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10600000019

第19章

经。大王(至)论议如

释曰。第二如来正答。文别有二。初明说空。即是利他。后明修空。是自利空。前中有三。初别明十二部空。次是名味下。总辨教空。后若取者。显不行空。言法轮者。法轮有二。一教。二行。此中说教。以为法轮。言法本如等者。列十二部经。然十二名。诸教不同。自有经文。唯梵非翻。如深密解脱经第三卷。所谓修多罗.祇夜.和伽罗那.伽陀.忧陀那.尼陀那.阿婆陀那.伊帝忧多伽.阇多伽.毗佛略.阿浮陀檀摩.忧波提舍。自有经文。唯翻非梵。如解深密经第三卷。所谓契经.应诵.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自有经文。梵翻杂用。如法华第一卷。所谓修多罗.伽陀.本事.本生.未曾有.因缘.譬喻.并祇夜.优波提舍等。所以如是诸本异者。诸代翻译。意乐别故。深密解脱。与解深密。同本译别。如是等义。具如别章。今云法本如等者。一梵音修多罗。此云法本。释有二义。一教为理本。二总为别本。二祇夜。此云重诵。诵前长行。三和伽罗那。此云受记。受佛记别。四伽陀。此云不诵偈。亦名讽诵。不诵长行。五忧陀那。此云无问自说。六尼陀那。此云因缘。亦名调伏。由彼广明制戒缘起。故名戒经。七阿婆陀那。此云譬喻。八伊帝忧多伽。此云法界。亦名本生。界是生义。九阇多伽。此云本事。十毗佛略。此云方广(勘)。十一阿浮陀檀摩。此云未曾有。十二忧波提舍。此云论议。如是十二。皆云如者。如是空义

经。是名味句(至)一切如

释曰。第二总辨教空。若依本记。有其四义。故本记云。二结成有四。一名味句。是应说。二音声。是正说。三果报。是能说。四一切如。即是依说。依此真如理。而说法。实无法可说也。今解不尔。此即第二总辨教体空。然出教体。诸说不同。有处说名等为体。有处说声。有处合说。具如别章。今依此经。名句文身及声为体。故前观空品云。佛说句文声。而今所说名味句音声果者。名等是假。声体是实。依实声上。假立名等。故言声果。如是文字记句。皆是如也

经。若取文字者。不行空也

释曰。第三不行空。谓若依文字。不悟如者。如诸部等。不行空也

经。大王如如文字。修诸佛智母

释曰。第二修空。若依本记。第二修学空有五。第一能修。第二所修。第三本性。第四如理修。第五结成。一能修之智。修如如佛母。能生佛故名智母。二所修正是佛母。即萨婆若。即一切智。有三义。一众生性。譬如意珠。所须皆能成就。二众生根。譬如清水。影和润清。如慈悲心。三众生智。譬如虚空。于如如不转不异。性是不改义。所求竟得。是不改。也根是能生义。能生慈悲。利益一切众生。第三明本性以为母。未得佛时。以当佛为智母。若得佛时。即萨婆若。是一切智。诸佛未成佛时。名自性。即是隐为如来藏。后修得佛。解脱道时。性显为法身。即萨婆若。觉显本性。名修者为化。为化能显本佛。故名智母。未得为性者。未得时但有本性。故名性佛性。若道中引出佛性。果即涅槃。即至果佛性也。未来得通二性。已得唯是涅槃性。三乘有三种三乘。一乘三乘者。树王佛是小中大乘。缘觉中。声闻小中小。同观四谛故。次大乘三乘。一回向声闻缘觉。观如得人无我空为二。地前菩萨同观如。得入见无我空故大若相望者。回向声闻缘觉为内。大乘内。外小中寂静声闻缘觉为外。大乘外也。第三就初地后为三者。初地名见。二地至七地为修。八地至佛地为究竟地。若取大望小乘。同观四谛。皆名为小。若小望大。同缘如如。皆名为大。据修习虽有三乘。论其本性。皆不生灭。一切众生。以此为觉性者。通结本性义。分为三也。第四如理修者。文言若菩萨无受下。有五波罗蜜。一无受无分别故波罗蜜。无受有二。一凡夫不能通达。亦名无受。不受着故。今菩萨通达。而不受着也。能不受故。二无文字。无语言波罗蜜。文字假说。理论无也三离文字无二波罗蜜。四非非文字。无果波罗蜜。菩萨修解。能离文字。得解脱。此解是果。是非文字解。此解亦空。故言非非文字。五为修文字者。明一味波罗蜜故。证真性为最胜。翻波罗蜜。为究竟最胜也。第五结护佛果。护十地。护因。护化众生利他。今解不尔。问答分别说法不二。文别有初问答分别说法不二。后大王下。依上说法。修诸智母。上来已释空讫。自下第二。修诸智母。文别有三。初广辨修习。次三乘下。逐难重释。后大王下。结修所成。就广辨修。文别有二。初明因位智母。后即为萨波若体者。果之智母。就因位中。文别有二。初明修性智母。后一切下。明理性智母。如是二性。能生佛智。故言智母。此即第一明修性智母。谓从地前。至金刚位。依教空修习。生受用身一切智果。即是生因。若望法身。即谓了因。或可如者指示。亦显十二文字非一。是故重言如如文字。修诸佛智母者。谓诸位中。所修诸行。能生诸佛智。故言诸佛智母

