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700000051

第51章 美国怎样削弱多数的暴政(3)

只要法律不以民情为基础,就不可避免陷入不稳定的状态。一个民族唯一的坚强耐久的力量正是民情。

当陪审团只参与审理刑事案件时,它的作用只能逐渐地被人民发现,并且只是对个别的案件而言。人民不习惯于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陪审制度,只是认为能够通过这样一种手段获得公道,却并没有把它看作获得公道的唯一手段[4]。

相反地,当陪审团参加审理民事案件时,其作用便会时常显现。此时,它将牵动所有人的切身利益,每个人都请求得到它的帮助。因而,它便逐步深入一切生活习惯中,使它的工作方法为人们所适应,甚至将它与公道等量齐观。

因此,陪审制度如果只用于刑事案件,必将永远处于困境;而一旦在民事案件中运用它,就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并且抵御了人民的反抗。如果英国的统治者从民情中排除陪审制度能像从法律中排除陪审制度那样容易,那么英国的陪审制度恐怕早在都铎王朝时期就销声匿迹了。因此,事实上,正是民事陪审制度拯救了英国的自由。

无论怎样应用陪审制度,它都不可避免地会对国民性产生重大影响。不过,陪审制度越早应用于民事案件,这种影响就越发无限加强。

陪审制度,尤其民事陪审制度,能使公民养成法官的某些思维习惯。而这种思维习惯,恰恰是人民需要养成的使自己得到自由的习惯。

这种制度教导一切阶级要尊重判决事实,并且要养成权利观念。如果它没起到这两种作用,人们对自由的热爱便只是一种破坏性的激情。

这种制度教导人们要办事公道。每个人在陪审邻人时,常常想到有一天也会轮到他由邻人审判。特别是对民事陪审员来说,这种情况尤为接近现实。几乎所有人都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刑事诉讼的对象,而且确实人人都有涉讼的可能。

陪审制度教导所有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大男子汉的气魄,这种气魄一旦消失,一切政治道德都不复存在。

陪审制度将一种主政的地位赋予所有公民,使所有人感到自己应当对社会负有责任并已经参加自己的政府。陪审制度迫使人们去做与自己毫不相关事情,通过此种办法克服个人的自私自利这种社会积垢。

对判决的形成和人的知识的提高,陪审制度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在我看来,这恰好是它最大的好处。应当把陪审团视为一所常设的免费学校,在这里每个陪审员运用着自己的权利,经常能够接触上层阶级最有教养和最富有知识的人士,因而学习法律的运用,并依靠律师的协助、法官的指点、甚至于两造的责问,而使自己对法律精通。我认为,美国人所掌握的政治常识和实践知识,主要是通过长期运用民事陪审制度而获得的。

我确信陪审团对主审的法官有利,但不知道陪审团是否对涉讼的人有利。在我看来,陪审团制度堪称社会教育人民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以上所述是针对一切国家而言,而下面的内容则是专门针对美国以及一般的民主国家而言。

前文已述,法学家和司法人员构成了民主政体下唯一能够缓和人民运动的贵族团体。这部分贵族不具有任何物质力量,而只对人们的精神产生保守性的影响。然而,他们的权威主要根源就在于民事陪审制度。

社会反对某人的斗争即为刑事诉讼,在参与审理这种诉讼时,陪审团倾向于把法官视为社会权威的消极手段,常常怀疑法官的意见。然而,刑事诉讼要完全依据于依靠常识就可辨认的单纯事实。在这一点上,法官和陪审员拥有平等的权利地位。

民事诉讼的情形显然与此不同。民事诉讼中,法官是激烈争论的两造之间不偏不倚的仲裁人。陪审员要相信法官,洗耳恭听法官的仲裁,因为陪审员的法律知识远远不及法官的。法官能够在陪审团面前陈述陪审员们已记不清的各项法律根据,能够引导陪审团完成曲折的诉讼程序,能够向陪审团指明事实的要点并且启发它应当如何回答法律问题。总之法官对陪审员产生了无限的影响。

或许会有人问我,何以对陪审员无权在民事案件中引证法律根据一事表示坦然?因为在民事诉讼中,陪审团只是在形式上参与了司法审理,而对不涉及事实的问题,陪审团几乎都无从发言。

陪审员宣布法官所作的判决。他们通常以自己所代表的社会权威,以理性和法律的权威认定法官的判决。(D)

在英国和美国,法官对刑事诉讼结局的影响是法国法官闻所未闻的。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不难理解:在民事诉讼中,英国和美国的法官首先确立了自己的权威,而后却又把这种权威全盘搬到他们在那里本无权威的另一个舞台。

对某些案件,一般是重大案件,美国法官往往有独自宣判的权力[5]。这时,他们通常与法国法官处于同样的地位,但其道义力量却大得多,因为陪审团的影响仍然有利于他们,法官的声音几乎与陪审团所代表的社会的声音同样洪亮。

