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5600000041

第41章

【经】尔时佛告慧命须菩提。汝当教诸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如诸菩萨摩诃萨所应成就般若波罗蜜。即时诸菩萨摩诃萨及声闻大弟子诸天等作是念。慧命须菩提。自以智慧力。当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耶。为是佛力。慧命须菩提知诸菩萨摩诃萨大弟子诸天心所念。语慧命舍利弗。敢佛弟子所说法所教授皆是佛力。佛所说法。法相不相违背。是善男子学是法得证此法。佛说如灯。舍利弗。一切声闻辟支佛。实无力。能为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所说菩萨。菩萨字何等法名菩萨。世尊。我等不见是法名菩萨。云何教菩萨般若波罗蜜。佛告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亦但有名字。名为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但有名字。是名字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须菩提。譬如说我名和合故有。是我名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如众生寿命。生者养育者。众数人。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见者等。和合法故有。是诸名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须菩提。譬如身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须菩提。譬如色受想行识亦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如是。皆是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须菩提。譬如眼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是眼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耳鼻舌身意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色乃至法亦如是。眼界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乃至意识界亦如是。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名字故说。是名字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须菩提。譬如内身名为头但有名字。项肩臂脊肋髀[跳-兆+尃]脚是和合故有。是法及名字亦不生不灭。但以名字故说。是名字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但以名字故说。是亦不生不灭。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须菩提。譬如外物草木枝叶茎节。如是一切但以名字故说。是法及名字亦不生不灭。非内非外非中间住。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是法及名字亦不生不灭。非内非外非中间住。须菩提。譬如过去诸佛。名字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名字故说。是亦非内非外非中间住。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如是。须菩提。譬如梦响影幻炎。佛所化皆是和合故有。但以名字说。是法及名字不生不灭。非内非外非中间住。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如是。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名假施设。受假施设。法假施设。如是应当学