经。一切众生性根本智母

释曰。自下第二明理性智母。谓诸因位。真如佛性。能显法身本觉智果。故言性根本智母。即是正因。若望受用。即是依因

经。即为萨波若体

显果智母。谓萨波若。诸佛智根本。亦名智母

经。诸佛未成佛(至)已得为萨波若

释曰。此即第二依时属当。谓诸佛未成佛。以当佛为智母。用法身报身为智母。未得为性者。在因位中。行性理性。以为佛性。已得为萨波若者。至果位中。法身本觉。报身妙觉。为一切智也

经。三乘(至)以此为觉性故

释曰。自下第二逐难重释。谓前文云。修诸佛智母。或云性根本智母。其相难解。故今重释。文别有二。初释理性。后菩萨下。重释。文别有二。初释理性。后菩萨下。重释行性。此即初也。谓前所说性根本智母者。即三乘身中。理性般若。不生不灭。自性常住。是故一切众生。以此为佛性。即以此文。一切众生。皆有真如佛性。或可三乘菩萨。皆名为觉。用此实相般若。为三乘觉性

经。若菩萨(至)波罗蜜

释曰。第二重释行性。谓前所说。如如文字。修诸智母。而未能显修相差别。故今重释。文有两节。即初释如如文字。后修无修下。释修诸智母。谓若菩萨无受乃至非非文者。名为如如文字。然此四句。诸说不同。一云。无受者总句。菩萨不执文字。故言不受。无文字者。下有三句。别释不受。一不受无文字。以不执着无文字故。离文字者。非文字义。若文字应非文字。故作此言。不受离文字。若非非文字。应非非文字。故作此言。不受非非文字。一云。不受无文字。不受所执文字。不受离文字者。不受依他。不受非非文字者。不受圆成实性文字。修无修文字等者。释上修诸佛智母。谓菩萨修行。不作是念。我是能修文字。为所修者。乃得真性般若波罗蜜

经。大王(至)为若此

释曰。第三结修所成。谓若菩萨。如上修习。能成三答。所谓护佛。护化。护十地行

经。白佛言(至)为无量耶

释曰。第三问答分别。法门不二。若依本记。文别有三。一正明法门不二。二赞经德。三立经名。就初门中。先问。后答。此即王问。有其三问。一问根。根有二。一佛性为根。二道中为根。二问行。即八万四千阴入等门。三问法门。有二。一方便法门。无量随众生品修学。二正法门。常修不一不二。第一问理。第二问行。第三问教也。今解不尔。即此品内五段中第三问答分别。法门数量。文别有二。先问后答。此即问也。谓王问定有邪正定等无量品。众生有利钝等。根有无量。或贪慢等。或迷阴等。无量心行。为彼所说。诸法观门。为一为二。为无量耶

