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000000023

第23章 谁是这个继承人? (6)

关于这件事,根据我们能够从《圣经》上做出任何论断的范围而言,从原文的这个地方好像只能看出,如果他们那时真有什么政府组织的话,那也像是一个共和政府,而不是绝对的君主制。因为《圣经》告诉我们(《创世记》第十一章):“他们说”——并不是由一个王来下令建造这座城和塔的,它不是出自君主的命令,而是出自很多人的命令,一个自由人民的协商——“我们要建造一座城”。他们以自由人的身份为自己建造这座城,而不是以奴隶的身份为他们的君长和主人来建造。他们建城的目的是“以免我们分散在土地上”,因为一旦把这座城建造起来了之后,他们就有固定的住所来安顿自己和家族。做这种商议和计划的人是可以自由分离的,但是他们愿意团结为整体,对于在一个君主政府下结合在一起的人们来说,这样的事情既不必要,也不大可能发生。这些人,如果真像我们的作者所说的那样,都是受治于一个君主的绝对支配权之下的奴隶,那他们完全没有必要那样想尽一切方法来阻止自己脱离这片领土范围。我试问,在《圣经》中,这个意思是否比我们的作者所说的亚当继承人或“父的权力”更为清楚呢?

147.但是如果像上帝说过的那样,他们为同一个族并共有一个统治者(《创世记》第十一章第六节),有一个根据自然权利而对他们拥有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王,如果突然间上帝又愿意让七十二个“不一样的邦国”(我们的作者说有这么多)从他们中间建立起来,各自接受不一样的统治者管辖,并马上脱离原有的君主的统属,那么“上帝又何必要对保存最高的父的身份代表的父权那样关心呢”?这是把我们的好恶随便加于上帝的关怀之上。

我们如果说,上帝小心地保存那本来就没有“父的权力”的人们的“父的权力”,这话能够说得通吗?因为,如果他们是在最高的君主统治下的臣民,而上帝这时又夺去自然君主的真正的“最高的父的身份”,这样一来他们能有什么权力呢?如果说,上帝为保留“父的权力”起见,因而促成了好几个新的政府和统治者的产生,而这些政府和统治者并非全部享有“父的权力”,这话是否合理呢?反之,假如有人说,上帝使一个有“父的权力”的人的政府分裂,把他的权力分给几个臣民所有,上帝是在小心地损害“父的权力”,这样说不是同样有道理吗?同样的,当一个君主国瓦解,被反叛它的臣民分割的时候,君主制的政府如果觉得上帝使一个安定的帝国分裂成很多小国就是在小心地保留着君主的权力,这种说法跟我们作者的辩论法不是正好一样吗?如果有人说,凡是上帝想要保留的,他就会当做一件事物小心地保留,因而也被人类当做是必须和有用的给予尊重,这是一种特殊说法,谁也不会认为应该效仿。

但是,例如闪(因为那时他还活着)有能够统治巴别城那一个部族的“父的权力”,或是拥有依据“父的身份”得到的权利,可是,紧接着,在闪还活着的时候,另外七十二个人竟然也对分裂成那样多政府的同一个部族享有“父的权力”,或依据“父的身份”得到的的权利享有统治权,我相信这样的说法不可能是恰当和确切的。这七十二个父亲要么恰好在混乱之前就已经成为统治者了,要么说他们已经不是一族的人,但是,上帝自己却说,他们是一个共和国的。那么,君主国在哪儿呢?要不然,真相就是,这七十二个父亲有“父的权力”但是自己并不知道。

奇怪啊,“父的权力”既是然人间政府的唯一根源,可是所有的人类却都不知道!更加奇怪的是,口音的变化竟会突然向这七十二个父亲透露了这件事情,使他们在刹那之间就知道了自己有“父的权力”,剩下的人也知道应当服从他们的父权,并且每个人都知道他所应臣服的特定的“父权”是哪个!凡是从《圣经》中能够得出这种论证的人,从那里也同样能找到最适合他的幻想和利益的乌托邦模型,而经过这样处理的“父的身份”,既可以为一个企图获得全世界的君权的君主进行辩护,同样也可以为他的臣民辩护。因为既然他们都是一个家族的父亲,那他们就能够脱离对他的一切从属,并把他的帝国分裂为很多小国,自己去当君主。

在我们的作者当时还没有确定究竟是还在世的闪,还是那七十二个新君主(他们在他的领土内开始创建起来七十二个王国,并且对他的臣民享有统治权)拥有父权之前,父权到底在他们中间谁的手上,终究是一个疑问。因为,我们的作者告诉我们,两个方面都有“父”的(最高的)权力,并且被他援引过去,来证明那些人确实“依据下传给他们的权利,享有与任何君主的最高的绝对支配权同样广泛的亚当的统治权”。有一点是无法躲开的,那就是,如果“上帝小心地保留新建立的七十二国的父的权力”,结果肯定是他也同样小心地损害亚当继承人的所有依据;因为在真正的继承人(上帝如果曾经确定下这样的继承权的话)闪仍活着,他们还是同一个民族的时候,上帝竟然这样小心地去保留那么多(至少有七十一个)不可能是亚当嗣子的人们的父的权力,我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吗?