【论】问曰。佛既不自说。诸菩萨摩诃萨福德智慧利根胜诸声闻。何以故。命须菩提令说。答曰。先舌相中已有二因缘故。使须菩提说。复次佛威德尊重畏敬心故不敢问佛畏不自尽。复次佛知众中心所疑众人敬难佛故不敢发问。所以者何。众生见佛身过须弥山。舌覆三千大千世界。身出种种无量光明。是时众会心皆惊怖不敢发问。各各自念。我当云何从佛闻法。以是故佛命须菩提。令为众人说法。言汝所说者皆是佛力。如经中说。复次般若波罗蜜有二种。一者共声闻菩萨合说。二者但与诸法身菩萨说。为杂说故命须菩提为首。及弥勒舍利弗释提桓因。尔时众会闻佛命须菩提令说。心皆惊疑。须菩提知众人心。告舍利弗等言。一切声闻所说所知皆是佛力。我等当承佛威神为众人说。譬如传语人。所以者何。佛所说法法相不相违背。是弟子等。学是法作证敢有所说皆是佛力。我等所说即是佛说。所以者何。现在佛前说。我等虽有智慧眼。不值佛法则无所见。譬如夜行险道无人执灯必不得过。佛亦如是。若不以智慧灯照我等者则无所见。又告舍利弗。一切声闻辟支佛。实无力能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况我一人。所以者何。菩萨智慧甚深问答玄远。诸余浅近法于菩萨边说犹难。何况深法。如人能食一斛饭从有一斗者索。欲以除饥是不能除。以是故说。声闻辟支佛无力能为菩萨说般若。须菩提大明。菩萨尊贵佛亦然可令须菩提欲于实相法中说。是故言一切法中求菩萨不可得。菩萨不可得故字亦不可得。菩萨菩萨字不可得故。般若波罗蜜亦不可得。是三事不可得故。我云何当教菩萨般若波罗蜜。问曰。佛命须菩提为诸菩萨说般若。而须菩提言无菩萨。与佛相反佛何以同之。答曰。有二种说。一者着心说。二者不着心说。今须菩提以不着心说空。佛不诃之。复次须菩提常行空三昧。知诸法空故。佛告须菩提。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而菩萨毕竟空。是故须菩提惊言。云何名菩萨。佛即述成。菩萨如是从发心已来乃至佛道。皆毕竟空故不可得。若如是教者。是即教菩萨般若波罗蜜。复次凡有二法。一者名字。二者名字义。如火能照能烧是其义。照是造色烧是火大。是二法和合名为火。若离是二法有火。更应有第三用。除烧除照更无第三业。以是故知。二法和合假名为火。是火名不在二法内。何以故。是法二火是一。一不为二二不为一。义以名二法不相合。所以者何。若二法合说火时应烧口。若离索火应得水。如是等因缘知不在内。若火在二法外。闻火名不应二法中生火想。若在两中间则无依止处。一切有为法无有依止处。若在中间则不可知。以是故火不在三处。但有假名。菩萨亦如是。二法和合名菩萨。所谓名色。色事异。名事异。若定有菩萨应更有第三事。而无有事则知假名。是菩萨菩萨名亦如是。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中间。是中佛说譬喻。如五众和合故名为我。实我不可得。众生乃至知者见者。皆是五众因缘和合生假名法。是诸法实不生不灭。世间但用名字说。菩萨菩萨字。般若波罗蜜亦如是。皆是因缘和合假名法。是中佛更说譬喻。有人言但五众和合有众生。而众生空但有五众法。佛言。众生空五众亦和合故。假名字有。十二处十八界亦如是。复次菩萨有二种。一者坐禅。二者诵经。坐禅者。常观身骨等诸分和合故名为身。即以所观为譬喻言。头骨分和合故名为头。脚骨分和合故名为脚。头脚骨等和合故名为身。一一推寻皆无根本。所以者何。此是常习常观故以为譬喻。不坐禅者。以草木枝叶华实为喻。如过去诸佛亦但有名字。用是名字可说十譬喻。亦但有名字。菩萨义亦如是。十喻义如先说。菩萨应如是学三种波罗聂提。五众等法是名法波罗聂提。五众因缘和合故名为众生。诸骨和合故名为头骨。如根茎枝叶和合故名为树。是名受波罗聂提。用是名字取二法相。说是二种是为名字波罗聂提。复次众微尘法和合故有粗法生。如微尘和合故有粗色。是名法波罗聂提。从法有法故。是粗法和合有名字生。如能照能烧有火名字生。名色有故为人。名色是法。人是假名。是为受波罗聂提。取色取名故名为受多名字边。更有名字如梁椽瓦等名字边。更有屋名字生。如树枝树。叶名字边有树名生。是为名字波罗聂提。行者先坏名字波罗聂提到受波罗聂提。次破受波罗聂提到法波罗聂提。破法波罗聂提到诸法实相中。诸法实相即是诸法。及名字空般若波罗蜜

