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09300000004

第4章

观经疏释日观中云。教令正观。为除疑心。大本明以疑惑心修诸功德。落在边地复受胎生故。作此观令除疑惑也。妙宗曰。经云。不了佛智则生疑惑。疏云。故作此观。令除疑惑。即显此观。能了佛智。若不用三观观落日者。则迷佛智。日观既尔。余观例然。故知。大师依乎佛智立今观法。若凡小善乃至临终回向佛智作众恶者。须依佛智求灭罪障。既有乘种生彼。速见三宝。不生边地及胎宫也

菩萨处胎经 生染着心堕懈慢国

佛言。过此西方十二亿那由他刹有懈慢国。决乐安隐。人欲往生阿弥陀佛国。若从此国过。人多染着。即愿生其中。遂不得到弥陀佛土。若人见此。不贪不爱。即得越过至安乐国

弥陀经钞曰。此懈慢国。即无量寿经所谓疑城。佛恐众生念佛生疑。故现此国也。问既云懈慢。何得快乐。答若对极乐即为懈慢。若对娑婆即为快乐也

平等觉经 净土声闻修行证果

无量清净佛国。其诸菩萨阿罗汉。各自行道。中有在地讲经。诵经坐禅者。有在虚空讲经经行者。中有未得须陀洹道者。则得须陀洹道。未得斯陀含道者。则得斯陀含道。未得阿那含道者。则得阿那含道。未得阿罗汉道者。则得阿罗汉道。未得阿惟越致者。则得阿惟越致。各自行道。莫不欢喜。又弥陀经云。彼佛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又观经中中三品人。生彼闻法。皆得阿罗汉果

十疑论曰。彼无二乘之心。纯一大乘清净良伴。观经疏问曰。依往生论。二乘种不生。观经中辈小乘得生何耶。答正处小行不生。要由垂终发大乘种。尔乃得生。以其先多学小。至彼闻苦空无常。发其本解。元证小果。得小果已。于小不住。必还入大。妙宗曰。回心故得生。惯习故证小。知大证小。不执偏真而为究竟。不久证大也

无量寿经 拣五逆谤法不得往生

四十八愿第十八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又下卷云。诸有闻佛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回向愿生即得往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观经疏云。大本五逆谤法不得生。此观经逆罪得生。释有两义。约人造罪有上有下。上根如世王造逆。必有重悔。令罪消薄。容使得生。下根造逆多无重悔。故不得生。二者约行。行有定散。观佛三昧名定。修余善业为散。散善力微。不除五逆。不得往生。大本就此。故言不生。此经明观故说得生

无量寿经 三辈修因往生之相

佛言。十方众生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是人寿终。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生七宝华中。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其中辈人。至心愿生彼国。虽复不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等。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上辈也。其下辈人。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中辈也

观经疏曰。观经九品。为令识位之上中下。即是大本三品也。孤山刊正记曰。大本三辈。但齐观经六品。以彼三辈纯明善行。不及恶人故也。灵芝谓。大本三品。皆曾发心。可对观经上品。中下二品。则非所对。况复行因与今全别。辅正解曰。天台以今经九品。会同大本三辈。乃约彼此位次高下相同而会。不约行因发心之相以会三品也

无量寿经 较量二土修善不同

佛言。后世人得佛经语。当熟思之。能于其中。端心正行。主行为善。率化其下。转相敕令。各自端守。广殖德本。布恩施惠。忍辱精进。一心智慧。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为自然皆积众善。无毛发之恶。故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以他方佛国为善者多。为恶者少故。唯此多恶无有自然。心劳形困。饮苦食毒。吾哀汝等。苦心诲谕。教令修善

无量寿经 往生净土菩萨众多

弥勒白佛言。于此世界。有几不退菩萨往生极乐。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一一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次如弥勒者也。诸小行菩萨。及修习少功德者。不可称计。皆当往生。又不但我刹诸菩萨往生。他方佛土。如远照佛刹。有百八十亿菩萨。皆当往生。乃至不但此十四佛国诸菩萨往生。十方世界无量佛国。往生者甚多无数。若我具说。一劫尚未能尽。今略说耳

