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7000000001

第1章

無極 此純然性理,即太極。有中之真無,無名天地之始也。

太極 此理氣混沌,即元極。無中之妙有,有名萬物之母也。

無極太極圖序

無極者,無所至至之謂也。又無中之真無也。一元無象,二炁未萌,空洞玄虛,寂然不動。此無名天地之始也。后世強曰無極,曰太易。因靜極而後生乎動,動而不已生乎炁。炁理混沌,三才由是而胚育,變化之道生矣。此有名萬物之母也。故謂太極。經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易者,無極也。由無極而有太極,由太極而有乾坤,乾離而日生焉,坤坎而月生焉。四象立而八卦列,陰陽合而男女生,人倫由是始也。離震而坎兌,晝夜由是以分,四序由是以運也。故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結而不散者為山嶽,融而不滯者為江河,抽地陸者為草木,潜淵藪者為鱗介,走者曰毛,飛者曰羽。由是寒燠相因,濕燥相感,情偽以交,精氣以接。蠢動含靈之屬,有生無識之類,生生而不可已也。

論無極妙有

無極,太極之真無也。太極,無極之妙有也。真無者,性之始也。妙有者,炁之始也。妙有胚混,先成乾 象,兩乾以為坤 ,乾坤既立,人倫萬物由是以生,性命之道立矣。至於均四象,布五行,環八卦,導三元,成代謝,迭興衰,是特陰陽二氣之流運者也,而無極之本無加損焉。在太極之上寂無形變,在二儀之下不與物遷。其曰太易、太初、太素、太始,其名異,其道一也。然而太極受命於無極,乾坤受命於太極,人物受命於乾坤,即一貫也。非無極外生太極,太極外生乾坤,乾坤外生人物,始於理之真無,成於炁之妙有也。

論無極太極即理炁

無極者,純然理之謂也。蓋有是理而後有是炁,理炁混沌,是名太極。此有名萬物之母也。至於三才立,萬物生。理之均物,謂之性。氣之付物,謂之命。原人物性命,即天地間之理炁也。天地間理炁,人物得之為性命也。始則理炁混然太極,終則天地具乎理炁。理於炁不獨存,炁於理無奇立。與三才萬物相為而無終者,理炁也。然理之體靜而形虛,炁之機動而形靜。靜而虛者,道也。動而形者,器也。始於無極,成於太極,分為兩儀,散為萬類。而理與炁,未始乎離,未始乎息,亦未始乎加損也。

性命之源

太極無形,肇生乎一,一析為水火之數彰焉。一與二偶,乾體乃成,是為性命陰陽之本初,人倫萬物之資始也。由是中分乾 以為坤 ,兩儀立而四象峙,八卦列而晝夜交,自乾元始判,性命遂分。《易》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蓋乾道未分,水火所以自具也。至於乾道變化,分以為坤,萬物得乾坤所分之炁,各正乎性命以生。此乾元降本,品物流形也。故全於乾者為陽,分於坤者為陰。陰之立,品物資之以生。得乎乾之具者曰性,得乎坤之分者曰命,得乎水之一為精,得乎火之二為神,得乎性命精神之具者曰道也。○水一火二合而為乾,此乾元自具水火之妙也。元命本性之始也。至於分一為二,則一體無而二體有。合而為一,則一體有而二體無。此有無之互為變化者也。故大道以無為體,以有為用,所以無極即太極之真無,太極即無極之妙有。故乾之始者本無,因一立以成象。坤之始者本無,因乾分以成形。分合有無,此生陰陽萬物之大本也。○乾元、水火、陰陽、性命,精神之自具也。故乾性於道,人性於乾,合乾而順坤,成性而復命也。乾分為坤,坤合復乾,二體分合,性命乃全。故伯陽修仙,《叅同》以《易》,謂性命不過乾坤也,精神不過坎離也。乾坤坎離不過一也。一者不過太極也。太極不過無極也。一之未形,太極之無始也。一之既立,太極之有始也。無始者,性之始也。有始者,命之始也。合乎二始,乾道乃成。性始乎無,虛靈知覺生焉。命始乎有,流行生滅繫焉。有無之對,動靜之交,變化之道立矣。然一體包二,乾體包坤,不俟其變,水火陰陽備矣。能一太極以全乾元,合無形而包二始者,其聖元。合元形而包二始者,其聖人事業乎。