甚至于法院本身的影响都远远不及法官们的影响,原因在于,在私人的娱乐中,在政治活动中,在公共场所以及在立法机构内部,美国的法官都不断遇到一些人,他们惯于认为自己的智慧不如法官的,并因此向法官们致敬;而且在美国法官们处理完案件以后,法官权力仍然影响着在办案当中与他们结识的那些人的整个思维,甚至影响他们的内心世界。

因此,陪审制度表面上看限制了司法权,实际上却使司法权的力量有所增强,而且,其他任何国家的法官,都不及人民分享法官权力的国家的法官那样强大有力。

美国司法人员能够把法治精神渗透进社会的最低阶层,就是因为借鉴了民事陪审制度许多优点。

因此,陪审制度既是人民实施统治的最有力的手段,也是人民学习统治的最有效的手段。

注释

[1]把陪审制度作为司法制度来研究,探讨这个制度在美国产生的效果,考察美国人是怎样以这个制度来制约政党的,将是一项有益和有趣的工作。如果只考察这个问题,你可以找一本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著作和一本专为法国人写的著作。这样,你可以从中得出美国陪审制度的哪些部分能够用于我国和对我们有多大帮助。在美国,最能使我们了解这个问题的州是路易斯安那州。这个州的居民包含英裔和法裔。这个州的两种法制,使他们形成了两个并立的民族,但他们也在逐渐融合。可以向读者推荐两部好书:一部是两卷本的《路易斯安那州法令汇编》(本书的全名、出版地点和年月为:《路易斯安那州1804—1827年立法机关通过的法令汇编》,2卷本,新奥尔良1828年),另一本是可能更好一些的讲述民事诉讼程序的,是用英法两种语言写成的《论民事诉讼程序》,1830年由布依松先生出版于新奥尔良(见美国国会图书馆藏路易斯安那州法令、文件集)。这部书非常适合法国人阅读,因为其中附有英法对照的术语表,并对这些术语作了精确的权威的解释。在所有国家,法律用语都有其一定的含义,特别是在英国,同一法律用语,其含义就可能不同于其他国家。

[2]英美的法学家在这一点上是意见一致的。现任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的斯托里先生,在《美国宪法释义》中,一再强调民事案件实行陪审制度的好处。他说:“赋予陪审团参加民事案件审理的特权,毫不次于陪审团参加刑事案件审理的特权,因为这实质上等于让人人享有政治自由和公民自由。”(第3卷第38章第654页)

[3]要想详说陪审制度作为司法制度的好处,还有诸多论据。现列举如下。审判工作有陪审员参加,能够有效减少法官的人数,且不会导致工作不便。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好处。当法官人数众多而又采用晋升制度时,只有在职的法官死去才能够出缺,使活着的法官晋升补上。因此,司法人员常常祈祷他人早死,而这种心理又自然使他们对多数或有权指定补缺的人产生依附。法官这种晋升办法,就好比军衔的递进。然而这种办法却与良好的司法行政和立法机构的意向背道而驰。有人主张法官终身制,以保持法官独立。然而只要法官不自愿辞职,没有人能够罢免他,这也不失为一种良策。当有很多法官时,难免有人滥竽充数。但是,承担重大责任的法官绝不能够由普通人担任。因此,法庭如果由平庸之辈组成,会造成法院组织中最坏的环节。至于我,我宁肯把案件的审理交由一位精明强干的法官领导的不太懂法的陪审团,也不情愿把它交给绝大多数对法学和法律仅仅一知半解的法官审理。

[4]当陪审制度只用于某些刑事案件时,这个论点尤其是真理。

[5]联邦的法官几乎总是独自解决直接触犯联邦政府的问题。

同类推荐
  • 利益多元化格局中的党群关系问题研究

    利益多元化格局中的党群关系问题研究

    张哲所著的《利益多元化格局中的党群关系问题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及党群关系理论出发,立足于利益多元化格局的背景,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剖析党群关系背后的利益关系,直面利益多元格局中党群关系出现的新问题,求证利益多元格局中党群关系嬗变的原因和时空边界,提出并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党群关系新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群关系理论支撑范式。旨在使读者正确认识利益多元化格局中党群关系的变化,为我党更好地履行利益整合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实现党群关系和谐发展提供依据。
  • 当代美国政治(修订版)(当代美国丛书)

    当代美国政治(修订版)(当代美国丛书)

    这是一本系统介绍当今美国政治的读物,对独立战争以来美国政治中已经和正在发生的新变化进行了系统和客观的描述。通过本书的介绍和分析,读者可以对当今美国政治的体制构成和运作过程全貌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和了解,从中看到美国政治得以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内在奥秘以及其民主制度设计中存在的根本弊端和缺陷。
  • 中国发展战略新布局

