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4300000004

第4章

寂光有相

玅宗曰經論中言寂光無相乃是已盡染礙之相非如太虗空無一物良由三惑究竟清淨則依正色心究竟明顯故大經云因滅是色獲得常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仁王稱為法性五陰亦是法華世間相常大品色香無非中道是則名為究竟樂邦究竟金寶究竟瓊樹因此之故異論紛然既曰寂光理土安可而言有相是以淨覺法師即便破云且常寂光者實三德之妙性也離為三法合成一性一尚無一豈有苦樂華胎之相乎當知無相之言其語由略具足須云無相不相所謂無生死相不涅槃相強而名之稱曰實相乃至云今問無礙之色豈是胎獄之相耶若是此相正存礙色應覆之以屋著之以衣一何麤弊乎又云寂光定無相三土定有相今輙評之考詳二說須依妙宗一家所談圓旨妙在於斯即處常離離處常即雖有即離二名其體常即是一故不二門云在性則全修成性起修則全性成修性無所移修常宛爾若其然者修性平等事理互融三諦互即妙覺所證不出九界寂光所顯不逾三土是則阿鼻依正全處極聖之自心毗盧身土不逾下凡之一念豈離伽耶別求常寂不達斯旨於道何為所言寂光究竟者即是實報土中等覺菩薩修其圓頓之觀破其最後無明證其寂理雖以修性乍分人秖是一豈可在於實報却是有相至於寂光空無一物既有能修之人能修之觀即有所破之惑所證之理土為所依人為能依如仁王云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人之與土昭顯若此何以輙云寂光無相空無一物如茲錯說誠為可悲夫由所言寂光無相者但是無其染礙之相還有清淨相耳妙覺果佛法性五陰其佛住處名常寂光能所顯然安得無相故妙樂云本有四德為所依修得四德為能依能所並有能依之身依於能所所依之土二義齊等方是毗盧遮那身土之相既言二義齊等即是修性體同豈可隔越頓同偏真猶如太虗耶若爾既不許寂光無相玅玄那云寂光理通如鏡如器諸土別異如像如飯業力所隔感見不同又釋籤云諸佛寂理神無方所所依寂境號常寂光是故砂石七珍隨生所感又輔行云常寂光土清淨法身無所莊嚴無能莊嚴為眾生故而取三土據此三文皆云寂光無相正合淨覺之說何得固違當知不然良以常寂光土若對下之三土體用說之寂光為體故屬於理三土為用故屬於事若就寂光自說是則事理融即修性體同豈今性顯頓去其修始本一合究竟所證雖以三惑究竟清淨而法性五陰之色宛然況淨名疏顯將寂光為佛依報故知不可定執報土有金寶等寂光定無斯乃迷名全不依義今具出之使無迷惑儻不然者更請自裁。

四土橫豎

法界平等凡聖源同如云阿鼻依正全處極聖之自心毗盧身土不逾下凡之一念但以眾生邪倒迷悟亢分十界因果既殊四土昇沈各立眾經委說諸論具明天台制疏廣伸荊溪記中備釋土有橫豎教有減增古德壅而莫通後學迷之叵曉予因暇日考究諸文點出自昔之疑故使煥然冰釋科分為四初示文旨二辯橫豎三明用教四伸疑妨。

初示文旨者

止觀云若以四諦豎對諸土有增有減同居有四方便則三實報則二寂光但一若橫敵對者同居生滅方便無生滅實報無量寂光無作淨名記云然約橫論同居具四餘三漸減例之可見玅樂云一家明義以土對教具如止觀及淨名疏並有用教橫豎二對橫論土體與教相當豎論約土用教多少(云云)。

二辯橫豎者

若據止觀以同居有四方便則三實報則二寂光但一故名為豎以四諦敵對四土無復優劣是故言橫如玅樂云橫論土體與教相當豎論約土用教多少何以淨名記云然約橫論同居具四餘三漸減例之可見且此二文橫豎敵體相違如何甄簡舊說紛然少遇達者或曰止觀同居有四至寂光但一謂之豎者此即土中用教之義如云豎論約土用教多少即其義也淨名記曰然約橫論同居具四者此即以教對土之義同居四教敵對四土是故言橫即同止觀橫論土體與教相當義也或曰四土各論故曰橫上下相望故曰豎以消兩處橫豎之文或約四句開合而說或約捨報未捨報以明各有義章茲不委敘若見正義自知其非今詳祖詰依附文旨究而伸之使無疑壅然其兩文用與敻殊若欲會同愈增凝結今為說之三義永異一者四土前後不同止觀明土先說同居次第至於寂土淨名所說先明究竟次第始至同居何者止觀正明圓人修其圓觀發大心中諸土用教所以機既增減不同是故教亦多少有異同居既有四機故說之以四教至於寂光唯一圓機但用一教從寬至狹始自同居終於寂土淨名先明寂光至於同居者斯乃正明寂光說法故爾若究竟寂光無說無示今言說者乃中下寂光若於實報土中橫明寂光說法者說無作四諦即果報土說一實諦即常寂光若方便同居中說一實諦即方便同居土中寂光說法是以先明寂光至於同居其既兩文明土前後不同安可會齊二者四土橫豎不同者止觀四教敵對四土曰橫四教增減對土曰豎今淨名記自就下三土橫論寂光說法故云然約橫論同居具四蓋由淨名疏云若究竟寂光無說無示而言說者法身冥資一切無說而說即是法身說法也此則明其究竟寂光無有言說次約下之三土說者乃云若約果報明常寂光分別二種說法不同若說無作四諦即果報土說一實諦即常寂光記即釋云有果報邊須云苦集以有苦集須具四諦於果報中分論寂光須從理說故唯實諦義亦當於寂光說法此則實報橫論寂光說法至明方便同居橫論寂光說法疏中秪云下兩土類此可知文旨既略記即釋云有餘同居俱得橫論即寂光土若有餘中亦說無量以對一實或說通以對一實故有餘中若說一實即有餘中寂光說法實報例之亦應可見明其實報方便橫論寂光說法文旨既廣於義易曉至明同居橫論寂光文中但云然約橫論同居具四以由同居或說藏教以對一實或說通以對一實或說別以對一實或說圓以對一實此即事理對明故同居中說一實諦即同居中寂光說法故曰橫論文旨泠然古人不曉會同止觀橫豎義者謬之甚矣三者四土對教不同者止觀四教敵對四土曰橫同居對四寂光對圓曰豎及乎淨名寂光對一實諦實報對其無作方便對通別等如此不同人何不見今既指出照了可知請尋疏記點對分明狐疑自決余患斯文即有歲月因得其旨足之蹈之若爾橫豎二文以如所辯且妙樂云一家明義以土對教具如止觀及淨名疏並有用教橫豎二對橫論土體與教相當豎論約土用教多少自舊疑曰止觀發大心科所明橫豎其義可知淨名疏中修因說教兩科俱明四土妙樂所指為指何科以明橫豎此義雖顯不知之者異論多途皆是臆談全無所以荊溪祖師明文已說盲者不見致生異端今直伸之以決其瞙須知玅樂所指正是說法科明其橫豎如上所示下之三土橫論寂光說法之文是也故輔行云若轉法輪準第一卷橫豎對諦及淨名疏明諸土說法用教增減比說可知非荊溪莫能指出非積學莫能得知善須究詳無令造易。