性理神炁命序

道在太極前謂性,性在天地間謂理,理之妙覺之謂神,神之虛靈合乎炁,炁之付物之謂命。《易》曰:寂然不動者,性之體也。感而遂通者,神之用也。性於物無所不至,理於物無所不公,神於物無所不應,炁於物無所不成。本然無為者,性也。物之均具者,理也。玄通妙覺者,神也。運行不息者,炁也。本乎性,順乎理,存乎神,炁以生者命也。

萬法歸一圖銳

一者,萬法之母也。故兩一成二,兩二成四,重四成八,重八十六,合為三十二,重三十二為六十四,六十四成三百八十四。除乾坤坎離,二十有四正得三百六十,以應一朞也。故乾之策二百一十六,坤之策一百四十四,合乾坤之策,其有萬千五百二十。故一數成乎一物,一物具乎一法,一法之中復生諸法,總而言之曰萬。其始也,依一立名,依名立義,依義立事,依事立能,依能立職,依職立用,依用立功,依功立異,依異立奇,依奇立是,依是立非。是非既立,於愚別智,於否別通,於多別少,於少別衆,於同別異,於等別差,於中別偏,於正別邪,於大別細,於精別粗。積而襲之,因而重之,自此以往,雖巧歷不能得也。三千八萬隨事訓名,皆事物之交錯,人心之變通也。無極之始惡有是哉。智者必總萬法而一之,還其原而反其本也。一之既復,萬法旋元。故聖人一以貫之。曰萬物雖多,其治一也。苟非一以貫之,直乎萬又萬矣。

一齊萬法

夫萬法之於天下也,以滄海為口黃河為舌,不能盡辯其是非。崑崙為筆,青天為紙,不能盡寫其情狀。世愈下而法愈變,人愈詭而道愈乖。故一源纔動,萬法交馳,猶雨挫群叢,風號衆竅,紛紛焉,擾擾焉,莫知能禦也。雖使犧軒重立法,瞿聃再談玄,不能抑其既動之源也。其萬法之多,萬法之廣,有以智慮而窮之,是以不齊而齊,其不齊也。齊之者何?一而已矣。一之者何?會其極以歸其極也。然萬法虛假,一亦妄生。一之不動,則萬法無生。吾將一以貫乎。萬法同乎彼我,侔乎天地,惡得不齊者哉。謂一不可反,法不可齊者,未悟可齊之理也。

三教同元圖

三乘四果凡釋學者百家諸子凡儒學者三界羣仙凡道學者

釋 儒 道

三教同元譬說

窮理治天下,莫大於儒。性超生死,莫大於釋。復命御三才,莫大於道。夫三家者,同一太極,共一性理,鼎立於華夷之間,均以教育為心也。其元同其為思其納衆理也。由郭之納衆庶也,海之納百川也,鼎之納衆味也,身之納九竅也,天地之納萬物也。貴乎靜不貴乎動,貴乎清不貴乎濁。靜則萬慮不生,動則萬機俱作。清則神明萃集,濁則癡暗混凝。官天地,府萬物,會精神,調六炁,莫不由乎心之所以用也。古人無能名之,故為之字。以此下象三才萬法。

郛郛

全於無極之謂性,分於太極之謂命,道所當然之謂理,包括衆理之謂心。心者也,總萬法而言之,其形廣大,其體虛無,妙覺玄通,包含萬有,初無善惡小大之名,由人物所以用也。用其末異者,後世異之所以異也。譬兄弟三人同一父母所生,不幸父母早逝,兄弟離流他國,及其長也,承嗣三家各變其姓一氏,三家之君忽有民土之爭,其三人各總絕世之智,出奇運軍,擁將調兵,遇於中原之野,或攻於左,或攻於右,或攻於中,雖復鋒鏑以交,兵刃以接,終自不能相下。何哉?蓋其力齊智等。勝負所以難分也。有識者曰:昔同父母,今者寇讎,為之奈何?雖欲解其兵,釋其患,和其光,同其塵,盡其心智。心在天為天心,在地為人心,在天下為天下心,在萬物為萬物心,不過一心也。舍其物而得其名。心本無常,隨用為常。心本無度,隨用為度。心本無動,隨用為動。心本無思,隨用為思。用其善者為善心,用其惡者為惡心,用其小者為小心,用其大者為大心,以此心象郛郭也。由是知心之宰衆理者也。

