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23800000003

第3章 琴棋书画——方寸间的艺术情思(3)

据历史记载,秦朝丞相李斯以秦国的大篆为主,按照方便识别,尤其是方便书写和推广的原则,对战国以来混乱的文字进行规范。为此,李斯还专门写作了《仓颉篇》。这对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李斯主持规范的这种文字,在历史上被称为“秦篆”,为区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为“小篆”。因为李斯是最重要的规范者和书写者,这种文字也被称为“斯篆”。

因为年代久远,小篆留存下来的不多。据说,秦始皇巡游全国各地的时候,每到一个地方,通常都会让人在石头上刻字,作为标记。据学者考证,这些文字大多都出自李斯之手。李斯的字具有瘦、硬的特点,是小篆中的正宗。就目前的考古发现而言,篆书主要的石刻分布在泰山、峄山、琅玡、芝罘、碣石和会稽六处。其中,琅玡和泰山的两处石刻还能看见,但能辨认清楚的字已经不多了。至于其余四个地方,现在连当年铸刻的石头都找不到了。

秦代虽然明文规定在全国推行“小篆”,但并未因此将以前流行的各种字体毁掉,而是保存了下来。因此,后世有“秦书八体”(即秦代比较流行的八种书法体,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隶书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隶书。隶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雏形,到秦代基本发展成熟。据古籍记载,秦代有一个叫程邈的小吏,因为犯罪被关押在运杨监狱。他觉得小篆书写起来很困难,就想要创出一种更加简便的书写字体。经过努力,他终于成功了。不过,他发明的这种写法虽然便于书写和识别,但并非正式使用的写法。又因为这种字体主要在下层小吏之间通用,因此被称为“隶书”(即“吏书”的谐音)。

篆书被隶书取代后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古代的文人们将这种优美的文字用于印章,这直接促成了篆刻的兴盛。

汉隶的波磔之美

隶书在汉代发展成熟,并成为最重要的书写方式。东汉碑刻上的隶书,笔势生动,风格多样,艺术成就极高。近两千年过去了,还有很多人模仿东汉碑刻上的隶书,可见其不朽的艺术魅力。在我国书法史上,隶书在汉和唐都比较盛行。唐代的隶书碑刻上,字比较多,而且没有什么变化,比较刻板。因此,学习隶书的人,大多将汉代碑刻作为摹本。为了和生硬呆板的“唐隶”区分开来,汉代的隶书被称为“汉隶”。

相对于书法中的楷书、行书等字体来讲,隶书要难学习得多。不少人在经过艰苦的学习后,都能写一手好的楷书或者行书,但能写一手好隶书的却凤毛麟角。这是为什么呢?汉代的时候,造纸术还没出现,人们写字都是在竹简或者木片上。当毛笔锋落在竹简或木片上的时候,水平线条会被竹简纵向的纤维影响,而横向的水平线在遇到纤维阻碍就会用力。因为纤维阻碍,笔势越到尾端就会越重。应该说,书写材质是构成汉隶波磔之美的重要因素。

人们在书写隶书的时候发现了水平线条的重要性,同时开始修饰和美化这一水平线,最终形成“波磔”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蒋勋先生对汉隶的这种波磔之美有很精彩的描述。他说:“‘波磔’如同中国建筑里的‘飞檐’——建筑学者称为‘凹曲屋面’。利用往上升起的斗拱,把屋宇尾端拉长而且起翘,如同鸟飞翔时张开的翅翼,形成东方建筑特有的飞檐美感。”生动而又形象地解释了汉隶的波磔之美。

汉隶的代表作有《曹全碑》《张迁碑》《礼器碑》《汉鲁相乙瑛奏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和《史晨前后碑》等。其中,最卓越的是《曹全碑》。《曹全碑》全称为《汉郃阳令曹全碑》,高约1.7米,宽约0.86米,长方形。碑身两面都刻有隶书铭文。碑的阳面(即南面,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共有20列,每列45字,另一面有5列,每列字数不等。这一重要碑刻在明代中期被发现,受到历代书家的推崇。到了明代末年,《曹全碑》碑石断裂,因此人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是断裂后的拓本。1956年,《曹全碑》移入陕西省西安博物馆碑林保存。《曹全碑》是汉隶中的精品,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竞相临摹的对象。