三明用教

二先明方便用通次明實報用別且初義者方便土中為用通否若云用者觀音義疏云但說次第不次第兩種大乘故不須餘力餘法化也唯用別圓始云不須通教輔行云大乘初門調機入頓為知故學於此二途如何剖判或曰方便須用通者是小衍義不用者是真中義作此說之全無所以今意伸釋方便用通者若約方等三藏之機斷見思惑遇緣命終生於彼土故不須通以由此人於方等會橫豎兩機並已聞通法至於彼土不須用通若輔行云須用通者此約鹿苑之中三藏小機斷惑命終生至彼土須當用通葢緣此人在於鹿苑未曾聞通今生方便須以通教大乘之法融通三藏小乘之執調停機熟堪入圓常故輔行云在方便土須通教者此約不至方等會人此文照之驗知用通正被鹿苑小機明矣若方等藏機生彼決不用通文旨顯然何為不信次明實報用別者輔行云若爾實報何須用別耶答約教道說證道必無自舊疑曰輔行云約教道說還被機否始曰被機稱實感報方曰實報安有別人若不被機既教道則有豈不被機或曰荊溪既云約教道說還須被機實報雖無別人而為圓機說其別法例如香積純圓菩薩而來此土學雙流行此等並是為他故學如此說之宛如戲劇閉目穿鑿不足評量今謂實報教道須用別者正被同居方便別機若爾今問實報用別何以將同居方便答之莫也義不相當須知道理合然如同居四教各立教主各被機緣別佛為其別機說別行位一教始終令其行人依教起行破一品無明生實報土而於彼土破十二品無明盡成妙覺果佛此乃並約教道說之若證道說者行人但恐不入初地破其一品無明若入證道不復名別何甞有人在別教破十二品無明成玅覺佛由是之故輔行即云約教道說證道必無不達之者於實報土求別機別教者一何昧哉此義教門最為難事今之學者善須究之同居既爾方便例然。

四釋疑妨

問五濁輕重同居淨穢如常所論未審體析巧拙方便淨穢若何判之刊正。

云通人體色即空故巧藏人析色明空故拙妙宗云體觀感淨不專通人衍門三教對三藏析俱明體法然此兩說並皆可用刊正雖約藏通兩教以明巧拙此亦一往說之通既是巧別圓可知義當小衍與妙宗同不可人情強生分別。

問次第頓入實報淨穢其旨如何刊正。

云別人漸修次第三觀登地入實以之為穢圓人頓修一心三觀登住入實以之為淨妙宗曰若論實證此土唯有圓聖所居別人初地證與圓同稱實感報有何優降今就教道十地不融致所感土異於圓人故約漸頓分於淨穢然此二說刊正為當以由別人久習次第三觀雖入初地證與圓同涉其方便是故言穢圓人始終頓修三觀故名為淨耳妙宗以別教十地不融為穢者深不可也今明實報淨穢安有十地教道不融亦則未合次第頓入之文成難取信矣。

問分證究竟寂光淨穢為是何義刊正。

曰由分證寂光方生實報今約分證猶帶無明故穢究竟無明已盡故淨義編曰無明分破證少分無相故穢無明全盡證究竟無相故淨此二說者須依刊正疏中顯云分證究竟寂光淨穢此則等覺已還無明未盡是故言穢妙覺究竟無明永盡故名為淨義編有相無相之語未為善矣。

問中下寂光與果報土何。

簡答事理不同過德有異無明感報受生從過從事而說名果報土三德之理分顯從理從德為言故曰寂光秪此兩義伸之果報寂光明矣。

問淨名記云藏通對於同居別對有餘以橫豎兩義如何收攝。

答此約界內外說非橫豎義收藏通界內之教對於同居別圓界外之教對於二土別對方便圓對實報寂光既極故不對之若不知者誠為難矣。

教行五章

節經三分始則道安法師釋題五章出自天台智者教行各立機應兩分超過北七南三永異慈恩賢首今宗學者猶未達於精微滯教封文致妄生於穿鑿今陳短見以遣眾非大分四科揀判區別初示難二評非三正義四釋疑。

初示難者

自舊疑云玅玄釋經總題乃用五重玄義於五義中復有二種一曰約教謂名用體宗教相二曰約行謂名體宗用教相及乎釋題但用約行若據妙玄文句教正行傍應用約教何以棄教而用約行釋者何耶。