【经】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色名字是常。不见受想行识名字是常。不见色名字无常。不见受想行识名字无常。不见色名字乐。不见色名字苦。不见色名字我。不见色名字无我。不见色名字空。不见色名字无相。不见色名字无作。不见色名字寂灭。不见色名字垢。不见色名字净。不见色名字生。不见色名字灭。不见色名字内。不见色名字外。不见色名字中间住。受想行识亦如是。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诸受。乃至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诸受亦如是。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字菩萨菩萨字。有为性中亦不见。无为性中亦不见。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是法皆不作分别。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住不坏法中修四念处时。不见般若波罗蜜。不见般若波罗蜜字。不见菩萨不见菩萨字。乃至修十八不共法时。不见般若波罗蜜。不见般若波罗蜜字。不见菩萨不见菩萨字。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时。但知诸法实相。诸法实相者无垢无净。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当作是知名字假施设。知假名字已。不着色不着受想行识。不着眼乃至意。不着色乃至法。不着眼识乃至不着意识。不着眼触乃至不着意触。不着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若不苦不乐。乃至不着意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若不苦不乐。不著有为性不着无为性。不着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不着三十二相。不着菩萨身。不着菩萨肉眼。乃至不着佛眼。不着智波罗蜜。不着神通波罗蜜。不着内空。乃至不着无法有法空。不着成就众生。不着净佛世界。不着方便法。何以故。是诸法无著者。无著法。无著处。皆无故。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着一切法。便增益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入菩萨位。得阿鞞跋致地。具足菩萨神通。游一佛国。至一佛国。成就众生。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为净佛世界。为见诸佛供养。供养之具。善根成就故随意悉得。亦闻诸佛所说法。闻已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忘失。得诸陀罗尼门诸三昧门。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当知诸法名假施设。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色是菩萨不。受想行识是菩萨不。不也世尊。眼耳鼻舌身意是菩萨不。不也世尊。色声香味触法是菩萨不。不也世尊。眼识乃至意识是菩萨不。不也世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地种是菩萨不。不也世尊。水火风空识种是菩萨不。不也世尊。于须菩提意云何。无明是菩萨不。不也世尊。乃至老死是菩萨不。不也世尊。于须菩提意云何。离色是菩萨不。不也世尊。乃至离老死是菩萨不。不也世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色如相是菩萨不。不也世尊。乃至老死如相是菩萨不。不也世尊。离色如相乃至离老死如相是菩萨不。不也世尊。佛告须菩提。汝观何等义。言色非菩萨乃至老死非菩萨。离色非菩萨乃至离老死非菩萨。色如相非菩萨乃至老死如相非菩萨。离色如相非菩萨。乃至离老死如相非菩萨。须菩提言。世尊。众生毕竟不可得。何况当是菩萨色不可得。何况色离色。色如离色如。是菩萨。乃至老死不可得。何况老死离老死。老死如离老死如。是菩萨。佛告须菩提。善哉善哉。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众生不可得故。般若波罗蜜亦不可得。当作是学。于须菩提意云何。色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受想行识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于须菩提意云何。色常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受想行识常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色无常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受想行识无常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色乐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受想行识乐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色苦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受想行识苦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色我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受想行识我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色非我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受想行识非我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于须菩提意云何。色空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受想行识空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色非空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受想行识非空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色相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受想行识相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色无相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受想行识无相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色作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受想行识作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色无作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受想行识无作是菩萨义不。不也世尊。乃至老死亦如是。佛告须菩提。汝观何等义。言色非菩萨义受想行识非菩萨义。乃至色受想行识无作非菩萨义。乃至老死亦如是。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色毕竟不可得。何况无色是菩萨义。受想行识亦如是。世尊色常毕竟不可得。何况色无常是菩萨义。乃至识亦如是。世尊。色乐毕竟不可得。何况色苦是菩萨义。乃至识亦如是。世尊。色我毕竟不可得。何况色非我是菩萨义。乃至识亦如是。世尊。色有毕竟不可得。何况色空是菩萨义。乃至识亦如是。世尊。色相毕竟不可得。何况色无相是菩萨义。乃至识亦如是。世尊色作毕竟不可得。何况色无作是菩萨义。乃至识亦如是。佛告须菩提。善哉善哉。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色义不可得。受想行识义不可得。乃至无作义不可得。当作是学般若波罗蜜。须菩提。汝言我不见是法名菩萨。须菩提。诸法不见诸法。诸法不见法性。法性不见诸法。法性不见地种。地种不见法性。乃至识种不见法性。法性不见识种。法性不见眼色眼识性。眼色眼识性不见法性。乃至法性不见意法意识性。意法意识性不见法性。须菩提。有为性不见无为性。无为性不见有为性。何以故。离有为不可说无为。离无为不可说有为。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诸法无所见。是时不惊不畏不怖。心亦不没不悔。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不见色受想行识故。不见眼乃至意。不见色乃至法。法不见淫怒痴。不见无明乃至老死。不见我乃至知者见者。不见欲界色界无色界。不见声闻心辟支佛心。不见菩萨不见菩萨法。不见佛。不见佛法。不见佛道。是菩萨一切法不见故。不惊不畏不怖不没不悔。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是菩萨心不怖不没不悔。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一切心心数法不可得不可见。以是故菩萨摩诃萨心不怖不没不悔。世尊。云何菩萨心不惊不畏不怖。佛告须菩提。是菩萨意及意界不可得不可见。以是故不惊不畏不怖。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一切法不可得故。应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一切行处不得般若波罗蜜。不得菩萨名。亦不得菩萨心。即是教菩萨摩诃萨