性命身混合圖說

性者,元神之妙也。萬物莫不均得之,其體至靜、至虛、至玄,在聖不增,在愚不減。在古不變,在今不移。天下之動,不能動其動。天下之至,不能至其至,此所以為性也。命者,元炁之正也。炁,之與物,謂之命又令也。令之為人奉行天地之情性也。在物則在窮通,在理本無生死。萬物無常,此形器之物於分限者也。而元命未嘗斷續焉,以不召而行,所以謂命也。身者,令根本也。始於無形,因緣父母而成其象,實受天地之正炁,故肖天地以為形,眼視耳聽,鼻嗅舌談,意知情識,手執足蹈,此所以為身也。非身則性命無所寄,非性命則身無所主。混而合之曰人,明其性者曰道,夫寶身命而不寶其性者,特炁息寄於一物耳。或曰身無常,命有限,身命不存,神安在哉。曰是身假物也,終久必還,是命流行也。物於生滅,有身則合。而為人,炁散則歸之於道。聖人外身而身存,元神元命曷嘗喪焉。若離身求命求性,是外水而求魚龍,外天而求日月也。

牛車寶諭身性命說

夫性人之所性也,物無不均有之。身者人之本也,性命之所寄也。命者,炁之序也,生生之所由也。受天命以為人,奉行天地之情性也。身非命不能立其本,命非身無由存其生。性非身命不能寄之以靈,成之以善,此三者不能須臾離乎本也。今借寶諭乎性,車諭乎身,牛諭乎命。寶者,貴重之物也。車者,容載之物也。牛者,承行之物也。夫以寶載車,然後駕之以牛,故牛行車行,寶在其上矣。牛能行不能載,車能載不能行,寶雖貴,非牛與車亦不載矣。故牛非車則無所運,車非寶則無所載。故寶逸而牛車實勞矣。夫車假合之物,因牛行道,因寶而載,非假合必不能相為其用也。况假合者終久必離,奉行者終久必弊。猶牛終死,車終破也。寶非假合,故得獨存焉。由此觀之,身之亡,有生之常也;命之窮,流行之常也。不與身命俱亡者,惟性理也。今不明其性,是去寶不取也。不知命,是去牛不駕也。不修身,是去車不用也,至於牛死車破寶亡。悲夫!

陰陽以靜為主說

陽動陰靜,陽清陰濁,世所共知。至以靜為主,則世不知之矣。夫太極之體本乎靜,其動者依乎靜,然後而動,非先以之靜,故不能繼之以動。三才之道,是以靜者為動者之主矣。況靜而生性,動而生炁,靜而生仁,動而生智,天下之事莫不由動之所以生也。今謂陽動其所本必靜,陰濁其所本必清。靜為動之體,動為靜之用也。由此觀之,靜者逸而動者勞,靜者尊而動者卑。苟非靜,何以一天下之動也。非清,無以明天下之濁。故聖人取至靜以為道,非賤陽而貴陰也,取乎太極之始也。夫天雖動,而有動中之靜。地雖靜,而有靜中之動。天非靜,故不能應萬物之情,地非動,故不能發萬物之生。故乾之中陰為離,日象也。坤之中陽為坎,月象也。是陽必以靜為體,陰必以動為基也。天體靜所以剛而愈健,地體動所以生而不息。故天地常應常靜之妙也。陽動陰靜,天地之正體也。陽清陰濁,天地之正形也。陽剛陰柔,天地之正理也。陽尊陰卑,天地之正位也。一起一伏,陰陽之升降也。一住一來,陰陽之代謝也。一晝一夜,陰陽之明晦也。一寒一暑,陰陽之推遷也。至於充塞兩間之不變,周遊六虛之不移,窮之不見其終,推之不見其始,寂然不動,靜體本然者,此又非陰陽之形,寒暑之炁可以測也。