别具一格的魏碑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政治大动荡的时代,却也造就了一大批卓越的文学艺术家。在书法方面,以王羲之为代表的行书将我国书法推向另一个高峰。魏晋南北朝之后,隶书不再盛行,楷书和行书成为书法家越来越喜欢采用的书写方式。

除了王羲之发扬光大的行书之外,这一时期的魏碑在书法史上也有很重要的地位。魏碑上承汉晋,下启唐宋,笔法浑穆、点画峻厚、意态奇逸、骨法洞达。清代政治家,也是著名书法家的康有为对魏碑推崇备至,曾说“(魏碑)血肉丰美,结构天成。举凡墓志、造像、碑版、塔铭、刻经等,其数量之多或以千万计,其结构之奇、气势之强、变化之大是其他书体所不能比拟的。”

从康有为的描述中,可以知道,魏碑数量众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和当时的统治者有关。在北魏历史上,北魏孝文帝是一个特别开明的皇帝,他迁都洛阳之后,“雅好读书,手不释卷”,原来尚武的风气逐渐消失。一个人如果死后没有树碑立传,在当时是一件特别丢人的事情。因此,刻碑之风愈演愈烈。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字发展演变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楷书虽然已经从隶书中演变出来,但还不成熟。因为这种不成熟,魏碑书法同时蕴含了隶书、楷书两种不同书体的特征,艺术风格更加多变,信息含量也更加丰富。《书林藻鉴》中说:“北朝之书,魏为最盛,享国既永,艺业日臻,竽以孝文,好文润色金石,故其时隶楷错变,无体不备。”

魏碑数量众多,有不少精美的作品,但更多的是书风稚拙、刻工“粗劣”的作品。据说,这是因为刻手大都是文化水平较低或没有文化的工匠的缘故。这些人的“误读”“误刻”,导致了魏碑总体风格上的“粗率”“拙劣”,因此,清代以前的书法家都对魏碑不屑一顾。清朝乾隆、嘉庆以后,随着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发现这些被“误读”“误刻”的碑石文字恰恰有着无拘无束的天趣和勃勃生机。

魏碑中较为有名的代表作是《吐谷浑墓志》《鲜于仲儿墓志》《元腾墓志》等。

唐太宗与“书圣”王羲之

唐太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奖励农耕,广开言路,实现了唐王朝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在料理国政之余,唐太宗喜欢书法,常常和大臣们探讨。因为皇帝的喜好,下面的大臣们也竞相学习书法,欧阳询、褚遂良和虞世南都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大家。

唐太宗十分喜爱王羲之的作品,对他推崇备至,曾专门为《王羲之传》撰写了史论。他说,以前的书法家,如张芝、锤孺、王献之、萧子云等,虽然各有成就,却都各有短处,做到尽善尽美的只有王羲之一人。可见评价之高。

唐太宗几乎搜罗了王羲之的所有作品,除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而唐太宗和《兰亭序》之间则有一段很精彩的故事。

王羲之在流觞曲水的环境中写成《兰亭序》后,非常喜欢,传给了子孙。到了唐代,这一珍宝被传给七世孙智永。智永当时出家为僧,就传给了弟子辩才。唐太宗经过多方打听,知道《兰亭序》在辩才手中后,就让萧翼前去骗取。萧冀几经周折,终于将它献给了唐太宗。唐太宗命赵模、韩道政、冯承素等分别拓了几本赐给自己的几个儿子和身边的重臣。唐太宗临终前特别叮嘱将《兰亭序》作为陪葬。唐代末年,唐太宗的昭陵被盗,《兰亭序》原迹一度重现人间,之后又不知去向。因为《兰亭序》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唐代的摹本很多,有欧阳询、褚遂良、冯承素、赵模、扬普彻、诸葛贞和薛视等人的摹本,现在流传的是虞世南和褚遂良的摹本。