经。大王(至)乃有无量

释曰。第二如来正答。文别有三。初随问略答。次若菩萨下。广释。后众生品品下结。文中有二。初明观门。后明所观法。此即初也。谓所说观门。非但一二。乃至无量

经。一切法。亦非有相。非非无相

释曰。第二明所观法。非唯一二。故说亦言。然释此文。诸说不同。有说。亦非有相者。单破有相。非非无相者。复破有相。依本记云。相不可得。故言非有相。非非是非无相。彼相者。相与法一。与相异。般若相与法一。法未成就。谁与相一。若已成就。即不所相。有云。应作四句。谓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为存略故。且说初后。今解。准上有三句。一非有相。若尔应是无相。故言非无相。若尔非应是非无相。故言非非无相。今举初后。准显中句。故但二句

经。若菩萨(至)第一义谛也

释曰。自下第二广释。文别有三。初依二谛。显诸法相。次依三谛。显诸法相。后就三假。辨诸法空。此即初也。谓若菩萨。观众生一二是俗谛。不见一二是真谛。今明俗即真故。言一二者。是第一义谛也

经。大王若有若无者。即世谛也

据实有无。即是俗谛。非有非无。即是真谛。今正显俗。故言有无者即世谛也。或可有者色谛心谛。无者空谛

经。以三谛摄一切法

释曰。自下第二就三谛以明诸法。文别有三。初明三谛摄一切法次列三谛名。后引说证成。此即初也

经。空谛色谛心谛

释曰。第二列三谛名。言三谛者。一空谛。谓第一义谛。二色谛。谓五根等。三心谛。谓眼等六识。二谛门中。初一是真。后二是俗。若广分别如本记

经。故我说一切法不出三谛

释曰。第三引说证成

经。我人(至)一切法空

释曰。第三依三假以明空相。我人知见。名假故空。五受阴。受假故空。一切法法。假故空也

经。众生品品(至)非二法门

释曰。第三结答。本记云。理论非一非二。俗乃无量者不然。本问有三。为一。为二。为无量。皆依俗义

经。大王(至)无二二无别

释曰。自下第四赞经德。文别有三。初明七佛同说。劝众受持。次是经下。明多佛同说。赞经劝持。后况复下。依今佛说。劝众受持。此即初也。文有二节。初明同说。后汝等下。劝众受持

经。是经功德(至)不可穷尽

释曰。第二多佛同说。劝众受持。文显可知。故不繁述

经。况复(至)得佛不久

释曰。第三依今佛说。劝众受持。文别有二。初劝众受持。后时众得益。此即初也

经。时大众(至)十地性

释曰。第二时众得益。若依本记。三空者。三假空也。地前观。大空者。登地也。或可三空者。空无相无愿

经。大王(至)般若波罗蜜

释曰。第五赞名劝持。文别有三。初标名劝持。次重赞异名。后举喻劝持。此即初也

经。是经复有(至)一切众生身

释曰。第二重赞异名。名有四种。一护国。二法药。三护舍。四护身

经。即此般若(至)亦复如是

释曰。第三举喻劝持。文别有三。初法说。次举喻。后汝等下。举法同喻

元久二年朱明四月十日书写了

同月十一日交点已了

传领[((嘹-口)-小)-日+酉]海

传领觉听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杀生丸再见

    杀生丸再见

    谁来告诉我,为什么睡了一场觉而已,竟然就穿越了!好吧,我知道日本是个神奇而且鬼怪居多的国家;我知道自己是个宅女却还修炼过剑道与弓箭;可我只是个学医狗而已,为什么会变成巫女啊!还有这是御神木吗?你××竟然让我从树里出来,有没有搞错?!好吧,看到树上那个穿着火鼠毛红衫的狗耳少年,我淡定了!就算不是桔梗,不是戈薇,姐也是个血统不输于她们的纯正巫女好吧!
  • 佛说文陀竭王经