【论】释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观色法名字。非常非无常。乃至有为无为性中。不见有菩萨菩萨字如先说。一切法中不作忆想分别。菩萨住不坏法中。行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以诸法实相智慧。于诸法中求不见一定法。所谓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般若波罗蜜名字。又不见菩萨及菩萨名字。用是智慧故破无明等诸烦恼。用是不见亦不见智慧故。破着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名字。菩萨菩萨名字。诸法实相清净通达无碍。菩萨得如是智慧。若见若闻若念皆如幻化。若闻见念皆是虚诳以是故不着色等。住是无碍智慧中。增益六波罗蜜入菩萨位。得如是等利益。是一章佛自教菩萨作如是观。次后章人谓佛多说法空故反问须菩提。若诸法不空颇有一法定是菩萨不。所谓色是菩萨不。乃至如是菩萨不。须菩提作是念。诸法和合故有菩萨。我云何言一法定是菩萨。以是故言。不也世尊。须菩提善得众生空故。佛言善哉善哉。菩萨知众生空不可得故。应行般若波罗蜜。色是菩萨义。乃至无作毕竟空亦如是。须菩提入诸法深空中不疑故。能益诸菩萨故。佛赞言。善哉善哉。菩萨法应如是学一切法不可得空般若波罗蜜。如须菩提说。我不见是法名为菩萨。佛言。非但菩萨独不可见。都无有法见法者。法性无量不可见故。是故诸法。不见法性。诸法因缘和合生。无有自性毕竟空故。法性不见诸法色性不见法性。法性不见色性乃至识性亦如是。五众性与法性同名故名为性。十二处十八界有为法无为法亦如是。略说因缘。离有为性不得说无为性。离无为性不得说有为性。是二法中摄一切法故。是菩萨虽不见一切法亦不怖畏。何以故。有所见有所不见则有恐畏。若都无所见则无所畏。所谓五众乃至十八不共法。问曰。若佛已说不恐畏因缘。须菩提何以故重问。答曰。须菩提若谓法都空无所有恐堕邪见。所以者何。佛弟子得正见故名为行道人。云何言都不可见。佛知须菩提意故。说言一切心心数法不可得不可见故无畏。凡夫人欲入空中。见心心数法可得外法不可得故恐怖。菩萨以心心数法虚妄不实颠倒果报。不能示人实事故不恐怖。以是异义故重问。问曰。若尔者何以复有第三问。答曰。心心数法意识中。可见意及意识。是心心数法根本。所以者何。意识中多分别故生恐怖。五识时顷促故无所分别。欲破怖畏根本。以是故重问无咎。若菩萨能行如是般若波罗蜜。虽不见四种事菩萨菩萨字。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字。能三种因缘不畏。即是教菩萨般若波罗蜜。若但了菩萨般若波罗蜜相。是为行般若波罗蜜。不从十方求亦无与者。亦非如金银宝物力求而得