因为长期沉浸在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中,太宗本人的书法也有相当的成就。唐代学者张怀瓘在《书断》中称颂唐太宗“翰墨之妙,资以神助,开草、隶之规模,变张、王之今古,尽善尽美,无得而称。”说唐太宗的书法融合了以前书家的优点,尽善尽美。这当然有所夸张,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唐太宗在书法方面的成就。

颠张醉素

“颠张醉素”是唐代两个著名草书大家张旭和怀素的合称。

张旭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和李白等人被合称为“饮中八仙”,他喜欢喝酒,喝醉之后常有癫狂之态,因此被称为“张颠”。据唐代学者张怀瓘《书断·张旭》记载,张旭在喝醉后,就喜欢写草书,拿着毛笔特别兴奋,甚至将自己的头沉浸在墨中,因此天下人都称呼他为“张颠”。

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可见其草书成就之大。张旭性格豪放,喜欢喝酒,常常在喝醉后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提笔落墨,好像有神助一般,一挥而就,作品一气呵成。张旭在书法上学习草书的创始人张芝,后来又学习王羲之和王献之。他觉得自己继承了“二王”的传统,非常自豪,同时结合张芝草书的特点,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被尊称为“草圣”。

怀素和张旭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虽然已经出家为僧,怀素却豪放不羁,照样喝酒,曾经一连醉了九天。一次,他喝醉后在寺庙的数十间屋子的墙壁上提笔疾书,其势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满壁纵横,又恰似千军万马驰骋沙场。因此,人们称怀素为“狂”。

张旭和怀素的草书,都酣畅淋漓地表现了盛唐气象,并让草书成为主流之一。

颜筋柳骨

到了盛唐时期,楷书达到了高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盛唐时的颜真卿和稍晚于颜真卿的柳公权。柳公权受颜真卿影响,前期书法有颜真卿的痕迹。因为他们都是楷书大家,后世将他们并称为“颜柳”。颜真卿的书法筋力丰满,柳公权的书法骨力雄健,因此人们又将他们合称为“颜筋柳骨”。

颜真卿自幼喜欢书法,曾得到过草书大家张旭的指导。此外,他对以前著名的书法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等人的作品都潜心钻营,之后融会贯通,终于创造出了出类拔萃、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颜真卿的楷书庄严雄伟、笔力强健,结构上方正茂密,既有棱角,又不失雍容圆润。颜体竖笔尤其值得一提,刚中有柔,富有弹性,力道浑厚,更增加了宏大的气势和圆润浑厚的美感。

颜真卿在行书上的造诣也是很高的,他的《祭侄文稿》,被赞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这一作品写于安史之乱时,他的兄弟颜杲卿和侄子颜季明起兵反抗,最后被安禄山杀死。颜真卿听到这一噩耗之后,悲痛不能自已,连夜写下这一千古之作。因为写的时候很悲痛,泪水浸润了纸,颜真卿也不重换,一笔抹掉,接着往下写,这倒让这幅充满深情的作品增加了很多艺术魅力。也因为其笔随意走,没有固定的笔法,这幅作品比王羲之的《兰亭序》还要难以临摹。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很多,比较著名的有《竹山堂联句诗帖》《祭侄季明文稿》《颜氏家庙碑》等。

柳公权原本只是一个小官,唐穆宗偶然看到他的笔迹之后就将他召到长安,封给高官。柳公权为人正直,一丝不苟,并将这种精神灌注到了自己的书法中。“心正则笔正”的著名说法就是他提出来的。柳公权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学颜真卿,之后自成一家。相对于颜真卿的书法来讲,柳公权的楷书字体稍微清瘦。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通病,字体结构均匀,有魏碑斩钉截铁的气势,骨力遒劲,为众多书家推崇。

