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1600000001

第1章 “岂有此理文丛”序

1.“岂有此理文丛”序

王春瑜

岂有此理!我相信,从鲁迅到当代的杂文家,他们的绝大多数杂文,都是怀着“岂有此理”的愤懑,伏案疾书,掷出杂文的匕首或投枪的。说来有趣,“古月照今尘”,三百多年、二百多年前的文坛前辈们,早已举起“岂有此理”的武器。

说来更有趣的是,八十多年前,吴稚晖老先生在小书摊上看见了一部小书,从中得到了写文章的诀窍,喜不自胜,跟朋友说,这小书名叫《岂有此理》,开场两句便是“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这话传到钱玄同先生的耳朵里,大感兴趣,连忙到书摊上买部《岂有此理》来看,开场并没有那两句,又买来《更岂有此理》来看,更没有那两句,他废然浩叹曰:“此吴老丈造谣言也!”(刘半农:《重印<何典>序》。)其实,吴老先生并未造谣,只是记错了书名,应当是《何典》。这部康熙年间上海作家张南庄写的鬼小说第一回《五脏庙活鬼求儿;三家村死人出世》,开头有《如梦令》,词曰:“不会谈天说地,不喜咬文嚼字。一味臭喷蛆,且向人前捣鬼。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康熙年间,钦定的主导思想是程朱理学,倡导毫无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儒生们满口天理、堪舆之学,也就是“谈天说地”;皓首穷经,考证草木虫鱼的考据学风行学界,堪称“咬文嚼字”之学。张南庄把这些视为狗屎不如,全是放屁,以鬼世界的阴间喻现实世界的人间,对“岂有此理”之事,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成了文坛奇书。这对文字狱横行的康熙王朝,无疑是严重的挑战。

再说《岂有此理》这本书,虽然没有《何典》开头那两句惊世骇俗的话,但也是一部奇书。书分“天下岂有此理”“正义岂有此理”“历史岂有此理”“人生岂有此理”“金钱岂有此理”“文人岂有此理”“美味岂有此理”“夫妻岂有此理”“女人岂有此理”“官吏岂有此理”“文化岂有此理”十一章。从逻辑上说,我们今天完全可以批评它“岂有此理”,未免杂乱无章。但全书有不少离经叛道之论,作者空空主人,在文字狱空前、知识分子头上罩着弥天恐怖黑网的乾隆时代,竟写出这部充满杂文气息的书来,不能不让人佩服他的胆识。虽然他的书一直被清王朝列为禁书,但生前他并未被捕,让吃饭的家伙搬家,够侥幸的了。

列入本文丛的杂文家邵燕祥、柳萌、鄢烈山、朱铁志诸先生,是读者熟知的杂文大家。虽然各人的风格并不相同,燕祥先生更以思想深刻名世,他的这本杂文集《南磨房行走》,书名就俨然是一篇杂文。如果要指出他们的杂文共同点,起码有这四个大字:“岂有此理!”笔伐政界、学界、文化界……岂有此理之人、岂有此理之事,不管是多么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让其显示出本来面目:或狰,或伪,或脏,或丑。

我不敢说这些杂文篇篇都是传世之作,字字都掷地作金石声,像余某人自我标榜的那样,“我等不及了”,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北方文艺出版社精心出版的这套文丛,都是杂文家们呕心沥血之作,如果读者竟不屑一顾,那肯定也是“岂有此理”!

2010年8月24日上午于牛屋南窗下

自 序

上一次出版的本人文章选集名为《早春的感动》,是河南文艺出版社的“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获奖者丛书”之一,显然是沾了那个“鲁奖”的光;那是2007年2月面市的,收入的是我2006年6月前的作品。此后三年多,一本书也没有出成。我感觉,并非这几年出版的政治审查比2007年前更严了,而是出版界的环境更加市场化(功利化)了;赔钱不行,赚得太少也不行,没有几家出版社愿意“陪你玩”了。今年我交了好运,可能同时出三本文选:一本是我供职的南方周末报社要出版高级记者和高级编辑丛书,我选的是入行二十多年来的评论代表作;一本是广州出版社将为我出版的“鄢烈山文化随笔选”《评点江山》,以登山临水游览名胜古迹的感想为主打;再就是这一本杂文选了。懒得翻剪报,就从2008年到2010年4月为止的作品里选了一半,剔除与即出的两本书相重的,加一篇2003年未曾结集的,就这样呈现给诸位。

