鸡腿,向葵随意一擦嘴角的油瞪着他:“我才不信!”莫颜轻笑,拿出口袋为她每日准备的纸巾,细心的擦着她嘴角的油渍。“我等你,我不管你要不要我!”冲着大雨之中渐行渐远的车大声嘶吼,向葵一屁股坐在地方,泪水模糊视线。莫颜沉默的合上眼,握紧的手泄露心底的不舍。他会回来,不管多年以后她是否嫁人,她只能是他的!
  • 一品农妃有点闲

    一品农妃有点闲

    《本文已完结》 新书《魔帝的狂妄毒妃》已经发布,大家多多支持! 一朝穿越,家穷人丑,一米五九,破屋三间,良田半亩,没有文化,农村户口,上有老母,下无米油,长得骨瘦如柴,却要养家糊口,蓝七月仰头望天,在心里画了无数个圈圈,上辈子到底造了什么孽?老天才派她到这个地方受折磨!可屋漏偏逢连夜雨,挑个水还能被美男缠上,从此家里多了一个干体力的,蓝七月笑的合不拢嘴,每天当着指挥官,可谁知有一天美男翻身把歌唱,摇身一变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爷殿下!我滴个乖乖!这下可不好玩了!(甜宠文,大家多多支持!)
  • 魔键

    魔键

    普通人周辰,偶然捡到一把魔键,踏上了蜕变为终极boss的旅程。……(键:钥匙)(无限流)
  • 所有花朵开满的春天

    所有花朵开满的春天

    在白丘我看到了最美的荷花。但我不是到这儿来看荷花的,我是来找一种叫白珍珠的石头。人们说,要是在这样的石头上下工夫,就会离自己的梦想很近,成为雕刻大师的梦想。是在一本书上,我知道白丘这地方,它的怀抱里,藏着梦一样的白珍珠。那时候,不知道更有一种意外,白丘竟是向文登出生的地方。白丘荷花的美,在娇羞,这显然是因为远离人迹的缘故。它们逃开了人的眼睛,所以能营造一个纯粹心灵的世界,并沉浸其中。其实,并不是根本没有人注视它们,有的,是一双儿童的眼睛,七岁半的一个男孩。
  • 小甜妻,超美味!

    小甜妻,超美味!

    “橙橙,亲亲他,他会很开心!”颜橙看着外人眼中高冷矜贵的陆少:能闭嘴吗,她的儿子需要怎么哄不用他教好吗?重生成了浪到起飞的陆太太江颜橙,本该在万众期待中被扫地出门,颜橙却收获了一枚霸道忠犬老公,逼着她玩五个月的恋爱游戏。“橙橙必须爱我!”“橙橙必须陪我!”“橙橙不许有别的男人!”五个月后游戏结束,陆少痛快的解除了协议并且离婚,“不准再爱我,不准出现在我眼前!”谁知道到了晚上,陆少就出现了,“橙橙,我后悔了!”颜橙:“后悔无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 下个冬天前带我离开

    下个冬天前带我离开

    人的一生会遇见很多人,每个人都给我们留下一段或长或短的记忆,然后离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暗夜将至

    暗夜将至

    当人的灵魂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衍出来一种近乎于神的能力。在我们这个世界当中,隐藏着拥有这个超级能力的人群。我即将要告诉你的,是其中一个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