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1700000002

第2章

〔一七〕“凡一十卷”,程本、奇赏本作“凡十一卷”,误。朱筠曰:“案文献通考,陈氏云:‘风俗通义,唐志三十卷,今惟存十卷。’此序自云一十卷,盖后人刻本所改,当作‘三十’。”卢文弨群书拾补作“凡三十一卷”,云:“今多作‘凡一十卷,乃妄人所改。”案严可均辑全后汉文作“凡三十一卷”,乃严氏校改,非所见为三十一卷本也。

〔一八〕续汉书五行志五补注:“风俗通曰:‘劭故往视之,何在其有人也,走漏污处,腻赭流漉,壁有他剥数寸曲折耳。’劭又通之曰云云。”又:“风俗通曰:‘光和四年四月:南宫中黄门寺有一男子’云云,臣昭注曰:‘检观前通,各有未直’云云。”刘昭用通字,即本应氏自序之义。

〔一九〕后汉书本传:“撰风俗通,以辩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文虽不典,后世服其洽闻。”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华峤汉后书:“子劭,字仲远,亦博学多识,尤好事,诸所撰述,风俗通等,凡百余篇,辞虽不典,世服其博闻。”史通自叙篇:“民者,冥也,冥然罔知。率彼愚蒙,墙面而视。或讹音鄙句,莫究本源;或守株胶柱,动多拘忌:故应劭风俗通生焉。”诸子汇函曰:“应劭,汉太山太守,着书寓同风易俗之意。”又曰:“作风俗通,为一时钜典,诚为政辨风正俗之本也。”

风者,天气有寒暖,地形有险易〔一〕,水泉有美恶,草木有刚柔也〔二〕。俗者,含血之类〔三〕,像〔四〕之而生,故言语歌讴异声,鼓舞动作殊形,或直或邪,或善或淫也〔五〕。圣人〔六〕作〔七〕而均齐之,咸归于正;圣人废,则还其本俗〔八〕。尚书:“

天子巡守〔九〕,至于岱宗〔一0〕,觐诸侯〔一一〕,见百年〔一二〕,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俗〔一三〕。”孝经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一四〕。”传曰:“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户异政,人殊服〔一五〕。”由此言之:为政之要,辩风正俗〔一六〕,最其上也〔一七〕。

〔一〕卢文弨曰:“‘险易’,御览作‘阴阳’。”徐友兰曰:“

谨案:当是‘囗易’,故讹‘险易’。囗见干坤凿度,虽伪书,然所用古字,当有元本,第错画多讹易耳,正与穆天子传类也。囗字当从二日,与囗、囗、囗同意,许君解囗字为云覆日,正与囗义近也。昍讹囗,上今夺为囗,下囗讹从,遂为险字。”器案:文献通考经籍考卷四十引亦作“阴阳”,此盖别本。孙子始计篇:“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淮南子兵略篇:“易则用车,险则用骑。”高诱注曰:“易,平地也。”

〔二〕意林无“也”字。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注:“应劭曰:‘风,土地风俗也。’”

〔三〕史记律书:“自含血戴角之兽,见犯则校。”则凡动物俱可以含血称之。此文含血之类,则指人类。后汉书赵壹传:“使干皮复含血,枯骨复被肉。”亦正谓圆颅方趾之伦耳。

〔四〕“像”,意林、通考作“象”,古通。

〔五〕礼记王制:“凡居民财,必因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易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

〔六〕意林引本书:“易云:‘利见大人。’大人与圣人,其义一也。”类聚等引本书:“圣者,声也,通也,言其闻声知情,通于天地,条畅万物,故曰圣也。”详佚文。

〔七〕作谓兴起,读如孟子公孙丑上“贤圣之君六七作”之作。

〔八〕汉书地理志下:“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言圣王在上,统理人伦,必移其本而易其末,此混同天下,壹之呼中和,然后王教成也。”刘昼新论风俗章:“风者,气也。俗者,习也。土地水泉,气有缓急,声有高下,谓之风焉。人居此地,习以成性,谓之俗焉。风有厚薄,俗有淳浇,明王之化,当移风使之雅,易俗使之正。”

〔九〕“守”,吴本、郎本、钟本、汪本、郑本及全后汉文作“狩”,古通。

〔一0〕文见孔本尚书舜典,窃疑此及下文俱出尚书大传。本书引经文及经说多相混。白虎通德论巡守篇所引尚书大传,与此下文同,此二句自应与下文相连属,知书传引经文而释之如此也。又此及下文俱见礼记王制篇,陈立白虎通疏证卷六云:“盖伏生引以释书也。”岱宗,详后正失篇封泰山禅梁父及山泽篇五岳。

〔一一〕“觐”,尚书大传作“见”,礼记作“觐”。

〔一二〕“见”,尚书大传作“问”。路史后纪十二疏仡纪引郑玄注:“百年,老成人;见,尊之至。”则郑本大传仍作“见”。王制郑注:“觐,见也,就见老人。”汉书万石君传:“问百年,民所疾苦。”

