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11900000002

第2章

温热总论

世之治伤寒者,每误以温热治之,而治温热者,又误以伤寒治之,此辨之不明也。即明其为温热病矣,而又有新感、伏气之不同。前哲发明新感温热者,如叶氏香岩之论温二十则、陈氏平伯之风温病篇、吴氏鞠通之温病条辨、张氏凤逵之治暑全书,立说非不精详,然皆为新感温暑而设,非为伏气温热而言,即江本载薛生白湿温病篇,亦属暑湿相搏之一种。他如张石顽伤寒绪论、周禹载温热暑疫全书、陈素中寒温条辨,虽辨明伏气温热,惜皆语焉而不详。以予所见,专论伏气温热能各症精详者,自北山此书始。兹先述其总论,存其精而补其缺,约十有三。

论温热四时皆有(添加)

温热,伏气病也,通称伏邪。病之作,往往因新感而发,所谓新邪引动伏邪也。因风邪引动而发者,曰风温,或曰风火。因寒邪引动而发者,曰冷温,或曰客寒包火。因暑邪引动而发者,曰暑温,或曰暑热。因湿邪引动而发者,曰湿温,或曰湿遏热伏。若兼秽毒者,曰温毒;其症有二:一为风温时毒,一为湿温时毒。此以兼症别其病名也。其发于春者,曰春温,或曰春时晚发。发于夏者,曰夏温,或曰热病。发于秋者,曰秋温,或曰秋时晚发,或曰伏暑。发于冬者,曰冬温,或曰伏暑、冬发。此以时令别其病名也。其病萌于春,盛于夏,极于秋,衰于冬,间亦有盛发于春冬者,然总以盛发于夏秋为多。

何则?春冬空气清洁,轻气多而炭气少,故其为病亦清邪多而浊邪少。除新感症外,即有因伏邪而病,纯热无寒者,但为温病而已;兼寒者,但为冷温而已;兼风者,但为风温而已。虽间有时行温毒,然亦以风毒居多,夏秋空气最浊,水土郁蒸之气,每被日光吸引而蒸发,发于首夏者曰霉雨蒸,发于仲秋者曰桂花蒸;其为病也,皆水土秽气杂合而成,人但以暑湿赅其病之本,贪凉饮冷赅其病之标。而不知夏秋水土郁蒸,湿中有热,热中有湿,浊热粘腻,化生霉菌,故谓之湿温,亦谓之湿热,西医谓之霉毒瓦斯;害人最广,变症最繁,较之风温、冷温、暑温、三症,尤多而难治。

英医合信氏云:空气干热不伤人,惟湿热最伤人,因低洼地土,或蕴有死水之潜热,或积有腐烂之草木(此即水土秽气化生霉菌之原因),后得六十度热表之日光,接连晒之,其霉毒瓦斯乃勃发。故在东南热地,夏秋之交,其毒尤甚,可见湿温、湿热为有形粘腻之邪,西医不为无见。呜呼!人在气交之中,一身生气,终日与秽气相争战,实则与微生物相争战,不知不觉中伏许多危险之机,可不惊且惧哉!

论温热五种辨法

一、辨气 风寒之气,从外收敛入内,病无蒸气触人,间有作蒸气者,必待数日后,转入阳明府症之时。温热及湿温症,其气从中蒸达于外,病即有蒸气触人,轻则盈于床帐,重则蒸然一室,以人身脏腑、气血、津液,得寒气则内敛,得火气则上炎。温热,火气也,人受之,自脏腑蒸出于肌表。气血津液,逢蒸而败,因败而溢,溢出有盛衰,充达有远近,非鼻观精者,不能辨之;辨之既明,治之毋惑,知为温热,而非伤寒。则凡于头痛、发热诸表症,不得误用辛温发散;于诸里症当清当下者,亦不得迟回瞻顾矣。

二、辨色 风寒主收敛,敛则结,面色多绷结光而洁,温热主蒸散,散则缓,面色多松缓而垢晦。人受蒸气,则津液上溢于面,头目之间多垢滞,或如油腻,或如烟熏,望之可憎者,皆温热之色也。一见此色,虽头痛发热,即不得用辛热发散;一见舌黄烦渴诸里症,即宜攻下,不可拘于下不厌迟之说。

三、辨舌 风寒在表,舌多无苔,即有白苔,亦薄而滑;渐传入里,方由白而黄,转燥而黑。温热一见头痛发热,舌上便有白苔,且浓而不滑,或色兼淡黄,或粗如积粉,或兼二三色,或白苔即燥。又有至黑不燥,则以兼湿挟痰之故:然必按之粗涩,或兼有朱点,有罅纹,不可误认为里寒阴结也。治温热者,能先于表症辨之,不能辛温发散;一见里症,即用清凉攻下,斯得之矣。