柳公权虽然与颜真卿并称,但他的书法造诣不如颜真卿。他的楷书有欧阳询的痕迹,往往会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不像颜真卿的字,浑厚宽博,总体上给人以一种难以言表的美感。

柳公权的传世作品也很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是《玄秘塔》和《神策军碑》。

宋代皇帝与“尚意”书风

到了宋代,制墨、造纸、制笔等工艺有了很大的突破,人们学习书法的条件更好了。宋代的统治者大多比较开明。鉴于唐灭亡于藩镇,宋代建立之初就制定了制约军人的制度,同时大力提倡文治。在宋代,一个将军打了大胜仗,还不如一个状元风光。

宋代的很多皇帝都很喜欢书法等艺术,其中宋徽宗赵佶尤为典型。宋徽宗是一个很昏庸的皇帝,他重用高俅、蔡京等奸臣,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自己也沦为阶下囚。不过,宋徽宗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却很高,他创立的“瘦金体”,在我国书法史上别具一格。

宋代的很多皇帝都像唐太宗一样,也喜欢搜罗各种书法和绘画作品。不过,和以前的帝王将这些作品据为己有,秘不示人不一样,他们对此大力提倡和推行,还让人将这些艺术品加以刻帖,向天下的百姓推广。宋太宗就曾将所藏历代法书交付侍书学士王著鉴定编次,摹勒于枣木板上,椎拓成帖,产生了第一部丛帖《淳化秘阁法帖》。后来又编纂印刷了《大观帖》等作品。从此之后,印刷各种字帖在宋代蔚然成风。虽然有的人指责王著的编纂杂乱,没有系统,但这种做法无疑对当时书法的进步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同类推荐
  • 山河扣问

    山河扣问

    山河扣问,是邓涛在叹惋历史文化足迹中,娓娓道出的对生命、对往昔的体验感知;是通过心灵关切探寻着沧桑世道是非曲直的文化捕捞;是用内心独白式的温润对秦砖汉瓦的深情抚摸;是一支秀气的笔,在拨开朦胧,于迷雾中印证自己紧抱不弃的人生信条。
  • 知海泛舟

    知海泛舟

    《知海泛舟——文化常识珍闻录》汇集中外古今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知识,内容涵盖地理、地名、天文、历法、礼仪、风俗、民族、宗教、科学、文学、学科、教育、音乐、舞蹈、影视、戏剧、美术、工艺、交通、邮政、政治、军事、新闻、出版、经济贸易、著名品牌等方方面面,好玩、有趣、实用,堪称中外文化的普及本,人人爱读的百科全书。
  • 阿拜箴言集:哈萨克族哲理名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阿拜箴言集:哈萨克族哲理名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是哈萨克族文学家阿拜的散文集,是其代表作之一。在这本书里,他详细记录了19世纪哈萨克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伦理和风俗习惯等诸多问题,表达了他的所思所想,倾注了他的爱与恨,是他留给世人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
  • 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宁夏文化蓝皮书》是宁夏第一本文化发展的研究报告。以加快宁夏文化发展为研究主题,通过理论与实际、宏观与微观、战略与策略的结合,对五年来宁夏的文化建设作一总结、分析和概括;对任重道远的文化体制改革,以专家的视角,对实践进行理性的思考,对探索进行理论的指导;对今后我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探索,积极提出思路、途径、对策和建议。
  • 味道之第一宗罪

    味道之第一宗罪

    一切过度的沉溺,都是有罪。在西方文化传统中,“贪吃”被列为七宗罪之首。当饮食成为人类过分沉溺的欲望,其他一切淫邪的罪错便随之而来。在梁文道笔下,吃喝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切片,它与音乐、民族、教养、情色甚至善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远去,喧嚣升起,品味变成炫耀的资本,饕餮之徒化身为美食家——人类因贪吃被驱除出伊甸园,背负起原罪,却为自己创造了另一座天堂。
热门推荐
  • 华服宠妻