    中国发展战略新布局

    本书以较长历史跨度和全球视野,学术上梳理了近代中国人民浴血奋斗与当今发展战略的联系,从学理上着力阐发了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内涵和意义,以辩证思维科学解读十八大之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现代化、经济提质升级、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坚持和平发展、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全面从严治党等,发展战略的新要求、新举措,并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发展阶段、发展战略近期目标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治国理政现代化理论”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仍是初级形式和初级阶段的全面小康、将进入直接为建设初步现代化奋斗阶段等,创新性观点。
  • 中国向何处去

    中国向何处去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我们向哪里去?所走的道路选对了,我们就可以避免发展中的陷阱;走错了,我们就可能跌人社会政治动荡、经济低速发展、人民长期不富裕、国家竞争力不强并下降等发展的“中国陷阱”之中。
  • 怎样当好“小巷总理”:居委会干部读本

    怎样当好“小巷总理”:居委会干部读本

    社区建设,江泽民总书记称之为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居委会主任,是社区建设中的重要角色。朱镕基总理亲切称赞他们是“小巷总理”。当好“小巷总理”,重要的是想民、利民、帮民。想民,就是要为民着想。围绕着居民需求、愿望做文章,要从居民的普遍利益出发,抓住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使社区工作与居民需求、愿望合拍。
热门推荐
  • 帝师诡行

    帝师诡行

    一个大雨漂泊的夜晚,一个老头捡到了一个婴儿,那天天下大雨,乌云密布。雷电滚滚;似魔神临人间之地。“你是我从外面捡来的,吾姓仇,此姓不祥。我看树上之叶,故以叶为姓,云寒为名。其名叶云寒!”从此一大一小相依为命。(我的寒假时间已经快要嗝屁;高中要读书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创作了,将就着看吧。本书的主人公的身世在后面前面是没有滴,诸位可以在后面的章节了解到主人公的身世。)
  • 青衣剑行

    青衣剑行

    竹林一战,原本平静的江湖陡然间风云四起,为寻遗子,救爱妻,温秋雨身披青色衣衫,再度出江湖。一路刀光剑影中善恶无分,一场尔虞我诈中阴谋难辨。余下的故事该怎样书写?
  • 和尚最后的眼泪

    和尚最后的眼泪

    忘了,写了好久,连自己都忘记了为什么写,感谢看赏
  • 十世归来

    十世归来

    这一天,星城里的一所高中内传出一声暴喝:“退下,这一次我一人身抗所有来战之人。”从窗户往外看,外面金云密布,满天神佛站在上面.....
  • 万界之我有十倍淘宝币

    万界之我有十倍淘宝币

    万界淘宝,这是你没有用过的全新版本。楚凌安装残缺版万界淘宝,却得到十倍回收特权,从此便踏上了打通万界的道路,驰骋一人之下,遨游仙剑奇侠传,玩转盗墓笔记,踏破斗罗大陆......埋王也,战重楼,赴十年之约,诸天万界,古往今来,楚凌皆有传说留下。万界之巅,楚凌负手俯瞰万界众生,“好吧,我摊牌了,我就是万界第一狠人。”
  • 最强从史莱姆开始

    最强从史莱姆开始

    萌王降临,化为史莱姆的他,发誓要吞噬诸天!
  • 缘起三千红尘

    缘起三千红尘

    行走在诸天万界,蓦然回首却不过是个笑话。爱恨情仇徒留一念,败尽不知多少天骄。——邹晓梦
  • 红楼之石头新记

    红楼之石头新记

    神瑛使者几世轮回,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却粗心丢失了风月宝鉴,蝴蝶效应会有怎样的故事呢?集北静王水溶与侠客柳湘莲身份为一身的柳濯清穿越迷津,创造属于他的新红楼世界。
  • 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上卷)

    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上卷)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卷,故事上卷:血字分析、四签名、冒险史、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本书结构严谨,环环紧扣,故事情节惊险离奇,引人入胜,被推理迷们称为推理小说中的《圣经》,是每一个推理迷必备的案头书籍。本书堪称同类产品中译文经典的版本——本书主要译者路旦俊,是知名英文翻译,其余译者多为大学英语教授,实力雄厚。路旦俊翻译的《感觉的自然史》《人们都叫我动物》《白老虎》《布来泽》《我在另一个世界等你》等文学书籍在读者中广受欢迎,译笔被豆瓣读者誉为“功夫”“锦上添花”。
  • 植物之诗:植物学家吴征镒

    植物之诗:植物学家吴征镒

    为了实现中国植物学本土化,他的脚印几乎印在了中国的每一片土地,他对中国植物学的研究,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植物学界。着作等身,成果累累,这样的评价对吴征镒来说,是毫不过分的。他用科学的语言抒写着一首植物之诗,科学之诗,也用诗的语言写下他对祖国,对人民,对真理,对科学的追求和热爱:我愿意默默地深深地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