四、辨神 风寒之中人,令人心知所苦而神自清,如头痛寒热之类,皆自知之;至传里入胃,如或有神昏、谵语之时。缘风寒为病,其气不昏而神清。温热初起,便令人神情异常而不知所苦,大概烦躁者居多,甚或如痴如醉,搅乱惊悸。及问其何所苦,则不自知。即问有神清而能自知者,亦多梦寐不安,闭目若有所见,此即谵语之根也。或亦以始初不急从凉散,迁延时日,故使然耳。

五、辨脉 温热之脉,传变后与风寒颇同,初起时与风寒迥别;风寒从皮毛而入,一二日脉多浮,或兼紧、兼缓、兼洪,无不浮者,传里始不见浮脉,然其至数,亦清楚而不模糊。温热从中道而出,一二日脉多沉,迨自里出表,脉始不沉而数,或兼弦,或兼大,然总不浮,其至数则模糊而不清楚。凡初起脉沉迟,勿认作阴症;沉者邪在里,迟者邪在脏也,脉象同于阴寒,而气色、舌苔、神情,根据前诸法辨之,自有不同者。或数而无力,亦勿作虚视,因其热蒸气散,脉自不能鼓指,但当解热,不当补气,受病之因各殊,故同脉而异断。

论温热与风寒各异

一、辨其气之异 风主疏泄,寒主凝涩,二气虽有不同,然初皆冷而不热,其中人也郁而不宣,方其初受在表,自宜温散;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苏羌饮等方,皆散寒之剂,非解热之剂也。温热由伏气而成,热而不冷,其伤人也,立蒸而腐败,初起即宜凉解;栀豉汤、葛根芩连汤、麻杏石甘汤、黄芩汤、葳蕤汤、六神通解散等方,皆解热之剂,非散寒之剂也。以解热之剂治风寒,轻则寒中呕利,重则阳陷厥逆;以散寒之剂治温热,轻则衄渴谵妄,重则枯竭亡阴。此气之不可不辨也。

二、辨其受之异 风寒从表入里,自皮毛而肌腠、而筋骨、而胸膈胃肠,一层渐深一层,不能越此入彼,故汗不厌早,下不厌迟,为散为和,浅深毫不可紊。以其气皆属冷,必待寒化为热,邪敛入内,方可攻下凉解,否则虚其里气,反引表邪内陷,而成结胸、痞、痢诸症。湿温从膜原而发,温热从血络而发,先踞膜络之中,必内溃而后变九传,由里出表,虽出表而里未必全无邪恋,经过之半表,亦未必不为邪伤,故下不厌早,汗不厌迟,为和为解,浅深必不可拘。以其气皆属热,热能作蒸,不必郁变,而此蒸即带彼热,未出表而误温之,始则引热毒燎原,而为斑、衄、狂、喘;未传则伤真阴,为枯槁、沉昏、厥逆、诸危候矣!(邴味清评:此论深有见识。)三、辨其传经之异 温热传经,与风寒不同。风寒从表入里,故必从太阳而阳明,而少阳,而入胃。若温热则邪从中道,而或表或里,惟视人何经之强弱为传变。故伏邪之发,有先表后里者,有先里后表者,有但里不表者,有表而再表者,有里而再里者,有表里偏胜者,有表里分传者,有表里分传而再分传者,有表里三焦齐发者,此为九传。医必先明九传之理由,而后能治伏邪。试言其要。风寒从表入里,必待渐次闭郁而传变,故在表时不必兼见里症,入里后不必复见表症。温热本从里出表,故见表症时,未有不兼见一二里症者,亦未有不兼见一二半表半里症者。且温热属蒸气,表而里,里而表,原是不常,有里症下之而其邪不尽,仍可出表者;有谵妄昏沉之后,病愈数日,复见头痛发热,复从汗解者。此所谓表而再表,风寒必无是也。更有下症全具,用下药后,里气通而表亦达,头痛发热,得汗而解,胸闷心烦,暂从疹斑而解,移时复见舌黑心闷,腹痛谵妄,仍待大下而后愈者,此所谓里而再里,风寒必无是也。若夫表里分传、三焦齐发之症,风寒十无一二,温热十有六七,但据传经之专、杂为辨。初起专见一经症者属风寒,初起杂见二三经症者属温热,日久而渐传者属风寒,一日骤传一二经或二三经者属温热。则虽病有变态,而风寒不混于温热,温热不混于风寒,施治自无误矣。

论温热伏气与新感不同(添加)

新感温热,邪从上受,必先由气分陷入血分,里症皆表症侵入于内也。伏气温热,邪从里发,必先由血分转入气分,表症皆里症浮越于外也。新感轻而易治,伏气重而难疗,此其大要也。