大智度论释劝学品第八

【经】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欲具足檀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具足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知色。当学般若波罗蜜。乃至欲知识。当学般若波罗蜜。欲知眼乃至意。欲知色乃至法。欲知眼识乃至意识。欲知眼触乃至意触。欲知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当学般若波罗蜜。欲断淫嗔痴。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断身见戒取疑淫欲嗔恚。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等一切结使及缠等。当学般若波罗蜜。欲断四缚四结四颠倒。当学般若波罗蜜。欲知十善道。欲知四禅。欲知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入觉意三昧。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入六神通九次第定超越三昧。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得师子游戏三昧。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得师子奋迅三昧。欲得一切陀罗尼门。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得首楞严三昧。宝印三昧。妙月三昧。月幢相三昧。一切法印三昧。观印三昧。毕法性三昧。毕住相三昧。如金刚三昧。入一切法门三昧。三昧王三昧。王印三昧。净力三昧。高出三昧。毕入一切辩才三昧。入诸法名三昧。观十方三昧。诸陀罗尼门印三昧。一切法不忘三昧。摄一切法聚印三昧。虚空住三昧。三分清净三昧。不退神通三昧。出钵三昧。诸三昧幢相三昧。欲得如是等诸三昧门。当学般若波罗蜜。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满一切众生愿。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问曰。初品中言种种欲有所得当学般若波罗蜜。今何以重说。答曰。先但赞叹欲得是诸功德。当行般若波罗蜜。未说般若波罗蜜。今已闻般若波罗蜜味。因欲得余功德。所谓六波罗蜜等。当学般若波罗蜜。复次上种种因缘说诸法空。有人谓佛法断灭无所复作。为断是人疑故言。欲得布施等种种功德。当行般若波罗蜜。若般若波罗蜜实空无所有断灭者。不应说应行布施等功德。有智者说何缘初后相违。复次前广说此略说。彼是佛说。此是须菩提说。复次般若波罗蜜深妙故重说。譬如赞德之美故言善哉善哉。六波罗蜜义如先说。知五众者见无常苦空总相别相等。六情六尘六识六触六受亦如是。一切世间系缚受为主。以受故生诸结使。乐受生贪欲。苦受生嗔恚。不苦不乐受生愚痴。三毒起诸烦恼及业因缘。以是故但说受。余心数法不说。所谓想忆念等。三毒十结诸使缠。乃至十八不共法如先说。觉意三昧超越三昧师子游戏三昧。是菩萨诸三昧后当说。欲满一切众生愿先已说

【经】欲得具足如是善根常不堕恶趣。欲得不生卑贱之家。欲得不住声闻辟支佛地中。欲得不堕菩萨顶者。当学般若波罗蜜。尔时慧命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堕顶。须菩提言。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不以方便行六波罗蜜。入空无相无作三昧。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亦不入菩萨位。是名菩萨摩诃萨法生故堕顶。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名菩萨生。须菩提答舍利弗言。生名爱法。舍利弗言。何等法爱。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色是空受念着。受想行识是空受念着。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顺道法爱生。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色是无相受念着。受想行识无相受念着。色是无作受念着。受想行识无作受念着。色是寂灭受念着。受想行识寂灭受念着。色是无常乃至识。色是苦乃至识。色是无我乃至识受念着。是为菩萨顺道法爱生。是苦应知集应断尽应证道应修。是垢法是净法。是应近是不应近。是菩萨所应行是非菩萨所应行。是菩萨道是非菩萨道。是菩萨学是非菩萨学。是菩萨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是非菩萨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方便。是非菩萨方便。是菩萨熟是非菩萨熟。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是诸法受念着。是为菩萨摩诃萨顺道法爱生

【论】问曰。何等善根故。不堕恶道贫贱及声闻辟支佛。亦不堕顶。答曰。有人言行不贪善根故。爱等诸结使衰薄。深入禅定。行不嗔善根故。嗔等诸结使薄。深入慈悲心。行不痴善根故。无明等诸结使薄。深入般若波罗蜜。如是禅定慈悲般若波罗蜜力故无事不得。何况四事。问曰。何以四事中但问堕顶。答曰三事先已说。堕顶未说故问。问曰。顶者是法位此义先已说。今何以重说。答曰。虽说其义名字各异。无方便入三解脱门。及有方便先已说。法爱于无生法忍中无有利益故名曰生。譬如多食不消。若不疗治于身为患。菩萨亦如是。初发心时贪受法食。所谓无方便行诸善法。深心系着于无生法忍。是则为生为病。以着法爱故于不生不灭亦爱。譬如必死之人虽加诸药药反成病。是菩萨于毕竟空不生不灭法忍中。而生爱着反为其患。法爱于人天中为妙。于无生法忍为累。一切法中忆想分别诸观是非。随法而爱。是名为生。不任盛诸法实相水与生相违。是名菩萨熟。问曰。是一事何以故。名为顶名为位名为不生。答曰。于柔顺忍无生忍中间。所有法名为顶。住是顶上直趣佛道不复畏堕。譬如声闻法中暖忍中间名为顶法。问曰。若得顶不堕今云何言顶堕。答曰。垂近应得而失者名为堕。得顶者智慧安隐则不畏堕。譬如上山既得到顶则不畏堕。未到之间倾危畏堕。顶增长坚固名为菩萨位。入是位中一切结使一切魔民不能动摇。亦名无生法忍。所以者何。异于生故。爱等结使杂诸善法名为生。复次无诸法实相智慧火故名为生。有诸法实相智慧火故名为熟。是人能信受诸佛实相智慧故名为熟。譬如熟瓶能盛受水生则烂坏。复次依止生灭智慧故得离颠倒。离生灭智慧故不生不灭。是名无生法。能信能受能持故名为忍。复次位者拔一切无常等诸观法故名为位。若不如是是为顺道法爱生