    华服宠妻

    龚流月,现代的一名读服装设计的大学生,在一次的毕业旅行的回国途中,莫名的穿越了。对于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女强人预备生来说,古代的各种女卑思想的接受不了我的世界由我创,谁说女人就要靠男人的。在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挫折,嫡母的为难,女卑世界的思想打压,女子的各种不方便虽然在古代,但是不管是怎么样的女生,总会遇到一个对的人,一个可以接受龚流月各种奇异思想的男人在二十一世纪找不到男朋友的龚同学,在二十一世纪被人认为是不婚族的龚同学,肯定可以在古代嫁出去的一生一世一双人绝对不是梦,我会实现她的......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太平洋战场的胜利(下卷):杀向东京

    太平洋战场的胜利(下卷):杀向东京

    本书主要内容是关于硫磺岛战役和冲绳岛战役的,是美军在通往东京之路的战斗中遭遇到的最艰苦的两次战役。1944年,同盟国作出了攻击日本本土的重大战略决定。美军开始了通往东京之路的战斗。硫磺岛战役和冲绳岛战役,是美军在通往东京之路的战斗中遭遇到的最艰苦的两次战役。对美军而言,无论敌人置身于天然屏障还是迷宫般的地下城防工事,都战胜不了坚忍不拔的美军士兵。美国虽然成为了这两次战役的胜利者,但是他们同样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 人性的弱点(畅销全译版)

    人性的弱点(畅销全译版)

    亲身践行30项卡耐基训练原则,帮你迅速在生活和竞争的职场中,创造双赢的人际互动。助你成为有效的沟通者、具有创意的问题解决者,以及受人喜欢的高效领导者。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本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以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适合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为背景,力图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 嫡女毒医

    嫡女毒医

    她,沈家嫡女,为了他,出生入死,素手染鲜血,助他争夺天下。十年结发情,敌不过庶妹一个笑。却不想,时光倒流,侯府嫡女重生,再世为人,她翻云覆雨,步步为营,护弱弟保亲爹夺家业,斗得仇人哀嚎一片,胆颤心惊。祖母别有用心,那就让她无心可用,成为失心疯人。继母假充好人,那就让她无人可做,成为烂泥猪狗。堂姐歹毒暗算,那就让她毒气攻心烂了美人脸,再无脸见人。庶妹口蜜腹剑,那就扒下她的画皮面具,扔进籍坊。叔父无良,她金针在手,让他从此胆颤心惊。负心人虚情假意,她将计就计,毁尽他万里江山。她狠毒如蛇蝎,她说;“这一世,宁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她势必践踏成泥。”她本以为仇已报心已死,独自泛舟清静一生,却不想桃花不断。原来想清静也是一件不甚简单的事…
  • 影剑刀帝

    影剑刀帝

    新作,第一次写,求喷,不要人身攻击,谢谢。
  • 穿越之逍遥少爷

    穿越之逍遥少爷

    一个公司高管来到一个自己也不知道的世界,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汽车、甚至连马都是稀有东西。是的,他穿越了.........怼权贵算什么惹急了皇帝都敢揍........作诗对联抱歉不会,但照样把一干才子耍的团团转。且看叶云的不平凡人生...
  • 我的性别是假的

    我的性别是假的

    你想象过,如果你可以改变性别,会怎样生活?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吗?你想象过,如果你可以穿越,会怎样生存?会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吗? ?????????????????? 我在生产事故中意外穿越,与丈夫天各一方,却奇迹般的在神海相遇,然而两方世界竟有着让人无法接受的时间差,为了活下去,为了可以更长久的陪伴家人,我必须去往残酷的修仙世界冒险,去寻找悠久的寿命,长生
  • 传递不灭的文化薪火

    传递不灭的文化薪火

    作为一所与抗战共始终的大学,西南联大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而独具特质的联大校园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联大师生的文学活动和文学创造进行一种历史文化的观照,来透视大学文化形态与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