谓予不信,请述陆氏九芝评孟英之言曰:仲景所论温热是伏气,天士所论温热是外感,故以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十二字揭之篇首,以自别异,果如其说,则所称温热者,即俗所谓小风温、小风热,如目赤、颐肿、喉梗,牙痛之类,却只须辛凉轻剂,其病立愈。更述薛瘦吟之言曰:凡病内无伏气,纵感风、寒、暑、湿之邪,病必不重,重病皆新邪引发伏邪者也。但伏气有二:伤寒伏气,即春温夏热病也;伤暑伏气,即秋温冬温病也。邪伏既久,血气必伤,故治法与伤寒、伤暑正法大异;且其气血亦钝而不灵,故灵其气机,清其血热,为治伏邪第一要义。第其间所伏之邪,有微甚、有浅深,人之性质,有阴阳、有强弱,故就中又有轻重之分焉。医必识得伏气,方不至见病治病,能握机于病象之先,然非熟于亢害承制之理,亦岂能测未来之病乎?然非谓司天运气也,雨 寒燠,在在留心,久当自悟耳。

由是观之,同一温热症,而新感之与伏气病所之浅深不同,病情之轻重不同,病机之安危不同,故其疗法亦因之而不同。

论温热即是伏火(添加)

凡伏气温热,皆是伏火,虽其初感受之气有伤寒、伤暑之不同,而潜伏既久,蕴酿蒸变,超时而发,无一不同归火化。中医所谓伏火症,即西医所谓内炎症也。王秉衡曰:风寒暑湿,悉能化火,血气郁蒸,无不生火,所以人之火症独多焉。朱心农曰:东南方天气多热,地气多湿,最多湿温、湿热之症,正伤寒症极少,即云冬月多正伤寒症,亦不尽然。历症以来,恒见大江以南,每逢冬令太温,一遇感冒,表分虽有外寒,内则竟多伏火,悉以伏火治之,丝毫不爽。故魏柳州曰:壮火为万病之贼。嘉约翰曰:炎症为百病之源。

中医西医,其揆一也。虽然,同一伏火,而湿火与燥火,判然不同。以治燥火之法治湿火,则湿愈遏,而热愈伏;势必为痞满,为呕呃,为形寒热不扬,为肠鸣泄泻,甚则蒙闭清窍、谵语神昏、自汗肢厥,或口噤不语,或手足拘挛。以治湿火之法治燥火,则以燥济燥,犹拨火使扬,势必为灼热、为消渴、为热盛昏狂、为风动痉厥,甚则鼻煽音哑,舌卷囊缩,阴竭阳越,内闭外脱。是以对症发药,必据湿火、燥火之现症为凭,分际自清,误治自少。

论温热即是伏火(添加)

试先论湿火之症治。凡湿火症,发于夏至以前者为湿温,夏至以后者,为湿热,发于霜降立冬后者为伏暑挟湿;其邪必伏于膜原,内经所谓横连膜原是也。(拯华注:膜原,即统腹膜空隙之处,外通肌肤,内近胃肠,上连胸膈,下包内肾膀胱,中有夹缝,最易藏邪。邪伏于此,症必胸腹热甚,按之灼手,小便黄赤浊热者,职是之故,故凡湿热内伏之邪,必由膜原达外。)其人中气实,而热重于湿者,则发于阳明胃肠;中气虚,而湿重于热者,则发于太阴肺脾。初起邪在气分,当分别湿多热多。

湿多者,湿重于热也。其病多发于太阴肺脾,其舌苔必白腻,或白滑而浓,或白苔带灰,兼粘腻浮滑,或白带黑点而粘腻,或兼黑纹而粘腻,甚或舌苔满布,浓如积粉,板贴不松。脉息模糊不清,或沉细似伏,断续不匀。神多沉困嗜睡,症必凛凛恶寒。甚而足冷,头目胀痛昏重,如裹如蒙;身痛不能屈伸,身重不能转侧,肢节肌肉疼而且烦,腿足痛而且酸;胸膈痞满,渴不引饮,或竟不渴;午后寒热,状若阴虚;小便短涩黄热,大便溏而不爽,甚或水泻。治法以轻开肺气为主。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化,则脾湿自化,即有兼邪,亦与之俱化。宜用藿朴夏苓汤,体轻而味辛淡者治之,启上闸,开支河,导湿下行,以为出路;湿去气通,布津于外,自然汗解。

若兼神烦而昏者,此由湿热郁蒸过极,内蒙清窍;前辛淡法,去蔻仁、浓朴,加细辛二三分,白芥子钱许,辛润行水开闭:再加芦根一二两,滑石四五钱,轻清甘淡,泄热导湿,蒙闭即开,屡验不爽。

