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6800000017

第17章 亨利·贝色麦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钢铁的重要性尽人皆知。曾有人把钢铁形象地比喻成工业生产中的元帅。而让这位元帅升帐的人,是19世纪英国的发明家亨利·贝色麦爵士。

贝色麦是英国哈福德郡人,于1813年1月19日出生于该郡的查尔顿。这里离伦敦不远,经济比较发达。在工业革命时期,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东南部地区,机器工业发展得特别迅速,贝色麦就生活在这个地区,从小就受到了工业化生产的熏陶。

贝色麦的父亲原籍法国。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迁到英国定居。关于他父亲的情况,诸书说法不一。有的说他是个发明家,有的说他是一位工程师,还有的说他是工厂主。不管怎么说,他的父亲熟悉工程技术,这是没有疑问的。

正是因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所以贝色麦从小就具有接受技术教育的有利条件。贝色麦一生中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只上过小学。他后来的知识,都是在实践中自学的。贝色麦的父亲开办了一家工厂,父亲的工厂就是他学技术的学校。他一生中有许多发明,为完成这些发明所需要的技术和知识,大部分都是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学到的。

贝色麦生性聪颖,爱动脑子。还在很年轻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了从事发明创造的才能。18岁时,他离开故乡,只身一人到伦敦去谋求职业,独立生活。这时,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进入完成阶段,科学技术方面的各种发明,不断涌现出来。这种时代环境,为贝色麦提供了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据说,他在伦敦工作期间,就已经有了多种发明。

不到20岁时,他就发明了一种机械冲压法,可以用冲压的方法在邮票上自动加盖邮戳。他的这一发明引起了英国政府的注意,很快就被采用了。由于使用这种机械,不仅邮局工作人员减少了很多麻烦,而且政府每年可以挽回50万英镑的经济损失。不过,英国政府没有因此给他以奖赏,不少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毛头小伙子,而那项发明看上去也算不上复杂,用不着给他奖励。这件事对贝色麦刺激很大,他终生都念念不忘。从那以后,他再从事各项发明时,总要设法获得专利证书,以此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贝色麦还发明过一种制造铜粉的机械。铜粉俗称“金粉”,由铜锌合金的黄铜加工制造而成,是一种金色颜料。铜粉因为用途很广,而加工制造又颇费功时,所以在市场上售价很高。贝色麦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心对当时制造铜粉的方法加以改进。

他一方面钻研有关的技术书籍,一方面进行研究和实验,发明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制造铜粉的机械。可是,起初用这台机械制造出来的铜粉,既不平滑,又无光泽,同市场上出售的铜粉比较起来,相差很远。于是,他又对这台机械做了多次改进,终于制成了性能完善的机械。贝色麦用这台机械制造的铜粉,完全达到了市场上出售的同类产品的质量。

贝色麦发明了铜粉制造机械后,为了不让外界知道,并没有立即申请专利权,而是把它藏在家里,自己制造铜粉。贝色麦这时的想法是,利用这台机械制造铜粉出售,将获得巨额收入;然后利用这些钱财作为经费,从事研究和制造,以便取得更多的发明。他的这种做法和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除了以上两种发明外,贝色麦还对排字机做了一些改造。他还研究过玻璃制造工艺,并加以改进,提出了新的制造方法。对于青铜合金,他也进行过较多的研究。青铜既可以通过铸造的方式来生产一般机械零件和艺术品,也可以通过压延的方式来制造板材、棒材、管材等各种半成品。贝色麦经过研究,对青铜片的压延工艺进行过许多改进,获得了人们的认可。

19世纪50年代初,俄罗斯与土耳其之间爆发了战争,战火很快蔓延到整个克里米亚,史称克里米亚战争。接着英法联盟也卷了进来,1854年,英法两国向俄罗斯宣战,并派兵进入克里米亚。英国整个国家的注意力都转向了这场战争,贝色麦也不例外,他很想为战争做点什么事情。

首先,他对战士们手里的武器做了改进,发明了一种新式步枪,叫来复枪。这种步枪的枪膛里刻有来复线,它发射出去的子弹以旋转方式向前运动,弹道比较稳定。用这种步枪进行射击,不仅射程远,而且命中率高。实验结果表明,来复枪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步兵作战武器。

发明了来复枪以后,他又把注意力转向了大炮。当时士兵所用的大炮性能不太好,炮弹出膛以后,因为空气的阻力等因素,常常在空中翻滚,不能保持稳定的弹道,从而影响射击的准确性。贝色麦擅长机械技术,他决定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国家解决这一问题。