当今是一个市场化而出版物碎片化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电子化而注意力分散化的时代,耻于自我推销、不善营销还真是不行。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虽说真是好,那也得助于他在年轻人中推广有方,才有那么多拥趸。《新闻联播》的念稿人自传卖得火,是凭有内容或文笔好吗?……有鉴于此,这回写序俺就不再太过谦抑,倒要来几句自我辩护的了。

首先说,什么是杂文?“杂文”望文生义就像韩寒一书名,是“杂的文”,即诗歌小说戏剧传记等文体之外无类可归的文章;而鲁迅则认为,古人所谓“杂文”是编年体的文集:“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做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而现代的杂文,在他看来,则是一种时政和社会批评的短章。他在《〈且介亭杂文〉序言》里说:“况且现在是多么迫切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潜心于他的鸿篇巨制,为未来的文化设想,固然是很好的,但为现在抗争,却也正是为现在和未来的战斗的作者,因为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

那些奉鲁迅为杂文祖师的人可能忘记了他的这些话,反在那里鄙薄“时评”作者“短平快”。殊不知,社会在发展,媒体市场化,传播介质电子化,政府决策信息和新闻事件一出来,批评文章迅即见诸媒体,其快其速才真正实现了鲁迅所谓的“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呢。至于文笔文风,鲁迅并无自封“国标”或“大宗师”的念头,他倒认为他的“隐晦曲折”是不得已,是“奴隶的语言”,决不会反对别人的明白如话。

我很羡慕长平等数位能写纯正的“时评”,就是说评论时政时事,全靠逻辑分析的雄辩,靠思想本身的穿透力,而我则往往靠引经据典、联想类比而敷衍成章。所以,我的专栏文章,编者注明的身份,除了《新京报》《中国青年报》是专业职称,大多数报刊都是注“杂文家”,惭愧呀。不过,我敢借鲁迅自许的话来自诩:我的文章“当然不敢说是诗史,其中有着时代的眉目”,这也是一定的。

其次, 讲“常识”还有必要吗?我们这些面对社会写杂文和时评的人,有自知之明,常称自己说的是“常识”,梁文道先生的一本杂文时评集干脆就叫《常识》。说我等的杂文时评讲的是“常识”,那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人们而言,在那些“先发”国家,已然实现政治民主、经济自由、社会扁平、文化多元,官民的基本价值观和共同的社会生活准则已然确立。而对于当下的中国大陆来说,社会转型远未完成,我等所谓“常识”其实类似于法国大革命前托马斯·潘恩传扬自由平等博爱观念的《常识》,只是期望传播的思想应当成为人们的常识(即社会共同准则)。

在我等看来的常识,在当下远没有成为无可争议的常识。比如,按照民主宪政、人权法治的常识,政府是用来服务的,而不是用来服从的,政府是质疑、批评、监督、问责的对象,而不是拥护、爱戴、感恩、歌颂的对象;比如,应当尊重每个人的权利,保护每个人的财产权和人格尊严,而不能打着“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旗号,动辄要国民“牺牲”、“奉献”、服从;比如,司法应当注重程序正义,应当实行“无罪推定”、“疑罪从无”等原则,但不少人却拥护“严打”甚至“黑打”,竟有司法局官员公然要律师“讲政治”、“顾大局”……

说“我等”其实也是不确的。杂文家与时评家并非一个脑袋,也尚未建立共识或“常识”。我相信自己在具体的分析中,有独自的眼光,有独到的见解,这是我的写作冲动之所在,至少是我多数时候的写作追求。江苏的《现代快报》这两年让我每周写当周重要时评的再评点(这个版在周日刊出,叫“一评再评”),编辑每期从各报选四篇短论给我有针对性地发议论,看来我与同行的眼光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是不是我说的更在理更到位,列位可以看凤凰网上“博报”频道我的专栏所贴。