二評非者

或曰若據三部分對教行傍正妙玄既是教正行傍今釋總題理合用約教五章大師妙玄特用約行五章者此乃俯順滅後機緣自行造修因果義便故用約行不用約教也斥曰教行兩種五章並是佛世被機大師妙玄用約行五章釋總題者乃釋佛世經題那云約行五章是順滅後被機耶作此之說莫也佛世但有約教而無約行至乎滅後方修行耶或曰玄文其實教正行傍及乎釋題廣明約行五章者此乃將止觀中觀心五章寄在妙玄教解中辯所以大師釋題乃用約行五章也故妙樂云凡釋大義並指玄文名體宗用三一總別寄行約教斥曰若云將止觀中觀心五章寄於玅玄教解中辯者且止觀中十大章未審指何章為觀心五章非但妄指文旨抑亦不知妙樂文旨生起來意故也或曰妙玄釋題大師不用約教而用約行五章者然此兩種五章雖云約教約行若望止觀正明行相此二種五章並屬於解今云約行者附如來當初自行造修一番行行從因至果名為約行非同止觀之行亦引妙樂寄行約教之文以為誠證斥曰約行五章既釋佛世經題如來說經必對機說法機緣聞法起行造修正屬佛世機緣所修之行那云約行五章附當時如來一番行行次第而說作此釋義非但機應不分亦乃不善天台約行五章釋經之義。

三正義者

先究自來先達將三部教行傍正之義難乎教行兩種五章云妙玄既是教正大師釋題何不用約教五章釋題而用約行者何耶作此之問非但問意不成亦乃望名釋義應返質云妙玄文句教正行傍與教行兩種五章兩處教行為同為異若云是異何作此問若云是同且玅玄釋題判教文句消釋經文故云教正若玅玄七番共解中觀心一釋文句四釋中觀心一釋故曰行傍雖有教行傍正並是大師就如來滅後釋經判教自論若約教五章乃是如來果後起用設教而說若約行五章自是佛世法輪之下機緣聞法起行造修得益邊論若然者兩種五章教行兩字與三部分教行兩字豈同日而語哉望名釋義其謬甚矣今正出意者當知教行兩種五章乃約機應而辯約教乃是如來果後設教約行則是機緣聞法得益且大師玅玄伸釋總題須用約行五章者蓋此五章乃是佛世法輪之下機緣聞妙法名識妙法體依體起宗宗成有用然後教相所以大師既釋佛世經題附其佛世機緣聞法得益而釋欲令滅後今日行人効佛世機起行造修破惑顯理是故天台特用約行五章不用約教者意在茲矣如此之說有異古今請明眼人刊詳此意。

四釋疑

問妙玄釋題既唯用約行不用約教五章者妙樂那云故使消釋凡至大義並指玄文名體宗用三一總別寄行約教若爾莫見釋題亦用約教耶。

答此乃玄文將佛世機緣約行五章次第一番行相為滅後今日行人作教說之正是將行作教而說故云寄行約教人不見之自生臆說。

問玅樂既云三一總別且一即是總三即是別但云三一已足何得復云總別者何。

答不原文意似如煩重今為出之略無少妨由上文云一部之中莫過本迹本地總別超過諸說迹中三一功高一期是即結云三一總別非煩重也。

問教行兩種五章若約機應分者未審得何佛祖文意耶。

答經疏顯然人自不曉大師釋神力品約教五章經云如來一切所有之法乃至云如來一切甚深之事且名用體宗皆云如來豈非屬應大師點第二約用一章乃云欲說此法先以神力駭動且欲說與神力屬應顯矣大師釋序品約行五章云初從經卷若善知識有所聞見即聞名也既云從經卷及善知識聞豈非屬機兩種五章就佛世中約機應分對明如皎日。

問約教中釋名一章既屬其應荊溪何故判為在纏之法耶。

答此之玅名本皆佛法若於如來即是第一義諦眾生顛倒謂非佛法今明示之故言一切法也欲說此法先以神力駭動今言在纏者且附眾生顛倒不知邊說。

廣略五章

戒疏涅槃五章廣略疑有異於群典妨師弟以相違眾解紛紜各陳己見究其優劣未敢遵承今出斯文聊分三義初判涅槃廣次會戒疏略三伸通餘妨。

初判涅槃廣者

天台一家凡釋諸經總題但用五重玄義其義即足何以章安尊者釋涅槃題而用二十五章者何異解多途未見其旨今謂涅槃題作二十五章釋者約此一經法體圓融以說五重玄義章章具五故成二十五其實秪一五章爾以由此經總題及經別文皆譚三德故作此釋題云摩訶般涅槃者即梵語也此翻大滅度大即法身滅即解脫度即般若然此三法不縱不橫不並不別舉一即三三即具九九秪是三是以五章亦復然爾若經別文始終無非皆譚三德如云直法身非法身法身必具般若解脫直般若非般若般若必具法身解脫德直解脫非解脫解脫必具法身般若德故涅槃玄釋此義云今作三番九義淺深別異各各不同者雖復多含攝勝未是今經正意文云法身亦非那可單作三身釋大文云解脫亦非那可單作三身釋滅文云般若亦非那可單作三智釋度故知單釋非今經意三德中各各求皆不可得三法合求亦不可得如是三德不可相離三目三點名大涅槃是則三九圓融不可思議九不為多三不為少雖一而三雖三而一雖復三一而非三一雖非三一而三而一名祕密藏攝一切法秪一三德圓融無缺舉一即三五章亦爾章章五章成二十五章三法各三寧是定九但是互即秪一三法五章例之亦復如此雖於五章各具五章成二十五但是融即秪一五章若了斯旨則二十五非多五義非少也。