【经】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名菩萨摩诃萨无生。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内空中不见外空。外空中不见内空。外空中不见内外空。内外空中不见外空。内外空中不见空空。空空中不见内外空。空空中不见大空。大空中不见空空。大空中不见第一义空。第一义空中不见大空。第一义空中不见有为空。有为空中不见第一义空。有为空中不见无为空。无为空中不见有为空。无为空中不见毕竟空。毕竟空中不见无为空。毕竟空中不见无始空。无始空中不见毕竟空。无始空中不见散空。散空中不见无始空。散空中不见性空。性空中不见散空。性空中不见诸法空。诸法空中不见性空。诸法空中不见自相空。自相空中不见诸法空。自相空中不见不可得空。不可得空中不见自相空。不可得空中不见无法空。无法空中不见不可得空。无法空中不见有法空。有法空中不见无法空。有法空中不见无法有法空。无法有法空中不见有法空。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入菩萨位。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学般若波罗蜜应如是学。不念色受想行识。不念眼乃至意。不念色乃至法。不念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是心不应念不应高。无等等心不应念不应高。大心不应念不应高。何以故。是心非心心相常净故。舍利弗语须菩提。云何名心相常净。须菩提言。若菩萨知是心相。与淫怒痴不合不离。诸缠流缚等诸结使。一切烦恼不合不离。声闻辟支佛心不合不离。舍利弗。是名菩萨心相常净。舍利弗语须菩提。有是无心相心不。须菩提报舍利弗言。无心相中有心相无心相可得不。舍利弗言。不可得。须菩提言。若不可得不应问有是无心相心不。舍利弗复问。何等是无心相。须菩提言。诸法不坏不分别。是名无心相。舍利弗问须菩提。但是心不坏不分别。色亦不坏不分别。乃至佛道亦不坏不分别耶。须菩提言。若能知心相不坏不分别。是菩萨亦能知色乃至佛道不坏不分别。尔时慧命舍利弗赞须菩提。善哉善哉。汝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见法生从法化生。取法分不取财分。法中自信身得证。如佛所说。得无诤三昧中汝最第一。实如佛所举。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是中亦当分别知。菩萨如汝所说行。则不离般若波罗蜜。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欲学声闻地。亦当应闻般若波罗蜜持读诵正忆念如说行。欲学辟支佛地。亦当应闻般若波罗蜜持读诵正忆念如说行。欲学菩萨地。亦当应闻般若波罗蜜持读诵正忆念如说行。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是中菩萨摩诃萨声闻辟支佛当学