最后,我们的言说方式有用吗?按说,这不成为问题,如上所言,传播启蒙常识对于促进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当然是有益的。但有些人不这么看。我写序这天,《南方都市报》上有篇专访《许知远:我喜欢韩寒,但谁能代表大众说话》,是青年作者许知远论韩寒引起争论后的自白。许知远《庸众的胜利》一文认为,谈论韩寒,现在已变成了一次全方位的心理按摩,大家在其中沐浴了青春、酷、成功、机智,在此过程中,大家还觉得自己参与了一场安全的反抗。什么叫“安全的反抗”?要韩寒拿起什么做武器来反抗他才满意?此前有网友麦田说,“韩寒根本没有独立思考,他所有的文章都是在迎合大众的情绪……”这当然不合事实,韩寒批评“家乐福”事件、反对“逼捐”,针对的就是相当“大众”的网民情绪。麦田之类所说的“独立思考”,无非要求更激烈更激进的方式与官方对抗而已。我不知道许知远、麦田等人的道德优越感、知识优越感从何而来,写几篇自我欣赏的高深莫测的文章,或者像那个人精余杰假充勇士写几篇隔空叫骂的文章,有什么了不起?在我看来,那是更安全的反抗呢!

斯大林主义有一条就是将“中间分子”视为头号敌人,“四人帮”在文革中大批“清官”,说他们麻痹了人民的斗志,比贪官更坏。余杰在他的文集《致帝国的悼词》中封我为“自由之敌”,许知远说韩寒的时评文章起了麻痹、消解作用,看来这些会转洋文的青年才俊与“红小兵”的思维相差也不远。这就更加证明了,我等写些“常识”还是有必要的,也应当是有用的,如果不想一头撞死。

2010/05/14

同类推荐
  • 中学生必读的精彩作文(下)

    中学生必读的精彩作文(下)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对于培养写作能力与思维能力有非常好的效果。本书精选了部分中学生的作文,以阅读来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加强文字表达能力,对于提高中学作文写作有很好的帮助。
  • 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5:欧里庇得斯悲剧(下)

    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5:欧里庇得斯悲剧(下)

    权威版本:以剑桥勒伯古典版古希腊文本为依托,收集所有古希腊的传世戏剧作品。名家名译:古希腊罗马文学、文化专家张竹明教授和王焕生教授倾十年之功,从古希腊原文精心译成。全新亮相:绝版多年,全面修订,装帧升级,典雅尊贵,极具收藏价值。大奖作品:曾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重大奖项。位于地中海东北部的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人类戏剧的最早发源地。古希腊悲、喜剧都与酒神庆典和民间滑稽演出有着血缘关系。
  • 卡夫卡谜题(1—15)

    卡夫卡谜题(1—15)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转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秋天。山间的树叶停止了光合作用,并将自己残余的养分重新退回到自己的母本。一个光彩夺目的色彩盛宴开始了。各种树木争相露出自己最后的灿烂之光,将要脱离树枝的叶片显出了五彩缤纷的一幕,这是最后的一幕,辉煌绝伦的一幕。为什么它们用夏季只有花朵才能说出的语言来留下未来的预言?它们究竟是想表达什么?是一个年度轮回的感叹?还是对自己命运的酬谢?
  • 最风流,醉唐诗Ⅱ

    最风流,醉唐诗Ⅱ

    神仙只不过在人间短暂逗留,便留下千古绝唱。或清婉,或豪气,或叹息,每一位诗人都有属于他的符号。 诗是诗人在经历了世间百态,人生起伏,留下的诉说。
  • 自述五种

    自述五种

    梁漱溟是现代中国著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梁漱溟先生述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之工作”五个方面介绍梁漱溟自己的成长过程、人生经历和思想形成,通过他的人生实践,使读者具体感受其做人的品格、一生的追求和境界。梁漱溟一生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梁漱溟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人的生活、意欲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提出以“意欲”为根本,又赋予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概念以本体论和近代生物进化论的意义,认为“宇宙实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存者也”,“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罢了”。
热门推荐
  • 波拉计划