次會戒疏略者

戒疏云釋此戒經三重玄義第一釋名第二出體第三料揀且天台解釋諸經並用五重玄義釋此戒經但用三重玄義與諸經不同者何或云梵網有一百十二卷今是菩薩心地品所以宗用在大部中明今則但說三章而已非但五章不足亦則三分不周如戒疏云從大本出序及流通皆缺即別部稱菩薩戒經戒云體中必攝宗用以修因戒善能得勝果為宗止惡興善為用自有判教之文五章義足然此之義說者甚眾但出正途自見臧否略引二解以為較量不見他非曷顯今是應知戒體經體修發不同事理有異不可一混然戒體者乃是初心所發善體故經云但解法師語者盡應受戒初心便可得之若經體還須從因至果起行造修破惑顯理方得其體今此戒體但是初心發得既未從因至果故不可論宗理體未顯安能有其果後化他之用是故但論三章而缺宗用若經體由因果所趣顯出理體既得體已任運真化故有其用若其然者戒體是事上發得通乎初心故不論宗論用經體是顯出理體乃當宗成體顯果後起用須辯自他因果之法以此之故事理不同修發有異莫以戒體經體不分混而為一也。

三伸通餘妨

問若云涅槃總題及以別文皆譚三德故作章章五章釋者且光明總題別文亦譚三德如云金光明此之三字即是三德金即法身光即般若明即解脫別文亦明三德者如天台約圓空鳴釋其金鼓作三九圓融而釋何以不作章章五章釋題者何。

答涅槃總題及以別文始終無非皆譚三德故作三九圓融及以章章五章而釋若光明總題雖是三德至經別文並無三德之語天台雖約圓空鳴三九圓融解釋金鼓但是約教釋義經無顯文是故不可。

問光明玄云廣則令智退略則義不周何以涅槃作二十五章釋之莫也廣則智退。

答但順經文三一圓融故作此解雖作章章五章而釋但秪一五章耳非有二十五之別也。

問若云涅槃三一圓融須作章章五章釋者且法華經純圓獨妙亦則圓融何故不作章章五章而釋。

答部旨化意不同豈可一槩為妨法華雖則圓融始終不譚三德若涅槃經總題別文始終三德是故然爾。

心佛辯境

經云觀佛疏曰觀心經疏頓爾相違內外所觀矛盾四明神智角立於先憲章假名翼張於後互相形斥孰為指歸使學者難通其文致修者誠難用觀今憑祖詰略以伸之會合諸家咸成一簣然此之義自舊疑云今此觀經為當觀佛為是觀心若謂觀心題云觀佛若言觀佛疏曰心觀為宗於此二途心佛何辯四明云經以觀佛而為題目疏今乃以心觀為宗此二無殊方是今觀良以圓解全異小乘小昧唯心佛從外有是故心佛其體不同大乘行人知我一心具諸佛性乃至云內外分之此當外觀以由託彼依正觀故是以經題稱為觀佛若論難易今須從易引玄文證憲章曰序云心觀為宗即下正明宗中云故以修心玅觀能感淨土為經宗也原乎敘則敘述作之所以故簡其文對其次但云心觀為宗實相為體信知序正大同而但廣略少異人何不觀大途妄添二字今言修心妙觀者修謂修治心即陰心妙觀乃不決定觀也其猶世曰治病妙藥則知題稱觀佛是所託之境疏云心觀是所破之心非謂觀心乃名心觀故託佛境而修心也神智曰經題既云觀無量壽佛故知觀者一心三觀為能觀也無量壽一體三身為所觀題中既具能所疏中云心觀為宗乃具能觀以一心用三觀故曰心觀爾假名云言心觀者具足應如明宗中云修心妙觀而大師特曰修心又云妙觀此乃義有所屬不可單作用觀而解今謂修心者是修三種淨業之心玅觀者即是十六玅觀別語十六通則一心三觀觀彼彌陀一體三身即是此經淨業玅觀俱為宗也然此四說孰是孰非究而研之有非有是不暇廣評今則探取前來諸說同成一義今謂經云觀佛疏曰觀心者不無所以但昔諸師認觀為境是故難明應知觀經十六觀境內外言之首題既云觀無量壽佛正當觀外以由此經明觀乃是託彼彌陀淨土依正而修故不二門云凡所觀境不出內外外謂託彼依正色心即空假中所言內者先了外色心一念無念唯內體三千即空假中一家所明內外二觀並以此文而為憑準況復疏中顯云佛是所觀勝境經疏並云觀佛豈非託彼依正而修也疏曰心觀為宗者即是一心三觀以為能觀故曰心觀舊人不曉指能觀心為所觀境能所淆混一何罔措初心發軫用觀須託彌陀勝境而修此觀成時此佛即是我心所具之佛此心即佛此佛即心心佛一如觀成可爾故輔行明般舟三昧云所言佛者皆具二意一自心三昧所見佛二西方修因感果佛今具含二義共為一境為順理故從初義釋三昧既成隨念即見見是心性名心作佛據此文意觀成方可得云即心是佛四明非無此意但不分其初後故爾若謂觀外玄文何云眾生法太廣佛法太高於初學為難然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者但自觀己心則為易若謂觀佛莫是觀難應知隨文用與不可一槩雷同觀經正約淨穢兩土對說欲令眾生猒此娑婆求生安養託彼勝境以為所觀捨穢取淨是故然爾玅玄釋經免其行者數寶之譏故令觀心以由欲界散境觀外則難故令觀內各隨文義義匪一途學者細詳深有其旨若得此意自見前非四明不分初後便即判云約心觀佛及乎分其內外乃云觀外至分難易又云從易如此說義前後似違憲章將能觀之心為所治陰心全迷文旨假名以三種淨業為修心返顯十六玅觀全非心之所修此之一謬不足可論神智之說少與今同未全其義故再明之看讀之者細尋可知若得此意其旨昭然。