从物理学上我们知道,旋转中的物体在运动时,会保持沿转轴方向的稳定。如果枪弹在飞行过程中,能够以飞行方向为轴线旋转,那么它就会避免翻滚现象,保持稳定的弹道。贝色麦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来复枪,效果很好。现在,他还要沿着这一思路,制造出来复炮来。

那么,如何才能让炮弹在飞行时旋转起来呢?当然应该像来复枪一样,在炮膛里边刻上来复线,并使炮弹与炮膛密切吻合,这样火药在燃烧时,推动炮弹沿来复线运动,炮弹自然就旋转了起来。大炮装上这种炮弹,就可以打得更远、更准确。

根据这一设想,贝色麦设计出了新型的大炮。他兴致勃勃地把这一设计递交给了英国陆军部。

让贝色麦颇感失望的是,英国陆军部相当保守,对他的发明不感兴趣。于是,他想到了法国。一方面,法国是当时英国的盟友;另一方面,他本人是法国人的后裔,他父亲是法国革命爆发时移民到英国去的。所以,他对法国从内心里有较强的亲近感。就这样,贝色麦带着他的设计,来到了法国。

统治法国的拿破仑三世对他的设计很感兴趣,鼓励他做实验。实验的结果,新式大炮确实打得又准、射程又远。于是,这种炮很快被用来装备部队。可是不久,问题接二连三地反馈了回来:有时炮弹发射出去后力量不足,有时发生卡膛现象,后来还发生了几起炮膛爆炸、炮手伤亡的重大事故。新式大炮不但没有杀伤敌人,反倒毁灭了使用武器的人。军方不得不将这种炮从战场上撤了下来。一时间,人们对新式大炮议论纷纷,而且对贝色麦也产生了怀疑。

贝色麦面临巨大的压力,但他相信自己的设计无误。在他及有关方面的要求下,军方对这些事故进行了仔细的调查。

调查报告不久就出来了。在法国一位大炮专家的介入下,调查报告对事故原因做了正确分析:当时法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大炮都是用铸铁制造的。用这种方法铸造的炮膛相应来讲不够规整,很难满足来复线对炮膛的要求。而新式大炮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对炮膛与炮弹之间的间隙有严格要求:当炮弹与炮膛之间间隙偏大时,火药爆炸后的气体会向外泄露,导致弹丸旋转力量不足,效力不大;当炮弹与炮膛之间间隙偏小时,火药爆炸使得炮膛内压力猛增,炮膛内外温度分布不均匀,而铸铁本身坚韧性不够,不耐高压,这就容易导致炸膛。因此,问题出在铸炮所用的材料上。如果能炼出耐高压的坚硬而又有韧性的铁来,新式大炮就不会出问题。

调查报告虽然公布了,但人们对贝色麦大炮造成的事故仍心有余悸,没人敢再按他的设计去制造大炮。他费尽心血研制的新式大炮,转眼就成了一堆毫无用处的废铁。

耐人寻味的是,英法没有采纳贝色麦设计的新式大炮,可他的设计思想却被德国人接受了。1855年,在巴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德国工程师克虏伯展出了贝色麦梦寐以求的钢质来复大炮。大炮试射的结果,发射3000发炮弹,炮身安然无恙。事实证实了贝色麦的设计是完全正确的。

面对在法国的挫折,贝色麦没有气馁,他想,只要突破材料这一关,新式大炮就能起死回生。于是,他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冶炼工作上来,下决心炼出高强度的铁来,彻底解决新式大炮炸膛问题。

贝色麦所要炼的那种坚硬而又有韧性的铁,实际上是钢。可当时,他对冶铁一无所知,于是,他便从头学起。首先,从冶铁的基本常识出发学起。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内,贝色麦几乎读遍了有关冶金问题的所有书籍。与此同时,他还到英国各地的炼铁工厂去进行参观,详细考察了当时的炼铁方法。为了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钢铁生产实践更多地结合起来,他还建立了工厂,以之为基地进行实验。经过刻苦的钻研,他终于掌握了有关冶铁的基本知识。

在贝色麦做实验的年代,制造业用的铁,基本上只有两种。一种是铸铁,也就是生铁。它的含碳量高,很坚硬,但也很脆,抗张强度小,主要用于熔化后铸造发动机的汽缸、机座以及其他产品等。生铁因为质地坚脆,所以容易断裂,这是它的一大缺陷。贝色麦设计的新式大炮,就是用生铁铸造的。

另一种是抗张强度大得多也柔韧得多的熟铁。熟铁因为比较软,所以可用锻、压和其他成型方法,来制造铁轨、船壳、桥梁和各种机器部件。这种铁因为质地柔软,在高压情况下容易变形,因此其用途也受到较大限制。