无量寿经 法灭留经百岁度人

若有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是故应当专心说行。吾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其有不信赞叹称扬阿弥陀佛名号而谤毁者。五劫之中。当堕地狱具受众苦

无量寿经 劝各精进努力求之

佛告弥勒。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微妙安乐。清净若此。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着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养国。横截五恶道。恶趣自然闭。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获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无量寿经 无量寿佛光明普照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有佛光。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东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或有佛光。照于七尺。或照一由旬。如是转倍。乃至照一佛刹。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等。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涂。见此光明。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

无量寿经 宝钵饮食自然盈满

彼佛国土。诸往生者所处宫殿。衣服宝器。自然在前。金银琉璃等钵。随意而至。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意以为食。自然饱足。身心柔软。无所味着。事已化去。时至复现。又平等觉经。大弥陀经并云。阿弥陀佛菩萨阿罗汉。悉有自然七宝钵。钵中百味饮食。不类世间天上乃八方上下。饮食中精味香味无比。自然化生。欲得甜醋。在所欲得。所食不多不少。亦不言美恶。食讫化去。皆清净无染所食。但用作气力耳。往生论云。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安养记曰。初言实无食者。次二经谓用气力故食。准欲界未离段食。故须食之。据满愿子成佛。法喜禅悦食。更无余食想。则净土亦容实无食者。当知。彼土百味四微。既随意而具。食与不食。安可一途。二经各说。乃适时好尚耳

华严经 较量二土昼夜长短

寿量品心王菩萨言。此娑婆世界释迦佛刹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刹。为一日一夜。极乐世界一劫。袈裟幢世界金刚坚佛刹。为一日一夜。如是次第过百万阿僧祇世界。最后世界一劫。于胜莲华世界贤胜佛刹。为一日一夜。又弥陀经云。彼佛国土昼夜六时

慈恩弥陀通赞曰。净土昼夜各有六时。问净土人绝无明。国无昏晓。何言昼夜。答华开金沼化生。为天曙之情。鸟宿琼林。菩萨作时昏之想。霅川新疏曰。当知。六时应是昼三夜三。彼国众生。身有光明。无须弥山。不以日之出没分其昼夜。若如释签。谓诸天以华开华合以表昼夜。则慈恩之说或然。此则寄此方晷刻。名彼土时分耳。如华严所说。则西方六时。诚不可用此间寅卯等校其长短也。或不取慈恩所说。以无证据故。予阅悲华经。彼明莲华尊佛世界乃曰。彼佛常有光明。以华合鸟栖菩萨入定。即知夜分。若风吹华散。诸鸟和鸣。菩萨从禅定起。知是昼分

文殊说般若经 修一行三昧专称佛名

文殊言。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皆成一如。成最正觉

天台止观云。常坐三昧。出文殊说文殊问经。名一行三昧。九十日为一期。结加正坐。随一佛方面。端坐正向。时刻相续。若坐疲极。或疾病所困。或睡盖所覆。内外障侵夺。却当专称一佛名字。惭愧忏悔以命自归。与十方佛名。功德正等。辅行释曰。随一佛方面等者。随向之方。必须正西。若障起念佛所向便故。经虽不局令向西方。既令专称一佛。诸教所赞多在弥陀故。以西方而为一准。与十方佛等者。释疑也。恐有人疑。何故独令称弥陀。是故释云。功德正等也