【论】释曰。内空中不见外空。外空中不见内空。有人言。外四大饮食入其身中故名为内。若身死还为外。一切法无来去相故。外空不在内空中。余十七空亦如是。不生不灭无异相。无来去故各各中不住。复次菩萨位相不念一切色为有。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念是有。不念有义如先说。问曰。菩提心无等等心大心有何差别。答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无等名为佛。所以者何。一切众生一切法无与等者。是菩提心与佛相似。所以者何。因似果故。是名无等等心。是心无事不行。不求恩惠深固决定。复次檀尸波罗蜜是名菩提心。所以者何。檀波罗蜜因缘故。得大富无所乏少。尸波罗蜜因缘故。出三恶道人天中尊贵住。二波罗蜜果报力故。安立能成大事。是名菩提心。羼提毗梨耶波罗蜜相。于众生中现奇特事。所谓人来割肉出髓如截树木。而慈念怨家血化为乳。是心似如佛心。于十方六道中。一一众生皆以深心济度。又知诸法毕竟空。而以大悲能行诸行。是为奇特。譬如人欲空中种树。是为希有。如是等精进波罗蜜力势与无等相似。是名无等等。入禅定行四无量心。遍满十方与大悲方便合。故拔一切众生苦。又诸法实相灭一切观。诸语言断而不堕断灭中。是名大心。复次初发心名菩提心。行六波罗蜜名无等等心。入方便心中是名大心。如是等各有差别。复次菩萨得如是大智心亦不高心。相常清净故。如虚空相常清净。烟云尘雾假来故覆蔽不净。心亦如是常自清净。无明等诸烦恼客来覆蔽故以为不净。除去烦恼如本清净。行者功夫微薄。此清净非汝所作。不应自高不应念。何以故。毕竟空故。问曰。舍利弗知心相常净何以故问。答曰。以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深入深着故。虽闻心毕竟空常清净。犹忆想分别取是无心相。以是故问。是无心相心为有为无。若有云何言无心相。若无何以赞叹是无等等心当成佛道。须菩提答曰。是无心相中毕竟清净。有无不可得不应难。舍利弗复问。何等是无心相。须菩提答曰。毕竟空一切诸法无分别。是名无心相。舍利弗复问。但心相不坏不分别。余法亦如是。须菩提答言。诸法亦如是。若尔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如虚空无坏无分别。诸菩萨深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作是念。诸凡夫法可言虚诳。以不真实故。菩萨漏未尽故。亦可言不清净。云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复虚诳。是时心惊不悦。须菩提知其心已。思惟筹量。我今应为说实相法不思惟已自念。今在佛前当以实相答。若我有失佛自当说。重思惟竟。以是故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是第一。亦从虚诳法边生故。亦是空不坏不分别相。以是故行者当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行。不应取相自高。尔时舍利弗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佛时默然听须菩提所答。亦可舍利弗所叹。从佛口生者。有人言婆罗门从梵天王口边生故。于四姓中第一。以是故舍利弗赞言。汝真从佛口生。所以者何。见法知法故。有未得道者亦依佛故得供养。是名取财分。又如弊恶子不随父教但取财分。取法分者。取诸禅定根力觉道种种善法。是名取法分。得四信故名为法中自信。得诸神通灭尽定等。着身中故是名身得证。如舍利弗于智慧中第一。目揵连神足第一。摩诃迦叶头陀第一。须菩提得无诤三昧中第一。得无诤定阿罗汉者。常观人心不令人起诤。是三昧根本四禅中摄。亦欲界中用。问曰。般若波罗蜜是菩萨事。何以言欲得三乘者皆当习学。答曰。般若波罗蜜中说诸法实相。即是无余涅槃。三乘人皆为无余涅槃故精进习行。复次般若波罗蜜中种种因缘说空解脱门义。如经中说。若离空解脱门无道无涅槃。以是故三乘人皆应学般若。复次舍利弗自说因缘。于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相。是中三乘人应学成

同类推荐
  • 集玉山房稿

    集玉山房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Orange Fairy Book

    The Orange Fairy Boo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坐忘论

    坐忘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洞神三皇传授仪

    太上洞神三皇传授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集验背疽方

    集验背疽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遗族Ⅱ

    遗族Ⅱ

    王传子急于将父亲秘传给他的亿元级珍贵文物出手,私底下联系神秘买家,谁知却引狼入室,引得黑帮势力和深水大鳄介入。得知内情的权钝急中生智,关键时刻阻止了这场地下交易。但珍贵文物却不翼而飞,千辛万苦查询到的真相让众人目瞪口呆……权钝遭人暗算身处危局,略知隐情的权正梁将秘藏了几十年的遗族护身符交付给权钝。而赶赴来的武天权教授将权钝带进秘密基地,说出了组织的机密,此举让权钝感到压力巨大,并且惊恐无比。恼羞成怒的包世奎视权钝为心腹大患,密谋毒计设下死局。而另一隐身诡秘祠堂的刽子手却惊悚现身,在一座古戏台上摆下血腥祭台。地狱之门开启,权钝能否逃出死亡厄运……
  • 陌上何杳杳