    佛说文陀竭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空明雪系列丛书助读

    空明雪系列丛书助读

    如果只有经历痛苦才能成长,那我宁永远不长大。对不起,我想哭。——幽夜童年你陪我走过,但我之后的人生没有了你,失去你是我最大的悲痛,哥哥再见。———阳州最开心的事就是和同伴一起拼搏,最重要的事就是保卫这里的和平,你们在身旁再大的风浪也一起闯因为我们是战友。———关从我没有亲人,但友谊足以弥补了欠缺。——林澈有时候,牺牲是一种成全,也是一种责任。为了那些灿烂的笑容就什么都值得了。——雪儿
  • 寻宝师

    寻宝师

    我不过随手捡了个背包,结果就被人误认为寻宝大师,九死一生遇上怪事无数……奇事接踵而来,我原以为一切都是巧合,到最后却发现所有遭遇都暗藏阴谋。我究竟是谁?“他们”为什么会找上我?行走于奇幻世界,我翻云覆雨,但口耳相传于寻宝人之间的一句话却永不能遗忘:所谓珍贵的宝物,不一定是金银珠宝,珍品古玩,也可能是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
  • 历史(上下)

    历史(上下)

    《历史》,又名《希腊波斯战争史》,大约写于希罗多德住在萨摩司的一段时期,生前没有完稿,后来亚历山大里亚的注释家将全书加以整理,分为九卷,每卷都冠以一位文艺女神之名。这种格局和分卷方法沿用至今。
  • 重塑妈咪

    重塑妈咪

    唐朝的一位公主因遭人迫害穿越到了现代,认识了同小区的三位宝妈,她们几个因为孩子的原因,都做了全职宝妈,后因全职主妇这个职业,遭遇了不同的家庭变故,互相鼓励,重返职场,重塑自我······
  • 心理大师

    心理大师

    雨夜,“梯田人魔”邱凌被诱捕。但他异常混乱的精神状态却让介入调查的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冰山法医、热血刑警、权威心理学教授惊骇不已。而此时,一场惨烈到失控的心理对决风暴已经悄然形成。高科技测谎、潜意识反击、重复的梦境、被复制的私人空间……是怎样的原因,让这些心理异常强大的男人和女人们在催眠、控制、洗脑的狂飙对决中释放着彼此内心深处的癫狂、妄想和恐惧?真相是否重要?真相是否只有一个?当你自认为最清醒时,往往也最疯狂。影视圈高度关注项目。读者千万点击。国内一线权威心理咨询师推荐。一部绝无仅有的心理悬疑系列大戏。你期待什么,就能看到什么!
  •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生态建设(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生态建设(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在分析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生态建设面临短板、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生态建设相关建议。
  • 多彩的人生

    多彩的人生

    本书展示了曹春晓院士成长、成熟、成功、成名的绚丽多彩的一生,重点讲述了其开创和谱写航空钛合金的历史。相信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 春天的故事:深圳创业史1979-2009(上)

    春天的故事:深圳创业史1979-2009(上)

    1979年,她还只是“省尾国角”的一座边陲小镇;2007年,已崛起为国内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的第四座现代化城市。自1980年被批准设立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后,改革创新已成为她的灵魂。这就是深圳的故事。是什么力量激发出深圳经济快速增长的高速度?是什么魔力托起令全球瞩目的深圳“一夜城”?三十年来,一代人的命运与深圳的发展紧密相连,期间发生了哪些故事?本书以编年体的形式,讲述了深圳三十年间崛起的过程,忠实记录了深圳在经济、社会、制度、产业等方面的深刻变迁和上升。可歌可泣的创业故事加上鲜为人知的史料披露,让我们重回那个激荡的创业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