佛氏 字心輪圖說

陳遁齋曰:此圖甚妙,由釋氏之閫奧,造儒者之門庭,從前大善知識開示未嘗及此。

佛氏以 字書于胸中者,表法也。謂其如輪,兩相交互,均於四象,齊為八卦,交為經緯,互為始終。會於中,為五行,為五常、五炁、五戒。在經為四句,在人為四大。陰陽性命、道德仁義、精神魂魄、汞鉛龍虎、乾離坤坎之妙,莫不均於其中也。其進亦平,其退亦平,順可行,逆可行,可以四五,可以八九。縱亦無窮,橫亦無窮,天人之理無不該載。所以佛氏書之於胸,象法輪於心中,轉運不已也。其音曰萬,言萬物莫不由是道也。推其本乃十字也。始於一,成於五,圓於十,包於萬。 字乃十字委曲也,曲直兩通之義也。所以《華嚴經》自始及末每事舉十,取其上下平等,體用互換,無欠無餘,無高無下,猶應輪寶藏,周匝莊嚴,一切義理無不宗之,意義甚深,非言可盡。

中庸 真常 常住

無過不及之謂中,不易不偏之謂庸。中也者,兩儀間之極則也,人心中之極理也。庸也者,天下獨存之至也,古今不變之常也。在釋氏之謂常住,在太上之謂真常。常住者不變,故不遷流之義也。真常者,不妄亂不更易之義也。堯舜以之而揖讓,孔孟以之而授受,釋氏以之化萬類,太上用之御三才,即此道也。夫中庸,儒者之極道也。常住,釋氏之極道也。真常,太上之極道也。因時有古今,道有升降,故體同用異也。非聖人命理之所以殊焉。

聖人特施設不同說

太極之道,始之於性,終之於命,三才之立,無過此也。萬物之生,不出是也。況兩儀之大,風土之殊,人物之衆,各秉乎性命以生,品類雖異,太極未始不同也。故釋氏用之以化天下復本性。老氏用之以化天下復元炁。儒氏用之以化天下復元命。非性無以明大道之妙,非炁無以彰太極之原,非無以行教化之大。此三者,超形器,炁母,正大倫,天人之本也。三才不能須臾離之。是故取之有體用,得之有先後,非所謂過與不及也。窮其始終,釋即道也。道即儒也。今謂釋之寂滅,不近人情。道之清虛,不足以治天下。儒之名義,不足以超生死。是各執其一偏於得失之間耳。聖人之理一而已矣。非有淺深之間哉。用之於天下,特施設之不同也。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常者,不變易也。清者天之性,靜者地之性也。天地之理貴常,是以取之為一道也。且天非清,故不能極其高而垂萬象。地非靜,故不能厚其下而載其萬物。其德不常,則天可傾也,地可陷也,日可冷也,月可熱也,四時可顛倒也,萬物可錯雜也。惟其常,故能於萬物古今不遷變焉。況人肖天地為形,合陰陽為命,禀受一靈之妙,常自清靜,秪為無昕煩惱之所汩沒,愛欲昏亂之所牽纏,由是其常汩其清,動其靜,故不能與天地同其久,大道合其真也。誠能契其常,合其清靜,天地敢不悉其妙而歸之哉。