〔一三〕白虎通巡守篇引尚书大传:“见诸侯,问百年,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俗。”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曰:“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又食货志曰:“春秋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又礼乐志:“乃立乐府,采诗夜诵。”师古曰:“采诗,依古遒人徇路,采取百姓讴谣,以知政教得失也。”王制郑注:“陈诗,谓采其诗而视之。”疏云:“此谓王巡守,见诸侯毕,乃命其方诸侯大师--是掌乐之官,各陈其国风之诗,以观其政令之善恶:若政善,诗辞亦善,政恶,诗辞亦恶;观其诗则知君政善恶。故天保诗云:‘民之质矣,日用饮食。’是其政和;若其政恶,则十月之交‘彻我墙屋,田卒污莱’是也。”器案:采诗,汉代又谓之举谣言。后汉书羊续传:“为南阳太守,……采问风谣,然后乃进。”又郅寿传:“圣王听歌谣于路。”又刘陶传:“诏以谣言举刺史二千石,由是诸坐谣言征者,悉拜议郎。”又蔡邕传:“

又令三公谣言奏事。”又范滂传:“后诏三府椽属举谣言。”又李郃传:“和帝分遣使者至州县观采风谣。”三国志魏书武纪注引魏书:“灵帝诏书敕三府举奏,……民为作谣言者,免罢之。”后汉书蔡邕传注引汉官仪:“三公听采长吏臧否,人所疾苦,还条奏之,是为举谣言者也。”

〔一四〕引孝经,见广要道章。汉书五行志下:“夫天子省乐以作风。”注:“应劭曰:‘风,土地风俗也。省中和之风以作乐,然后可移恶风移恶俗也。’”

〔一五〕汉书王吉传:“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户异政,人殊服。”又货殖传:“国异政,家殊俗。”

〔一六〕“辩”,文选王元长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注引作“辨”;集注残本引“政”作“正”。

〔一七〕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景公问明王之教民何若章:“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脩道,一民同俗。”

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奏籍之,藏于秘室〔一〕。及嬴氏之亡,遗脱漏弃,无见之者〔二〕。蜀人严君平有千余言〔三〕,林闾翁孺〔四〕才有梗概之法〔五〕,扬雄好之,天下孝廉〔六〕卫卒〔七〕交会,周章质问〔八〕,以次注续,二十七年,尔乃治正〔九〕,凡九千字,其所发明,犹未若尔雅之闳丽也,张竦以为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一0〕;予实顽闇,无能述演,岂敢比隆于斯人哉〔一一〕!顾惟述作之功〔一二〕,故聊光启之耳。

〔一〕意林、文选七命注、又颜延年曲水诗序注、文选曲水诗序集注及任彦升宣德皇后令集注、事类赋五引俱无“岁”字,御览七七九、职官分纪四五引有。“遣輶轩之使求异代方言”,意林作“遣輶轩使者采异代方(道藏本误“芳”)言”。七命注、曲水诗序注及集注、宣德皇后令集注引无“遣”字,书钞四0、御览引有。“求”,书钞、分纪、事类赋作“采”,御览、全后汉文作“采”,拾补引孙曰:“文选颜延年曲水诗序注引此作‘采’(器案:六臣本作“采”),七命注作‘采’(器案:宣德皇后令集注作“采”),意林同。”事类赋引“代”作“俗”,臆改。“还奏籍之”,御览、分纪引无“

籍”字。“藏于秘室”,意林、七命注、事类赋作“藏之秘府”。器案:说文车部:“輶,轻车也。”文选吴都赋:“輶轩蓼扰。”李周翰注:“輶轩,轻车也。”异代方言者,异谓异语,代谓代语。方言十云:“皆南楚、江、湘之间代语也。”郭注:“凡以异语相易谓之代也。”又十三注:“鼻、祖,皆始之别名也,转复训以为居,所谓代语者也。”事类赋引作“异俗方言”,所谓不知妄作也。奏籍者,据扬雄答刘歆书:“尝闻先代輶轩之使,奏籍之书,皆藏于周、秦之室。”郭璞方言序:“盖闻方言之作,出乎輶轩之使,所以巡游万国,采览异言,车轨之所交,人迹之所蹈,靡不毕载,以为奏籍。”奏籍,盖谓奏进之簿籍,御览、分纪无“籍”字,非是。秘室者,汉书艺文志:“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注:“如淳曰:‘刘歆七略曰:外则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则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则秘室又称秘府也。

〔二〕意林作“及嬴氏之亡,遗弃殆尽”。

〔三〕道藏本意林“千”作“十”,误。戴震方言疏证曰:“案常璩华阳国志:‘高尚逸民严遵,字君平,成都人。’又云:‘严君平经德秉哲。’汉书地理志:‘后有王褒、严遵、扬雄之徒,文章冠天下。’又王贡两龚鲍传:‘蜀有严君平,博览无不通;扬雄少时从游学,蜀人爱敬,至今称焉。’严遵即庄遵,汉显宗孝明皇帝讳庄,始改为严。扬雄法言开明篇:‘蜀庄沈冥,蜀庄之才之珍也。’吴秘注云:‘庄遵字君平。’洪迈容斋随笔以法言不讳庄字,何独至此书而曰严?不知本书不讳而后人改之者多矣。此书下文‘蜀人有扬、庄者’,不改庄字,岂独习于严君平之称而妄改之与?”