般舟经 修佛立三昧专念弥陀

佛言。何因致现在诸佛悉在前立三昧。其有四众持戒完具。独一处止。心念西方阿弥陀佛。今现在去是千亿万佛刹。其国名须摩提。在众菩萨中央。说经一切常念彼佛。譬如梦中。见金宝亲属。相与娱乐。觉已说之。若人念彼佛一日昼夜。若过七日七夜。阿弥陀佛。于觉不见。梦中见之。心作念时。诸佛国土。大山须弥。幽冥之处。悉为开辟。不持神足到其佛刹。便于是间。坐见彼佛。闻所说经。譬如舍卫有三淫女。时罗阅国有三男子。本未曾见。闻之淫意即动。梦到其所。与共栖宿。淫事宛然。用是念故。见佛当生。常念佛身有三十二相端正无比。用念佛故。得空三昧。又如梦中食甘美饮食。觉已腹空。自念一切所有。皆如梦也。佛于三昧中。立有三事持。佛威神力持。佛三昧力持。本功德力持。用是三事故得见佛。作是念。佛从何所来去到何所。自念佛无所从来。我亦无所至。我所念即见心作佛心。自见心是佛心是。恒萨阿竭。心是我身心。见佛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见心。心有想为痴心。无想是泥洹。是法无可乐者。皆念所为。设使念为空耳。复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一者不得有世间思想。如指相弹顷三月。二者不得卧出三月。如指相弹顷。三者经行不得休息。不得坐三月。除饭食左右。四者为人说经。不得望人衣服饮食。佛威神力。于三昧中立。东视百千佛百万佛百亿佛。如是十方悉见诸佛

止观云。常行三昧出般舟经。般舟翻为佛立。佛立有三义(如经)此三昧成。能于定中。见十方佛在前立。明此三昧有三。一身开遮。身开常行。避恶知识。常独处止。常行乞食。不受别请。严饰道场。盥沐其身。改换衣服。唯专行旋。九十日为一期。要期誓愿。使我筋骨枯朽。学是三昧不得。终不休息。二口说默。九十日口常唱阿弥陀佛名无休息。九十日心常念阿弥陀佛无休息。或唱念俱运。或先念后唱。或先唱后念。唱念相继。无休息时。若唱弥陀。即是唱十方佛功德等。但专弥陀为法门主。举要言之。步步声声。念念唯在弥陀。三意止观。三月常念弥陀三十二相。从足下千辐轮相。一一逆缘念诸相。乃至无见顶。亦应从顶缘至千辐轮。令我亦逮是相。又念我当从心得佛从身得佛。佛不用心得。不用身得。不用心得佛色。不用色得佛心。智者晓了。本无所有。坏本绝末(空)如梦见七宝亲属。觉已不知在何处。又如淫女夜梦从事。觉已念之。不来不往。乐事宛然。又如梦食美食。觉已腹空。自念一切所有法。皆如梦。是名如相念(假)自念佛从何所来。我亦无所至。我所念即见心作佛心。自见心见佛心。是佛心。是我心见佛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见心。心有想为痴心。无想是泥洹。是法无可示者。皆念所为。设有念亦了无所有(中)若人欲得智慧如大海。于此坐不运神通。悉见诸佛者。当修是三昧。是三昧于诸功德。最为第一。此三昧是诸佛父母。一切如来从是法生

辅行释曰。意止观中。先念三十二相。以为观境。又念我当下。正明于境。以修三观。我所念诸句中佛字。一自心三昧所见佛。二西方从因感果佛。今具二义。共为一境。为顺理故。从初义释。三昧既成。随念即见。见是心性名心作佛。佛既心作故。见佛时名见自心。若见自心。即见佛心。以彼佛心是我心故。故此中意。但观自心及所见佛。不出法性故。见佛心即见己心。己心佛心即是中道。四明融心解曰。止观判般舟文。心佛叵得为空。梦事宛然为假。心不见心为中。说则三相历然。修则一念备(矣)

方等大集经 修佛立三昧中道观法

佛告贤护。若欲成就诸佛现前三昧。随所念处即见如来。如取清油净水水晶明镜。用是四物观己而像。善恶好丑影现分明。而彼现像。不从四物出。亦非余处来。非自然有。非人造作。当知。彼像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无有住所。菩萨亦尔。即复思惟。今此佛者。从何所来。而我是身。复从何出。观彼如来。竟无来处及以去处。我身亦尔。本无出处。岂有转还。彼复应作如是思惟。今此三界。唯是心有。何以故。随彼心念。还自见心。今我从心见佛。我心作佛。我心是佛。我心是如来。我心是我身。我心见佛。心不知心。心不见心。心有想念。则成生死。心无想念。即是涅槃。所思既灭。能想亦空。当知。菩萨因此三昧。证大菩提