度人經元始寶珠說

元始者,大無空洞之首也。出乎太極之上,居乎九炁之先,其炁降為乾,分為坤,合為人。三光五行,四序八卦,莫不由玄元始三炁之所立也。《易》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本乎是矣。夫元始一炁,至清靜,至虛無,至無為,至精一,是為萬道之宗,萬靈之本,萬化之首,萬物之根。本無名言,故天尊假名言而名言之。經曰:元始天尊懸一寶珠,大如黍米,於空玄之中,寂無遺響。此經一段,乃天尊開方設便,引化群生,言之各有所表者也。夫寶珠者,玄牝之一竅也,真空之妙有也,水火乾元之本也,萬靈之性智也,居於空玄之中。空者,表來處本無也。玄者,表無中生有也。去地五丈者,表五行大衍之圓數也。木、火、土、金、水之一貫也。五屬土居中央,統攝坎離震兌之四象也。此珠必去地五丈,高無過踰,低無不及,表玄牝一竅,始出於五行之首,終居於五炁之中也。元始登引天真大神等,俱入寶珠之中,此表一炁之微,含吐十虛,範圍三極,細無不入,大無不包也。天人仰看,惟見勃勃從珠口中入,此表玄牝一竅,為衆妙之門也。元始以一真之妙汲引群生,從如是妙門而入也。既入珠口,不知所在,此表群生同此妙門而歸。由是智遊於沖漠,性合於太虛,故曰不知所在也。是以國人覩寶珠之妙,咸悟元始之道,故得塵勞廓散,心地悉復平正也。夫心珠廣大,空洞無形,三才萬物莫不均入。是珠既入於理,夫復何言,故曰說經都竟也。元始以無說而說,衆真以無問而聞。各悟真理,反本還源,故曰諸天復位也。智性玄微,非聲非色,悟之則法界全彰,迷之則秋毫不覩,故曰寂無遺響也。故太上始以寶珠之微示其心跡,終以寂無遺響以會其虛無。此妙有真空之全體,無無不無之全機。聖人之旨,玄妙難通,必施方便,以示群生,使之自求自得之也。故先由珠口如是而入,衆真從之開悟人天,必由此門而入也。然群生之身數懷寶,自古及今初無變易,非但元始獨有是珠也。懷其寶,迷其邦,得其門者鮮矣。且萬法之多,萬言之廣,一珠足以包之。珠之外,經亦奚庸哉。讚曰:元始入珠,珠之元始,元始與珠,一而已矣。說經都畢,萬法歸一。視聽無同,混淪太極。

儒家四句偈

人心惟危。浮妄不停,感思易入馳,紛競得趨欲,徇情逐物,動而難安,謂之人心。

道心惟微。體之至靜,幽遠難明,理悟則存,情揆莫測,不可得而視聽,謂之道心。

惟精惟一。以危即微,止動歸靜,人心道心,極至純粹,毫髮私欲無雜,謂之精一。

允執厥中。危微之心,極于精一,持為日用,罔不合理,無有偏倚之伏之患,謂之執中。

道家四句偈

視不見我。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融妙虛寂,不可以情知意識,名曰視不見我。

聽不得聞。反聽自心,湛然虛寂,了無聲色,猶元始於寶珠之中,說經都竟,倏忽之間,寂無遺響,名曰聽不得聞。

離種種邊。不著邪見,不墮偏執,無過不及之患,離去一切邊傍,立於至中之中,名曰離種種邊。

名為妙道。無我無聞,無邊無內,形容不及,聲色無干,出於視聽名之外,名為妙道。

佛家四句偈

不立文字。心由自悟,文不在斯,道本見成,理無修證,豈言教之所能述,故曰不立文字。

教外單傳。學於無學,以心契心,得意忘言,取悟為則,出乎言辭之表,曰教外單傳。

直指人心。惟此心宗,至簡至易,不由蹊徑,不涉典章,一悟頓生本原,曰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覺性真體,極乎空寂,精識本心,妙臻至理。理然明白洞達,故曰見性成佛。

右《金剛經》曰:若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不若持此經中四句偈。意謂不達佛理,以身命布施,但得有為之福,不如受持經中之妙,見性成佛也。四句者,至少之義也。若識得破,天下無多經可看,無多書可讀。故於三教,為撮其要,語依《金剛經》,名曰四句偈。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Winter Kills

    Winter Kills

    President Timothy Kegan is assassinated while riding in a motorcade in Philadelphia; a single shooter is caught and convicted. Fourteen years later, the slain President's brother, Nick, hears a deathbed confession that upends everything he thought he knew about his brother's death. In a desperate rush to find the real killer, Nick must navigate the murky waters of a conspiracy that involves the CIA, oil barons, the police force, movie stars, and people at the highest level of government.A gripping political thriller, this book contains disturbing echoes of the Kennedy Assassination. Rife with political intrigue, it addresses many mysteries that remain unsolved in the real life JFK case--and it's sure to keep you turning pages.
  • 衰落还是转型: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变化研究