    波拉计划

    我们生活在一个看似和平的世界,但是一些隐藏着的病菌病毒伺机潜伏寻找攻击的时机。Ps:狐先我脑洞奇大但胆小特小,所以波拉计划只悬疑不惊悚;千万不要睡前看,不会做噩梦可能会失眠。 狐先的文就一个宗旨:之所以会有阴影,是因为阳光在身后。 听不懂我在说啥?看完故事就懂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根筋武魁

    一根筋武魁

    双龙镇的孙大凤是个漂亮的女人,就是心眼儿刁钻,爱占小便宜。四五岁的时候,她拿到手的东西外人别想要出来,要是别人有的东西她没有,她会硬要,不给就在地上打滚撒泼,直到要到手才算完。她十九岁那年,相中了镇上宏昌木工厂的小木匠武魁。武魁一个月能挣四百块钱,木工活剩的边角废料还能分到家里做烧柴。那年月,在这边远小镇可是令人羡慕的工作。于是,大凤就隔三差五往木工车间跑,找武魁搭格。一来二去她发现武魁正和一个叫小影的姑娘处得挺热乎的。大凤哪会甘心,决意要把武魁抢来。一天,武魁干完一档活正歇着,大凤来到他跟前,笑着看他。
  • 不拖延的心理学

    不拖延的心理学

    拖延是可怕的敌人,是时间的窃贼。它会损坏人的性格,消磨人的意志,使人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让人变得一事无成。《不拖延的心理学》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问题进行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从科学里汲取力量,终结掉拖延对你的干扰,你可以活得更精彩,再不用承受那些常与无必要的、自寻烦恼的拖沓相伴而来的痛苦。这样,你就会在需要的时候尽快地爆发出潜力。你也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娱乐,同时,从拖延中抢回更多的时间,也会让你的工作完成得更出色。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时光不老,一切都还来得及

    时光不老,一切都还来得及

    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着不是过来人却又即将成为过来人的人。过来人是什么样子的,他们都有哪些私密的隐事,他们是如何跨过人生艰难的河流,他们经历了哪些刻骨铭心、囧事连天、痛定思痛、愉悦幸福、孤独落寞、沉迷成长的成长轨迹…….过来人,而今活在当下的人,有勇气和智慧开创美好未来的人,尽管在他们的成长岁月里,曾流淌着愁、恨、痴、缠、狂、迷、囧……的血液因子,如今变得成熟的他们变得睿智、从容。本书通过作者专访几十位过来人,将他们过往的隐秘故事真诚、真实的呈现,这些隐秘的故事,就像人生中的基石,它拥簇着我们不断的前行,直到回归生命的本质,然后幸福地活在当下。
  • 诡案罪(全集)

    诡案罪(全集)

    染血的利刃,灼热的子弹,永远无法逃离的死亡噩梦。罪案连环,杀机重重,隐藏在背后的真凶究竟是谁?罪恶的双手尚未洗净,监牢的大门已经缓缓开启……
  • 快穿之王女要复生

    快穿之王女要复生

    残害手足罪名压身,从而害死了自己,一代皇朝就此落下帷幕,给予重生的机会,你是否会如凤凰般浴火重生?
  • 倾城狂妃太逆天

    倾城狂妃太逆天

    凌薇雪倩,东云国凌薇世家直系血脉,与上面六位哥哥同样鼎鼎有名,却是因为“废物七公子”这个响亮的称号。因为有着废物的著称,所以走到哪里都受到众人的唾弃,却偏偏让东云国有名的七殿下一眼就挑中,从此成为七王府最高地位的护卫。他用自己的实力在这片大陆上站稳脚步,从此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只是到最后当所有人知道原来那个惊世天下的人是‘她’后全是唏嘘不已。东方倾城说:爱上一个人不需要多久,只要一眼便定终生。
  • 这是用来搞事情的小短篇

    这是用来搞事情的小短篇

    送你,送你,扶摇直上九万里,肩并太阳不得闲,手中持握大长刀,让你先跑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