此经与前般舟经。同本异译。此中所明中道观法。文相显著。故更重录

华严经 解脱长者得唯心念佛门

同类推荐
  • 阿弥陀经义记

    阿弥陀经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唐才子传

    唐才子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

    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脉诀考证

    脉诀考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还丹秘诀养赤子神方

    还丹秘诀养赤子神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在地下城寻求邂逅是否搞错了什么

    在地下城寻求邂逅是否搞错了什么

    没有人甘于平庸,每个人心中都有热血,只不过被无情的现实一次又一次的打压,直到最终麻木,不得不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如果,给你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相信你一定做出不同的选择。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那么,是否,在现实之外,有着三千世界,演绎着不同的精彩。萧笑尘,一个普通平凡,甚至是卑微的上班族、死废宅,为了守住自己心中仅有的热血,惨遭横祸。没想到却因为800w勇士的愿望之力,在游戏的世界阿拉德大陆活出了第二世,这一次,哪怕是拼命,也要活得精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亿万年之我的境界是筑基

    亿万年之我的境界是筑基

    重生的他修仙亿万年,修为乃是筑基境界,!!!亿万年他不老不死,身怀筑基修为,打爆各种仙王,仙帝!!!注意:此书小白文,不喜勿喷!!!
  • 没有名字的身体

    没有名字的身体

    十三岁的少女,突遇生命中最为尴尬的一刻,在无地自容的羞愧中,她看见年轻的化学老师穿过油菜花开的校园小路向她走来。漫长的时光从这里开始…… 三十年后,她深爱的那个人因心脏病死去。她对自己说,现在可以老了,因为再也没有人在乎她的年龄和容貌。自己也再没有忧虑,没有伤心,没有害怕和惊悸。 这是一个用感性的语言和更为感性的灵魂叙述的故事。在密集而带有压抑感的文字中,你会读懂女人的身体,读懂女人眼中和梦中的爱情。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消逝的记忆

    消逝的记忆

    我出生时,我母亲三十岁,我是她的第一个孩子。我们的关系并不亲密。我懂事以后,隐约感觉,她对我有种天生的排斥。我们姐弟三人,姐姐巧稚是父亲前妻的孩子,我还有一个弟弟,天舒,母亲的爱似乎只针对他。大家都以为母亲是重男轻女,但以我对她的认识,并非完全如此。我母亲年轻时是个美人,她有一副高挑的身材,举止优雅,说话快而自信。在她二十五岁大学毕业那年,她嫁给了父亲,父亲大她十五岁,当时是M市里的一位领导。她只知道父亲在老家有过一个妻子,后来离婚,不知道他们还有一个孩子。等到巧稚从河北老家找来,母亲简直发疯了,她痛骂父亲是骗子,吵嚷着要离婚。
  • 魅妃祸祸王爷

    魅妃祸祸王爷

    冷血杀手在任务中失败,意外打开的时空门让她们掉入一个历史上没有的朝代……因此的一系列故事,逐渐展开
  • 状元是我儿砸

    状元是我儿砸

    【新书《快穿之倾九》发布了】【传说中的无CP】穿越到古代小寡妇身上,黎清表示她只是想过清贫小日子,至于其他的通通都不想管。怎奈何寡妇门前是非多。前有亲娘逼嫁,后有恶霸占田,又有妒妇耍手段。黎清,看着老娘长的好欺负哇?信不信踢死你。蠢儿子:“娘亲威武。”有一天。黎清:“娘,您在做甚?”姜氏:“建个树屋给云及玩儿。”几天后。蠢儿子:“娘亲我要下来,快给我梯子,呜呜呜。”姜氏:“你娘采桑葚去了,自己乖乖把书背完,奶奶给你梯子。”黎清躲在树屋下听着儿子哀怨的读书声……哈哈哈,笑死了。
  • 狼兵归来

    狼兵归来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一日为狼兵,终身为狼兵!若有战,召必回!作者扣扣,2564957029书友群【73694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