直接从炼铁炉里炼出来的铁是生铁,生铁的含碳量很高,在2%以上。设法把生铁中所含的碳去掉,就得到了熟铁。熟铁的含碳量一般在0.04%以下。含碳量介于二者之间的,是钢。相对于生铁和熟铁而言,钢的性能非常优越,既坚硬又有韧性。但在当时情况下,钢的制造非常困难,因此它很昂贵,被人们视为珍贵金属。要用它来铸造大炮,显然是不现实的。当然,如果能找到廉价快速制造钢的方法,则又另当别论。现在,贝色麦所做的,就是要找到这种方法。

传统炼钢方法是先把生铁炼成熟铁,然后再往其中加入适量的碳使其变成钢。要把生铁变成熟铁,当时采用的是氧化法,即向生铁中加入氧化剂(一般是铁矿石),加热使其处于熔融状态,这时生铁熔液中的碳就会与氧化剂起反应,从而被脱去。

贝色麦认真研究了把生铁变成熟铁的方法。他把经过仔细称量的铁矿石加进生铁中,然后将混合物加热,使其处于熔融状态。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氧化铁中的氧原子与生铁中的碳原子结合而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进一步燃烧变成二氧化碳逸出。这时,炉子中留下的就是熟铁。

根据实验结果,贝色麦想到:既然把生铁中的碳原子氧化就可以得到熟铁,为什么不能用别的加氧方法把碳烧掉呢?例如用鼓风机直接向生铁熔液吹风,这样空气中的氧气就会与生铁熔液中的碳原子反应,使其脱碳,从而得到熟铁。

贝色麦的建议遭到了一些专家的反对。这些专家认为,用鼓风机向生铁熔液吹风时,吹进去的冷空气会使铁水冷却、凝固,从而导致整个冶炼过程停止。

贝色麦没有盲目听从专家的意见。他觉得,自己的建议是否可行,应该通过实验来做出鉴定。实验的结果与专家们的意见正好相反,鼓进去的风不但没有使铁水降温,反而因为其中的氧原子与生铁中的碳起反应燃烧放热,而提高了铁水的温度。

第一次实验时,当鼓风机向生铁熔液中吹风时,本来已经平静的炼铁炉中突然燃烧起来,反应进行得异常激烈,几乎失去控制。这使他非常紧张。他没想到铁水中的碳和其他杂质氧化时居然会放出如此大量的热。好在这一过程只进行了十几分钟。氧化完毕,他才如释重负。实验证明,鼓风法不再需要附加外界燃料,它降低了成本,而且简便易行,确实是一种熟化生铁的好方法。

随着实验的深入,贝色麦进一步想到,在熟化生铁的过程中,如果让反应在适当的时候就停下来,不让生铁中的碳完全脱去,而是让它保留在2%~0.04%这样的范围之内,那就直接得到了钢。用不着像传统的方法那样,先由生铁炼出熟铁,再经过熟铁阶段得到钢。当然也就不用再花钱去买进行这些中间过程所需的大量燃料。

为了验证这一设想是否可行,他在伦敦的圣潘克利斯自己开的工厂里,建起了一座固定式的大熔炉,熔炉高约1.2米,可以装进350公斤生铁,炉底有6个风口。贝色麦用它认真做了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完全可行。于是,1856年8月,在切尔滕哈姆南不列颠科学振兴年会上,他作了题为《不用燃料制造熟铁和钢的方法》的报告,介绍了自己的炼钢法,同时还把精心写成的论文送到杂志上发表。从此,他的鼓风炼钢法正式公布于世。1860年,经过改进的第一个可移动的转炉建成投产。人们一般把这种熔炉称为“贝色麦转炉”。由于它以酸性材料做炉衬,因此这种炼钢法又被称为“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

同类推荐
  •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名人传记丛书:张良

    名人传记丛书:张良

    名人传记丛书——张良——勇进知退的一代“谋圣”:“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中华女杰(近代卷)

    中华女杰(近代卷)

    妇女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从夏商开始至今,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和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中国妇女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陈家新编著的《中华女杰(近代卷)》遴选了1840年以后至1949年20位中华女英雄,讲述她们的故亊,宣扬她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女性特有的崇高风范、品格。《中华女杰(近代卷)》收入的人物有傳善祥、周秀英、秋瑾、向警予、陈铁军、杨开慧、冷云、赵一曼、刘胡兰、萧红等。
  • 邵氏佳人录:你应该是一场梦

    邵氏佳人录:你应该是一场梦

    著名影星郑佩佩、杨恭如联袂推荐。豆瓣、知乎、天涯、新浪四大网站知名作家、影评人联袂撰写。电影王国里最美丽的记忆,珍藏在胶片里的风言影语,她们秀雅/聪慧/才艺双馨/像一场梦,辉煌了半个世纪。3代影后的荣耀与陨落,22位巨星风光背后被时光掩盖的情史。每一种美,都诠释着不同的结局,星光或尘埃全凭自己。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腹黑王爷宠月妃