觀經五章

吾祖智者凡釋諸經先用五義釋題次以三分科解教行兩種明用少殊約行用居第四約教名在用前唯此觀經宗前體後難以區分非但教行莫收抑亦五義殘缺自舊疑曰疏云心觀為宗實相為體是則宗前體後教行兩種何種所收妙宗釋云特於此舉宗體者成前敘觀顯後敘題(云云)次刊正云問大師既以五義釋題應次第備序何以但三而不次耶答序文舉要豈必具明亦由向序十六觀法何甞備足隨便而譚故無次第所以先序宗體後序釋名往生記曰大師非秪敘宗體亦敘名一章也故云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等者即敘名也故知名體宗等非謂顛倒但是從後向前也然此三記所說義皆不然今示正途自見臧否應知大師特云心觀為宗實相為體者正順釋題義便但舉宗體題云觀無量壽佛經觀即一心三觀是能觀觀故云此經心觀為宗無量壽佛一體三身是所觀境即是實相故云實相為體順題釋義特舉宗體至於下文正釋首題方具明五義如疏云釋經五義名體宗用教相若得此意玅宗成前敘觀顯後敘題未稱文旨刊正謂隨便而譚故無次第是則義無所歸於文咸失神智添足釋名文缺用并教相若謂從後向前今問何不順論須逆說者何耶不原其意致茲錯說若得今意照之非但文意煥然亦乃宗體彰顯順題之要玅在於斯若不識知措心無地予因考究特為明之儻或未知請尋本疏方驗有歸矣。

定散二善

觀經疏云問大本五逆謗法不得生此經逆罪得生釋有兩義約人造罪有上有下上根者如世王造逆必有重悔令罪消薄容使得生下根人造逆多無重悔故不得生二者約行行有定散觀佛三昧名定修餘善業說以為散散善力微不能滅除五逆不得往生大本就此故言不生此經明觀故說得生也自來因此料揀之文故有定散二善之說疑曰若據大本經中上中二輩居內外凡須習定善并勸菩薩奉行六度乃得往生亦明定善今經三種淨業亦是散善疏中何謂大本散善五逆不生此經明觀故說得生且下品下生者是五逆之人臨終苦逼不遑念佛遇善知識教稱十念令聲不絕具足十念即得往生何甞修觀方得生耶淨覺判云二經各有定散疏中釋大本逆謗之文以為散善便謂彼經三輩全無定行而不知此是消文一往之說具如義編廣智云大本通攝十方眾生皆可往生始自欲界有漏十善至別教三賢之行皆明散善仍寄權教判修餘善業皆是散善若是今經十六玅觀別為當機眾上根之人專唯圓教則是定善具如彼章精微雖有十義不出亦以偏圓分其定散觀經唯圓頓觀純明定善大本通定通散偏舉一邊散善經文對彰觀經純明定行義苑云觀經能詮教上明觀故云定善彼經能詮教上不明觀故云散善如此等說義皆未善並認料揀逆謗之文混同兩經定散而說今直伸之使無疑壅先出兩經定散次伸悔重修觀先說兩經定散者此之兩經並通定散彼經勸修六度禪智二度禪即定善智即修觀今經所明三種淨業義當散善是則二經各有定散疏文料揀彼經散善五逆不生此經明觀故說得生者為約兩經五逆之人明觀不明觀相對以說而分定散若大本五逆不得生者附散善說故不得生觀經逆罪而得生者附其修觀定善以說是故得生不可以兩處五逆修觀不修觀之文而通妨二經定散自來不曉兩經各有定散之義秪將兩經相對說者謬矣次伸悔重修觀者此人雖有逆罪臨終苦逼根利悔重雖剎那時促心力勇猛則能滅罪所言修觀者遇善知識教令念佛即是修觀此人雖聞善友示其境觀四大苦逼而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佛應稱無量壽佛如是志心令心不絕具足十念能排散亂其心恬靜智慧發生罪滅冤消往生淨土若其然者下品下生五逆之人生平造極重業有何因緣臨終之時遇善知識勸稱十念而得往生應知此人雖造重業以由過去曾習觀行有其善種故致臨終得遇善友宿習開發如十疑論云臨終遇善知識十念成就者並是宿業善強始遇知識文旨泠然何為不信輙依經疏判釋斯文同為淨土之緣共作往生之路。

三料揀境

夫欲修觀須示境觀分明若不識之初心行人造修無地故止觀十境中先觀陰入界三其境由寬故去界入如去丈就尺略四從識如去尺就寸唯觀一念識心者如伐樹得根若灸病得穴但文旨幽隱異論多途點出大猷粗分為四初示文二敘難三解釋四料揀。

初示文者

如止觀云若欲觀察須伐其根如灸病得穴今當去丈就尺去尺就寸置色等四陰但觀識陰識陰者心是也輔行云今當下從廣之狹正示境體陰入界三並可為境乃至問云五識五意識及第六識並能生於受等三心何等識心及所生三心是今觀境答五識五意識定是今境未屬煩惱在無記故於第六中取能招報者仍須發得乃屬煩惱境餘之分別方屬今境又此五識及五意識雖在今境仍在下文歷緣對境中明。

二敘難者

止觀之中三料揀境去丈就尺去尺就寸置色等四陰但觀識陰且識心中通乎三性為是通觀三性別觀無記性耶若言別觀無記既陰通三性何意不觀善惡若謂通觀三性輔行那云未屬煩惱在無記故於此二途如何判決。