〔四〕意林“孺”下有“者”字。拾补云:“华阳国志:‘林闾,字翁孺,临邛人,扬雄师也。’”戴氏疏证曰:“案广韵:‘林闾氏,出自嬴姓。文字志云:后汉有蜀郡林闾翁孺,博学善书。’而华阳国志乃云:‘林闾字公孺,临邛人,扬雄师之。见方言。’又云:‘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我的身体五十年

    我的身体五十年

    我在下关读明德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正好赶上了上世纪60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整天饿得头昏眼花。国家供应的粮食不够,小城内外能吃的东西几乎都被吃光了,树叶、树皮、草根乃至一种名叫观音土的白泥。我至今还记得观音土的滋味,微涩,粘口,吃了拉不出来,给你的肠胃一种万物皆备于我的饱胀感。许多人就在这种幸福的饱胀感中默默地死去。死的人骨瘦如柴,肚皮胀得像个半透明的气球,看得见里边的绿肠子,无声无息地躺在灿烂的阳光下。那时候小,不懂事,只当心他的肚皮会被晒爆,而不知道他已经失去生命。可是活着的肚子总得填补。
  • 将门女医:倒霉王爷求拯救

    将门女医:倒霉王爷求拯救

    堂堂集团千金,竟被未婚夫和妹妹联合害死,她不甘心!一朝穿越,害我的,我会让你们一个一个下地狱!身为调香制药天才,她巧妙打脸庶姊妹、妙手回春救王爷。天下负我,我就掀翻这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众讲坛(第六辑)

    大众讲坛(第六辑)

    “大众讲坛”是山东省图书馆与齐鲁晚报联合创办的面向社会大众的公益性文化系列讲座。自2006年3月25日正式开讲以来,精品讲座每半月一期,截至2012年底,共组织精品讲座七个系列200余期,做客“大众讲坛”的主讲嘉宾既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文学家、前文化部长王蒙,孔子七十九代嫡长孙、奉祀官孔垂长,易学家刘大钧,知名学者仓修良,清史学家阎崇年等。
  • 快穿:老夫之路漫漫

    快穿:老夫之路漫漫

    三千世界无奇不有。但是怎么会有这种面瘫人类存在!!!天鹅湖系统表示强烈不适啊!!
  • 轻松做滋补菜

    轻松做滋补菜

    吃出健康,吃出美味!《轻松做滋补菜》让你做自己的家庭营养师!好学易做的滋补菜,轻松炝拌、快手小炒、家常好炖、美味慢煲,好学易做,厨房新手也可以轻松成为烹饪高手!书中对每道菜所用的原料以及制作方法都做了详尽的介绍,使您在家中就可以轻松地做出既美味又营养的佳肴。
  • 我到底有没有穿越

    我到底有没有穿越

    庄生梦蝶还是蝶梦庄生?我这到底算不算穿越啊江铃写了一本小说《万人迷是怎么练成的》,主角金手指逆天,基本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结果有一天江铃醒来发现自己出现在了这本书里,并且要拯救因为主角被她写死的一家人。这感觉真的酸爽。只能说金手指不能乱开啊。
  • 来自双胞胎姐妹的佛系逆袭

    来自双胞胎姐妹的佛系逆袭

    前世姐妹相争同一个男人,由爱生妒的妹妹最终,把叶梦给毙了。其实叶梦想说,妹妹你看上什么请拿走,没必要杀了我呀,那男人哪里好了你怎么就会觉得我会跟你争呢,那个是商业婚姻,我可不想要。没想到今世来了个反转,前世生为配角的叶梦,一直以为自己是替身,没想到妹妹才是那个替身!同时重生的几人,又会怎样。今世两姐妹会是和睦相处,还是相爱相杀!与那个男人又会是怎样的结果!是远离或是相守!新书《重生之开启新的人生》开始慢慢更新,小可爱们请支持!感谢!
  • 月明云淡露华浓

    月明云淡露华浓

    主人公学成归来在家乡扶贫,历经艰难万险让家乡焕然一新,自己却积劳成疾,把热血献给了家乡。
  • 千鱼

    千鱼

    千鱼在海边被阿婆捡到,从此开启平静悠然的海边生活。可是小小的村落注定不是她栖息的地方。她的前半生都在辗转,有一个词叫怀璧之罪。她的容貌,就是她的原罪。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