    陌上何杳杳

    “小狐狸,你给我站住!”“死山鸡,你别过来,你再过来,我就……我就……”“你就……你就……你就干什么?”“我就把你吃了,我可是狐狸,最爱的便是山鸡了!”“老子是凤凰,最擅长吃狐狸了!”“禽兽授受不亲,你们鸟族都这般轻浮放荡吗?”“别的鸟大抵如此,天可见怜,只余下我这么一个痴情种……”“我说了不喜欢你就是不喜欢!”“无妨,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陌上花开,星河光转,我终是等到你了——小狐狸!这一次,你休想丢下我!
  • 我才不会跟竹马谈恋爱

    我才不会跟竹马谈恋爱

    学校里都说陆辞脾气暴躁、说话毒舌、成绩NO.1,是一个集齐帅气与优秀于一身的不良少年。他守着自家白菜十几年如一日,可是某天突然被只猪给拱了,他想死的心都有了。看着小白菜失恋,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早点把小白菜收入囊中。然而……小白菜:“就算我从十八楼上跳下去,就算我单身一辈子,我也不会跟陆辞在一起!”陆辞看着主动被小白菜拉起的手,挑眉轻笑:“哦……原来我是你就算跳楼,就算单身一辈子都想要在一起的人啊。”“我才不会跟竹马在一起!”这是个性格霸道腹黑的竹马狼跟只小白兔的故事~青梅竹马-微虐+甜
  • 另类女尊,颜王驾到

    另类女尊,颜王驾到

    云梓可能是第一个看小说看死的吧,还偏偏穿越到了一个女尊王朝!“哇!上帝是看我单身了二十一年,所以让我在这里找美男是么?”我只能说,妹纸,你想多了,渐渐的,云梓发现这个世界好像是她看过的一本小说,她的身份……貌似就是本文女配?本打着女主不惹我我就不惹她的云梓,在原女主一次又一次作死之中,终于忍不住了!我要逆袭!!
  • 樱花盛开的季节

    樱花盛开的季节

    花开花落会有时,看樱花普出的三段恋曲:樱花序,樱花烙,樱花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十界杀神

    十界杀神

    平凡少年,无意中得到了传说中的炼血大法,从此他的一生变得不再平凡。他一下子成了所有人的公敌,被所有人排斥。在这个世界中,他到底该如何生存了?是四处逃亡,还是与整个世界为敌?一切尽在他一念之间。
  • 暮色深处的你

    暮色深处的你

    周褚阳,他野性、神秘,原本为黑暗而存,直到遇见温敬,早已封固的内心渐渐有了一丝柔情。温敬,她张扬、独立,原本安之若素,直到遇见周褚阳,才明白这世间会有如此飞蛾扑火般的眷恋。如果他们的相遇注定是一场不可言传的劫难,她愿意为他义无反顾——“没有人能拒绝命运。我选择你,这一生都不会错。”所有无法宣之于口的苦,都是在等不善言辞的甜。终有一天,你会遇见那个人。即使从未表明彼此的心意,你也愿意追随他的脚步。万里之途,从生至死,永不结束。
  • 邪王独宠顽妻

    邪王独宠顽妻

    本文为轻松搞笑文,坚决不虐:一朝穿越,苏笑笑得了个便宜儿子。但儿子的爹却不知死哪儿去了?“走,儿子,娘给你找个便宜爹去!”路人甲挺帅的,但没钱!路人乙挺有钱的,但人却实在是不符合她的审美观。苏笑笑拔拉着便宜儿子一路走一路找便宜爹的故事……(全文完)(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天才神医五小姐

    天才神医五小姐

    她,21世纪,令人闻风丧胆的女杀手,犹如一朵妖娆的红玫瑰一样,一触必死。然而意外的穿越到另一个大陆。穿越就算了还穿越到了一个人人唾弃的废材身上,我呸!然而废材就算了怎么还有人对废材感兴趣的?瞅瞅人模人样的怎么骨子里尽是无赖?说好的冷酷无情去哪了?说好的不近女色去哪了?说好的是个杀人狂魔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