若兼大便不利者,此由湿阻气滞,或夹痰涎,前辛淡法,去藿朴、豆豉,重用栝蒌仁、薤白、小枳实等味,或重用紫菀、苏子(捣)、郁李仁等品。此皆味辛质滑,流利气机,气机一开,大便自解,即汗亦自出,随症均可加入。

其有湿遏热伏,走入肌肉,发为阴黄,黄而昏暗,如熏黄色,而无烦渴热象;或渐次化热,舌苔黄滑,口干而不多饮。其未化火者,宜苦辛淡温法,如茵陈胃苓汤、茵陈五苓散,加除疸丸之类;已化火者,宜苦辛淡清法,如清热渗湿汤、黄连温胆汤、藿香左金汤,重加茵陈及栀柏、绛矾丸之类。若误以脘痞等症为食滞,而消之、下之,则脾阳下陷,湿浊内渍,转成洞泄、胀满诸病矣。

同类推荐
  • 技击余闻补

    技击余闻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

    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奇门法窍

    奇门法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乐府古题要解

    乐府古题要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独步凰朝

    独步凰朝

    "从纯真曼妙的少女,成长为只手遮天的皇后,褚姌终于步步惊心的走进了这座深宫牢笼。勾心斗角的深宅内院,人畜无害的异母妹妹,她最想保护的人却成了背后捅到的刽子手。一场意外,截断与她心中挚爱的缘分,她丝毫没有预料到危险的临近。错嫁风波,从一个漩涡迫使她卷进另一场争斗,却不知前路曲折。要如怎么反败为胜揭开伪善的真面目?又能否在刀光剑影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且看她如何翻转手腕,凰权在握执掌深宫!"
  • 谛魔大人,别乱来!

    谛魔大人,别乱来!

    她咬牙切齿的对面前的男人说道:“白谛,你不要在监视我了!”“为什么不?”“我一点人身自由都没有!”“你连人带心都属于我,要自由做什么?”“我……”男人双目微眯,打断她的话,“别急,有话……慢慢聊。”
  • 太子他总是缠着我

    太子他总是缠着我

    太子这人的脑子有问题,江惜芸一直这么觉得。她被太子逼到墙角,瑟瑟发抖,“殿下,我俩是没有结果的,华贤妃一直在暗恋你——”太子挑了下眉,“她已经是我的庶母了,差着辈儿呢。”江惜芸:“陈郡主从小就喜欢你,天天对着月亮呼喊你的名字——”太子耸耸肩,“她就是喊破喉咙我也不能娶她。”江惜芸:“还有谭姑娘,人家都在闺中等你多少年了——”太子若有所思,“芸儿,听说你哥哥还没娶妻?把谭姑娘变成你嫂子怎么样?”江惜芸张口结舌,“殿下,您真是个天才。”太子勾了勾唇,“当然。我还有个更天才的主意。等以后我俩成了亲,翻牌子的活儿就由你负责了。”江惜芸弱弱地说:“我翻谁的牌子你就宠幸谁吗?”“对。”“那我天天翻我自己的牌子可以吗?”“可以。”太子眨了眨桃花眼,“反正每块牌子上写的都是你的名字,你翻哪块都是一样的。”桌上摆满了密密麻麻的绿头牌,上面全写着江惜芸的名字。江惜芸无奈地眨巴了一下眼睛。看吧,她真没说错,太子这人的脑子确实有毛病。
  • 最新5年中考满分作文大全

    最新5年中考满分作文大全

    本书由权威教育专家审定推荐,覆盖了5年内最新全国重点考区满分作文,传递阅卷现场评分规则。并再现30篇考场失误范文,给出改进方法。命题人权威预测2016年考题。本书是从最近5年的中考作文中精选优秀范文,并聘请一线名师对考题及范文进行详尽的分析,归纳出得分亮点,以供应届中考考生学习参考。
  • 顺平侯传

    顺平侯传

    通过回忆,重塑全新的真正赵子龙。从追随刘备,到后期跟随孔明的一生,更兼与吕布的斗智斗勇。虽然二人有年龄差,但二龙相斗,精彩至极。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愿此生有所痴缠

    愿此生有所痴缠

    很多时候,柳束君觉得自己还是挺幸运的,能够遇到秦书这样的男人。可惜,她不懂珍惜,她很抱歉,她自认自己是个人渣,早该让秦书知道,于是便和秦书挥挥手说了再见。可是三年后再次相遇,柳束君想逃,想离开,她伤害了秦书一次,不想再令他第二次难过,但是她发现,越是躲避,秦书越是和她扯不清关系,只因。他也错过了她一次,不想再失去第二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