三解釋者

或云止觀但言置色等四陰唯觀識陰既不揀善惡乃是通觀三性故四明云以此第六通三性故謂善性惡性無記性也或云陰境雖通三性的論境體唯觀無記揀去善惡故輔行云未屬煩惱在無記故若止觀但云置色等四陰唯觀識陰不揀善惡者未是的揀秪云去丈就尺去尺就寸不云去寸就分至輔行云於第六中取能招報方是的揀故於識陰揀去善惡乃當去寸就分也此之二說其謬甚矣初師若謂通觀三性輔行那云如陰入境體是無記不論善惡又云未屬煩惱在無記故文旨泠然何須謬執況根穴之語便成徒施又復陰境若通善惡與下煩惱境如何揀之無稽之譚安足評論乎次師若言天台未是的揀荊溪方的揀者此亦謬矣且天台文中還有的揀去寸就分之意否若有而不立反顯吾祖有未盡之過未得根穴之旨若無而不立乃成荊溪自立而有背祖妄加之失又復若謂止觀未是的揀者莫自天台已還諸大祖師修止觀者應皆通觀三性至荊溪方的觀無記者返顯荊溪有超師之見不原文意致茲謬說今意者若見今之所示自見前說之非當知止觀正修去尺就寸唯觀一念識心者乃觀一念報得無記未論善惡然此一念識心即是無記之體善惡二心乃是所起之相應知善惡二心先因受陰領納前境次則想起違從然後行蘊遷流造作乃是作善作惡故知所作善惡之心皆從一念報得無記而起今止觀中去尺就寸唯觀一念識心者正觀一念報得之心體是無記不觀所起善惡之相若觀無記灸病得穴伐樹得根荊溪乃云如陰入境體是無記不論善惡又云未屬煩惱在無記故據此文旨的觀無記不觀善惡祖文明著何得固違葢緣先達不曉天台根穴之喻雖觀一念識心不分陰境體是無記及明善惡是所起相雖則直云觀陰其如三性能所不分善惡混濫今正修中三科揀境去丈就尺去尺就寸置色等四陰唯觀識陰既云置色等四陰唯觀識陰且前四陰既為所揀揀其想行即是揀其所起善惡之心唯觀一念報得無記況於二十五法方便之中呵去五欲弃其五葢亦是去其所起善惡之心至正修中唯觀一念識心者豈可容有善惡心耶唯觀無記其義明矣作此之說非契合天台荊溪文旨之意抑亦使其修止觀者境觀分明造修有地看詳此意與舊不同。

四料揀

問昔人云心王是善惡之通體此義是否。

答未然荊溪自云如陰入境體是無記不論善惡何得故違謬自判云心王是善惡之通體耶。

問止觀三科揀境既揀去界入及色等四陰五識五意識已在十八界中揀去輔行那云五識五意識定是今境。

答雖為所揀非謂去除且五識等皆是陰境未屬煩惱無記所攝故云定屬今境雖是今境境既寬漫初心難造須當揀之從寬至狹克示境體是則五識等故為所揀唯觀無記得根得穴即其意也。

問既揀善惡唯觀無記何故輔行乃云於第六中取能招報且能招報正是善惡莫也不揀善惡。

答一言取者有取用之取有揀取之取今輔行云取能招報正是揀取之取乃是揀去能招報心仍須發得屬下煩惱境非謂是其取用之取也。

問五識五意識及第六識並能生於受等三心且第六識可云受等三心五識五意識如何有能生受等三心之相。

答但麤細不同輕重有異並能生於受等三心若五識中三且初起則輕則細五意識中所起三心則麤則重第六識中三心起者善惡現前則又麤重於其前二當知五識中受等三心即是初一剎那五意識中受等三心即是第二剎那。

止觀一接

諸文被接義意該羅玅玄止觀對明理教三一互揀佛世論接此則易知滅後被機誠為難曉今伸厥旨聊分四章初引文二示難三解釋四科揀。

初引文者

止觀體相章明一接是別接通文即問云何以別接通答初空假二觀破真俗上惑盡方聞中道仍修中觀破無明八相作佛此佛是果仍前二觀為因故言以別接通爾。

二示難者

佛世法輪之下當機辯道明四證三接此則可見今摩訶止觀宗承法華妙部以立妙行正為末代圓頓行人立此觀法何以復明四證一接者何。

三解釋者

或云機有橫豎是故明接不同若豎來機已聞玅玄文句開解今於止觀不須更明其有橫來之機未聞玄句開解於教門中未曉通塞之相故止觀中復明一接爾或曰止觀一接意者但以實理接於權理能合行人識權實法通塞之相策進理觀期破無明證乎法性或真空先現使不滯真空之塞須歸實理之通方成理觀須明一接爾評此兩說義恐不然初師自任胸臆謬分橫豎全無憑據次師謂其真空先現須明一接是則抑圓成別並非圓理今示正意應知止觀須明一接者由止觀中明十大章前之六章正明開解至乎第七正修章中廣明十境十乘修相吾祖智者慮恐末代修止觀者於正修中不了法華已前施權當分經部化用於通起塞有妨觀道所以大師於體相章諦智合辯中明四證後復明一接便即問云何以別接通答初空假二觀破真俗上惑盡方聞中道仍須修觀破無明能八相作佛此佛是果仍前二觀為因故言以別接通耳由是天台恐修行者於理觀中迷其在昔施權經論於通起塞遂恐疑曰法華開權顯實之後一切諸法皆是佛法三權即是真實空假即是中道何故大品經中八地聞中九地修中十地證中破真俗惑方聞中道莫也空假之外別有中道耶是故吾祖慮其行者不了施權此等經論於通起塞今則為成理觀故於體相章中重述法華前教預開妙解莫令起塞須明一接是故荊溪於料揀中遂即問云法華玄云接非會義今約法華秪應論會何故論接答今論修觀亦可重述法華前教以例行人論其教門通塞之相是故明之未妨於會又前後文處處皆明可思議等但為顯於不思議故前待後絕次第應然何須問言不應論接得此之意於體相中述法華前預開玅解是故論接如此釋義與舊不同。