    腹黑王爷宠月妃

    女主穿越到了北域国,成为了洛家三千金.......还被皇帝赐婚给了腹黑男九王爷,成为了他的九王妃,多次险些丢失性命.........
  • 剑动云海之神尊崛

    剑动云海之神尊崛

    少年自天郡城出,手持通天神剑,劈世界之门,闯向了那决彩的大千世界,一代至尊从此诞生。
  • 今天又是快乐的一天

    今天又是快乐的一天

    我就是比你升级快!就是比你强!就是要锤扁你!
  • 征服太空之路(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

    征服太空之路(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

    《征服太空之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向你展开一幅幅美丽的太空画面,让你在学到有关太空知识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独特的太空美,相信定会使你受益匪浅。现在就开始这次意义深远的太空之旅吧。《征服太空之路》对从人类最初的飞翔之梦到未来飞行器的发展趋势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 他从黑洞来

    他从黑洞来

    既以实力慑天下,何以露脸乱芳华;他是邪恶与恐怖的克星,是连地狱魔王都惧怕的男人;他所走过的地方,一切恶势力都将变成冰凉的地狱;他从黑洞来,为拯救亿万同胞,不得不重返黑洞......故事从重生到绝美校花弟弟身上开始......
  • 摄政毒妃不许跑

    摄政毒妃不许跑

    宗政离渊,燕国权倾朝野的摄政王殿下,本以为娶了叶静宸,不过是个废柴,却没想到竟是个浑身带着毒刺的宝贝,但也是个让人头疼的野猫;上打太后,下打花花蝴蝶,偶尔逛个青楼勾搭勾搭花魁。摄政王殿下表示对这个“问题王妃”很头疼,尤其是这小野猫还“勾搭”了好几个男人……殇瑾轩对她说:小叶子,你若喜欢这天下我都夺了送与你,你想要什么我都给你弄到,你给我生个小小叶子如何?叶峰对她说:主子,上刀山下火海只要是你的命令我都去做,若想要江山,江山奉上,若想要江湖,江湖奉上,若想要归隐田园,峰也定然追随!宗政离渊:你们都当本王死了吗?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宸儿,想要什么本王去取,别累着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he Coming Race

    The Coming Ra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高考:南京大学1977、1978级考生口述实录

    我的高考:南京大学1977、1978级考生口述实录

    1977年10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对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同一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在无数人彷徨的身影中,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中国,一度前途灰暗的青年人看到了希望。1977年12月,全国各省十三届高中毕业生——570万人涌向了高考考场,踏上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征途。1977年的寒冬,考场上却散发着郁郁勃发的生气,数百万考生正在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着未来的轮廓。第二年春天,27.3万大学新生踏入大学校园,在高校停止招生的十年寒冬后,终于等到了春回大地。1978年9月,新一轮的高考再一次拉开帷幕,前后两届共1000多万的考生,重新燃起了掌握自己人生的激情。
  • 问渠哪得清如许:那些扣击心灵的经典哲理美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那些扣击心灵的经典哲理美文

    185篇人生哲理美文,185段经典的人生哲理感悟。一篇美文就是一道独特的人生风景,让您品味生活的千滋百味 一种感悟就是一泓深邃的哲理清泉,助您开启生命的智慧之光。这一篇篇充满智慧的美文,充满哲理的感悟,教会我们用心去拥抱生活,用爱去点燃希望。
  • 魅姬一笑倾城

    魅姬一笑倾城

    她,穿越异世,成一国之公主!既来之则安之,难得来这么一遭,不好好见识见识那真是对不起自己。易钗而行,玩转江湖。本是无心,却不想招惹到了桃花。…妃子要杀她,大家小姐要杀她,皇帝要杀她,使臣要杀她,江湖一些人对她动杀机,还有…。终于,她不再忍,尼妹的,别把本姑娘的低调当成懦弱,她好欺负了是不是?于是,什么皇帝,本姑娘让你江山易改,玩死你们!什么江湖,她放话出去,本姑娘的出现就是让江湖身不由己!一路走来,三国鼎立,从皇宫到江湖,她又到底迷了多少人的眼?请大家支持,求收藏,求人气,求宣传推荐!喜欢的朋友可点击页面‘加入收藏’一项,能随时看到更新,随时找到文文!注意注意:台风的文不会坑,童鞋们可以放心收藏看!!!在此,台风厚脸皮再推荐自己的两本文文。“女皇,给我名份吧。”将要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