    衰落还是转型: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变化研究

    本书以中外学术界激烈争论的“政党衰落”问题为切人点,考察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变化对政党模式的演变造成的影响,分析政党与选民、政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政党组织结构的相应变化,肯定政党在当代西方国家中所发挥的表达和整合各种利益、政治动员、录用政治精英、维持政府运转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指出西方政党政治中存在着脱离选民、疏远社会等不利于政党长远发展的倾向。
  • The Spirit of Place and Other Essays

    The Spirit of Place and Other Essa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力公主

    魔力公主

    茫茫人海,相遇是缘,茫茫书海,相见亦是缘。希望此文的相见能博您一欢。【内容简介】一次危险的交易使失明的女孩苏子颖来到了神奇的魔法世界,在这里她化身成了人类族的魔法师,遇上了俊美的精灵族王子,妖艳惑众的恶魔贵族,展开了一段奇异的旅程.
  • 这个剑修有点邪

    这个剑修有点邪

    (开新书了,我的双眼变异了。)漆黑枯寂的宇宙中多了一颗炽白色太阳,照亮了方圆数千里虚空。数十艘星舰里,那些人全都目瞪口呆的看着那道身影。不是说那人是剑修,为何一击能摧毁一艘星舰的歼星炮都伤不了他。这个剑修有点邪啊!
  • 崂山诡道

    崂山诡道

    原本以为自己是芸芸众生中最为普通的一个,直到那一天,爷爷亲口告诉我,我自娘胎里便被种下了阴种,自喝下了一碗还阴汤之后,我的人生就被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本不平静,看似平稳的世间,却是暗流涌动,魑魅魍魉,妖邪横行,无数道门弟子前仆后继,在不为人知的背后,演绎了无数悲欢离合,慷慨悲歌。自得到了爷爷的一本《阴阳道经》之后,我便得到了爷爷的传承,可洞晓阴阳,参悟天机,灵觉也变的异常强大,正式成为了道门弟子中的一员,肩负斩妖除魔之重任。古村僵尸,山野妖踪,恶灵娃娃,巫蛊降头、佛道秘闻、灵魂夺舍……各种诡异离奇的事件成出...
  • 苏家琐事

    苏家琐事

    苏叶,苏家长女,美貌不占,琴棋画不通,只有半吊子拳脚功夫,突逢流年,苏叶只想吃饱饭,帶着幼弟活下去……
  • 魔法塔的星空

    魔法塔的星空

    身为天文学的专科与爱好者,每每仰望着夜空那以亿万计的星辰时,很难想象在这庞大的数量中,人类却是孤独地生活在宇宙里。再次睁开眼,却已身处在以知识、力量、权柄、信仰、财富、灵巧、感知、神秘等八种权能为基础元素的魔法世界里。抬头仰望着异世界的星空,自己的家乡是不是也在这亿万星辰当中?搜寻着可能的回家道路。也许得花一辈子,也许是十辈子,但总是个盼望。
  • 深渊何处恋曙光

    深渊何处恋曙光

    左胤:“我不打女人,你走吧!”慕芯莜:“少废话,你要是输了马上离开我的地盘。”婚后,左胤:“你只能是我老婆。”慕芯莜:“我很忙。”后来,她动了心。慕芯莜:“原来你爱了我那么多年。”左胤:“时光没有辜负我。”她是柏林军校毕业苛刻教练,他是冷漠混沌少爷,也是霸道宠妻狂魔。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分离的酸楚,重逢时的故作轻蔑,仍然绕不过这道坎,磕磕绊绊,爱恨纠缠,仍然逃不过这道劫。深怨情劫,爱恨别离,无怨无悔,只为待君归来。人生漫漫,最苦不过等待,缄默一切,我心待君。
  • 时光不及只暖你

    时光不及只暖你

    传闻他腹黑又高冷?谁知人后却实力宠妻。这个孩子是我的吗?慕容云天问道。不是!!呵?女人,想不认账?!休想!