四料揀

問止觀明接恐修觀者不曉施權經部化用是故明接若爾先聞玅玄文句開解已畢至止觀中何須論接耶。

答雖聞玄句開解已畢修止觀者還須復用前之六章若不開解至正修中不了經論於通起塞有妨觀道為成理觀須明一接。

問止觀明接荊溪既云重述法華前教若爾何不具述三接但明別接通者何耶。

答若法華已前逗彼權機具明圓接通別今修止觀純被圓機恐正修中於通起塞預開妙解故明一接何須問言具述三接。

問玅玄止觀明別接通皆依大品至八地中方聞中道何故玅玄卻以妙覺果佛而為能接止觀却以一品之果為能接者何耶。

答玅玄正明佛世被機雖有三接大小不同須論點示並是妙覺果佛而為能接若止觀中為成理觀恐正修中迷於經論權實二理預開玅解但以別理接於通理其義即足是故但明一品之果而為能接。

立陰正義

師者人之模範教者法之筌罤不達陰幻即空安能堪為師軌如在岐路不知所從要令煩惱不生直須先觀陰境誰無陰入得受其身重擔現前故為初觀止觀十境先觀陰者良由此也其有未達復生異端便即問云圓頓行人修止觀者還立陰否若云立陰釋籤乃云陰等十境唯在三教若謂不立止觀正修章中具明十境首觀陰入五陰重擔常自現前豈非立陰其有答者或云圓以不偏為義絕待為功初後無二九界即是佛界不須立其陰境如籤云陰等十境唯在三教評曰若不立陰止觀陰境返成徒施況陰入等境為被何教若被圓人何不立陰若被偏機非止觀意謬妄可知矣或曰示境觀邊則有陰若修入邊則無陰以由止觀十境但示行人境觀之相若起修時達陰無非是玅如輔行云無始色心本是妙境玅智隨其妄轉不覺不知今既聞名知陰即是指四陰心即是常住妙理評曰既示境觀即有能觀所觀豈可但示其境無人修觀耶反所示境乃成虗立不曉境觀自任臆譚耳異解多途非要不錄今所示者頓與前別應知圓頓教中若不立陰等為境妙觀就何處用玅境於何處顯若離三道即無三德如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止觀十乘三觀首初先觀陰等如去丈就尺去尺就寸唯觀一念識心豈非立陰若不立陰將何為所觀以何為所達以何為所顯圓頓行者以其妙觀觀其玅境達陰成不思議當體即是一念三千諸法實相如云障體即德不待轉除若無陰者何為所轉與其別教旁遮偏指清淨真如有何揀異若爾既立陰境釋籤那云陰等十境唯在三教良由陰境之體乃是三教九界三道三障四魔四眼二智圓人指此為所觀境若不爾者籤不應云陰等十境唯在三教今是圓人所觀境界文云唯三教者且約十境尅體以說故在三教既云圓人所觀境界立陰之義是則已顯若爾十境之中不立佛境其意云何然下之九境附宿習說過去曾習今觀陰境待發方觀前三教佛因中有教果上無人過去無修今故不立。

家家判頌

小乘三藏初果之後進斷欲惑不同遂有家家根性究其難判之者唯有俱舍頌文古今講解之人章藻盈流于世研詳眾說輔讚為優今更助成庶貽後裔略評其要大分四章初示疑二評舊三助正四餘妨。

初示疑者

俱舍頌云斷欲三四品三二生家家斷五至二向斷六一來果此之頌文為頌次斷為頌超斷若言頌次且次斷人斷二必三斷五必六今此頌文斷至三四若謂頌超止觀何云若超斷至第五品名家家亦不云三四超次二途如何判攝。

二評舊者

交師云斷欲惑九品凡有三種一任斷二次斷三超斷俱舍頌中非頌任斷及次第斷正頌小超輔行云起大加行者由小超人先在凡地得欲界定至十六心於欲定上加無漏智起精進行即能斷惑故云加行非見諦後更修無漏名為加行評曰俱舍論云即預流者進斷修惑又云預流果後說進斷惑若是超斷應初果前用十六心斷見惑時超斷思惑方名超斷若爾且輔行那云謂由聖者起大加行既云聖者正是初果之後那云十六心上加無漏行又復止觀自云若超斷至五品名家家頌文自斷惑三四品豈是超斷耶更有多失略而示之稠師判云俱舍頌文正頌次斷作此定後復自疑云若頌次斷荊溪那云若超若次進斷三四既云若超應須亦頌超斷耶他自釋云此文正是次中論超行人期心秪斷三品觀力侵斷中上一品喻如劈竹期破三節刀鋒快利侵至四節今此亦爾評曰此師若謂頌文乃是次中論超便引輔行若超若次文誠證者此則謬判記文荊溪此文自因大師止觀將超斷五品名家家荊溪遂將頌文次斷會同止觀小超俱論家家然後結云若超若次進斷三四正是總結俱舍及以小超何甞此文一向是明俱舍頌文耶有此之失不當取之。

三助正者

在理或當何必求人輔讚所明深符文旨其既合轍豈不遵行如輔讚云論文既云即預流者進斷修惑若三緣具轉名家家又云預流果後說進斷惑若非次斷安曰預流果後說進斷惑耶故知俱舍頌次斷人無致疑矣又止觀云斷一品欲惑次第至第五品盡皆名斯陀含向若超斷至第五品名家家然後輔行遂將俱舍次斷會同止觀小超之人便即會云此次斷義與今文同故知次斷及與小超皆可得論家家之義遂總結云若超若次進斷三四若爾且次斷人自斷三四小超之人自超五品如何會同當知小超雖斷五品緣第五品與第六品共潤一生荊溪得此之意遂乃判云此之五品同四品故方可會同此次斷義與今文同故知俱舍正頌次斷荊溪既云謂由聖者起大加行豈非明斷俱舍頌文預流果後重慮緣真加無漏行次斷惑乎然此之說其得有三一者善判俱舍頌文是頌次斷之人二者雅合輔行會同俱舍止觀之意三者深究超次兩種根性皆論家家有此三得須當取之。

四餘妨

問止觀準舊婆沙小超之人得論家家本斷超人不論家家若爾此兩種人並先凡地所伏思惑品之多少至十六心皆超思惑何故小超却論家家本斷超人不得論者何耶。

答本斷超人在凡地時雖伏思惑葢緣有漏智力弱故不論家家如輔行云雖斷五品但名初果斷六品盡但云二果向準此之意不論家家其義明矣。

問若無不斷大品惑盡而命終者何故斷八不至於九耶。

荊溪自答云一者障果二者越界今却問云還有斷八至九者否若云有者荊溪不應作此之。

問若云無者且次斷中豈無斷八至九者耶。

答是何言歟法華三周皆是次斷根性尚乃直至初住破無明豈斷八不至於九耶荊溪且約遇緣者以為問端耳。

問超斷五品得論家家次斷五品但名二向何故玅玄中云初果心後更修十六諦觀七菩提現前即此世無漏斷欲界煩惱一品乃至五品皆是於向亦名昇進須陀洹約此論家家若爾莫也次斷五品亦論家家耶。