148.宁录是他所列举的享受这种祖先权力的第二个例子,但是我不明白,我们的作者因为什么理由而好像对他有点厌恶感,并且说他“不正义地扩充他的帝国,并用暴力侵犯别的家族之主的权力”。这里所说的“家族之主”就是作者在关于巴别城邦分散的叙述中称作“家族之父”的人。

怎样称呼都不要紧,我们都明白他们是谁,总之这个父的权力落在他们身上,没有第二种可能,或是因为他们是亚当的嗣子,这样,就不可能有七十二个之多,也不能同时有一个以上;或者由于他们是子女们生身的父亲,这样,每一个父亲凭借这种权力便都有了支配自己儿女的“父权”,并且这种权力的广大程度与那七十二个父亲相同,他们对于自己的后代而言就是独立的君主。他把“家族之主”进行了这样的解释以后,又很巧妙地用下述的话叙述君主制的起源:“在这个意义上,他可以被称为是君主制的创建者。”即不正义地用暴力侵犯别的家族之父支配他们儿女的权利,而这种父的权力,如果是根据自然权利获得的(否则那七十二个父亲如何得到这权力呢),没有得到他们自己的同意,就没有人能夺去它。那么,我想让我们的作者和他的朋友们思考一下,别的君主们与这个问题有多大的关系,按照作者在那一段的结论,它是不是会将那些把支配权扩张到自己家族之外的人们的一切王权都化作暴君制和篡权制,甚至化为族父的选举权与族父的同意权,而后者跟人民的同意权差别很小。

149.他在下一节中列举的的以东十二公,亚伯拉罕时代在亚洲一角的九个王,在迦南地方被约书亚毁灭的三十一个王,举出这些例子,以及为了证明这些王都是有统治权的君主,和那个时候每一个城都有一个王下放的力量,全部都是与他观点直接相反的证据,证明亚当传给他的“统治权”不是使他们成为君主的依据,因为,如果他们是凭借这个资格而拥有王位的,那么结果只有一个,或者是由唯一的统治者支配他们整体,或者每一家的父亲,都像他们一样,都是一个君主,都可以要求王位。

如果以扫的所有儿子,不论长幼,每人都有“父权的权利”,在他们父亲死后,他们都成为统治的君主,他们的儿子在其死后,也有同样的权利,以此类推,到亿万代之后,父的一切自然权利,就会被限制于只可支配他们自己生育的子女和他们的后代;父的权力会随着每个家长的死亡而终结,以便相同的父权落在他的每个儿子身上去分别支配自己的后代;这样,由父的身份而得来的权力确实会被保存下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它对于我们作者要达到的目的却没有丝毫帮助,他举出的那些例子都无法证明,他们所拥有的任何权力是基于他们身为亚当的父权的继承者而取得的父权资格,同样也不是基于自己本身的资格。因为亚当的“父权”是支配所有人类的,他每一次只能传给一个人,之后他只能再传给自己的真正继承人,因此,以这种权利为依据,世界上只能同时出现一个王。如果说所依据的不是传自于亚当的父权,那么这种资格就必然只是因为他们自己是父亲,于是他们只有支配自己的后代的权力,此外不能再支配任何人。

那么,如果属于亚伯拉罕后代的以东十二公,亚伯拉罕邻国的九个王,以扫和雅各以及迦南的三十一个王、被亚多尼伯锡克残杀的七十二个王,到贝纳德来的三十二个王,在托洛亚城交战的希腊七十个王,按照我们作者的看法,如果他们全部都是统治的君主的话,这些君王的权力很显然都是来自“父权身份”之外的其他根源中的某种,因为他们当中有些人的权力范围已经超出了统治他们自己的后裔,这又证明他们不可能全部是亚当的继承人。一个人凭借“父的身份”这种权利而提出对权力的要求,我敢说唯有在这两种情况下,它才是可以理解的或是可能存在的:或是由于他是亚当的继承人,或是由于他是可以支配他自己所生的子孙的祖辈。除了这两者之外,我敢断言没有人能够找出其他的理由。我们的作者如果能够证明他所列举的一群君主当中,有任何一个是依据上述资格之一而享有权力的,那么我也许会承认他的主张,不过他们很明显全都与他用来证明的论点毫不相干,而且还直接冲突,他的论点原本是:亚当“支配全世界的统治权理应传给了先祖们”。

同类推荐
  • 党员学党建

    党员学党建

    作品把党建读物由灌输式教育转变为服务式教材,努力为广大党员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创造条件。作品旨在激发广大党员的自觉学习兴趣,为此,行文尽量简单平实,力求做到语言生动流畅。版式设计和编排考虑了适应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阅读,尽量做到为读者提供阅读便利,体现了作品最求人性化阅读的出版理念。
  •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民主的深层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还要不要追求民主?为规避目前世界民主的种种“陷阱”,中国是否需要选择自己独特形式的民主?其现实的发展路径又在哪里?
  • 忧患百姓忧患党:毛泽东关于党不变质思想探寻(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忧患百姓忧患党:毛泽东关于党不变质思想探寻(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本书从“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概念的提出、产生的根源、发展脉络与最终形成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对于读者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权的独特性和优越性等方面有着特殊意义,能够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加深对开国领袖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6月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陈晓钢编著的《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对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的研究,首先立足于对陈独秀著作的仔细研读,在准确把握陈独秀对各类问题所持观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条分缕析,梳理出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所涉及的各主要方面。其次,是将陈独秀的社会发展思想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力求合乎逻辑地勾勒出其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因此,阅读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文献,特别是与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联系紧密的有关史料,显得尤为重要。
热门推荐
  • 我有一座怪物监狱

    我有一座怪物监狱

    我叫李甲,甲冠天下的甲。我得到了个怪物监狱。只要能完成这些怪物的管理任务,就能得到他们的力量。注:双重无限流。李甲:我平头哥今天就要打爆主神的狗头。再注:作者笑点低且诡异,鹅鹅鹅鹅鹅鹅鹅…… 企鹅群:661061146,放个书友群,假装本书很有人气的样子…(飘走 啊啊啊!才发现前几天群号是假的,搜不到,现在可以搜到了,泪目TT
  • 农门娇妻:拐个公子来种田

    农门娇妻:拐个公子来种田

    林念兮机缘巧合获得了交易系统,那前世的悲惨日子就靠边站吧。总有些不长眼的想打她的注意,也不想想这抱上金大腿的人岂是他们动得了的。可这个被她救了的男人为什么总是围着她打转,难道救个人还把自己搭进去了不成。“喂,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可好。”“全凭娘子做主!”
  • 你好维多利亚港

    你好维多利亚港

    港漂学生间的爱情及成长故事,因为遇见,所以不再有遗憾。安澜曾经因为一段失败的暗恋,整个心如死灰般,但是遇到顾黎的那一颗,忽然又有了心动的感觉。顾黎曾经答应一个人为她安一个家,只是他最后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原本只是想要逃避到新的城市,但是因为遇到安澜,他终于有了温暖的感觉。
  • 校草太坏太冷酷

    校草太坏太冷酷

    慕存熙,秦淼淼青梅竹马,相亲相爱,因为种种误会种种原因产生了分歧,最后又因相恋相思解除误会,走在了一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末日and天机

    末日and天机

    一场在末日中相互救赎的故事。(呀呀呀呀呀呀)
  • 女侠夜明珠

    女侠夜明珠

    这年由温州到雁荡这条路上突然出了两个隐名侠盗,操着关西和四川口音,常时往来出没于温州、乐清、雁荡之间,各穿着一身黑衣,头戴面具,鬓间插着一朵红绒梅花,身手矫捷,动作如飞,曾于一日夜间往来上述三地,专偷大户,人不能近,一任用尽方法,派上许多名捕,休想动他一根毫毛!最厉害是,二人偷盗以前必在事主家中留下梅花标记,有时并还留书,写明须要何种珍物和多少金银,事主胆小,知不能抗,如照所说准备,放在房中或者天井以内,人全避开,还不至于伤人,多受损失。
  • 铠甲勇士之铠甲传说

    铠甲勇士之铠甲传说

    当所有的铠甲都汇聚到同一个时空之时将会发生些什么……
  • 麦河

    麦河

    《麦河》关仁山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以以冀东平原的麦河(亦称滦河)流域农村为背景,描写了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的故事,精心塑造了回乡进行土地流转的企业家曹双羊、作为小说故事叙述者乐亭大鼓艺人瞎三白立国以及命运多舛的农村姑娘桃儿等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艺术形象,时代气息、生活气息浓厚。作品的写作真实入微地反映农村生活,以文学作品记录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命运起伏能引发人们对当代农民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 蹉爱

    蹉爱

    一段民国时期的爱情故事。以陈名,陈功,秦素素,白晓雪,玛丽等人物演绎的一段门不当户不对的情感世界,或甜蜜,或悲伤,或无奈,或悲哀……文笔差点,但是故事波澜曲折,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多多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