答此文非是次斷五品明家家良由此五品之內有家家之義荊溪特云約此是知三四品中亦得論家家耳。

問小超之人斷三兩品得論家家否若云得者大師止觀引婆沙超斷三兩品荊溪判云恐是文悞應云三四若云不得且斷三品損四生三生家家斷二品損三生四生家家有何不可耶。

答荊溪云恐文悞者乃將止觀對婆沙說秪緣荊溪曾見婆沙故作此說恐文悞也然三品得論婆沙已說兩品論者準理合有未見經論故不須明。

問小超之人得論家家還三緣具否若云具者但有初後二緣若不具者論文既云若三緣具轉名家家小超既無治彼無漏根即無重慮緣真一緣如何亦明家家耶。

答先達曲折須明第二無漏根一緣今意不爾須知論文專就次斷人說小超無此故不須明葢昔人不曉俱舍部旨及有門根性致茲謬說。

車體正義

一家所明車體乘體但是法譬之殊其理即一以由車之與乘並是運動為義如籤云運是載義易曰日月運行謂動也說文云陸載曰運所言乘者三軌和合名一大乘乘於是乘能運眾生出生死苦故曰車乘言三軌者即真性觀炤資成是也然此三軌通乎四教但由藏別兩教以觀炤為乘體通圓兩教以真性為乘體然藏別兩教將觀炤為乘體約法則易約譬則難約法易者觀炤即是觀智破惑資成乃是福德莊校真性乃是果上所顯此則可見約譬難者既將觀炤為其乘體未審指何為前導耶當知藏別兩教乃是界內外不即之教故以觀炤而為乘體既其不即指果在當從因至果方顯真性故以觀炤為乘體也如籤文云以藏別兩教咸以智慧為體以藏別兩教真性果滿方成儻指體在當以何為運若用觀炤則從始至終以此而知藏別是界內外拙教既皆不即故以觀炤為乘體也若通圓兩教以真性軌為其乘體觀炤為前導資成為莊校約譬則易約法則。

刻台宗精英集跋

台衡之學至四明尊者中興振起光明俊偉其功雄哉非惟辯闢連代之異端亦能防禦後世之逆路故有若霅川之背宗神智之破祖竹菴之挾異見者學者一見紫朱明白不復泣岐矣惟仙都普容法師具特卓之見負富贍之才學依四明而不盡承用遂著教義數卷命曰台宗精英集(潤)嚮獲此於濃之長瀧寺一讀而謂法師學識超倫議論濬發其依四明者固多所輔述其建已見者亦足擊發正說所謂他山之石以磨玉也客歲甲午吾輪王大王始董天下台宗之事篤勤道學而自倡尤精乎四明之譚(潤)嘗獻此書命亟流通爰付梓生以公學人惜乎其首逸一卷終又失第六已下後之君子得完本以補成是所望也。

時正德五年乙未冬日

東叡常照沙門(亮潤)真詣謹撰

同类推荐
  • 田家

    田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现报当受经

    现报当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淡然轩集

    淡然轩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东轩笔录

    东轩笔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闺训千字文

    闺训千字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五蕴皆空经

    五蕴皆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英雄地下战场

    英雄地下战场

    这是“一个少年冲动的梦,一个少年执着的梦,一个少年成熟的梦”的事
  • 妖仙列传

    妖仙列传

    一个人界少女意外转入妖界,还成为了一个女妖,天生拥有双生灵能天赋的她在妖界开始了一段传奇的经历,宿世的爱恋,生死的超越,旷世的力量……一位人界少女最终成为了妖界堂堂女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聪明人从小就爱玩的500个思维游戏

    聪明人从小就爱玩的500个思维游戏

    在游戏中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无疑是提高智力的极好方式。《聪明人从小就爱玩的500个思维游戏》精选全世界优秀的人们都爱玩的思维游戏供青少年朋友阅读,思考,一起进入思维游戏的奇妙世界。通过这些游戏,读者不但能够掌握全世界优等生都在用的思维方法和人类思维宝库中最有用的黄金思维,而且可以逐步提升解决问题、辨别真伪、开拓创新的思维体系。
  • 来生不再爱你

    来生不再爱你

    辛晴这一生,都毁在了沈暮年身上,如果有来生,她绝不再多看这个男人一眼……
  • 温热的手心

    温热的手心

    我们喝过,却没有把记忆抛了干净。我们走过,却没有哀嚎着丢了此生。远扬豪气举杯,一饮而尽。炳浩嘴角一扬,踏步而过。力游咂了砸嘴,只道这并非虎豹之路。程颖站在另一座桥头,本想喝碗最真实的孟婆汤,无奈眼泪早已替换了汤药。白绮柔弱的样子,会被这阴森恐怖的幽闭空间吓倒,但是谁知道,她早已在桥的对面朝着我微笑了。而韩源,只是冷静地看着我们一个个脱胎换骨,好像这是她早已走过的熟悉道路。作品展现了几个少年少女一段美好的青春年华,作品基调温婉,青春微妙、复杂、美好的情愫融于故事情节中,慢慢编织成一个丰润的情感世界,在那里,读者可以轻易地寻觅到自己经历过或是正在经历的青青印迹。
  • 不是所有的网恋奔现都很惨

    不是所有的网恋奔现都很惨

    顾执与霍者,网恋了。网恋有多惨,他们切实的体验了一把。一天想你千百遍,可也只能想着。异地,网恋,再加上身边总有人过来挥一挥小锄头这就是传说中的,自作自受!
  • 玫瑰花圃猫儿与你

    玫瑰花圃猫儿与你

    全书预计分为四季。第一季的主旨将是篇篇独立,各文章所述之事与人物也许有穿插,但无大体集中点,目前第一季创作完成;第二季~第三季将是两个全新的故事,仍采用独立叙述的手法但会有一个共通点。第四季预计是小说类型,将是一个悲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